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具体部首奇妙组成汉字——古汉字组字的基本规律
刘东汶
探索清楚古汉字组字的规律性是探索古汉字奥秘的关键所在。西文(英文、德文、俄文等西方文字)往往由300左右词根为骨干,组成庞大的西文词库,形成几十万乃至过百万的单词。古汉字的字与西文的单词可作对应,而古汉字在组字上与西文的单词组词上,也有类似的规律可寻,这就是古汉字是由300个汉字部首,通过其中的几个或者多个部首(一般是两三个部首,少数至多六七个部首)通过奇妙组合、排列的方法,形成庞大的古汉字字库。汉字字库在正常情况下是一万字范围内。汉字搞到四五万字库是一种繁琐的做法。
就西文组词,古汉字组字,均基于300来个词根或者部首的情况,表明无论东方西方文化中在认识世界事物上具有共同规律,而无论东方西方文字都是对事物认识的结果,是人们认识事物在文字上的反映和表现。
以形象具体的汉字部首组成整个的汉字群体是古汉字的一大特色,也是古汉字的基本造字规律。
古汉字的部首是组成汉字的最基本元素。汉字部首整体上是属于象形字范畴。许慎的《說文解字》一书中收录的汉字部首有540个;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第10版)一书中,该书表明,依据《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共300部首:其中有201个主体部首,99个同义异形的部首。本文选择《新华字典》(第10版)里的汉字共300个部首的说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由300个汉字部首为主,由此组成整个庞大的古汉字字库。限于篇幅,这里只能对部分古汉字部首组字情况作简要的解释和说明。换言之,熟悉这300个汉字部首,并且加以灵活运用,就能够理解绝大多数的汉字含义。
在甲骨文中,这些汉字部首,基本上都能够找到其对应的象形字,因此,这些部首可以称为“象形字”。例如,牛、马、羊、豕、犬,隹、鳥,手、足,米、禾,幺、糸,目、耳、鼻、舌、身等,在甲骨文中都是栩栩如生的象形字。
对于庞大的汉字一万字的字库而论,象形字(或者称为“感性字”)只有那300个部首,即3%比例,而占比例97%的其余近万字的汉字,我称之为“理性字”。“理性字”不是象形字。把汉字归纳为“象形字”是一个容易将人们思维引入歧途的错误叫法。
这些“理性字”是古汉字造字者们对于世界上各种复杂的客观事物或者主观的事物,在认知上从感性具体上升为理性具体的结果;是造字者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渐近的、比较科学的认识;是他们在深刻分析和把握世界上复杂客观事物和主观事物的规律性,及其能够为公众认可的表现特征的基础上,在理性思维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造字者们应用古汉字中象形的部首,在部首形形的合理组合、排列基础上来形成古汉字。
这些理性字正是将部首这些感性字(象形字)的汉字部首作为组成汉字的元素,通过将这些部首合理奇妙组合排列之后,才形成古汉字字库的众多字。可以说,运用部首组字,是认识汉字奥秘的一条捷径。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进行古汉字组字的训练,让训练者在很短时间,既深刻又具体形象地熟练掌握每个汉字,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完全可能的。
一、部首的具体和象形,表达出人们日常熟悉的事物
古汉字的部首主要来源于古代的甲骨文,而甲骨文又是从自然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的
文字象形描写中形成其文字基础的。甲骨文中的象形字是具体和象形的,这种象形是简约的又是很传神的。而甲骨文中其余大多数的“理性字”也是很深刻和传神的。
古汉字造字时是先从反映事物的外在形状入手的。一些形象、具体的事物在古汉字中就表现为象形字,象形字能够形象地反映出客观世界这些事物的外部特征。
比如,金木水火土等字组成自然界的组成基本元素,它们每个字本身就是象形字,不需加以多少解释人们就能够认识它们。它们也是古汉字的部首。
古汉字中对动物形象的象形字,其描绘达到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的程度。这些古汉字是人类最为简洁、最为深刻描绘动物形状的丹青素描的画像。例如,“鳥”(简写体:鸟)字,可以看见鸟头、鸟身子、甚至可以看见鸟的足趾;“魚(鱼)”字,可以看见鱼的整个身子,包括它的鱼头、鱼尾巴、鱼身和鱼鳍。“馬(马)”字同样可以看见马头、马的身体及其四趾。“羊”字是羊头部的表像;“兔”字是兔的表像,看见兔字,我们可以看见兔子的耳朵及其整个身子。“虎”字及作为部首的另一种表现“虍”(hu),则是把虎张开血盆大口以及其修长的身躯的外形,表达得淋漓尽致。“虫”字则是蛇类的身体盘缠在一起象形字。在甲骨文中的 “虫”字,蛇的头部以及线性身体都能够令人看出来;本意指的是蛇的虫字,后来却演变成为所有昆虫的代名词了。汉字专门造了蛇字来表达今天大家都知道的蛇这种爬行动物。
古汉字部首中对于人体部位的描述也是传神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比如,人的眼(目)耳鼻舌身的对应象形字(也是古汉字部首)是:目、耳、自、舌、身。而人手的对应象形字则有:手、爫、又、寸、大、共等具体表现形式。在甲骨文的“手”字中,不论手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何不同,都可以从“手”字里看见手的手掌、手指。“足”字可以看到一部分小腿肚和脚掌。“耳”字是耳的表像;“口”字是人的口的形象,“目”字是人眼睛的形象。“身”字则是人的身体的侧面形象。“母”字是有着突出胸脯的女性的象形字,只是将坐立式女性的胸脯形象转动90°罢了。“每”字则是成年的出嫁的女性——“母”的头顶插上发簪的表现。“子”字则是大头婴幼儿的象形字。
古汉字部首中对于自然界的描述也是很形象的。比如,“木”是树木的形象(“林”字是双木成林;“森”字则是三棵以上木组成为森)。“雨”部首让我们看见在乌云笼罩下,雨点降落的情景。“電”(电)部首,可以看见下雨时云中出现的电闪,这就是电。“水”部首,它是正在流动着的水的外在表象;“火”部首是正在燃烧的火的表象;“月”部首是月亮的表象;“日”部首是红日(又称为“太阳”)的表象;“禾”部首是像水稻等谷类植物的象形字。
古汉字部首中的交通工具的描写是具体象形的。比如,“車”(车)部首是车厢与车轴车轮结合在一起的俯视图象;“舟”部首则是船形的象形字;等等。
古汉字部首的这种精确的象形,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规律性。因为,人类认识世界,首先就是从认识客观世界里各种具体事物的外部形状、面貌出发,而后认识客观世界各种复杂事物以及主观世界各种抽象事物的内部规律性的。
二、部首组合成“理性字”,以表达比较复杂、抽象的事物
古汉字中大量的是“理性字”,这些“理性字”是在汉字部首感性字(或者称之为“象形字”)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维,将部首经过理性的组合或者叠加后形成的。这些“理性字”表达的是较复杂客观事物和主观抽象的事物。
比如,鷄(鸡)、雞(鸡)等字表达出来的是鸡等家禽的被驯养这种规律。鷄由“奚+鳥”,雞由“奚+隹”组成。而奚字则是由“爫+幺+大”组合而。“爫、大”表示的都是人的上方手(爫),下方手(大),下方手(大)往往指的是人的双手,而“幺”表示的是纤维做成的绳子。奚字含义是七手八脚将人或者动物捆绑起来。古代有“奚人”,其含义是隶。
奚+鸟(鷄)、奚+隹(雞),讲的都是被人七手八脚用绳索束缚起来,加以驯养出来的家禽。鷄、雞它们均是来自野生的鸟(或者“隹”)。鸡等家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鸟,而是被驯服的鸟。这就是鷄、雞两字的来历。
又如,温馨的“馨”字。“馨”字由“殸qing+香”组成。“殸”由“声+殳”组成,“声”在甲骨文中表示的是古代的石磬(在后来人们又制造出青铜磬),“殳”在甲骨文中表示的是手中拿着工具。“殸”表示的是人们用手中工具在敲击石磬。试想,“殸”,表示的是人们一边在有节奏地敲击着玉石或者青铜做成的乐器;一般情况下,乐工奏出的都是舒缓的乐曲,这种乐曲令人心情愉悦。“香”则由“禾+日”组成,原意是艳阳下的禾苗散发着迷人的清香;在“馨”字里的“香”字,表示的则是人们一边又还燃有香料。“馨”字表达的就是,人们在燃着檀香这样的香料的环境中欣赏着舒缓的、令人愉悦的音乐,这种感觉自然是很温馨的。
“樵”字是由“木+焦”部首组成。先看“焦”,它由“隹+灬(火)”组成,表示的是隹(短尾巴的鸟)在火上烤,隹会因为在烈火烧灼下而掉油,并且缩小变黑,这就是焦。 “樵”字表示的是:樵夫只能砍伐死去的树木,而不能砍伐还活着的树木,这就是古代中国的樵夫,完全实行的是绿色林业,环保林业啊。看看现在世界上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把那些成片活生生的綠色树林砍伐掉,这与古人的科学看法要差多远啊!
“獻”(“献”)字由“虍+鬲+犬”等组成,字义上表达的是用器皿(鬲)将虍(虎)犬等野兽烹饪熟后,奉献给一些特殊人群。
“贸易”两字揭示的是一件包罗万象的人类活动。怎么样正确来定义“贸易”呢?古汉字把贸易活动的关键归结为贸(“卯+贝”)以及易(“日+勿”)。这里用极为简约的两样东西——“卯+贝”,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变易来表示“贸易”。其中一位是“贝”,也就是钱;另一位是“卯”,即货物。货物千千万万种,那种最平常?啊卯木最简单。所谓“卯木”讲的不是参天大树的“乔木”,而是低矮的灌木丛;人们砍伐卯木,是开荒种地的需要,也是生活中烧柴的需要。这里的“卯” 是被砍伐下来的卯木,也就是代表烧柴。“易”字由“日+勿”组成,这里表达的是日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的变化情况。
“贸易”就是“卯,贝”之间的物主变易换言之,就是交出货币(贝)得到柴火(卯),即卖出卯得到贝。或者卖出柴火(卯),得到货币(贝)。“贸易”这两个字表达的就是这种商业活动,或者说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十分清楚和准确地表达贸易活动的。
三、部首的组合排列能够将一些复杂事物表达得很直观、很简洁明了
以表达红日(又称为“太阳”)活动的一组古汉字为例,足见古汉字在表达一些人类熟悉的自然界活动,特别是以日为中心的活动上的简洁、明了和透彻。
当夜晚过去,红日刚刚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时,汉字的表达是“旦”字。这个字由“日+一”组成,“日”是日的象形字,“一”是地面的象形字,“旦”字完整地表达的是红日升起在地平线上时的情景。这种情景对于主要是在中国华北平原上居住的先祖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自然现象了。而“早”字,表达的则是“日+一+丨”,即红日升起在地平线上,并且有一根树杆那样高的时候,其时间在一天里还是很早的。
当红日升起到中天时,汉字就有“昊”字。“昊”字由“日+天”组成,表达的是日升起到中天,当然明亮、光明,光焰万丈了。这个字的含义当然就有光明、明亮等含义。
当赤日炎炎,也往往导致地上禾苗半枯焦时,汉字有“炅”字,“炅”字由“日+火”组成。当然,“炅”字也可以表示红日温暖的含义。
当红日如火,暴烈的日光照射着大地,将地面上的草和树木都晒死了,连树木上的树叶细树枝都晒死而脱落时,树木只剩下树干了的时候,自然地面上的溪河湖泊也都干涸了,鱼虾也都晒死了,那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能够这样恐怖?那就是自然界里的“旱”(日+干)灾,干旱天气导致的萧杀情景应当是“旱”的极致吧!“旱”字极其传神地揭示出旱灾的可怕了,将旱魔的嚣张情况,揭示无遗。“旱”字,由“日+干”组成,“干”字是树干的象形字;“旱”字,正是揭示旱灾时树木只剩下树干的惨烈情景。
部首“木”和“日”,同样两个部首,但在不同的排列组合中,却能神奇地组成了三个独特字义的字。
“東”(东)字由“木+日”组成,表达的是红日初升时,红日还在树木中,所表达的是东方的含义。
同样,“杲”字也是“木+日”组成,但是日在木之上,表达的是树木的天空上,红日蒸蒸日上的情景,那是那样的光芒万丈,那样的生机勃勃,这对于我们来说当然是很值得学习的。中国的“讲堂录”中就讲到,青年学子应该朝气蓬勃,蒸蒸日上。“杲”字就是这种状况的表述。
同样,“杳”(yao)字也是由“木+日”组成,但表达的是日落在树木底下(确切地说,是地底下)了,也就是日落西山了。那么,哪里去找到这个红日呢,当然那就找不到了。当某事物完全失踪,无法寻找的时候,人们往往用“杳无音信”一词来形容,在这个词中的“杳”字,的确很准确和科学。
以上汉字造字的思路奇特而简洁,的确太令人称奇了。
四、同一个字义的多个部首在字中的丰富表现形式
这里主要以人手的表现形式的众多为例。人手是人们适应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要工具。人手是灵巧和充满智慧的,当然人手又是受人脑指挥的。
统计一下古汉字中,人手的表现形式的确多种多样。有上方手(爫)、下方手(又)、左方手(扌)、右方手和下方手(寸)、中方手(“巾”字转90°);有双手(大)、有两双手以上(共),还有“三”+“人”组合而成的,表达的众人之手。总之,手字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在组字中各有其特长。
如“扌”表现有:提、打、扑等。
如“寸”表现有:树、夺、尊等。
如中方手(“巾”字转90°)则表现有:尹、伊、君、郡,争、挣、睁、诤,兼、赚、嫌、廉等。
如双手表现有“大”:奚、奠、举、攀等。
如表示两双手以上动作表现的则有“共”字,在甲骨文字是几双手相接的样子。例如:洪、烘、粠、供、恭、珙、冀等字。拱字则是人双手合拢作拱手状;洪字则是由几条江河合流,其水流浩大成为洪水的样子;冀(北+田+共)字,表达的是北方的田地一块又一块地连接在一起,这就是河北省为主的华北大平原,河北省古代称为“冀州”。
手的另一特殊表达形式是:“三”+“人”,表达的是多人或者是众多人的手的意思。其组字比如:舂,秦,臻,泰等字。
“舂”(三+人+臼)字表达的是人们用双手持棒舂米,下面有臼的容器盛着谷子等;摏、捧、秦等字表达的是人们用双手收割禾等庄稼的样子;
“秦”字由“三+人+禾”组成,表达的是众人手里捧着禾苗,是人们正在收割庄稼的情景。而“秦地”,也就是米粮川的意思。
五、部首组字的共性有利于加强人们对于世界事物共性的把握
在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具有其共性,这在古汉字中也同样如此。比如,“共”的部首,可以组合一群古汉字:如共、洪、烘、舼、冀等。共字部首有多双手联手的含义,而洪水则是众多水流汇合在一起的结果,烘烤物件往往是几个方向上热气对物件的烘烤,舼则是船有多个船箱结合在一起,等等。
由“隹”的部首组合(隹+灬)而形成的“焦”偏旁,表达的是隹(短尾巴鸟)在火上烤的结果,隹肉由此而变黑、变抽缩等。而使用焦偏旁的字有:“瞧”(目+焦)字,表达的是眼光聚焦,认真看的情景。“礁”(石+焦)字,表达的是江河湖的水中隐藏着的或者是显露出来的石头,因为受水浸泡而变黑,其形状就如同被烤焦的鸟那样。“樵”(木+焦)字表达的是樵夫只砍伐被雷火击中而烧焦的,或者枯死的、变黑的树枝,这是古代的绿色林业啊!比起当今世界上无休止砍伐世界雨林的极少数唯利是图的家伙,那种境界是何等高尚啊!
“宗”的部首,表达的是家中供奉的逝去的祖先牌位,上面自然会写上祖先的姓名等,而祖先是由祖父母,太祖父母,祖祖父母等一代一代传承而来的。由宗字部首,可以组成一系列的古汉字。例如:“综”(糸+宗)字,表达的是用纤维等绞合成绳索,在哲学里综合一词表达的则是将相同的事物的性质加以归纳、综合;“踪”(足+宗)字,表达的是人或者其他动物行走时,总是一步接一步的,宛如人的祖先的逐代传承;等等。
总而言之,跟踪那些由同一部首加上其他部首组合而成的诸多古汉字,我们可以发现古汉字字义上的共同处,也有利于我们去深入探讨这些古汉字的字义及其形成和发展。
* * *
古汉字中的部首,是古汉字中占比例很小的象形字形成的,这些部首本身就是具体形象的,单个部首表达的就是单一具体事物,而两个以上部首的组合,有的表达的就是自然界一个复杂的客观事物,有的表达的则是难以捉摸的主观世界的事物。通过古汉字部首的各种组合,形成了古汉字群体庞大的字库,也因此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牢固基础,成为世界古文明中至今依然存在的中华古文明的基本载体,这种文字形成的规律和其突出成就的确令我们华夏民族倍感自豪和骄傲的。
先祖们对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精神世界诸多事物的深刻分析和认知,逐步形成比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并且应用汉字部首的各种组合,因而造就了现今众多的古汉字。认识和揭示这些古汉字的造字规律,就能够破解人们对于古汉字的神秘感和无奈感,把古汉字从神秘的文字神殿中请到平凡、具体、生动、鲜活的人世间来,让所有的人都能够熟悉它们和合理地使用它们,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情,值得我们不断去努力。
字形中含有“隹”字的汉字还有许多,并且也都很有意思。我们不妨多看几个。
比如“焦”字。
“焦”是一个会意字,什么叫会意字呢?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这样解释: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说白了,就是把两个或更多的独体字,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合体字,用这个新字来表达一个新的意思。比如让“止”和“戈”组合,就造出了“武”字——止戈为武;比如让“人”和“言”组合,就造出了“信”字——人言为信;比如让“羊”和“大”组合,就造出了“美”字——羊大为美。
“焦”上下结构,下面是“灬”,“灬”是火字的变形,一般带四点水的汉字,字义都和火有有关系。上面是“隹”字,指鸟。通过字形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字传达的意思是:把鸟架在火上烤。把鸟架在火上烤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火候掌握的好,就有香喷喷的金黄流油的烤肉吃;火候掌握的不好,鸟就很容易被烤焦,尤其是像麻雀这样的小鸟。“焦”的本义是指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金文“焦”
比如“集”字。
“集”也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个“隹”字,指鸟。下面是“木”字。组合起来就代表:鸟站立在枝头。在《说文解字》中,“集”是这样写的:
说文解字中的“集”字
上面的字形,明显地看得到树上立着三只鸟——“三”在这里是约数,表示数量多的意思。《说文》中解释:集,群鸟栖止于树上。所以,“集”的本义是:集聚、会聚。
比如“雏”字。
“雏”是一个形声字,与“刍”同音,读“chú”。“刍”这个字,我们最熟悉的词汇也许是“反刍”,还有历史书上写的“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刍”最初的字形,是这样写的:
甲骨文“刍”
甲骨文中的“刍”字,勾勒的是一只手正在拔草的情景,而这些拔回来的草,是用来喂养牲畜的。所以,“刍”字的本义是割草,同时也可以指喂牲畜的草。例如《宋史》中的这句话: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如果有拿百姓一缕麻来绑扎草(喂牲畜的草),立即斩首示众。例如“反刍”——把半消化的草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
在《说文解字》中,“刍”被写成下面这样:
《说文解字》中的“刍”字
《说文解字》中的“刍”字,描摹的是割下的草,已经被人捆扎好的样子。
所以,《说文解字》中“雏”是这样写的:
雏
我们观察上面的字,它的右边是一个“隹”字——指鸟;左边是一个“刍”字——指割草。整个字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是:割草来喂鸟。这个“鸟”其实就是小鸡小鸭,因为还无法自己觅食,所以需要饲养。《说文解字》中解释:雏,鸡子也。“鸡子”就是小鸡的意思,这是“雏”字的本义。后来又引申表示:幼小的禽类。像李商隐的诗——《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十岁裁诗走马成,
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后面两句诗,写了对韩偓及其父韩瞻的赞美之情,老凤新雏,一门诗杰。同时又表达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意,着重赞扬了韩偓。
字形中含有“隹”字的汉字还有许多,并且也都很有意思。我们不妨多看几个。
比如“焦”字。
“焦”是一个会意字,什么叫会意字呢?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这样解释: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说白了,就是把两个或更多的独体字,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合体字,用这个新字来表达一个新的意思。比如让“止”和“戈”组合,就造出了“武”字——止戈为武;比如让“人”和“言”组合,就造出了“信”字——人言为信;比如让“羊”和“大”组合,就造出了“美”字——羊大为美。
“焦”上下结构,下面是“灬”,“灬”是火字的变形,一般带四点水的汉字,字义都和火有有关系。上面是“隹”字,指鸟。通过字形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字传达的意思是:把鸟架在火上烤。把鸟架在火上烤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火候掌握的好,就有香喷喷的金黄流油的烤肉吃;火候掌握的不好,鸟就很容易被烤焦,尤其是像麻雀这样的小鸟。“焦”的本义是指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金文“焦”
比如“集”字。
“集”也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个“隹”字,指鸟。下面是“木”字。组合起来就代表:鸟站立在枝头。在《说文解字》中,“集”是这样写的:
说文解字中的“集”字
上面的字形,明显地看得到树上立着三只鸟——“三”在这里是约数,表示数量多的意思。《说文》中解释:集,群鸟栖止于树上。所以,“集”的本义是:集聚、会聚。
比如“雏”字。
“雏”是一个形声字,与“刍”同音,读“chú”。“刍”这个字,我们最熟悉的词汇也许是“反刍”,还有历史书上写的“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刍”最初的字形,是这样写的:
甲骨文“刍”
甲骨文中的“刍”字,勾勒的是一只手正在拔草的情景,而这些拔回来的草,是用来喂养牲畜的。所以,“刍”字的本义是割草,同时也可以指喂牲畜的草。例如《宋史》中的这句话: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如果有拿百姓一缕麻来绑扎草(喂牲畜的草),立即斩首示众。例如“反刍”——把半消化的草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
在《说文解字》中,“刍”被写成下面这样:
《说文解字》中的“刍”字
《说文解字》中的“刍”字,描摹的是割下的草,已经被人捆扎好的样子。
所以,《说文解字》中“雏”是这样写的:
雏
我们观察上面的字,它的右边是一个“隹”字——指鸟;左边是一个“刍”字——指割草。整个字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是:割草来喂鸟。这个“鸟”其实就是小鸡小鸭,因为还无法自己觅食,所以需要饲养。《说文解字》中解释:雏,鸡子也。“鸡子”就是小鸡的意思,这是“雏”字的本义。后来又引申表示:幼小的禽类。像李商隐的诗——《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十岁裁诗走马成,
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后面两句诗,写了对韩偓及其父韩瞻的赞美之情,老凤新雏,一门诗杰。同时又表达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意,着重赞扬了韩偓。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