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我的2024#
钟离国是先秦时期淮河中游的一个小国,文献记载极少。
不过,2006年在安徽蚌埠发现了一座钟离国国君之墓,出土的戟上写着“童丽公柏之用戟”,“童丽”就是钟离;另外2007年在凤阳县发现了一座类似柏的袖珍墓葬,其中又出了一件青铜钟,上面写着“童丽君柏之季子康”。
再结合史料,便可大概推测钟离的简要历史。
钟离国历史钟离国为嬴姓,属于东夷文化,《史记 ·秦本纪》:“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终黎即钟离。
以《春秋》经传记载,包含“钟离”信息的地点,主要有三处,一是钟离国旧地今山东枣庄峄城;二是州来之地今安徽颍上、霍邱县一带;三是钟离国今安徽凤阳、蚌埠市一带。
钟离国远迁大约是西周初期周公东征,大量的东夷族群四散奔逃,钟离跟着大部队(主要是徐夷)向淮河一带前进,钟离跑到古州国以西立国,并渡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进入春秋时代,楚国势力北上,不断吞噬淮河上中游的诸侯国。楚成王时期,相继灭弦、黄等淮河上游国家,楚穆王又吞并江、六、蓼、蒋等国,楚庄王灭舒蓼,最终将淮河中游以南的群舒纳入楚国的势力范围,兵锋远及淮泗地区。
在楚国向淮河中下游进军同时,地处淮水中游古州来之西的钟离国被迫再次迁徙到今安徽凤阳、蚌埠市一带立国,并很快成为吴国的附属国。
因鲁成公七年(前584年) 发生的规模宏大的吴伐楚及其属国的战争中,吴伐徐、伐巢、入州来,却唯独没有攻伐比以上各地更近于吴的钟离国。
这场吴楚大战中,双方的附属国也参与其中。钟离国国君柏,其墓中出土了两件徐国有铭兵器: 一戟,铭文为“徐王容取其吉金自作其元用戈”; 一戈,铭文为“徐子白司此之元戈”后补刻有铭文“钟离公柏获徐人”,这可以肯定是钟离国国君柏的战利品。
鲁成公十五年(前576年),《春秋*成公十五年》:“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 、卫孙林父、郑公子艏、邾人会吴于钟离。”因晋吴是同盟,尤其是针对楚国这方面。
与此同时,晋国发生政治,晋国大夫伯宗之子伯州梨奔楚,楚国也很有意思,将伯州梨分封到钟离故地,所以樵《通志》钟离载:“姬姓,即钟氏。以伯州犁居钟离,故日钟离氏 ,亦省言钟氏,与晋同祖。”
又因为对伯州梨的姓记载不清,《世本》说:“宋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入楚,食采钟离,因氏”,所以钟离国又有“姬姓”与“子姓”二说。
楚国将“钟离”封给伯州梨,肯定不是归顺吴国的钟离国,而是钟离国故址,被楚国占领并筑成城邑,它被用来防范吴国。
所以《左传》:“冬,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箴尹宜咎城钟离,薳启彊城巢,然丹城州来。”
至于归顺吴国的钟离国,多作为吴国与中原诸侯国会盟之地。
如鲁成公十五年(前576年);“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 、卫孙林父、郑公子艏、邾人会吴于钟离。”以晋国为首的北方诸侯会吴于钟离国。
鲁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十年春,会于柤,会吴子寿梦也。三月癸丑,齐高厚相大子光以先会诸侯于钟离,不敬。”
钟离邑灭亡
关于楚国筑成的”钟离邑“,《史记》则有一段话记载;“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钟离、居巢。”
说是钟离邑与吴国边邑卑梁发生冲突,卑梁占优,主动攻击钟离,钟离邑向楚国求助,楚国发大军准备灭卑梁,卑梁也不示弱,找来吴国,双方大战,楚败吴胜。吴军趁势灭了钟离邑与巢国。
至于说归顺于吴国的钟离国,则很有可能会活到春秋后期。
因为,再之后是越灭吴,楚国才趁机沿淮东进,重新占据淮河上中游地区,在此过程中,于灭蔡、杞之间即前447年至前445年间灭钟离国,以其故地置县。
钟离国特殊的文化目前所见的钟离国三座墓地,与东夷文化十分相近。
主要有三个特点;
其一,墓地为圆形,且呈放射线。这种墓地结构与同一时期周边地区,包括楚国、吴国及中原诸国的墓葬形制都截然不同。
这体现的是对太阳崇拜的文化传统,而这一传统与钟离国的族属相关,即东夷文化中的太昊与少昊,特别是少昊。
少昊部落向来有崇拜太阳的传统,且山东大汶口文化中出现相当多的”日月山“符号,此符号至今都不知它代表什么含义。
说钟离为东夷文化,核心点就在此,因为最能体现一个部族文化的地方就在墓葬。
其二,殉葬风俗,二座钟离墓均有十具殡葬,且以墓主为中心,均等分布四周。
殡葬这种风俗,流行于东夷,还有商,宋襄公曾将鄫国国君当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而周朝等众诸侯国并不使用殡葬。
其三,墓地中有五色土,以五色土构成的放射线,类似太阳光芒。
结合来看,钟离国来自山东东夷文化,很可能是少昊一支,因西周周公东征,跑到淮河一带。春秋初期,因楚国势力进入淮河上游,只得再往东迁一些,但又成为吴国附属国。随着吴楚争霸,越灭吴,楚国卷土重来,钟离国最终被楚国所并。
安徽凤阳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境内有明国皇帝朱元璋开建的著名烂尾工程——明中都皇城遗址,据说它的奢华程度无法形容,其规模之大、工艺水准之高冠名天下,也正因为太过奢华引起百姓怨言,被迫停工。朱元璋为什么要在凤阳建造这一座皇城?原来凤阳是朱元璋的诞生地,凤阳县也因为朱元璋被人熟知。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距今三千多年前,凤阳境内曾有个先秦古国叫钟离国。钟离国,古籍记载为赢姓,子爵,青铜铭文中也叫“童丽”,有说法认为钟离国跟钟吾国同宗,都跟远古钟人有关。钟离国春秋时位于吴楚交界,其出生不明,古籍中记载得较为混乱。《路史·国名纪》说它是“徐之别封”,即从徐国出来的一个子国。但之后又说“今沂(州)之承(县)有钟离城”,便有学者认为钟离国最早在山东。
钟离国登上历史舞台已到了秦秋时期,并积极参与诸侯会盟。《左传·成公十五年》记载:“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酉、邾人会吴于钟离。” 说得是公元前576年,鲁国的叔孙侨如会同晋国的士燮(xiè)、齐国的高无咎、宋国的华元、卫国戚邑的孙林父、郑国公子酉、邾国、吴国等代表在钟离会盟。由于被夹楚吴之间,春秋末年楚吴争霸时期的钟离国长年动荡不安,被迫朝楚暮吴。很多时候,吴楚两国一有战争必定牵累到钟离国,甚至直接拿钟离国作战场,因此,钟离国自然而然成了吴楚激烈争夺的对象。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ruì),咸尹宜咎城钟离,薳(wěi)启强城巢,然丹城州来。”公元前538年,楚国的沈尹射奉命奔赴夏汭(或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以东),咸尹宜咎在钟离筑城,薳启强在巢地(安徽巢湖一带)筑城,然丹在州来(安徽凤台县、寿县一带)筑城。从记载看,此时的钟离国已成了楚地,楚国在此筑城以防备吴国。《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记载:“吴人伐州来,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吴人御诸钟离。”公元前519年,吴人进攻楚国的州来故地,楚国的薳(wěi)越率领楚军还有其它同盟国的军队火速救援州来,双方在钟离境内进行了一场决战,最终吴国取得胜利,但钟离故地仍为楚国占领。
吴国真正从楚国手中夺取钟离故地是在一年后,吴楚之间发生了一场由边境采桑女矛盾引发的大战。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遂灭钟离、居巢。”说得是公元前518年,在吴国边城卑梁(今安徽天长市石梁镇)和楚国边城钟离交界有两个采桑女因为一棵桑树的所有权而起了争执,引发两大家族的争吵互殴,结果钟离人杀了卑梁人。矛盾不断升级,卑梁大夫得知后不罢休,派城中的军队攻打钟离。楚王闻之大怒,发兵攻占了卑梁。吴王得知后也大为恼火,派重兵攻打楚国,一举攻下了楚国的钟离、居巢(巢国)。
钟离国先落入楚国囊中,后被吴国占领,等日后越国灭吴,又成了越国的地盘,不过,随着越国霸业的落幕,钟离故地又回到了楚国怀抱。2006年时,安徽蚌埠市双墩村曾发崛了一座春秋古墓,据出土铜器铭文显示,墓主系春秋时某任钟离国国君,名字叫“柏”,出土兵器戟上也写着“童丽公柏之用戟”字样,“童丽”,即钟离。之后在安徽凤阳县临淮关镇卞庄又出土了一件青铜器,铭文“童丽君柏之季子康”,指得就是钟离国国君柏最小的儿子康。
钟离国亡国后,经过数次易主,国人有的入楚,有的沦为吴人,为纪念自己国家,有钟离氏,后为钟离姓。战国中晚期齐宣王有个能说会道的丑王后叫钟离春,应该就是钟离国后人。秦末项羽麾下有个大将叫钟离眛,也是钟离国后裔。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南淮古国——徐国,长达1600多年,历经夏商周,淮夷第一霸
众所周知,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周王室日渐衰微、大权旁落,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征伐,战争频繁,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其中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经过连年的兼并战争,他们逐渐吞并了周边小的诸侯国。当时在安徽凤阳县有个诸侯国-钟离国,它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春秋时期被楚国灭亡。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在安徽蚌埠发现的一座钟离国国君的墓葬。
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村有两座较大的墓葬封土堆,2005年6月,位于北侧的一号墓被盗未遂,此事引起了当地文物部门的重视。为了保护古墓不被破坏,经国家文物局和安徽省文物部门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一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工作。经过前期勘探和发掘,一号墓使用了前所未见的五色颗粒混合土,墓葬的封土、填土均为黄、灰、黑、红、白等五色颗粒混合花土。更让专家们意外的是,双墩一号墓采用了我国从来未见过的圆形墓坑结构,呈现出特殊的大型有二层台的圆形土坑竖穴墓和阶梯式短墓道等结构形制。让考古专家称奇的还有,双墩一号墓墓坑中发现以前从未见过的由填土构成的放射线遗迹,墓坑中间由深浅不同土色构成放射线形,从中间向四周辐射,呈扇面形状,并有一定的角度规律。
考古人员在墓坑周边,发现建有18个大小不同的馒头形状的土丘,直径1.5至3米不等。同时在这层填土中还清理出大量的土偶,据统计大约有2000多个泥质“土偶”,墓坑周边的土偶呈现出组群的状态分布,而在墓坑中间填土层的土偶多为分散状态,也有比较集中的情况分布。单从土偶这种形状来看,有专家认为可能与淮河流域传说的女娲造人有关。专家表示双墩一号墓中随葬品十分丰富,不仅有专门放置随葬品的器物箱,还有专门放置猪牛羊的食物箱。随葬品大多放置在南椁室器物箱内,少量放在主棺椁内和殉人棺内,还有2件几何印纹硬陶器放在南椁室外的西侧墓壁处。
随葬品主要以青铜器、彩绘陶器、石器和玉器为主,其它有少量的几何硬纹陶瓮、陶盆、灰陶钵、小陶罐等以及海贝饰件、金箔饰件等,共计400多件。专家表示出土有编钟一组9件,容器有鼎5件、罍2件、簠4件、豆2件,其它有盉、匜、盘、甗、勺、盒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土的9件编钟和2件青铜簠的内壁,以及意见青铜戟的戈上,都发现了相同的“童麗君柏”铭文。“童麗”即钟离,国名。君为身份,柏为人名,因此专家推测双墩一号墓主为春秋中晚期钟离国国君柏。
根据考古专家考证,春秋时期钟离国就位于安徽蚌埠和凤阳一带,今天该地区的“钟离”和“钟”姓大多是钟离国后裔。双墩一号墓距离钟离城遗址不远,而从墓葬的规模、陪葬器物以及青铜器铭文,专家们确认一号墓就是钟离国国君柏。据有关专家介绍,蚌埠双墩1号墓发掘发现了考古史上从来没有发现过的极其复杂的遗迹现象,不管从墓葬的形制、结构和遗迹上都是我国墓葬发掘中的重大新发现。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