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公解梦

梦见阴司是什么意思 阴司是什么意思是会死吗

发布时间:2024-04-22 10:34:15作者:几分真心来源:互联网

梦见阴司是什么意思 阴司是什么意思是会死吗

本文目录一览:

传统文化:明清时期神怪小说中,为何会出现“阴司”这一现象?

阴司又称之为阴曹地府,是指人类死亡后所在的地方。大量见于古代神话和道教典籍中,是一种古代中国的生命哲学。中国古代阴阳学说,将人类生活的空间划分为阴阳,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白为阳、昼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更有三界说,天界、人界、阴界,所谓的阴司也是阴界的代名词。

古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死人后天魂归于天,命魂随着死亡而消散,地魂归于地府。地魂经奈何桥与阴司审判后再入轮回,形成新的生命。这是古人对生老病死循环的一种哲学解释,也是对死亡的一种敬畏,更是起始亦是终的道家循环往复哲学的一种阐述。

一、明清神怪小说中的阴司

在明清神怪小说中,耳熟能详的就有很多,如《西游记》、《东游记》、《封神演义》、《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等。在这些神怪小说中对于阴司描写有很多,有的完整,有的只描写了判官或城隍。《子不语》续子不语卷十<淫谄二罪冥责甚轻>中如是描写道:“老仆朱明死一日而复苏……我见阎罗王之后,据实剖陈,其案遂定,放我还阳。我出殿门,见柱上有对一联云:“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

从这段描写中,可以了解到在子不语的世界观里,阴司是以一种明察秋毫的形象出现。其后一个故事<人寿有定阴间不能增减>单从标题就能看出,人类的寿命都是定好的阴间只是执行者管理者,并不会增减更改,体现出阴司的公正严明。

与《子不语》不同,《西游记》这部吴承恩所写的名著中,阴司又有了不同形象。原文就不多追叙了,这里的阴司表面上是刚正不阿,其实会屈服于强权。孙悟空的威胁下,更改生死簿,放人还阳都能做出来。《西游记》中的阴司,若说是统领阴界的独立政府,更像是天庭的下属,需要屈服于权贵于力量。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阴司,又与《西游记》不同与《子不语》有些类似在卷一‘滦阳消夏录一’中纪昀这样写道:“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有邻村一媪至殿前,王改容拱手,赐以杯茗,命冥吏速送生善处……”这里的阴司,以一种公正不阿的法官形象出现,生前做了好事就会得到奖励,生前做了坏事就会受到惩罚。

二、想象中的平等

明清两朝,封建统治者将社会划分为几个阶级,法律全是给平民定的,所谓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是一句空话,有钱有权的人可以随意欺凌平民。在这种背景下,平民迫切需要一个真正公平刚正不阿的地方,一视同仁不畏权贵,只要犯罪者就予以处罚。

而阴司正是一个这样想象中公平的地方,既然生前奈何不得这些恶人,那就死后再让他们受到惩罚。判官手中生死簿记录着人的一生,好人走金桥过银桥,被小鬼请进阴司,坏人带上镣铐,被押解进阴司。此生从善者,再入轮回会投生好人家。此生为恶者,根据罪行不同被压入不同的地狱,接受不同的酷刑。

为了让阴司看起来更加公正不阿,十殿阎君也被设定成了清官形象,比如阎罗王包拯。将阴司的最高统治者设定为这些不为权贵,民间传唱的清官,给百姓一种安全感。在这些清官面前,不论你生前是什么身份,到他们面前都要接受平等的审判。

就算是在《西游记》中,屈从于强权的阴司,也是相对公平的,善人就算阳寿尽了,下一世也会有个好的归宿。在阳世间无法获得的公平正义,只能寄托于阴司,这不能不说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悲哀,只要看不到任何希望,才会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阴司。

是神创造了人,还是人为了目的创造了神,这是一个从远古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是当时的贫民百姓创造了阴司这个不论身份地位、不论金钱权势都能一视同仁平等相对的地方,来满足他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三、劝人向善

明清神怪小说中,为阴司设定了十八层地狱,每一殿阎君又控制着十六小地狱。创造出这么多地狱酷刑,不是没有目的的。社会的阶级分化,人们变得麻木不仁。早已忘却了,“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统治者一直提倡的伦理教化效果越来越差。

儒家礼数的淡化,这是当时的统治者不愿看到的。因为这种伦理教化的淡化,会令社会变得不稳定。统治者需要一种能够让百姓敬畏的力量,让世人重新接受教化,社会重新变得稳定。小说在民间的流行,给了统治者们一个契机。

阴司善恶审判的特性,是统治者希望看到的。他们想让人们敬畏死亡,只有遵循儒家礼数,才能在死后有一个好的前程,下一世的轮回才能投生个好人家。那些作恶者,死后只会被打进地狱,受到无尽的折磨。只有洗清了今生的罪孽,才能再入轮回。为大恶者,更好永世不得超生。只要百姓再次敬畏鬼神,再次遵循教化礼数,他们的统治才能更加稳定。

不论是《西游记》中的阴司,还是《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阴司,都在劝人向善。哪怕阴司会屈服于权力,但大体的善恶之分还都是一样的。只要从善如流,在阴司就会的道奖励。只要做了坏事,哪怕是嚼舌根一类的小恶,也会受到割舌地狱的惩罚。

四、结论

以现代人的眼光再去看这些神怪小说,我们是无神论者,当然知道阴司只是古代人民想象出来的,是科学无法证明存在的,对我们没有任何的意义。但对当时的人们来说,阴司是他们对公平和正义的寄托,对善恶有别的一种向往。当现实世界已经无法给予人们公平与正义,人们就会将希望寄托于了鬼神阴司。这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对平民压迫的结果,也是古人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对死亡的一种畏惧。

参考文献:

1、《西游记》

2、《子不语》

3、《阅微草堂笔记》

烧纸真的可以沟通“冥界”吗?

每逢清明节,很多人会祭拜往生的亲友。实际上,每年有几个时间节点,人们都会通过烧纸这一形式,为“远方”的亲人“捎”去一些“物资”,希望他们在另一个地方不再缺衣少食。

可是,为什么是要通过烧纸呢?

人们在清明为祖先烧纸。摄影/Supawit,来源/图虫创意

古人的冥界想象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上古时期的中国人脑海里,冥界是怎样的。

殷商时期,商人重鬼好祀,《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武王伐纣、商周易代后,周人承续殷商遗风,在祭祀鬼神方面毫不含糊。而且,周人还提出魂魄说,《易经·系辞》言:“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意思是精神气质合而构成生物,灵魂是生老病死的根源,由此我们可以探知鬼神的情态。其后,《左传》将《易经》中的“精气”“游魂”的概念进一步发挥,明确提出魂魄的观念。书中,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也是孔子的偶像子产说:“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魂魄魂魄,魄为阴,魂为阳,两者是有区别的。

《列子》《管子》《礼记》等书也对魂魄说做了一系列阐述。《礼记·祭义》中有一段宰我与孔子的对话:

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而不知其所谓。”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

这段话的意思是,当人去世,若魂气盛,则为“神”,可升天,若形魄盛,则为“鬼”,要入地。

总之,先秦诸多典籍中都谈到魂魄形气之说,可见这种观念在当时有多么盛行。那么,魂魄到底是什么?其实,魂魄是指支配人思想与肉体的精神力。其中,用于支配形体举动的精神力,为魄;用于思虑计度方面的精神力,为魂。人死后,若精神力不舍得离开肉体,或是舍不得自己的家园,那么就是魄盛,如此将留在地上为鬼。那些思虑清纯者,死后则能坦然地离开肉体,那么就是魂盛,就能升至天上,像周文王的神灵那样升降天庭,陪伴在天帝身边,时刻得到天帝的教诲(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不过,典籍中记载的那些能死后升天的人,基本都是帝王或卿大夫,还有一些小臣,基本都属于统治阶级。百姓似乎死后都很魄盛,所以大概率会成为鬼。鬼虽然也属于神的一种,但毕竟没有在天上那么逍遥自在。

弄清楚了“鬼”的来历,再来看“鬼”要安置在什么地方。

先秦诸多典籍中记载,鬼所在之地,一般被称为地下、九泉、黄泉、蒿里等。现代人对蒿里比较陌生,其实它从战国末年到汉朝在民间都比较流行。

在佛教的地狱观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观念中的鬼,跟天上的神灵一样,都具有降福降祸的能力,因此地位比较高,常跟神一起被称呼为“鬼神”,比如那句著名诗句“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时期所说的鬼,跟佛教所说的在地狱里上刀山下油锅不是一回事。

地下、九泉、黄泉、蒿里等,可以被统称为“冥界”,跟人间差不多,鬼在这里过的生活跟在生前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有阶级之分,身为奴隶者在地下依然是奴隶,必须为主人服劳役。老百姓在地下依然是百姓,该干的劳役还得干,该交的税别想少给。而那些没能升天的王公贵族们,他们在冥界依然过着统治阶级的生活,可以趾高气昂。这种观念反映在《西游记》里,就是李世民来到冥界,十殿阎王一起来热情迎接:

十王出在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太宗谦下,不敢前行。十王道:“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太宗道:“朕得罪麾下,岂敢论阴阳人鬼之道?”逊之不已。太宗前行,径入森罗殿上,与十王礼毕,分宾主坐定。约有片时,秦广王拱手而进言曰:“泾河鬼龙告陛下许救而反杀之,何也?”太宗道:“朕曾夜梦老龙求救,实是允他无事,不期他犯罪当刑,该我那人曹官魏征处斩。朕宣魏征在殿着棋,不知他一梦而斩。这是那人曹官出没神机,又是那龙王犯罪当死,岂是朕之过也?”十王闻言,伏礼道:“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辩,定要陛下来此三曹对案,是我等将他送入轮藏,转生去了。今又有劳陛下降临,望乞恕我催促之罪。”

影视剧中的阎罗王。来源/电视剧《西游记》截图

十殿阎王在李世民面前毕恭毕敬,极尽谦卑之态,彷佛他们是李世民的臣子。

理解了这一冥界社会生态,我们就能明白,秦始皇为什么要倾举国之力打造兵马俑,就是为了让自己死后有资本在地下世界继续称帝。

兵马俑。来源/纪录片《兵马俑探秘》截图

也正因为冥界跟人间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所以当时就有人把鬼视为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或是与人不同种类的生物,《论衡·订鬼篇》引当时人的话:“一曰,鬼者,物也,与人无异。天地之间,有鬼之物,常在四边之外,时往来中国,与人杂〔厕〕,凶恶之类也,故人病且死者乃见之。”

这种把冥界看成是跟人间无异的观念,历史上未曾改变。中国人烧纸钱给逝去的亲朋好友,就是因为相信冥界也是一个使用货币交易的社会。

那纸钱为什么一定要通过焚烧的方式才能“汇”到冥界呢?上古时期,人们在祭天时有一个重要的环节——燔燎,即通过焚烧牲畜和玉帛,来作为凡人与上天沟通祈愿的途径。当时人的观念中,鬼神是有同等地位的,后来虽然鬼神分家,鬼的地位日趋下降,但是通过焚烧实物给另一个世界沟通祈愿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后来,阴阳观念兴起,古人相信,纸钱未烧之前是实物,属“阳”,被焚烧之后化为乌有,属“阴”。虽然,纸钱焚烧后还会留下一些纸灰,但纸灰已经有了五行中“土”的属性。总之,焚烧是沟通冥界与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只是这种手段是单向的,冥界之人无法给予阳间之人反馈。冥界之人若要主动跟人间沟通,还需要通过托梦、附身等其他手段。

不过,在中国古人的脑洞中,鬼也是会死的。蒲松龄说:“人死为鬼, 鬼死为聻(jiàn)。鬼之畏聻,犹人之畏鬼也。”冥界跟人间一样,是有日月的,而聻生活的世界却是没有日月,常年昏暗。《聊斋志异》中有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叫端娘的鬼去世后,托梦给她的情人戚秀才的正妻——已经死去的鬼妻,让鬼妻和戚秀才夫妇做道场超度她,让她重新成为鬼。于是,戚秀才的鬼妻就在冥界做超度聻的道场,还找了好几个鬼和尚,“日方落,僧众毕集,金铙法鼓,一如人世”。既然跟人间一样做道场,估计也免不了要烧纸给聻。

脑洞既然已经开了,不妨再推理一下,冥界有没有银行?严格来说没有,因为历史上中国第一家冠以银行之名的“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5月27日,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不过,阴司其实是具备中国古代金融机构才有的功能,例如钱庄。在《西游记》中,李世民在冥界游览时被一群孤寒饿鬼缠住,索要钱钞盘缠。李世民说自己身上没带钱,崔判官告诉他:“陛下,阳间有一人,金银若干,在我这阴司里寄放。陛下可出名立一约,小判可作保,且借他一库,给散这些饿鬼,方得过去。”李世民只得立了借钱的文书,这才有钱散给这群孤寒饿鬼,才得以脱身。可见,阳间的人可以将真金白银寄放在阴司。

除了烧纸钱,中国人还烧纸糊的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甚至是房子等物,人们相信冥界的鬼具有跟人一样的物质生活需求。只是,纸钱、纸电视、纸电冰箱这些东西被“烧”到冥界后又是怎么配送的呢?目前来说,笔者尚未找到冥界有快递公司或邮政局等机构的相关资料。不过,既然烧的物件都是与时俱进,那么冥界现在也很有可能有快递公司或邮政局。

同样,人间存在的堕落,冥界也会如出一辙。《西游记》中,明明李世民的寿命止于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却因感念旧主,就徇私枉法,私自将“一”字上添了两画,蒙骗阎王,让阎王误以为李世民还有二十年的阳寿;乌鸡国的国王被妖怪变成的全真道人推入井中淹死,妖怪又变作国王模样,占了他的的江山。国王的亡魂却不敢向阴司阎王伸诉冤情,只因为“十代阎罗是他(妖怪)的异兄弟”,怕阎王不会秉公执法。倘若阎王一向都是秉公执法,则不会给人造成他会徇私枉法的印象。

谁的地狱更恐怖:佛道两家的竞争

在古代民间神话中,冥界一开始跟天界一样,是由天帝直接管辖的,所以鬼的地位跟神也差不了多少。后来,天帝可能是嫌麻烦,就将冥界的直接管辖权交给了冥神,冥神则对天帝负责。

秦汉时期的冥神,有地下主、蒿里、梁父、泰山神(黄神)等等。冥神以下,还初步建立了官僚组织,根据1935年从蒲田路出土的一件汉代殉葬瓦盆内的文字来看,地下官吏的官阶,从下往上,为墓主、墓令、亭长、游击(檄)、丘丞、地下二千石、侯、伯、卿、耗里(蒿里)伍长,这种官阶的设定跟汉代政府的官制是差不多的,最大的不同就是耗里(蒿里)伍长的地位比人间的同行高多了,为仅次于冥神黄神的官员。可见早在东汉之时,地府的组织已经相当完整。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为了劝人向善,不做恶事,佛教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胡萝卜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一个没有痛苦和危难的世界,生活在此世界的民众皆是“诸上善人”,无诸苦痛,故名“极乐”。大棒就是十八层地狱,那些造了重大恶业的众生,死了以后会堕入那里受苦受难,像什么上刀山下火海,折胳膊断脚筋,在地狱里都算是轻量级的刑罚。

正是因为地狱可怖,所以中国人对于地狱有着很深的畏惧心。心存畏惧,人就会去恶从善,就连那些平日里为非作歹之人也会因为怕死后堕入地狱而“悔其秽恶,化而迁善”。因此,地狱之说,有利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道教为了自身的发展,也只得接受佛教的这一观念和想象,构建出自己的地狱。并且,道教为了跟佛教竞争,所描绘的地狱比佛教还要阴森恐怖,在此不再细说。

地狱十王经变图卷(局部)。来源/敦煌壁画

不过,道教的地狱只是冥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了囚禁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无需囚禁的亡魂,则可以生活在地狱之外的冥界,过着像人间一样的生活。《西游记》中的冥界,还有个有趣的设定——枉死城。那些枉死之人,虽然不用下地狱,但是因为没有钱钞盘缠,是没有资格生活在冥界的普通城镇乡村的,只能生活在枉死城。也正是为了要超度他们,唐太宗才决定还阳后要做一个大型的水陆大会。

但是,唐太宗没有想到,这些枉死城的鬼居然还能为朝廷所用。《太平广记》记载,唐高宗时期有个叫明崇俨的人,小时候他父亲在安喜做县令时,手底下一个衙役颇有道术,他就跟着这个衙役学习道法,不但会见鬼,而且会役使鬼,当然,这些鬼都是孤魂野鬼,他们愿意受人驱使,恐怕还是为了能混口饭吃。明崇俨长大后,民间有所传闻,他能驱使鬼神为其效力。唐高宗听闻后,将其召入宫中。明崇俨在“二圣”唐高宗和武则天面前屡次展示其鬼神之术,深得“二圣”的信赖,“二圣”对其深信不疑,后武则天任命明崇俨为正谏大夫。武则天在政治斗争中杀人如麻,冤死鬼作祟成为她的心病,明崇俨的职责就是率领一群孤魂野鬼对付那些冤死鬼,“为武后作厌胜事”。679年,明崇俨被人刺杀在家中后院,《新唐书》上说他是被强盗所杀。就这样,一群鬼的大老板,最终被凡人所杀。

综上所述,在中国上古时期的冥界想象中,有冥界而无地狱;而在佛教的冥界想象中,则有地狱而无冥界。后来,道教将本土冥界思想和佛教冥界思想合二为一,创造出了一个既有冥界又有地狱的崭新冥界。《西游记》中的冥界,采用的就是这种崭新的冥界体系,冥界中既有无罪之人所生活的冥界,也有惩罚有罪之人的地狱。死去之人究竟去往何方,要看冥界的行政部门——地府的判决。

李世民游地府。来源/电视剧《西游记》截图

那么,烧纸到底有没有用?严格来说,需要控制下程度。假设冥界真的存在,并且冥界之人也确实能收到阳间之人烧的纸钱,那么十几亿中国人同时烧纸钱,庞大的现金流入必然会导致冥界严重的通货膨胀。冥界的物价会急剧上升,货币大幅贬值,“鬼”们对货币的信心荡然无存,整个冥界社会的经济、金融活动就会失去了依据,再也无常进行。《聊斋志异》端娘的故事中,戚秀才的鬼妻夜夜来与戚秀才相会,有一天,鬼妻向戚秀才哭诉,说她明天就要去山东投胎了,投的还是个有钱人家,以后就不能与戚秀才行夫妻之事了。于是,夫妻俩找来端娘,让她给想想办法。端娘叫戚秀才烧十提纸钱给她,她拿这钱去贿赂一下鬼差,也许能让他缓几天。果然,有钱能使鬼推磨,戚秀才的鬼妻得以推迟十天去投胎。但是,十天之后,鬼妻还是不想走,夫妻又找端娘想办法。端娘说“势难再谋。然试为之,非冥资百万不可”。贿赂个普普通通的鬼差,就要冥资百万,可见冥界的通货膨胀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后来,鬼差暗箱操作,找了个别的鬼替戚秀才的妻子投胎去了。

退一步来讲,民间烧的纸钱,有的是“天地银行”发行的,有的是“冥通银行”,有的是“地府银行”,有的是“天地通用银行”,五花八门,你真的认为这些纸币能在冥界通行?冥界的铸币权都被阳间之人给掌握了,那么冥王如何对天帝交代?

清明节烧纸钱。摄影/潘笑冲,来源/图虫创意

回归到现实,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烧纸钱不仅浪费钱财,还会产生许多空气污染物,且易引发森林火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总之,寄托哀思的方法有很多,贵在心诚意敬,希望大家能够采用更为安全、环保的方式祭祀,既要尊重逝者,也要保护环境,让新观念、新风尚蔚然成风。

参考资料:

1、陈弱水主编《中国史新论·思想史分册》,中央研究院·联经,2012年

2、陈文英《中国古代汉传佛教传播史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3、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中华书局,1983年

4、萧登福《先秦两汉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文津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

子言志怪故事:《阴司》

#头条故事挑战赛#出自《醉茶楼志怪》

李爽,县城富户家的一名仆役,生性狡诈阴险,善于猜测迎合主人的意思,深得主人欢心。在李爽之前,还有一名姓殷的老家人,才干平平,但是忠厚朴实。李爽来了之后,富户渐渐嫌弃起老家人来,找了个事由把他撵出了家门,老家人伺候了主人一辈子,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心情苦闷,不久便抑郁而死。从此之后,李爽更得主人信任,家中大小事情都交给他打理。

有一天,李爽出门,忽见大门旁边站着两个穿着公差衣服的衙役,他还没有闹明白怎么回事,那两人便将一条铁链套在了他的脖子上,说:“殷某人已经在衙门里把你告了,我们来传你到案对质。”

李爽听了问那两名差役:“他告我什么事情?”

差役说:“我们也不太清楚,赶紧随我们去吧!”

差役在前面牵着李爽,三人都贴着墙根的阴影向前疾行。每次横穿道路,日光照耀之处,隐隐泛起一片火光,就好像隔着一道流动的火河一般,需要等有人过来,他们隐藏在人影里面才能过去,但每次都如同从火海中穿行,身体被炙烤的特别难受。这样走走停停,终于走到了城隍庙前面停了下来。

李爽一见惊问:“怎么到这里来了?”

两名差役推了他一把说:“你进去自然就知道了,废话这么多干嘛!”

进了庙门,只见里面各色人等来往穿梭,公人差役出入繁忙,竟然跟人间的衙门一样热闹忙碌。两名差役把李爽带进一间小黑屋,锁上门就走了。屋里漆黑一片,分不清楚白天还是黑夜,只觉得肚子越来越饿,又不知道犯了什么事情,思来想去,愁肠百结,烦燥焦虑得要死。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等来了两名差役,开门对他说:“老爷今日没空审理你的官司,先放你回去吧!”说着就拉着李爽把他推出了城隍庙的大门。

李爽到了大街上正是半夜时分,一弯冷月高挂天空,凄风惨惨,暗夜沉沉。他在当街站了好久才辨清方向,跌跌撞撞回到家里一看,只见门上高挂白绫,堂前几根白烛,当中一口黑漆棺材,前面端端正正摆着一块灵牌,上面写的正是他的名字。他心中暗叫了一声“侥幸”,一缕幽魂急忙钻进那黑漆棺木之中,半晌才透过一口气来,伸开四肢从中扣动那棺材。此时天色已明,家人起床预备早饭,忽听棺中传出动静,个个吓得四散躲藏,等到做法事的僧人到了,这才撬开棺盖,将他抬了出来。灌了几口姜汤热酒,这才渐渐能言语说话。一问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三天,今日清早做罢法事便要入土了。

原来那天李爽魂魄被二鬼差勾去后,身子便倒在家门口,家人出门发现后把他抬进屋里,开始还有一口气,后来便渐渐冰冷僵硬没了气息,找郎中来看,说是已然死去。于是家中举丧,只等三日后入土便了。

李爽醒来之后,神智虽然已经复原,却如同大病初愈一般奄奄一息,好多天才能下地走动。但是还没等他身体恢复过来,又被鬼差勾去,过了两天又放了回来。如此这般半年多时间一共被勾去五回,每次都是小黑屋里关两天放回来,来来去去道路都走熟了,跟两个鬼差也混得脸熟了。李爽被勾得不耐烦了,就对两位鬼差说:“我是对是错,要打要罚,给个痛快的行不行?天天这样纠缠着不放,我实在是奉陪不起了!”

鬼差听了笑道:“你这想得也太简单了吧?还亏你在阳间给大户人家当管家,怎么连这点道理也不懂?这公堂是能空着手来往的吗?”

李爽这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赶紧拱手道:“我明白两位的意思了,这次回去,定然有所报答,只是请两位差爷从中斡旋。”

两位鬼差点头道:“既然如此,我们一定会从中照拂。下次得了确信再来勾取,至于赏钱,您就看着办吧!”

李爽醒来,叫过妇人,嘱咐她赶紧去买些纸钱香烛回来,预备焚化。妇人一听,哭泣道:“这些时日以来,给你延医服药,家中积攒下的钱财早已花尽,再过几天,恐怕连下锅的米也没了。”

李爽无法,只得让妇人去求主人赏赐一些。妇人到了主人家中,把李爽的事情说了一遍,主人听了也甚是好奇,便拿出五十贯铜钱,派人去集市上采购纸钱香烛等物,自己则随妇人来看望李爽,同时也想看看李爽所言是否属实。

到了晚上,李爽让主人和妇人一同在里屋坐了,不要喧哗出声,自己则在外屋焚香祷告了一通之后,再命人在院子里焚烧起那些纸钱香烛来。还没等烧完,两名鬼差已经已经到了,跟李爽握手言笑,再不像往日那样横眉冷目。李爽赶紧将二人请进屋里坐了,又谈笑片刻,外面的纸钱香烛已经烧完,满满地装了两辆马车。两名鬼差喜笑颜开道:“多谢李先生厚赠,此去必然为您上下打点,尽快了结此事,没有准信,我们决不会再来打扰您了!”

此后又过了月余,鬼差果然没有再来。这一天李爽刚刚睡下,两名鬼差突然走了进来说:“快走,快走,老爷就要升堂了!”说罢就拉着李爽出了门,循着往日的道路一路飞奔到了堂前,刚刚站稳,便听鼓声“彭彭”响起,几十名衙役手执水火棍飞奔上堂,一人高喊:“老爷升堂!”喊声方罢,就见四名力士抬着一口黄铜大釜放到堂前,那釜比人还高,里面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四名力士手执钢叉守在旁边,但听堂上宣判完毕,犯人押下堂来,四人便将犯人叉起扔进釜中。片刻之间,便已扔进去十多名犯人,只听得哀嚎阵阵,哭声震天,李爽吓得双腿发软,差一点坐倒在地上。

终于听见堂上喊他的名字,两名鬼差将李爽带到堂上跪倒。见堂上坐着一位神人,四方面孔,白面长须,高声喝问道:“李爽,你为何要杀害殷某?你可知罪?”

李爽赶紧叩头,为自己辩解说并未曾杀人。神人便命师爷取来一本薄册查看,看罢便命将殷某带上堂来,说道:“你自死于疾病,却诬赖旁人,本当判死罪,念你一生忠诚事主,心存善念,判杖责三十,投胎去吧!”说罢抛下一支朱签,众衙役高呼一声,将殷拖倒在地,当堂责打。初时还能听到殷某哀号之声,后来便声息全无,也不知道是生是死。

片刻施刑完毕,堂上又喝道:“李爽,殷某虽非你所杀,但也与你谄媚蒙蔽主人有所关联,本当重责,但念你尚无他恶,此次权且免过,此后若不改过,必将你打入拔舌狱中,永世不得超生,你可记下了?”

李爽听了,赶紧谢恩,叩头无数。两鬼差将他带下堂来,温语安慰了半晌,送他回去。走到半路,觉得饥肠辘辘,忽闻路边饮食香味,便央求鬼差稍歇进些饮食再走。两名鬼差连忙摇手道:“不可,不可,吃了阴间的食物,就回不去阳世了。要不然咱们朋友相交一场,你到了我们的地盘上,怎么也得请你喝一顿酒再回去,但是阴阳相隔,不可以如此啊!”

经过此事之后,李爽长年吃斋念佛,尽力做善事,身体一天比一天健壮,一直活到九十多岁才无疾而终。

原文见清·李庆辰《醉茶志怪·阴司》

左丘子言编译,头条首发。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更多子言志怪系列请关注@左丘子言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