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仰教的朋友问:身为徒,在家敬拜不行吗?难道非要去教会、去教堂里?弄明白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了解教所谓的教会指的是什么?教会指的是一群信奉上帝的人组成的团体,教会不是教堂建筑,因为没有人的教堂只是建筑物而已。
教堂里的场景
徒去教堂礼拜是传统的行为,他们的依据是圣经里的话:徒不可停止聚会,不要像那些停止习惯了的人一样。去教堂敬拜的意义在于大家一起敬拜上帝,而且同是徒相互之间可以交流,也可以借着教堂聚会的时间带领新的朋友。
但是有没有人不去聚会最后上帝许可他上天堂了呢?有。在圣经中记载当耶稣被罗马总督比拉多手下的兵丁钉十字架后,耶稣旁边一左一右两个犯人也在十字架上,其中一个强盗不做礼拜,最后认识了耶稣,上帝也许可他以后进到天堂里。
油画教堂
那么现实中有没有信奉教的人不去教堂或不再到教会礼拜呢?答案:比比皆是,例如年老体弱的老人家,病痛缠身、行动不便,要爬楼梯到教堂里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这种情况她自己在家听耶稣的故事、圣经的道理、自己唱些教歌曲、在家敬拜上帝也很好。
但是如果一个徒身体好好的,有充足的时间到教堂,就不要把自己当作另类的徒,不要将自己当作例外的人或独特的人。在教堂或教会里聚会的时候,当存谦卑受教的心,好好注意听,会有许多有意义的知识,从而带来的喜悦是只待在家里敬拜上帝常常没办法达到的。
教堂油画
在特殊的情况下,如果教堂内已经行将朽木,渐渐堕落,牧者站在台上夸夸其谈,最后教堂的牧师自己却常常违反,变成了能说不能行的摆设,人们感觉没有什么意义再待下去,对这个教堂失去信任,失去信心,人们离开教堂也是常有的事情,离开后平时在家阅读圣经、听网上的讲道也是可以的。
还有些地方受到环境的局限,例如有些人家周围没有教堂,到远方的教堂要走很长的路,这样,人们只能在家里读读圣经,听听录音机的讲道。在教传统敬拜上帝的日子是礼拜天,那么自己的工作时间也恰巧是星期天,总不能辞去工作去教堂参加礼拜。这些情形不去聚会都是有充分原因的,不算是刻意不到教堂聚会。
自己阅读
这样,身为一个徒,不是每次都必须风雨无阻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到教堂去敬拜上帝,有些情形自己在家阅读圣经也是很好的选择,看问题不能一刀切,总要统筹各种各样的原因,面对不同的问题具体的去对待。
新华社天津3月18日电(记者周润健)“中分春一半,今日半春徂。”北京时间3月20日11时06分将迎来春分节气。此时节,春江暖,烟柳绿,桃花红,梨花白,莺婉转,燕纷飞,满满春色,一派生机。
当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天的第四个节气春分到来,标志昼夜平分,是整个春季中的“C位”节气。
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九九歌中的“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指的就是春分时节。春分一到,“地气已贯通”,也就是冻土层已融化,土壤透气性良好,是适时播种的好时候。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别受重视的一个节气。古人讲究“春祈秋报”,即在春耕时祈祷风调雨顺,秋收时祈盼五谷丰登。
王来华说,在民间,“春祈”是敬拜土地神,通常在春社日举行,也就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通常在农历二月,与春分节气相近。据记载,在清代,春分一到,在严肃的祭祀活动后,皇帝会亲自到北京正阳门外的先农坛,换上“亲耕服”下地播种。
旧时,有些地方时兴在春分送“春牛图”,在一张红纸上印上农历的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的图样。图中有说唱,蕴含着不少祝福丰收的吉祥话和对春牛的夸奖。毕竟,耕牛是那个时候春耕的主力,无论犁地、耙田、整畦、播种等农事,都离不开它。而如今,农田里已经不容易见到吃力耕作的春牛,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高效运转的农机具,这些现代化的农机具俨然是新的“春牛图”主角。
春分到了,真正气象意义上的春天也就到了,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历代文人雅士也曾醉在其中,不吝笔墨。欧阳修说,“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千百年后,朱自清也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王来华表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这个春光明媚的仲春时节,不妨去郊游踏青,放飞风筝,采摘野菜,在和风送暖与鸟声啁啾中,感受“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的浪漫与美好。
《死》,又称《康熙十字歌》:
功成十字血成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裂四衙半夜路,
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
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警九品,
七言一毕万灵啼。
大家似乎能感觉出,这首诗是写教的。是的,这的确是赞颂教(天主教)的诗词——在中国,写蕴含宗教色彩的诗歌并不少见,佛道两教为中华文学宝库不仅增加了肥料、土壤,甚或是灵魂!近年来,随着世界交流密切,写赞颂教的诗歌也多起来!
但是,这两首诗,是皇帝写的!
在中国,皇帝写诗并不罕见,皇帝写蕴含宗教色彩的诗或是写诗赞颂宗教也不罕见——皇帝皇帝给道教佛教写诗屡见不鲜!
但是,这竟然是皇帝写给教的!?
这真的是真的么?
是真的,是康熙皇帝写教(天主教)传教士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图1 康熙皇帝
康熙前教在中国的传播
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早的记载是唐朝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由波斯的传教士、聂斯托利派的阿罗本带来经书到长安。在元朝。教在中国的再次兴起,值得一提的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母亲就是景教徒。由于这样的渊源,元世祖对教才会宽容的态度,——隆重接见了罗马教廷派来的传教士队伍,马可波罗就在其中。到了明朝,随着奉行教的欧洲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教也趁机扩张它的影响,并以葡萄牙占据的澳门为中心,不断向中国渗透。到了明朝晚期,著名的-天主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在士大夫中间进行传教,并成功吸引了许多士大夫入教,最出名的就是徐光启。
1644年,明朝灭亡。新建立的清朝在一开始对教采取宽容政策。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顺治帝下诏宣布对教采取宽容的政策——这表明新生的皇朝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外来的宗教。作为回报,天主教廷教皇亚历山大七世也下敕谕,允许中国天主教徒祭祖祭孔。
图2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的天主教
康熙朝前期教的传播
说起康熙朝教的传播,不得不说利玛窦。
首先,利玛窦发现,中国人有着深厚的祖先崇拜与遵奉孔子的传统,前者构成了家家户户的祭祖传统,后者则构成了国家的祭孔,尊儒的政治统治。而教崇尚“天父”,与这些是矛盾的。但是,祭祖祭孔在中国不仅是根深蒂固的,且更主要的是构成了中国人的家国体系,是文化,更是政治;是根基,更是灵魂!!所以,不应该加以打压。于是向罗马教廷提出,不干涉中国的祭祖祭孔传统,前文也提到罗马教廷颁布教谕同意,而中国清廷也投桃报李,实行宗教宽容政策!而利玛窦的建议史称“利玛窦规矩”。
同时,利玛窦力图“教中国化”——他引用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上帝”一词,说西方的“天父”就是中国的上帝——由此中国就把“天父”翻译成“上帝”——这不仅人为地构造了教与中国的“血肉联系”,更主要的是与中国的封建皇权相连——中国的皇帝都宣称是“天子”,天帝的儿子,而教尊崇的是“上帝”——不啻向中国的统治者宣称自己是可以成为中国皇权的拥护者,而且也间接为中国皇帝体重看了合法性(中国的“天帝”西方人也认可)!
图3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
但是,我们知道的,康熙刚继位的时候,是四大臣——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辅政,这其中最后鳌拜把持朝政,而鳌拜对教的态度是敌视的。中华王朝对教一开始是依赖其高超的科技,最主要的是天文历法科技,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王朝,天文历法决定着中国的农业生产,也就决定着中国的命脉。教引入了西方的先进天文历法知识,推算出的历书更加精准,所以备受中国皇帝的青睐。
但是,鳌拜却宠信一个根本不懂历法的杨光先。这个杨光先是一个极端顽固排外的人。他主张:“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主张对徒“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在他的主张下,鳌拜决定对教采取敌视政策,将著名的传教士、历法专家汤若望判处凌迟(后孝庄太皇太后下诏赦免其死罪,改为流放),南怀仁被流放,史称“康熙历狱”。
图4 鳌拜(?—1669年,满语:Oboi)
康熙对教的信赖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鳌拜倒台,康熙大权独揽。
或许由于都受过鳌拜的欺压,所以康熙在感情上对西方传教士是亲近的,所以康熙决定决定为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外国传教士平反。
康熙先是下诏找回南怀仁(汤若望已死),然后下诏杨光先与汤若望比试推算立法,结果杨光先根本不懂历法!最后,康熙下诏,重用南怀仁,处死杨光先(后来也下诏赦免)。
由此,作为皇帝的康熙发现了-天主教传教士在科技方面的优势,于是更加亲近传教士。
所以,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造就了康熙与-天主教的感情基础:其一是少年时期共同的经历造就的一种“患难与共”的感觉;其二就是由传播教的传教士带来的高超的科技水平!
也就由此,康熙重用徒,了解文化,并且写下了最开始提到的那些文字!甚至,有学者指出,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康熙不仅了解文化,甚至准备信仰教!
图5 南怀仁(1623年10月9日—1688年1月28日,享年66岁),字敦伯,又字勋卿,比利时籍清
转折
就在康熙作为皇帝准备好了信奉教的时候,也就在西方传教士做好了为“由皇帝下诏将-天主教定为国教,紧接着就是全国民众全部受洗”而高兴的时候,转折出现了!
但是,转折出现了,情势最终急转直下——在康熙皇帝弥留之际宣布“禁教”!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还要从教对天父的崇拜说起!
上文指出,教本已与中国达成谅解,崇拜天父但不阻碍祭祖祭孔,但是就在利玛窦的年代就有人反对,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到中国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白晋等人来华。在北京建立法国耶稣会。该会成员大多反对所谓“利玛窦规矩”。
而就在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颁布教谕,竟然宣布禁绝中国祭祖祭孔,紧接着,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教皇竟然亲自派遣代表铎罗来华发布南京教令,禁止敬拜祖先。
接二连三的行为引发了康熙大帝的极为不快,于是,康熙帝也站出来亲自澄清真相,并派遣艾若瑟出使罗马教廷。没想到得到的不是谅解,而是进一步的行动。同年,罗马教廷将福建传教区由支持中国传统礼仪的耶稣会交给反对中国传统礼仪的多明我会(又译“多米尼克派”)。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再次颁布教谕,重申1704年禁令。
图6 多明我修会创始人多明我
康熙皇帝决定与教做最后的挽留,同时也是最后的通牒——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被晚年九王夺嫡困扰不堪的皇帝竟然放下手中的事务,亲自调节教廷与中国的矛盾,先是罗马教廷为中国礼仪之争事,派嘉乐主教来华,再次禁令,然后,康熙帝在二十九天之内,召见嘉乐六次,不断重申“朕原视中外一家,不分彼此”,希望叫停做出起码的让步,这也组建康熙对教还是有感情的。
但是,事与愿违,康熙帝的苦口婆心换来的是嘉乐一次又一次的强硬!最终,极为愤慨的康熙大帝,批示“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下令禁教——教与康熙一生的宿缘就这样画下句号,可谓正暮色苍茫!
这之后天主教廷虽然又宣布于可以让步,但是并没有得到倾听的再一次谅解。公元1723年,康熙去世,雍正登基,正式颁布诏书,禁止天主教!
图7 教是对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宗教
几点思考
鉴于教与康熙皇帝,与中国的恩恩怨怨,笔者思考良多,生出一个疑问:假使教廷不禁止中国的礼仪,那么-天主教能在康熙帝的偏爱下传播下去么?
笔者认为,不能!
这是由于以下几点。
第一,教本性与中国文化是这巨大的不融性的。
黑格尔认为,教是“理性的宗教”本性,这里便点出了教的一个优点,在长期的传播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持了最本源的特色,那就是“对天父无保留的,无尽的崇拜”,这就构成了教的一个特征,那就是完整性!
同时,由于教“万世一系”式的讲原则,而原则的内涵又是“独一真神”,就意味着教巨大的排他性,突出表现就是对其他宗教神祇的排斥!这点我们可以对比教与佛教和道教。佛教是乐天的出世宗教,对任何宗教都不奉敌意;而道教虽然几次调动灭佛,但是最终对佛教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式:你去白云观可以发现,道教对于佛教神祇观音菩萨、燃灯佛祖都化而受之,成为自己的神祇——观音菩萨叫慈航真人,而燃灯佛祖叫接引真人(很大程度上源自《封神演义》,也就由此很多网友探讨如来与元始天尊法力孰上孰下)!道释结合,荣辱与共,最后儒释道三教合一,构成中华文化最无上的灵魂!
反观教,自始至终一“独一真神”反对所谓的“偶像崇拜”,难以与任何宗教共处!
这就决定了教一定难以融入比教更早,更先进,更博大的中华文明之中!
图8 清代的教圣经文献
第二,教政治性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有着天然的,根本无法弥合的排斥性与斗争性。
教是讲政治的!在罗马有天主教教廷,在罗马教廷直下有着成百上千的教区,教会,完成者对西欧的统治!之后甚至引发王教之争——教会与王权激烈争斗!那么,假使教传入中国,一定背负着政治目的,最终一定会引发与清皇室的皇权之争。一个是世界上最专制的封建皇权,一个是世界上最严密的宗教神权,两虎必定相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帝国主义性与中国国家利益有着巨大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日子里,教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完成世界统治的工具,在大航海时代的扩张虽具有宗教性,但是最核心的就是攫取利益!后来的帝国主义侵华就是如此,所以打着传教幌子的教最终一定会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而遭到当时政府的驱逐!
文:牛奕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