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报身佛是什么意思 报身佛卢舍那佛

发布时间:2024-04-24 20:50:39作者:樱花飘落来源:网络

报身佛是什么意思 报身佛卢舍那佛

本文目录一览:

法、报、化三身佛,就是人的心灵的三种变化形态,人能即身成佛

当人们渴求生存于净土的时候,就必须回到人自身,自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当人的心灵净化之后,人所生活的现实的世界也就成为了一个净土。人居住于此,并感到了安乐。

所谓的顿悟成佛实质上意味着人能即身成佛,也就是能肉身成道,成为肉身菩萨。成佛不是未来的事情,更不是死亡后的事情,而是现实的,且是此时此地当下的事情。当人自身成为佛的时候,那么所谓的佛自身的意义就需要重新理解和解释。

大乘佛教认为,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化身。法身也是法性,是佛教真理亦即佛法凝聚而成的佛身,也是佛完全证入法性而与之无别的佛身;报身是指佛通过无量利己利人的善行而获得报答的相好庄严的佛身;化身或者应身是指佛为下化众生随各种机缘而变化显现的佛身。法身佛是毗卢遮那佛,报身佛是卢舍那佛,化身佛即应身佛是释迦牟尼佛。在佛教信仰中,三身佛往往被外在化。他们或者是一个神灵,或者是一个觉悟的人,或者是一个被雕刻的偶像。

但慧能认为,佛经所说的法、报、化三身佛不在人的心灵之外,而就在心灵之中。三身佛就是人的心灵的三种变化形态。他从自性即佛出发,对于三身佛予以了阐释。

第一,清净法身佛是人已经具有的自性。“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 与一般佛教一样,慧能认为佛的法身或者法性是清净的。

但慧能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佛的清净法身变成了世人的清净自性。法身就是自性。它一方面是清净自足的,另一方面却能生起万法。因此,法身在世人身上就会有显现和遮蔽。一旦去掉遮蔽,自性就会显示出来。

第二,圆满报身佛是自性的实现。“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 圆满报身佛并不是佛的修行所获得的相好庄严的报答,而是自性超出了善恶,显现了自身的不二本性,也就是自性的圆满实现。达到实性就是实现了佛性,亦即圆满报身佛。

第三,千百亿化身佛是自性的变化。一般理解的化身佛是佛随机渡人的各种形象,但慧能把他解释为由心念思量所呈现的去恶扬善的法相。“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 心随善生善,随恶生恶。所谓千百亿化身佛不过是心在现实世界中的千万种变化而已。当然,法有善恶,但心要去恶得善,且最后超出善恶。世人恶中生善,便是自性化身佛。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性三身佛,慧能还作了更简明的解释。所谓清净法身是人的性;圆满报身是人的智,千百亿化身是人的行。同时,慧能对于三身佛之间的关系作了如下描述:“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 三佛都在人的自性自身。他们不过是自性的不同的阶段和形态的表现而已。所谓归依三身佛就是归依自己的自性。这种归依的过程也就是人自己成为佛的过程。

慧能用自性不仅说明了佛的三身,而且还揭示了佛的四智。

印度的瑜伽行派和中国的唯识宗认为,万法唯识。但人的烦恼八识借助修行可以转化成佛的四种智慧。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转成任运无碍的“成所作智”,第六识(意识)转成毫无分别的“妙观察智”,第七识(末那识)转成视诸法没有高下的“平等性智”,第八识(阿赖耶识)转成清净圆明的“大圆镜智”。通过转识成智,人便证得了佛果。但唯识宗转识成智的过程有着循序渐进的次第。它首先必先去掉外法而归识,然后转变识而成智。

但慧能所理解的佛的四智如同佛的三身一样,都是人的自性的不同显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 如果离开了自性,所谓佛的三身就是有身无智,而佛的四智也会是有智无身。慧能说:“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四智虽然彼此具有差异,但它们在最根本上却是清净无病的自性本身。同时,人获得佛的四智并非是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过程,而是超然顿悟,豁然开朗的瞬间。

对于禅宗而言,在人自身成为佛的同时,世界也成为了净土。

净土是纯净的国度,是极乐的世界。它一方面是是菩萨自身修行所得的报土,另一方面是佛为普度众生所现的化土。中国的净土崇拜有多种,但主要是相信西方净土,也就是弥陀净土。但此净土存在于远离现实世界的遥远的西方。人们必须一心不乱地持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归依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在临终时能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而往生西方净土。这种净土不仅就其自身的存在及其方位而言是有相的,而且就其与现实世界的距离也是有相的。同时,人生活在净土不是生前的事情,而是死后的事情。

与此不同,慧能的净土不是有相的,而是无相的,也就是唯心净土。他认为,净土既不存在于与东方不同的西方,也存在于与现实世界相距甚远的国土。所谓的净土和秽土一样都存在于人的心灵自身。因此,当人们渴求生存于净土的时候,就必须回到人自身,自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当人的心灵净化之后,人所生活的现实的世界也就成为了一个净土。人居住于此,并感到了安乐。

根据慧能这种心灵化的解释,净土就是此地,生存于净土就是此时。人也就能够即身成佛。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标题为编者所加。

何为法身、报身、化身?

何为法身、报身、化身?临济祖师说:“一念清净心光即法身佛,一念无分别心光即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即化身佛。法报化三身,本性全具,不用向外别求。”

所谓一念清净心光,就是当我们不生一念时什么念头都没有而了了分明非同木石的灵知。要有一个念头存在,就不清净。同样,有一个佛念,有一个念咒的心,都非清静。须当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一时脱落,能所双亡时,方是一念清净心光,这就是法身。我们修法老是说明心见性,就是见这个本性。

一念无分别心光,就是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那就是化身佛。这分别心光和差别心光,分别在哪里呢?分别、差别不是同样的意义吗?怎么无分别心光就是报身佛,无差别心光就是化身佛呢?因为报身佛是光明身,一片光明,没有其它色相,更何有差别的相?所以说一念无分别心光是报身佛。

要证果地报身佛,须悲智双运、广度众生、积累功德才行。我们证到本性以后,大悲之心就油然而生了。我们觉悟了,

晓得世界上的种种现象都是虚假不实的、幻化的,如水中月影一样不可得,而不去造业,超脱了苦轮。可众生不知道,业识茫茫地不断造业受报,出苦无由。大悲心不禁油然而生,发起大愿,广度众生。这个大悲是从大智生出来的,没有智慧生不出大悲心;没有大智也不能度众生。因为要度众生,须识众生的根基,方能对机说法,所以度生要智悲双运,不是懂得些理

论即可成事的。功德圆满了,感得的报身是果德大光明的报身。

如善财童子见到弥勒佛(就是在我们要去的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在那里),弥勒佛对善财童子讲:你根本智得到了(根本智就是证到的本性),但是差别智没有得到。差别智是后得智,即在度生的过程中,将尘沙惑与微细无明消尽所得的大智慧。能随众生不同的根基、习气,教以相应的佛法,度他出苦海。这个差别智你没有,还要在世界上磨练,广度众生,方能圆满差别智。度生功德圆满,你就感得和我一样的报身了。我弥勒佛得到这个紫金身,就是广度众生,突然之间就生出来的呀!

任何人证到的报身都是光明身,所以它是无分别的。化身则不然,化身是有相的,有相则有差别。如男女老少、草木鱼虫、日月天地,都有差别。既有差别,为什么说一念无差别心光即化身佛呢?因为相虽有差别,而生起诸相的本体——法身是无差别的。一切众生都是佛,因为都有佛性;一切世界景象都是我们的佛性所成所显现的。无论什么好的境界或坏的境界,既然都是佛性所成所显现,那就平等无二了。故无论是我们五浊恶世,还是西方净土,都是平等无别的。世间诸有俱由我们一念无差别心光所化,所以一切事物就是化身佛。差别者在相上是有不同的,但生起诸相的性体是平等的,故一念无差别心光是化身佛。把这道理搞通了,就不致怀疑同一意义的无分别心光和无差别心光怎么既是报身又是化身了。

我们认识了一念清净心光,毫不猜疑,就当下见性了。用不着到什么地方去找,它就在你自己面门上放光芒嘛!一念清净心光,就是根尘脱落,就是当我们修法时忽然能念之心与所持之咒一齐脱落,身心世界统统消融,但歇灭当中,不是断灭,而是了了分明的灵知显现。这灵知就是我们的本性,也就是法身、报身、化身。

至于要真正证到千百亿化身,能分身十方世界,广度千百亿众生,像封神榜那样的变现,那就非证成圆觉大智不可。就是说最最微细的妄念,也除罄尽了才行。我们的妄心、妄念分粗的妄、细的妄、微细的妄、极微细的妄。极微细的叫微细流注,就像微细的水流,你看它不动,实际在运动!它下面动得太快太厉害,看起来反而不动了。把这个都截断了,不动了,那就能证到百千万亿个化身,度千百亿众生,起大妙用了。

……

所以说日月星辰、草木丛林、森罗万象无一不是我们的化身。劝大家赶快做功夫,勿要放逸贪玩,粘着声色货利,而置此大宝藏于不顾,辜负了自己,白白到世界上来走一遭,如入宝山空手而回,未免太可惜,太不值得,太冤枉了,望大家珍重!

一九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讲于杭州

摘自元音老人《法身、报身、化身》

禅宗如何证得法身、报身、化身佛

何为法身、报身、化身?临济祖师说:“一念清净心光即法身佛,一念无分别心光即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即化身佛。法报化三身,本性全具,不用向外别求。”

所谓一念清净心光,就是当我们不生一念时什么念头都没有而了了分明非同木石的灵知。要有一个念头存在,就不清净。同样,有一个佛念,有一个念咒的心,都非清静。须当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一时脱落,能所双亡时,方是一念清净心光,这就是法身。我们修法老是说明心见性,就是见这个本性。

一念无分别心光,就是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那就是化身佛。这分别心光和差别心光,分别在哪里呢?分别、差别不是同样的意义吗?怎么无分别心光就是报身佛,无差别心光就是化身佛呢?因为报身佛是光明身,一片光明,没有其它色相,更何有差别的相?所以说一念无分别心光是报身佛。

要证果地报身佛,须悲智双运、广度众生、积累功德才行。我们证到本性以后,大悲之心就油然而生了。我们觉悟了,晓得世界上的种种现象都是虚假不实的、幻化的,如水中月影一样不可得,而不去造业,超脱了苦轮。可众生不知道,业识茫茫地不断造业受报,出苦无由。大悲心不禁油然而生,发起大愿,广度众生。这个大悲是从大智生出来的,没有智慧生不出大悲心;没有大智也不能度众生。因为要度众生,须识众生的根基,方能对机说法,所以度生要智悲双运,不是懂得些理论即可成事的。功德圆满了,感得的报身是果德大光明的报身。

如善财童子见到弥勒佛(就是在我们要去的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在那里),弥勒佛对善财童子讲:你根本智得到了(根本智就是证到的本性),但是差别智没有得到。差别智是后得智,即在度生的过程中,将尘沙惑与微细无明消尽所得的大智慧。能随众生不同的根基、习气,教以相应的佛法,度他出苦海。这个差别智你没有,还要在世界上磨练,广度众生,方能圆满差别智。度生功德圆满,你就感得和我一样的报身了。我弥勒佛得到这个紫金身,就是广度众生,突然之间就生出来的呀!任何人证到的报身都是光明身,所以它是无分别的。

化身则不然,化身是有相的,有相则有差别。如男女老少、草木鱼虫、日月天地,都有差别。既有差别,为什么说一念无差别心光即化身佛呢?因为相虽有差别,而生起诸相的本体——法身是无差别的。

一切众生都是佛,因为都有佛性;一切世界景象都是我们的佛性所成所显现的。无论什么好的境界或坏的境界,既然都是佛性所成所显现,那就平等无二了。故无论是我们五浊恶世,还是西方净土,都是平等无别的。世间诸有俱由我们一念无差别心光所化,所以一切事物就是化身佛。差别者在相上是有不同的,但生起诸相的性体是平等的,故一念无差别心光是化身佛。把这道理搞通了,就不致怀疑同一意义的无分别心光和无差别心光怎么既是报身又是化身了。

我们认识了一念清净心光,毫不猜疑,就当下见性了。用不着到什么地方去找,它就在你自己面门上放光芒嘛!一念清净心光,就是根尘脱落,就是当我们修法时忽然能念之心与所持之咒一齐脱落,身心世界统统消融,但歇灭当中,不是断灭,而是了了分明的灵知显现。这灵知就是我们的本性,也就是法身、报身、化身。

至于要真正证到千百亿化身,能分身十方世界,广度千百亿众生,像封神榜那样的变现,那就非证成圆觉大智不可。就是说最最微细的妄念,也除罄尽了才行。我们的妄心、妄念分粗的妄、细的妄、微细的妄、极微细的妄。极微细的叫微细流注,就像微细的水流,你看它不动,实际在运动!它下面动得太快太厉害,看起来反而不动了。把这个都截断了,不动了,那就能证到百千万亿个化身,度千百亿众生,起大妙用了。

据元音上师讲法编辑整理

何为法身、报身、化身?

何为法身、报身、化身?临济祖师说:“一念清净心光即法身佛,一念无分别心光即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即化身佛。法报化三身,本性全具,不用向外别求。”

所谓一念清净心光,就是当我们不生一念时什么念头都没有而了了分明非同木石的灵知。要有一个念头存在,就不清净。同样,有一个佛念,有一个念咒的心,都非清静。须当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一时脱落,能所双亡时,方是一念清净心光,这就是法身。我们修法老是说明心见性,就是见这个本性。

一念无分别心光,就是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那就是化身佛。这分别心光和差别心光,分别在哪里呢?分别、差别不是同样的意义吗?怎么无分别心光就是报身佛,无差别心光就是化身佛呢?因为报身佛是光明身,一片光明,没有其它色相,更何有差别的相?所以说一念无分别心光是报身佛。

要证果地报身佛,须悲智双运、广度众生、积累功德才行。我们证到本性以后,大悲之心就油然而生了。我们觉悟了,

晓得世界上的种种现象都是虚假不实的、幻化的,如水中月影一样不可得,而不去造业,超脱了苦轮。可众生不知道,业识茫茫地不断造业受报,出苦无由。大悲心不禁油然而生,发起大愿,广度众生。这个大悲是从大智生出来的,没有智慧生不出大悲心;没有大智也不能度众生。因为要度众生,须识众生的根基,方能对机说法,所以度生要智悲双运,不是懂得些理

论即可成事的。功德圆满了,感得的报身是果德大光明的报身。

如善财童子见到弥勒佛(就是在我们要去的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在那里),弥勒佛对善财童子讲:你根本智得到了(根本智就是证到的本性),但是差别智没有得到。差别智是后得智,即在度生的过程中,将尘沙惑与微细无明消尽所得的大智慧。能随众生不同的根基、习气,教以相应的佛法,度他出苦海。这个差别智你没有,还要在世界上磨练,广度众生,方能圆满差别智。度生功德圆满,你就感得和我一样的报身了。我弥勒佛得到这个紫金身,就是广度众生,突然之间就生出来的呀!

任何人证到的报身都是光明身,所以它是无分别的。化身则不然,化身是有相的,有相则有差别。如男女老少、草木鱼虫、日月天地,都有差别。既有差别,为什么说一念无差别心光即化身佛呢?因为相虽有差别,而生起诸相的本体——法身是无差别的。一切众生都是佛,因为都有佛性;一切世界景象都是我们的佛性所成所显现的。无论什么好的境界或坏的境界,既然都是佛性所成所显现,那就平等无二了。故无论是我们五浊恶世,还是西方净土,都是平等无别的。世间诸有俱由我们一念无差别心光所化,所以一切事物就是化身佛。差别者在相上是有不同的,但生起诸相的性体是平等的,故一念无差别心光是化身佛。把这道理搞通了,就不致怀疑同一意义的无分别心光和无差别心光怎么既是报身又是化身了。

我们认识了一念清净心光,毫不猜疑,就当下见性了。用不着到什么地方去找,它就在你自己面门上放光芒嘛!一念清净心光,就是根尘脱落,就是当我们修法时忽然能念之心与所持之咒一齐脱落,身心世界统统消融,但歇灭当中,不是断灭,而是了了分明的灵知显现。这灵知就是我们的本性,也就是法身、报身、化身。

至于要真正证到千百亿化身,能分身十方世界,广度千百亿众生,像封神榜那样的变现,那就非证成圆觉大智不可。就是说最最微细的妄念,也除罄尽了才行。我们的妄心、妄念分粗的妄、细的妄、微细的妄、极微细的妄。极微细的叫微细流注,就像微细的水流,你看它不动,实际在运动!它下面动得太快太厉害,看起来反而不动了。把这个都截断了,不动了,那就能证到百千万亿个化身,度千百亿众生,起大妙用了。

……

所以说日月星辰、草木丛林、森罗万象无一不是我们的化身。劝大家赶快做功夫,勿要放逸贪玩,粘着声色货利,而置此大宝藏于不顾,辜负了自己,白白到世界上来走一遭,如入宝山空手而回,未免太可惜,太不值得,太冤枉了,望大家珍重!

一九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讲于杭州

摘自元音老人《法身、报身、化身》

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一尊明代铜镀金佛像名称的鉴定和研究

2020年11月30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了一尊明代铜镀金佛像,它以造型独特、工艺精美、体量高大、品相完好引起了佛像收藏爱好者和学术界的特别关注。这尊佛像为明代中原地区造像,但其造型样式非常独特和罕见,两手均伸展于胸前结印,佛名难以遽断,佳士得出版的图录命名为“鎏金铜宝冠佛坐像”,显然有宽泛之嫌。笔者认为,此像具体名称应为卢舍那佛,是佛教《华严经》宣称的莲花藏世界的教主,也是大乘佛教崇奉的“三身佛”中的报身佛。

明 铜镀金卢舍那佛 高72厘米 202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

一、佛像造型特征及定名的思路和依据

看到这尊佛像,笔者第一感觉不是它的体量,也不是它的年代和风格,因为如此体量的明代中原造像存世并不稀少,而是它的造型样式,具体而言就是它两手所结的印契。笔者此前从未见过如此造型的明代中原佛像,因此对其名称、意涵及功用一时如云里雾里,全然不知。据介绍,这尊佛像最早出自1994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2011年曾现身北京翰海秋拍,此次再度现身香港佳士得秋拍,可谓一件流传有绪的佛像名品。这两家拍卖公司都给这尊佛像定了具体名称,北京翰海定其名为“毗卢遮那佛”,香港佳士得定其名为“鎏金铜宝冠佛坐像”。两家拍卖公司的定名不一致,说明它确实稀有,没有得到市场和社会的统一认知。很显然,其名称需要我们重新研究和审定。为此,笔者遍查相关历史文献及图像资料,并反复研究,终于获得了突破和发现,现在可以明确确定其名称为历史上汉传佛教崇拜的卢舍那佛。

二、佛像造型特征与卢舍那佛的宗教功用

佛教又称像教,即注重艺术形象进行宣教,其艺术形象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以表征佛像的宗教意涵和功用。也就是说,所有的佛像都具有象征意义,其象征意义都与佛像的意涵和功用密切相关。因此,要确定这尊佛像的名称,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此像的造型特征及其象征意义、卢舍那佛的宗教意涵和功用,探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此像造型上是否表征了卢舍那佛的宗教意涵和功用。

明 铜卢舍那佛像 高35厘米 2020年西泠印社秋拍

首先看此像造型的象征意义。此像造型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它的手印上,手印也是一尊佛像宗教意涵和功用的重要体现。此像两手均仰掌前伸,中指和无名指弯曲,手印十分特殊和罕见,在现有的相关资料中找不到任何记载。尽管如此,我们仍从两手伸展的姿势可以明显看出,它们带有很强的主动性,对此主动性手势我们完全可以解读为,它们是在主动接近大众,迎合大众,具有向大众实施教化和救助的功用。正是基于这一视角,笔者为其安立了“说法印”之名。

再看卢舍那佛的意涵和功用。卢舍那,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汉译“净满”,即一切妄想彻底断除、智慧圆满之意;又译为“光明遍照”,谓其智慧广大,遍照一切。它是智慧的象征,是佛智之身,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的智能之身。在《华严经》或华严宗中,卢舍那佛是华藏世界的教主,作为华藏世界教主的身份,他既具法身之体,又具报身之用。何谓法身之体,意谓卢舍那佛包罗万象,含摄一切诸法。

卢舍那佛在《华严经》中发光驱暗、拯救众生的功用。正是基于卢舍那佛在《华严经》中具有“两手放若干光明”的功用,所以笔者认为这尊佛像的手印亦可定名为“放光印”。

明建文元年 卢舍那佛说法像扉画 杭州天龙寺刊本《八十华严》

由上可见,这尊佛像的手印具有大开大放,对众生实施救助的象征意义,而卢舍那佛无论是作为三身佛中的报身佛还是《华严经》宣说的华藏世界的教主,也都具有放大光明、现身说法的内涵和功用,佛像手印的象征意义完全契合卢舍那佛的意涵和功用,可谓事理相融。因此,我们确定此像为卢舍那佛是有着合理的思想理论依据的。

三、明以前卢舍那佛造型样式梳理

根据以往的研究,在中国佛教史上卢舍那佛的信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大约从西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宋元,直至明清,绵延千余年,其间几乎没有间断。在漫长的历史上,卢舍那佛的信仰始终与佛教《华严经》及其思想密切相关,因为卢舍那佛是《华严经》的宣说者,也是《华严经》宣称的华藏世界的教主,所以卢舍那佛自然成了《华严经》和华严思想信仰的主题。然而,由于历史上《华严经》的译入是逐步完善的,而国人对华严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断成熟的,特别是国人在接受华严思想的同时又不断地融入中国本土的思想和文化,因此华严思想在我国的传播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而伴随出现的卢舍那佛造像正是不同时代华严思想特色的具体而集中的体现。

北齐 石雕法界人中像 高151.3厘米 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

唐 石雕卢舍那佛 高17.14米 洛阳龙门奉先寺

北宋乾兴元年 石刻华严三圣像 杭州飞来峰青林洞第5龛

北宋治平二年 藤胎髹漆卢舍那佛 高5.46米 山东长清灵岩寺

卢舍那佛造像历史十分悠久,在历史发展中其造型样式长时期并不固定,直到宋代才正式形成了标准和统一的样式。与历史上卢舍那佛出现的各种造型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佳士得推出的这尊卢舍那佛像最接近宋代的造型样式。虽然宋代卢舍那佛两手向两边伸展的幅度有些偏大,而此像两手有所收敛,但它们的手势是完全一致的,其不同的伸展应与各自不同的社会审美习惯有关。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尊卢舍那佛像的造型样式由来有自,其源头就是宋代的卢舍那佛造像。

四、佛像造型样式与明代相关造像比较

明代卢舍那佛的信仰仍在延续,卢舍那佛文物资料的遗存也十分丰富,有铜造像、佛画和佛经扉画三种类型。其中,铜造像除此尊外又发现三尊,一尊为2020年杭州西泠印社秋拍的拍品,另外两尊为国内私人收藏。绘画形式也发现一幅,为日本奈良东大寺藏16世纪法眼赖圆绘《华严海会善知识曼荼罗图》。而佛经扉画现存较多,如明建文元年(1399)杭州天龙寺刊本《八十华严》卢舍那佛说法像扉画、国内私人藏明早期《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卢舍那佛说法像扉画、明永乐南藏《大般若经》卷三九一卢舍那佛说法像扉画、明万历六年(1578)刊本《华严普贤品别行抄疏》卢舍那佛说法像扉画等。这些文物皆为明代遗存,年代真实可靠,虽然形式不同,但表现卢舍那佛的造型特征完全一致,皆为跏趺坐姿、双手伸展说法的造型姿势。这一情形充分说明这种造型样式的卢舍那佛在明代并非孤例,而是一种十分流行的信仰题材和造像形式。

16世纪 绢画华严海会善知识曼荼罗图 法眼赖圆绘 纵217、横95.8厘米 日本奈良东大寺藏

明永乐 卢舍那佛说法像扉画 南藏《般若经》卷三九一

结语

综上论述,对此次佳士得拍卖的明代铜镀金佛像名称的鉴定和研究,我们可以归纳如下四点结论:其一,此像是一尊明代中原地区汉传题材造像,造型端庄、体量巨大、工艺精细、品相完美,其造型样式非常特殊,也非常稀有,其表现题材及其宗教意涵与功用值得深入研究,探明究竟。其二,此像造型(手印)的象征意义与卢舍那佛的宗教意涵及功用完全契合,这一特点为此像定名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其三,卢舍那佛信仰及造像历史悠久,历代演变不断,其信仰经历了南北朝偏重法身卢舍那到唐代法身和报身同时崇拜再到宋代偏重报身卢舍那的不断转化,其艺术造型也经历了南北朝立姿到唐代坐立兼有再到宋代坐姿的不同变化,在这些发展演变中,此像与宋代卢舍那像无论宗教功用还是造型样式都最为接近,由此可以肯定宋代流行的卢舍那佛造像是此像造型样式的历史源头。其四,类似造型的卢舍那佛像在明代有圆雕、版印佛经扉画和卷轴画等多种形式和丰富实物,它们造型完全一致,与宋代卢舍那佛造型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一情形说明此像在明代并非孤例,而是一种普遍流行的信仰主题和造像形式;同时明代毗卢遮那形成的独特造型厘清了与卢舍那佛的关系,又进一步证明了此像及所有明代卢舍那佛像在艺术形式上的独立地位。基于以上四点,可以明确判定此像是一尊形象独特、造型如法、传承有据的明代卢舍那佛造像。(摘编)

收藏家202106期封面

文章来源:《收藏家》

202106期《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一尊明代铜镀金佛像名称的鉴定与研究》

作者:黄春和

责任编辑: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