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揭猛丰功伟绩 弘扬揭阳贤德文化
揭猛,前(162-?)原名史定,是中华揭氏始祖。史定原是汉官(护驾将军),作为南越太子婴齐往汉朝作人质的交换人质,羁留南越任揭阳令。汉武帝元鼎六年发动统一南方之战,史定起而响应,挈地归汉,为促成汉朝的统一事业、为古揭阳全境人民免于战争作出贡献,因功封汉安道侯,世袭揭阳令,赐姓揭,赐名猛。赐食邑六百户,子袭侯爵。子孙遂家留揭阳。入祀名宦祠。
揭猛研究会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等10余人
到揭阳楼瞻仰始祖猛公雕像
缅怀先贤,传承家风,再创辉煌
瞻仰揭阳先贤、揭氏始祖揭猛雕像: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子孙,一向喜欢寻根问祖,追根朔源。2019年3月17日早晨,揭猛研究会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等10余人,在揭阳市有关部门领导陪同下,一大早就来到揭阳楼瞻仰始祖猛公雕像一一缅怀先贤,传承家风,再创辉煌。
揭氏族谱载:公元前一百一十一年,时任揭阳县令的史定将军促使揭阳和平归汉,并助汉收复了南越国。因战功卓著,汉武帝刘彻诏封史定为安道侯,并因邑赐姓揭,赐名猛。揭猛是中华揭姓之始祖,揭阳是中华揭姓的发源地。
揭阳先贤揭猛始祖 祭文
惟公元二〇一九年三月十七日,岁序己亥,节届阳春。吾始祖揭猛公裔孙揭英拔会长等携160名贤子贤孙,相逢于榕江之滨,聚首于揭岭之阳。谨以鲜花水果、茶酒雅乐,瞻拜吾氏始祖揭猛公也。
呜呼!吾祖赫赫,伟业煌煌。护驾将军,揭阳任上;广施仁德,福佑农桑;爱民恤物,功德无量;挈地归汉,名垂天壤;封侯赐姓,万世景仰。己亥之春,花鲜酒香,四海揭氏,瞻拜祖上;祈愿族人,岁岁隆昌!
抚今追昔,思绪浩茫。创建始祖之研究会,谱写揭氏之新篇章。编纂中华揭氏首部之族谱,弘扬家族优秀文化之荣光。上下同欲,族心所向;群策群力,盛举共襄。凝聚中华揭氏之坚韧恒心,合举神州宗亲之磅礴力量;历经八载之努力,族谱告成典藏。浩繁工程兮倾注族人之心血,《揭氏族谱》兮锻铸时代之华章。至今巨谱功成,特虔告慰吾始祖也。传承先贤列祖恢弘之大业,追圆中华揭氏复兴之梦想。
嗟呼!揭岭巍峨,榕水流长。礼乐齐鸣,百花吐芳。喜庆今日授谱之盛典,笑看明天揭氏之辉煌!
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历经8年编纂而成的中华《揭氏族谱》也于17日首发,并分别赠送揭阳市博物馆、揭阳市档案馆、揭阳市图书馆、榕城区图书馆、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头大学图书馆、潮州市博物馆、潮州市图书馆等。
中华揭氏族谱授谱仪式
会场图片
《揭氏族谱》全书共2600多万字,记载了揭氏家族之源流及各支世系、思想文化、历史文物、名儒硕彦、贤达精英等诸多信息。全谱分为源流篇、世系篇、人物篇、文化篇、历史篇和奉献篇,共35卷,由国学大师饶宗颐题签,郭伟川作序,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揭氏家族二千余年来,首次编纂之族谱,是一部集中华揭氏思想、历史、经济、人口、人物等方面的百科全书。
族人曾经为保命逃离揭阳
“揭氏传奇”
当初如此鼎盛的揭姓,为何如今在揭阳少有人知道,揭姓更是寥寥无几呢?
相传古时候,揭阳县令车公接到了一道密旨,要他在一个月内,把揭姓人全部杀绝,为什么呢?原因是当时兵荒马乱,一个皇帝做了一个恶梦,见一个击剑巨人闯入寝宫,利剑指咽喉。他应声倒地。醒来立即召国师解梦。国师想了想说:“巨人击剑入宫?谋杀皇上,是主妖人反,‘击’嘛,就是桔;桔子产于南方,也就主妖人必是巢居南方,皇上可查南方地域有无类似‘击’字音的地名,然后令地方官把该地的人斩尽,如此便可根除后患。”后来,在岭南地区查出了一个揭阳城来,而揭阳又是揭家之地。于是皇帝才下了一道密旨。
车公接旨后,反复思虑:“遵旨则枉杀揭家;若不执行,恐犯欺君之罪。”经反复思考,想出一两全之策。当夜,车公暗命一姓“万”的人家迁出,并用火烧万家。事后,车公把火烧万家,揭家已被烧杀,城已成废墟的事写成奏折,呈报朝廷。皇帝看了奏本,自庆从此天下太平,江山稳固。同时,揭氏族人也就被迫他迁。
火烧地街一宋狮
后来,揭阳人追溯往事,把当时那段被烧的地方,命名为“火烧地”,为感车公盛德,于城东袁厝埕头,建了一座“车公祠”,石桥叫做“车公桥”,以为纪念。
“火烧地与车公桥”在揭阳民间广为传说直至今日,这也许是揭阳揭氏离开封地的原因吧!
追溯先贤揭猛与古揭阳的历史渊源,
挖掘揭猛(史定)精神的当代意义,
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揭阳民生热线、揭阳日报、揭氏网整理:揭阳城市动态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宜 实习生 周自航 陈洁鑫
图/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揭”姓,发源于古揭阳县,作为广东省潮汕地区唯一一个以本地地名为姓的姓氏,历史悠久,自其始祖揭猛(史定)至今已传70余代。截至2018年,全国揭姓人口约32万人,在潮汕地区的揭姓人口仅71人。
作为潮汕地区最古老的本土姓氏之一,揭姓的发展渊源几乎可以上溯至古揭阳之肇始,伴随着整个潮汕地区的发展而发展。揭姓因何而来?作为姓氏发源地,为何潮汕地区揭姓人口如此之少?为何揭姓后人“端四”“端午”连着过节?羊城晚报记者独家采访揭阳先贤揭猛研究会副会长揭立业,揭开中华揭姓神秘面纱。
起源:揭姓始祖是古揭阳首任县令
“揭姓作为潮汕地区最古老的本土姓氏之一,几乎是与潮汕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古揭阳同时发展起来的,研究揭姓的发展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研究潮汕史。”临近正午,揭立业依旧洋溢地向记者讲述自己几十年间对揭姓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俨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古揭阳是潮汕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郡县,先祖揭猛作为古揭阳首任县令,无疑在整个潮汕地区的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协助汉朝中央政府收复南越之功,更是为巩固中国的大一统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谈到这一点时,揭立业神色庄重。
据揭立业介绍,揭猛,原名史定,汉武帝时为护驾将军,先后两次随王恢、严助出使南越国,后留南越,担任古揭阳令长达20余年。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发起了平定收复南越的战争,史定响应中原的号召,挈地归汉,使粤东免遭战祸,并协助汉帝国带领大军收平东越,统一岭南。其因协助收复南越之功,被封安道侯,留任揭阳令,赐姓揭,赐名猛,这就是揭姓最早的历史起源。
揭猛(史定)画像
除去先祖揭猛外,揭姓历史上屡有人才,例如“元诗四大家”之一,编修辽、金、宋三史的揭傒斯;明朝嘉靖年间参与东南抗倭的军事家揭鸿;撰写《揭子兵法》《兵法纪略》《璇玑遗述》的军事理论家、天文学家揭暄等。
习俗:揭姓后人“端四”“端午”连着过节
尽管揭姓后人在古揭阳长久定居,但在久居近1000年之后,却离开了祖上“隆兴之地”。揭氏后裔为何离开古揭阳?据揭立业考究,“近年来揭阳民间流传着‘火烧地与车公桥’两则传说故事,为揭氏家族从潮汕地区销声匿迹这一现象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宋元之际,潮州地区(包括今揭阳)因为护宋抗元惨遭战祸,唐以前的地方文献全部毁于兵燹,几乎无一幸存,揭氏家族离开故土揭阳的原因亦不可考究。”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如今的揭氏家族早已枝繁叶茂,其家族后裔已达三十万之众,遍布粤、赣、闽、浙,湘、鄂、冀、港、澳、台等地以及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其中又以广东廉江,福建连城,江西南昌、丰城、广昌等地居多,仅廉江便有四万人左右。
得益于悠久的发展历史,如今的揭姓后人保留着一些独特的家族习俗。例如揭姓后人除了过传统的端午节之外,还会在农历五月初四过“端四”,并把这一日作为揭姓的特有节日,至今已延续两千多年。同时,为祭奠揭氏家族因战争牺牲的英雄,每年中元节揭氏也提前一天即农历七月十四举行纪念仪式。此外,揭氏推行春分祭祖坟,秋分祭祖祠,并有固定的仪式、祭辞,以此来教育子孙,凝聚人心。
伴随着揭氏后人离开揭阳,揭姓在当地几乎销声匿迹,直到20世纪,揭立业来到潮汕地区工作生活。“在汕工作生活长达38年,这段经历使我了解到揭姓发迹于古揭阳的这段历史。”揭立业说道。
据考证,截至2018年,潮汕地区揭姓人口共计71人。
传承:修订中华揭氏族谱,赓续揭氏文化
2003年11月10日,第五届潮学国际研讨会在揭阳市召开。与会的揭立业、揭海元两位揭氏后人带去的《揭氏族谱》,与潮学学者徐光华的论文《从新发现的汉武帝为揭阳令史定赐姓“揭”改“猛”所引出的若干新说》,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响。自此之后,“揭姓发源于古揭阳,揭猛(史定)是揭姓始祖”的观点在众多史料研究的有力支撑下,慢慢被学术界所公认。
“要让全国揭姓后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这仿佛成为揭立业冥冥之中的使命所在。多年来,揭立业等揭姓后人提议编撰揭氏族谱,完善揭氏历史传承,得到全国各地揭氏族人的支持和配合,历经8年时间编修的《中华揭氏族谱》,于2020年告竣出版,将全国范围内揭姓后人编入族谱。
揭氏族谱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揭立业、揭海元等揭姓文化学者以此为契机,联合揭氏后裔、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将当时的揭猛文化研究课题组升格为揭阳先贤揭猛研究会,并在江西、福建等省份设立分会,凝聚全球各地揭氏后人,深入研究揭阳先贤揭猛(史定)及其家族渊源与潮汕历史文化。
“我们坚信,我们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揭猛本人作为潮汕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古揭阳县的首任县令,这段历史将潮汕历史与整个国史接续起来,对于追溯潮汕地区历史渊源具有重要价值。揭猛作为整个家族的始祖,已经成为维系揭姓家族精诚团结的精神纽带。”谈到此处,揭立业颇为自豪。
揭立业 陈洁鑫 摄
揭猛已成为揭阳最亮的历史名片之一。近年来,揭阳发起揭猛纪念馆筹建工作,持续推进揭氏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揭立业表示:“作为研究潮汕历史难以避开的人物,研究揭猛有利于赓续古揭阳历史文脉,助力揭阳古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完善潮汕历史文脉研究。此外,揭猛在推动中国大一统中作出了卓越贡献,研究揭猛对于弘扬爱国主义、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朱光宇
(来源:网络,只做分享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鸣谢,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997年秋,广东省国土厅地名处林闻东副处长莅揭,曾问笔者关于揭姓与揭阳的关系问题。笔者答道:“揭姓源于揭阳,是以官为姓的史氏,因官于揭阳遂以揭为姓的,这在中华姓氏史上是遗世独美,潮汕之光的。”
全国揭姓源出揭阳
考“揭”姓源于揭阳之据有8,略述于后:①《万姓统谱》“揭”姓条:“《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豫章郡”。②《揭阳文史》总第12集《南康地名与北门关帝庙灯橱》文中记载:“关帝庙灯橱,有‘清樽调北海;桃熟献南康之联”。根据词典,南康原为江西地名,古为南康郡,汉属豫章郡(豫章郡辖今江西及其南部一带)“揭阳晋时属南康”。③《万姓统谱》记载:“《汉书·功臣表》文中有安道侯揭阳定”。④大埔名贤温廷敬《潮州福佬民族考》中云:“潮州自秦·史禄将率戍揭阳岭,后皆家焉。南粤为揭阳令降汉之史定,当即禄后,以官为姓者”。⑤《揭阳县志·宦迹》:“史定,秦时人,仕南越为揭阳令。元鼎六年汉兵下番禺,定决属汉。武帝嘉之,封安道侯,邑六百户。子当时袭侯爵,子孙遂家于揭阳。祀名宦。”⑥《辞海·文学分册》言揭氏为元文学家(今江西丰城),人,官至翰林侍讲学士。《豫章丛书》为其诗文集,揭斯亦称其祖先因官揭阳,遂以揭为姓。⑦和揭斯同时之范椁、《赠揭景哲茂才别》诗云:“司揭本楚官,子孙以官氏,揭阳汉建侯,氏(笔者注,指揭姓)突出于史,回源而异流……驱与燕山市,路遇子揭子,为我述其先,本自司揭姓,及乎盱徒洪,著与揭阳通。以兹究其源,濒海而南东,南东烟涛恶,将身犯蛟鳄。远拜故侯坟,遗踪尚如早……”。⑧《辞源》“揭”词条:“姓,安道侯揭阳定之后,改为单氏,江西建昌府多此姓。”
遗世独美潮汕之光
上述资料,确证全国各地揭姓,皆源出于揭阳县。虽为稀姓,其流亦代出名贤;《万姓统谱》言:《元史》记载中有揭轨;《辞源》独标之揭斯;范《范德机诗》集中之揭景哲,皆籍豫章郡。据饶宗颐《郭之奇年谱》:“永历三年(1649)二日,兵部尚书揭重熙兵败程乡(《小同典纪年》)。”现代高州有揭培支(见《高州文史》)。上为揭姓分布大略。
之所以说“揭姓在中华姓氏史上是遗世独美,潮汕之光”,理由是:①《姓氏总论》中情趣盎然的奇僻姓氏三百近四百个中未见,潮汕地区也然。仅于《万姓统谱》里一见,释词仅见《千家姓》之一句。②“史”为以官为姓,“揭”为以古县名为姓。《万姓统谱》中列“揭阳”为一姓,这在中华姓氏史中为孤例,比“欧阳”、“司马”等复姓来是独具特色,后“揭阳”改为单氏(见上文),这在表示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县地名俗称的姓氏中亦仅一见。③“揭”姓具有地域性、历史性和纪念性,从范诗“远拜故侯(指史定)坟,遗迹尚如早”可见一斑。④景贤意义深厚,从揭阳关帝庙之灯橱联、温廷敬之《潮州福佬民族考》文、揭阳县城学官名宦祠之入祀史定、范之赠揭景哲诗等可见。⑤蕃衍路线与全国各姓异,即从南往北。综上述,潮汕之揭姓实为中华姓氏库中之珍品。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