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闻其声】是一个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释义】是像听到他的声音一样。
韩愈在《独孤申叔哀辞》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这段文字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勾勒出一个生动而鲜明的形象。
“濯濯其英,晔晔其光”,这样的描绘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看到了一朵清新脱俗的花朵,它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璀璨夺目。这种光华四溢的形象,如同一个美好的灵魂,纯洁无暇,光彩照人。
而“如闻其声,如见其容”,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形象的生动感。通过这样的描绘,我们仿佛能够听到那个灵魂的声音,感受到它的存在。同时,我们也仿佛能够看到那个灵魂的容貌,它美丽而庄重,令人敬畏。
总的来说,《独孤申叔哀辞》中的这段描述,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勾勒出一个生动而鲜明的形象。它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灵魂的美好和庄重,也让我们更加敬畏和珍视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汉乐府·江南》是汉代汉乐府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情景和采莲人兴奋欢乐的心情。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青年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许多小伙子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让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这首意境优美的小诗《江南》: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这首乐府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画面。一望无际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
全诗一气呵成,但在结构上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揭示题旨;后四句进一步展示采莲时的欢乐情景和广阔场面。而诗中第三句又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连,不着痕迹。诗的意境清新、开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到美景如画,心旷神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东”、“西”、“南”、“北”并列,极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铺排,却显得文情恣肆,极为生动,从而充分体现了歌曲反复咏唱,余味无穷之妙。
老北京话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老北京话里透着老北京人的聪慧乐观、豁达风趣,映衬着老北京的民俗人情、社会风貌。特别是北京话里的轻声儿化、吞音吃字、拟音描摹等现象,融入了老北京人生活中喜欢添枝加叶、比喻夸张、逗笑取乐的性格。这一系列因素,造就了老北京话的大俗大雅、京腔京味儿。老北京话内容博大,底蕴丰厚。可以这样说:老北京话里乾坤大。
先来看这样一段:“豆汁儿焦圈儿斗香菜儿,油煎灌肠淋(līn)烂蒜儿,羊肉打卤锅儿挑的面儿,杂和(huo)面儿团子揣大馅儿;排(pǎi)子车洋车汽轱辘车,推水车的把式称三哥;趟子驴、驮子骡,一把儿把地走骆驼,送嫁妆您雇窝脖儿,去天桥儿就坐铛铛儿车,天桥儿的把式嘚啵嘚,说的倒比练的多……”
用老北京话说的这段“数来宝”,只是帽儿戏,好戏还在后头呢。如今,对很多老北京人而言,说老北京话以及听人说老北京话,都是一种享受:说的人刷存在感、满足表现欲;听的人听的是味儿。为何这么说,这其中是有说道儿的。
首先,老北京话的话音爱省花活。轻声、儿化、吞音吃字,三种技巧使得老北京话的京腔京味儿和乡土气息十足。在老北京话中,把字音读轻读短就是轻声了,轻声能改变词性或词的意思,它也使老北京话在表意上更活泼多姿。比如“大方”,不用轻声时,有一种意思就是指专家学者,用作名词。一读成轻音,就变成形容词了。还有其他词如“大气”“大意”“多少”等,都是如此。有的词轻读后,词性没变,但意思变了。比如“门道”,轻读后,意思就从“门洞儿”变成“解决问题的途径”了,这一类词还有“大爷”“东西”等。
在词后缀个“儿”字,“儿”便与它前边的字,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该字韵母成为卷舌的韵母,这就是儿化。儿化有表小功能。比如,刀、勺、铲、球等词,一儿化,便感觉这些物件立马儿变小了。
儿化还能表达亲切可爱之意,比如糖瓜儿、杂拌儿、小果盘儿、水葱儿、油菜儿等;儿化也能变换词性,比如,“尖、亮、好、活、扣、塞”等,儿化之后,词性都发生了变化。儿化形成的韵律,使呆板的词语变得活泼俏皮风趣,带上了十足的京味儿,虽是一个小小的“儿”字,却不可小觑。
老北京话中,某些词语,特别是地名,出现得太频繁了,说着有点烦,便自行简省了,这就是“吞音吃字”的由来。比如“德二门”“北银桥儿”“掂门”“灯儿口儿”等都是这种。您听懂了吗?
其次,老北京话的修辞功夫厉害。比如下列这些词语:“叮叮当当、吱吱呱呱;苦了巴叽、软不塌塌、黑不溜秋;甜不嗦嗦、肉不叽叽……”这些源于生活的拟音描摹,绘声绘色,让您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有身临其境之感。
其他修辞,同样有趣。比如,没注意地上有冰,滑了个屁蹲儿,便戏谑说自己道:“嘿,我玩了个老头儿钻被窝儿”;固守旧房,不愿换新,叫“错窝儿不下蛋”;话多叫“话密”,话再多叫“话拉拉儿”,多得招人烦了叫“话嘚嘞儿”……
精妙传神和京韵京味儿是北京话的主要特色。老北京话管“向日葵”叫“转日莲”,“不倒翁”叫“扳不倒儿”,精妙在动作上。比如“老家贼、夜猫子、耳机子(矿石收音机)、电匣子、电转儿、电驴子(摩托车)”等,都能琢磨出精妙之处和老北京味儿。再说形容人的词,将“害怕”叫“肝儿颤”,“躺炕上辗转反侧”叫“折饼”,“一点儿活泛劲儿都没有”叫“死羊眼”,“瞎说八道”叫“满嘴跑舌头”,“卖弄小聪明”叫“抖机灵儿”,可谓活灵活现。
要说集修辞于一身者,当数老北京歇后语了。比如,嗑瓜子嗑出个臭虫——什么人(仁)都有;卖烧饼不带干粮——吃货;洋车走马路——没辙;冻豆腐——没法儿办(拌)。
除此之外,还有老北京的俗话儿,非常有特色。俗话说:“听话听音儿,锣鼓听声儿。”老北京话里的俗话,很多都是有话音儿的——或是含着哲理,或是警示着什么,或兼有之。尽管说的人不会认识得很深。比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乍一听让人一头雾水,细琢磨,讲的是客观形势总是变幻莫测;“大河涨水小河满”,讲的是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不打不成交”,讲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摁下葫芦浮起了瓢”,讲的是矛盾无时不在的客观规律;“针鼻儿大的窟窿,斗大的风”与古语“千里之堤,溃于蝼蚁”可谓异曲同工,都在告诫人们要防微杜渐。“饱带干粮热带衣”,提醒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前人扬(ráng)土,后人迷眼”,告诫人们别干损人不利己的事……
可惜的是,如今能说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在这儿写这些东西,只不过是帮他们回忆过去的生活,如果它能为传承老北京话尽点儿绵薄之力,足矣。
原标题:老北京话里乾坤大
来源:北京晚报 郑伯安
流程编辑:l004
《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
菱叶追逐着碧波,微风荡漾着新荷,在那荷花丛中,一叶小舟飘过。没料到碰到郎君,未语低头娇笑,一枝碧玉簪子跌落水中。
[赏析]
本诗写江南的风情,写少女的娇态,极形象,极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油然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它的前两句写釆莲女在荷花深处,荡着轻舟飘然而来,使人自然联想起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后两句写釆莲女的娇态,她笑着那样开心,连碧玉簪子都掉落水中了。与皇甫松塑造的那个“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采莲子》)的少女形象相比,㢠异其趣:一大胆,一娇怯;一无拘无束,一含羞带娇。而皆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心理刻画,传神逼真,虽丹青妙手,亦不易得。
由于我的疏忽,这篇课文发文时,没有添加音频,给大家造成困扰,非常抱歉。现在补发。还请大家原谅。非常感谢大家给我找出不足,也非常感谢大家能容忍我的错误。非常感谢大家多提意见,谢谢!
现在《1观潮》音频附上。感谢大家的支持。
一、生字组词
潮cháo(热潮、观潮、心潮澎湃)
据jù(据守、据说、据为己有)
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
阔(广阔、宽阔、高谈阔论)
笼lǒng(箱笼、笼罩、笼络人心)
罩zhào(罩住、口罩、罩起来)
盼pàn(期盼、盼望、左顾右盼)
滚gǔn(翻滚、滚动、滚瓜烂熟)
顿dùn(顿悟、顿时、茅塞顿开)
逐zhú(追逐、逐渐、随波逐流)
渐jiàn(渐渐、渐变、循序渐进)
犹yóu(犹豫、犹如、虽死犹生)
崩bēng(崩溃、崩盘、土崩瓦解)
震zhèn(地震、震动、震耳欲聋)
余yú(剩余、余波、高兴之余)
二、多音字
笼:lónɡ(鸡笼 、蒸笼)lǒnɡ(笼罩 、笼络)
闷:mēn(闷热 、闷声不响) mèn(烦闷 、闷闷不乐)
号:háo(号叫、风号浪吼)hào(号令、括号)
隆:lōnɡ(轰隆、黑咕隆咚) lónɡ(隆隆 、兴隆)
观:ɡuān(观看 、奇观)ɡuàn(道观 、白云观)
薄bó (薄弱 、单薄 、薄雾) báo(薄纸、薄片、薄纸) bò (薄荷)
三、近义词
顿时——立刻 奔腾——奔驰
依旧——依然 屹立——矗立
犹如——如同 宽阔——宽广
四、反义词
宽阔——狭窄 平静——喧闹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五、文中四字词语积累
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六、理解词语
霎时:形容时间极短。
余波: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课文中指潮头过去以后留下的水浪。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本文形容雾很大。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闷雷:声音低沉的雷。
涌来:急速地流过来。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漫天卷地:布满天空,席卷大地。形容水势很大。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文中形容浪潮声音巨大。
风号浪吼:狂风号叫,波浪怒吼。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七、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退后的景象。
八、句子解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是本课的中心句,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3.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5.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6.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这句话写潮头过后的余波。从余波“漫天卷地”和“风号浪吼”可以想象出潮头到来时大潮的气势是何等的巨大。
九、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2.“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其为天下奇观。
3.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闷雷的响声是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闷雷滚动来形容的。
4.你理解“人声鼎沸”吗?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
喧闹的场面就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 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例如:开运动会时;大型集会时;六一活动等。
十、课文主题
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2.作者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
“快看,潮来了!”人们不约而同向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天水相接的地方,拱起了一条白线,浮在宽阔的海面上,向葫芦把儿这边促来,越来越近,清晰地看见白线伸出的地方巨浪翻滚,伴着闷雷般的轰鸣,大地仿佛也在颤抖。游客们屏息凝神,惊恐好奇的眼睛注视着神使鬼差的奇景……
十二、写作特点
本课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 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浪潮浩荡的气势,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如何写好比喻句呢,首先,要恰当使用好比喻词(如:好像、像、犹如、仿佛等),其次,比喻要形象贴切,富有新意,不落俗套。第三,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比喻要通俗易懂不能牵强附会。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温馨提示:课程会陆续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