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书上看到古训“一人不进庙”:意思是说古时候没有现在社会治安这么好,很多偏僻或者遗弃的破旧庙宇,往往会成为了逃犯或者强盗的安身之处;还有部分出家人心术不正,利用佛家圣地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看到这些我总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自古以来,寺、庙受供奉,受朝拜,是祈求神灵保平安,许愿还愿的地方,充满了敬畏之感。直到后来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改变了看法。
庙宇图片
那年学校组织师生出外旅游,我随着全校师生乘车来到了一处不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到达目的地后,下车,整队,维持秩序;有序进入景点大门后,我目不暇接,感觉什么都好奇。迂回婉转,流连忘返。直到景区深处,游走有些累了,便停下来休息片刻。下一个游览项目看飞车表演,我不感兴趣,以前观看过此类项目。很久以来,我对玄学充满了好奇,有一些复杂难以鸣说的一些思维杂念。
我不是班主任,不用步步跟班管理学生,就一个人随着其他游览者观看感兴趣的景物;走着走着,看到远处有一座庙宇,就信步走了过去。到了门前,仔细端详周围装扮摆饰,发现周围很安静,隐隐听到远处的表演场地传出来的喧嚣声。左右盼顾,发现此地就我一人,心里不免有些许忐忑。踌躇片刻后我还是迈进了庙门。进入大殿后,发现这里还是没有其他游客。我静静巡视着扑面的神灵塑像、书画,摆设。眼睛余光中忽然感觉大殿西侧后面闪出一个人影,定睛一看,是一个道士模样的人,中等个子,细长身材,道士帽下是一张瘦长的脸颊,留着小胡子,说尖嘴猴腮一点不为过。期间此人拿起木槌敲了三下罄(寺庙中拜佛时敲打的钵形响器。用铜制成)。也不念什么“阿弥陀佛”了,睃视了周围一圈,直接对我上眼了;目光死死盯着我,好像发现了猎物一般。他一边看着我一边说,要求得神灵保佑,就要表现出你的真诚。问:你身上带钱了吗?听到此话,我心里一惊,心想莫非要勒索吗?但想到我此时孤身一人,心底不免升起丝丝寒意。我说我随着师生前来旅游,原本没准备买什么东西,所以没带多少钱。又问:有多少?我随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折叠着的一些零钱,展开粗略一数,21余元,放在他伸出的手里。察看到他的眉头一皱,遂说:有烟吗?我是个烟民,随口说有,以为道士要抽烟,接着掏出了烟盒。他挤了挤眼说:将烟献给佛祖吧!我说我还要抽啊,他说留两只(烟)吧。见状,我无可奈何,抽出来了两颗烟装进口袋里,将烟盒放在了案面上,反身退出了大殿,来到门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默默的追随游览的师生去了。直到后来,我又遇到了一件事,使我对这些道士,尼姑模样的人更加心灰意冷。
公交车站
前几年,我在城区主干道公交车站等车,站在路沿石上有六、七个人,我站在中间;过了一会,从对面斜插过来一个和尚打扮的人,黄色的上衣,束着腰,打着裹腿,软底鞋子,走路敏捷,看样子是个结实的汉子。因为此人打扮与众不同,很是吸引目光。只见此人径直朝我走来,笑着跟我打招呼,自我介绍说是某景区寺庙的和尚,出来推广宣传。我知道附近有个宾馆,常看到和尚道士打扮的人出入。和尚递给我一张印刷精美的卡片,说是留作纪念,欢迎我到某某景区游玩,接着拿出了一本小册子,翻了翻,册子前面是景区、寺庙的景色,翻到后面,说请我签个名,留个联系电话,以后到某某景区游玩便于接待。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本来我就不感兴趣,眼睛还时不时望着远处来没来公交车,顺手随便签了一个化名,电话号码中间的数字胡乱填写的。紧接着和尚翻到小册子后面,说请赞助一下,我一看上面记录着一些人捐款的数目,有八百,一千,一千五百,两千的不等,我说,赞助多少,他说看你的诚意,三百、五百都行。这时等候乘车的旅客早就围了过来。我气不打一处来,连卡片、小册子、签字笔一股脑扔进和尚的怀里,大声说:“快走”!和尚连忙双手接住,讪讪地转身无言离去。望着和尚离去的背影,旁边的人帮腔说:“听他忽悠,开始你就不应该理他”。
和尚道士打扮
过后我在想,这么些人站在这里,为什么“和尚”单单直奔着我来?莫名其妙;是因为我生长着一副憨相还是我与众不同的耳垂?我一旦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理发,理发员总会啧啧称奇,说我长着一副“弥勒佛”的耳朵,“有福”之人。我只能呵呵一笑。
延伸一下,古人说:“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都是什么意思呢?
井口
“二人不看井”:原因其实就是为了避嫌,二人一起看井,如果有一个人不小心掉下去了,那么另外一个人肯定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再有就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万一对方想要谋财害命,只需要轻轻一推,就只能找阎王说理去了。所以,“二人不看井”,是为了避嫌也是为了避免麻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有安全意识。
抬树图片
“三人不抱树”:这里的“抱”,其实就是“抬”的意思。如果三个人一起抬一棵树,必定会有一个人在中间位置,中间这个人如若想要偏向两头那个人,朝这方稍微挪动一点,那么这两人就会轻松不少,而另一个人的负担就会加重。这句话放到现在,就是要提醒大家,如果三个人一起共事,彼此之间都要搞好关系,免得自己孤立而受到挤兑。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后面还有一句“独坐莫凭栏”,栏杆外面往往有深水,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伤心难过,情绪低落的时候,很容易钻牛角尖;如果独坐在水边伤神,思虑过度就容易产生极端的念头。也从而说明,人,独处时要收心。
我泱泱中华,礼仪之邦。从古至今,我们对礼仪都十分重视。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中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我国很早就对礼仪十分的重视。
在我国古代,各种礼法繁杂多样。种类之多,数不胜数。经后人简化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今的礼仪制度。
随着封建社会的消失,和对人格的尊重。一些繁杂的礼仪得到简化,部分大礼也变得不经常使用。
现代人们见面一般使用握手礼,在显示亲近的同时也注重了人格方面的平等。如遇见长者,则使用作揖礼表是尊敬。过年过节时部分地区拜访长辈时,也采用磕头礼。
至于更大的礼节,则在祭祀祖先和神灵是才会使用。现今常见的大礼一般是三跪九叩。至于部分重视礼仪的地区则还有24拜、36拜、72拜和108拜等。(小编只见过24拜,有懂的看官还请赐教)
三跪九叩在周王朝时期就有,据《周礼》记载,古代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在古代也不是只要遇到皇帝就必须磕头跪拜的,只有在比较注重礼仪的大典上才使用,宋朝时期基本上是作揖。至于\"跪\",那是跪天跪地跪父母,是非常重大的仪式才用的。
后来宋亡,文天祥被解到大都,忽必烈要他跪,他说\"南揖北跪\",跪是你们胡人的风俗,我们\"南人\"是作揖的。
三跪九叩礼在古代也不是随便对每个人都用的,是针对天、地、君(皇帝)、师、父。
跪拜是尊敬到极点的象征,下跪表示内心诚服。三跪九叩是大礼,表示内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诚心,是拜神最大礼节。
所谓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时头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神时先出左脚,手背向上。丧事叩头时,真正大礼是四跪十二拜,先出右脚且叩头时手心向上。
二十四拜礼也叫\"大礼\"。为祭祀祖先、求神拜佛时所行 。共磕二十四个头,故称\"二十四拜\"。 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二十四拜礼是小编见过的最大礼节啦,记得小时在遇到有举办丧事的人家时。其族中长者在灵前使用的就是24拜礼。24拜比较复杂,对动作要求较高。现今村中很少有人会使用,将近失传。
小编查阅资料显示,各地24拜不尽相同。挑选了一段完整的供大家欣赏。
二十四拜按步位分前中后三个步位,礼拜数分前七后八中九拜,前七拜中间第四拜时到贡案桌敬香,中九拜时第五拜时到贡桌敬酒,后八拜时第四或第五拜时到贡桌送纸钱。
二十四拜一般是儿女行的,兄弟姐妹12拜。 二十四拜礼也叫'大礼'。行礼时须有唢呐伴奏。行礼者面对供桌,从东南始,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左脚向左前方跨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前方跨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后方退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左脚向左后方退一步,作一姆,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方平迈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因其共叩拜二十四下,故称'二十四拜',由此可见清代礼节之繁缛。
一步迈开一横长,单刀赴会关云长;
两步二字分阴阳,前后出师表衷肠;
三步好比三杆枪,桃园结义刘关张;
四步四方四垛墙,瓦岗兄弟去投唐;
五步盘腿向东望,子胥过关投吴王;
六步三点中间长,杨景忠心保宋王;
七步七星挂北方,郑和航海下西洋;
八字峨眉两分张,宋朝贤王赵德方;
九字弯弯龙尾长,韩信山前排战场;
十字横担一架梁,勾践卧薪把胆尝;
十一寒冬雪花扬,苏武牧羊北海旁。
十二走完路茫茫,少年甘罗为丞相。
十二步,二十四拜完。
中国人信佛,中国人也拜佛。千百年来,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宣扬的因果报应、种善得善等价值观念更是深入中国人的思想体系。
不过去寺庙、进山门、拜佛祖也是有讲究的、规矩的。许多人怀着虔诚向善之心却进错了山门,拜错了佛,这也闹了不少笑话。
汉传佛教寺庙布局图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从山门殿开始,殿内有两大金刚(哼哈二将),然后再往前,左右两侧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驮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
山门殿一入寺院,便是三门殿,也称“山门”。山门殿是整座寺院的外门,通常是一个小殿,这是进入寺院的第一道建筑,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也称“三门殿”。
哼哈二将
两大金刚(哼哈二将)殿内有两尊金刚像,他们手持金刚杵,是警卫佛的夜叉神,唤作“执金刚”。
右边的金刚横目张口,左边的金刚怒颜闭唇。据说佛祖常有500名执金刚侍卫。后来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这两尊像被称为“哼哈二将”,闭嘴巴的是“哼”将,张嘴巴的是“哈”将。
天王殿经过山门殿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前方的天王殿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天王殿有三类造像: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一共六尊。
弥勒佛
天王殿正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弥勒佛是未来佛,他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但要等释迦牟尼寂灭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才降临人间,正式升为弥勒佛,所以现在其实只是弥勒菩萨。
弥勒佛两侧有四大天王护卫,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四大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守护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手中持有琵琶;身白色,护持东胜神洲。
四大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能令他人善根增长,手中持剑;身青色,护持南瞻部洲。
四大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能以净眼观察和护持人民,手中缠绕着一条龙;身红色,护持西牛贺洲。
四大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有大福大德,护持人民财富,手中持伞;身绿色,护持北俱泸州。
韦驮
弥勒佛身后大屏风背面为神将韦驮。韦驮又叫韦琨、韦驮天、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是佛教护法神。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
该像为立像两足平立,十指合掌。韦驮的杵的位置则很有讲究: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平端在手中,表示可以免费吃住一天;如果拄在地上,表示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体建筑,称作正殿或大殿,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中央。
大雄宝殿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括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由于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聪明,能雄镇大千世界,因而佛门生尊称他为“大雄”。
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教主,在中国也称如来佛。释迦牟尼佛常见的有三种姿势。其一为成道相,盘腿打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表禅定之意,右手直伸下垂。
其二为说法相,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呈环形。再一种是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下垂手势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上伸手势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
佛祖两侧,年老的是迦叶尊者,中年的是阿难尊者。在有的寺庙中,释迦牟尼佛左右两侧塑有比丘立像,都是他的弟子,年老的是迦叶尊者,中年的是阿难尊者。
在释迦牟尼涅槃后,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先后继任,分别称作初祖和二祖。与文殊、普贤不同的是,迦叶和阿难是真实历史中出现过的。
三身佛
有的大雄宝殿不是一尊佛,而是三尊佛。分别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报身佛“卢舍那佛”、应身佛“释迦牟尼佛”。这三尊其实都是释迦牟尼佛,是根据大乘教理表示佛的三种不同的“身”。
三世佛
还有的大雄宝殿树的是“三世佛”,代表东、中、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间的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的是东方琉璃世界之主药师佛;右边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之主阿弥陀佛。
日光菩萨
月光菩萨
在有的寺庙,“三世佛”两侧各有两位菩萨。药师佛两侧分别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阿弥陀佛两侧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释迦牟尼两侧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佛左右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右手持智慧剑,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普贤菩萨:头戴五佛金冠,身披袈裟,手执如意,神态庄重,坐骑为白象。
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
在大雄宝殿内的两侧,是十八罗汉,每侧各九尊。据说最初是十六罗汉,释迦牟尼佛在涅槃前,嘱咐他们不要涅槃,常住世间为众生培福德,五代之后才出现十八罗汉的说法。
十八罗汉
藏经楼藏经楼也称藏经阁,是寺院讲经说法和存放佛经的场所,一般不向游客开放。藏经楼内建筑分为讲经堂和藏经室。
地藏殿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他的名号来历于“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宝藏”。应化道场为安徽九华山。
他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莲华上。其坐骑为“谛听”,又称“独角兽”。
伽蓝殿伽蓝殿,大殿的东边配殿一般是伽蓝殿。以伽蓝菩萨(关公)形象为代表。
如何正确烧香拜佛进门
首先说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
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烧香
获取香的过程,不能称作是“买香”,而应该称之为“请香”。自己为自己请的香,为自己烧的香,不能让他人为自己添香火钱,不管多少,所添香火之钱,一定要是自己的,这样可以体现出拜佛的诚心。香烧三支是表恭敬佛、法、僧三宝,又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一般进到寺院需按寺规上三炷香,拜完要将三炷香按顺序插入香炉。
烧香,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烧香后再叩头。
顶礼(及俗语“叩头”)
“顶礼”,向佛菩萨或上座行此礼。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舒两掌过额承空,以示头触佛足,恭敬至诚。
跪拜的姿势是这样的,双膝跪在上,双手合十,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开光
祈福还有一个仪式叫“开光”,一般由得道高僧来主持。平时开光的东西置于家中,须得初一十五净手焚香,否则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开普光,则不同,开光的物件可随身携带。
开光的过程是把所有的开光物件放于一托盘,置于佛前,大师念经数篇,即算是佛光普照。民间相信这样的物件因此而赋于灵气与法力,可以随身携带而保佑自己。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