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测算

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有哪几个动作?意图如何? 王熙凤初见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4-04-17 13:23:00作者:误到人间来源:网友整理

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有哪几个动作?意图如何? 王熙凤初见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本文目录一览:

王熙凤初见黛玉,优秀的表演功底就压服了贾府上下众人

王熙凤是个极为聪明的女子,她的聪明体现在,穿梭于贾府上上下下,于太婆婆和婆婆以及各个管家媳妇之间,凤姐总能恰到好处地把握分寸,拿捏各种关系,在合适的场合说最动听的话语、做最正确的事情。下面就以黛玉进贾府,凤姐初会黛玉具体分析。

一、开口只两句话,夸赞了祖孙六人

以凤姐的精明,在贾母派遣男女前往姑苏接黛玉的时候,她应该就在心里忖度过,贾母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外孙女。林黛玉的轿子刚到门前,门口坐着的丫头们就说:“老太太才念了,可巧就来了。”贾母对黛玉的心疼和牵挂,王熙凤想必也已经心知肚明了。这,就是王熙凤对于接待和处理与迎接黛玉进府的相关事宜所做的预习功课。

黛玉进贾府之前,想必王熙凤也已经在心里思量过贾母对黛玉的感情:老太太肯定会特别疼爱这个外孙女。因此,捧着这个林姑娘,也能得老太太的欢心,那么林姑娘会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和家里的三个小姑子有哪些一样呢?身为人精的王熙凤,肯定想过这些问题。

所以,第一次见到黛玉的时候,王熙凤才会脱口而出讲出一大串既能讨贾母喜欢,也能迅速和黛玉拉近关系,同时顺带地捧了下几个小姑子的话语: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凤姐能说出“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可见,在见到黛玉之前,这王熙凤已经从贾母、王夫人等人口中略略了解了林姑妈和林家的事,又见贾母心心念念地记挂着黛玉,就想到了黛玉一定是个标致而聪慧的人物。但凤姐的夸赞又不能显得太直接或者太夸张,否则反倒有吹捧的嫌疑了,而“真有”、“才算见了”,就显得真切和自然。这就是王熙凤对黛玉的夸赞。

如果仅仅只夸了黛玉,在座者可能被忽略了,尤其是贾母以及迎春姐妹还在场呢。所以凤姐又说了,“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是在夸赞贾母了。意思是有贾母优越的遗传基因,才有这些漂亮标致的孙女儿和外孙女儿。不仅如此,凤姐更是拉近了黛玉和贾母之间的距离,而这肯定也是贾母喜闻乐见的,毕竟孙女比外孙女的血缘关系要更近一层。

在座的还有凤姐的三个小姑子也就是迎春姐妹,凤姐说黛玉通身的气派更像是嫡亲的孙女,迎春姐妹们听了,心里也会开心:原来老祖宗的孙女,就是这样有气质啊。

所以,凤姐开口才讲了这么两句话,就已经把贾母、黛玉、迎春姊妹这六人给夸赞了,话语既自然,也不夸张,还顺带拉近了贾母和黛玉的距离,投了贾母的心意。

最后,凤姐说“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等于告诉黛玉,你外祖母天天都记着你,念着你盼你来呢!这句话既拉近了贾母和黛玉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让黛玉知道了自己在外祖母心中的分量,还能让黛玉调整心态,适应将来在贾府的生活。

二、两个举动,既贴心也恰到好处

凤姐在拉着黛玉的手,仔细打量了一回之后,仍旧把黛玉送到贾母身旁坐下了。这个举动既得体,也贴心。

在整个贾府里,和黛玉血缘关系最近的,应该就是贾母了。黛玉刚来,跟舅母、嫂子、姐妹们都不熟悉,她是投奔外祖母而来的。所以黛玉见过凤姐之后,凤姐依旧把黛玉送到贾母身边归座。让贾母放心,也让黛玉能自在。以贾母对女儿和外孙女儿的思念,她肯定是想和这个外孙女靠得更近一些的。

凤姐说完了该说的话之后,就“用帕拭泪”。凤姐的悲伤是必然的,毕竟黛玉刚丧母不久,贾母也痛失爱女,如果凤姐对黛玉来贾府的原因无闻无见,恐怕也是失礼的。表达悲伤,提及黛玉丧母,既是礼节,也是情感表达的需要。不过,凤姐的情感表达有张有弛,在贾母劝止她后,王熙凤立马能够“转悲为喜”,又将注意力转移到贾母和黛玉身上,“我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在嬉笑言谈之间,顺利转移了话题。原文如下:

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三、三句话不离管家身份,明面的工作无可挑剔

凤姐迎接黛玉,确实是“来迟了一步”,但即使是来迟了一步,该做的工作还是得做到位了,所以凤姐依旧殷勤地和黛玉问长问短,要什么吃的玩的都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一方面是间接告诉黛玉,她的管家奶奶身份,方便照顾黛玉今后的生活,一方面也有利于拉近自己和黛玉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即使只是表面工作,也还是有必要做给贾母看。

(王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顽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起管家的事务,做了什么事,没做什么事,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领导知不知道你做了他想要你做的事。王夫人和王熙凤姑侄二人,对此心知肚明。二人当着贾母的面,就唱起了双簧:

(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这缎子凤姐是否准备了,不好说,但是明面上的工作,凤姐看上去是做得很到位的,她说自己“倒是我先料着了”、“已预备下了”,几句话让人挑不出破绽,其实最终目的也还是为了逢迎贾母:我知道你在乎你的外孙女儿,我也和你一样,很关心她,很细心地在照料她的饮食起居、生活日常。

当然,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特别是王熙凤,就是典型的例子。聪明没有运用好,不仅对自己无益,也会伤到别人。

作者:红楼夜思。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发表不同观点。感谢各位朋友关注本号:红楼夜思。从书里,看更广阔的人生。

王熙凤初见黛玉,优秀的表演功底就压服了贾府上下众人

王熙凤是个极为聪明的女子,她的聪明体现在,穿梭于贾府上上下下,于太婆婆和婆婆以及各个管家媳妇之间,凤姐总能恰到好处地把握分寸,拿捏各种关系,在合适的场合说最动听的话语、做最正确的事情。下面就以黛玉进贾府,凤姐初会黛玉具体分析。

一、开口只两句话,夸赞了祖孙六人

以凤姐的精明,在贾母派遣男女前往姑苏接黛玉的时候,她应该就在心里忖度过,贾母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外孙女。林黛玉的轿子刚到门前,门口坐着的丫头们就说:“老太太才念了,可巧就来了。”贾母对黛玉的心疼和牵挂,王熙凤想必也已经心知肚明了。这,就是王熙凤对于接待和处理与迎接黛玉进府的相关事宜所做的预习功课。

黛玉进贾府之前,想必王熙凤也已经在心里思量过贾母对黛玉的感情:老太太肯定会特别疼爱这个外孙女。因此,捧着这个林姑娘,也能得老太太的欢心,那么林姑娘会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和家里的三个小姑子有哪些一样呢?身为人精的王熙凤,肯定想过这些问题。

所以,第一次见到黛玉的时候,王熙凤才会脱口而出讲出一大串既能讨贾母喜欢,也能迅速和黛玉拉近关系,同时顺带地捧了下几个小姑子的话语: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凤姐能说出“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可见,在见到黛玉之前,这王熙凤已经从贾母、王夫人等人口中略略了解了林姑妈和林家的事,又见贾母心心念念地记挂着黛玉,就想到了黛玉一定是个标致而聪慧的人物。但凤姐的夸赞又不能显得太直接或者太夸张,否则反倒有吹捧的嫌疑了,而“真有”、“才算见了”,就显得真切和自然。这就是王熙凤对黛玉的夸赞。

如果仅仅只夸了黛玉,在座者可能被忽略了,尤其是贾母以及迎春姐妹还在场呢。所以凤姐又说了,“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是在夸赞贾母了。意思是有贾母优越的遗传基因,才有这些漂亮标致的孙女儿和外孙女儿。不仅如此,凤姐更是拉近了黛玉和贾母之间的距离,而这肯定也是贾母喜闻乐见的,毕竟孙女比外孙女的血缘关系要更近一层。

在座的还有凤姐的三个小姑子也就是迎春姐妹,凤姐说黛玉通身的气派更像是嫡亲的孙女,迎春姐妹们听了,心里也会开心:原来老祖宗的孙女,就是这样有气质啊。

所以,凤姐开口才讲了这么两句话,就已经把贾母、黛玉、迎春姊妹这六人给夸赞了,话语既自然,也不夸张,还顺带拉近了贾母和黛玉的距离,投了贾母的心意。

最后,凤姐说“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等于告诉黛玉,你外祖母天天都记着你,念着你盼你来呢!这句话既拉近了贾母和黛玉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让黛玉知道了自己在外祖母心中的分量,还能让黛玉调整心态,适应将来在贾府的生活。

二、两个举动,既贴心也恰到好处

凤姐在拉着黛玉的手,仔细打量了一回之后,仍旧把黛玉送到贾母身旁坐下了。这个举动既得体,也贴心。

在整个贾府里,和黛玉血缘关系最近的,应该就是贾母了。黛玉刚来,跟舅母、嫂子、姐妹们都不熟悉,她是投奔外祖母而来的。所以黛玉见过凤姐之后,凤姐依旧把黛玉送到贾母身边归座。让贾母放心,也让黛玉能自在。以贾母对女儿和外孙女儿的思念,她肯定是想和这个外孙女靠得更近一些的。

凤姐说完了该说的话之后,就“用帕拭泪”。凤姐的悲伤是必然的,毕竟黛玉刚丧母不久,贾母也痛失爱女,如果凤姐对黛玉来贾府的原因无闻无见,恐怕也是失礼的。表达悲伤,提及黛玉丧母,既是礼节,也是情感表达的需要。不过,凤姐的情感表达有张有弛,在贾母劝止她后,王熙凤立马能够“转悲为喜”,又将注意力转移到贾母和黛玉身上,“我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在嬉笑言谈之间,顺利转移了话题。原文如下:

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三、三句话不离管家身份,明面的工作无可挑剔

凤姐迎接黛玉,确实是“来迟了一步”,但即使是来迟了一步,该做的工作还是得做到位了,所以凤姐依旧殷勤地和黛玉问长问短,要什么吃的玩的都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一方面是间接告诉黛玉,她的管家奶奶身份,方便照顾黛玉今后的生活,一方面也有利于拉近自己和黛玉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即使只是表面工作,也还是有必要做给贾母看。

(王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顽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起管家的事务,做了什么事,没做什么事,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领导知不知道你做了他想要你做的事。王夫人和王熙凤姑侄二人,对此心知肚明。二人当着贾母的面,就唱起了双簧:

(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这缎子凤姐是否准备了,不好说,但是明面上的工作,凤姐看上去是做得很到位的,她说自己“倒是我先料着了”、“已预备下了”,几句话让人挑不出破绽,其实最终目的也还是为了逢迎贾母:我知道你在乎你的外孙女儿,我也和你一样,很关心她,很细心地在照料她的饮食起居、生活日常。

当然,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特别是王熙凤,就是典型的例子。聪明没有运用好,不仅对自己无益,也会伤到别人。

作者:红楼夜思。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发表不同观点。感谢各位朋友关注本号:红楼夜思。从书里,看更广阔的人生。

王熙凤,初见林黛玉,一句话征服了冷美人

一生中会与许多人相遇,由不相识,到熟悉,到相知,慢慢的会分化成生命的几种角色:陌生人、朋友、知己、爱人。

由陌生到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很多时候首次见面语言交流,会起到很大作用。有的人沟通起来,让人非常舒服,让人觉得跟他一起交往一种享受,无形中拉进彼此的距离。

古语云“人生若只如初见”,道尽初见时美好的体验是多么重要。

初见时,除了外貌、衣着以外,语言是我们的另一个重要名片。

而情商高的人,初见时,一句话就能拉近距离,消除陌生感,总能让人耳目一新,甚至觉得相见恨晚,默默征服了对面的人。

一、王熙凤初见林黛玉,一句话征服林妹妹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是情商极高的人,初见林妹妹,一句话就征服了这位孤傲高冷美人。

书中这样写到: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就短短几句话,把在场的贾家三代都夸赞了。而林妹妹也被这位初见的表嫂征服。

首先,用亲切热络的话,缓解了林妹妹的紧张感,顿时亲近感倍增。

其次,被夸赞气质好,每个人都喜欢被夸赞。

再次,表达了同情感,这里就是你的家,让林妹妹顿时放下戒备。

怪不得网友都笑称:“学情商,就学王熙凤!”。

殊不知,初见时,谁不喜欢如凤姐般,通透玲珑心,情商高的人,照顾到彼此的情绪,言语把握的恰到好处,舒服无压力的交流,让初见的记忆久久不忘。

二、姚明与弗朗西斯初见,远在异乡,却有家一样的感觉

姚明与弗朗西斯的兄弟情义,一直被津津热道,两人的缘起于2002年姚明进入火箭队,只身前往,是弗朗西斯初见时的语言和行动,感动了姚明。

《球员论坛》中姚明亲笔撰文回忆了与弗朗西斯之间的一些细节, 他回忆到:

我第一次进火箭球馆时,非常的害羞和局促。但是作为火箭老大的弗朗西斯非常热情,把我介绍给每个队员。我说:“非常抱歉,我有点害羞”。

“别担心。”弗朗西斯说,之后他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们一直在等着你呢,我们需要你。”

多年以后,姚明在回忆昔日种种,仍然记得那段感动而又温暖的记忆。

有的人,初见时,温暖的语言,化解了内心的羞涩与不安。相处时,诚挚的行动,体验到家一般的感觉。

无论何时,都能感受到他带给的美好

三、仪表堂堂的表弟相亲,一句话断送了大好姻缘

相貌不差且条件中等的远方表弟,却屡次因为一句话,错过好姻缘。

二十五岁的表弟,仪表堂堂,工作稳定,正常应该有很多女生喜欢,可是一个都没有,以前总不明白缘由,直到前几天听人说起他相亲的经历。

女孩温婉简约的小女生,长相不算太漂亮但绝对不丑,整体两人外貌比较相配。

相亲约在一家咖啡厅,表弟这人平时就是话少,更不会调节气氛哄女孩的开心,一度气氛很尴尬。但女孩开始很中意表弟,开始不断地找话题缓解气氛,想彼此多了解下。

一直在聊兴趣,爱好,工作,展现自己的同时也希望对方能多聊聊。表弟终于也被带动起来,聊得还算不错,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

女孩说想吃店里陈列售卖的牛轧糖,表弟平常不怎么爱吃甜食,未经过大脑的冒了一句“吃什么糖呀,哪颗牙爱吃,拔下来!”。这句话蹦出,瞬间女孩脸上的温度降至冰点,面色铁青,只差立马起身离开。

表弟也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话了,但他愣是什么都没说。

沉默了几分钟,女孩说还有事情,抱歉先离开了。相亲毫无意外以失败告终,而这次相亲的事迹,也让很多女孩子对表弟望而却步。

表弟一句话就断送了一段姻缘,真是情商很低的一个人。

初次见面,不照顾对方的情绪,不理会对方的感受,把好不容易积累的好感,一句话败光了。

相对于智商,情商在生活中如影随形。

写在最后

初见时,若相貌身材是是第一感觉,人们会羡慕会惊艳,如无交流很多,缘尽于此,不在有交集。

而与情商高的人,初见时虽仅语言交流,会让人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想要与之为友。为后续的深交留下深刻的基础。

如果初见情商高的人,请好好珍惜,和他们相处会非常自在,舒服。

我是@乱琉璃,坐标武汉。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活在当下,珍惜现在。用手中的笔,留下不一样的时光。

王熙凤初见黛玉,优秀的表演功底就压服了贾府上下众人

王熙凤是个极为聪明的女子,她的聪明体现在,穿梭于贾府上上下下,于太婆婆和婆婆以及各个管家媳妇之间,凤姐总能恰到好处地把握分寸,拿捏各种关系,在合适的场合说最动听的话语、做最正确的事情。下面就以黛玉进贾府,凤姐初会黛玉具体分析。

一、开口只两句话,夸赞了祖孙六人

以凤姐的精明,在贾母派遣男女前往姑苏接黛玉的时候,她应该就在心里忖度过,贾母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外孙女。林黛玉的轿子刚到门前,门口坐着的丫头们就说:“老太太才念了,可巧就来了。”贾母对黛玉的心疼和牵挂,王熙凤想必也已经心知肚明了。这,就是王熙凤对于接待和处理与迎接黛玉进府的相关事宜所做的预习功课。

黛玉进贾府之前,想必王熙凤也已经在心里思量过贾母对黛玉的感情:老太太肯定会特别疼爱这个外孙女。因此,捧着这个林姑娘,也能得老太太的欢心,那么林姑娘会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和家里的三个小姑子有哪些一样呢?身为人精的王熙凤,肯定想过这些问题。

所以,第一次见到黛玉的时候,王熙凤才会脱口而出讲出一大串既能讨贾母喜欢,也能迅速和黛玉拉近关系,同时顺带地捧了下几个小姑子的话语: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凤姐能说出“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可见,在见到黛玉之前,这王熙凤已经从贾母、王夫人等人口中略略了解了林姑妈和林家的事,又见贾母心心念念地记挂着黛玉,就想到了黛玉一定是个标致而聪慧的人物。但凤姐的夸赞又不能显得太直接或者太夸张,否则反倒有吹捧的嫌疑了,而“真有”、“才算见了”,就显得真切和自然。这就是王熙凤对黛玉的夸赞。

如果仅仅只夸了黛玉,在座者可能被忽略了,尤其是贾母以及迎春姐妹还在场呢。所以凤姐又说了,“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是在夸赞贾母了。意思是有贾母优越的遗传基因,才有这些漂亮标致的孙女儿和外孙女儿。不仅如此,凤姐更是拉近了黛玉和贾母之间的距离,而这肯定也是贾母喜闻乐见的,毕竟孙女比外孙女的血缘关系要更近一层。

在座的还有凤姐的三个小姑子也就是迎春姐妹,凤姐说黛玉通身的气派更像是嫡亲的孙女,迎春姐妹们听了,心里也会开心:原来老祖宗的孙女,就是这样有气质啊。

所以,凤姐开口才讲了这么两句话,就已经把贾母、黛玉、迎春姊妹这六人给夸赞了,话语既自然,也不夸张,还顺带拉近了贾母和黛玉的距离,投了贾母的心意。

最后,凤姐说“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等于告诉黛玉,你外祖母天天都记着你,念着你盼你来呢!这句话既拉近了贾母和黛玉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让黛玉知道了自己在外祖母心中的分量,还能让黛玉调整心态,适应将来在贾府的生活。

二、两个举动,既贴心也恰到好处

凤姐在拉着黛玉的手,仔细打量了一回之后,仍旧把黛玉送到贾母身旁坐下了。这个举动既得体,也贴心。

在整个贾府里,和黛玉血缘关系最近的,应该就是贾母了。黛玉刚来,跟舅母、嫂子、姐妹们都不熟悉,她是投奔外祖母而来的。所以黛玉见过凤姐之后,凤姐依旧把黛玉送到贾母身边归座。让贾母放心,也让黛玉能自在。以贾母对女儿和外孙女儿的思念,她肯定是想和这个外孙女靠得更近一些的。

凤姐说完了该说的话之后,就“用帕拭泪”。凤姐的悲伤是必然的,毕竟黛玉刚丧母不久,贾母也痛失爱女,如果凤姐对黛玉来贾府的原因无闻无见,恐怕也是失礼的。表达悲伤,提及黛玉丧母,既是礼节,也是情感表达的需要。不过,凤姐的情感表达有张有弛,在贾母劝止她后,王熙凤立马能够“转悲为喜”,又将注意力转移到贾母和黛玉身上,“我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在嬉笑言谈之间,顺利转移了话题。原文如下:

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三、三句话不离管家身份,明面的工作无可挑剔

凤姐迎接黛玉,确实是“来迟了一步”,但即使是来迟了一步,该做的工作还是得做到位了,所以凤姐依旧殷勤地和黛玉问长问短,要什么吃的玩的都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一方面是间接告诉黛玉,她的管家奶奶身份,方便照顾黛玉今后的生活,一方面也有利于拉近自己和黛玉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即使只是表面工作,也还是有必要做给贾母看。

(王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顽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起管家的事务,做了什么事,没做什么事,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领导知不知道你做了他想要你做的事。王夫人和王熙凤姑侄二人,对此心知肚明。二人当着贾母的面,就唱起了双簧:

(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这缎子凤姐是否准备了,不好说,但是明面上的工作,凤姐看上去是做得很到位的,她说自己“倒是我先料着了”、“已预备下了”,几句话让人挑不出破绽,其实最终目的也还是为了逢迎贾母:我知道你在乎你的外孙女儿,我也和你一样,很关心她,很细心地在照料她的饮食起居、生活日常。

当然,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特别是王熙凤,就是典型的例子。聪明没有运用好,不仅对自己无益,也会伤到别人。

作者:红楼夜思。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发表不同观点。感谢各位朋友关注本号:红楼夜思。从书里,看更广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