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的《史记.高祖本纪》之中出现"天子气"。文中说到刘邦因为丰西纵徒之后,隐藏芒、砀山泽岩石之间时候,听到秦始皇讨厌东南有天子气这一个传说,刘邦暗暗自喜。他认为这个传说在说自己。
吕后说他找刘邦,看天上的云就可以找到刘邦,这显然又是暗示“天子气”。难道“天子气”如同卫星定位系统一下精准?难道真的这么神奇?
史书中的天子气不知道在此之前有没有这样的说法,南离北玄也没有查证过。但自从《史记》中出现"天子气"之后,晚于《史记》的史书中经常出现“天子气”的记载。
武帝疾,来往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六》
当时关在狱中的是刘病已,他与他的祖父戾太子刘据等全被汉武帝关在狱中。刘病已后来被霍光拥立为皇帝,就是持王霸之道的汉宣帝。
汉武帝听到长安有天子气这个消息,不管三七二十一,下令将狱中所有犯人全部杀掉。内谒者令郭穰奉命前去杀刘病已所在的牢房,幸好丙吉死活不开门,守护刘病已,逃过一劫。
王莽时期也出现过“天子气”的传闻。
东汉末年,"天子气"的传说出现了。这一次出现"天子气"不是在东南,也不是出现在长安而是益州。发现“天子气”的巴蜀著名的占卜和望气者董扶偷偷告诉了刘焉。听到这个消息的刘焉马上选择出仕益州。
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乃更求益州。——《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一》
并且让自己的儿子娶了一个有大贵之相的吴氏,也就是后来的蜀汉穆皇后。
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
可惜刘焉失算了,因为这个"天子气"说的是另一个姓刘的,蜀汉皇帝刘备,而不是他。
天子气长啥样?《隋书》和《晋书》都记载的相同的说法。
天子气,内赤外黄,四方所发之处当有王者。若天子欲有游往处,其地亦先发此气。
颜色是内红外黄,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气,一是天子来了,二是未来这里有王者将出。
《晋书》怕这样说了大家不明白,特意举了城门雾气,太阳西下时的景象来说明。
或如城门隐隐在气雾中,恆带杀气森森然。或如华盖在雾气中,或气象青衣人无手,在日西,或如龙马,或杂色郁郁冲天者,此皆帝王气。
《隋书》在《晋书》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补充,说黄帝起,就是黄云扶日,黑帝起就是黑云扶日,这种说法一看就是起源于战国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这种说法的背后是什么?我们尝试从司马迁在《史记》中"天子气"的动机中找到并打开一个缺口来推论。
刘邦作为一个平民取得天下,刘邦以及他的子孙要面临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怎么证明刘氏是应该拥有天下的。
因为在刘邦之前取得天下的都是贵族,比如秦统一天下,那是奋数十世之烈,周有天下,那也是周部落之功。那刘邦凭什么?一介平民坐上皇帝之位,这在当时来说是亘古未闻。
汉初的休养生息或多或少与这个底气不足有关系。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被一个人解决。这个人就是董仲舒。
他提出天人感应,他将儒家的《洪范》讲五行的思想,战国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墨子的天罚思想等等杂融在一起,经过董仲舒这样一折腾,刘氏的君父的尊位及其统治找到完美的解释。
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的观点,并且大肆宣扬,生活在当时的司马迁自然深受影响。
秦始皇说东南有天子气,《史记》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怎么去破坏,反而《水经注》记载秦始皇的行动。
秦时占气者言,南方有天子气。始皇发民凿破此冈,地中出血,今凿处犹存。——《水经注·卷三十七》
为什么《秦始皇本纪》和《高祖本纪》都不记载有行动,反而到北魏晚期的郦道元去记载,你不觉得有些奇怪吗?
范增对项羽也说过他命人看过刘邦有“天子气”的问题。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这件事情发生在鸿门宴之前。楚地对鬼神还是很相信的,范增这样说了,项羽能轻松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
你将这两件事进行综合分析,你就会发现所谓的"天子气"只不过是为了证明刘邦是天命所归,仅此而已。
同时也透露出另一个信息,那就是秦始皇与项羽都不相信所谓的“天子气”,否则以他们之力,怎么可能有当时还很弱小的刘邦生存之地呢?
有人说这就是冥冥中的天定,说这句话的人就是董生思想的延续。南离北玄作出一个大胆的假设:“天子气”的说法很可能是在汉代硬生生造出来的。司马迁的《高祖本纪》找了太多的人来证明刘邦不是普通人,而是天上下凡,具体不展开,详细可看《司马迁用一千多字,7种证词,请出秦始皇,只为证明刘邦是龙不是混混》,这一种证明反而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后来为什么还会出现"天子气"呢?因为这种已经被民间所接纳的说法可以增加即位者的威望和神性,显得自己是天命所归,很容易被野心家所利用,比如刘焉。
刘焉弄错了,天子气不是指他,而是指刘备,所以就算有"天子气",谁当为天子,也是没有一个定数,董扶不是占卜神算吗?他告诉刘焉显然觉得刘焉有当天子的机会,但是他看走眼了。所以天子气更像是一种马后炮。
我们再来看《高祖本纪》这一段,刘邦凭什么听到"天子气"三个字就作出如此结论?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史记·高祖本纪》
神算都能看走眼,刘邦为什么这么肯定说的是自己?稍一思考,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
为什么"天子气"又是真的呢?因为史书都是记载已经发生的,"天子气"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他能当皇帝,其他人不行的理由。
从这一点来说司马迁开了一个坏头,使得后世史学家都跟着如此,或许当时坐上皇位的人也有意让史家这么记。当然这也不能单纯怪司马迁,因为董生的理论在当时是主流,汉武帝又特别崇拜"太一"神,再加上巫史本来也不分家等因素不得不让司马迁也相信这种说法。
这或许是"天子气"的本来面目。
和“天子气”相类似作用的还有帝王天生异相,如刘备长耳,双手过膝等等,或者生帝王时母亲做的梦。比如三国的孙权是他母亲梦到太阳才生下他,他的年号中就有“赤乌”等等。
传闻帝王,都是有天子之气的,而且与王八之气不同,非常厉害,怎么个厉害法?
其气皆为龙,成五色
什么意思?
云气
大约是天子放出的云气能结成五条颜色不一样的龙,在空中盘旋、翻腾,走到哪里都能搞出这么大动静,史书上最早提到的有天子之气的天子,应该就是汉高祖刘邦,正因为他有天子之气,所以与旁人不同,村子里的小酒馆喝酒,酒馆业主王媪、武负就能感觉到他不一样的气息,看到非常惊人的异像,醉酒之后,身上似乎盘着一条龙,因此,觉得此人很不简单,很不简单怎么办?
刘邦因此就可以打白条,并且年终的时候,王媪、武负也不会那这个白条到亭政府索要,而是很痛快的将它烧掉,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王媪、武负也就跟刘邦成了很好很好的朋友,以至于他们的亲戚曹氏,当上刘邦的外妇,还给他生了个儿子刘肥,以后当上了大名鼎鼎的齐王。
曹氏
天子之气就能这么厉害,可以免债,养小老婆,然而,就这么点功效吗?当然不是,厉害的还在后面呢?
刘邦斩蛇起义,逃入芒砀山,不管走到哪儿,吕雉总能准确的找到他,刘邦很奇怪,就问了怎么回事,吕雉很老实的回答:是因为你上方的云气与他处不同,走到哪儿都能显现出来,因此,很好辨认,很好寻找。
也就是说,天子之气还有找人的功能,如此免债、养小老婆、走哪儿都丢不了,功能如此完备,天子之气的厉害之处还用多说吗,然而奇怪的是?
从上面两个故事看,天子之气好像非常明显,明显的乡下的几个很普通的女人都能看到,甚而至于,项羽手下谋士范增都能清楚的看到,不但看到,还看出点别的花样,如天子之气居然能结成五条颜色不一样的龙。
秦始皇
目标就是这么明显,然而,秦始皇登基以后,手下就有望气士说东南方向有天子之气,秦始皇为此大为担忧,担忧怎么办?
派人到东南方向寻找,然而倒他死,也没人找出这个天子之气的主人是谁?问题就这么出来了。
刘邦的天子之气,乡村小酒馆里王媪、武负能看出来,刘邦老婆吕雉能看出来,项羽谋士范增也能看出来,大家都能看出来,唯独秦始皇,却死活看不到,找不到,怎么回事,是老天爷故意蒙了他的眼睛吗?
需要注意的是:
王媪、武负看出刘邦有天子之气时,刘邦是沛县亭长,基层小吏,需要知道的是,秦,以吏为师,吏在老百姓心目当中,地位是很高的,即便不高,大小也是个村级干部,有没有王媪、武负不愿得罪村长的缘故呢。
刘邦
吕雉看出刘邦有天子之气时,刘邦已经斩蛇起义,吕雉是刘邦的老婆,有没有给他造势的嫌疑呢,毕竟,陈胜吴广已经玩过“大楚兴,陈胜王”的把戏,这种谶纬说在特殊时期或者并不稀罕。
范增看出刘邦有天子之气时,正是准备劝项羽干掉刘邦的时候,当普通言辞劝不动项羽的时候,他有没有可能搞点故弄玄虚的玩意,糊弄的项羽心动呢。
这都是很不靠谱的事,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为什么大家都能看到天子之气,但唯独秦始皇看不到,原因就一目了然了,原来,老天爷哪里肯为一个人,把云彩折腾出十八个模样,之所以有天子之气的说法,大约也是后人为了表示,这人有多么神奇吧。
毕竟,人不够神来凑,自古以来,不都是这个德性吗。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等
宋代八百出戏,看起来比唐代少很多,但知名度较之唐代却远甚,《三打陶三春》《打黄袍》《狸猫换太子》《铡美案》,不仅是京剧的经典剧目,也因为各式各样的“包青天”而走红。
其实,不止京剧,以宋朝为背景的小说或戏剧,比如人人皆知的《水浒传》,还有不那么为人熟知的《王魁负桂英》,近年来的赚足眼球的《知否》《清平乐》,在当时、后世,乃至现在都是“流量”。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身份各异,或是异姓王,或是太后,或是驸马,或是天上星宿,或是当朝状元,或是勋戚,或是皇后、公主,其实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那就是皇帝,在当时的语境中,被呼为“官家”。
在下文中,作者围绕宋史学者吴铮强的新作《官家的心事:宋朝宫廷政治三百年》一书,从皇权的传承与后宫政治角度聊聊那些“宋朝官家的心事”。
《官家的心事:宋朝宫廷政治三百年》,吴铮强著,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年10月。
宋代政治的核心问题
官家这个称呼,最早见于《晋书·石季龙载纪》,后赵武帝石虎之子石邃欲弑父篡位,他说:“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将此事系于晋成帝元康三年,元代史学家胡三省对此的注释是:“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称之。”从兼称的角度理解这个词,胡三省实际上是在寻找史源依据,这是没错的。
其实,胡三省的话并不是他自己从史书中发见而来,而是前人已经有说。据王君玉《国老谈苑》记载:“徐铉为散骑常侍,太宗谓曰:‘官家’之称,其义安在?铉曰: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盖皇帝之谓也。”又文莹的《湘山野录》记载,宋真宗酒量很好,近臣难有可与匹敌者,听说侍读学士李仲容号称海量,就起了较劲的心思。“一夕,真宗命巨觥俾满饮,欲剧观其量,引数入声。大醉,起,固辞曰:告官家撤巨器,上乘醉问之:何故谓天子为官家?遂对曰:臣尝记蒋济《万机论》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上甚喜。”
不过,宋代最早称皇帝为官家的,既不是太宗,也不是真宗,而是赵匡胤自己,宋代王巩的《闻见近录》记载:
太祖即位,方镇多偃蹇,所谓“十兄弟”者是也。上一日召诸方镇,授以弓剑,人驰一骑,与上私出固子门,大林中下马,酌酒,上语方镇曰:“此处无人,尔辈要作官家者,可煞我而为之。”方镇伏地战恐,上再三喻之,伏地不敢对。上曰:“尔辈是真欲我为主耶?”方镇皆再拜,称万岁。上曰:“尔辈既欲我为天下主,尔辈当尽臣节,今后无或偃蹇。”方镇复再拜,呼万岁,与饮尽醉而归。
这个故事在《闻见近录》中正接“杯酒释兵权”故事之下,可以看成是同一个事件的不同版本。宋代像这样关于皇帝在宫闱中的故事非常多,而一事之间近似或者矛盾的记载更是常见,诸正史、笔记,还有《长编》所汇集的各种资料可能对一事有数种记载。这些资料对于同一件事的记载纷繁复杂,如何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利用、辨析、推论,都为探讨两宋时代宫廷政治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明)刘俊 《雪夜访普图》轴(局部),描绘宋太祖雪夜访赵普的历史故事。
宫廷政治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因为官家事至大而隐秘,距离老百姓又远,事大而隐秘故能发挥,距离远则不至于立时招来灾祸。它不仅是民间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是文学创作的富矿,更是学者研究的一大热点。吴铮强教授的《官家的心事》(下文中简称“吴书”),就是最近大量利用笔记、《长编》研究宋代宫廷政治的著作。
《官家的心事》的书名就已经点明了其研究对象是以皇帝为核心的宫廷政治,在书的背面有一句话叫“不研究宫廷政治,就读不懂宋史”,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宋代,而且适用于整个中国古代帝制社会。因为皇帝制度是中国古代帝制社会最核心最重要的制度,而宫廷又是皇帝制度中,涉及皇帝日常生活的场域,其中不仅有宫廷的制度,还有政治中的人性。虽然王者无私,但人性复杂,涉及至高权力时,人性的面相就会暴露,这些人性的诸面相透过权力暴露出来,就是裸的权力斗争。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研究宫廷政治,可以从隐秘的角落中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运作,乃至政治中的人性。
全书二十一章,其实细分的话,不过四个部分:皇位传承、后妃宫斗、太后听政、外朝斗争,四者之间相互纠葛,共同构成了官家的“心事”。细想起来,确实如此,天子以天下为家,王者不言私,但继承人问题,后宫与外朝,确实是官家的“心事”,因为皇帝权力至高无上,但继承人涉及到的是皇帝怎样退出历史舞台,后宫和外朝则始终是皇权能否得到伸张最直接的对手方,因此关注这些人和事,才能发现官家的“心曲”,进而窥见官家的“心事”。
吴书一出,诸家已经从诸多方面进行了述评,如席缪关注太祖太宗的即位问题与后世《水浒传》中的人物书写;虞云国从各个方面都对吴书进行了评价并加以了肯定。本文拟从皇权的传承与后宫政治角度,接着吴书谈一些问题。
濮议与天子家事
中国古代的《春秋》经传中,记载有这样一件事情,公孙婴齐因为继承了其兄公孙归父的统绪,因此他就不能再称公孙,而应该以他现在的祖父,也就是他父亲的字为氏,这就是说他应该被称为仲婴齐。这就是《春秋》之义中所谓的“为人后者为之子”。小宗入继大宗,按说应该严格遵循这条经义,但原人之心,无不想尊隆其父,因此,中国历史上紧接着入继问题的往往就是尊隆皇帝的生父问题。
两宋时代,由于独特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形势,让继承人问题变成了一个非常敏感,又特别容易引起皇帝、后宫、前朝斗争的问题。吴书中指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两宋皇位继承有某种相似之处,“不知是有意无意,两宋前五朝的皇位继承都出现了结构性的相似性,太祖、太宗与高宗、孝宗都是两大支系之间的传授,真宗、光宗都以皇三子继承皇位,仁宗与宁宗都是皇帝的唯一子嗣,英宗与理宗都以旁支入统。”(《官家的心事》305页,下同)这种结构性的相似性会带来很多问题,因此,这其中就会产生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
《清平乐》剧照。
众所周知,宋英宗以旁支(小宗)入继仁宗,在即位之后的治平元年(1064年),韩琦、欧阳修等奏请尊礼濮安懿王为皇考。尊礼之事引起与王珪、司马光、吕诲、范纯仁、吕大防、贾黯等台谏大臣的不满,主张称濮王为皇伯。史称“濮议”之争。此事件导致吕诲、范纯仁、吕大防等人被贬黜。治平三年(1066年),由于宋英宗具有强烈的意愿,最终迫使曹太后同意英宗称濮安懿王和三位妻妾(谯国太夫人王氏、襄国太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为“亲”,尊濮安懿王为皇考濮安懿皇,三位妻妾并尊为后。英宗下旨,以礼追崇生父和三位夫人,为其修建陵园和宗庙。但赵允让一直没有获得明确的皇帝尊号,随着英宗的去世,事情不了了之。
英宗在位时间很短,“濮议”事件也不过前后三年,但此事影响却大。甚至对高宗、孝宗的皇位传承问题都有影响,这就不得不从高宗选择嗣子说起。吴书中已经详细介绍了“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一说的来龙去脉,以及高宗对此的反应(291-294页)。但书中对于高宗为什么选择太祖之后却语焉不详,这恐怕还是要从高宗的心态说起。
我们猜测,高宗对“濮议”一定是熟悉且充满警惕的,这种心态促使高宗要在太祖,而不是太宗-濮王一系中选择继承人。南渡之后,宗室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的只有濮王一支,赵构的族叔祖辈里有嗣濮王赵仲湜。与其同辈的赵仲儡,曾担任过知南外宗正事;赵构的叔伯辈里有濮王的三个儿子赵士从、赵士街、赵士篯,在建炎、绍兴年间先后担任过同知西外宗正事、同知大宗正事;还有同辈的赵士珸担任过知南外宗正事。另外,太宗-濮王系的赵构叔伯辈中,最有实力的应该是齐安郡王赵士㒟,赵士㒟在靖康末年就已经权知大宗正事,他与孟太后的支持是赵构继位的最重要原因;苗刘之乱时,又是他密告张浚勤王,救了赵构一命。岳飞案时,赵士㒟曾上书“臣以百口保飞无他”,可见其家族繁衍之广。如果选择濮王赵允让一系来继承皇位,高宗很可能遭受仁宗的待遇,甚至由于嗣皇帝的寿数绵长,自己在身后还要下仁宗一等。因此,选择太宗-濮王一系的后嗣作为继承人,并不符合高宗的心理预设。
宋高宗赵构像。
同样,在选择太祖一系的继承人时,也并没有选择燕王赵德昭一系,而是选择了在当时已经几无规模的秦王赵德芳一系,宋孝宗生父赵子偁,官宣教郎,这是从八品的小官;后来又收养的赵伯玖,其生父赵子彦,官秉义郎,同样是从八品的小官。唯一不同的就是赵子偁是文官,而赵伯玖是武官。由此观之,不能不说高宗在选择继承人这件事上颇有安排,而这种安排,很可能就是“濮议”对他的潜在影响。选择弱势的太祖之后的支系入嗣,能够最大限度地杜绝“濮议”的产生,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保住自己的体面。一系列隐微复杂操作的背后,可能原因就是如此简单。
同样的,高宗在内禅之后也没有放松对孝宗的控制,除了对皇权的眷恋之外,同样可能也有“濮议”的影响。高宗在太上皇时期一直在控制、试探孝宗,动辄以“老而不死,为人所厌”这样的话“PUA”(pick-up artist,指一种控制对方情绪的交流手段)孝宗,然孝宗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中。如《西湖游览志余》记载:
德寿生日,每岁进奉有常数;一日,忽减数项,德寿大怒。孝宗皇惧,召宰相虞允文语之。允文曰:“臣请见而解之。”孝宗曰:“朕立待卿回奏。”允文到宫上谒,德寿盛气。顷之,曰:“朕老而不死,为人所厌。”允文曰:“皇帝圣孝,本不欲如此,罪在小臣。谓陛下圣寿无疆,生民膏血有限,减生民有限之膏血,益陛下无疆之圣寿。”德寿大喜,酌以御酝一杯,因以金酒器赐之。允文回奏孝宗,孝宗亦大喜,酌酒赐金如德寿云。
高宗对孝宗的这类言论还屡见于其他宋代笔记中,就曾利用精神分析学说对高宗、孝宗的关系进行分析,很能切中问题。不过假如能够从丰富的材料中考察,似乎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与其说高宗的一系列负气之言是贯彻其自身的政治意志,不如说都是对并非亲生子的孝宗的考验和试探,孝宗也确实承受着这种压力,内里还是对非亲生子孝宗的不信任和对自己地位的深层焦虑。而在高宗之后,孝宗希望依样画葫芦,以高宗故事内禅光宗,但事情又朝超过了他预料的方向发展。不过这回是亲儿子,事情又不大相同了。
《朱熹的历史世界》,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年7月。
前朝与后宫
后宫政治往往幽微难明,但宋代留下的《长编》和各种笔记,让很多问题的谈论有了可能。书中最精彩的是关于真宗刘皇后、仁宗曹皇后和英宗高皇后形象的重新构拟,即书中的第七至十章。读者可能比较关注作者如何对历史疑案的逻辑推理,但作者的推理之外,其实还有理论架构渗入其中。无论是刘后、曹后,乃至后来的高后,在作者的笔下其实都有寇准集团的影子;而反观本书开头的太祖、太宗之间的皇位继承问题,实质也是两大集团之间的斗争。这种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就在于,它能够将后宫-前朝的关系置于一个非常明晰的框架之内,在此基础上将问题讲清楚,且能够将许多纷繁复杂的多线条叙事理顺,进而呈现作者要给出的答案。前朝与后宫,这在历史上看似不能有什么关系的两者,通过集团论重新走到了一起。
回到后宫的场景中,曹皇后能够逼迫仁宗至发疯呓语,乃至自杀的地步,这种说法确实离奇,但事情又确实在情理之中。曹皇后为了稳定后位的种种手段,确实可能将神宗逼入死角。其实还应该关注的是作为后宫政治空间中的皇帝与皇后的身份。吴书指出曹后利用养女争宠,不过是刘后“”的翻版,曹皇后希望将所有仁宗的后嗣都纳入到自己的实力范围之中,这与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最后都权归太后,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又如宫变,吴书充分考虑了宫禁制度和宫廷势力的分布,认为这是仁宗为了拒绝曹皇后侍寝而与张贵妃联合的一种策略。种种迹象显示,在宫禁之中,曹皇后已经将仁宗逼入死角。推而广之来看,皇后完全可以利用宫禁中的特殊空间和制度,将皇帝逼得走投无路。将来,如果结合宋代的禁中的空间格局和宫禁制度,进一步探讨宋代的后宫政治,或者还能写出更受欢迎的作品来,甚至能够让影视化取得比《甄嬛传》更好的效果也说不定。
《清平乐》剧照。
那么张贵妃和仁宗又是不是“真爱”呢?吴书中指出,后世变法派对张贵妃形象的塑造多半是参考赵飞燕、杨玉环等所谓“红颜祸水”的形象虚构出来的(150页),其实这种说法恐显绝对。王者无私,如果仁宗和张贵妃的联合是因为曹皇后的逼迫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那么张贵妃交通前朝的行为必然也会受到仁宗的警惕。《邵氏闻见录》载:
仁宗一日幸张贵妃合,见定州红甆器,帝坚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辰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遗,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
“通臣僚”的行为大概会让仁宗不自觉地想起即位初期的章献,宫闱与外朝的交通,很可能会形成另外一番局面,仁宗要防止产生另一个章献,就必然对此非常警惕。这也就能理解仁宗怒火中烧的原因。可以说,在联合张贵妃针对曹皇后的同时,仁宗对张贵妃也有着防范之心,如《闻见录》中这类记载,可能并非全是污蔑之辞。
英宗高皇后最值得关注的则是神宗去世之后,到底立子还是立孙的问题。吴书中通过对《长编》中史料的仔细梳理和辨析,得除当时宫廷斗争格局的六个方面,其结论是高皇后立哲宗的倾向更大,因为这样有利于垂帘听政(229-230页)。
延伸阅读:《从未央宫到洛阳宫》,陈苏镇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年8月。
但是,《长编》中所存的异质性材料众多,如果单单就这些内容而进行逻辑演绎,那么就显得危险。如果我们承认那些主要是褒扬蔡确定策之功的材料中有部分的真实性存在,那么至少我们还能看到当时更加丰富的政治面相。《长编》载《蔡确传》曰:
元丰六年秋,确与中书侍郎张璪奏事崇政殿,上悲不自胜,谓确曰:“天下事止此矣。”确骇曰:“敢问所因。”上曰:“子幼奈何!”确曰:“陛下春秋鼎盛,忽有不祥之言,不审所谓。”上曰:“天下事,当得长君维持否?”确曰:“延安郡王,陛下长子,臣不知其他,臣有死而已,不敢奉诏。”
这段材料虽然大有抬高蔡确历史地位的嫌疑,但神宗那句“天下事止此矣”以及“天下事,当得长君维持否”,实在显示出他的焦虑。在母亲强势的情况下,神宗内心其实也害怕太祖-太宗兄终弟及的情况重演,那么这时作为太后的高氏是否有立子而不是立孙的想法,至少是神宗认为太后有这个想法,就颇微妙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后宫母后的高氏其实处于强势的一方,神宗在身体尚是康强时就已经感受到了强大的心理压力,此时的后宫,恐怕比史书中记载的更加波云诡谲。当然,历史不能假设,最后还是哲宗即位,高氏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其他所有的内容,都只能是猜测了。
撰文/冯夷
编辑/李永博 朱天元
校对/王心
导LEAD语
重庆中烟每一次崭新的突破,都是一次华丽的开始,追赶者的铿锵足音在巴蜀大地激起深深回响。截止今年上半年,“天子”品牌销量已顺利超过10万箱,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达到20万箱,实现历史性突破。
8月8日,天子品牌新形象暨战略新品发布会在渝隆重举行。观天下、看未来,历史与未来交织、担当与使命共融,回首与展望都有着特别的意味与分量。
重庆中烟人以“奋起直追、奋力奔跑”的精神和状态,扎实推进“三大战略”,加快实施“天子”品牌“两步走、翻两番”、“跻身行业两个前10位”目标,紧紧围绕“七个下大气力”狠抓工作落实,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经济运行体现“高质量”,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创组建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走出了一条勃勃生机的发展之路。
一组组数据刻录追赶者的铿锵足音。今年1至6月,重庆中烟生产卷烟53.80万箱,同比增加12.20万箱,增长29.33%,高于行业工业企业平均增幅25.40个百分点;1至6月,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3.49亿元,同比增加28.59亿元,增长38.18%;1至6月,实现税利总额65.92亿元,同比增加20.62亿元,增长45.50%,高于行业工业企业平均增幅36.14个百分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9.93%……
一个个“亮点”展现追赶者的靓丽风采。今年1至6月,“天子(金)”实现商业销售增长10.45%,实现了更高增长基数上加快发展,继续位列全国200元整数价位第1位;“天子(千里江山细支)”实现商业销售同比增长14.97%,位列全国300元整数价位细支烟第2位;“天子”中支烟实现商业销售位列全国中支烟第11位,其中“天子(中支)”单规格在全国一类中支烟品规中位列第4位;“天子”爆珠烟实现商业销售位列全国重点品牌爆珠烟第7位……
”
这是激流勇进的时代,以“追赶、集聚、数字化”三大战略为引领,重庆中烟全力打造“天子”品牌,塑造新形象、构建新品系、提升新品质、优化新产品、制定新策略,为“天子”品牌阔步前行注入新动能、新支撑,交出了一份亮丽而扎实的答卷。在此天子品牌新形象暨战略新品发布会召开之际,再展奋起追赶者的豪情,细数其一个个坚实步履,一起倾听重庆中烟人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奋斗进行曲。
如何把握顺应时代要求、契合市场潮流的战略品牌发展脉动,探寻其创造传奇的“密码”?!
在此方面,重庆中烟做出了积极探索。他们不仅要抢占当前市场制高点,还要攻克未来渝产烟品质价值“高地”,其勇气甚为可嘉。在发布会上,重庆中烟推出“天子(中国心中支)”、“天子(C位)”、“天子(金如意)”三款战略品牌新品即为例证。
“天子(中国心)”,高端市场新手笔,高位布局新突破,填补两大市场空白,满足高端礼赠市场对情怀类产品和高端自吸人群对情感表达的需求”,彰显消费自信,凸显品质自信。“天子(中国心)”,升级中支品类新标准,实现特色领先,一度三感、五项全能为设计源点,全面满足高端消费需求。从一样的中支升级为“天子”的中支,让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口感需求”、“观感需求”得到更好体验、更高层次的满足。
“天子(C位)”,一款专为女性打造的香烟,以“5好特征”为设计源点。好听——名字朗朗上口;好看——包装时尚优雅;好闻——烟味轻柔细腻;好抽——烟气轻松雅致;好玩——带给您个性体验。从烟包图可以看到,有一个专属的标识C,高贵奢华金,这样的标识既大气端庄,又如水般灵动。它拥有独特的属性和特点,彰显“女士专属”。闻香识女人,把职场女性的独立人格、时尚女性的多元文化和当代女性的个性魅力,都一一收藏于云淡风轻之中。
“天子(金如意细支)”,桔普口味,瞄准300元价位自吸和商务消费市场。从产品取名、包装设计、再到工艺生产,每一个环节都狠抓细节、力求完美。中国人历来重吉祥、盼如意,“天子(金如意细支)”,无论馈赠还是自吸,都寓意鲜明,祝福大家“顺风顺水、事事如意”。“天子(金如意细支)”,运用大数据分析,将新技术融汇植物本香,创新研制出“桔普”风味,甘桔清甜细腻,普洱润喉回甘。抽吸时,每一口都香气柔和自然,倍感甜润舒适。
除了新品发布之外,“天子”品牌新LOGO、新传播语令人耳目一新。围绕内涵更加丰富、形象更加鲜活、价值更加提升的品牌塑造,重庆中烟对“天子”品牌的视觉识别、文化传播、价值提炼进行了系统设计,其高价系列、高端系列的品系构建、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基本完成,通过品牌宣讲、产品发布、消费引导等途径,积极输出品牌新形象、新价值、新风格。“天子”品牌成为重庆中烟经济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和一块“金字招牌”。
登高望远,“天子”启新。天子”高端形象产品将陆续推出。重庆中烟在经济舞台上展现的速度与质量之变,让人惊叹;那么,其所展现出的发展活力和后劲则让人期待,绘制出的新蓝图更让人憧憬。已见繁花结硕果,逐梦扬帆再起航。时间没有退路,重庆中烟人丝毫也不敢放慢追赶的脚步,立马踏上新征程,以大抓落实的新气象续写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篇章。
来源:金叶漫谈 公众号 作者:报人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