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砸酒是什么 砸酒店的军方大佬是谁

发布时间:2024-04-23 09:35:37作者:听梦的风尘女来源:网友上传

砸酒是什么 砸酒店的军方大佬是谁

本文目录一览:

土家砸酒:古老的韵味,独树一帜的酒俗文化

自古至今,酒都是文人侠客的最爱。一个人的酒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个人的酒是“晚来天遇雪,能饮一杯无”。那你知道众人同饮一壶酒是什么样的吗?在土家族有着一个奇特的酒俗文化——土家砸酒,你一定无法想象一群人围着酒坛,插着吸管喝酒的场面吧!

土家族饮酒、酿酒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砸酒是最具土家特色。其饮酒方式不是“喝”的,而是洗“吸的。用竹管、芦杆、麦秆吸酒,故名砸酒。其饮酒来历据说是因为明代土家族士兵为了按时到达抗倭前线,将酒坛置于道旁,内插竹管,每过一人砸酒一口,以此传习成俗。

砸酒的制作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将糯米、高粱、小米、小麦煮熟了之后, 拌上曲药,存放于酿坛之中,封上坛口,至次年五六月之后起用,也有存放几年后起用的,其浓度低、味甘甜,用竹、麦、芦管吸,酒液洁莹透明,可家开水复砸,直至无酒味为止。

“糯米新熬酒一壶,吸来可胜碧筒无。”这是李唤春诗人写下的诗句,一首描写和砸酒的诗。很多这样的诗描写了喝砸酒热闹的场面。咂酒,围众人共饮于一坛,使大众心理得以亲情交融,是土家族在饮酒上协调人际关系的途径,充满着“和”的哲学思想,表现了土家族崇尚礼仪、热忱待客、纯朴厚道的民族性格。

土家族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其个性率性豪爽、热亲好客,从喝砸酒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土家的热情,砸酒风味独特,饮用方式具有浓厚的土家风情,体现了土家族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恩施土家人喝酒,发酵的是民族精神与文化,酿制的是民族的性格与情怀,飘逸的是民族的风情与习惯。

羌族祝酒歌——咂酒歌

文/羌人山里汉

“清亮亮的咂酒厄,嘿依呀勒嗦勒,哦哦依呀勒嗦勒呀,请坐请坐是请呀坐勒……”。这是羌族酒歌:祝酒歌,也叫咂酒歌。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日麦”、“尔玛”,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羌族人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汶川、理县、北川、松潘等地。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部分传统文化的一支。

羌族方言多,土语杂,但民歌原始古朴,主要分为: 酒歌、山歌、情歌、风俗歌、时政歌、劳动歌、巫师歌等。其中,酒歌(咂酒歌)最为让人孰知和传唱。

酒歌(咂酒歌),在羌族人生活中最为盛行。酒歌离不开咂酒。咂酒也是羌族人民最具民族特色的饮品,咂酒在羌族的日常生活、宗教祭祀、社会生产、人生礼仪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自古咂酒开坛,羌歌自来。载歌载舞的羌族人无论是婚嫁、节庆、建房,请客迎宾,都要演唱咂酒歌,寓示对客人的尊重。

酒歌(咂酒歌)歌唱时,主客并排而坐或站,客人双手端起好客的羌人樽满咂酒的酒碗,羌家儿女或三或五一组开始演唱,其节奏缓慢而旋律优美,声音高吭,拖腔婉转:

“清亮亮的咂酒厄,嘿依呀勒嗦勒,哦哦依呀勒嗦勒呀,请喝请喝是请呀喝勒,咂酒勒,依也喝不完,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勒……西斯果(汉语为:干杯),哦!”

下面就随羌人山里汉,一起从歌曲和歌词中来欣赏这首《咂酒歌》吧。

恰不恰哎,殴塔吉殴塔嘛,策恰zing恰泽不恰zing起zing切。策额策策策策,策额策策策策   

清亮亮的咂酒厄,嘿依呀勒嗦勒,哦哦依呀勒嗦勒呀,请坐请坐是请呀坐勒,咂酒勒,依也喝不完,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勒,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勒。   

清亮亮的咂酒厄。嘿依呀勒嗦勒,哦哦依呀勒嗦勒呀,请喝请喝是请呀喝勒,咂酒勒,依也喝不完,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勒,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勒。   

纳西ra纳ra嘛纳沙哦格西哈姆哦,哦斯纳巴纳巴耶,阿罗阿吉纳巴若吉纳多些,纳巴左多勒勒勒勒勒 ,勒勒啰贝哇,纳巴左多啰贝哇呀。   

羌笛吹起来,唱起羌歌跳起莎朗,敬上一碗甘甜的咂酒欢乐地羌家人,纳啰些莫,纳啰些莫,呀!  

清亮亮的咂酒厄,嘿依呀勒嗦勒,哦哦依呀勒嗦勒呀,请坐请坐是请呀坐勒,咂酒勒,依也喝不完,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勒,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勒。   

清亮亮的咂酒厄,嘿依呀勒嗦勒,哦哦依呀勒嗦勒呀,请喝请喝是请呀喝勒,咂酒勒,依也喝不完,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勒,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勒,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勒。   

哎嗨哎……  

西斯果————哦!

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后1公里,89式机枪扫射缅军司令部:缅军深夜反扑留下一地尸体

最后1公里,重机枪扫射缅军司令部

缅北老街战场,果敢同盟军已经推进到内科诊所附近,距离米线沟缅军司令部已经只有1公里。如果在正常情况下闲溜达,基本上七八分钟也就到了。

部署在老街屋顶上的果敢同盟军89式大口径机枪,已经可以直接点射缅军司令部以及周围缅军据点。

老街缅军司令吞吞敏将军,是真正影响果敢战局的关键人物。我们可以看一下1027战役爆发以后,缅甸军政府在老街的一系列动作。

首先,缅甸军方撤了能力不足的吉祥物缅甸果敢自治区委员会主席李正福,以缅军准将吞吞敏为老街全权代表和司令。

吞吞敏一上任首先就建立起宵禁制度,缅甸军人和电诈民团联合巡逻,在所有重要位置严查渗透进来的果敢同盟军密探。同时立刻关闭老街所有娱乐场所,在老街赌场酒店等高楼大厦封闭窗户,设立火力点等等。

随后,为了平息我国怒气,吞吞敏使出了第二招,主要抓捕了卧虎山庄主犯明家,在抓捕行动以前明学昌自杀,其家族成员被逮捕送给我方处理,成功安抚了我们的冲火。

这暴露出,在缅甸军政府敏昂莱大将、老街缅军司令吞吞敏这些缅甸军方大佬眼里,什么明学昌,什么白所成、魏蓉,什么四大家族,都只不过是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

无论2008年,白所成、明学昌背叛果敢同盟军,为敏昂莱立下大功。还是四大家族这么多年,给缅甸军方大佬了上贡无数电诈金钱,喂饱了多少缅军大佬,都无法改变他们的奴才地位。

缅甸军政府需要他们利用电诈赚钱上贡的时候,需要他们打击果敢同盟军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荣华富贵。但是,如果没有了价值,甚至还成为无能的负价值。那么,缅甸军政府则会弃之如敝履,不会有一点的犹豫。

在缅甸军政府的眼里这些叛徒如同虫蚁草芥,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他们的安危,付出自身的代价。明家三小辈被缅甸用快递速度交出,正是缅甸军政府心态的真实表现。

但是,缅甸军政府还是不相信,四大家族的电诈民团会真为了缅军拼命。吞吞敏开始剥夺电诈民团军官指挥官,在每一个民兵班安插2-3个缅甸人,在每一个排、在每一个连指挥部全部安插缅军士兵监督督战。

同时,为防止有人通风报信,所有电诈民团士兵手机全部上交没收。而且,还拉拢了白所成,让白所成、魏蓉这些人继续为缅军卖命。还让白所成去难民营抢粮食、抓人质,以及利用当地伪军民团安抚人心等等。

吞吞敏是一个很好利用各方势力的狠角色,就是吞吞敏的脸色和眼睛看起来非常不健康,有种明天就要咽气的感觉。但是,这个病秧子要发起反扑了。

缅军深夜反扑留下一地尸体

在东山区,西山区缅军持续发动小规模反扑。特别是在12月8日凌晨,缅军对四面佛高地发动了一波反扑。

精心组织策划的缅军突击队知道,如果无法夺取四面佛制高点,等待他们的就是死路一条。而守住老街的关键,就是四面佛高地。这一波,缅军进行了详细组织策划,有凌晨开始骚扰吸引果敢同盟军注意力,掩护缅军突击队隐蔽进入攻击阵地的。

也有缅军突击队先出市区、钻山沟,再从山沟绕到果敢同盟军背后准备发动侧翼突袭的。但是,缅军所有举动都被隐藏在山坡上的果敢同盟军暗哨发现。

在卧虎山庄、大赢山、小赢山,风吹山、小街子岔路、老鼠沟等地,都埋伏有果敢同盟军暗哨。暗哨披挂着树枝树叶编成的防护服,隐蔽在方便观察的山坡位置。缅军任何袭击或者反扑都会被发现。

然后,等着缅军的自然就是一个伏击区。经过激烈战斗,缅军留下一地尸体以后逃跑,还扔下1门迫击炮、3挺轻重机枪,以及其他武器。

也不知道,老街的缅军怎么想的?都什么时候,还给缅甸军政府和电诈集团卖命?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守在阵地上。

都这么紧急的情况下,团团围城,指望他们缅军保护的情况下。缅甸司令部和电诈集团家里大批有金山银山,给了他们哪怕1000块钱奖赏吗?

电诈集团高管各个挣了多少亿,现在被堵在老街跑不了,末日来临了。也没听说,他们给守城的缅军兄弟发奖金啊!人家电诈集团老板们在酒店里金山银山、鱼翅、嫩模少妇的。这帮缅军士兵一个月300块,在外面拼什么命啊?

这些缅军还不赶快投降,拿了果敢同盟军的奖金,带着老婆孩子回家。也可能是有督战队,这些普通缅军士兵要等同盟军攻城的时候,再突然缴枪投降。

四川咂酒去暑消食味美香醇,一桌人喝一罐,边喝边加水,你喝过吗

说到酒,四川的白酒绝对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豆花蛋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知道有一种四川民间特别流行的酒,好喝不上头,百分百的粮食制造,乡下的大人们特别喜欢喝了,那就是咂酒。说句实话,这些年四川农村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去到繁华的城市里上班,乡下喝这种咂酒的人就少了,所以这种咂酒平时制作的也就少了,豆花蛋已经很多年没有喝上一口了。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四川乡村最流行的咂酒。

咂酒在四川多个地区都有,其中比较被大家所接受和熟知的有羌族咂酒、土家族咂酒、渠县呷(xiā)酒、南充营山县木桠咂酒。(资料不全,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咂酒的起源谁都说不清楚,不过无论是羌族还是土家族,渠县还是营山县,咂酒的形式大体相同,制作过程、饮酒习惯以及寓意都差不多。

在四川南充市营山县一提起木桠镇,人们便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木垭咂酒。咂酒,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诗句:“万斛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双手捧着擎天柱,吸得黄河水倒流”。如此生动、气势磅礴的形容,就是咂酒的真实写照。

咂酒是在秋季制作的,高粱是制作咂酒的主角,第一步就是要将高粱用风车、米筛等工具去杂、浸泡。第二步就是将高粱高温蒸煮,高粱粒破皮,高粱中的淀粉逐渐流失,蒸煮时间的把控将对出酒率产生直接影响,直到高粱粒“熟而不黏 内无生心”。火候的大小,温度的高低,必须拿捏精准,过高容易焦糊,过低则达不到酿制效果。第三步从锅里舀出高粱,摊晾在硕大的圆形簸箕中,插上温度计,将电风扇的挡位开至最大,在反复翻滚高粱粒的同时,扇叶飞速转动带来的凉风,让刚完成蒸煮的高粱粒热气得到充分释放。这时候,再称好了适量的米曲酒,但什么时候放米曲是极有讲究的,当天的气候变化,空气的干湿程度,温度高低变化,都会影响放米曲的时间。这就要看酿酒人的经验了,10多分钟后,将白色的米曲粉均匀地洒在高粱粒上,反复搅拌,以求达到最佳组合比例。

在此之前,需要在簸箕旁铺上厚厚的稻草,并用白色薄膜将水分充分隔离,再将裹上米曲粉的高粱粒放入其中,用棉絮盖住,确保密闭隔离。这个环节对于成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粱粒将在这里进行发酵,正常情况下36个小时后,这里就将有酒味散发出来,然后再装坛密闭。几个月后,风味独特,工艺考究的醉人佳酿就可以启坛入口了。

正宗的咂酒,色体晶莹,酒精度适宜,味道甜美、不苦、不涩,饮用起来回甜爽口,它的营养物质最易于人体吸收。咂酒是逐渐从酒坛内酒糟的上部往底部喝的,所以咂酒味美香醇、富含营养,比白酒温和,微酸有解渴止饥、除乏驱寒、去暑消食的功能。

咂酒是粮食酒,酒含于粮食酒料之中,须加水稀释后方可饮用。喝咂酒不能只顾喝,而要边喝边掺开水,加水的目的就是通过开水的温度使谷物颗粒内的酒精成分充分浸出。倒进去的水浮在上面,经过浸泡后的酒沉坛底,而酒竿是直插坛底的,喝咂酒时千万记住,莫把酒竿抽出放在酒坛颈部处喝,小心烫伤你的舌头。

还记得小时候在农村,家家户户常年咂酒不断,平时就是大人们用小罐烧着喝,小孩子是品尝不到的,只有等到家里来了客人,烧咂酒也酒换上了大的陶罐,陶罐加上咂酒直接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直接端上桌,从家中长辈和客人开始轮流饮用,酒香在整个桌上飘荡,小孩子是不喝前几轮的,因为酒的度数太大,浓度高,只有等到加了几次开水以后,小孩子才能喝上一口,那滋味别提多美味了。整个饭桌的气氛相当热烈,一罐咂酒的魅力就在于此。

即便是现代化的生活节奏更加快速,砸酒慢慢淡出人们视线,酿造砸酒的人越来越少。但在一些特殊场合,老一辈还是会竭尽全力的摆上一坛砸酒。与其说这是老一辈的一种情怀,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老一辈在努力保留着,保护着自己的“砸酒”文化。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最后,如果你也喜欢咂酒,觉得文章不错,记得点赞哦,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动动手指转发一下,将那个时候的咂酒文化传播开来,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一下。感谢大家的支持。

东北女子歌舞厅“酒兴大发”,手持酒瓶怒砸“七尺大汉”致对方头部受伤,通报:拘留10日

都说歌舞厅是休闲娱乐、放松身心之场所,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一女子在歌舞厅“酒兴大发”,竟怒持酒瓶将“七尺大汉”头部打伤,成功将自己“打”进了拘留所。

近日,学府派出所接到报警称,龙江镇六道街四马路有人打仗。接警后,值班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出警。到达现场后,民警依法将当事人传唤至派出所内进行询问。

据了解,2020年11月28日21时32时许,龙江县居民赵某(女)、王某夫妻二人在龙江县龙江镇六道街四马路某歌厅内唱歌。二人酒过三巡后,与同在歌厅唱歌的关某发生口角冲突,赵某一怒之下手持桌上啤酒瓶砸向关某头部,致使关某头部受伤。

经询问,违法行为人赵某对自己酒后殴打他人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目前,县局依法给予违法行为人赵某行政拘留十日并处罚款五百元的行政处罚,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警方郑重提醒:冲动是魔鬼,饮酒要适度。打架成本高,酒后莫滋事。对于酒后滋事等引发的违法犯罪行为,龙江县公安局一经查处一律严肃处理。

潇湘晨报综合鹤城公安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土家族的科技与狠活儿——咂酒

开门见山,何谓“咂酒”?其字面意思也很简单,就是一种饮酒方式:用管状物通过吸食的方式将酒吸入口中饮下。这种饮酒方式是我国土家族的特色,历史和民俗文献记载,古时土家族遇到盛大宴会,诸如祭祀、征战、喜庆,土司王或主人主持饮酒仪式,其饮酒方式不是“喝”,而是“吸”,用竹管、芦秆、麦秆或藤枝吸酒,名“咂酒”。追溯其饮用来历的话,据说是在明代时,土家族士兵需按时奔赴抗倭前线,于是百姓便将酒坛置于道旁,内插竹管,每过一人咂酒一口,以此传习成俗。

我国土家族有着悠久的酿酒、饮酒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后汉书》记载:“秦与巴郡国中邑人石盟,刻有‘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清酒一钟’”。中国古代酒有清浊之分,汉代辞赋家邹阳在《酒赋》中提到:“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为圣,浊者顽”。《酒谱》也记载:“凡酒以色清味重为圣,色如金而醇苦者为贤”。当时的巴人能酿出当时的酒中上品:清酒,表明巴人的酿酒技艺已十分高超。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江水》云:“江之左岸有巴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土家人民继承其先民巴人的饮酒习俗和酿酒技艺,并加以发展,形成了精湛的酿酒工艺。能酿成上好的堆花酒(土家族用玉米或大米酿成浓度较高的烧酒,因烧酒倒在碗里,冲起的泡沫经久不散,土家人就把这种酒取名“堆花酒”,为酒中上品。《长乐县志·习俗》中记载有:“邑惟包谷酒,上者谓堆花酒”),以及水酒(醪糟,也叫米酒、甜酒)、咂酒、葛根酒、配制酒、果酒等。其中咂酒是最具土家族特色、最富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酒,是土家族酒文化的精髓。

“咂酒”与土家族历史产生紧密联系是在明代,但是咂酒的历史比这要久远得多。早在唐代,诗人杜甫就有“芦酒多还醉”的诗句,其诗注中说,这种酒“糜谷酿成,不醡也”。明朝著名文学家杨慎在解释杜诗时说:“以芦为管,吸而饮之,一名钩藤酒,即今之咂酒”。另外一位大酒徒白居易在被贬为忠州刺史时,常饮巴人酒,他作《郡中春宴中因赠宾客》诗:“薰草席铺座,藤枝注酒樽,……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他还有诗句“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宋朝的祝穆在《方舆胜览》中注释说:“蜀地多山,多种黍为酒。民家亦饮粟酒。地产藤枝,长十余丈,其大如指,中空可吸,谓之引藤。屈其端置醅中,注之如晷漏,本夷俗所尚,土人效之耳”。用中空藤枝吸酒,相当于今日土家族“咂酒”。

历史一脉传,杯酒千年香,饮酒思故人、品故事,也颇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