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紫微斗数

走马灯数142857的神奇之处 走马灯数有什么规律

发布时间:2024-04-21 03:38:27作者:万物皆甜来源:网友投稿

走马灯数142857的神奇之处 走马灯数有什么规律

本文目录一览:

神奇的数字:142857

【神奇的数字:142857】142857,又称 “走马灯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几个数之一 。当142857与1至6中任意一个数字相乘,乘积中仍然是1、4、2、8、5、7这六个数字轮流出现,就好像1、4、2、8、5、7是六个卫兵,他们每天出来站岗,六个人排队的顺序不断变化,但每次都是他们六个数字。那么142857×7=?答案是999999。反过来,用1至6中任意数字除以7,得到的六个结果都是循环小数,而且全都是142857这6个数重新组合后的循环。

来源: 北京市教委

为什么说“142857”是最神奇的数字?脑洞大开

142857,又名走马灯数。它发现于埃及金字塔内,它是一组神奇数字,它证明一星期有7天,它自我累加一次,就由它的6个数字,依顺序轮值一次,到了第7天,它们就放假,由999999去代班,数字越加越大,每超过一星期轮回,每个数字需要分身一次,你不需要计算机,只要知道它的分身方法,就可以知道继续累加的答案,它还有更神奇的地方等待你去发掘。

你怎么就那么优秀!

正解,给他吃橘子说明女孩品性不坏,报警说明女孩的情商智商不低。这种女孩有男朋友很正常,一个好女孩有自主选择生活的权利。通缉犯确实有些可怜,但是通缉100k的人有什么资格去让别人喜欢他,最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然世事皆如此!

还真是!

道奇战斧?砍树快吗?

图自@阿粪青

小明,你只是长得像我,我给你移植骨髓也只是巧合,你爸不在家我才帮你签的字,邻里邻居帮忙很正常,你爸不在家你们家哪坏了都是我修的,所以你要记住王叔叔不是你……亲……生父亲!

这??

应该是隔夜的茶不能喝,意思是茶叶泡的时间长了不能喝了!!

手绘:X数理与走马灯数

源自于洛家弟子安卓于2019年5月13日的提问:走马灯数与洛书有没有什么对应或则对应的原理?跟洛书数理有什么不一样吗?

走马灯数,即一个六位数字:142857,在很久前我便关注到这个数字的存在,但一直没想着花心思去思考它所涉及的一些数理规律。考虑到这件事情本身有助于弘扬洛家的探索精神,所以便有此一试。

第一阶段:了解

走马灯数142857,它具有什么样的规律,而如此惹人关注

如上图所示,142857与1至6之间的任意一个数字相乘,其数理结果在数字的表现上依然是1,4,2,8,5,7这六种数字的不同空间格局组合,如同142857数字本身一样,其结果也始终缺少0,3,6,9这四种数字。终止于当142857乘到7时,数理结果指向六位数字中的最大数:999999,仿佛寓意着九九归一。而在洛家,我们称之为自回归现象。

第二阶段:观察规律一:观察142857数字本身的格局

分出两个部分——左部分142和右部分857后可看出一种规律

左一+右一=1+8→9

左二+右二=2+5→9

左三+右三=2+7→9

规律二:从整体角度上观察各数理结果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对称着可看出数理结果呈现出对称性的左右易位现象:

乘以1的数理结果:左部分为142,右部分为857

乘以6的数理结果,左部分为857,右部分为142

乘以2的数理结果:左部分为285,右部分为714

乘以5的数理结果:左部分为714,右部分为285

乘以3的数理结果:左部分为428,右部分为571

乘以4的数理结果:左部分为571,右部分为428

同时,数理结果的对称性分布体现出142857系列数理是以16、25、和34互为对称关系,即X1与X6对称,X2与X5对称,X3与X4对称。它们的共同点在于相加和为7。

规律三:数理结果伴随142857呈现和为9的现象

比如142857乘以3的数理结果428571

左一+右一=4+5→9

左二+右二=2+7→9

左三+右三=8+1→9

其他亦同。

规律四:数理结果中,每个数字遍布每个位置,而不发生重复。

比如我用圆圈圈出数理结果中的“8”这个数字,可以看到“8”会分布到这种六位数字的每一个位置:有时在个位,有时在百位,有时在千位。

其他亦同。

从规律一和规律二中,可以隐藏感受到142857系列数理的对称分布与7和9这两个数字相关,一种是内部的对称(9),一种为外部的对称(7)。

从规律三和规律四中,可以察觉出数理结果或可以用圆周的旋转来表达。

第三阶段:尝试

尝试用洛书法对7这个数字进行1至7的相乘,结果保留尾数。

便可以发现,数理结果即所谓走马灯数所涉及到的那些数字:7,4,1,8,5,2

以及两个对称的象征性数字7与9。

第四阶段:联系

对于洛书,如果我们把他的圆周宫位数字进行固定方向的选择组合,会发现与142857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妙。

如顺时针读取:83482761,整体可分为左右两大部分。其中左一与右一,左二与右二,左三与右三,左四与右四又都将汇聚于在10的和之上。

综合上面的抽象感知,我判断,走马灯数142857可进行洛书化,即与洛书存在联系。

第五阶段:建立系统

将走马灯数142857顺时针围成一个圆——正六边形。

数理过程从7开始,逆时针依次进行7,5,8,2,4,1的数理递进和流转,并用箭头或圆圈表示。

而对于数理结果的读取,则从1开始,分别将1,4,2,8,5,7的所对应的指向宫位组合在一起。

举例说明,如142857乘以2的情况

从7开始,7乘以2得14,7指向4,并把余1递进给5

2乘以5加1得11,5指向1,并把余1递进给8

2乘以8加1得17,8指向7,并把余1递进给2

2乘以2加1得5,2指向5,并把余0递进给4

2乘以4得8,4指向8,并把余0递进给1

2乘以1得2,1指向2,数理结束

那么1,4,2,8,5,7分别指向2,8,5,7,1,4,所以142857乘以2的数理结果为285714。其他同理,不再一一详明。

而对于所有的情况,即142857分别乘以1至6在正六边形中的表达系统图如下。

可发现,它具有与洛书X系系列数理相同的数理流转的循序渐进和周而复始的规律。在这里表现为:回归于自身→顺时针小角度→顺时针大角度→指向对宫→逆时针大角度→逆时针小角度。我们把洛书X系数理宏观景象放置与此以便比较观察。

但与洛书不同的是

1:不考虑中宫的情况,洛书为八个宫位的循环,142857为六个宫位的流转

2:洛书在宏观和微观上的对称都是分为19,37,28和46的四组,而142857在整体上分为16,25和34三组对称组(和为7),而在局部中分为18,27,45三组对称组(和为9)

3:洛书不涉及数字的递进,是数性的流转表达,142857涉及数字的递进,是数值的流转表达。

一旦事物具有与洛书这样相似的圆周运动,那么也就意味着洛书中的一些数理格局规律在142857中六边形表达中也同样存在。

比如我举洛书X系数理中(宏观对称组X-3,X-7,微观对称组3,7)和142857中(宏观对称组X3,X4,微观对称组4,5)作为对照对象进行比对观察。

如数字3在X-3中指向9,数字7在X-3中指向1,3与7相对,9与1相对

如数字3在X-3中指向9,在X-7中指向1,X-3与X-7相对,9与1相对

如数字3在X-3中指向9,数字7在X-7中指向9,3与7相对,X-3与X-7相对,负负得正,数理结果都为指向同一个宫位数字9。

相应地:

如4在X3中指向2,5在X3中指向7,4与5对称,2与7对称

如4在X3中指向2,4在X4中指向7,X3与X4对称,2与7对称

如4在X3中指向2,5在X4中指向2,负负得正,数理结果都为指向同一个宫位数字2。

第六阶段:反向推理

在我探索142857的过程中,我始终把关注点放在一个问题之上:为什么这六个数字这样的组合情况会具有文章开头所呈现的那种数理景象,而其他的不行(测试过)?

假如我们只知道有这样的一种数字存在,而不知道是哪些数字,以及这些数字的哪种排序方式,那么我们如何最终会得到142857?

情况一:这个数字的创始人或许在一次偶然的数字把玩时,尝试着用六个9除以7,然后得出142857,继而又尝试着用142857去乘以1至6,那么可以得出这个神奇的发现。

情况二:一位天才,在进行观察7的相应乘法时发现了这种对称分布现象

然后他天才般地想到将尾数结果(7,4,1,8,5,2)以某一种数序组合在一起,可以到达某种数理的回归性规律。

再者他深谙洛书之道,并下意识地认为在把六个数字放置在正六边形中探索时,1务必与8对称,2务必与5对冲,2务必与7对立。但他对于其他的位置情况便不清楚了。于是,他做出以下的推理分析。

首先他判断以X6作为切入点,因为除了X1得到本身(没有什么信息含量)之外,只有X6可以得到正六边形上的对称指向具体确切数字的规律,由此可以推论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

对于18

在X6中,与X1的数理表现“回归于自身”不同的是,X6表现为另外一种极端情况:指向对宫,即8指向1,1指向8。

那么1乘以6为6,也就是说1将加借前面递进过来的数字2才能够指向8,而2为前面数字与6相乘后结果的十位数字,五六三十,六七四二十,二四得八,都不能得到二十几的情况,唯有四六二十四,所以1前面的数理过程为4与6的相乘。

8乘以6为48,向后递进4暂且不说,而8指向1还需要加3,那么只有五六三十,也就是8前面的数理过程为5与8的相乘才能递进给8一个3。

对于45

5乘以6为30,需要加4才能指向4,也就是说前面递进过来一个4,那么可以提供4的有7和8,是因六七四十二,四八四十八。而又因上面8的前面已确定为5,那么5的前面则不会为8,为7,那么与7对应的,4的前面有2与6的相乘的数理过程并递进过来一个1,是以4乘以6加1得25,4指向5。

对于27

六七四十二,7刚好可以指向2,又或者加10,则没有必要,即便要加,前面也没有谁可以提供10。那么这则意味着7前面没有数理过程,7为第一个开始进行运算的数字。

对于2,二六十二,需要加5才能够指向7,而最可能提供十位数字为5的,只有六八四十八了,也就是说2前面有8进行与6的相乘并通过前面的数字递进而得到了五十多,以此完成整个数理的循环。

那么总结前面的推论分析,是为:

1:7为末尾数字,第一个开始进行乘法运算

2:1前面有4先进行运算,4前面有2先进行运算,2前面有8先进行运算,8前面有5先进行运算,5前面有7先进行运算

3:是为142857

镜头中的时代

——访青年艺术家袁徐庆

“是我们路过了一个时代,还是我们正在被这个时代路过?”青年摄影艺术家袁徐庆认为,时代进步日新月异,记录城市的发展变迁刻不容缓,而摄影艺术,最根本的作用是通过记录来传递思想。

袁徐庆近照

多年来,作为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副教授的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边摄影边行走,边行走边感悟,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其中,《草本年华》《神山之子》《路过的时代》荣获第21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最佳黑白艺术单项奖,第十二届“亚洲风采”摄影艺术展铜奖,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优秀作品奖等。

摄影作品《吴桥西路》审视了一段时空,定格了吴桥西路的种种过往,唤起观众珍贵的记忆,历经十余年创作而成,经过了时间沉淀,从真实入手,用细节说话,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

光明网:您是何时开始接触摄影艺术的,有着怎样的机缘?

袁徐庆:我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摄影世家,爷爷、叔公、父亲、姑妈都是摄影爱好者。耳濡目染,我从小就学会了按快门。相机那种精密的机械感,以及化学暗房里神秘的图像显影,让人着迷。中学时,摄影的兴趣爱好被暂时搁置了。作为一个美术生,我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绘画、设计的学习。随后我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就读摄影专业,黑白摄影基础,就是在那时打下的。

袁徐庆《吴桥西路》之一 摄影作品 50cm×50cm 2018

本科毕业时,我面临一个重要抉择:是到上海从事IT行业,还是进入高校继续从事摄影研究?我选择了后者,因为对摄影艺术割舍不掉。当时,我对亚当斯和韦斯顿式的静物纯摄影非常着迷,也醉心于完美影调的产生。我曾攀废墟、下农村,切实感悟人性的温暖。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热爱摄影的朋友,大家凭着一腔热忱,用镜头记录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

光明网:《吴桥西路》的构思和创作,有何故事、经验可以分享?

袁徐庆:这些年,虽然主要从事数字艺术教学工作,但我摄影师的身份从未改变。日常生活中,还是喜欢揣着相机为心像留影。2007年,我开始拍摄吴桥西路。

吴桥西路,位于我的家乡无锡市,京杭大运河,是无锡的母亲河。吴桥西路与京杭大运河,只有一墙之隔。运河在吴桥处一分为二,一脉流入无锡城,成为城内的主要水系;一脉经无锡流向苏州。吴桥西路伴水而居,交通便利。清末民初以来,这里商贾云集,米市盐市汇集。从某种意义上说,吴桥西路是苏式生活范式的典型样本,也是无锡人热情、安逸性格的地理来源。

袁徐庆《吴桥西路》之二 摄影作品 50cm×50cm 2018

我搬着哈苏相机,走进一户户人家。老旧的房屋,布置得井然有序。虽然整个街区在没落,但老百姓的精神家园依旧要安置妥帖。房前院里的爬山虎,依旧翠绿;笼子里的八哥,啼声婉转;琴房里的小提琴,还在低声浅唱。在露天餐桌上,摆二两小酒,浅斟慢饮。站在斜楼上,看大江东去。沿岸居民的从容和坚守,让人感动。但是,从容并不代表没有忧患。小巷中养育出的孩童,陆续离开了吴桥西路,留下的大都已两鬓苍苍。旧城和老龄化的问题,在吴桥西路上重叠了。有次,我路过一处民居,发现一位老人从轮椅上跌落,因无人察觉而在地上躺了半天。我扶起老人,他说自己并无大恙。只是,假如我没路过的话,或许他只能等儿子晚上回来才能清醒起来。我给老人拍了张肖像,但一直没有忍心放到作品中。

一晃十多年,几度春秋过。在拍摄过程中,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时代的变迁。先前繁荣的街巷,如今已觉陈旧。新一轮的城市改造,正在悄然进行。犹如远去的米市,伴水而生的市井生活方式,也将逐渐被凭楼望水的城市生活所取代。在这种变迁中,我们不断前行,不断成长。所有的快乐和哀伤,其实都是活着的证据。

光明网:与以往作品相比,《吴桥西路》最大的创新和特色是什么?

袁徐庆:在《吴桥西路》的创作中,个人认为有两点比较重要:长期记录与人性观照。

首先,作品从2007年开始拍摄,到2018年集中公开展示,酝酿了十多年。今天,社会高速发展,城市急剧变化,人际交往有如走马灯。镜头,是一个冷静的采集器。长期的记录,可以从中归纳出历史的趋势和走向,个体的变化与发展,环境的异变与湮灭。

袁徐庆《吴桥西路》之三 摄影作品 50cm×50cm 2018

其次,好的摄影作品,大都有几个共性:一是能够给人以视觉快感;二是承载思想感情,能够引起共鸣;三是颠覆和创造,能够颠覆传统概念和条条框框,创造出一片新天地。我一直认为,摄影是一种主观指导的行为。摄影作品的最终呈现,是主观判断在客观世界中的框取。作者的主观立场、价值判断,都将影响作品的气质和走向。

在摄影作品《吴桥西路》的创作过程中,我逐渐确立了尊重现实、真实再现的原则,着重表现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其中的喜怒哀乐,都是自由生发,不消费苦难,不谄媚讴歌。每个在镜头前出现的人物和事物,都是平等的,各有个性与气质。在寻常相貌下,总有弱弱的辉光。我在每一个角落,追寻着辉光。慈祥的老者、嬉戏的孩童、引人怜爱的猫咪、偎依在一起的沙发等,带着光点亮了镜头,也照进了观众内心。

光明网: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您的艺术生涯意味着什么?

袁徐庆:国家艺术基金成立后,艺术类创作有了自己的阵地,可以直接用艺术作品说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艺术基金撑起了艺术从业者的腰杆。

艺术创作,通常耗资巨大。身边很多有使命感的摄影师,都在进行着记录时代的创作,很多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一项课题拍摄的摄影师,越走越艰难,越走越寂寞。国家艺术基金犹如一座航标,照亮了众多砥砺前行的艺术家。今后,我将继续在摄影艺术领域探索攀登,争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日经连跌20年,到连涨13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最近日本股市出现了持续性的上涨,日经225指数最新的高点是38865点,已经逼近30年的历史高点38957点,历史新高近在迟尺。我们的经济专家都说《日本失去的30年》,实际上并不准确,因为日本股市从2012年已经开始反转,而且到今年已经上涨了12年。日本股市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见到6994点最低点的,然后底部横盘了4年。这与日本经济的经济增长缓慢有一定的关系,但股市总是会价值回归的,在日本股市长期的低迷之后,类似巴菲特的这种长期投资人,国际资本进入日本股市抄底,随着日本经济通缩的解除,股市也在慢慢逼近历史新高。

我知道很多中国的经济学家都嘲笑日本的失落30年,其实,这些嘲笑日本的经济学家自己才是最可笑的,因为这些经济学家认为,日本失落的30年,是因为在美国的打压之下,被逼着签署了广场协议,放开了金融市场外汇管制,所以日本经济才不行的。而我是第一个提出,日本经济失去30年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企业没有抓住网络科技革命的机会,是在科技竞争中失落的。最近,我欣喜的看到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开始认可我们的观点,日本实际上在过去的30年,先是错过了PC互联网时代(谷歌和微软为代表),又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FACEBOOK和苹果)。在全球网络科技上市公司中,市值前20没有一个日本科技企业,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或者商业模式创新,日本企业没有跟上美国引领的科技创新,这才是日本失去30年的本质原因。

中国的经济学家开始正视日本失落30年的原因,却没有一个人问过一个问题,日本的为何没有跟上美国的创新呢?难道日本1亿多人就没有一个科技创新人才吗?日本政府就没有一个官员,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日本经济的重要性吗?

我觉得这要回归一下日本经济的崛起和失去30年的全过程。短短几十年,日本从一个二战的战败国迅速崛起,甚至扬言卖到一个东京,就能买下整个美国。可是之后日本的繁荣就像一场绚丽的烟花,砰的一声飞上了天,落下来的全是灰。日本经济整整陷入了长达30年的停滞,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一步一步演变的呢?中国的经济学家说日本的经济衰落是因为日本接受了广场协议,是日元升值导致,但之后日元强烈贬值,日本经济为何依然没有起色?有人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的经济不景气,为何美国房地产大崩溃,美国连房地美房利美这样的类住房公积金债券都出大事了,引发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却迅速恢复,股市还持续上涨了10年,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有人有人说中国当下的房地产泡沫和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前特别相像,我们又如何避免出现日本的失落的30年呢?

说起日本失落的30年,首先得从二战之后,日本经济繁荣的原因说起。

二战之后,日本大概有40%的工厂和基础设施被毁,大批工人失业。同时由于战争的极度消耗,日本还欠下了巨额的债务。而且战后美国限制日本贸易,日本物资紧缺,战后生产和进口的各类大宗商品不足战前的十分之一,有些品类甚至还不足百分之一,通胀一飞冲天,日本大部分交易都在黑市中进行,城市没有监管 ,、犯罪、黑社会盛行,日本进入黑暗时代。

但是由于国际环境风云突变,中国革命的胜利导致美国在亚洲的布局出现重大纰漏,同时美苏争霸的背景下,为了遏止苏联,美国急需在亚洲重新建立一个基地,加上日本在亚洲的地理位置特殊,美国便把目光投向了日本,并对日本进行了保姆级的改造。包括写宪法、土地法改革、劳动改革、教育改革等等一系列改革,同时给资金给技术,让日本在很短的时间内,如暴发户一般完成了咸鱼大翻身。

紧接着,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给日本送来了大量的军工订单,广义特需累计52亿,对比1946-1952年美国不到20亿的援助,再加上美国提供的制度和技术,日本的制造业开始恢复元气,日本的出口工业蓬勃发展,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日本成为了世界工厂,日本经济就像疯牛一样开始了狂奔。1954到1972年间,日本增速一直在10%以上,这么持续性的高速增长让当时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惊呆了,所以这段时间也被史称【日本速度】。

为什么日本的经济如此特殊?我们先来说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然后再来说说我们自己的观点。有人说日本之所以能保持长达20年高速成长,然后泡沫又迅速坍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原因:财团体系。从1860年到二战之前,日本整个经济被一些特别大的家族控制着,他们控制各大命脉产业,这些家族就叫财阀。当时日本有四大财阀,强大到连日本政府想弄点钱都得找他们去商量。二战之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就把这帮财阀全都给拆了,很多资产都归于国有。但日本的财阀文化已经深入到日本人的骨髓里头,没想到过了几年,被拆碎的财阀们居然又聚在一起,形成新的大财团。

新形成的6大财团,主导着日本半个世纪的经济,这些财团,都是以若干个大银行为核心,然后横向控制着像电子、石油、食品、汽车等一系列的产业链。在财团内部,公司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包括就公司之间会相互持股,高管人员经常会一起开会啊、社交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链。财团们不仅横向横跨多个领域,而且纵向还会整合一个个的产业链,就比如大部分的制造业巨头,尼桑、toyoto等,都是从原材料到生产销售一条链。

一个财团里边,甚至会达到上万家公司,这就是典型的裙带资本主义。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那个时期,财团经济的体制是非常有优势的。提高效率、整合资源、降低无谓竞争,而且,员工基本都是终身雇佣制的,不用想跳槽人员非常稳定。这种模式像不像赤壁之战里的铁锁连舟?跨越千年,赤壁的那场火将会以另一种形式在日本烧起来,这里先埋个伏笔,后面在详细解释。所以金融史就像是一部战争史,后面我们会做一个金融历史的系列视频,记得点个关注哦。

说回日本,到了70年代,1973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日本石油99.7%都依赖于进口,油价暴涨,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消费需求开始资讯速降低。虽然石油危机对日本的冲击不小,但是他成功的完成了一个经济上的转型,从原来非常粗放的生产导向型转向了技术导向型。就比如说丰田,当时就独创了一叫tps的丰田生产系统,大大提高了汽车流水线的生产效率。再加上石油危机油价飞起,日本车创新出省油的特点,这让日本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大大受到青睐。1960年的Toyota年生产量只有15万,但到了1980年,骤升为330万辆。日本其他一众品牌,索尼、东芝、松下丰田、三菱……全都成了当时全世界消费者家里的常客。

不过也就是在这个经济危机期间,日本的GDP增速降到了4%。但是那时全球都萎靡不振,所以日本的4%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就在日本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美国开始如坐针毡。

70年代,美国先是单方面宣布和黄金脱钩,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接着两次石油危机又让美国陷入了高通胀,一度高达14%。同时,经济停滞,陷入了非常严重的滞涨,当时美国新上任的央行行长保罗沃克大刀一挥,非常激进的决定加息来抑制通胀。1981年,直接把联邦利率干到20%,通胀抑制住了,但副作用也非常的明显。激进的措施抑制了美国的经济,甚至陷入衰退,另外货币升值产生了巨大的股市泡沫。同时,由于美元升值,导致美国出口严重受创,出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即便如此,保罗沃克当时还是非常的有魄力的,不惜在短期内牺牲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来抑制通胀。美联储这次强硬加息也在几十年后就被人们认为是教科书级的危机处理方式,换来了之后美国长达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想想如今的美国通胀率也是非常高,美联储开启了40年历史上最陡峭的加息,是不是也会引发美国经济衰退?如果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对于全球经济会有什么影响呢?

话说回来,随着美元飙升,当时日本物美价廉的什么电子产品、汽车等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美国贸易逆差中有有三分之一是因为日本。美国政府就迫于工会的压力,尤其是那些汽车公司工会的压力,就和日本开启了贸易战。美国直接限制每年进口日本车的数量,同时对日本的电子产品加收了高达100%的关税,但都不太管用。这一幕你总觉得似曾相识?2018年特朗普了中国企业的贸易战,这也是本轮美国通胀率一直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1985年9月22号美国就把日本、法国、英国、德国代表都叫到了纽约的广场饭店,五方达成了一个著名的广场协议,联手抛售美元,让美元贬值来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当然,美国主要针对的就是日本跟德国,因为他对这两个国家的贸易逆差实在是太大了,同时还要求日本德国的货币升值,帮助美国缓解压力。这也就成为了日本以后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导火索。协议一签完,日元开始疯狂往上飙,美元对日元在1年之内几乎翻倍,从一美元能兑换250日元,一下涨到一美元只能兑换130日元,这意味着,日本的产品出口价格瞬间涨了一倍,对日本的出口造成了巨大冲击。

1985年第四季度,日本就陷入了衰退,经济下滑,日元又持续升值,同时通胀又比较低。日本央行就从1986年,连续两年把基准率率从5%直接砍到2.5%。之后日本经济基本上恢复了正轨,日元对美元的升值也得到了缓解,而且国内也没有出现通货膨胀。

所以这波操作其实是非常成功的,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低利率,意味着往市场上投放流动性,借钱变得更容易,所以产生了大量贷款,市场上的钱就变多了,钱多就得有地方流,但无非就是两个去处,一方面流到了实体经济,导致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流到资本市场,导致资产泡沫。对于日本来说,出现了后者的问题,钱大量流入了股市和楼市。于是从85年到91年,日本平均商用住房的价格翻了3倍,东京这种大城市更是到了离谱的程度。

1988年东京的银座区的房价达到了22万美金一平,日本股市大盘也翻了4倍,达到了39,000点,到现在都还没回去。这也造就了当时的一个奇观,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前十名,日本公司占了7个。当时大部分日本公司也会自己拿钱去炒股,89年时,尼桑从股市里边赚的钱比他卖车赚的都多。这股票一涨,日本就凭着他们当时雄霸全球的估值到全世界去买地买公司。比如索尼就花了34亿买下了哥伦比亚影业地产公司,三菱以13.7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洛克菲勒大楼(共19栋)。洛克菲勒中心可是美国政府认定的【国家历史地标】,当时各路美国媒体大肆渲染【日本威胁论】,说日本用资本武器发动了另一次珍珠港事件,一般这种涉及保护主义的并购基本都成功不了,但这笔交易真就在争论中落地了。这笔交易之所以能成,一句话总结,一边是真缺钱,一边是真有钱。那个时期日本整个风气非常狂热、非常奢侈、自信心爆棚。

促成这么大泡沫的就不光是降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玩家,那就是日本的财团。

日本的国民其实是非常保守的,辛辛苦苦赚那些钱老老实实的存银行。所以日本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运行机制:大家赚了钱存银行,然后银行再把这些钱贷款给公司,而日本政府,他如果想控制经济体里货币的流通速度,就会去告诉各大银行,就你要么什么时候多贷款什么时候少贷款,往什么行业去贷。这种机制就叫窗口指导,一直以来这种调控机制都是很稳定的,但是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市场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

从70年代,日本开始进行了一系列金融市场化,一方面因为这是自然趋势。但更主要的是美国在施压,美国对日本对金融市场和汇率的管控十分不满,要求日本政府完全放开。放开之后另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出现了,企业可以通过发债去融资,公开市场上发债比从银行贷款还便宜还省事,于是日本那些大型的上市公司就都把借款的方式从原来的银行贷款

转到了去公开市场上发债。

从1985年到1990年,日本公司大量借贷主要都是源于发债,而不是银行借款。这下银行日子就不好过了,本身利率低就不利于银行赚钱,现在贷款没人要就更不赚钱了。但央行还会给各个银行贷款指标,银行就只能到大街上逮个人就问是否贷款,所以就把贷款门槛放的特别低。而且别忘了,那时可是一个股市和楼市都飞涨的时代,你通过低息贷款拿到钱可以干嘛?当然是股票买房子。这样一来,银行过度放贷,信用过度扩张,大家都借钱去疯狂炒股,房价、股票就更加疯涨,泡沫就越吹越大。

但日本政府、日本央行他傻,能看不出来吗?其实他们早在1987年的时候,利率刚降到2.5%时,就已经开始觉得会有泡沫风险了,当时内部就在讨论要不要加息,但据不同渠道说,可能有三个原因他们迟迟没加。第一个就是因为美国不让,因为87年的时候,美国这边自己货币刚刚缓过来,所以他就不想再继续贬值了,就和日本等国又签了一个卢浮宫协议,要求大家控制利率,不能加息。第二个就是因为87年的时候,美股崩盘30%,日本一看吓傻了,所以就不敢加息。第三个是个传言,说日本内部的财政部和央行不太对付,各种内部斗争,所以央行就迟迟拖着故意不加息。

不管什么原因,事实就是直到1989年,央行才下定决心去加息刺破泡沫,而且这一下直接从2.5%加到6%,流动性突然收紧,反应最快的就是股市,到89年12月的时候股市就疯狂往下跌,两年之内从原来的39,000点腰斩到17,000点。房地产稍微慢一点,撑了有一年多,一直到91年,大家才发现再也没有人接盘了。以东京为首楼市开始暴跌,日本的资产泡沫全线开始破裂。接下来,就是日本失落的30年。

但为何这一失落就是30年呢?美国的互联网泡沫、2007年中国的泡沫,基本一两年之后又活蹦乱跳。而日本的泡沫90年就破裂了,资产泡沫破裂确实会让很多人倾家荡产,但是你还是可以继续工作,那这样经济慢慢发展,是可以恢复过来的。但当时有人在日本倒在地上的时候,又给他狠狠的踹了一脚,这一脚,让日本狠狠的趴在地上,这一趴,就是30年。

这就又要说回当时日本财团里边那些银行。上面说到泡沫期间银行就瞎放贷,手里有一堆房子做抵押,一方面这帮借钱的人钱还不上,房子也是暴跌,所以抵押物也不值钱,银行这边就会出现大量的坏账。民众一生的积蓄都在银行里,所以银行不能垮,政府肯定要去救,这就要给银行低息贷款帮他渡过难关。表面上,只看日本的GDP,就92、93年的时候就差不多缓过来了,但实际上呢,那时候银行的坏账越来越多,而且这财团和银行之间是要相互扶持的,所以银行这边拿到了借款之后也得去救这帮财团。之前说过,在财团内部,公司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包括就公司之间会相互持股,高管人员经常会一起开会啊、社交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链。一个财团里边,甚至会达到上万家公司。还记得之前说的铁索连舟吗?赤壁的那场火最终在千年之后在日本的金融市场上再度烧了起来。

财团手里一些本来应该被末位淘汰的企业,硬生生被财团和银行硬撑着。而银行的利润率也从95年之后开始惨不忍睹,甚至跌倒了负数。经济的活跃本来是源于竞争,但市场上到处都有这种被硬撑着的僵尸公司,久而久之,那些经营良好的公司也被被拖下水,整体经济就被慢慢的拖垮,大家一起苟延残喘,让日本的大量产业彻底丧失了活力。

在这场浩劫中,日本企业为了生存开始变卖海外资产,这也就终于说回了洛克菲勒大楼。1996年7月,三菱旗下的洛克菲勒集团将14栋洛克菲勒大楼卖掉(共19栋),用来救急。而这14栋大楼又被转卖给了洛克菲勒第三代领导人的好朋友,天道好轮回。日本这个国家是真的有意思,美国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没有让日本长了教训,不知道有没有在这次日本金融核爆炸上明白点什么?真当美国和中国一样仁慈?那可是几乎让原住民印第安人灭种,进行过黑奴贸易的一些人。

1997年,大家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即使是日本政府刚刚注入了大量的救济款,尼桑保险公司还是在97年4月宣告破产,成为了日本二战之后首个破产的保险公司。半年之后,1997年11月,多家金融公司破产关门,11月26号,大量日本民众在多家银行面前排队要取钱,银行系统面临挤兑风险。

日本财政部为避免民众恐慌,立刻下令他们要取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没钱财政部来出兜底。当时的日本媒体也很有趣,都一致性的闭眼,不报道民众挤兑的新闻。就这样,一场本来可能会对日本整个经济都造成毁灭性打击的银行挤兑事件就这么被摁住了。

更深层次,日本很多家金融公司都因为坏账实在是绷不住了,就算接收了救济款,也无济于事。这些公司被迫清算或者是合并到其他公司里,财政部和央行也都开始强硬的救市。这回就完全是实体经济的崩塌,就此日本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日本的股市在泡沫破裂之后,又持续了长达十年的下跌,到2003年,已经从39000点跌落到8,000点了。日本的失业率开始在飙升,日本的自杀率也开始飙升。而之前那六大财团因为受到了98年金融危机,还有之后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慢慢开始合并,政府也意识到财团的危害了,就一点一点去削弱他们的权利。

而这些巨大的财团为了自保就开始慢慢融合,形成了更大的财团。但是他们之间的连结远远不如以前那么紧密了,对经济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了。就在这种经济和社会环境下,日本就出现了大量隐蔽青年,类似于社交退缩症,他们不想跟任何人社交,就把自己困在家里。据估计,日本大概有70万的隐蔽青年,而现在在日本患有自闭症的人甚至可能会超过150万。

日本又因为内需不足还有老龄化的问题,陷入了通货紧缩。日本的GDP直到现在还基本徘徊在30年之前的水平。

这就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说法,日本的失落和财团体系有关。

但是我们觉得,日本其实一开始就有财团。为了遏制苏联,美国一开始在日本进行从头到脚改革的时候,首先就把四大财阀给拆了,不过几年后四大财阀变成了六大财团。但是区别是,之前的四大财阀阻碍了日本的经济发展,也阻碍了美国的战略意图。后来重建的六大财团,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也就顺应了美国的战略意图,所以才能够得以存在。只是日本在美国的战略作用中毕竟只是为了遏制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1900~1992年日本金融危机爆发。这是不是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呢?日本一直没清楚认识到自己的繁荣离不开美国的支持,没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没有主权的国家,对于美国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遏制苏联,现在换了某国。甚至在一步步的快速发展中迷失了自己,狂妄到买下了洛克菲勒大楼,难道不清楚洛克菲勒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那是美国梦的象征。所以在美国媒体的大肆渲染下,再加上美国国内逐渐恶化的贸易逆差,人们的情绪转移到了日本品牌上,政客们为了迎合,开始对“邪恶”的日本发难,随后一股反日浪潮席卷而来,以美国汽车工人为主力的反日游行轰轰烈烈展开,最后演变出打砸日本车。

所以我觉得,即便日本没有财阀,日本的狂妄自大,分不清自己在国际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不懂得韬光养晦,迟早也会遭遇金融危机。日本的增长只是在借助美国的支持之下,又赶上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成为了世界工厂,开启了滚雪球的时代。但是这一切有相当于一部分都来自于外力,当外力变成阻力之后,再加上自身金融系统的孱弱,以及应对经济危机缺乏相关经历和经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缺乏预见性和主权性的日本金融市场注定会成为一片废墟。这个例子也可以参考20世纪80年代“拉美失落的十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日本在谋略上看不到自己经济腾飞的本质,就已经输了,更别说美国还有外交限制和武力干预等多种手段了。正所谓因果循环,兴也美国,衰也美国。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日本紧抱美国大腿,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日本的惨痛教训对我们国家的经济有什么借鉴意义呢?我看到中国的经济学专家们,总结出日本衰退过程中的几大致命因素:其一,主权不完整。这一点是最要命的点,不过我们没有,就不多说了。其二,自由开放的金融市场。市场没有好坏,但是有段位。很显然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市场,一开始就在堪比原始森林的竞争市场中裸奔,又缺乏足够应对危机的措施和经验,再加上周围一直有头猛虎在虎视眈眈,可不就像一只越养越肥的猪一样,下场可想而知。其三,日本自身的财团体系。财团我们之前说过,一个财团甚至有上万家公司,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相互持股,就像铁锁连舟一样,一把火能烧个底掉。其四,苏联解体,日本失去遏制苏联的战略意义。当时中国也才刚刚开始起步,美国已无竞争对手。因此对于美国来说,已经没有了继续扶持日本的必要。注定日本将失去经济腾飞过程中巨大的助力,这也是在失落的几十年中,美国再也没有干预过日本经济的原因之一。其五,日本在经济迅速发展后,开始得意忘形,变得盲目自大。主权都不完整,日本资本家竟然敢买下洛克菲勒大楼,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反日浪潮。也成为了日本经济由盛转衰的导火索。

所以,如果不从全球的技术变迁,美国的科技创新,中国和韩国的崛起角度,不从日本政府的无能,很容易把日本失落的三十年归因为是因为全球经济危机,是因为签署广场协议导致贸易战失败,是因为日本金融开放过度,是因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是因为日本没有完整主权。

如果说是因为日本没有完整主权,那么韩国也有美国驻军。如果说日本失落是因为广场协议,因为金融开放,那么除了中国A股,全球股市基本上都是开放的,美国股市,韩国金融市场更开放,为何没有问题?说归因为日本财团,那么韩国的财团显然更加集中,一个三星,几乎占了韩国的五分之一。如果归因为经济危机,是不是说全球金融危机特别专门盯着日本屡次爆发,难道说日本引爆了2008年金融危机,是日本引爆了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日本经济崩溃?

我的观点是,日本失落的30年,的确是没有跟上美国引领的两次网络科技革命,同时手机电脑登消费电子被韩国的三星超越,家电制造业又被中国替代。而日本在经济发展的后期,形成了官僚垄断资本主义——日本财团。而官僚垄断金融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金融行业通过权力寻租来配置资源,法律法规优于很一般条件用于官僚垄断金融资本的发展。官僚垄断资本在初期,会极大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一旦到了垄断的后期,就会出现寡头垄断资本的所有的问题:遏制竞争,抑制创新,,贫富差距加大。甚至可以说,日本之所以出现失落的30年,本质上,还是日本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商业模式——日本财团过度垄断,日本首相走马灯似的频繁更换,但日本财阀政治的地位丝毫不变。所以,我们应当从日本失落30年中,应当得到的经验教训是,不是政府停止金融市场化进程,而是防止金融垄断资本趴在40年的改革开放的成果上,长期吸民营企业的献血,阻止金融开放,阻止创新,阻止网络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