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公解梦

赵梦頫怎么读拼音(赵梦)

发布时间:2024-04-16 18:08:00作者:樱花飘落来源:网友上传

赵梦頫怎么读拼音(赵梦)

本文目录一览:

赵孟頫最经典的代表作!号称千古名篇,700多年来独领风骚

赵孟頫是元朝初期非常著名的书法家,他广学魏、晋、唐、宋各大名家,上到钟繇、二王,下到颜真卿、米芾统统都是他的取法范围,可谓是集众家之所长。

据《元史·赵孟頫传》载:“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赵孟頫书法

从这一则史料中可以看出来,赵孟頫诗文意蕴深远,还精通各种书体,而且每一种都是冠绝天下。

元代书法名家鲜于枢也评价他:“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今第一。”

哪怕是时期的书法家潘伯鹰先生也说道:“自从赵孟頫之死,到今日已经六百多年,还不曾再生出一个像他那样伟大的书家来。”

赵孟頫书法

据说,当时的天竺国有一位僧人不远万里只为求得他的书法作品,带回去之后,天竺国将其视为至宝。

赵孟頫最为拿手的书体当属楷书与行书,而行书之中,又以《洛神赋》为赵氏行书经典代表作,堪称千古名篇!

众所周知,这《洛神赋》乃是三国时期的曹魏文学家曹植所作,此赋虚构了曹植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通篇辞藻华丽却不浮躁,情感真切,想象丰富,修辞娴熟,如梦如幻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令人心旷神怡。

赵孟頫书法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曾评价曹植:“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谢灵运的才名可谓是流芳千古,可他却将曹植捧得这么高,足见曹植的文采古今罕见。

而赵孟頫正是将曹植的《洛神赋》书写多次,至今有六种版本传世。

赵孟頫书法

他的行书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以继承、发扬古法的方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和位置,创建出儒雅遒劲、妍丽精绝、清和洒落的书法境界,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这在行书《洛神赋》中便能体现出来。

《洛神赋》为赵孟頫47岁(大德四年)时创作,共900余字,以小字行书书写,风流飘逸,有晋人风采,这也体现出了他对王羲之的致敬,毕竟他是世人公认的集王羲之书法之大成的书法家。

赵孟頫书法

纵览全篇,赵孟頫可谓是专心致志,不管多大的字多大的篇幅,从头至尾都毫无闪失,据传闻赵孟頫有一日书字一万的本领,由此可见当他提起笔时,就注定了笔下作品无懈可击!

由于赵孟頫《洛神赋》传世版本较多,但其中保存完整的精品共两幅,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

现如今,我们将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的“大德四年版本”《洛神赋》作品,按照原作1:1比例进行超高清的复制,终于还原出了跟原作一模一样的状态,希望朋友们能够喜欢。

——编辑谪仙

天才少女16岁上北大,为爱辞职嫁穷小子,结婚30年丈夫自杀

很多被称赞的美德,诸如体面,坚强,优雅…似乎是应理该当的,个人的痛苦和脆弱都是不应该被提倡的,但其实对于家长来说,比起希望你坚强,更希望你平安喜乐…

弹钢琴的赵萝蕤

  故事要说的这个女主角,赵萝蕤(rui 第二声),她身上有太多的“标签”:天才少女,名门之后,《围城》原型,钱钟书的女神,燕大校花,翻译学家…

  每一个标签都很夺目,但思来想去把她的一生很平白直述的描述出来,其实就很不简单了,她不需要任何的标签,抛除才华和容貌,回归她生活的本身,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为了爱情嫁给穷小子,在战乱中,果断放弃博士学位回国,人到中年,丈夫自杀,自己精神,却挺过了所有的磨难,为国家留下不朽的翻译著作,一生教弟子万千,皆有所建树,却从不留名,可以说英雄也不过如此…

  1、书香门第,天才少女。

  她的名字说出来就像现在偶像剧的女主角一样,毕竟按照套路,女主角的名字总是一些不常见的字。

  赵萝蕤,其实从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书香门第。

其父赵紫宸

  出自李白的一首诗叫做《古风》,名字里这个萝和蕤,都是藤蔓植物,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穷无尽的朝气;但也有另外一层意思,杂草是无序的紊乱的,这种野生植物,终生没有安稳… 而这两个意思似乎都是赵萝蕤的真实写照…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

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李白《古风》

  她的父亲是最早一批出国的学生,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在东吴大学任教,后面又去燕大做了宗教学院的院长,他对女儿的培养也格外的重视,可以说这才是中国名媛成长的范本。

  7岁开始教女儿学英语和钢琴,同时因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让这位教授对女儿的国学教育也并不落后。

旧书中珍贵的照片

  后来赵萝蕤回忆说 :“小时候背古诗词一直以为就是在唱歌”,父亲对她中西杂糅式的全面教学,也对她之后的翻译生涯起了深远的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优质的家庭教育,让她从小就展现出超过年龄段的智慧,一直在跳级,从二年级跳到四年级,又从初二跳到高二。

  本来她说自己要直接念高三的,但是她父亲跟她说,觉得女儿年龄还小,直接这样大跨度的念书,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所以让她先读高二。

毕业照

  但这并不能阻挡天才少女的成长,第二年14岁的她就以高分直接考入燕大中文系,周作人,谢冰心等都是她的老师。

为什么又说她说北大的呢?解放以前,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是不同的两个大学;建国后国家对大学进行重组,燕京大学的文科被并入北京大学,理科被并入清华,北京大学搬到原燕京大学的校园——燕园,也就是今天北大的校园,而赵的文学院就属于了北大。

  燕大的教授视她如至宝,多个学院的老师,都希望她能改学自己的专业,这其中就包括:外国语学院的教授包思贵女士,她希望赵萝蕤用自己深厚的文化素养,来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一个递进的阶梯。

  赵萝蕤接受了她的建议,从燕大毕业后她才20岁,又考了隔壁的清华,去进修外国文学,这大概就真的是别人家的孩子,不用纠结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她可以都要。

其父:赵紫宸(1888年2月4日——1979年11月21日)

20世纪中国教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中国教界代表人士,“近代中国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历任东吴大学文学院院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1948年8月又曾担任普世教协进会成立大会的6位主席之一。

  2.芙蓉如面,君子好逑。

  在清华,她的才华得到了更淋漓尽致的显露。 她在清华翻译了艾略特的长诗《荒原》,让中西文化界都颇为震惊,这20出头的年纪却攻克了语言学多年的“硬骨头”。

  出众的才华让她引来了更多的关注,人们发现这位清华“林黛玉”不仅有出众的才华,外貌更是古今绝色。

钱钟书和杨绛

  她在清华的好友杨绛,在回忆中就曾说到:“校园里的男生都是阿季的追求者啊,那些追求未果的,都托我帮忙,还希望和阿季做朋友。”

  甚至有很多研究说,巜围城》唐晓芙的原型就是赵萝蕤,说钱钟书在书里夸她不用化妆还比别人化了妆好看。也都说钱钟书先生的女神就是赵萝蕤,虽然当事人没有回应过,但是她们同一时代的同学却都沉迷吃瓜,“李唐赵宋”和“牵芙连蕤”各种比喻让这三个文学大家的关系,格外引人关注。

追过赵萝蕤的外交家:叶公超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檫,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钱锺书,《围城》

  当然也很可爱的是,赵萝蕤谈及钱锺书先生时,说和他不熟,觉得这个男生有些狂妄,而杨绛却是挺好,是一位极有水平的好友,清华才女杨绛当之无愧。

  3.独恋穷小子,孤身奔昆明。

  再说故事的男主角陈梦家。他不是今天传统小说偏爱的男主角,不仅不“霸道总裁”,相反是一个丈母娘都不希望女儿跳的火坑:穷小子且没有学历。

帅气陈梦家

  两个人的家世实在相差太大,比如赵萝蕤的名字是引经据典,来自饱含父母爱意的诗文…

而陈梦家,却是因为他的母亲做梦,把儿子的名字叫做了陈梦家,大概意思就是说自己梦到了一头猪,然后意味着家里有吃不完的猪肉,就在古体字“猪”的上面加了一个“房顶”,也就是变成了“家”字。

夫妻二人合影

  后来也有记者追问过:“为什么在这么多追求者当中独独选择了陈梦家呢?”

  赵萝蕤落落大方地笑到:当然是因为他漂亮。两个漂亮的人在一起,那必然就是一段佳话。

  虽然陈梦家是个穷小子,但他确实足够有魅力,中学没有毕业,却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了中山大学法学院,和闻一多一起开始写新式诗,也变成了新月诗的代表人物。

  在赵萝蕤之前,他也有过轰轰烈烈的爱情,对象是孙多慈,也就是后来徐悲鸿的爱人,这段恋情失败后,他很难过,写了很多的情诗。这里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赵萝蕤晚年被追问这些诗是不是陈梦家写给她的,她也当即否认,这些都是写给孙多慈的。

美人孙多慈

  转眼到了1932年,这一年的赵萝蕤20岁,大她两岁的陈梦家,刚开始从新月诗转向研究甲骨文,还是一个穷小子,只是变成了一个有才华的穷小子。

  两人相爱后,最常见的约会方式是逛街,他对赵孟俯萝送出最贵的礼物,只是当时文艺周刊上的一首诗。

当时的报刊,从落款可以看出两个人感情

  1935年,这年的赵萝蕤23岁,谈了三年的恋爱,但陈梦家绝口不提结婚,经济成了最大的问题。因为母亲反对,赵萝蕤被家里停了生活费,她和陈梦家的生活要靠向杨绛借钱来生活。

  从小对女儿寄予重望的赵教授也很挣扎,他既不希望女儿受苦,但也希望有才华的年轻人不要被经济所压迫,他给女儿写了封信,这位名誉中外的老教授愿意为女儿低下头,他说:我愿拿出我的所有来支持你们俩,如果陈梦家的研究之路有所困难,那我愿意替他去借钱。

  次年的1月18日,两人在燕京大学办公室举行了简陋的婚礼,之后赵梦萝开始随丈夫去往云南任教,也开启了她颇具艰辛的后半生。

  4.柴米油盐,才女变家庭主妇。

  谁也没想到,赵萝蕤在遇到真爱之后,从天才少女开始变成甘愿洗手做羹汤的家庭主妇,她后面有写到说:“自己是一个很传统的人,觉得妻子为丈夫牺牲理所应当”,那这个牺牲又从哪里谈起呢?

  这就要从他们俩去往昆明说起,西南联大里有着一条规定,类似于近代“亲属回避制度”:夫妻不能同校工作。

  于是赵萝蕤为了丈夫,选择放弃了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机会,往后八年,丈夫教书,她就一心在家中做一个全职的后勤。她从一个无需考虑生计的名媛,变成了一个打扫鸡圈,围绕锅炉打转的家务老手。

  关于做饭的生活,她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一锅焦饭一锅焦肉”,描述了刚到昆明学做饭的自己。

朴素又可爱

  但从这些文字中依然能够看出她的温柔和可爱,她说:“终究是个读书人,我在煮饭时,腿上也要放一本狄更斯,没有一本书不在最关键处被打断,没有一段话不在半腰中止,书中精彩的地方,我也无法顾及,我得顾着锅里的肉。”

  繁重的家庭琐事遮挡不了珍珠的光芒,这位满腹才情的天才少女,在回归家庭后,依然是如此显耀。她陪陈梦家去芝加哥大学访问时,自己读出了一个比较文学博士,而《荒原》的原作者艾略特,更是邀请他们夫妇去哈佛共进晚餐,向致谢,把自己的作品“更上一层楼”的翻译成了中文。

  陈梦佳自己,也是一个非常温柔的男人,无论是在清华还是在美国,他爱妻子都是出了名的。会给妻子淘来很多可爱的物件,可能别的男人不屑于关注的镜子,发卡,碟子…却是他最喜欢购买的物品。  

  极其细心,用有限的能力购买所有能为妻子购置的东西,似乎只要她她开心,自己就会更加开心。而赵萝蕤在芝加哥读博士的学费,其实是陈梦家自己的奖学金。

  后来,由于赵梦蕤学期未结束的关系,陈梦家提前回国,他只带了十块钱,其余的钱全留给妻子在美国生活。他说:希望她能享受一切最好的条件。

  没有办法判定给100块的人更爱你,还是给你一块钱的人更爱你,但是只有一块钱就把一块钱全给你的人,那一定是真的爱你。

5.爱国奉献,铿锵烈烈。

  1948年平津战役爆发,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赵萝蕤心系祖国,放弃了苦读多年的博士学位,明明只要半年她就能拿到哲学博士学位,但为了第一时间赶回祖国,她选择了搭乘第1条运兵船美格斯将军号离开美国。

  回到中国,她意气风发,将自己多年所学的一切带回祖国,她提倡男女平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号召各个留学生回国,为祖国筹款,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很多年轻学者都在她的鼓励下回国。

  然而事实却来的如此残酷,燕京大学被解散。当这对夫妇还抱有憧憬,周围朋友团结一起会是新的希望时。现实却告诉他们,暴风雨只会来得更猛烈。

  陈梦家被诬陷贪了清华大学的文物馆文物,他多年致力于甲骨文的研究,如果有看过《京华烟云》的朋友应该知道,在那个年代想要保护甲骨文,想要对这些稀缺又容易被战乱所损毁的文物,进行研究,修复和保存是有多么的艰难。

  在历尽艰辛之后,不仅自己的成果不被肯定,还被质疑…陈梦家被调离北平城内,要求他多次检讨,两夫妻两人开始异地。

  现实的重压让两个充满斗志的年轻人心力交瘁,在看到丈夫写过来的一封封信从温馨报平安,到最后诠释对自身无尽的检讨。字里行间,她看出了丈夫饱受摧残,痛苦之下她精神崩溃,文学研究院把她送进了精神医院里…

  得知妻子被关进精神病院,陈梦家十分无力,他请求让自己去照顾妻子,可惜得到的结果却被要求再次反省。

  异地的距离再一次拉大,因为担心妻子的身体,他每天都给妻子写信,他用稿费买下四合院,描绘出两人美好的未来和憧憬。

  可却没想到两人的异地不但没结束,还持续了10年。

  在长久得不到妻子的消息,且对未来看不到希望之下,他选择了自杀。吞下了过量的安眠药,虽然被抢救了过来,但在抢救室睁开眼的他。已经毫无生还意志。

  在被从医院送回家之后,他选择在这个小院里上吊自杀,这个小院子就是过去10年,他一次又一次给赵萝蕤描绘的将来:“我们老了,当一切光明来临的时候,两个人就来这儿养老吧”…他没有等到赵萝蕤的到来,他只能选择自己一个人永远的留下…

  同一时间,精神崩溃的赵萝蕤,身心都正在被虐待,她被抓了起来,关了5年。

6.晚年奉献,灯火不熄

  夫妻两人分开的第2个10年,也就是陈梦家离世的第10年,1976年,终于新文化的上方迎来了光亮,赵萝蕤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

  但她发现周围已经没有人了,她已经老了,父母早已远去,丈夫离世,没有子女,同事朋友全都选调边疆…

  唯一还陪着她的,就是陈梦家当初买下的这座小院子,可惜丈夫就在这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位坚强的老人也无法一个人留在这里独守记忆,她把这个小院送给了祖国,搬回了父母的四合院,但四合院也不断的发生各种争议,无奈之下,她只能从这个父母的家里搬走。

  晚年的她,则把余生又献给了祖国新兴的文化事业,她回了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任教。用12年的时间,把美国自由诗之父惠特曼的巨作《草叶集》翻译成了中文,用她的话来说:好文化应该让更多的国人能够看见,学习。

  这部翻译巨作,再一次让她回到大众的视野里,美国纽约时报称为是学术界的里程碑,文化交流的标杆,芝加哥大学向她颁发了终身成就奖,而没有人知道的是,早在她年轻时候,一次次翻译佳作时,就拒绝了嘉奖,甚至拒绝了署名。

  这位伟大的老人最终永远的留在了20世纪,1998年1月1日,在这个象征新生的日子里,86岁的她却永远的沉睡了,也许她去找了陈梦家…

两人结婚照

  也许她是看到了光明的新时代,终于放下了心,她去向地下的他们汇报了…她熬过了黑夜,替他们见到了没有见到的光, 这位伟大的女性也终于可以停下这半生的苦难…

  回到开头,有很多的美誉可以称赞英雄,称赞伟人…但作为享受他们创造出来的美好的我们,心里却也有着无尽的心疼…岁月让他们经受磨难,我们唯有在今天,用微薄的只言片语诉说一句: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