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紫微斗数

冬至数九歌(冬至数九)

发布时间:2024-04-20 19:06:49作者:行尸走肉来源:网友分享

冬至数九歌(冬至数九)

本文目录一览:

冬至到了,细看古人如何“数九”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2个节气,每到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同时,冬至的到来也标志着我国各地已经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在我国北部地区,历来有“冬至逢壬数九”的说法,所谓的“数九”“交九”,就是民间百姓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

“数九”以九为单位,从冬至或冬至后的壬日开始,每逢九天便数一次九,直到数完九个九,共计81天。部分地区会在九九后再加一九,成十九之数,数至九十天,已然到了“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分节气。

“数九”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但起源何时缺乏明确的历史记载,南北朝时期,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这可能是最早关于“数九”的记载,表明“数九”自冬至当日开始。

至宋代后,“数九”亦有从冬至次日开始之说。宋代周密的《齐东野语》中记载:“古有数九九之语,盖自至后起数至九九,则春已分矣。”明朝田汝成作《西湖游览志余》称:“ 杭人以冬夏二至后数九,以纪寒暑。”《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提到:“冬至量日影以占丰凶,次日算九九以占寒暖。”无论如何,从古至今,都将冬至作为隆冬来临的信号。

实际上,有了暖气、电热毯、羽绒服、暖手宝等保暖黑科技,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早已不惧严寒,不论是出门在外还是家里窝着,人们的身上总能暖暖和和的。然而在古代,御寒条件较为简陋,人们的出行和娱乐受到极大的限制,为了排遣漫漫长冬的寂寞,古人根据“数九”创造出多种民俗文化活动,包括九九消寒歌和九九消寒图等。

“九九消寒歌”生动地反映了“数九”中天气的变化规律,应用广泛,世代相传,沿用至今。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的“九九消寒歌”也大相径庭。如北方黄河流域的歌谣中,有着“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说法,而在浙江沿海地区,则传唱的是“八九七十二,猫狗寻荫地;九九八十一,飞爬一起出”,到了湖南一带,“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不同的气象背后,是各地不同的物候变化规律。2017年,“九九消寒歌”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后被编排为手势舞蹈,民间记忆得以继续延续。

这些年,“九九消寒图”也逐渐重回人们的视野。文字形式的“九九消寒图”为一幅写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双钩描红书法字帖。字帖中的九个字为繁体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作图者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便可以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这幅九九消寒书法图即为完成,因此也被称为“写九”。

图为“九九消寒图”文字样式

绘画形式的“九九消寒图”通常被称为“画九”,也更显诗情画意。古人在冬至这天画一枝开有九朵梅花的花枝,一朵对应一九,每朵梅花有九片花瓣,一片花瓣对应一天。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对“画九”有详细地描写:“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古人用一笔一花将春挂满枝头,为漫长枯寂的冬季增添了不少情趣。

图为“九九消寒图”梅花样式

“数九”承载着中华儿女对“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美好向往与期盼。看到这里的你,难道不想画上一幅九九消寒梅花图,挂在家中,开启你的“数九”春日倒数嘛?

(光明网实习记者 许晨)

来源: 光明网

“冬至逢壬数九”和“冬至数九”哪个对?为什么?

导读:“冬至逢壬数九”和“冬至数九”哪个对?为什么?

天寒了地冻了,数九寒天的日子也也要到来了。说到“数九”,人们一直有个争议,有两种不同的数法,一种是以“冬至逢壬数九”,还有一种是我们现代人常说的“冬至数九”,这两种数九方法,到底哪种方法对呢?或者说,既然有两种方法,并且根据“存在即道理”的理解,这两种方法都有道理,哪个更有说服力些呢?今天我们不妨来说一说。

马上要到冬至节气了,人们对于寒冷的认识也就要开始了。对于冬季来说,有个寒冷的时间分界点,也就是冬季到冬至日的时候,冬至日之前天气不会怎么冷,而冬至日之后,冬季就进入了隆冬寒冬时节,因为冬至节气之后,是小寒节气,大寒节气,听这节气名称就感觉浑身打冷颤。

当然,对于怎么“数九”,虽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冬至逢壬数九”,一种是“冬至数九”,看这两种方法都是以“冬至”为起点说明的,说明两种方法的共同点都是在冬至日这天,要么是以这天开始数,要么是以这天开始数壬,这点是没分歧的。

对于这两种方法,我也不是拿捏很准,于是我去请教村里的老人们,因为村里的老人们对于农村俗语很有研究,每个老人心中都有一些自己掌握了俗语。

这天气冷,老人们喜欢坐在屋里一起烧柴烤火,大家对于怎么数九,也开始讨论起来了。

周大爷今年78岁,平时喜欢听收音机,对于农事很是关心,他先发话了。“数九应该是按照老黄历上来说的”,“不是有句话这样说的吗?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所以数九还是要从冬至日开始,逢壬日就开始数”。周家二大爷今年73岁,老兄弟们兄弟情深,冬季经常坐在一起烤火聊天听收音机,还时不时的哼上几句,这样的生活让人羡慕。二大爷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大哥说的,并且补充道:“老黄历上的是指导我们农民干农活的,老黄历上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如今老黄历有多少人老呢?老黄历都难得买到了,真不知道哪一天,老黄历都买不到了。”二大爷认可逢壬数九,但是目前人们对于老的计算方法都越来越不重视了表示很担忧。旁边也有一位老人接话了“对于逢壬数九,现在的人都不知道怎么数了,现在的新式挂历上,手机日历上都没有用到天干地支日的说法,逢壬数九,现代人根本不知道是哪一天”。我当时也认可,这个逢壬数九,这个找“壬”日怎么找呢?

后来我看了家里的老黄历上,每天都有说到一个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的日子,比如说今年的冬至日是12月21号,是戊戌日,这个“戊”是十天干排名第五位的,而“戌”是十二地支排名第十一位的,就是这样组成天干地支日,老黄历上每天都有像这样做成的日子。而冬至后第一“壬”日是在12月25号到来,是壬寅日,所以根据逢壬数九的说法,数九第一天就是12月25号,从这天开始每九天就是一个九。说实话,这样数九确实有点麻烦,首先,家里要买一本老黄历,当然就是买了现在的人也不看,看时间都是用手机,但是手机我们平常用的日历上可没有什么壬寅日。

这一点担忧确实就是关于到“冬至数九”,如今现在很多人就干脆以冬至日这天就开始数九了,也就是说,今年的数九日从12月21号开始数,这样12月21号到29号就是“一九”,以此类推,每九天就是一个九。

对于这两种数九方法,老人们也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似乎都有点道理,从冬至日数九,人们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观念,这一点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规律。

而我看来“逢人数九”是人们更倾向于农业生产,也是农耕文明中农民对“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农民们可以进行春耕表示的期待,俗话说“九九八十一,农民莫捉急”,这就是人们要刻意数九的原因吧。而如今“冬至数九”,说明人们对于这个数九时间观念不是很关注,这不过是天气寒冷的时间而已,多几天少几天没关系。

这两种方法,你会怎么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