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靳姓怎么读(靳姓)

发布时间:2024-04-17 17:23:41作者:稳走感情路来源:网友分享

靳姓怎么读(靳姓)

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姓氏“靳”姓之历史起源!

靳姓起源

出自芈姓,靳氏。

据《风俗通》、《通志·氏族略》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靳,春秋时楚地小国,后为楚大夫采邑,楚大夫靳尚之后,子孙以邑为氏。湖南有靳江河,源自湘乡市大凫塘,经宁乡县,至黑石渡注入湘江,过楚大夫靳尚墓前,因此而得名。

根据《古今姓氏书辨证》上的记载,战国时期楚国大夫靳尚的后代食采于靳,因此以邑为氏,称为靳氏,望族出于西河。而根据《通志·氏族略》及《风俗通》两书记载,靳姓人的始祖,的确是距今2300年前在楚国显赫一时的楚大夫靳尚。

靳氏是我国北方古老姓氏之一。望族居于西河郡,即今山西省汾阳。

靳姓发源地

靳姓发源于今湖南宁乡,楚亡于秦后,靳姓子孙开始渐次北移。汉初,跟随刘邦东征西讨的靳歙被封为信武侯,惜传子靳亭后,因故被免去袭爵;另一位功臣靳强被封汾阳侯,其子汾阳共侯靳解、孙汾阳康侯靳胡、曾孙汾阳侯靳石因过免,玄孙长安公乘靳忠诏复家。使发源于楚地之靳姓深深扎根于山西。同时,为消除各地旧贵族的豪强势力,维护汉朝统治,汉高祖刘邦采纳娄敬之建议,强迁六国贵族后裔和关东豪族于关中,置于中央政府监视之下,在这二十万之众中包括楚地之靳姓。新莽时期的赤眉军起义、绿林起义等战火使关中遭受重创,靳姓人因避难、仕宦、谋生等原因,由关中播迁于今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烽警四起,有北方之靳姓播迁江南,但多数中原之靳姓逃避表里山河,相对战乱少的山西,并在西河郡、汾阳郡与原来就已很是兴旺的靳姓相融合,昌盛为靳姓西河郡望和汾阳郡望。此外,在十六国时期,匈奴屠格族中有改汉姓靳的,一度使靳姓队伍壮大,尤其是靳准杀帝以后,更是如此。奈好景不长,招来石勒、刘曜共讨,此支匈奴靳姓遭受灭顶,仅留靳准从弟靳康一子。所以严格地讲,我国的靳姓人士,绝大多数还是汉族的后裔。隋唐时期,昌盛于山西的靳姓有播迁于今河北、河南、山东者。两宋时期,北方靳姓有播迁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南方省份者。元代,靳祥、靳德进父子由潞州(今山西长治)徙居今河北大名。明初,山西靳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陕西等地。明清以后,靳姓逐渐在内蒙、甘肃、东北等地落籍。如今,靳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河北等省为多。

靳氏族人早期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和江汉地区,汉、唐时期在西河郡形成望族。宋朝初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南宋以后在全国各地逐渐分布开来。

今江苏省的镇江市丹阳市、宿迁市宿豫区曹集镇新靳村、宿迁市泗洪县、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靳桥村、常州市、徐州市、连云港市灌南县、苏州市吴中区,安徽省的宿州市埇桥区、巢湖市、阜阳市、六安市霍山县,山东省的济南市历城、平阴县、章丘市、聊城市莘县王庄集乡中沙村、东阿县、临沂市莒南县;费县、日照市莒县、泰安市宁阳县、菏泽市牡丹区、曹县、郓城市、单县、东明县、济宁市金乡县有胡集镇靳楼村、济宁嘉祥县、德州市夏津县、济宁市邹城县、潍坊市安丘市,河北省的安平县、宁晋县、石家庄市无极县、张家口市、衡水市饶阳县、邯郸市永年县、鸡泽县、曲周县、大名县、广平县、武安市、成安县、邱县、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沧州市肃宁县、保定市涞水县、安国市、博野县、邢台市南宫县、巨鹿县塔堤村、沙河县、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小集镇宋家营、唐山市丰润区、广东省的中山市、深圳市,山西省的太原市清徐县孔村、大同市浑源县、灵丘县、晋城市、临汾市尧都区、乡宁县、曲沃县、吕梁市、运城市,湖南省的长沙市宁乡县、娄底市,陕西省的西安市、榆林市,河南省的郑州市花园口区、荥阳市、巩义市、新密市、沁阳市、周口市扶沟县、淮阳县、新乡市长垣县、封丘县、安阳市汤阴县、林州市(原林县)鹤壁市淇县、洛阳市、信阳市、焦作市孟州市、博爱县、濮阳市、郾城区、商丘市夏邑县、柘城县、项城市、平顶山市汝州市、南阳市西峡县、镇平县、唐河县、方城县、洛阳市宜阳县、孟津县、开封市兰考县、尉氏县、驻马店市、漯河市临颍县、许昌市禹州市、商丘市民权县、登封市、三门峡市卢氏县、灵宝县,福建省的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贵州省的六盘水市盘县,甘肃省的兰州市山丹县、天水市,云南省的玉溪市江川县、楚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的成都市、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达州市达县,湖北省的武汉市、荆州市、襄樊市、荆门市钟祥市、宜昌市,辽宁省的沈阳市、鞍山市,辽阳市,吉林省的长春市、通化市松原市、四平市,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海南省的海口市、三亚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北京市的平谷县,上海市,天津市的静海区,重庆市的云阳县,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台南市、花莲县等地,均有靳氏族人分布。

靳姓郡望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 (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靳姓堂号

西河堂:以望立堂,亦称安阳堂、平定堂、离石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靳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一十二位

靳氏图腾释义:靳,从革、从斤,定与革和马有关。靳的本义是指服马当胸的皮革。也是“服马”的代称。靳人当是与训练“服马”有关的氏族。

得姓始祖:靳尚(楚环王宠臣)

始 祖 地:湖南湘乡

靳姓历史名人:

①、靳黈战国,生卒不详,战国时期上党郡守。公元前263年,韩桓惠王企图献出上党向秦求和,不料上党郡守靳黈抗命不尊,力主抗秦,韩王派冯亭接替靳黈。冯亭以上党归赵,引发秦赵长平之战。这个靳黈是继靳尚之后在史料中出现的第二位靳氏先祖。

②、靳歙汉朝(公元前?—前183年),垣曲上敌原村。著名汉朝重臣。信武侯靳歙,初以侍从官员身份跟随沛公刘邦,他是从宛朐起兵的。曾进攻济阳。击败过秦将李由的军队。又在亳县南和开封东北攻打秦军,斩杀一名千人骑兵的长官,斩获五十七首级,俘虏七十三人,受沛公所赐爵位,封号为临平君。后来又在蓝田北进行战斗,斩秦军车司马二人,骑兵长官一人,斩获二十八首级,俘虏五十七人。又率军到达霸上。当时沛公立为汉王,赐封靳歙建武侯爵位,并升他为骑都尉。靳歙随从汉王平定了三秦。高后五年,靳歙去世,谥号为“肃侯”。他的儿子靳亭代承侯爵。二十一年后(公元前162年),靳亭因驱役百姓超过了律令规定,在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朝廷剥夺了他的爵位,同时免除了其封地。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肃侯玄孙之子长安上造靳安汉诏复家。

③、靳强西汉,西汉将军。汉二年以郎中骑千人从阳夏随刘邦,击项羽,以中尉破锺离眛。高祖十一年二月,受封汾阳侯。国都在今山西静乐县西。传四世:壮侯靳强-共侯靳解-康侯靳胡-侯靳石。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五月,侯靳石“坐为太常,行太仆事,治啬夫可年,益纵年,国除”。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靳强玄孙长安公乘靳忠诏复家。

④、靳允东汉末年,生卒不详,东汉末年兖州范县令。

⑤、靳详三国,生卒年不详,三国时蜀使臣。太原人。

⑥、靳康女者不知何许人也。美姿容,有志操。刘曜之诛靳氏,将纳靳女为妾,靳曰:“陛下既灭其父母兄弟,复何用妾为!妾闻逆人之诛也,尚污宫伐树,而况其子女乎!”因号泣请死,曜哀之,免康一子。——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六列女

⑦、靳安十六国后燕,后燕太史令。

⑧、靳山顾南朝,南朝梁西江督护。梁武帝大通二年与流放广州的宗室萧正则合谋袭击番禺,“招诱亡命,将袭番禺。未及期而事发,遂鸣鼓会将攻州城。刺史元景仲命长史元孝深讨之。”——《南史》卷51《临川王萧宏传附子萧正则传》

⑨、靳孝谟隋朝末年(公元?~619),武功人。著名隋朝末期官吏、唐朝大臣。隋朝末年,朝邑的法曹靳孝谟以蒲津、中潬二城归降唐高祖,因功授金紫光禄大夫。

⑩、靳裁之宋朝,颍川郡人。著名宋朝学者、经学家。靳裁之学识渊博,精通儒家学说,从小就开始精学伊洛程氏之学。后来的著名南宋经学家胡安国在入太学时,其老师就是靳裁之。

⒈靳六耶宋朝,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人。著名宋朝大司徒、怀远将军。

⒉靳十耶宋朝,曲沃人。著名宋朝奉议大夫。

⒊靳青宋朝,山西人。著名宋朝画家,善画猫,以致画猫能避鼠。

⒋靳东发宋朝,〔宋〕字茂远,官止州卒。其性多能,尤工画艺,人目之为靳百会。当时画手少作故事人物,颇失古规鉴之意,东发集古今谏诤百事以为图,号百谏图。——《画继、图绘宝鉴》

⒌靳真明曲沃人。著名金国征南大元帅。

⒍靳秘曲沃人。著名金国宣授大都评史。

⒎靳德渊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兵部尚书,追封西河郡侯。

8、靳显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镇四川大元帅。

9、靳用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廉访司使。

10、靳凤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三务使。

11、靳和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镇南大元帅。

12、靳麟元朝,靳和长子。曲沃人。著名元朝绛阳军节度使。

靳姓当今排序/人口:第168位/约92万

宋朝百家姓排序:第230位

现存家谱:6部

百家姓———靳「jìn」

【姓氏起源】

战国时,楚怀王的侍臣名尚,受封于靳,人称靳尚。其后有子孙遂以靳为姓。

【名人】

靳贵,明朝文士,曾任武英殿大学士。为人正真,学识广博,朝议出于公心,常令人敬重。

靳学颜,字子愚,明代嘉靖年间进士,授南阳推官,入为太仆卿,巡抚山西。著作颇多,著有《雨城集》。

被《芈月传》抹黑,被历史误解的靳氏先祖,真的害死了屈原?

2015年,一部演绎战国时期秦国女政治家芈月的历史剧《芈月传》上映并引起剧烈反响。演员阵容强大,故事励志深入人心,但里面有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小人物却完全被影视剧黑化。

那就是姜峰饰演的靳尚。

姜峰饰演的靳尚

靳尚,芈姓,靳氏,名尚,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人,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在正史中,靳尚是一个十足的奸臣。

在《芈月传》中,靳尚和张仪郑袖联手扰乱楚国,是个不折不扣阴险狡诈的小人。《屈原传》更是把屈原的死因归结于靳尚。靳尚因此遗臭万年。

据王逸所著《离骚经序》中记载,当时两人同为楚国大夫,但屈原才能在靳尚之上。靳尚因此对屈原有了嫉妒之心,开始设计陷害屈原。

在《屈原列传》中,靳尚对屈原的陷害描述得更为详细。有次,楚怀王命令屈原起草楚国法令,靳尚想要抢占这个功劳,便想将屈原撰写的初稿抢过来,但遭到了屈原的拒绝,靳尚为此怀恨在心,便去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称屈原接到此命令后过于骄傲自大,吹嘘起草法令一事只有自己能办到。楚怀王因此对屈原失去信任。

之所以将靳尚当成害死屈原的元凶,是因为把靳尚和两次陷害屈原的上官大夫当成了同一个人。关于上官大夫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上官大夫欲夺之”。这里的上官大夫是单独出现的,并没有提及到靳尚的名字。而《战国策》在提到靳尚时也没有提到上官大夫的名字。

其实上官大夫和靳尚并非同一人。上官大夫在屈原任左徒时就在任,楚怀王的儿子顷襄王继位后仍然在任。他第二次陷害屈原正是在顷襄王在位时。

屈原投江是在公元前278年(时年62岁),而靳尚在公元前311年(楚怀王十八年)遇害(当时屈原29岁)了,如何能在死后三十多年继续陷害屈原?

事实上,靳尚博闻强识,才干出众,全力辅助楚怀王治理国家,几次救楚怀王于生死之间,还联合齐、燕、赵、韩、魏五国,与苏秦一起促成六国组成合纵联盟对抗秦国,深得楚怀王的信赖与敬重。为了奖赏靳尚,楚怀王把丰饶的靳江流域赐靳尚为食邑。

楚怀王十八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楚国,诱骗楚怀王与齐国断交。楚怀王发现后就想杀了张仪。靳尚接受张仪贿赂,通过郑袖吹枕边风让楚怀王放了张仪。靳尚主动请缨去监视张仪归国,途中被魏国人张旄杀死。

所以靳尚嫉妒屈原的才能是真,死后继续陷害屈原是假。

靳尚是古籍中记录最早的靳氏,因此,靳氏的始祖是靳尚。他的后代就以封地靳为姓。

靳氏还来源于少数民族汉化后改姓,比如匈奴族、蒙古族、满族等的靳氏。

靳氏还有一支是从印度迁居而来,被皇帝赐姓为“靳”。

靳氏发展到现在,约有一百零八万的人口,位居百家姓第158位,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

靳姓的主要堂号有:西河堂 辽东堂 师俭堂

  西河堂是以郡望西河郡立堂,亦称安阳堂、平定堂、离石堂。

  辽东堂是以郡望辽东郡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中华姓氏“靳”姓之历史起源!

靳姓起源

出自芈姓,靳氏。

据《风俗通》、《通志·氏族略》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靳,春秋时楚地小国,后为楚大夫采邑,楚大夫靳尚之后,子孙以邑为氏。湖南有靳江河,源自湘乡市大凫塘,经宁乡县,至黑石渡注入湘江,过楚大夫靳尚墓前,因此而得名。

根据《古今姓氏书辨证》上的记载,战国时期楚国大夫靳尚的后代食采于靳,因此以邑为氏,称为靳氏,望族出于西河。而根据《通志·氏族略》及《风俗通》两书记载,靳姓人的始祖,的确是距今2300年前在楚国显赫一时的楚大夫靳尚。

靳氏是我国北方古老姓氏之一。望族居于西河郡,即今山西省汾阳。

靳姓发源地

靳姓发源于今湖南宁乡,楚亡于秦后,靳姓子孙开始渐次北移。汉初,跟随刘邦东征西讨的靳歙被封为信武侯,惜传子靳亭后,因故被免去袭爵;另一位功臣靳强被封汾阳侯,其子汾阳共侯靳解、孙汾阳康侯靳胡、曾孙汾阳侯靳石因过免,玄孙长安公乘靳忠诏复家。使发源于楚地之靳姓深深扎根于山西。同时,为消除各地旧贵族的豪强势力,维护汉朝统治,汉高祖刘邦采纳娄敬之建议,强迁六国贵族后裔和关东豪族于关中,置于中央政府监视之下,在这二十万之众中包括楚地之靳姓。新莽时期的赤眉军起义、绿林起义等战火使关中遭受重创,靳姓人因避难、仕宦、谋生等原因,由关中播迁于今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烽警四起,有北方之靳姓播迁江南,但多数中原之靳姓逃避表里山河,相对战乱少的山西,并在西河郡、汾阳郡与原来就已很是兴旺的靳姓相融合,昌盛为靳姓西河郡望和汾阳郡望。此外,在十六国时期,匈奴屠格族中有改汉姓靳的,一度使靳姓队伍壮大,尤其是靳准杀帝以后,更是如此。奈好景不长,招来石勒、刘曜共讨,此支匈奴靳姓遭受灭顶,仅留靳准从弟靳康一子。所以严格地讲,我国的靳姓人士,绝大多数还是汉族的后裔。隋唐时期,昌盛于山西的靳姓有播迁于今河北、河南、山东者。两宋时期,北方靳姓有播迁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南方省份者。元代,靳祥、靳德进父子由潞州(今山西长治)徙居今河北大名。明初,山西靳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陕西等地。明清以后,靳姓逐渐在内蒙、甘肃、东北等地落籍。如今,靳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河北等省为多。

靳氏族人早期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和江汉地区,汉、唐时期在西河郡形成望族。宋朝初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南宋以后在全国各地逐渐分布开来。

今江苏省的镇江市丹阳市、宿迁市宿豫区曹集镇新靳村、宿迁市泗洪县、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靳桥村、常州市、徐州市、连云港市灌南县、苏州市吴中区,安徽省的宿州市埇桥区、巢湖市、阜阳市、六安市霍山县,山东省的济南市历城、平阴县、章丘市、聊城市莘县王庄集乡中沙村、东阿县、临沂市莒南县;费县、日照市莒县、泰安市宁阳县、菏泽市牡丹区、曹县、郓城市、单县、东明县、济宁市金乡县有胡集镇靳楼村、济宁嘉祥县、德州市夏津县、济宁市邹城县、潍坊市安丘市,河北省的安平县、宁晋县、石家庄市无极县、张家口市、衡水市饶阳县、邯郸市永年县、鸡泽县、曲周县、大名县、广平县、武安市、成安县、邱县、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沧州市肃宁县、保定市涞水县、安国市、博野县、邢台市南宫县、巨鹿县塔堤村、沙河县、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小集镇宋家营、唐山市丰润区、广东省的中山市、深圳市,山西省的太原市清徐县孔村、大同市浑源县、灵丘县、晋城市、临汾市尧都区、乡宁县、曲沃县、吕梁市、运城市,湖南省的长沙市宁乡县、娄底市,陕西省的西安市、榆林市,河南省的郑州市花园口区、荥阳市、巩义市、新密市、沁阳市、周口市扶沟县、淮阳县、新乡市长垣县、封丘县、安阳市汤阴县、林州市(原林县)鹤壁市淇县、洛阳市、信阳市、焦作市孟州市、博爱县、濮阳市、郾城区、商丘市夏邑县、柘城县、项城市、平顶山市汝州市、南阳市西峡县、镇平县、唐河县、方城县、洛阳市宜阳县、孟津县、开封市兰考县、尉氏县、驻马店市、漯河市临颍县、许昌市禹州市、商丘市民权县、登封市、三门峡市卢氏县、灵宝县,福建省的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贵州省的六盘水市盘县,甘肃省的兰州市山丹县、天水市,云南省的玉溪市江川县、楚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的成都市、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达州市达县,湖北省的武汉市、荆州市、襄樊市、荆门市钟祥市、宜昌市,辽宁省的沈阳市、鞍山市,辽阳市,吉林省的长春市、通化市松原市、四平市,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海南省的海口市、三亚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北京市的平谷县,上海市,天津市的静海区,重庆市的云阳县,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台南市、花莲县等地,均有靳氏族人分布。

靳姓郡望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 (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靳姓堂号

西河堂:以望立堂,亦称安阳堂、平定堂、离石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靳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一十二位

靳氏图腾释义:靳,从革、从斤,定与革和马有关。靳的本义是指服马当胸的皮革。也是“服马”的代称。靳人当是与训练“服马”有关的氏族。

得姓始祖:靳尚(楚环王宠臣)

始 祖 地:湖南湘乡

靳姓历史名人:

①、靳黈战国,生卒不详,战国时期上党郡守。公元前263年,韩桓惠王企图献出上党向秦求和,不料上党郡守靳黈抗命不尊,力主抗秦,韩王派冯亭接替靳黈。冯亭以上党归赵,引发秦赵长平之战。这个靳黈是继靳尚之后在史料中出现的第二位靳氏先祖。

②、靳歙汉朝(公元前?—前183年),垣曲上敌原村。著名汉朝重臣。信武侯靳歙,初以侍从官员身份跟随沛公刘邦,他是从宛朐起兵的。曾进攻济阳。击败过秦将李由的军队。又在亳县南和开封东北攻打秦军,斩杀一名千人骑兵的长官,斩获五十七首级,俘虏七十三人,受沛公所赐爵位,封号为临平君。后来又在蓝田北进行战斗,斩秦军车司马二人,骑兵长官一人,斩获二十八首级,俘虏五十七人。又率军到达霸上。当时沛公立为汉王,赐封靳歙建武侯爵位,并升他为骑都尉。靳歙随从汉王平定了三秦。高后五年,靳歙去世,谥号为“肃侯”。他的儿子靳亭代承侯爵。二十一年后(公元前162年),靳亭因驱役百姓超过了律令规定,在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朝廷剥夺了他的爵位,同时免除了其封地。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肃侯玄孙之子长安上造靳安汉诏复家。

③、靳强西汉,西汉将军。汉二年以郎中骑千人从阳夏随刘邦,击项羽,以中尉破锺离眛。高祖十一年二月,受封汾阳侯。国都在今山西静乐县西。传四世:壮侯靳强-共侯靳解-康侯靳胡-侯靳石。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五月,侯靳石“坐为太常,行太仆事,治啬夫可年,益纵年,国除”。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靳强玄孙长安公乘靳忠诏复家。

④、靳允东汉末年,生卒不详,东汉末年兖州范县令。

⑤、靳详三国,生卒年不详,三国时蜀使臣。太原人。

⑥、靳康女者不知何许人也。美姿容,有志操。刘曜之诛靳氏,将纳靳女为妾,靳曰:“陛下既灭其父母兄弟,复何用妾为!妾闻逆人之诛也,尚污宫伐树,而况其子女乎!”因号泣请死,曜哀之,免康一子。——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六列女

⑦、靳安十六国后燕,后燕太史令。

⑧、靳山顾南朝,南朝梁西江督护。梁武帝大通二年与流放广州的宗室萧正则合谋袭击番禺,“招诱亡命,将袭番禺。未及期而事发,遂鸣鼓会将攻州城。刺史元景仲命长史元孝深讨之。”——《南史》卷51《临川王萧宏传附子萧正则传》

⑨、靳孝谟隋朝末年(公元?~619),武功人。著名隋朝末期官吏、唐朝大臣。隋朝末年,朝邑的法曹靳孝谟以蒲津、中潬二城归降唐高祖,因功授金紫光禄大夫。

⑩、靳裁之宋朝,颍川郡人。著名宋朝学者、经学家。靳裁之学识渊博,精通儒家学说,从小就开始精学伊洛程氏之学。后来的著名南宋经学家胡安国在入太学时,其老师就是靳裁之。

⒈靳六耶宋朝,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人。著名宋朝大司徒、怀远将军。

⒉靳十耶宋朝,曲沃人。著名宋朝奉议大夫。

⒊靳青宋朝,山西人。著名宋朝画家,善画猫,以致画猫能避鼠。

⒋靳东发宋朝,〔宋〕字茂远,官止州卒。其性多能,尤工画艺,人目之为靳百会。当时画手少作故事人物,颇失古规鉴之意,东发集古今谏诤百事以为图,号百谏图。——《画继、图绘宝鉴》

⒌靳真明曲沃人。著名金国征南大元帅。

⒍靳秘曲沃人。著名金国宣授大都评史。

⒎靳德渊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兵部尚书,追封西河郡侯。

8、靳显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镇四川大元帅。

9、靳用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廉访司使。

10、靳凤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三务使。

11、靳和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镇南大元帅。

12、靳麟元朝,靳和长子。曲沃人。著名元朝绛阳军节度使。

靳姓当今排序/人口:第168位/约92万

宋朝百家姓排序:第230位

现存家谱:6部

百家姓姓氏图腾(十六)路、詹、关、苗、凌、费、纪、靳、盛、章

百家姓姓氏图腾(十六)151路152詹153关154苗155凌156费157纪158靳159盛160章

2023百家姓151路姓:

【释义】路是一个会意字。路即道路。古代的道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起源】黄帝生子玄嚣,玄器生子帝喾,为高辛氏。帝喾有子挚,挚生子玄元,在唐尧为部落首领时,玄元因功封为路中侯,建路国,历经虞舜时期和夏王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路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得姓始祖:玄元

2023百家姓152詹姓:

【释义】詹,本义是话多。会意字。多言,势必牵扯面广,从高到低,一一诉说。詹又通占,古代楚国主管占巫师的官职称“詹尹”,也称占尹。【起源】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历十世到周宣王。周宣王二十一年(公元前807年),其支子至弘封于詹(今地不详),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子孙以国为氏。得姓始祖:詹文侯

2023百家姓153关姓:

【释义】关,本义是门闩。

【起源】源于姬姓,出自远古帝舜时期养龙高手董父。颛顼有个后代叫董叔安,擅长养龙,古代称马为“龙”。董叔安儿子董父,在帝舜执政时期负责养龙,被封为豢龙氏。在古代,“豢”、“关”二字同音通用,所以后来又写作关龙氏。董父的后裔子孙多有以先祖封号为姓氏者,称豢龙氏、关龙氏,后简为关氏、龙氏。夏王朝末期夏桀执政时期的一位大夫关龙逄,曾因功受封于黄河北邑,史称其地为“关邑”。得姓始祖:关龙逢(夏代末年大臣)

2023百家姓154苗姓:

【释义】苗是一个会意字。苗,指田里刚刚长出的幼苗。一般是指草木作物,如麦苗、秧苗。汉语规定,庄稼未秀为“苗”,开花为“秀”。【起源】出自芈姓。春秋时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国若敖之乱,楚若敖之孙、楚大夫伯棼(斗越椒)以罪诛,其子贲皇奔晋,食采于苗(故城在今河南济源苗亭)。在晋国与楚国的交战中,伯棼之子贲皇技献晋国使晋国取得战斗胜利。苗,遂为商周古国,西周初国亡,成为周邑。在贲皇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封邑名为氏,遂成苗氏。得姓始祖:伯棼、贲皇

2023百家姓155凌姓:

【释义】凌,本义是积冰。凌字是由冫和“ ”组成。“冫”,水冻结成的固体,“ ”义为超越。【起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官职为氏。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封被周武王姬发封在西周之京畿内的古康国之地,称康叔,后周公旦建议周成王姬诵,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都封给了康叔,并建立了卫国(都今河南淇县朝歌),史称“卫康叔”。卫康叔有个儿子在周王室为官“凌人”(掌冰政之官),后人以官职为姓氏,史称凌氏正宗。得姓始祖:姬康(卫康叔)

2023百家姓156费姓:

【释义】费,“用去也”。指用去的钱财。在金文中费字下为贝,指金钱,表示钱财。上面由弗和立刀组成,表示将原本捆绑箭杆的绳索割断,使之散落之义。【起源】1.源于嬴姓,出自远古帝王颛顼裔孙大费次子若木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相传,颛顼是黄帝孙,有裔孙伯益,伯益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费(今山东费县),裔孙大费。以父名为姓氏,称费氏。2.源于姒姓,西周初,周公将其太姒母家的姒姓转封于费国,故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南之费城,春秋时为鲁国吞并,后裔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费氏。得姓始祖:伯益(顓顼裔孙)

2023百家姓157纪姓:

【释义】纪的本义是为使丝缕互相区别不致混杂的“界线”。纪之初文是已。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纪字就是“己”,就像一根弯曲的絲绪。【起源】1、出自姜姓。西周初年,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建立了纪国,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所灭,纪国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纪。2、上古有纪族,伏羲氏之臣有纪侗,即其族。舜未为帝时,有师名纪后,也是古纪族后人。得姓始祖:纪侗、纪后

2023百家姓158靳姓:

【释义】靳, 本义为古代车上夹辕两马当胸的皮革,也用作辕马的代称。【起源】出自芈姓。据《风俗通》、《通志·氏族略》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靳,春秋时楚地小国,后为楚大夫采邑,楚大夫靳尚之后,子孙以邑为氏。湖南有靳江河,源自湘乡市大凫塘,经宁乡市,过楚大夫靳尚墓前,因此而得名靳江。

根据《古今姓氏书辨证》上的记载,战国时期楚国大夫靳尚(?——公元前311年 )食邑于靳,后世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靳氏。靳氏是我国北方古老姓氏。望出西河郡,治所在今山西省汾阳。

得姓始祖:靳尚

2023百家姓159盛姓:

【释义】盛,盛放之义。是专指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的谷物等贡品。引申有丰富、繁华、众多、显赫、赞美等义。“盛”也通“成”,有成为、成就。【起源】源自姬姓。周初,武王封文王之子于盛(今山东泰安),建立盛国。春秋时被齐国灭掉,盛君的后人遂以国名为姓,即盛氏。另一支由奭姓所改。周朝燕国的召公奭,奭因被封于召(今陕西岐山)。奭姓后人在西汉时避汉元帝刘奭的名讳,改称盛氏(古代盛、奭同音)。得姓始祖:公奭

2023百家姓160章姓:

【释义】章,木名。后来变为樟,又名香樟。是一种常绿乔木。【起源】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始祖盖为姜子牙。章氏的孕育地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鄣城村(现属章丘县),商朝时为鄣国;西周初,姜子牙受封于齐,建齐国。鄣国被齐太公收为附庸国,后齐太公将鄣国及临近的齐国分封给庶子。春秋时鄣国被齐灭掉,后人以国名“鄣”为氏,又去掉表示疆邑的“阝”,成为章姓。得姓始祖:姜尚(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