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姓,读音[jù],现行较罕见姓氏。全国人口较少,故《百家姓》中未予收录。
历史来源:
一、出自黄帝师封钜之后,以祖名为氏。《姓氏考略》载:“黄帝臣封钜之后有巨氏。”又据《集解应诏》云:“封钜,黄帝师。”黄帝之师,是胙土为姓,胙土即帝王将土地赐封功臣宗室,以酬其勋劳。
封钜当时封在丰沮,故而以“封钜”名之。封钜之后代有以祖名为氏,分别姓“封”氏和“钜”氏。后来钜氏去“钅”旁后改为“巨”姓。“钜”与“巨”同源。
二、源自宋微子之后。据《潜夫论•志氏姓》所载,春秋时,宋国微子之后有巨辰经氏。其后裔有巨姓。
三、据《汉书•王莽传》所载,汉有巨毋霸,为奇士,荐于王莽。莽使留新丰,更其姓曰:巨母氏。其后简为巨氏。
地望分布:
据《姓氏考略》云:巨氏望出南昌。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南昌县,属豫章郡。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楹联:
良掾吏名齐李固(巨览),
勇统制战胜戚方(巨师古)。
巨览,东汉人,顺帝时任大将军梁商的掾吏,与李固齐名。掾吏,下属副职官吏。
巨师古,宋代人,曾任统制,率军征讨戚方,三战三捷。统制,宋代设置,不作官称,出兵征讨时,负责总辖诸将。
汉代有巨武,荆州刺史;宋代有巨光远,嘉定进士;辽代有巨构,平谷人,横海军节度使;明代有巨敬、巨鲸,御史;清代有巨文斌,河南确山县教谕。
巨姓人口少,但分布很广。今天津武清,山东鱼台、昌乐,辽宁清原、建平,内蒙古乌海,山西太原、长治,陕西韩城,甘肃酒泉、徽县,福建建宁,广东高要,四川通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
— END —
现在很多人都以为“巨无霸”是一个形容词,是形容庞然大物的。其实,“巨无霸”在古代是一个人,《后汉书》第一卷《光武帝纪第一》称其“长一丈,大十围”,《汉书·王莽传》称其“轺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因其高大威猛,《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有云:“那胡八乱子想了一想,看看凤四老爹又不是个金刚、巨毋霸,怕他怎的!”关于“巨无霸”除了史书有记载外,在京剧《收邳彤》以及一些地方戏曲中也有描述。既然“巨无霸”是人,那么“巨无霸”是姓“巨”吗?历史上,“巨无霸”是“巨毋霸”,复姓巨毋,因身躯巨大而名“霸”。
“巨毋”源于子姓,出自西周初期宋国开国君主微子启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当时为巨毋氏、巨辰经氏。巨毋氏、巨辰经氏的后裔子孙,后来大多改为单姓巨氏,世代相传,但一直到两汉时期还有复姓巨毋氏族人。子姓巨氏族人大多尊奉微子启、巨毋霸为得姓始祖。巨氏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名列第五百九十六位。现在的巨氏是不是都是子姓巨氏、多以巨毋霸为得姓始祖呢?其实,巨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姓氏群体,而且,姓氏读音也有差别。巨毋霸正确的姓氏读音是jù。
巨氏除了子姓巨氏这个源流外,还有四个源流。一是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黄帝之师封钜之后,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传说,黄帝之师,是胙土为姓,他当时封在丰沮,所以他起名叫封钜。在封钜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为封钜氏,后又分衍为封、钜氏。钜氏一族再后来又省去“钅”偏旁,简改为巨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姬姓巨氏族人大多尊奉封钜为得姓始祖,正确的姓氏读音是qǔ。
二是源于战国时鲁国巨子之后。巨子是墨家组织首领的称呼。墨家是先秦时代罕见的有严密的组织和鲜明的宗旨的学派,也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武装团体。据《庄子·天下篇》载:“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绝。”这一脉的巨氏族人奉巨子为得姓始祖,其后人或为巨子之后,或为追随巨子改姓之人。
三是源于官位,出自太平天国时期军制官吏“巨帅”,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翼王石达开出走,在率军远征西南后,设立了“巨帅”一职,由骁勇善战之中级将领担任,类如前锋部队的首领。石达开被杀太平天国失败后,有太平军朱氏“巨帅”率数百残军迁逃至苏、浙、皖三省交界的溧阳地区藏匿,号称“三棵铜炮闯九关,巨帅立祖天目山,景色壮丽碧玉簪,寒光亭下水如天”。太平军朱氏“巨帅”的后裔子孙和部属将士,多改以其官职“巨帅”为姓氏,称为巨氏。这一“巨”正确读音是jù。
四是现在陕西省的宝鸡市岐山县有一支古老的巨氏家族,传说其系出自上古周王室贵族,宗出姬姓。在周王朝覆灭之后,周王室有姬姓族人因失国,愤而去姓氏之“女”偏旁,以示丧母,又不愿为秦国之“臣”,故而再改字为“巨”,义为“仍大”,对秦不卑不亢。这一脉的巨氏,虽然也出自姬姓,但尊奉姬延(周赧王)为得姓始祖,“巨”的正确读音是jù。
天下“巨氏”不是一家人,虽然都姓“巨”,但各有各的祖先,甚至各有各的文化。特别应该一提的是,太平天国后裔的巨氏和陕西省岐山的巨氏,与“巨无霸”的姓氏比起来,尽管不那么正统,但更值得尊重,因为他们更有“气节”。
张魁兴(河北赤城)
近日,公安部发布2019全国姓名报告
其内容包括百家姓最新排名
及各省的第一大姓氏
中国人的姓氏
是一份源远流长的文明馈赠
它不仅标记着人群的血缘
更记录着家族发展迁徙的历史
告诉我们乡关何处,祖先何人
姓氏是怎样炼成的
在先秦时代,姓与氏分属两个系统
姓,最早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
(同一氏族成员出自同一个母系祖先)
在知母不知父的时代
姓有着“别婚姻,明血缘”的作用
最古老的一批姓大多从“女”字
如姬、姜、姒、妫
上古时期只有像黄帝这样的氏族首领才有姓,如黄帝因生于姬水而姓“姬”。在商朝以前,除了黄帝的姬姓系统之外,还有炎帝的姜姓、蚩尤部落的一些姓氏等,但数量仍非常有限。
氏,是姓衍生的分支
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
它是古代贵族标志身份的专称
主要作用在于区别身份的贵贱
以示和平民百姓的区别
我国最早的一些氏
属于那些成功征服自然的上古族群
如神农氏、伏羲氏、燧人氏
湖北神农架因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而得名
在古代宗法社会
姓在正常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
氏则可以通过封地、官职等后天获得
以封地为氏,如齐、鲁、秦、吴
以官名为氏,如司马、司空、司徒
以先人别号为氏,如唐、夏、殷
以先人谥号为氏,如庄、武、穆、宣
以居住地为氏,如郭、池
以职业为氏,如陶、屠、巫、卜
西汉史学家 司马迁
司马、司徒、司空是商周时期的国家最高官职,并称“三司”。三司作为官衔,在汉代之后就基本被废除了,但他们的后人却将祖先的荣耀作为姓氏流传了下来。
被赐予一个氏,好比开创一个新的家族
无疑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幸事
因此,先秦时期的男子将氏冠在名前
如屈原和商鞅
事实上,他们分别姓芈与姬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随着世代推移,人口繁衍
同姓不得通婚的规定失去了意义
随着封建宗法制度崩溃
氏也不再作为标榜贵族身份的标志
自汉以后
姓与氏混杂不分,渐合为一
姓氏的家乡在哪里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
它滚滚东流,泽被千里
为我们的先民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其中下游流域是许多部落栖息的家园
中国姓氏的发源地
和许许多多华夏文明遗址一样
密集地簇拥在这条伟大河流的两岸
黄河流域新、旧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图
众多早期人类文明如明珠一般,不约而同地散落在黄河的一条条温和的支流上。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第10期
形形的姓氏若要寻根追宗
都很难避开河南这片热土
这里曾孕育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也曾是中原文明最核心的地带
河南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
也是无数中华姓氏的元年
起源于河南省的部分姓氏
(姓氏起源错综复杂,上图仅为每个姓氏选取一个代表性起源地,下同)
图自《中华遗产》2013年12期
以张姓为例
相传,黄帝的嫡孙—挥发明了弓箭
被封为“弓长”,职掌弓矢制造
弓长相合,赐姓为张
张挥死后葬于帝丘,即今河南濮阳
河南濮阳 张挥墓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自周武王灭商以后
齐鲁两国在营丘、曲阜惨淡经营
山东凭借肥美的土地、强盛的文化
发展为先民的理想家园
也成为众多姓氏的源流所在
起源于山东省的部分姓氏
图自《中华遗产》2013年12期
周武王的追随者大多来自陕西
伐纣得胜,大业有成
众将士领受封地,落叶归根
许多姓氏肇端于此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
作为周、秦、汉、唐四代帝都
陕西也是百官云集之处
钱、尹等“以官为氏”的姓氏
也都诞生于此地
起源于陕西省的部分姓氏
姓氏,记录迁徙的史碑
“张王李赵刘,天下遍地有”
“陈林半天下,黄蔡满街走”
虽然历史上姓氏基本发源于中原腹地
但如今却已遍布大江南北
它们跟随着古代移民迁徙的脚步
在异乡扎下了深根,长成大树
荫蔽着一方水土,一代族人
李姓人口分布
陈是位列全国前五名的巨姓
陈姓出自妫姓
主要发源地在始祖妫满的封地陈国
即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
但细观陈姓的地理分布
却发现源于北方的它如今集聚在东南
尤其在广东、福建、浙江三省瓜瓞连绵
历史上一次次的迁徙
正是陈姓家族壮大的缘由
陈氏人口分布
广州陈家祠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中原士族相随西晋残室南逃
而这当中也有一支避居江南的陈姓家族
他们在南朝历代为官
至陈达的十一世后人陈霸先
竟受梁敬帝的禅让
登基成为一代帝王,建立大陈
虽然陈朝只历五帝,建国仅33年
但陈姓还是得以在南国开枝散叶
西晋永嘉之乱后汉人的南迁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2期
姓氏在土地上的大挪移
不独陈氏一家如此
可以说,移民之路就是姓氏的迁徙之路
“北有洪洞大槐树,南有韶关珠玑巷”
唐代安史之乱,宋朝靖康之乱
皆是家族迁徙、姓氏远播的里程碑
山西临汾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明朝建都北京后,曾多次组织从山西至华北的强制性移民,移民囊括了北方一百多个常见姓氏。而迁徙的出发点就在洪洞县的广济寺,寺旁高大的古槐树成为众多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
广东南雄珠玑巷,是宋元时期北方移民迁徙岭南的集散之地,是珠江三角洲众多姓氏念念不忘的发祥地,据统计,岭南一带把珠玑巷列为寻根祖地的移民家族多达797支。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2期 摄影 / 曾志
姓氏,在21世纪
数典不忘祖,落叶要归根
姓氏,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
在近些年寻根文化兴起的浪潮中
对寻根谒祖之路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试想倘若中国人没有姓氏
我们又该怎样找寻自己的先祖呢
海峡彼岸的台湾学生来到福建漳州,参观“闽台族谱对接馆”时,发现了一幅“历史迁台漳籍百家姓”。陈、林、黄不但是中国大陆南方的大姓,也是迁台大姓。
图自《中华遗产》2013年12期 摄影 / 祝敏松
30多年前,菲律宾女政治家阿基诺夫人
发现自己曾祖父的墓碑上写有
“同邑皇清显考十九世尚志许公封碑”
于是她回到祖籍福建
并在漳州鸿渐村许氏的族谱上
找到了曾祖父的姓名
“
我既是菲律宾国家元首
在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这个村庄的女儿
”
除此之外,姓氏还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
中国人的姓氏通常按照父系传承
即以父传子的垂直方式传递下去
这一点恰恰与遗传学中
Y染色体的传递方式高度一致
通过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
我们得以研究
姓氏分布与人类遗传特征间的平行关系
无论对疾病研究,还是对民族起源
都有着无可估量的意义
右下角人类Y染色体的遗传方式,与姓氏不谋而合。
根据公安部2019全国姓名报告
百家姓总人数占全国户籍人数的85.9%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
大姓愈发庞大,小姓渐趋式微
在表单的另一头
一些稀有姓氏正面临消亡的困境
“稀”、“有”、“姓”、“氏”这四个字也分别是四个稀有姓氏。
人们改换自己的姓氏
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
有的因字罕见,如芈(mǐ)
有的因音特殊,如姥(mǔ)
有的复姓为了求简而改为单姓
如西门豹后人改姓西,钟离氏改姓钟
这些历史悠久而支脉单纯的小姓
在电子化、程序化的当代面临生存危机
万姓同根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2期
唐代的科举考试
主考官通例在录取新进士时
从众多举子中拣选出一两名稀有姓氏
挂于名榜之末尾
以此彰显朝廷选用人才不拘一格
今时今日,我们也热切地希望
这些稀有姓氏能够获得大众的关注
以长久地存续下去
因为姓氏不只是姓氏
更代表着一个家族、一段历史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无论豪族大姓,还是小姓小宗
我们都不应该轻看自己的姓氏
这条与我们命运交织的细线
将成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断的纽带
因为它,人不再是一座孤岛
而在历史长河中找到了锚点与归宿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姓氏,早已给出了答案
参考文献: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2期
《姓氏》 撰文/陈烨 《中华遗产》2013年12期
《稀有姓氏的死与生》 撰文/唐水 《中华遗产》2009年11期
《姓氏解码》 撰文/顾森 《博物》2013年02期
话题
你了解你的姓氏吗?
- END -
图自视觉中国、123rf、网络
编辑 / Colt
阅读本期电子杂志,请在微信中搜索“中国国家地理畅读”小程序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