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天晨
吴姓在宋代的《百家姓》里排行第六,目前吴姓人口3300多万,是中国第十大姓氏。“吴”姓在历史上影响力很大,三国时期,“东吴”占一国,一时多少豪杰,吴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吴姓的姓氏起源以及“吴”字的汉字书法演变的过程。
“吴”姓起源吴姓,相传源自炎帝姜姓、祝融氏、姚姓、黄帝姬姓,有四个源头。
源于炎帝姜姓
炎帝的姜姓部落个以驺虞为图腾。驺虞[zōu yú] 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仁兽,在传说中它是一种虎躯猊首,白毛黑纹,尾巴很长的动物,生性仁慈,是义兽,有人说是一种白虎。
因为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相互通用。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故而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源于姜姓的吴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
驺虞 清《禽虫典》
源于祝融吴回
相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有两个曾孙:重黎和吴回。二人都曾任“火正”一职。古时候掌管火的官员叫“火正”,也称祝融。祝融之官的职责,一是观测天空的火星火宿,另外掌管部落用以照明、取暖、熟食的大火,这在蒙昧的上古时代是一件极神圣的事情。
我们以前认为祝融是一个人,其实祝融是掌管火事的官名,重黎和吴回都是祝融,吴回接替重黎担任祝融后,声威远振,死后被尊为祝融神,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源于姚姓
传说上古之时,舜接替尧的位置后,把部落迁到古吴之地(今陕西平陆吴山旁边的历山),史称有虞氏。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为方国虞国。
商朝建立后,虞国便衰落灭亡,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吴广,就是姚姓吴姓的后裔。这支吴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
现代美术家王大有先生所绘《寻根万年中华》中的吴姓图腾
源于黄帝姬姓
起源于黄帝姬姓的吴姓,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这支吴姓是黄帝后裔古公亶dàn父的大儿子太伯(泰伯)的后代,因其让位而至吴地而立吴国。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
“吴”姓始祖:太伯(泰伯)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dàn父有三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他们都是姬姓,是以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次序,名中有“季”字,表示是家中最年幼的。季历的儿子就是《封神演义》里提到的的周文王姬昌。
吴姓始祖:太伯(泰伯)
当时,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太伯为了让位,与二弟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勾吴)。因太伯有让位之功,因此,孔子称太伯有“至德”,《史记》更是将吴姓列为世家第一。
孔子:“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司马贞《史记索隐》:“太伯作吴,高让雄图。”
吴姓始祖泰伯塑像
“吴”字造字本义甲骨文“吴”
\"吴”字的甲骨文是上面一个“口”表示歌唱,下面是一个人手舞足蹈的符号,是“夭”。即“妖”的本字,是一个人挥动两臂的样子。其实“吴”是“娱”字的本字,本义是且歌且舞的娱乐。后来再造“娱”字,强调女子和歌舞的关系。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 • 周颂 • 丝衣》
“吴”字字源图示
“吴”字的汉字演变与书法写法【篆书】
金文的“吴”将“口”下面的“夭”写成“夨”cè,夨即侧,表示侧首而歌。金文“吴”更形象的体现了妖娆起舞的含义。
周 《来盘》中的“吴”
商代吴觚[gū] 上的“吴”更生动的体现了“吴”的侧头的感觉,如同一个人在跳现代的机械舞。
战国楚简的文字,笔画随意,已经有了有别于篆刻的形态
战国的秦陶上,出现了极其简化的吴字,与现在通用的吴字相同
《六书通》里记载“吴”字的古汉字写法,基本都保留了上面是口,下面是“夨”的形态。有个别的字出现了其他的字形,但仔细看也可以发现,依然是“口”和“夨”的变形组合。
小篆字形的“吴”规范统一了写法。
中国武术八极拳创始人为吴钟,有种传说,其基本拳架“两仪顶”便是取法篆书“吴”的形态。下面左边的吴让之所书“天发神谶碑”的吴,右边是八极拳传人吴连枝先生示范八极拳。
【隶书】
汉简里的“吴”更具舞态,写法随意而大胆
隶书《白使君碑》里的“吴”,由于隶书的减省,下面的夨变成了失。这是一种写法的讹变。
【楷书】
楷书的“吴”,口下面的失又简化成了“天”,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样子。元代赵孟頫所写的楷书“吴”,笔法俊秀,气质儒雅。
【行书】
明代唐寅行书《七律》中的“吴”,笔法娴熟,富有画意。体势匀称,力度均衡。如谦谦君子,颇有气质
唐寅行书《七律》中的“吴”
【草书】
唐代孙过庭草书《书谱》中的“吴”,草书写法别具一格,已经简化了楷书的字形,下面直接是“天”的草书写法,用笔浓润圆熟,有涡猊游龙之势,体现了草书的明显特点。
唐代孙过庭草书《书谱》中的“吴”
千百年来,吴字基本都用于标记地点和姓氏,吴字经过演变,下方的部分由“夭”变成“夨”进而变成“失”和“天”,而不同书体的产生,也让吴字的书法风格多姿多样,我们通过这些古代名家的字迹,可以看到笔法和结体的不同趣味,这些笔墨间趣味都是时间的记录,历史的见证,也将在跟多人的书写和创造中不断的传承下去。
文:高天晨
吴姓在宋代的《百家姓》里排行第六,目前吴姓人口3300多万,是中国第十大姓氏。“吴”姓在历史上影响力很大,三国时期,“东吴”占一国,一时多少豪杰,吴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吴姓的姓氏起源以及“吴”字的汉字书法演变的过程。
“吴”姓起源吴姓,相传源自炎帝姜姓、祝融氏、姚姓、黄帝姬姓,有四个源头。
源于炎帝姜姓
炎帝的姜姓部落个以驺虞为图腾。驺虞[zōu yú] 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仁兽,在传说中它是一种虎躯猊首,白毛黑纹,尾巴很长的动物,生性仁慈,是义兽,有人说是一种白虎。
因为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相互通用。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故而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源于姜姓的吴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
驺虞 清《禽虫典》
源于祝融吴回
相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有两个曾孙:重黎和吴回。二人都曾任“火正”一职。古时候掌管火的官员叫“火正”,也称祝融。祝融之官的职责,一是观测天空的火星火宿,另外掌管部落用以照明、取暖、熟食的大火,这在蒙昧的上古时代是一件极神圣的事情。
我们以前认为祝融是一个人,其实祝融是掌管火事的官名,重黎和吴回都是祝融,吴回接替重黎担任祝融后,声威远振,死后被尊为祝融神,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源于姚姓
传说上古之时,舜接替尧的位置后,把部落迁到古吴之地(今陕西平陆吴山旁边的历山),史称有虞氏。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为方国虞国。
商朝建立后,虞国便衰落灭亡,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吴广,就是姚姓吴姓的后裔。这支吴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
现代美术家王大有先生所绘《寻根万年中华》中的吴姓图腾
源于黄帝姬姓
起源于黄帝姬姓的吴姓,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这支吴姓是黄帝后裔古公亶dàn父的大儿子太伯(泰伯)的后代,因其让位而至吴地而立吴国。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
“吴”姓始祖:太伯(泰伯)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dàn父有三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他们都是姬姓,是以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次序,名中有“季”字,表示是家中最年幼的。季历的儿子就是《封神演义》里提到的的周文王姬昌。
吴姓始祖:太伯(泰伯)
当时,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太伯为了让位,与二弟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勾吴)。因太伯有让位之功,因此,孔子称太伯有“至德”,《史记》更是将吴姓列为世家第一。
孔子:“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司马贞《史记索隐》:“太伯作吴,高让雄图。”
吴姓始祖泰伯塑像
“吴”字造字本义甲骨文“吴”
\"吴”字的甲骨文是上面一个“口”表示歌唱,下面是一个人手舞足蹈的符号,是“夭”。即“妖”的本字,是一个人挥动两臂的样子。其实“吴”是“娱”字的本字,本义是且歌且舞的娱乐。后来再造“娱”字,强调女子和歌舞的关系。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 • 周颂 • 丝衣》
“吴”字字源图示
“吴”字的汉字演变与书法写法【篆书】
金文的“吴”将“口”下面的“夭”写成“夨”cè,夨即侧,表示侧首而歌。金文“吴”更形象的体现了妖娆起舞的含义。
周 《来盘》中的“吴”
商代吴觚[gū] 上的“吴”更生动的体现了“吴”的侧头的感觉,如同一个人在跳现代的机械舞。
战国楚简的文字,笔画随意,已经有了有别于篆刻的形态
战国的秦陶上,出现了极其简化的吴字,与现在通用的吴字相同
《六书通》里记载“吴”字的古汉字写法,基本都保留了上面是口,下面是“夨”的形态。有个别的字出现了其他的字形,但仔细看也可以发现,依然是“口”和“夨”的变形组合。
小篆字形的“吴”规范统一了写法。
中国武术八极拳创始人为吴钟,有种传说,其基本拳架“两仪顶”便是取法篆书“吴”的形态。下面左边的吴让之所书“天发神谶碑”的吴,右边是八极拳传人吴连枝先生示范八极拳。
【隶书】
汉简里的“吴”更具舞态,写法随意而大胆
隶书《白使君碑》里的“吴”,由于隶书的减省,下面的夨变成了失。这是一种写法的讹变。
【楷书】
楷书的“吴”,口下面的失又简化成了“天”,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样子。元代赵孟頫所写的楷书“吴”,笔法俊秀,气质儒雅。
【行书】
明代唐寅行书《七律》中的“吴”,笔法娴熟,富有画意。体势匀称,力度均衡。如谦谦君子,颇有气质
唐寅行书《七律》中的“吴”
【草书】
唐代孙过庭草书《书谱》中的“吴”,草书写法别具一格,已经简化了楷书的字形,下面直接是“天”的草书写法,用笔浓润圆熟,有涡猊游龙之势,体现了草书的明显特点。
唐代孙过庭草书《书谱》中的“吴”
千百年来,吴字基本都用于标记地点和姓氏,吴字经过演变,下方的部分由“夭”变成“夨”进而变成“失”和“天”,而不同书体的产生,也让吴字的书法风格多姿多样,我们通过这些古代名家的字迹,可以看到笔法和结体的不同趣味,这些笔墨间趣味都是时间的记录,历史的见证,也将在跟多人的书写和创造中不断的传承下去。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