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编者按:俗话说,是这“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自古以来刘关张三兄弟的故事,一直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而人们对于这三人的憧憬和喜爱,也爱屋及乌的让刘关张三人的兵器,成为了人们所熟知的神兵利器。不过就像我们之前讲过的“西游记”猴猪沙师兄弟三人的兵器一样,刘关张三人的兵器其实也有许多讨论,那么他们三人的兵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老实说,虽然《三国演义》也是结合了大量民间故事,但是作者罗贯中对于其中战斗和兵器的描写,比起《西游记》来说简直是惜墨如金。比如刘关张三人打造兵器,就只简单写了:“玄德谢别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
这三个兵器中,最出名,同时也是形象最明确的,基本就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不过和今天带有龙纹的华丽版青龙偃月刀相比,在明代插画中的青龙偃月刀还是相当的朴素,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龙纹。青龙偃月刀的“青龙”,更大可能只是指偃月刀刀刃根部的睚眦吞口,而不是真的在刀刃上刻些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而且也不符合关二爷性格的纹饰。
▲明末雄飞馆刊本《三国水浒全传》中的关羽
不过这里又有个问题,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到底是不是实战使用的兵器呢?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说,首先在小说中,描述的重达82斤青龙偃月刀,虽然不敢说就一定没有将领会拎着上战场,但是考虑到战斗时体力的持久,以及战马的承受能力,拎着这么重的武器上战场并不现实。大多还是作为将领日常锻炼力量,或者是拿来充场子的器具。
▲习武所使用的重型偃月刀
▲宋代“刀八色”中的掩月刀
不过说到这,到也并不是说古代战争中,就没有类似青龙偃月刀这样的长柄大刀。除了宋代“刀八色”中的掩月刀外,明清也有骑兵和步兵使用的偃月刀。不过这种实战的偃月刀就像明代插画中关羽使用的偃月刀那样,刀刃宽度较窄,但是刀柄较长。作战定位则多是给军中一些体格强健的士兵或者将校,用以对付那些身穿铠甲的敌人,又或是布置在军阵中相对薄弱的阵角,用以抵御敌方骑兵的“削角”战术,或者是小股步兵的袭扰。而我们今天熟悉的刀刃较宽,而且刀柄短粗的偃月刀,大多都是作为礼器或者是民间习武的款式了。
▲明代《平番得胜图》中的骑兵偃月刀
▲清末老照片中步兵使用的偃月刀,就属于比较典型的礼器和民间习武的款式
说到这里就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关羽生活的汉末三国时期,真的有像偃月刀这样的武器吗?很遗憾,只在汉代的砖画中疑似存在,不过更多人认为那是礼仪兵器——雄戟的异形版本。更重要的是,包括《三国志》在内,汉末三国到南北朝时期的文献和笔谈中,都并没有特别说明过关羽用的什么兵器,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关羽使用的,应该是一种比较主流的兵器,而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长柄大刀。
▲汉代砖画中疑似的“长柄大刀”
说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再就要说说张飞的丈八蛇矛。老实说,这个兵器比起之前讲过的猪八戒九齿钉耙,考证起来都要麻烦。一方面是《三国演义》中,并没有对蛇矛的具体外形进行描写,另一方面罗贯中在写张飞武器时,也是一会“蛇矛”,一会是“点钢矛”,甚至有时候就直接说“钢矛”。拜次所赐,明代插画对于张飞兵器的描述,也是一家有一家的画法,有的是把张飞的丈八蛇矛,真的画成类似克力士剑那样的蛇形刃。
▲明末雄飞馆刊本《三国水浒全传》中的张飞
有的就画成了普通的短矛头。
▲安徽新安黄氏刻本《遗香堂绘像三国志》中的张飞
还有的则是按照明代像线枪一类的长枪头了描绘丈八蛇矛。
▲明万历十九年书林周曰校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张飞(右下)
老实说,单纯从《三国演义》的记述和明代插画来看,除了能排除现代那种谜之两个枪尖的丈八蛇矛外,真的没办法直接判断出张飞到底用的是啥枪头。毕竟在明代,这三种枪头都是实际存在的,因此也只能用排除法,来选择相对合理的矛头。那么首先可以排除的,实际上正是我们一般印象中的蛇形刃。
▲《四镇三关志》中的蛇形枪头
虽然一说到蛇形枪头,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些科普文章中所说,可以在在刺入人体再拔出时,利用波浪形的刃部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但是这有个问题,如果是像克力士剑这样的近战肉搏时使用的短兵器,灵活的调整刺入和拔出姿势还是没啥问题,但是到了长枪这一类兵器,想要完成如此灵活的动作,就不大可能了。加之蛇形枪刃虽然美观,但也更难制造,因此明代的蛇形枪刃大部分时用作礼器或者是旗杆上的枪头,很少会用于实战。加之张三爷的人设,用个花哨的礼器上战场厮杀……也有点奇怪不是。
在排除蛇形枪头后,剩下比较有可能的,就是明代骑兵用的线枪,和符合小说中长度描述的大枪。到这,由于没有更确切的证据,所以只能说一下笔者的个人看法。张飞的兵器形象,肯定也是经过长期演变的结果。根据汉末三国时期的刘熙所著《释名》中记载“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所谓的“矟”其实就是槊的另一种写法。而蛇矛的由来,根据宋代学者胡三省没在注《资治通鉴》时提到“孔颖达曰‘《方言》云:矛,吴扬江淮南楚五湖之间谓之鉇,或谓之鋋,或谓之鏦,其柄谓之矜。’晋陈安执丈八蛇矛,盖蛇即方言之所谓鉇也。”换言之所谓蛇矛,很有可能只是南方方言中的“鉇矛”,或者说差不多也是槊的南方版别称。
▲南朝砖画中的持槊仪卫
不过到了《三国演义》成书的明代,当时骑兵所使用的线枪,虽然和槊一样也是长矛头,但枪柄的长度则大大缩水。在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记载当时他给部队用的新线枪“柄长七尺,粗仅一寸”,加上枪头,也才勉强能达到接近3米的水平。因而《三国演义》书中并没有按照明代的写作习惯,直接写明张飞用的是xx枪,而是用了一个很晦涩的名字“点钢矛”。这个“点”笔者猜测可能是作水滴之意思,“点钢”,也就是矛头像水滴一样的枪头,这种枪头在明代是符合一些大枪枪头的造型。总结一下,罗贯中很有可能自己知道以前的槊是什么情况,但考虑到大众读者不一定有这方面问题,因而用将槊和大枪混合的模糊手法来描述张飞的武器,但也正因为他的苦心,结果导致张飞的武器形象彻底跑偏。
▲明《真武灵应图》中骑兵使用的线枪
最后作为结尾的,也就是刘关张三兄弟中的大哥,刘备所使用的双股剑了。老实说,这个还真没啥好讲,因为在汉末三国时期,剑已经是一种烂大街武器,唯一值得讨论的,也就是刘备历史上究竟是不是真的用双剑,还有就是这个双股剑,到底是和雌雄剑一样插在一个剑鞘,还是和这个名字中的“双股”一样,是分别固定在大腿两侧。不过由于这方面资料太少,作者也就不妄加猜测了。
▲刘备(右上角)的双股剑
总而言之,刘关张三兄弟的兵器,尤其是张飞的丈八蛇矛,也算得上是形象多样。这其中既有民间传说故事和二设的叠加,也少不了罗贯中在兵器描写上的春秋笔法。但也拜老爷子所赐,才有了今天这篇文,所以说感谢罗老爷子赏饭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鸮,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编者按:俗话说,是这“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自古以来刘关张三兄弟的故事,一直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而人们对于这三人的憧憬和喜爱,也爱屋及乌的让刘关张三人的兵器,成为了人们所熟知的神兵利器。不过就像我们之前讲过的“西游记”猴猪沙师兄弟三人的兵器一样,刘关张三人的兵器其实也有许多讨论,那么他们三人的兵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老实说,虽然《三国演义》也是结合了大量民间故事,但是作者罗贯中对于其中战斗和兵器的描写,比起《西游记》来说简直是惜墨如金。比如刘关张三人打造兵器,就只简单写了:“玄德谢别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
这三个兵器中,最出名,同时也是形象最明确的,基本就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不过和今天带有龙纹的华丽版青龙偃月刀相比,在明代插画中的青龙偃月刀还是相当的朴素,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龙纹。青龙偃月刀的“青龙”,更大可能只是指偃月刀刀刃根部的睚眦吞口,而不是真的在刀刃上刻些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而且也不符合关二爷性格的纹饰。
▲明末雄飞馆刊本《三国水浒全传》中的关羽
不过这里又有个问题,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到底是不是实战使用的兵器呢?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说,首先在小说中,描述的重达82斤青龙偃月刀,虽然不敢说就一定没有将领会拎着上战场,但是考虑到战斗时体力的持久,以及战马的承受能力,拎着这么重的武器上战场并不现实。大多还是作为将领日常锻炼力量,或者是拿来充场子的器具。
▲习武所使用的重型偃月刀
▲宋代“刀八色”中的掩月刀
不过说到这,到也并不是说古代战争中,就没有类似青龙偃月刀这样的长柄大刀。除了宋代“刀八色”中的掩月刀外,明清也有骑兵和步兵使用的偃月刀。不过这种实战的偃月刀就像明代插画中关羽使用的偃月刀那样,刀刃宽度较窄,但是刀柄较长。作战定位则多是给军中一些体格强健的士兵或者将校,用以对付那些身穿铠甲的敌人,又或是布置在军阵中相对薄弱的阵角,用以抵御敌方骑兵的“削角”战术,或者是小股步兵的袭扰。而我们今天熟悉的刀刃较宽,而且刀柄短粗的偃月刀,大多都是作为礼器或者是民间习武的款式了。
▲明代《平番得胜图》中的骑兵偃月刀
▲清末老照片中步兵使用的偃月刀,就属于比较典型的礼器和民间习武的款式
说到这里就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关羽生活的汉末三国时期,真的有像偃月刀这样的武器吗?很遗憾,只在汉代的砖画中疑似存在,不过更多人认为那是礼仪兵器——雄戟的异形版本。更重要的是,包括《三国志》在内,汉末三国到南北朝时期的文献和笔谈中,都并没有特别说明过关羽用的什么兵器,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关羽使用的,应该是一种比较主流的兵器,而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长柄大刀。
▲汉代砖画中疑似的“长柄大刀”
说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再就要说说张飞的丈八蛇矛。老实说,这个兵器比起之前讲过的猪八戒九齿钉耙,考证起来都要麻烦。一方面是《三国演义》中,并没有对蛇矛的具体外形进行描写,另一方面罗贯中在写张飞武器时,也是一会“蛇矛”,一会是“点钢矛”,甚至有时候就直接说“钢矛”。拜次所赐,明代插画对于张飞兵器的描述,也是一家有一家的画法,有的是把张飞的丈八蛇矛,真的画成类似克力士剑那样的蛇形刃。
▲明末雄飞馆刊本《三国水浒全传》中的张飞
有的就画成了普通的短矛头。
▲安徽新安黄氏刻本《遗香堂绘像三国志》中的张飞
还有的则是按照明代像线枪一类的长枪头了描绘丈八蛇矛。
▲明万历十九年书林周曰校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张飞(右下)
老实说,单纯从《三国演义》的记述和明代插画来看,除了能排除现代那种谜之两个枪尖的丈八蛇矛外,真的没办法直接判断出张飞到底用的是啥枪头。毕竟在明代,这三种枪头都是实际存在的,因此也只能用排除法,来选择相对合理的矛头。那么首先可以排除的,实际上正是我们一般印象中的蛇形刃。
▲《四镇三关志》中的蛇形枪头
虽然一说到蛇形枪头,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些科普文章中所说,可以在在刺入人体再拔出时,利用波浪形的刃部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但是这有个问题,如果是像克力士剑这样的近战肉搏时使用的短兵器,灵活的调整刺入和拔出姿势还是没啥问题,但是到了长枪这一类兵器,想要完成如此灵活的动作,就不大可能了。加之蛇形枪刃虽然美观,但也更难制造,因此明代的蛇形枪刃大部分时用作礼器或者是旗杆上的枪头,很少会用于实战。加之张三爷的人设,用个花哨的礼器上战场厮杀……也有点奇怪不是。
在排除蛇形枪头后,剩下比较有可能的,就是明代骑兵用的线枪,和符合小说中长度描述的大枪。到这,由于没有更确切的证据,所以只能说一下笔者的个人看法。张飞的兵器形象,肯定也是经过长期演变的结果。根据汉末三国时期的刘熙所著《释名》中记载“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所谓的“矟”其实就是槊的另一种写法。而蛇矛的由来,根据宋代学者胡三省没在注《资治通鉴》时提到“孔颖达曰‘《方言》云:矛,吴扬江淮南楚五湖之间谓之鉇,或谓之鋋,或谓之鏦,其柄谓之矜。’晋陈安执丈八蛇矛,盖蛇即方言之所谓鉇也。”换言之所谓蛇矛,很有可能只是南方方言中的“鉇矛”,或者说差不多也是槊的南方版别称。
▲南朝砖画中的持槊仪卫
不过到了《三国演义》成书的明代,当时骑兵所使用的线枪,虽然和槊一样也是长矛头,但枪柄的长度则大大缩水。在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记载当时他给部队用的新线枪“柄长七尺,粗仅一寸”,加上枪头,也才勉强能达到接近3米的水平。因而《三国演义》书中并没有按照明代的写作习惯,直接写明张飞用的是xx枪,而是用了一个很晦涩的名字“点钢矛”。这个“点”笔者猜测可能是作水滴之意思,“点钢”,也就是矛头像水滴一样的枪头,这种枪头在明代是符合一些大枪枪头的造型。总结一下,罗贯中很有可能自己知道以前的槊是什么情况,但考虑到大众读者不一定有这方面问题,因而用将槊和大枪混合的模糊手法来描述张飞的武器,但也正因为他的苦心,结果导致张飞的武器形象彻底跑偏。
▲明《真武灵应图》中骑兵使用的线枪
最后作为结尾的,也就是刘关张三兄弟中的大哥,刘备所使用的双股剑了。老实说,这个还真没啥好讲,因为在汉末三国时期,剑已经是一种烂大街武器,唯一值得讨论的,也就是刘备历史上究竟是不是真的用双剑,还有就是这个双股剑,到底是和雌雄剑一样插在一个剑鞘,还是和这个名字中的“双股”一样,是分别固定在大腿两侧。不过由于这方面资料太少,作者也就不妄加猜测了。
▲刘备(右上角)的双股剑
总而言之,刘关张三兄弟的兵器,尤其是张飞的丈八蛇矛,也算得上是形象多样。这其中既有民间传说故事和二设的叠加,也少不了罗贯中在兵器描写上的春秋笔法。但也拜老爷子所赐,才有了今天这篇文,所以说感谢罗老爷子赏饭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鸮,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所谓关公关,是假托三国猛将关羽之名所造的刀,人们习惯地称其为“青龙偃月刀”,这种刀多见于小说、评书和戏台。历史上,接近关公刀的刀有三种款式,这三种刀很多人都会弄混,而真正的实战刀只有一种。
春秋大刀。民间习武演练的道具刀,不开刃,刀头呈弯月形状,身宽约17厘米左右,中部缀有红缨,龙头吞口,其一有镡。刀体造形非常美观,舞动起来非常好看。以“陈氏刀法”较为著名,有劈、砍、撩、挂、斩、抹、截、拦、挑、刺等以及舞花等技法,一招一势,有威武凛烈气概。练习时,必须有扎实的拳术基础,尤其对腰腿劲及臂力有一定要求。
龙头状元刀。清朝武科考试用刀,不开刃,刀形与春秋大刀相仿,无缨,龙头吞口,刀镡小,刀体宽厚,刀身及刀柄均为生铁所铸,重量在几十斤到百余斤不等,如果想在武科考试中中状元,必须在家中练习此刀,因而叫龙头状元刀。
掩月刀。宋代“刀八色”之一,为骑兵装备的一种战刀,这是关公刀中唯一的实战刀。此刀由西汉“斩马刀”演变而来,刀身阔长,形如关弦月,背有歧刃,刀身穿孔垂旄,刀头与柄连接处有龙形吐口,无明显刀镡,长杆末有鐏。经刀劈砍能力非常强大,但因刀身较重,故多为猛将所用。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除了使枪外,还善使大刀,岳珂著《鄂王行实编年》:“先臣以刀承之,刃入寸余,复拔刀击之,斩其首,尸仆冰上。”又“贼魁出斗, 某驰骑独往,奋大刀劈之,自顶至腰分为两,数万众不战而溃”,“趁敌阵未定单骑突入虏阵,斫其骁将,敌遂披靡。”岳飞一刀将敌将连盔带甲劈为两半,后人称之为“一刀惊万军”。
关公刀,是假借关羽之名打造的长柄大刀,名为偃月刀、青龙偃月刀,至早出现于唐朝末期,宋朝列为“刀八色”之一,称为“掩月刀”。世界上与关公刀类似的长柄大刀有很多,下面介绍三种。
长柄逆刃刀。这种兵器是公元前3世纪到1世纪古罗马的一种长兵器,据说是色雷斯人独门兵器,主要用于砍断敌骑兵马腿,或斩下敌军首级高兴以威吓。在瓦勒里乌斯·弗拉库斯的《阿尔戈船英雄记》中有提到,多瑙河三角洲的巴斯塔奈人也曾使用过这种刀。这种刀长度约有1米到2米,重量在5到10斤之间,在古罗马的兵器中属于重型兵器。
德式偃月刀。这种兵器是16到17世纪德国人使用的一种长兵器,有可能是根据中国的偃月刀仿造,为宫廷卫士所使用,长2.2到2.6米,重5到6斤。刀身上刻有以皇帝之名设计的文字画,刃部一般长80厘米以上,劈砍能力很强。一般情况下,宫廷卫士每人持一把,守着宫廷大门。
中国青龙偃月刀。流行宋朝以后的长柄大刀,清代以前,青龙偃月刀常用于实战,到了清朝多用于演武。清朝武得殿试时,必须演练关公刀,所以又称“武状元大刀”。清朝的状元刀非常沉重,轻的几十斤,重的一百多斤。贵州天柱县高酿镇亚大村出土一柄清代青龙偃月刀,该刀通长7尺5寸,刃体长2尺,刃体最宽处为8寸,刀柄长5尺5寸,刀柄周长6寸,刀背厚1寸,刀刃与刀口衔接处雕铸龙头,刀身还雕着一条龙,刀重109斤。据史料记载,中国最后一个武状元张三甲所用大刀为180斤,而光绪十八年武状元卞赓(1868年-1906年)殿试时舞动的状元大刀重360斤,为殿试刀中的最高级别,卞赓因将360斤大刀舞动如飞,被光绪钦点武状元,赏戴花翎,授一等侍卫,巡守神武门。外国的关公刀和中国的关公刀相比,简直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了。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9期 文/无常奉天玉)
在乱世中,英雄豪杰想要征战沙场,扬名立万,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样是趁手的兵器,另一样则是良马。这一点,《三国演义》中有不少人达成,其中最令人羡慕的,则是吕布和关羽。今天我们抛开吕布不谈,单来说一说关羽。小说中提到,关羽的兵器,是一把重达八十二斤的大刀,名为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非常具有威慑力。而伴他征战沙场的名马,则是产自西凉的赤兔,赤兔在马中的地位,与吕布在武将中的地位一样,是无可争议的榜首。演义中,关羽去世之后,青龙偃月刀得以传世,赤兔马则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这两件事,有历史依据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接下来,我们就一一剖析一下。
一、青龙偃月刀根本没有存在过
小说第一回中写道,刘备准备兴起义兵,讨伐黄巾,得到了商人张世平和苏双的资助,于是开始打造趁手武器,“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看起来好不威风。然而根据史料记载,青龙偃月刀,属于偃月刀的一种,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而且其主要用途,并非用于作战,而是相当于一种,锻炼臂力的哑铃。关羽虽然武艺高强,如今早已被封神,但是他再厉害,也不可能穿越到几百年后,抗一把青龙偃月刀回去,更不可能抗着杠铃上战场。
再说了,三国时期,马镫还没有发明,使用重兵器,在马上很难掌握平衡,当时的武器,大多为马槊。《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其中动词“刺”也可以证明,关羽的武器,并非刀类。那么关羽到底与刀有没有关系呢?这个应该是有的,三国时期,骑兵统一配备一种短兵器,既环首刀,非常利于劈砍,适合短兵相接,关羽杀掉颜良之后,“斩其首还”,应该就是使用了这种武器。另外,据《古今刀剑录》记载,关羽后来亲自入山采铁,打造了一副双刀,名曰“万人斩”,当他兵败被东吴所擒后,为了避免这等神兵落入东吴手中,于是将其扔到了江中。
二、赤兔马不可能为关羽绝食而死
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赤兔马是董卓入京之后,为了拉拢吕布,而赐下的西良名马。《三国志》中虽然提到“布有良马,名曰赤兔”,却没有详细交待吕布得马的过程,以及此马最终的去向。那么我们姑且按照演义的说法,进行分析。董卓入京的时间,是公元188年,此时赤兔就已经成为名马,可以跟随吕布一起南征北战了。
在古代,马匹一般六岁算作成年,而吕布去世的时候,已是公元199年,也就是说,赤兔马在吕布身边待了十一年,吕布去世的时候,已经十七八岁了。到了关羽战死,即公元220年时,赤兔则已经近四十岁了。马的寿命一般仅三十岁左右,就算彼时赤兔还活着,也已经垂垂老矣,无力奔驰了,试想关羽在襄樊之战的时候,还敢骑着它与庞德交锋吗?在被东吴击败,匆匆逃亡时,关羽还敢将自己的命运,交到赤兔手中吗?孙权会为了褒将擒获关羽的功臣马忠,赐下这样的奖励吗?答案全部是否定的,所以不说历史上下落不明的赤兔马,最终有没有落到关羽手中,就算赤兔真的成为了他的坐骑,也不可能伴他到败走麦城之时,更不可能因为忠于关羽,自愿绝食而亡。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历代以来,早已成关羽标配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大约都与他无缘,这只是文人的杜撰罢了。关于关公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是虚构的呢?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