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501、骑鹤上扬州——后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502、清一色——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
503、清官难断家务事——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
506、清君侧——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507、七次量衣一次裁——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
508、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509、棋高一着,缚手缚脚——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510、起死人而肉白骨——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
511、弃之如敝屐——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512、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多指创作)。
513、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514、千里姻缘一线牵——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
5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51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517、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518、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
51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520、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521、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522、前人失脚,后人把滑——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
523、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52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525、前言不搭后语——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526、墙倒众人推——旧时比喻在一个人受挫折的时候,大家乘机打击他。
527、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528、敲门砖——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529、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530、桥归桥,路归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53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532、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533、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53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535、蜻蜓撼石柱——比喻不自量力。也比喻纹丝不动。
536、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
537、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53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539、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540、求大同,存小异——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541、求马于唐肆——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542、求人不如求己——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543、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544、全国一盘棋——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
545、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546、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547、群起而攻之——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548、热锅上的蚂蚁——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549、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侵犯。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人家。
550、人不可貌相——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
551、人不知,鬼不觉——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55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55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554、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暢。
555、人间重晚晴——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556、人怕出名猪怕壮——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
557、人人得而诛之——得:可以,能够;诛: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
558、人生何处不相逢——指人与人分手后总是有机会再见面的。
559、人生路不熟——比喻初到一个地方各方面都很陌生。
560、人生面不熟——人的面貌陌生,素不相识。
561、人生七十古来稀——稀:稀少。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指得享高寿不易。
562、人生如朝露——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563、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564、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565、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56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568、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569、人心隔肚皮——谓人的心思难以猜测。
570、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571、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5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573、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574、日近长安远——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
575、日久见人心——日子长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怎样。
576、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577、容膝之安,一肉之味——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578、肉中刺——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
579、如堕五里雾中——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580、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581、如入无人之境——境:地方。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
582、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583、乳犊不怕虎——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
584、瑞雪兆丰年——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58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586、三百六十行——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587、三寸不烂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588、三寸鸟,七寸嘴——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589、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590、三过其门而不入——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591、三家村——指偏僻的小乡村。
592、三句话不离本行——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593、三拳不敌四手——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594、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595、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596、三十六计(策),走为上计(策)——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597、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598、三思而后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599、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600、三下五除二——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601、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602、三折肱为良医——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603、杀风景——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604、杀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605、杀人不见血——杀人不露一点痕迹。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606、杀人不眨眼——杀人时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极其凶狠残暴。
607、山锐则不高——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
608、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609、山上,应接不暇——山: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610、山雨欲来风满楼——欲:将要。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611、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比喻两头没有着落。
612、上方不足,下比有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613、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614、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615、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61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617、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618、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619、身后识方干——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620、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621、身在江湖,心悬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622、神不知,鬼不觉——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623、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624、神龙见首不见尾——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625、生米煮成熟饭——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626、胜败乃兵家常事——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627、胜不骄,败不馁——胜了不骄傲,败了不灰心。
628、胜读十年书——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629、失败为成功之母——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630、失之东隅(yú),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63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632、狮子大开口——比喻要价或所提条件很高。
633、湿肉伴干柴——形容拷打。
634、十八层地狱——层:重。地狱:佛教、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比喻悲惨的报应。
635、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636、十年九不遇——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难遇到一次。
637、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63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639、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
640、十万八千里——形容相距极远。
641、识二五而不知十——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642、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64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644、使功不如使过——使:用。使用有功绩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使其能将功补过。
64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646、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647、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648、事实胜于雄辩——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649、试金石——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650、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651、手无缚鸡之力——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652、守如,出如脱兔——: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653、书同文,车同轨——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654、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
655、树倒猢孙(狲)散——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656、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657、数东瓜,道茄子——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658、耍花腔——用虚假而动听的话骗人。
659、双斧伐孤树——指嗜酒好色,摧残身体。
660、水火不相容——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661、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
662、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663、水至清则无鱼——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664、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顺从;昌:昌盛;逆:违背;亡:灭亡。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我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剥削阶级的统治。
665、说时迟,那时快——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666、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667、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668、死马当活马医——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求药,仍然抱万一希望,积极挽救。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
669、死无葬身之地——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670、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671、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67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673、送佛送到西天——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674、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675、岁寒知松柏——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676、损人不利己——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677、损有余补不足——减少多余的,补充欠缺的。
678、他乡遇故知——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
679、塔尖上功德——比喻快要完成的工作。
680、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681、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触犯有力的人。
682、泰山不让土壤——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683、贪多嚼不烂——贪图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学习,图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684、汤里来,水里去——指银钱随手来随手去,留不住。
685、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
68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68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688、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689、替罪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690、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691、天高皇帝远——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69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693、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694、天下乌鸦一般黑——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695、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69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697、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698、天字第一号——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
699、挑得篮里便是菜——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700、跳到黄河洗不清——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701、铁杵(chǔ)磨成针——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702、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703、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704、偷鸡不着蚀把米——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705、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喻被动应付,对问题不作根本彻底的解决。
706、图穷匕首见(xiàn)——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07、团团转——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708、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709、万变不离其宗——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710、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71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712、王顾左右而言他——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713、为虺(huǐ)弗摧,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714、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715、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716、闻名不如见面——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
717、稳坐钓鱼船——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718、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719、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720、无敌于天下——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721、无毒不丈夫——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手段毒辣,技高一筹。
722、无风不起浪——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723、无风三尺浪——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724、无佛处称尊——在没有能手的地方逞强。
725、无官一身轻——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
726、无何有之乡——无何有:即无有。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
727、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728、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729、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730、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事不上门。
731、无所不用其极——极:穷尽。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732、无所措手足——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733、无盐不解淡——比喻不下本钱就办不成事。
734、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735、五里雾——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736、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737、五月粜(tiào)新谷——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预卖新谷。比喻十分贫穷。
738、勿谓言之不预也——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739、物以稀为贵——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740、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741、习惯成自然——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742、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743、下乔木入幽谷——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744、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745、先下手为强——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746、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74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748、象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749、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750、小鹿触心头——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
751、小巫见大巫——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752、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753、心病还须心药医——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754、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755、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756、惺惺惜惺惺——惺惺:指聪慧的人;惜:爱惜。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
757、兄弟阋(xì)于墙,外御其侮——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758、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759、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760、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76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76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763、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764、薰莸( yóu)不同器——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765、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766、哑子吃黄连——歇后语。比喻有苦说不出。
767、烟不出火不进——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768、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769、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770、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77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772、言者谆谆,听者藐藐(miǎo)——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77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774、眼不见,心不烦——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
775、眼不见为净——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也在怀疑仪器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
776、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777、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77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779、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780、一棒一条痕——比喻做事扎实。
781、一报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782、一鼻孔出气——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78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784、一不压众,百不随一—少数敌不过多数。
785、一不做,二不休——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786、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787、一朝天子一朝臣——指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
788、一尺水十丈波——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789、一传十,十传百——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
790、一床锦被遮盖——比喻请求别人通融、庇护。
791、一锤子买卖——只做一次生意。多指价钱贵,货色次,服务态度不好,顾客不愿再来打交道。
792、一寸光阴一寸金——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793、一刀切——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794、一动不如一静——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795、一而再,再而三——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796、一风吹——比喻完全勾销(多指决定、结论等)。
797、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79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799、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
800、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
801、一棍子打死——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802、一客不烦二主——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803、一口吸尽西江水——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804、一块石头落地——比喻放了心,再没有顾虑。
805、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806、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807、一钱不落虚空地——比喻丝毫不浪费。
808、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吠:狗叫;形:影子。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
809、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810、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811、一人善射,百夫决拾——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812、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81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814、一身都是胆——极言胆大勇敢。
815、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816、一十八般武艺——泛指各种武术技艺。
817、一是一,二是二——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818、一手独拍,虽疾无声——疾:急速,猛烈。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819、一退六二五——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820、一问三不知——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
821、一窝蜂——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822、一物降一物——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823、一蟹不如一蟹——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824、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825、一言堂——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826、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827、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82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829、一字长蛇阵——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830、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831、依样画葫芦——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
832、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833、疑心生暗鬼——指因为多疑而产生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
834、银样蜡枪头——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835、应声虫——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836、英雄所见略同——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837、英雄无用武之地——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838、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839、蝇附骥(jì)尾而致千里——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
840、有鼻子有眼——比喻把虚构的事物说得象真实的一样。
841、有过之而无不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842、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
843、有钱能使鬼推磨——俗语。旧时形容金钱万能。
844、有眼不识泰山——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845、有一搭没一搭——表示故意找话说。也表示可有可无,无足轻重。
846、有一利必有一弊——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
84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848、有志不在年高——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849、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850、右传之八章——打了一顿巴掌。
851、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852、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853、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854、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855、欲得而甘心——想要弄到手才称心满意(多用于对人的报复或打击)。
85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857、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
858、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859、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860、冤有头,债有主——冤有冤头,债有债主。比喻要了解事情,必须找为主的人。
861、远来和尚好看经——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862、远亲不如近邻——指遇有急难,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帮助。
863、远水解不了近渴——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864、远水救不得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865、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86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867、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868、宰相肚里好撑船——誉人肚量大。
869、再实之根必伤——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
870、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871、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872、毡袜裹脚靴——毡袜、裹脚、靴子,都是穿在脚上的东西。比喻彼此都一样。
873、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874、张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875、照葫芦画瓢——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876、这山望着那山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877、针尖对麦芒——比喻双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让。
878、真金不怕火炼——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879、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880、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881、知人知面不知心——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882、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883、知子莫若父——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884、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885、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88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887、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888、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889、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89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891、只重衣衫不重人——指人势利,看人只重衣着。
892、掷地作金石声——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
893、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89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895、置之死地而后快——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
896、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897、中河失舟,一壶千金——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89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899、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90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901、逐客令——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902、着三不着两——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考虑欠周,注意这里,顾不到那里。
903、自以为得计——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904、走过场——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
905、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906、嘴尖舌头快——比喻话多而轻率。
907、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908、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909、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一天算一天,凑合着混日子。
910、烈火见真金——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
91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912、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913、临时抱佛脚——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914、菱角磨作鸡头——比喻困难大,波折多。
91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腐:臭;枢:门轴;蠹:蛀。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916、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917、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
918、六耳不同谋——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919、漏瓮沃焦釜——用漏瓮里的余水倒在烧焦的锅里。比喻情势危急,亟待挽救。
920、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921、庐山真面目——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922、鹿死不择音(荫)——指庇荫的地方。音,通“荫”。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923、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92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925、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926、吕端大事不糊涂——喻指办事坚持原则。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927、乱弹琴——比喻胡扯或胡闹。
928、捋虎须——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929、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930、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931、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932、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933、瞒上不瞒下——瞒:也作“谩”,欺骗,蒙蔽。瞒着上面,不瞒下面。后泛指官吏只欺骗上面的人,对下面的人则无所顾忌,公开做坏事。
934、满天飞——形容到处都是。亦作“满空飞”。
935、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936、冒天下之大不韪——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937、眉毛胡子一把抓——俗语。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938、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939、门外汉——指外行人。
940、闷葫芦——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941、迷魂汤——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942、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943、猕猴骑土牛——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94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945、民以食为天——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946、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947、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948、名师出高徒——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949、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450、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951、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
952、明人不做暗事——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捣鬼。
95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954、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955、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956、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957、磨而不磷,涅而不缁(zī)——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958、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959、抹一鼻子灰——比喻本想巴结讨好,结果反倒碰个钉子,落得很没趣。
960、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96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962、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
963、难于上青天——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964、泥菩萨过江——表示连自己也保不住,更谈不上帮助别人。
965、鸟兽散——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
966、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96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968、牛不喝水强按头——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
969、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970、驽马恋栈豆——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971、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972、女大不中留——指女子成年,须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973、女大十八变——指女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有较多的变化。
974、盘古开天地——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
975、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976、盆朝天,碗朝地——形容家庭中杂乱无条理。
97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蓬昔日长在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97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979、贫无立锥之地——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形容穷困之极。
980、平地起孤丁——比喻无事生非。
981、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982、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983、泼冷水——比喻挫伤别人的热情或兴致。
984、破鼓乱人捶——比喻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
985、破题儿第一遭——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
986、破天荒——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987、强不知以为知——不懂装懂,本来不知道,强说知道。
988、强将手下无弱兵——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989、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990、强中更有强中手——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
991、骑鹤上扬州——后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992、清一色——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
993、清官难断家务事——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
994、清官难断家务事——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995、清君侧——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996、七次量衣一次裁——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
997、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998、棋高一着,缚手缚脚——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999、礼轻情意重——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906、里程碑——路旁标志里数的碑。比喻在历史进程中可作为标志的重大事件。
1000、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501、骑鹤上扬州——后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502、清一色——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
503、清官难断家务事——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
506、清君侧——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507、七次量衣一次裁——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
508、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509、棋高一着,缚手缚脚——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510、起死人而肉白骨——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
511、弃之如敝屐——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512、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多指创作)。
513、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514、千里姻缘一线牵——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
5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51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517、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518、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
51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520、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521、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522、前人失脚,后人把滑——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
523、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52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525、前言不搭后语——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526、墙倒众人推——旧时比喻在一个人受挫折的时候,大家乘机打击他。
527、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528、敲门砖——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529、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530、桥归桥,路归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53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532、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533、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53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535、蜻蜓撼石柱——比喻不自量力。也比喻纹丝不动。
536、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
537、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53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539、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540、求大同,存小异——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541、求马于唐肆——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542、求人不如求己——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543、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544、全国一盘棋——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
545、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546、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547、群起而攻之——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548、热锅上的蚂蚁——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549、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侵犯。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人家。
550、人不可貌相——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
551、人不知,鬼不觉——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55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55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554、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暢。
555、人间重晚晴——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556、人怕出名猪怕壮——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
557、人人得而诛之——得:可以,能够;诛: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
558、人生何处不相逢——指人与人分手后总是有机会再见面的。
559、人生路不熟——比喻初到一个地方各方面都很陌生。
560、人生面不熟——人的面貌陌生,素不相识。
561、人生七十古来稀——稀:稀少。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指得享高寿不易。
562、人生如朝露——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563、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564、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565、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56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568、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569、人心隔肚皮——谓人的心思难以猜测。
570、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571、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5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573、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574、日近长安远——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
575、日久见人心——日子长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怎样。
576、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577、容膝之安,一肉之味——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578、肉中刺——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
579、如堕五里雾中——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580、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581、如入无人之境——境:地方。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
582、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583、乳犊不怕虎——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
584、瑞雪兆丰年——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58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586、三百六十行——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587、三寸不烂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588、三寸鸟,七寸嘴——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589、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590、三过其门而不入——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591、三家村——指偏僻的小乡村。
592、三句话不离本行——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593、三拳不敌四手——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594、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595、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596、三十六计(策),走为上计(策)——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597、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598、三思而后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599、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600、三下五除二——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601、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602、三折肱为良医——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603、杀风景——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604、杀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605、杀人不见血——杀人不露一点痕迹。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606、杀人不眨眼——杀人时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极其凶狠残暴。
607、山锐则不高——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
608、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609、山上,应接不暇——山: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610、山雨欲来风满楼——欲:将要。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611、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比喻两头没有着落。
612、上方不足,下比有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613、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614、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615、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61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617、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618、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619、身后识方干——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620、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621、身在江湖,心悬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622、神不知,鬼不觉——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623、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624、神龙见首不见尾——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625、生米煮成熟饭——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626、胜败乃兵家常事——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627、胜不骄,败不馁——胜了不骄傲,败了不灰心。
628、胜读十年书——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629、失败为成功之母——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630、失之东隅(yú),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63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632、狮子大开口——比喻要价或所提条件很高。
633、湿肉伴干柴——形容拷打。
634、十八层地狱——层:重。地狱:佛教、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比喻悲惨的报应。
635、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636、十年九不遇——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难遇到一次。
637、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63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639、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
640、十万八千里——形容相距极远。
641、识二五而不知十——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642、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64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644、使功不如使过——使:用。使用有功绩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使其能将功补过。
64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646、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647、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648、事实胜于雄辩——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649、试金石——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650、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651、手无缚鸡之力——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652、守如,出如脱兔——: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653、书同文,车同轨——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654、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
655、树倒猢孙(狲)散——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656、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657、数东瓜,道茄子——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658、耍花腔——用虚假而动听的话骗人。
659、双斧伐孤树——指嗜酒好色,摧残身体。
660、水火不相容——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661、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
662、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663、水至清则无鱼——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664、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顺从;昌:昌盛;逆:违背;亡:灭亡。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我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剥削阶级的统治。
665、说时迟,那时快——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666、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667、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668、死马当活马医——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求药,仍然抱万一希望,积极挽救。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
669、死无葬身之地——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670、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671、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67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673、送佛送到西天——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674、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675、岁寒知松柏——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676、损人不利己——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677、损有余补不足——减少多余的,补充欠缺的。
678、他乡遇故知——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
679、塔尖上功德——比喻快要完成的工作。
680、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681、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触犯有力的人。
682、泰山不让土壤——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683、贪多嚼不烂——贪图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学习,图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684、汤里来,水里去——指银钱随手来随手去,留不住。
685、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
68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68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688、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689、替罪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690、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691、天高皇帝远——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69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693、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694、天下乌鸦一般黑——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695、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69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697、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698、天字第一号——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
699、挑得篮里便是菜——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700、跳到黄河洗不清——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701、铁杵(chǔ)磨成针——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702、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703、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704、偷鸡不着蚀把米——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705、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喻被动应付,对问题不作根本彻底的解决。
706、图穷匕首见(xiàn)——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07、团团转——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708、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709、万变不离其宗——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710、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71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712、王顾左右而言他——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713、为虺(huǐ)弗摧,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714、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715、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716、闻名不如见面——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
717、稳坐钓鱼船——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718、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719、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720、无敌于天下——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721、无毒不丈夫——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手段毒辣,技高一筹。
722、无风不起浪——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723、无风三尺浪——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724、无佛处称尊——在没有能手的地方逞强。
725、无官一身轻——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
726、无何有之乡——无何有:即无有。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
727、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728、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729、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730、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事不上门。
731、无所不用其极——极:穷尽。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732、无所措手足——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733、无盐不解淡——比喻不下本钱就办不成事。
734、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735、五里雾——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736、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737、五月粜(tiào)新谷——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预卖新谷。比喻十分贫穷。
738、勿谓言之不预也——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739、物以稀为贵——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740、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741、习惯成自然——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742、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743、下乔木入幽谷——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744、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745、先下手为强——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746、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74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748、象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749、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750、小鹿触心头——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
751、小巫见大巫——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752、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753、心病还须心药医——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754、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755、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756、惺惺惜惺惺——惺惺:指聪慧的人;惜:爱惜。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
757、兄弟阋(xì)于墙,外御其侮——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758、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759、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760、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76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76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763、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764、薰莸( yóu)不同器——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765、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766、哑子吃黄连——歇后语。比喻有苦说不出。
767、烟不出火不进——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768、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769、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770、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77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772、言者谆谆,听者藐藐(miǎo)——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77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774、眼不见,心不烦——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
775、眼不见为净——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也在怀疑仪器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
776、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777、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77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779、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780、一棒一条痕——比喻做事扎实。
781、一报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782、一鼻孔出气——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78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784、一不压众,百不随一—少数敌不过多数。
785、一不做,二不休——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786、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787、一朝天子一朝臣——指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
788、一尺水十丈波——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789、一传十,十传百——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
790、一床锦被遮盖——比喻请求别人通融、庇护。
791、一锤子买卖——只做一次生意。多指价钱贵,货色次,服务态度不好,顾客不愿再来打交道。
792、一寸光阴一寸金——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793、一刀切——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794、一动不如一静——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795、一而再,再而三——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796、一风吹——比喻完全勾销(多指决定、结论等)。
797、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79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799、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
800、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
801、一棍子打死——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802、一客不烦二主——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803、一口吸尽西江水——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804、一块石头落地——比喻放了心,再没有顾虑。
805、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806、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807、一钱不落虚空地——比喻丝毫不浪费。
808、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吠:狗叫;形:影子。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
809、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810、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811、一人善射,百夫决拾——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812、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81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814、一身都是胆——极言胆大勇敢。
815、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816、一十八般武艺——泛指各种武术技艺。
817、一是一,二是二——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818、一手独拍,虽疾无声——疾:急速,猛烈。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819、一退六二五——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820、一问三不知——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
821、一窝蜂——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822、一物降一物——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823、一蟹不如一蟹——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824、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825、一言堂——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826、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827、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82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829、一字长蛇阵——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830、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831、依样画葫芦——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
832、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833、疑心生暗鬼——指因为多疑而产生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
834、银样蜡枪头——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835、应声虫——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836、英雄所见略同——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837、英雄无用武之地——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838、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839、蝇附骥(jì)尾而致千里——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
840、有鼻子有眼——比喻把虚构的事物说得象真实的一样。
841、有过之而无不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842、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
843、有钱能使鬼推磨——俗语。旧时形容金钱万能。
844、有眼不识泰山——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845、有一搭没一搭——表示故意找话说。也表示可有可无,无足轻重。
846、有一利必有一弊——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
84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848、有志不在年高——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849、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850、右传之八章——打了一顿巴掌。
851、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852、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853、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854、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855、欲得而甘心——想要弄到手才称心满意(多用于对人的报复或打击)。
85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857、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
858、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859、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860、冤有头,债有主——冤有冤头,债有债主。比喻要了解事情,必须找为主的人。
861、远来和尚好看经——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862、远亲不如近邻——指遇有急难,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帮助。
863、远水解不了近渴——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864、远水救不得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865、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86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867、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868、宰相肚里好撑船——誉人肚量大。
869、再实之根必伤——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
870、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871、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872、毡袜裹脚靴——毡袜、裹脚、靴子,都是穿在脚上的东西。比喻彼此都一样。
873、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874、张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875、照葫芦画瓢——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876、这山望着那山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877、针尖对麦芒——比喻双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让。
878、真金不怕火炼——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879、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880、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881、知人知面不知心——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882、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883、知子莫若父——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884、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885、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88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887、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888、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889、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89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891、只重衣衫不重人——指人势利,看人只重衣着。
892、掷地作金石声——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
893、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89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895、置之死地而后快——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
896、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897、中河失舟,一壶千金——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89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899、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90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901、逐客令——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902、着三不着两——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考虑欠周,注意这里,顾不到那里。
903、自以为得计——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904、走过场——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
905、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906、嘴尖舌头快——比喻话多而轻率。
907、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908、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909、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一天算一天,凑合着混日子。
910、烈火见真金——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
91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912、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913、临时抱佛脚——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914、菱角磨作鸡头——比喻困难大,波折多。
91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腐:臭;枢:门轴;蠹:蛀。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916、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917、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
918、六耳不同谋——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919、漏瓮沃焦釜——用漏瓮里的余水倒在烧焦的锅里。比喻情势危急,亟待挽救。
920、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921、庐山真面目——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922、鹿死不择音(荫)——指庇荫的地方。音,通“荫”。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923、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92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925、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926、吕端大事不糊涂——喻指办事坚持原则。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927、乱弹琴——比喻胡扯或胡闹。
928、捋虎须——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929、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930、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931、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932、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933、瞒上不瞒下——瞒:也作“谩”,欺骗,蒙蔽。瞒着上面,不瞒下面。后泛指官吏只欺骗上面的人,对下面的人则无所顾忌,公开做坏事。
934、满天飞——形容到处都是。亦作“满空飞”。
935、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936、冒天下之大不韪——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937、眉毛胡子一把抓——俗语。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938、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939、门外汉——指外行人。
940、闷葫芦——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941、迷魂汤——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942、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943、猕猴骑土牛——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94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945、民以食为天——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946、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947、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948、名师出高徒——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949、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450、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951、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
952、明人不做暗事——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捣鬼。
95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954、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955、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956、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957、磨而不磷,涅而不缁(zī)——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958、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959、抹一鼻子灰——比喻本想巴结讨好,结果反倒碰个钉子,落得很没趣。
960、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96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962、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
963、难于上青天——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964、泥菩萨过江——表示连自己也保不住,更谈不上帮助别人。
965、鸟兽散——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
966、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96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968、牛不喝水强按头——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
969、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970、驽马恋栈豆——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971、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972、女大不中留——指女子成年,须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973、女大十八变——指女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有较多的变化。
974、盘古开天地——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
975、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976、盆朝天,碗朝地——形容家庭中杂乱无条理。
97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蓬昔日长在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97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979、贫无立锥之地——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形容穷困之极。
980、平地起孤丁——比喻无事生非。
981、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982、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983、泼冷水——比喻挫伤别人的热情或兴致。
984、破鼓乱人捶——比喻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
985、破题儿第一遭——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
986、破天荒——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987、强不知以为知——不懂装懂,本来不知道,强说知道。
988、强将手下无弱兵——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989、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990、强中更有强中手——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
991、骑鹤上扬州——后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992、清一色——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
993、清官难断家务事——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
994、清官难断家务事——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995、清君侧——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996、七次量衣一次裁——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
997、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998、棋高一着,缚手缚脚——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999、礼轻情意重——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906、里程碑——路旁标志里数的碑。比喻在历史进程中可作为标志的重大事件。
1000、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刘小枫:卢梭与启蒙自由派
1751年,卢梭发表应征文《论科学和文艺》,一夜之间成了整个欧洲的“文化名人”。随后,卢梭写下一系列如今已成为西方经典的政治哲学作品,引发没有停歇的争议,留下迄今学界没有获得共识的理解困惑,比如,《社会契约》第一卷第一章第一句格言式的话L’homme est nélibre, et partout il est dans les fers(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究竟是什么意思,至今仍有争议。必须承认,尽管这句话流传极广,历史影响至为深远,其含义似乎谁都能懂,其实这句话非常含混,颇令人费解。
要获得对卢梭笔下含糊修辞的正解,唯有让卢梭本人进行解释。卢梭说过,《论科学和文艺》是他全部著述的基石。如果这话诚实,我们就应该可以从《论科学和文艺》中得到理解《社会契约论》第一卷第一章第一句含混格言的线索。
在《论科学和文艺》正文之前,卢梭引了一句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句为题辞:“我们被表面上的正确欺骗”,出自贺拉斯的诗体《书简》卷五(也就是著名的《诗艺》)的25行。卢梭用的是拉丁语原文,后来的编者把这句题辞中的拉丁文specie recti译作par apparence du bien[表面上的善]并不准确,因 为recti的意思不是“善”,而是“正确”(如《诗艺》英译笺注本译作by the appearance of what is right)。贺拉斯是有学养的诗人,早年曾留学雅典,这段诗文谈的是写作风格问题:文学写作要讲究风格,但风格是一种外表,任何表面的东西都可能成为作者的一种写作策略。因此,要掌握文辞的外表并不容易,好的作家必须得有品鉴力,或者说必须善于运用风格;反过来说,好的读者也必须学会善于辨识作为写作策略的表面风格。卢梭用这句诗作为全文起头的题辞,暗示了全文的题旨:同时代的自由智识人用科学和文艺搞启蒙仅仅是 “表面上正确”,实质上并不正确。随后我们就读到论文的开头:
复兴科学和文艺有助纯化还是败坏道德风尚呢?这的确是必须审查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应该站在哪一方?当然是适合一个正直的人那方,先生们,虽然他一无所知,而且并不因此认为自己就不怎么样。[1](p29)
对“复兴科学和文艺”有助纯化还是败坏“道德风尚”这个问题,卢梭用了“必须审查”(il s’agit d’examiner)的修辞,“审查”是苏格拉底在讨论问题时喜欢用的语词;不仅如此,卢梭实际上修改了原题,加上了 “败坏”一词。卢梭紧接着就把是与否的选择回答与选择是否与 “一个正直的人”为伍联系起来,他说自己选择的“一方”“适合一个正直的人”(qui convient à un honnête home)。这无异于说,搞启蒙不适合“一个正直的人”,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摆出了自己的立场。显然,与 “一个正直的人”相反的“一方”指的就是当时搞启蒙的启蒙智识人。
接下来,卢梭就用嘲讽的笔法纠弹启蒙智识人心目中的 “文艺复兴”——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文艺复兴是一次伟大的解放运动,卢梭却说,文艺复兴的真实含义其实是古老的 “写作的艺术”和 “思考的艺术”的堕落。卢梭说,欧洲的文艺复兴首先是文学的复兴,随后才是科学的复兴。为什么卢梭要强调这个顺序?卢梭解释说,所谓 “文艺复兴”,指的是当时的人们发现了文学的社会功用:
人们开始感觉到与文艺女神们搞交易的根本利益,这就是,让人们更富于社会性,得靠值得人们互相欣赏的作品来激发人们彼此取悦的欲望。[2](p30)
“社会性”(sociables)这个词与socièté(社会)这个词相关,虽然在我们听来这个语词实在太过耳熟,却未必清楚其含义。我们至少应该知道, “社会”堪称 “现代”的重大标志之一,换言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古代,都没有 “社会”。卢 梭 后 来 写 下 著 名 的Du Contrat social(《社会契约论》),探讨的就是现代的生活方式。如果古人和现代人过的都是群体生活,两者的差异何在?为什么古人的群体生活不称为 “社会”?因为,“社会”生活基于 “激发人们彼此取悦的欲望”(en leur inspirant le désir de se plaire les uns aux autres),而古代政制的生活方式并不以此为基础。文艺复兴的文学与古人的 “写作艺术”不同,人们写的是 “值得人们相互欣赏的作品”。因此,卢梭说,所谓 “文艺复兴”的实质其实是,“人们开始感觉到与文艺女神们做买卖的根本利益”。我们知道,古代也有人做买卖,但这类人很少,而且不大被人看得起,属于品质最低的一类人;现代的标志则是:商人才牛。可以确切地说,卢梭的这段话不仅为我们解释了现代 “社会”的词源就是 “激发欲望”,而且指明了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商业”文明的诞生,如果没有 “商业”性质,文艺就很难存活。
卢梭的说法推翻了关于文艺复兴的两个流行观点:首先,文艺复兴所谓的复兴古代文明并非了不起的创举,而是直接受惠于所谓 “野蛮”的中世纪时代;第二,如今的启蒙智识人十分得意的让文艺具有社会作用的观点,其实是在 “激发人们彼此取悦的欲望”。这无异于告诉启蒙智识人,无论搞文学还是做学问在古代都是少数人自我认识的艺术。文艺复兴把这种自我沉浸的艺术变成了相互取悦、激发欲望的艺术,无异于说文艺复兴的真实含义是古老的文学和科学的堕落。
接下来,卢梭说了一段关于统治和法律、专制和自由的话,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卢梭后来在《社会契约论》第一章写下的传世名言 “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的首次表述:
精神有自己的需要,身体同样如此。身体的需要是社会的基础,精神的需要则是愉悦。统治和法律为群体的人们提供安全和安利;种种科学、文学和艺术不那么专制,从而也许更有权力,它们把花环缠绕在让人们背负的枷锁上,窒息人们对原初自由的情感,人们似乎是为此而生的——使他们爱上自己的受束缚状态,把他们型塑成所谓的开化人民。需要树立起王权宝座,科学和文艺加固王权宝座。地上的权力们啊,爱惜才华们吧,保护那些栽培才华的人物吧。[3](p30-31)
从字面上看,这段话颇有些让人费解,必须小心识读。首先出现的是 “需要”(besoins)这个语词,与前文刚刚说到的 “欲望”(le désir )形成 对 比。显 然,人 的 “需 要” 不 等 于 “欲望”。如果我们记得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关于城邦形成的说法:“在言辞中咱们从头来打造一个城邦吧,打造这城邦的,看来是咱们的需要”(参见柏拉图 《王制》卷二开头369c9-372d5),那么可以说,“欲望”是过分的 “需要”。卢梭把精神与身体分开,他没有说身体需要精神或精神需要身体,而是说精神和身体各有自己的 “需要”:精神的需要是 “愉悦”(l’agrément),身体的需要是 “社会的基础”(les fondements de lasociété),但身体的需要是什么,卢梭却语焉不详,似乎这是不言而喻的:不外乎吃、住、穿。卢梭强调的是,社会以身体的需要为基础,而非以精神的需要为基础。这无异于说,相互取悦、激发欲望本来并非社会的基础,如果它们成了社会的基础,不过是文艺复兴的智识分子人为制造出来的。
卢梭话头一转,马上说到 “统治和法律”或者政治制度,可以说,与社会的基础平行对举的是 “统治和法律”,与精神的 “愉悦”平行对举的是 “科学、文学和艺术”。换言之,统治和法律就是社会的基础,这是身体所需要的。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政治制度来恰当地管制人的 “需要”,“需要”就会变成 “欲望”。但卢梭没有这样说,而是说 “统治和法律”为 “群体的人们”(hommes assembles)提供 “安全和安利”。卢梭同样没有说的是, “统治和法律”以王者的存在为前提。事实上,人们很难设想没有王者的 “统治和法律”或政制,即便政体也预设的是全体或部分人民为君王。孟德斯鸠在 《论法的精神》第二章第二节中说: “共和国的全体人民握有最高权力时,就是政治……在政治里,人民在某些方面是君主,在某些方面是臣民。”[4](p8)如果“统治和法律”是身体的“需要”,那么暗含的意思就是:君王也是 “社会的基础”,或者说君王是群体的人们的身体需要产生出来的。
精神的需要是 “愉悦”,由此产生的是科学(学问)和文艺。我们自然会期待卢梭接下来说明精神的需要与身体的需要的关系,卢梭接下来果然说的是这两者的关系。可是,卢梭的表述却突然显得像在唱自由共和分子的高调:“统治和法律”是 “让人们背负的枷锁”(les cha nesde fer),甚至等于“专制”(despotique),科学和文艺则是装饰枷锁的“花环”(des guirlandesde fleurs),帮助“枷锁”束缚人们“对原初自由的情感”(le sentiment de cette libertéoriginelle)。在这样说之前,卢梭用了一个插入句:科学和文艺“更少专制,而也许更有权力”,这似乎意味着,科学和文艺成了专制枷锁的装饰。卢梭在这里并没有区分封建的君主制和专制,或者说,没有区分封建制与专制。按照孟德斯鸠的划分,两者的差别在于:封建君主制是君主依法而治,封建专制则是君主凭个人意志而治。我们可以说,卢梭在这里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但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难道他连孟德斯鸠说的 “常识”都不懂吗?
这样一来,统治和法律与科学和文艺都分别多了两个描述性界定:统治和法律是 “专制”和“枷锁”——这两个引申说法的语义可以协调一致;科学和文艺是 “权力”和 “花环”——这两个引申说法的语义没法协调一致。可是,按照起初的逻辑, “统治和法律”作为社会的基础是身体的 “需要”,难道不能说,“人们背负的枷锁”是身体的“需要”?甚至难道不能说,“专制”是“集体的人们”的身体需要?倘若如此,卢梭也就不能说,集体的人们有“原初的自由”,更不能说,集体的人们是“为此自由而生的”。换言之,当卢梭在这里突然采用反 “专制”的启蒙修辞把 “统治和法律”说成 “人们背负的枷锁”时,隐含着一个明显的自相矛盾。我们从字面上还看到,当卢梭说到 “原初自由”时还补充说,人们 “似乎是为此而生的”(pour laquelleils semblaientêtre nés),他用了 “似乎”这个含糊词语。显然,如果 “统治和法律”是身体的需要、“社会的基础”,那么对人来说,何来 “原初自由”、何以能说人 “是为此而生的”?
一旦意识到这话在逻辑上的蹊跷,读卢梭接下来的叙述就更得加倍小心。他说,“需要树立起王权宝座 (les tr nes),科学和文艺加固王权宝座”。仔细体会的话,语气似乎又与前一句相反:既然 “王权宝座”是 “统治和法律”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人的身体的需要,即便它是 “专制”,专制君王用 “科学和文艺加固王权宝座”,也无异于满足人们的身体需要。换言之,前一句话听起来明显有反对 “专制”的味道,似乎科学和文艺与统治和法律一样,都是专制王权的工具,目的是让人们 “爱上自己的受奴役”(aimerleur esclavage),把他们型塑成“开化的人民(peoples policés)”,现在则说, “王权宝座”不过是依人的需要树立起来的,这无异于说,刚刚说的人们的 “原初的自由”完全是子虚乌有。
如果承接上文关于文艺复兴的说法,可以确定的是,卢梭在这里所说的王权与文艺的关系,指的是封建专制王权及其统治下的文艺。因此,卢梭随之分别对 “地上的权力”和 “开化的人民”发出 “爱惜才华们(les talents)吧”的呼吁,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反讽。 “地上的权力”(Puissances de la terre)的 “权力”与前面说科学和文艺 “更少专制,而也许更有权力”中的“权力”是同一个语词,我们显然没法把这个呼吁译作 “地上的力量”。
这里我们看到三种人:“地上的权力”亦即君王、“开化的人民”和有文艺 “才华”的人。显然,任何时候,君王和有文艺才华的人都一样地少,更多的是广大人民。值得我们设想的是,有文艺 “才华”的人的需要是什么呢?或者说,在统治者 (“地上的权力”)与被统治者 (人民)之间,文艺 “才华们”处于怎样的位置呢?
说到这里,卢梭做了一个注释:
君主们总乐意看到,迎合人心的艺术的趣味和对白白大把花钱的多余之物的趣味在自己的臣民们中蔓生。因为,且不说这些能培养臣民们的卑微心态,以适应奴隶身份,君主们知道得很清楚,人民带给自己的所有这些需要,都无异于在添加自己所背负的枷锁。亚历山大要食鱼族依附于自己,就强迫他们放弃捕鱼,和别的民族一样种植普通食物;美洲野人光着身子到处走,仅靠猎获为生,从来没谁能让他们臣服。的确,对于什么都不需要的人们,谁能加以羁轭呢?[5](p31)
卢梭在这个注释中说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与正文一样仍然在说道理,后一部分则是举例。注释一开始就直言不讳地说 “君主们”(Les princes),直接说穿了正文中 “地上的权力”的比喻修辞,与此对应的是 “他们的臣民们”(leurs sujets),也就是正文中所说的 “开化的人民”。这段话的字面含义很清楚:封建专制君主对文艺复兴很满意,因为臣民们身上滋生出“对迎合人心的艺术的趣味和对白白大把花钱的多余之物的趣味”(le go?t des arts agréables etdes superfluities)大大有利于自己的专制统治。无论是 “君主”还是 “臣民”,这两个语词都没有出现在正文中,换言之,卢梭在正文中没有突显封建专制的特点,注释的修辞则彰显了封建专制。与此同时,卢梭在正文中没有说对艺术和奢侈品的趣味是启蒙的需要,在注释中却说人民有了这种需要。卢梭显然知道,这样的 “需要”是有文艺才华的少数人制造出来的,但卢梭却说是“人民带给自己的”(tous les besoins que le people se donne)。这无异于说,人民产生出对艺术和奢侈品的趣味是启蒙的结果。倘若如此,这段说法就隐含着两种政制——封建专制与自由政治的混杂或连接。
卢梭在第二次说到“君主”时用的是代词ils savent trés bien(他们清楚知道),“君主”的语义没有变。但在第二次说到 “臣民”时,卢梭用的是le peuple(人民),难道我们能说 “臣民”与 “人民”的语义相同吗?或者,难道卢梭不知道这两个语词的语义的巨大差异吗?答案毋庸置疑是否定的,因为卢梭明明说, “臣民”的身份是 “奴隶”(la servitude),有“卑微心态”(petitessed me),显然不能说——卢梭事实上也没有说, “人民”的身份是“奴隶”,有“卑微心态”。毋宁说,“臣民”和“人民”指涉的都是正文中所说的“群体的人们”,但“群体的人们”这个说法显然并不清楚,还没有赋予政体的规定性。我们都清楚,卢梭自己当然更清楚:“群体的人们”在封建君主制下是“臣民”,在自由制下是“人民”。两者的差异关键在于“群体的人们”的品质不同:“人民”不是而“臣民”是“奴隶”,“人民”没有而 “臣民”有“卑微心态”。不仅如此,“臣民”没有但“人民”有对艺术和奢侈品的趣味!我们记得,卢梭在正文一开头就说,“群体的人们”需要的是 “安全和安利”,对艺术和奢侈品的趣味并非 “群体的人们”天生的“需要”,因此,“臣民”变成“人民”的重大标志是,对艺术和奢侈品的趣味成了自己天生的 “需要”。
卢梭的这段话让我们想到两个十分有趣的问题:首先,政治的趣味是专制君主自己培育出来的。专制君主以为,鼓励文艺复兴有助于自己的专制统治——给专制枷锁缠上柔软的花环,没想到对艺术和奢侈品的趣味 “在自己的臣民们中蔓生”(s’étendre parmi leurs sujets)之后,臣民们必然要求自己成为君主。我们知道,政治最终起来推翻了专制君主,但我们不知道的是,政治是专制制造出来的,只不过专制君主直到自己灭亡时都没有搞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二个问题同样十分有趣:对艺术和奢侈品的趣味本来是少数有文艺天赋的人的 “需要”,他们在专制下的臣民中普及对艺术和奢侈品的趣味甚至对思辨的趣味,就是所谓 “启蒙”。专制君主鼓励、奖掖这些有特殊趣味的智识人或艺人,无异于鼓励、奖掖 “启蒙”——如卢梭在正文中的说法,把臣民型塑成 “开化的人民”。我们知道,启蒙运动最终革掉了专制政体的命,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启蒙运动是专制君主自己扶植起来的。如果说专制君主鼓励、奖掖启蒙却不知道个中的厉害,有特殊趣味的智识人是否也不知道呢?
卢梭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重大的历史真相:革掉专制制度的命的启蒙运动是专制君主与有特殊趣味的智识人联手上演的历史戏剧。孟德斯鸠的 《论法的精神》让我们看到,启蒙智识人的特殊趣味就是对自由的共和政体的趣味。因此我们可以说,启蒙运动是有自由趣味的智识人与专制君主结合的结果。的确,大名鼎鼎的英国皇家科学院、法兰西学院、柏林科学院……哪个不是在专制君主扶植下建立起来的呢?卢梭说,“君主们知道得很清楚”,人民有这样的趣味无异于让自己背负更为沉重的枷锁,但人民自己并不知道这点。由此看来,卢梭在正文中呼吁 “地上的权力们”爱惜才子们是反讽,因为,注释中的说法表明,专制君王培育文艺才华让人民具有对文艺和奢侈品的趣味是个大阴谋,目的是让他们安于奴隶身份。
正文的这个段落一开始说的是“群体的人们”的身体需要 “安全和安利”,从而需要“统治和法律”。不用说,专制政体与自由的共和制具有不同的 “统治和法律”。当智识人告诉臣民,他们在统治者统治下是 “奴隶”时,“臣民们”必然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可以设想,臣民们一旦认识到自己是统治者的奴隶后必然会起来造反,争取自己的权利。按照卢梭在这里的说法,所谓 “开化的人民”,除了有不再是奴隶的权利,还有对艺术和奢侈的趣味的权利。不用说,为了保障这两种权利,就得建立新的“统治和法律”。
注释过后,卢梭在正文中接着呼吁人民也要培育“才华们”……
开化的人民们啊,培育他们吧:幸福的奴隶们哦,你们赖以炫耀自己的那种纤巧而又精制的趣味得归功于他们;还有温软性情以及城市化道德,这些使得你们之间的社交既何其得心应手又何其熨帖;总之,你们才显得具有根本就没有的任何德性。[6](p31)
“开化的人民”这一表达式在注释之前已经出现过,我们已经知道, “开化的人民”是现代的专制君主和启蒙智识人共同 “型塑”(en forment)出来的,相比之下,古代君王的臣民就不是 “开化”的人民。卢梭随后用了同位语 “幸福的奴隶们”(heureux esclaves)来称呼 “开化的人民”,这是明显的反讽,虽然意味深长,却并不显眼:人民即便开化了,无论怎样因对艺术和奢侈品的趣味而幸福得很,仍然是“奴隶”,作为被统治者的实质并没有变。倘若如此,前文说人民们“似乎生来就有”、“原初的自由”就是佯谬。卢梭的意思实际上是:人民生来就没有“原初的自由”。严格来讲,他们 “赖以炫耀自己的那种纤巧而又精制的趣味”意味着一种权力——市民的权力。的确,卢梭在这里并没有用到 “市民”这个语词,但他随之对 “纤巧而又精制的趣味”(ce go?t délicat et fin)作了进一步解释。我们看到,这种“趣味”体现为“温软性情”(ddouceur de caractère)和“城市化道德”(urbanite de moeurs)。普及科学和文艺所启蒙型塑的 “开化的人民”就是现代的市民,也就是卢梭以及很多启蒙智识人一再讨论的所谓 “市民社会”。我们回想起,卢梭在注释之前说过:科学和文艺 “更少专制,而也许更有权力”。在这个语境中,卢梭实际上说到两种 “地上的权力”:一种是封建君王的权力, “幸福的奴隶们”其实天生需要这种权力的统治,即科学和文艺所带有的 “权力”。复兴科学和文艺让 “奴隶们”有了对艺术和奢侈品的趣味,无异于说,让 “臣民”有了某种权力,这种权力使得他们由 “奴隶”成为 “开化的人民”。所以,卢梭说,他们应该感谢普及科学和文艺的启蒙智识人。
不过,卢梭的重点并非嘲讽 “开化的人民”,而是尖锐地指责自由的启蒙智识人。卢梭的修辞在这里对 “开化的人民”用了第二人称 “你们”,似乎这话是直接对 “幸福的奴隶们”讲的。但我们可以设想,那时还没有普及识字,人民们即便想看也没法看卢梭的文章。显然,卢梭的这番话是说给启蒙才子们听的:启蒙智识人自以为在做型塑 “开化的人民”的伟大事业,改变人性,实际上不过是在让被统治者忘记自己始终是被统治者。不仅如此,自由智识人以为搞启蒙可以让人民在道德上有很大的进步,卢梭用坚定的口吻说:“开化的人民”不会有自己天生“根本就没有的任何德性”(toutes les virtue)——“德性”这个古老的语词,与 “温软性情”和 “城市化道德”形成鲜明的对立。卢梭的意思不是说,人民根本没有任何德性,从论文中可以清楚看到,卢梭当然知道,“群体的人们”自有其德性,但他也知道,他们天生没有什么德性。启蒙智识人要型塑人民“根本就没有的任何德性”,结果型塑出的是“温软性情”和“城市化道德”而已。自由派智识人不懂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德性”,可谓不懂得政治生活的根本,却自以为最懂政治,进而要重建“统治和法律”,结果只会型塑出一个道德堕落的社会。
卢梭在文中分别向专制君王和 “开化的人民”发出培养文艺天才的呼吁,明显是反讽口吻,注释恰好加在不同的两个呼吁对象之间,从而切割了连贯的呼吁。其实,注释本身的文义也分为两段,让我们继续看注释的后半段。卢梭接下来说到三种类型的人,并以举例方式说明前两种类型的人,对第三种类型的人则没有举例。他首先说,亚历山大 (Alexandre)帝王要本来靠食鱼为生的人族放弃捕鱼,转而靠 “普通食物”(des aliments communs)为生。亚历山大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食鱼人族成为自己的 “臣民”,显然,这得凭靠一套 “统治和法律”,从而,改变食鱼人族的生活习俗是一种政制举措。亚历山大不仅是古代的君王,也是最早的 “文艺复兴”的标志或象征。然而,卢梭说亚历山大强制食鱼人族放弃捕鱼转而靠 “普通食物”为生,却没有说他要让食鱼人族滋生对艺术和奢侈品的趣味。换言之,在亚历山大帝国治下有 “文艺复兴”,但没有启蒙运动。毕竟,“普通食物”是身体的需要,对艺术和奢侈品的趣味则不是。可以说,卢梭的行文对两种不同的君王的说法有别,通过例举亚历山大,卢梭不动声色地在对比两类君王:古代的君王和现代的专制君王。
第二个例子是“美洲的野人”(les sauvagesde l’Amérique ),他们没有遇到亚历山大的远征军,仍然是“野人”,因此也就没有成为“臣民”,因此,第二个例子说的是 “群体的人们”类型。食鱼人族和美洲野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生活 “需要”,要么靠捕鱼为生,要么靠狩猎为生。美洲野人虽然光着身子到处走,毕竟还要靠猎获为生,可以叫做食猎获物的人族。何况,“美洲的野人”如果要获得 “安全和安利”,就得建立自己的政制,有自己的 “统治和法律”,否则最终会被亚历山大大帝的后代殖民。与此不同,第三种人“什么都不需要”(des homes qui n’ont besoin de rien)。这里出现的“需要”(besoin)一词紧接食鱼人族和美洲野人而言,当指的是“身体有自己的需要”。换言之,这里所谓 “什么都不需要”指的是没有身体方面的需要,而非没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什么人没有身体方面的需要?以精神愉悦为生的人会把自己身体方面的需要保持在最低限度 (参见柏拉图 《泰阿泰德》)。对于这种人,卢梭用修辞性问句的语式说,“谁能加以羁轭呢”(quel joug imposeraitonàdes homes),这无异于说,在身体方面“什么都不需要”的“人们”才有与生俱来的“原初自由”。这种人既非臣民,也非美洲野人,而是真正的自由人——自由与奴役不是社会状态的区分,而是人的天性的区分。
卢梭的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他施展双重修辞的本领,这并非体现于正文与注释的对比,而是体现为具体的修辞策略:在展示启蒙的基本要点的同时揭露启蒙的欺骗性。卢梭以启蒙智识人的口吻说,专制君主的统治和法律(专制)压制了人民的“原初自由”,实际上是在告诉启蒙智识人,他们表面看来是在启蒙人民,实质上是在欺骗人民。更坏的是,启蒙还让人民具有了自己的天性并不具有的 “德性”。《论科学和文艺》的篇首题辞“我们被表面上的正确欺骗”在此得到解释。
再回头看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第一章开头的著名说法——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会有何感想?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这里的“人们”(hommes)。倘若把“人”理解为在身体方面“什么都不需要”的“人们”,这话的含义就是一种苏格拉底问题的表述:哲人固然生而自由,却无不在枷锁或某种政治制度之中,从而,哲人必须考虑与“枷锁”的关系。若把“人们”理解为全国人民,这话就具有火山熔浆般的革命煽动性……
[注释]
[1][2][3][5][6]Francois Bonchardy. Rousseau, 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 Paris: Gallimard, 2010.
[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