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人类如果要睡觉,一般都是“躺”下来或者趴着睡觉。这样的情况在动物界其实是很常见,很多动物都采取类似的。但如果你看到一匹成年的马自己独自卧着睡觉,那很有可能是因为马暴饮暴食导致肠道出现了绞痛的情况。
对于成年的马来说,除非有可靠的同伴在身边,否则一般都是站在睡觉,这和自然界大多数的动物都是不一样的。不仅如此,懂马的人一般都会从马的侧边上马,而不懂的人如果不小心站到马的后面,就很有可能被马一脚踢中,这其实也和马站在睡觉有关。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马要站着睡觉呢?
持续千万年的习惯在分类学上,马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科的第一个物种是始祖马,它也被认为是马的祖先,它只有如今的狗那么大,起源于5700万年前的北美洲,当时是始新世。始祖马分化出了许许多多的支系,它们和同时期的偶蹄目选择完全不同的进化路线,牛和羊就是典型的偶蹄目。
始祖马的后代都善于奔跑,而偶蹄目则更善于吃草,代表技能就是:反刍。现代马的祖先正是依靠着“奔跑”,快速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以至于马在自己的发源地美洲都灭绝了,但全世界各地还有许多分支。
现代人们饲养的马实际上是由欧洲野马驯化而来的,而欧洲野马是原产于中亚大草原。在大草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马是非常不错的蛋白质来源。因此,马常常会被草原上的一些顶级掠食者盯上,比如:豺、狼。
遇到这些顶级掠食者时,由于马没有像牛和羊那样的“角”,马能做的就是只有疯狂的奔跑。不仅如此,在远古时代,人也会捕猎马。这就导致在白天,马需要防着人类和一些顶级掠食者,即便到了晚上也不能放松,因为豺、狼常常会晚上出没。
也就是说,马需要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提防着被天敌们抓到。如果马像人类这样睡觉的话,可能它们就早灭绝了。
只有那些能够适应这样环境的马才能够最终活下来。因此,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马逐渐演化出了一套防御机制,也就是说间歇性休息,每回只打盹很短的时间,一天打盹多次。同时,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逃跑,马演化出了可以站立休息的特点,这样可以确保它们在遇到危险时,就可以立马跑掉,而不需要再浪费时间去起身。
不仅如此,当它们发现有天敌靠近时,还可以先蹬后腿来进行防御。马的后腿是很有劲的,一旦被它蹬到,杀伤力是非常大。这也能够给马留下足够的时间来逃跑。所以,骑马时,我们是不能从马的后面上马,这样很容易被马误以为是天敌靠近,然后被马蹬一脚。
马的休息方式也就这样被奠定了下来,可以说这是马花了千百万年才逐渐养成了“习惯”。
这里要强调一下,并不是马主动去演化,而是拥有这种特点的马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逐渐被筛选出来,更容易存活下来,这本质上是自然选择,也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不过,研究人也发现,马是群居动物,而且高度社会化。在一个马群中,常常会出现有的专门负责站岗的情况,这时马就会很安心的入睡,甚至会趴着睡。那马到底是咋做到站在睡觉的呢?
马如何站着睡觉?马能够站着睡主要是依靠自身的身体结构,它的骨骼、肌肉和筋腱在发育成熟后,马的中心就正好在身体的中线上,在站立的时候,前肢和肩带的肌肉群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达到自身体重的57%,所以它并不是依靠关节来承受这些重量。同时,这些肌肉群还可以确保肘部和肩膀不发生弯曲,而肱三头肌可以很好地固定肘部。
由于肌肉几乎不收缩,所以只消耗很少的能量,这就使得马的前肢即便是在长时间站立的情况下也不会疲惫。不过,马的后肢并没有像前肢那样发达的支撑结构。
于是,马的后肢依然只能依膝关节。由于马的后肢承受的重量要低于前肢,所以马只需要轮流让两个后肢的膝关节保持一定的角度就可以支撑住,而且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能力的消耗和疲劳度。
总结马在千万年的演化史中,演化出用前肢的发达肌肉群来承受自身主要的重量,并依靠一套完美的力学结构来实现长时间的支撑,通过后肢的膝关节保持一定角度以及交替使用后肢来实现长时间的站立,确保了能量消耗和疲劳度降到最低。因此,马可以站立着睡觉。
当然,这只是对成年的马而言的,幼年的马由于还没有发育足够发达的肌肉群,因此只能在成年马的庇护下趴着睡或者躺着睡。
马科是奇蹄目之下的一个科,其共同特征为:第三趾发达,有蹄,其余趾退化。史前曾经繁盛一时,后随着地质年代的变迁逐渐凋零,如今只余一个马属,种类屈指可数。
即便如此,马科仍然为人类贡献了两员大将:马和驴。在没有机械化的时代,这两位为人类立下了巨大的功勋,时至今日仍在发挥余热。
家马杜甫诗曰: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万里可横行。骁腾有如此,真堪托死生。末尾“真堪托死生”一句,把人和马的亲密关系说透了。
纯血马
家马,学名Equus caballus,是与人类关系最近的马科成员,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马科成员,由欧洲野马驯化而来,二者学名相同。欧洲野马已于1876年灭绝,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如今只余家马。
英国重型挽重马,70年代值一辆拖拉机
家马的驯化史始于6000多年前,几与人类文明史等同。它对于人类的贡献,无论怎么赞美也不过分,骑乘、挽车、载重、耕种等几乎无所不能,以至后来“马力”成了衡量机器功率的单位。如今家马的用途大为萎缩,除了牧区和某些农村仍然保留役用马之外,很多都已经转行为竞技赛马或宠物马。
熏马肠
除此之外,马奶、马肉还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重要蛋白来源。至今我国西部部分少数民族仍有食用马肉之习惯,哈萨克族的熏马肠风味独特,堪称天下一绝。
家驴唐代著名打油诗人王梵志有诗曰: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这诗主要反应了诗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豁达,其实也反应了一个事实:无马,驴亦可,驴对于人类的贡献,虽逊于马,但也是不容抹杀的。
家驴
家驴,学名Equus asinus,为马科现存数量排第二位的成员,仅次于家马。驴的形象似马,但个头较小,且头大耳长,颈上鬃毛较短。驴有五德:耐粗放、不易生病、性情温驯、刻苦耐劳、听从使役,所以驴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畜力,军用民用皆有之。
非洲野驴
家驴的野生祖先为非洲野驴,二者共享学名。至今仍有存活,主要分布于东非的草原及其他干燥的地区,但数量稀少,已是濒危动物。
LV火烧
民谚有云“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口感细嫩而无膻味,其食用价值大大超过马肉,著名的保定以及河间驴肉火烧更是风靡全国,其做法相当考究,驴肉先以大火后以温火炖,配以近20种调料,烹煮时间长,熟度透彻,色泽鲜嫩,肉香而不柴,香味绵长,酥软适口。
普氏野马除了家马和家驴(以及非洲野驴),马科马属还有五个(或六个)物种,普氏野马是最濒危的一种。
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学名Equus ferus,外形似家马,但额部无长毛,颈鬃短而直立。夏毛浅棕色,两侧及四肢内侧色淡,腹部乳黄色;冬毛略长而粗,色变浅,两颊有赤褐色长毛。
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于19世纪末被发现,在我国境内有分布,一度濒临灭绝。有人认为它是家马的祖先之一,也有人认为普氏野马也曾经被人类驯化过,现存的都是驯化后又被人类放弃的后代。但不管怎么说,普氏野马和家马亲缘关系确实很近,二者虽然染色体数目不同,但没有生殖隔离,可以产生可育后代。
亚洲野驴亚洲野驴是一个不太确定的物种,亚种很多,在我国境内有蒙古野驴/E.h.hemionus和西藏野驴/E.h.kiang,有时候会被划分为两个物种,以下分别介绍。
重庆动物园的蒙古野驴
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是典型的荒漠动物,外形似骡,个头介于驴和马之间。总体的色调为浅棕黄色,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线延伸到尾的基部,颈下、胸部、体侧、腹部黄白色,与背侧毛色无明显的分界线。本种可与家马杂交产仔,后代红白相间,当地人称之为“斑驳马”。
西藏野驴
西藏野驴/Equus kiang,所有野生驴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全身被毛以红棕色为主,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颜色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被毛污白色,与躯干两侧颜线分明。
还有三种斑马斑马全部生活在非洲,分为普通斑马、山斑马和细纹斑马。三者均为黑白条纹相间的色型,但这不意味着它们有更亲近的亲缘关系,相似的配色更可能是趋同进化造成的。另外,虽然名从马字,但它们实际上似乎更接近于驴。
普通斑马
普通斑马/Equus burchelli,生存于非洲东部至南部的热带稀树草原及开阔森林,是分布最广、动物园中最常见的斑马,对得起“普通”二字。体型中等,体长200~24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尾长47~57厘米,体重约350千克。除腹部外,全身密布较宽的黑条纹。
细纹斑马
细纹斑马/Equus grevyi,主要分布于非洲的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是三种斑马中体型最大的,体长为2.5-2.75米,肩高1.45-1.6米,体重为350-450千克。其斑纹及间距都十分窄小,一直到蹄部都有,颈部较宽,下腹部和尾根部没有斑纹。青岛动物园曾经进口过一批普通斑马,其中混了一头细纹斑马,这算是赚了,因为细纹比普通珍贵得多。
山斑马
山斑马/Equus zebra,最早命名的斑马,主要分布于非洲的西南部地区,喜欢栖息在山区。这是斑马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其体长210-260厘米,肩高116-150厘米,240-372千克。与其它两种斑马不同的是,它有一对象驴似的大长耳朵,身上条纹细密,臀部条纹很宽,其上方脊柱处有一片铁格架子似的条纹。
三种斑马之间,生境有重叠之处,但在自然状态下并不会互相杂交,在人工混养的情况下有可能。比如普通斑马和山斑杂交,杂交后代除了有较大的耳朵之外,样子跟普通斑马近似。如若雄性细纹斑马及雌性山斑马杂交,流产的机会率会较高。
以上七种(或八种),即是现存马科动物的全部阵容,可谓门丁不旺。而且除了家马和家驴,以及普通斑马数量尚多之外,其余都是岌岌可危,如果不严格保护,恐大去之期不远矣。
人生的色彩在于发现,知识的广度无穷无尽。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一块干净而又窄小的土地,只有不断地播种和挖掘,才能让你的这片土壤绿意丰盈,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耳读书而聪,目读书而明,心读书而一,神读书而注。我们从未停止过对知识的摄入,就像生命的呼吸离不开空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正是知识的探索过程。
一些冷门的知识,我们鲜有接触,无从涉及。当你看完下面这十个知识后,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悟。本期为你带来的不同领域冷知识中,一定有你不曾知晓的,马上进入第一条。
狮子属于猫科,羊属于牛科,驴属于马科,黑猩猩属于人科大熊猫繁殖出的熊猫宝宝体重只有145克左右。印度是全世界离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我们每天现实中遇见的面孔,都有可能变成梦境中的人。车厘子其实就是樱桃,只不过它是樱桃中的一种,属于欧洲甜樱桃。人类的身高是自己脚掌长度的6.5倍左右。很多嗡鸣类的昆虫,它们所发出的声音是快速煽动翅膀产生的。火星上不会下雨,并且日落是蓝色的。奶水不是吸出来的,而是婴儿吮吸后刺激后主动射出来的。看完点个赞,生活更灿烂,看完就分享,天天中大奖。兔年免不了要说兔,别以为兔子很常见你就觉得很了解它。看《木兰诗》,有一句关于兔子的描述:“雄兔足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你是不是也未必懂如何区分一只宠物兔的雌雄呢?
你可能也不知道,英语中为何要将家兔和野兔的称呼分成了两个——家兔是Rabbit,野兔则是Hare?
关于兔子的小秘密还真不少。
○兔子到底爱不爱吃胡萝卜?
在各种儿童绘本里,人们总喜欢把兔子和胡萝卜联系在一起。你可有想过,兔子真的喜欢吃胡萝卜吗?
谈这个问题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兔子的分类。
我们平时所理解的“兔”,应该是哺乳类兔形目兔科下属所有属的总称,共9属42种,俗称兔子。它们为草食类动物,也是夜行性动物,大都有管状长耳、簇状短尾,和两条比前肢长得多的强健后腿。究其源头,应该早在六千万年前就有一种被称为攀援始祖兽的生物,后进化为始祖兔;到大概三千万年以前,始祖兔进化为野兔,而野生的兔子直到三千年以前,才逐渐被驯化为家兔。
野兔至今在全球仍有几十个亚种。它们可以适应多样环境,属于典型的草食性兽类。它们的食性很广,包括各种无毒的杂草、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以及树木的枝叶和嫩皮。野兔最爱的还是苜蓿科和豆科植物的幼苗和嫩叶。有趣的是,这个食谱中并不包括胡萝卜。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胡萝卜是人类种植的作物,野兔在野外能采食到的机会并不多。
家兔虽然是驯化种,绝大多数习性却和野兔无异。但家兔在进化过程中,消化道以及消化菌群已完全适应消化各种杂草,胡萝卜糖分较高,其实也并不适合家兔的消化系统。
○兔子为什么有“三瓣嘴”“红眼睛”“顺风耳”?
兔子的“三瓣嘴”和它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也是长期适应性进化的产物。
因为兔子属于典型的植食性动物,它们拥有发达的门齿,帮助其啃食各种草类、草根以及树皮。这个过程中,三瓣嘴最有利于将它们将门齿及时、无障碍地翻出来使用。
而兔子的“红眼睛”并不是普遍性的。现实中通常只有白色兔子的眼睛是红色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白兔子的眼睛都是红的。兔子眼睛的颜色有黑色、蓝色、灰色、红色等多种。这些颜色的呈现主要是由兔子身体里所含色素决定的。红色眼睛的兔子,只是它们身体缺乏某些色素,透明的眼球便呈现出自身毛细血管中血液的颜色。从进化论角度上来说,兔子眼睛的颜色其实是根据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变化而适应性生成的,并且具有遗传性。
兔子的“顺风耳”其实是说它们对声音非常敏感,这对耳朵就像它们自带的“雷达”,耳内的密毛恰如天线一般。只要把两只耳朵高高竖起并稍作转动,数十米外的微小声音都会被兔子灵敏地收入耳中,这样它们就能及时发现危险并逃跑。兔子生性谨慎、胆小,只有在休息时,它们才会把耳朵耷拉下来紧贴在颈背上。有人说抓兔子就要抓耳朵,其实兔子耳朵很容易受伤,它们并不喜欢被抓耳朵,因此我们抓住它们的耳朵时,它们通常都会停止挣扎,也许是希望自己的“雷达”不要被破坏了吧。
○为什么有“狡兔三窟”的说法?
野兔喜欢打洞,但它们并不喜欢长时间地待在洞中。不过它们的确有借洞逃生的本领。在被天敌追杀过程中,野兔的奔跑通常不是盲目的,它们在平常活动的地域内早早就摸清了地形,知道每一处洞穴的分布,就算不是自己挖的,它们也都提前去“调查”“熟悉”过,甚至会时不时再去“熟悉”一下。因此,当被敌害追击时,野兔通常都能迅速准确地逃入附近的地洞中。这足见野兔生性狡诈、行动诡秘。
“狡兔三窟”的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策·齐策四》,现在多用来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据考究,中国在汉代以前,域内的兔子基本都是野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六畜”之外还有“六兽”,兔子就是“六兽”之一,是人们捕猎的主要对象之一。《诗经》里至少有三首诗与野兔有关,那篇《瓠叶》中说:“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描述的就是猎人打到野兔拿来下酒的欢乐景象。
但现在大家普遍认为,家兔的祖先却不是普通的野兔,而是野生的穴兔。穴兔属兔科穴兔属,原产于欧洲西南部。人们认为,它们是经由“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我国原本的野生兔类在家养条件下难以繁殖,幼兔易患佝偻病,长大后也没法繁殖,然而穴兔类在家养条件下却不难繁殖,因此现在人类养殖的兔子大部分都是由野生穴兔经长期驯化而来。甚至可以说,全球的家兔均由穴兔驯化而来。
穴兔与普通的野兔并不一样。英语中称呼家兔和野兔也有不同,家兔是Rabbit,野兔则是Hare。而它们最大的区别还是,穴兔刚生下来的幼仔身上是光滑无毛的,因为它们多喜欢待在洞里,野兔刚出生的幼仔却是有毛的,它们多在地表活动,生下来不久就要到处跑。
穴兔也是非常出色的建筑师,挖的洞深可达3米,长能达40多米,洞道直径约15厘米。其“卧室”可能会有30厘米到60厘米的高度,洞口还会做出“大门”——留一个微微隆起的土堆。而那些没有土堆的洞口,主要是用来临时逃避天敌用的。据说有一种穴兔一旦确定了住所,就会为自己至少准备五个洞穴。
○兔子也会灭绝吗?
作为吃货的你,可能知道兔肉富含卵磷脂,有健脑益智的功效,经常食用可保护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有益处,能增强体质,健美肌肉。实际上,兔子因为繁殖能力强,现在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也是很多实验室中常用的小动物。但兔类一样有许多濒危品种。报道称,全球现生种中,兔子的极危品种有1个,濒危品种有13个,易危品种2个,近危的也有6个,还有19个种处于缺少数据的状态。
一种濒危种的琉球兔属,已是亚洲大陆的孑遗物种,属“活化石”了。它是一种只分布在日本的奄美大岛及德之岛的原始兔,栖息在茂密森林,昼伏夜出。
墨西哥特有物种火山兔,是世界第二体型细小的兔,仅次于侏兔。它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也被列为“濒危”。
此外还有原产于东南亚的条纹兔属,现存两种,在中国境内已仅有化石分布。
兔类的衰落多是因失去栖息地及猎杀所致。它们的栖息地正在持续地受到山火、过度放牧、城市和农业发展及伐林等破坏。故此,兔形目动物保护的问题越来越受重视。
【链接】如何挑选宠物兔?
首先是看体格。选体型健壮、活泼好动的为佳。体格发育良好的幼兔身体匀称,肌肉结实,其肩部、背部及后躯看不出任何骨突出,触部、背部感觉较宽,要注意,肌肉丰满、被毛光滑、骨骼棱角不突出的幼兔通常都是因为从小喂食营养好,更容易养活。其次是看姿势。健康的幼兔活动起来更为灵活、自然、协调。蹲伏时,前肢伸直,后肢置于体下,睡眠时,双眼闭合,呼吸微弱,夏天常倒卧、伏卧、伸长四肢,冬天则常蹲伏。然后再看看精神如何,健康的幼兔眼睛圆而明亮,活泼有神,眼角无分泌物、红肿;机警,耳朵易活动,遇到特殊声音时,两耳竖立。最后最好留意一下兔子粪便。健康的幼兔粪便为球形颗粒,豌豆大小。若粪粒干硬、细小,说明可能便秘;粪便呈长条形或稀薄水样,说明幼兔可能患有肠炎。
至于怎样区分雌雄兔,专家会告诉你,科学的方式当然是查看兔子的“”,即。这对于3-4个月以上的兔子很容易,因为这个时期的雄兔基本发育完全,可以清晰地在体外看到。但是不足三个月的兔子,这些体征并不明显,只能说,一般雌兔的孔洞呈扁纵形,离肛门较近;而雄兔的孔洞呈圆形,离肛门较远。
鼠兔、兔狲、蹄兔、兔豚鼠都是兔子吗?
别以为兔子容易识别,真正要鉴别出具体的种还是有难度的。更别说,还有不少长得像兔的动物,比如鼠兔、兔狲、蹄兔、兔豚鼠等,它们甚至名字里还带着一个“兔”字,更让人难以分辨。
鼠兔虽属兔目类,却不完全属于兔科,而是鼠兔科鼠兔属,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附近和亚洲中部的高原或山地,目前所知,包括33个种类。其特点大多是体型小、耳短、眼黑、体毛呈茶褐色。因为喜欢在山体的天然石隙中筑巢,鼠兔又有“石兔”之名。从面相上看,鼠兔像是鼠类,但生理特性和食性又和兔子更接近,因此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介于兔与鼠之间的神奇动物——具体来说,与鼠类不同,鼠兔上颌只有一对门齿,这一点与兔类又不同,因为兔类上颌的门齿两侧通常还有另一对较小的门齿。
兔狲则是猫科、兔狲属的动物,体型粗短,大小似家猫,叫声也似家猫,但较粗野。兔狲的额部较宽,吻部很短,瞳孔为淡绿色,耳短宽,耳尖圆钝,两耳距离较远,全身被毛极密而软,绒毛丰厚。它们多栖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区,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地带向东至西伯利亚,能适应寒冷、贫瘠的环境,常单独栖居于岩石缝里或利用旱獭的洞穴。它们也属夜行性动物,视觉和听觉发达,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野兔、鼠兔、沙鸡等。
蹄兔是一类有蹄类哺乳动物,是蹄兔属下唯一的一个种,它们身被针毛,毛粗硬而蓬松,外貌似穴兔,但前足有4趾,后足有3趾,都是似蹄状的趾甲,因而得名。它们的现生类型个体小,形似兔、鼠或狸,脚掌有具特殊附着力的无毛足垫,有攀登能力,主要分布于北非撒哈拉以南的地区及中东和阿拉伯半岛等地。蹄兔喜群居,喜爱鸣叫,因此又名啼兔。它们属植食性动物,偶尔也会吃昆虫。
谁能想到,蹄兔这种小动物竟然与大象是同一个祖先。目前世界上的蹄兔共计有3属10种,体型方面差别不大,成年之后的体长大约为50厘米。它们都不会挖掘洞穴,只能居住在岩石缝或者是灌木丛里。
兔豚鼠顾名思义就更像鼠类,但与那种常被当作宠物养、被称为“荷兰猪”的小豚鼠不同,兔豚鼠通常是指巴塔哥尼亚豚鼠。它是大型啮齿动物,外形像豚鼠又像兔子,还有点像驴。它的四肢非常长,擅长快速奔跑,主要分布在阿根廷境内的中、南部,被誉为阿根廷最奇怪的动物之一,最特别之处是它们后脚趾上长有钩形爪。
来源: 羊城晚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群自然野化的麋鹿在湖南东洞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奔跑(2017年5月10日无人机拍摄)。
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进的麋鹿在湖南洞庭湖湿地产下了一只小麋鹿,等待放归野外(2016年3月3日摄)。摄影:本报记者李尕
那还是春天的时候,当李政和东洞庭麋鹿保护协会的其他5个人见到常在电视上露脸的麋鹿明星“点点”那脐带尚未脱落的孩子“小不点”时,几个大老爷们高兴得有点想哭。
20年前长江特大洪水,李政记得在长江大堤查看洪水情况时,发现江面上有几个黑点从长江对面游过来,等近了看,竟然是一种长得像马,头上却顶着像枝杈般大角的不知名动物。突然,周围有个上了年纪的老百姓用岳阳话喊:“四不像,四不像!”人群开始喧哗,不少老人朝江叩拜起来。
李政没有想到,这种他从未听说,但却真真实实在洞庭湖生活过数百万年的神兽,竟然就是在那一刻循着基因的记忆回归故土。他更无法预测,这种曾经在我国消失了一百多年的中国特有珍稀动物,会在洞庭湖等地再次繁衍生息开来。
麋鹿没有天敌,唯一担心的就是人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墨子·公输》
夏天如约而至,当洞庭湖水随今年汛期到来上涨时,逐水草而居的麋鹿开始上岸逃生。麋鹿,角像鹿、脸像马、蹄像牛、尾像驴,所以自古以来被叫做“四不像”,是吉祥、皇权、驱邪的象征。
相传姜子牙助周伐纣时,他的师傅元始天尊赠送麋鹿作为战场坐骑,姜子牙此后所向披靡,屡战屡胜。作为皇权的象征,不少王朝在国都附近广筑园囿、蓄养麋鹿,战国时期齐宣王制定法律“杀其麋鹿者如同杀人之罪”。
事实上,麋鹿与人类的关系比历史记载、神话故事更为久远。大约300万年前,当南方古猿思考是进化成人类还是继续当猿类时,麋鹿已在中国长江、黄河中部的平原沼泽地带成群飞奔,顶峰时曾达上亿头。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笔下的麋鹿曾与其他野兽拥挤热闹地生活在云梦泽。
麋鹿能大范围繁衍与其物种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麋鹿体型较大,擅长奔跑,雄鹿长有大角,擅长运用集体力量,保护自己的家族不受损失。葛洪在《抱朴子·博喻》中写有“万麋倾角,猛虎为之含牙”,西汉刘向也曾写过“麋鹿成群,虎豹避之”。
此外,麋鹿生存进化能力强。1998年长江中下游的大洪水中,李政所见到的十几头麋鹿竟然是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冲破栅栏,泅游过水深流急的长江,逃逸到了洞庭湖区。洪水肆虐,风高浪急,它们在水中游了20多个小时,却没有被淹死。
然而,自汉代以后,这种中国特有的物种却日益稀少,渐渐走向衰落。
“为什么麋鹿会越来越少?目前的研究显示,它的生存受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类的捕杀、无限制地扩张和占领麋鹿栖息地,导致了麋鹿种群大规模灭绝。”中国鹿类专家组成员、“中国麋鹿之父”丁玉华教授痛心地说。
麋鹿研究专家、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科科长宋玉成认可这种说法:“在洞庭湖等广袤的湿地区域,麋鹿没有天敌,它唯一要担心的就是人类。”
记载显示,公元18世纪初叶,最后一头野生麋鹿消失在现江苏省泰州市桥头镇的荒野中。从此,野生麋鹿在地球上销声匿迹。
麋鹿是不幸的,却又拥有戏剧般的幸运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屈原
清末,麋鹿栖身于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中,彻底离开野外,变成圈养的动物。这里的麋鹿也成为中国最后一群麋鹿。
在采访中,麋鹿专家们都对此后麋鹿种群经历的曲折离奇身世唏嘘不已。
1865年,法国博物学家阿芒·大卫无意中发现了南海子中幸存的麋鹿,他以20两纹银买通猎苑守卒弄到了两张麋鹿皮和一副头骨,它们被西方确认属于从未发现的鹿科新种。
从此,麋鹿“大卫鹿”的名字蜚声海外。英、法、德、比等国人士纷纷通过明索暗购等手段,前后从北京南海子猎苑弄走几十头麋鹿。
据史料记载,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皇家猎苑的围墙,麋鹿逃散出去,结果大部分都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
即便如此,如果没有清末那一次著名的八国联军侵华事件,人们不会想到麋鹿会从生息了几百万年的中国彻底消失。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幸存者被迫走上了流离海外的道路。
因其珍贵稀有,西方国家一些投机动物商高价拍卖转运麋鹿,颠沛流离中,不少麋鹿因没有饲养管理技术而死于非命,种群濒临灭绝边缘。
在近来颇受欢迎的《人类简史》一书中,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总结了历史上的三波物种灭绝浪潮:第一波由于采集者的扩张,第二波因为农民的扩张,第三波则是近代以来的工业活动,在此期间成千上万种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甚至昆虫和寄生虫消失殆尽。
麋鹿本应是其中一种。然而,在它即将消亡的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类逐渐认识到地球上每一个物种对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的巨大价值。
从1895年到1901年,痴爱麋鹿的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出重金从法国巴黎、德国柏林、英国曼彻斯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地收购了18头麋鹿,放养于芳野幽旷、水草丰美的乌邦寺庄园内精心养护,种群规模不断扩大。此后,贝福特家族世代传承,致力于恢复麋鹿种群,并把它们不断送到世界各地繁衍生息,一个拯救麋鹿的行动在世界各国蓬勃兴起。
科学家们确认,乌邦寺庄园中18头从东亚流离至遥远大不列颠岛的麋鹿,是目前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
由人而衰,也因人而起死回生,麋鹿是不幸的,却又拥有戏剧般的幸运。
“这里的麋鹿就靠你了”
每一只麋鹿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存史诗。
——宋玉成
2018年6月,洞庭湖烟波浩渺,湖边芦苇荡中时隐时现的麋鹿身影和麋鹿交流时传来的低沉嗓音,提醒记者来到了世界上7500多头麋鹿里最为特殊的一群的领地。
麋鹿为何能回到中国,回到熟悉的长江流域,美丽的洞庭湖畔?
这还要从1956年说起。当年,英国政府赠送2对麋鹿给中国,并派人护送到北京动物园。然而,回归后的麋鹿遇到难产、死胎等情况,繁育工作十分艰辛。
1985年,中国组织中外专家在全国选择放养地址,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一年后,世界自然基金会从英国伦敦动物学会7家动物园和公园挑选了39头麋鹿赠送给中国。
当年8月13日,一架装有麋鹿的大型运输机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江苏省大丰市(今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政府组织安排的8辆大卡车早已等候在此。翌日凌晨,车队抵达长江汽渡,装运麋鹿的渡轮拉响了汽笛。
“麋鹿在木箱中躁动起来,碰撞得箱子壁板咯咯直响,护送麋鹿的中外专家忙着给它们送料喂水。中午,车队沿黄海公路驶入大丰境内,数千名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向街头,都想一睹神奇的‘四不像’。”讲述起当年的场景,今年64岁、研究了大半辈子麋鹿的丁玉华教授依然激动不已。
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埃尼奥特从英国来大丰查看麋鹿生活情况时,严肃地对丁玉华说:“这里的麋鹿就靠你了。”当时,中国几乎没有麋鹿研究的任何资料,也没有多少人了解和熟悉这些离家近百年的游子的习性。
在对未知的摸索中,江苏大丰、北京南海子、湖北石首,中国多个麋鹿保护地建成并发展起来。
对于麋鹿研究者来说,麋鹿自己从湖北石首游到湖南洞庭湖是一个天赐的惊喜。除了庞大的水域、宽广的滩涂,洞庭湖有茂盛的植被。苔草、芦苇和成片原生的三蕊柳,既为麋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又是良好的天然隐蔽场所。
经过近20年的繁衍生息,十几头麋鹿如今变成160余头,洞庭湖区麋鹿种群被专家认定为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种群,其中东洞庭湖的麋鹿亚群是野化程度最高、最年轻、最有发展潜力的亚群。
事实上,野外的麋鹿生存极易受到洪水、肠道疾病的影响。这本是麋鹿种群优胜劣汰的方式,但由于麋鹿太过稀少,加之担心它们受到无所不在的人类活动侵害,看似自然而然的野化,实际上背后少不了保护者的参与。
5月份麋鹿刚刚生完孩子,但是洞庭湖洪水季节马上到来,成年麋鹿尚有危险,幼鹿的泅游能力弱,生存的可能性更小,成活率低。
“被围困的麋鹿往往会聚集到湖区的高处,晚上雄鹿会叫,周围干扰声少,循着声音就容易找到。”为了寻找被洪水围困的麋鹿,湖水上涨后,宋玉成和他的同事们总是通宵坐船到湖区来回巡逻。
出血性肠炎等肠道疾病极易导致麋鹿死亡,是影响麋鹿种群发展的主要疾病。为了了解麋鹿的肠道健康情况,保护区工作人员定期捡拾并测验麋鹿粪便,发现异常立即提取各区域湖水进行检测,并在麋鹿活动区喷洒药物。
即便如此,麋鹿的死亡还是很常见。2014年夏,宋玉成救回来一头雄鹿,它在淤泥里待了很多天,腿上有洞,开始流脓,出现败血症症状。保护区救治水平有限,只能向省里求救,结果专家车子在高速堵上了。雄鹿一直撑到救护队员到来,没一会儿就死了。
除疾病之外,像历史上一样,人类的食欲依然威胁着麋鹿的生存。2012年,岳阳县中洲乡人周某听邻居说有一头像牛的动物在村里的冬瓜地边活动,当晚他带着土铳伏击到一头“四不像”,打电话要邻居用三轮摩托车运了回去。7月30日,公安机关从周某家冰箱搜出十余斤“四不像”肉,从他家屋后水沟里发现疑似麋鹿皮毛和部分内脏。
“麋鹿曾长期圈养,重归野外的麋鹿每一步都是在冒险,可以说,每一只麋鹿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存史诗。它们的死去,总让我恨自己做得不够。”宋玉成说。
为人类过度开发的行为赎罪
岁月与俱深,麋鹿相为友。
——乾隆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面积达200余亩的麋鹿和鸟类救助避难中心,现在几乎每天都游人如织,他们中间有政府官员、企业家、大学生等。在电视等媒体听说了麋鹿后,这些充满好奇心的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到这里。
避难中心的麋鹿园目前由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筹资建设,主要工作是养护因受伤或特殊情况必须被人工养护的麋鹿。“第一次在长江里看到游过来的麋鹿,我就感觉和它有缘分,所以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兄弟攒钱来给它们筑个家。”李政说着,冲记者嘿嘿一笑:“经费有点紧张,每一年土地的租金要20多万,但这里是麋鹿上岸后喜欢来的地儿,我们也就义无反顾租下了。你们能帮想办法呼吁呼吁吗?”
按理说,避难中心的麋鹿只要治好病,就应该再次回归自然。但除了点点。
点点是麋鹿界的“大明星”,也是保护区收治的第一头麋鹿。5年前,有当地老百姓打电话给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高大立,称在洞庭湖芦苇丛中发现了一头刚出生不久的小麋鹿。他和志愿者赶到现场时,小麋鹿的妈妈已不知去向。
“小麋鹿最有意思,它是黄颜色的,身上有斑点,刚出生时如果看到你,它就会跟着你走,以为你是它最亲近的人。”宋玉成说。
由于受到保护区工作人员宠爱,点点喝奶非常挑剔,温度要适宜,奶瓶必须夹在胳膊下面或两腿中间,放在手里绝对不喝。喂养过程中,它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个性“人来疯”,可爱的外表和热情的个性使它成为游客和媒体追逐的目标,但这同时意味着它失去了自卫意识,无法放归野外了。
雌鹿一般三岁性成熟,由于点点没有长期圈养的同伴,在期它甚至看到牛就狂奔,兴奋异常。“给她找了好几次伴儿,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功,我们心里的负担很重。”宋玉成说:“如果点点孤独终老,那么可能当初救她就是错的。”
因此,今年3月28日,当点点生下与雄鹿犇犇的孩子“小不点儿”时,整个麋鹿园震动了。
“像所有麋鹿一样,我们尽己所能守护点点,延续它的生命。”作为普通的麋鹿保护工作者,宋玉成随口说的一个故事却让人印象很深。
麋鹿喜欢在农田里走来走去,他就沿着它们的足迹,从湖北石首到湖南华容,穿越九个县市。“有一次深夜,我按照自己的判断走到了堤坝前,上面就是公路,可没想到坝下面竟然有一条好深的水沟!我不会游泳,但已经累到不行,不想掉头往回再走十几个小时。怎么办?”宋玉成笑着说:“我把身上的器材一甩,扔到坝上,然后跳进沟里。那水一下子淹过脖子,还好,没有过脑袋。”
麋鹿保护专家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保护工作艰苦可敬,但从历史的维度看,他们只是在挽回,为人类过度开发的行为赎罪,让这个远古时期就和人类嬉戏玩乐的伙伴能继续一起走下去。
数据显示,我国对麋鹿的保护卓有成效。从1984年启动“麋鹿重引入中国”开始,各地的麋鹿保护区通过综合执法、地方立法、专项整治等方式,不断改善麋鹿生存的环境,中国的麋鹿重新繁衍壮大,总量增至6600多头。
麋鹿没有重蹈“长江女神”白鱀豚功能性灭绝的覆辙。在洞庭湖,它可以和“水中大熊猫”江豚、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等大批珍稀动物共赏湿地美景。天气好的时候,它可以望向北方,向远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万古荒原上奔腾的普氏野马们致敬,当年它们都是通过物种重引进项目回到故土中国,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壮大。
“随着我国自然环境的改善、政府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公众环保意识持续提高,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的范围、生存的状况都会越来越好,麋鹿是一个缩影。”丁玉华说。(记者史卫燕)
今年是牛年,十二生肖中,牛不是很讨喜,虽然它象征着“吃苦耐劳”的美好品格,但在今天这个充斥着“996”的时代,恐怕没人希望自己一辈子吃苦耐劳吧。
名字带牛的动物有很多,除了“牛”之外,还有黄牛、水牛、牦牛、野牛等等,这些都是中规中矩的牛,虽然分属不同的物种,却都是牛亚科的。
除此以外,蜗牛、天牛的名字里也带有“牛”,但谁都知道,它们跟牛肯定扯不上半点关系,前者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与常见食材螺蛳是近亲;后者则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跟甲壳虫是近亲。
蜗牛、天牛大家不会搞混,那么犀牛呢,它是否算是一种牛?从体型上看,犀牛跟牛有些相像,从食性上看,它们都是吃素的,难道真是一家子?可别急着下定论,真相是:犀牛不是牛的近亲,与牛相比,它跟马的亲缘关系更近。
犀牛非牛,而是一种“马”真正的牛指的是牛亚科牛族下面的所有物种,包括上面提到的黄牛、水牛、牦牛等等。我们吃的牛肉以及喝的牛奶,就来自牛族中被驯化的几个物种,它们统称为“家牛”。
同样体型巨大的犀牛,却不属于牛亚科牛族,自然也就没资格被称为“牛”了。不仅如此,犀牛跟牛的亲缘关系其实非常远,就连羊都比它更接近牛,因为羊属于牛科羊亚科,跟牛是“同科兄弟”。
牛科隶属于鲸偶蹄目,犀牛所在的犀科则隶属于奇蹄目,所以牛和犀牛其实从目这一层级就已经分开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大概相当于人和老鼠(分别属于灵长目和啮齿目)。如果你非要把犀牛当作一种牛的话,那也大可以指着一只老鼠说它是人。
有意思的是,犀牛和牛虽然不是近亲,却跟另一种常见的家畜——马是近亲。同犀牛一样,马也是奇蹄目的,但它们的关系显然没有牛和羊那么近,马属于马科,犀牛则属于犀科,二者同目不同科。
所以与其说犀牛是一种牛,倒不如说它是一种马,就算它的名字里带有“牛”字,也不能改变它与马亲缘更近的事实。
犀牛不是牛,河马也不是马不过牛科的兄弟们也别气馁,因为跟犀牛一样,河马也不能单从名字就推测它跟马更亲近,事实上,与马相比,牛才是它的近亲。
河马一共有两个物种,都属于河马科,而河马科与牛科则都属于鲸偶蹄目,跟属于奇蹄目的马算不上什么亲戚。
所以是不是有点搞笑?河马非马,犀牛非牛,按照生物分类,把河马称为“河牛”,把犀牛称为“犀马”才更确切。
古人为这些动物取名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形态来取的,再者,古人也缺乏现代的生物分类学知识,闹出点“笑话”并不稀奇。今天的人们之所以懂得更加多,无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罢了,所以就没有必要去嘲笑古人的愚昧了。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