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是中国大姓,他的起源是怎样?朱姓里面可是出了很多大人物的。
大明风华里的朱元璋长相,极具争议:
朱姓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比较靠谱的说法是以国号为姓氏,来源于邾国。西周时期,周武王封曹挟(又叫曹侠)于邾地,初期建都于山东曲阜,邾国的裔民以朱为姓。不过有专家认为,西周之前就有邾国存在了,古邾国怀疑是东夷人建立的。
第二种说法是,朱姓源出帝尧的儿子丹朱,丹朱的后代以朱为姓。
第三种说法是,宋微子的儿子姓子名朱,子朱的子孙以祖先的名字为氏。
后面的两种说法存疑。
我们先说邾国,邾国在12世后,中心在今山东邹城、滕州一带,图中邾国、小邾国、滥国为邾国疆域,后分为三个国家:
邾国的国民属于东夷阵营,一直受到鲁国的排斥。鲁国原先封于河南鲁山县,后来通过扩张霸占了邾国的国都曲阜,从此结下了两国七百年的恩怨。邾国一直没有爵位,到了齐桓公的时候,齐才帮邾国争取了一个子爵,子爵算是地位比较低的,鲁国一开始就是侯爵。所以邾国君主的身份也是个疑问,如果真是周武封的,至少得是个子爵。有一种可能性是,邾国的国君也是东夷,只是后来攀附到了周室那里。邾国到了夷父颜为君主时期,尚武好战,夷父颜索性自称公,即邾武公,可见邾国从来没把周室放在眼内。这里要纠正大家一个误区,西周并没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其中男爵是确定没有的,五等爵是儒家理想化的结果。
话说鲁国和邾国是宿敌,史料记载鲁入侵邾国达到十多次,平均一代人就得入侵一次。不过鲁国这个山东大国经常被邾国打趴。春秋时期邾国的邾武公夷父颜、邾安公子克积极进取、励精图治,版图不断扩大,其疆域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拥有今鲁西南地区的大片国土,俨然是一个东方大国,故“《公羊》徐疏曰:以邾娄本为大国”予以记载。学者王献唐考证认为,当时邾国“北括邹县,南包滕邑,东至费峄,西有济宁鱼台东境,幅员颇广”。邾国的国力和人口和莒国差不多,大约在10万-30万,号称为六百乘的兵力,等于鲁国的三分之二强,但却在升陉、狐骀之战等战役中大破鲁军。升陉之战:前638年鲁僖公侵略邾国,占领了邾国的须句,即今山东东平,邾国反击。鲁僖公与邾国战于升陉,鲁军大败。狐骀之战:前569年邾国讨伐鄫国,鲁国是鄫国的宗主国,鲁派大夫臧纥救鄫,臧纥在狐骀(今滕县东南20里之狐骀山)大败,鲁军再次被邾国胖揍。最后鲁国、邾国都被楚国灭掉了,邾国亡国后国人以朱为氏。
文化上,邾娄虽然也受到鲁国的孔孟文化影响,但却始终顽强保持着东夷的邾娄文化。为什么叫邾娄文化?原来邾国的语言发音和中原也不同,陆德明《释文》:“邾人呼邾声曰娄,故曰邾娄”。雅言的邾,在邾国的东夷人读娄,所以就叫邾娄文化。墨家是在邾娄文化圈繁盛起来的,墨子、鲁班都曾活跃于邾娄,墨子的籍贯虽然是宋国人,但近代学者张知寒总结出,墨子出生地应为古代邾国的“滥邑”(现山东滕州境内),依据是《墨子·公输》的一句“归而过宋”。如果墨子是宋人,应该写作归宋。而且滕州有墨子祖先的遗址,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之后,史载滕州东南有目夷亭。——就是说墨子祖籍是宋国,但他的身份证地址是山东滕州。那么鲁班呢?鲁班原名公输班,是鲁国人,出生在现今的山东曲阜。但鲁班和墨子为好友,所以墨子的朋友圈能经常看到鲁班的身影。另外孟尝君也封于薛城(今滕州东南),孟尝君作为四大君子之一,和其他君子不同的是,孟手下比较多鸡鸣狗盗之徒。墨子、鲁班、孟尝君身上都带有邾娄文化的元素。
我们回到正题,邾国是朱姓的主要来源,中国姓氏里面以国为氏的例子也比较多,所以朱姓最有可能是出自邾国,邾国后裔多少受到过邾娄文化的熏陶。重要的问题来了,朱姓的主要Y单倍群是什么?朱姓出了一个大明皇帝,是比较引人注目的。朱元璋的祖籍凤阳,离邾娄文化圈不远。
先插个题外话,关于明太祖的长相。最近有个大明风华的电视剧,太祖里面的造型和民间画像比较像,那么到底是不是明太祖真容呢?
流传最广的画像,这类画像都是下巴/额头突出,数量为何如此之多:
鞋拔子脸画像,计有11幅之多:
朱元璋的真实长相是怎样的呢?有人提出鞋拔子脸画像是满清对朱的一种丑化,事实又是如此吗?
我们考证了一下。事实上,鞋拔子脸在明朝就已经流行了。明朝中期的张瀚就见过鞋拔子脸画像,他在《松窗梦语》中说,“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像大不类。”——这里民间所传的奇异像便是鞋拔子脸画像。在明朝中期,关于朱元璋的奇异画像已经开始流行。在朱家统治的明朝,奇异画像能成为王公贵族的收藏画,可能是官方授意的,有些至今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面。推测为明成祖朱棣的故意为之,朱棣痴迷面相术,他想通过塑造父亲朱元璋的奇特长相——“雄奇异于常人”,来烘托出明太祖的与众不同,这是有意神化。但后世人没有消化这个梗,反而以为是丑化了。
若论朱元璋的真正长相,下面这幅应该比较接近原貌。因为朱元璋的子孙都没出现过鞋拔子脸,按基因上来说,如果朱元璋真是奇异长相,朱又这么多子孙,他的子孙多少都会出现一些鞋拔子脸,但可惜没有。毕竟我们是基因看历史,生物学的常识必须有。
朱元璋真貌:
朱元璋子孙画像,都没有出现过奇异脸:
回到正题。朱元璋的疑似Y单倍群已经出来了,这个数据是由23魔方提供的,朱单倍群是O-N7,N7属于O2a下游的。见下图:
23魔方对15位朱元璋后裔的进行了基因检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有12位后裔的共祖时间和朱元璋所处的时期吻合,都在694年前,12人分属于明太祖的4个支系(周藩、代藩、汉藩、燕藩),是经过严格筛选且有族谱记载的王族,由此可以大致证实朱元璋的基因属于O2a2b2a1-N7(原O3a2b2a1-N7)。
N7现在估计有35万人左右,有七成都是朱元璋的后裔或者和朱元璋有血缘关联的:
近日,最新发现的是广东朱姓另有一种类型:F18517,这是O1-F492下游的。尤其是广东梅州的朱氏,高度集中在F18517,是广东正常水平的22倍。但这支朱氏和朱元璋无关。
以上就是朱姓的两个主要Y单倍群,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单倍群,篇幅有限,不能细说。F18517和N7这两波人都可能是邾国的后裔。F18517虽然偏南方一些,但历史上可能发生过迁徙,这个说不清。我们要说的是,即使是同一个姓氏,也有可能是由多支不同类型的基因组成。越是大的姓氏,他的构成会越复杂。
不妨看一下另外一个机构的数据,在微基因的1000多名朱姓数据里面,O1a的支系相对集中一些,都在F492及其下游,其他类型的比例都算正常。O1a的F492占到了3%-4%之高,使得总体O1的数量仅次于O2,占21%。而O2a占到了50%以上,但O2a的下游分散为多支类型(包括N7),不像O1a那么集中。
C的比例属于全国正常水平之内:
O1a的支系相对集中一些,都在F492及其下游:
结论:朱姓的主要来源是邾国,是一个以国为氏的姓氏,邾国形成了东夷色彩的邾娄文化,对朱姓后裔产生影响。朱姓有两个主要的Y单倍群类型,一个是O2a的N7,一个是O1a的F18517,两支都可能是邾国的后裔。N7这支出了朱元璋这个明朝皇帝,所以繁衍出比较多的人口。而朱元璋的真实长相并不吓人,奇特的画像只是人为的夸张,当初的本意是为了塑造朱的面相“雄奇异于常人”,与众不同。
朱姓是中国大姓,他的起源是怎样?朱姓里面可是出了很多大人物的。
大明风华里的朱元璋长相,极具争议:
朱姓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比较靠谱的说法是以国号为姓氏,来源于邾国。西周时期,周武王封曹挟(又叫曹侠)于邾地,初期建都于山东曲阜,邾国的裔民以朱为姓。不过有专家认为,西周之前就有邾国存在了,古邾国怀疑是东夷人建立的。
第二种说法是,朱姓源出帝尧的儿子丹朱,丹朱的后代以朱为姓。
第三种说法是,宋微子的儿子姓子名朱,子朱的子孙以祖先的名字为氏。
后面的两种说法存疑。
我们先说邾国,邾国在12世后,中心在今山东邹城、滕州一带,图中邾国、小邾国、滥国为邾国疆域,后分为三个国家:
邾国的国民属于东夷阵营,一直受到鲁国的排斥。鲁国原先封于河南鲁山县,后来通过扩张霸占了邾国的国都曲阜,从此结下了两国七百年的恩怨。邾国一直没有爵位,到了齐桓公的时候,齐才帮邾国争取了一个子爵,子爵算是地位比较低的,鲁国一开始就是侯爵。所以邾国君主的身份也是个疑问,如果真是周武封的,至少得是个子爵。有一种可能性是,邾国的国君也是东夷,只是后来攀附到了周室那里。邾国到了夷父颜为君主时期,尚武好战,夷父颜索性自称公,即邾武公,可见邾国从来没把周室放在眼内。这里要纠正大家一个误区,西周并没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其中男爵是确定没有的,五等爵是儒家理想化的结果。
话说鲁国和邾国是宿敌,史料记载鲁入侵邾国达到十多次,平均一代人就得入侵一次。不过鲁国这个山东大国经常被邾国打趴。春秋时期邾国的邾武公夷父颜、邾安公子克积极进取、励精图治,版图不断扩大,其疆域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拥有今鲁西南地区的大片国土,俨然是一个东方大国,故“《公羊》徐疏曰:以邾娄本为大国”予以记载。学者王献唐考证认为,当时邾国“北括邹县,南包滕邑,东至费峄,西有济宁鱼台东境,幅员颇广”。邾国的国力和人口和莒国差不多,大约在10万-30万,号称为六百乘的兵力,等于鲁国的三分之二强,但却在升陉、狐骀之战等战役中大破鲁军。升陉之战:前638年鲁僖公侵略邾国,占领了邾国的须句,即今山东东平,邾国反击。鲁僖公与邾国战于升陉,鲁军大败。狐骀之战:前569年邾国讨伐鄫国,鲁国是鄫国的宗主国,鲁派大夫臧纥救鄫,臧纥在狐骀(今滕县东南20里之狐骀山)大败,鲁军再次被邾国胖揍。最后鲁国、邾国都被楚国灭掉了,邾国亡国后国人以朱为氏。
文化上,邾娄虽然也受到鲁国的孔孟文化影响,但却始终顽强保持着东夷的邾娄文化。为什么叫邾娄文化?原来邾国的语言发音和中原也不同,陆德明《释文》:“邾人呼邾声曰娄,故曰邾娄”。雅言的邾,在邾国的东夷人读娄,所以就叫邾娄文化。墨家是在邾娄文化圈繁盛起来的,墨子、鲁班都曾活跃于邾娄,墨子的籍贯虽然是宋国人,但近代学者张知寒总结出,墨子出生地应为古代邾国的“滥邑”(现山东滕州境内),依据是《墨子·公输》的一句“归而过宋”。如果墨子是宋人,应该写作归宋。而且滕州有墨子祖先的遗址,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之后,史载滕州东南有目夷亭。——就是说墨子祖籍是宋国,但他的身份证地址是山东滕州。那么鲁班呢?鲁班原名公输班,是鲁国人,出生在现今的山东曲阜。但鲁班和墨子为好友,所以墨子的朋友圈能经常看到鲁班的身影。另外孟尝君也封于薛城(今滕州东南),孟尝君作为四大君子之一,和其他君子不同的是,孟手下比较多鸡鸣狗盗之徒。墨子、鲁班、孟尝君身上都带有邾娄文化的元素。
我们回到正题,邾国是朱姓的主要来源,中国姓氏里面以国为氏的例子也比较多,所以朱姓最有可能是出自邾国,邾国后裔多少受到过邾娄文化的熏陶。重要的问题来了,朱姓的主要Y单倍群是什么?朱姓出了一个大明皇帝,是比较引人注目的。朱元璋的祖籍凤阳,离邾娄文化圈不远。
先插个题外话,关于明太祖的长相。最近有个大明风华的电视剧,太祖里面的造型和民间画像比较像,那么到底是不是明太祖真容呢?
流传最广的画像,这类画像都是下巴/额头突出,数量为何如此之多:
鞋拔子脸画像,计有11幅之多:
朱元璋的真实长相是怎样的呢?有人提出鞋拔子脸画像是满清对朱的一种丑化,事实又是如此吗?
我们考证了一下。事实上,鞋拔子脸在明朝就已经流行了。明朝中期的张瀚就见过鞋拔子脸画像,他在《松窗梦语》中说,“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像大不类。”——这里民间所传的奇异像便是鞋拔子脸画像。在明朝中期,关于朱元璋的奇异画像已经开始流行。在朱家统治的明朝,奇异画像能成为王公贵族的收藏画,可能是官方授意的,有些至今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面。推测为明成祖朱棣的故意为之,朱棣痴迷面相术,他想通过塑造父亲朱元璋的奇特长相——“雄奇异于常人”,来烘托出明太祖的与众不同,这是有意神化。但后世人没有消化这个梗,反而以为是丑化了。
若论朱元璋的真正长相,下面这幅应该比较接近原貌。因为朱元璋的子孙都没出现过鞋拔子脸,按基因上来说,如果朱元璋真是奇异长相,朱又这么多子孙,他的子孙多少都会出现一些鞋拔子脸,但可惜没有。毕竟我们是基因看历史,生物学的常识必须有。
朱元璋真貌:
朱元璋子孙画像,都没有出现过奇异脸:
回到正题。朱元璋的疑似Y单倍群已经出来了,这个数据是由23魔方提供的,朱单倍群是O-N7,N7属于O2a下游的。见下图:
23魔方对15位朱元璋后裔的进行了基因检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有12位后裔的共祖时间和朱元璋所处的时期吻合,都在694年前,12人分属于明太祖的4个支系(周藩、代藩、汉藩、燕藩),是经过严格筛选且有族谱记载的王族,由此可以大致证实朱元璋的基因属于O2a2b2a1-N7(原O3a2b2a1-N7)。
N7现在估计有35万人左右,有七成都是朱元璋的后裔或者和朱元璋有血缘关联的:
近日,最新发现的是广东朱姓另有一种类型:F18517,这是O1-F492下游的。尤其是广东梅州的朱氏,高度集中在F18517,是广东正常水平的22倍。但这支朱氏和朱元璋无关。
以上就是朱姓的两个主要Y单倍群,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单倍群,篇幅有限,不能细说。F18517和N7这两波人都可能是邾国的后裔。F18517虽然偏南方一些,但历史上可能发生过迁徙,这个说不清。我们要说的是,即使是同一个姓氏,也有可能是由多支不同类型的基因组成。越是大的姓氏,他的构成会越复杂。
不妨看一下另外一个机构的数据,在微基因的1000多名朱姓数据里面,O1a的支系相对集中一些,都在F492及其下游,其他类型的比例都算正常。O1a的F492占到了3%-4%之高,使得总体O1的数量仅次于O2,占21%。而O2a占到了50%以上,但O2a的下游分散为多支类型(包括N7),不像O1a那么集中。
C的比例属于全国正常水平之内:
O1a的支系相对集中一些,都在F492及其下游:
结论:朱姓的主要来源是邾国,是一个以国为氏的姓氏,邾国形成了东夷色彩的邾娄文化,对朱姓后裔产生影响。朱姓有两个主要的Y单倍群类型,一个是O2a的N7,一个是O1a的F18517,两支都可能是邾国的后裔。N7这支出了朱元璋这个明朝皇帝,所以繁衍出比较多的人口。而朱元璋的真实长相并不吓人,奇特的画像只是人为的夸张,当初的本意是为了塑造朱的面相“雄奇异于常人”,与众不同。
朱姓是中国大姓,他的起源是怎样?朱姓里面可是出了很多大人物的。
大明风华里的朱元璋长相,极具争议:
朱姓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比较靠谱的说法是以国号为姓氏,来源于邾国。西周时期,周武王封曹挟(又叫曹侠)于邾地,初期建都于山东曲阜,邾国的裔民以朱为姓。不过有专家认为,西周之前就有邾国存在了,古邾国怀疑是东夷人建立的。
第二种说法是,朱姓源出帝尧的儿子丹朱,丹朱的后代以朱为姓。
第三种说法是,宋微子的儿子姓子名朱,子朱的子孙以祖先的名字为氏。
后面的两种说法存疑。
我们先说邾国,邾国在12世后,中心在今山东邹城、滕州一带,图中邾国、小邾国、滥国为邾国疆域,后分为三个国家:
邾国的国民属于东夷阵营,一直受到鲁国的排斥。鲁国原先封于河南鲁山县,后来通过扩张霸占了邾国的国都曲阜,从此结下了两国七百年的恩怨。邾国一直没有爵位,到了齐桓公的时候,齐才帮邾国争取了一个子爵,子爵算是地位比较低的,鲁国一开始就是侯爵。所以邾国君主的身份也是个疑问,如果真是周武封的,至少得是个子爵。有一种可能性是,邾国的国君也是东夷,只是后来攀附到了周室那里。邾国到了夷父颜为君主时期,尚武好战,夷父颜索性自称公,即邾武公,可见邾国从来没把周室放在眼内。这里要纠正大家一个误区,西周并没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其中男爵是确定没有的,五等爵是儒家理想化的结果。
话说鲁国和邾国是宿敌,史料记载鲁入侵邾国达到十多次,平均一代人就得入侵一次。不过鲁国这个山东大国经常被邾国打趴。春秋时期邾国的邾武公夷父颜、邾安公子克积极进取、励精图治,版图不断扩大,其疆域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拥有今鲁西南地区的大片国土,俨然是一个东方大国,故“《公羊》徐疏曰:以邾娄本为大国”予以记载。学者王献唐考证认为,当时邾国“北括邹县,南包滕邑,东至费峄,西有济宁鱼台东境,幅员颇广”。邾国的国力和人口和莒国差不多,大约在10万-30万,号称为六百乘的兵力,等于鲁国的三分之二强,但却在升陉、狐骀之战等战役中大破鲁军。升陉之战:前638年鲁僖公侵略邾国,占领了邾国的须句,即今山东东平,邾国反击。鲁僖公与邾国战于升陉,鲁军大败。狐骀之战:前569年邾国讨伐鄫国,鲁国是鄫国的宗主国,鲁派大夫臧纥救鄫,臧纥在狐骀(今滕县东南20里之狐骀山)大败,鲁军再次被邾国胖揍。最后鲁国、邾国都被楚国灭掉了,邾国亡国后国人以朱为氏。
文化上,邾娄虽然也受到鲁国的孔孟文化影响,但却始终顽强保持着东夷的邾娄文化。为什么叫邾娄文化?原来邾国的语言发音和中原也不同,陆德明《释文》:“邾人呼邾声曰娄,故曰邾娄”。雅言的邾,在邾国的东夷人读娄,所以就叫邾娄文化。墨家是在邾娄文化圈繁盛起来的,墨子、鲁班都曾活跃于邾娄,墨子的籍贯虽然是宋国人,但近代学者张知寒总结出,墨子出生地应为古代邾国的“滥邑”(现山东滕州境内),依据是《墨子·公输》的一句“归而过宋”。如果墨子是宋人,应该写作归宋。而且滕州有墨子祖先的遗址,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之后,史载滕州东南有目夷亭。——就是说墨子祖籍是宋国,但他的身份证地址是山东滕州。那么鲁班呢?鲁班原名公输班,是鲁国人,出生在现今的山东曲阜。但鲁班和墨子为好友,所以墨子的朋友圈能经常看到鲁班的身影。另外孟尝君也封于薛城(今滕州东南),孟尝君作为四大君子之一,和其他君子不同的是,孟手下比较多鸡鸣狗盗之徒。墨子、鲁班、孟尝君身上都带有邾娄文化的元素。
我们回到正题,邾国是朱姓的主要来源,中国姓氏里面以国为氏的例子也比较多,所以朱姓最有可能是出自邾国,邾国后裔多少受到过邾娄文化的熏陶。重要的问题来了,朱姓的主要Y单倍群是什么?朱姓出了一个大明皇帝,是比较引人注目的。朱元璋的祖籍凤阳,离邾娄文化圈不远。
先插个题外话,关于明太祖的长相。最近有个大明风华的电视剧,太祖里面的造型和民间画像比较像,那么到底是不是明太祖真容呢?
流传最广的画像,这类画像都是下巴/额头突出,数量为何如此之多:
鞋拔子脸画像,计有11幅之多:
朱元璋的真实长相是怎样的呢?有人提出鞋拔子脸画像是满清对朱的一种丑化,事实又是如此吗?
我们考证了一下。事实上,鞋拔子脸在明朝就已经流行了。明朝中期的张瀚就见过鞋拔子脸画像,他在《松窗梦语》中说,“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像大不类。”——这里民间所传的奇异像便是鞋拔子脸画像。在明朝中期,关于朱元璋的奇异画像已经开始流行。在朱家统治的明朝,奇异画像能成为王公贵族的收藏画,可能是官方授意的,有些至今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面。推测为明成祖朱棣的故意为之,朱棣痴迷面相术,他想通过塑造父亲朱元璋的奇特长相——“雄奇异于常人”,来烘托出明太祖的与众不同,这是有意神化。但后世人没有消化这个梗,反而以为是丑化了。
若论朱元璋的真正长相,下面这幅应该比较接近原貌。因为朱元璋的子孙都没出现过鞋拔子脸,按基因上来说,如果朱元璋真是奇异长相,朱又这么多子孙,他的子孙多少都会出现一些鞋拔子脸,但可惜没有。毕竟我们是基因看历史,生物学的常识必须有。
朱元璋真貌:
朱元璋子孙画像,都没有出现过奇异脸:
回到正题。朱元璋的疑似Y单倍群已经出来了,这个数据是由23魔方提供的,朱单倍群是O-N7,N7属于O2a下游的。见下图:
23魔方对15位朱元璋后裔的进行了基因检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有12位后裔的共祖时间和朱元璋所处的时期吻合,都在694年前,12人分属于明太祖的4个支系(周藩、代藩、汉藩、燕藩),是经过严格筛选且有族谱记载的王族,由此可以大致证实朱元璋的基因属于O2a2b2a1-N7(原O3a2b2a1-N7)。
N7现在估计有35万人左右,有七成都是朱元璋的后裔或者和朱元璋有血缘关联的:
近日,最新发现的是广东朱姓另有一种类型:F18517,这是O1-F492下游的。尤其是广东梅州的朱氏,高度集中在F18517,是广东正常水平的22倍。但这支朱氏和朱元璋无关。
以上就是朱姓的两个主要Y单倍群,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单倍群,篇幅有限,不能细说。F18517和N7这两波人都可能是邾国的后裔。F18517虽然偏南方一些,但历史上可能发生过迁徙,这个说不清。我们要说的是,即使是同一个姓氏,也有可能是由多支不同类型的基因组成。越是大的姓氏,他的构成会越复杂。
不妨看一下另外一个机构的数据,在微基因的1000多名朱姓数据里面,O1a的支系相对集中一些,都在F492及其下游,其他类型的比例都算正常。O1a的F492占到了3%-4%之高,使得总体O1的数量仅次于O2,占21%。而O2a占到了50%以上,但O2a的下游分散为多支类型(包括N7),不像O1a那么集中。
C的比例属于全国正常水平之内:
O1a的支系相对集中一些,都在F492及其下游:
结论:朱姓的主要来源是邾国,是一个以国为氏的姓氏,邾国形成了东夷色彩的邾娄文化,对朱姓后裔产生影响。朱姓有两个主要的Y单倍群类型,一个是O2a的N7,一个是O1a的F18517,两支都可能是邾国的后裔。N7这支出了朱元璋这个明朝皇帝,所以繁衍出比较多的人口。而朱元璋的真实长相并不吓人,奇特的画像只是人为的夸张,当初的本意是为了塑造朱的面相“雄奇异于常人”,与众不同。
孝感市区朱氏
孝感朱氏主要属朱氏后裔,明朝初年由江西迁入。铭公落籍云梯山,锦公长子淳一公随子(葵一、葵二、葵三、葵四)落籍孝感县三叉埠土门,锦公随次子源一公落籍孝感县十五里港朱家垸。现传20世,人丁万余。此外,休宁朱氏后裔迁一公长子万一公偕弟(万二、万三、万四)从江西乐平县迁孝感县。还有落籍朱家庙、朱家榨、朱家楼等地的。
应城市朱氏
应城朱氏始迁祖朱佑安(朱子十一世孙),于明朝洪武初年,从江西省吉安 府永丰县恩江桥南门七里冈石头嘴,迁湖广德安府应邑(今湖北应城市)黄江口落籍,后又迁三合镇土门朱家冈。此外,还有朱六湾、朱家前湾、朱家湾等支。现有2.7万人。
安陆市朱氏
明宣德四年(1429)梁庄王朱瞻垍(明太祖后裔)就藩安陆。现在朱家桥、 朱家冲等地,仍有朱氏后裔。
汉川市朱氏
明成化十六年(1480),有华公(朱子后裔,淳一公五世孙)由孝感县洪乐 乡清泥潭迁至汉川县北门外朱家岭。其后代散居马口镇、赵家台等地。
大悟县朱氏
在新城镇朱家湾、阳平镇上朱家湾、三里城镇朱家湾等地,有朱氏后裔。
云梦县朱氏
在曾店镇朱家大湾等地,有朱氏后裔。
截止到目前为止,朱姓人口总人数已约1900万,人口姓氏排名第14位,作为朱姓后裔的你是否知道自己姓氏的起源呢?
第一支起源:源自朱襄氏。远古时期伏羲氏当政期间,有位大臣叫做朱襄氏,被封在了朱地,大概位置在今天的河南商丘柘),这个姓氏奉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这个朱襄氏成为“炎帝”(请注意,具体这个“炎帝”是否是神农炎帝是有待考证的,有的专家认为就是神农炎帝,但有的专家认为是朱地有三代君主尊号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的活动范围在今天的河南柘城一带,他的后代便以朱为姓氏。 此系朱姓后代人才辈出,例如虞舜时期的大臣朱虎、西周时期的隐士朱张、战国时期的齐国朱毛、魏国的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
朱襄氏炎帝雕像
第二支起源:源自曹姓。周武王时期,有位大臣叫做曹挟,曹挟被封在邾国,建都在邾地。等到战国时期,邾国被楚国灭亡,邾国的王族后裔四处逃散,后裔为不忘国本,便改姓朱。
第三支起源:源自子姓。商纣王有位哥哥叫做微子启。西周取代商朝后,周成王便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分封在现在的河南的商丘,建立了宋国,以奉商祀,史称宋微子。宋微子有一后裔叫做公子朱,公子朱死后,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其名字为姓,称“朱姓”。
微子启
第四支起源:源自姬姓。远古时期有一部落叫做“邾氏族”,主要活动范围在今天的山东省邹县一带,该部落后裔以部落名“朱”为姓。
第五支起源:源自祁姓。远古尧帝有一儿子叫做丹朱,因禅让帝位的原因,舜帝与丹朱发生争端。舜帝在丹浦打败丹朱后,丹朱的后裔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地区迁徙,主要活动在苍梧之野(大概位置在今天的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他的后裔以朱为姓,并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丹朱雕像
第六支起源:外姓改姓而来。同其他姓氏一样,历史中,鲜卑族、蒙古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均有改为朱姓的。
朱熹雕像
朱姓的名人可谓是数不胜数。例如唐朝的朱温、宋朝的朱熹、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等等。
朱元璋雕像
好了,今天的百家姓就聊到这里,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关注哦!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