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生肖

寻根溯源整行装初心永不忘 寻根溯源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4-04-15 09:51:41作者:简单的爱来源:互联网

寻根溯源整行装初心永不忘 寻根溯源的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寻根溯源_来自何处

今天是清明节,传统节日,法定假日,踏青游玩,祭祖扫墓。每个人都是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人有根,水有源,寻根溯源,每个人都想要知道自己来自何处?今天我讲讲我的根在哪里?我出生于川南宜宾一小镇,我们家从我祖父搬到这里已有八十多年了,先前也不是宜宾人。听祖母生前讲过我们祖籍在内江威远王家垇,那时祖父是木匠,是手艺人,很会做扁担及其他一些木工活,搬到宜宾还收了四个徒弟。祖父人瘦瘦高高的,腿有点瘸,说是小时候摔的。在威远虽有手艺也吃不饱,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于是和本家两位与他差不多大的叔叔一起逃荒逃到宜宾。那时应该是一九三几年,曾祖父已过世,曾祖母还健在,于是祖父与祖母带上曾祖母与两叔叔逃难到宜宾。祖父俩叔叔到宜宾,一叔叔没有后人,一叔叔有一儿子上门离开了宜宾。祖父祖母到宜宾一九四一年我父亲出生,一九五一年我姑姑出生,可惜祖父一九五三年就因病去世了。父母相继生养了我们弟兄姊妹八人,我们兄弟三人,五位姐姐。我们兄弟,大哥一儿一女,我一儿两女,弟两儿,算是搬来宜宾三家人中最是人丁兴旺一家。祖母在时还说想回老家去看看,祖母走了二十多年了,父亲也走了好几年了,现在物是人非,再难寻根了,回不去的故土,寻不了的根源了!有朋友知道四川内江威远王家垇这个地方吗?请评论告知!

10则中华典故溯源,更知老祖宗的知识和智慧

运筹帷幄

“运筹帷幄”指在军帐中谋划计策。后指在后方指挥、筹划。语出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溯源

秦末,刘邦最终平定天下,建立汉朝,即为汉高祖,定都雒阳(今三门峡、洛阳地区)。汉高祖刘邦给各位大臣封侯拜相后,于汉都洛阳南宫设宴庆祝。席间,高祖问道:“你们不要隐瞒,都说实话。我之所以得到天下,原因是什么?而项羽之所以丢失天下,原因是什么?”大臣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爱侮辱人,项羽宽厚仁和而对人和善。然而陛下使人攻城略地,降服于陛下的人是因为陛下为天下争取正义。项羽嫉贤妒能,有功的人,他要加害;贤能的人,他要怀疑;胜利了不表彰别人的功绩,占领了土地后不分给别人,所以失了天下。”高祖说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要讲帐幕中运筹谋划的能力,我不如张良。要讲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给军队提供给养的能力,我不如萧何。就连带领百万大军,战争必胜,攻伐的能力,我也赶不上韩信。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啊,我能够重用他们,这才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所以才被我擒获。”

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一词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

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典出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溯源

汉楚争霸,刘邦攻入了秦国国都咸阳。刘邦本想在秦宫休息,但大臣樊哙和张良都劝谏他不要这样做,以免失掉人心。于是刘邦下令将秦宫的贵重财物封好,率军在霸上驻扎。为了进一步获得人心,刘邦召集各县的父老豪杰,说道:“父老受秦朝苛刻法律的苦太久了,诽谤朝政的灭族,聚集一起谈论的要弃市。我与各诸侯约定,先攻入咸阳的人可以称王,我应当称王于关中。这样我与众父老乡亲约定,法令只有三章:杀人者死,伤人或者偷盗的人抵罪。其他的秦朝法令全部废除。”接着,刘邦又派使者去各县各乡约法三章。

百姓听后,都热烈拥护刘邦,争着向汉军献酒饮肉食。刘邦又下令,不让军士接受百姓赠物,百姓更加信任刘邦,唯恐刘邦不在关中称王。

余勇可贾

此成语意为还有多余的勇气,可以付出,形容潜力很大。典出《左传·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余勇。’”

溯源

春秋末期,晋国霸业渐衰,齐国趁机出兵攻打晋国的盟国鲁国、卫国。鲁、卫两国向晋国告急,晋国国君景公任命大将郤克率领大军援鲁、卫两国。由于晋国国力已衰,齐国正崛起,齐国士兵根本不把晋军放在眼里。齐国大将高固率领车骑冲入晋军营垒,举起大石就向晋军兵车投去,然后俘虏了车上的士兵,乘坐了晋军的车回到了齐国阵营。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气,他把虏获的车和晋兵绑在齐营前的桑树上,并对全体齐军将士说道:“想要勇气的人可以来买我的勇气!我的勇气还没有用完!”

后来,“贾余余勇”演变为“余勇可贾”一词,比喻力量还没有用尽。

一字之师

此成语指能够给别人改正一个字的老师。典出宋·陶岳的《五代史补》:“郑谷在袁州府,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投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溯源

唐朝时期,有一个叫齐己的僧人,做了一首《早梅》的诗,诗中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自己甚是喜欢。一天,他带着这首诗去拜见诗友郑谷。郑谷看到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有点不恰当,他说:“‘数枝’梅花都开了,即不是早梅了,不如改为‘一枝’。”齐己听后,也觉得果然“一枝”要比“数枝”有意境多了,不觉向郑谷作揖拜谢。从此,士林都称郑谷为“一字师”。

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 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典出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溯源

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很多西域的产物,并向武帝介绍了西域的风俗人情。由于好奇心的刺激,武帝又派人开发西南,寻找通往印度的通道。使者途经昆明、滇国和夜郎时,滇王曾问:“汉朝与滇国相比,哪个更大?”汉朝使者一时传为笑话。后来,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国时,夜郎侯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后人用“夜郎自大”比喻妄自尊大。

眼中钉

“眼中钉”原意为眼中的钉子,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语出《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溯源

赵在礼,字干臣,五代时涿州人,为后唐大臣。唐朝末期,赵在礼在藩镇刘仁恭父子手下,后投奔后唐庄宗李存勖,被封为效节指挥使。926年,他起兵反后唐庄宗,大胜,拥立明宗李嗣源即位,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

赵在礼十分贪婪。他一生历仕三朝十余镇,每到一地则横征暴敛、强行搜刮、民不堪命。在他任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期间,滥用职权,百般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宋州百姓对他简直深恶痛绝。后来,他因故被罢免时,宋州人都奔走相告,相互庆贺,说:“眼中钉拔去,难道不高兴吗?”

“眼中钉”一词,由此而来。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为燕雀这样的小鸟,怎么能了解大天鹅的志向呢?比喻庸俗者无法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语出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溯源

陈胜,字涉,秦末时人。幼时家贫,常与人一起给大户人家耕种。一天,大家耕种后在田埂上休息,陈胜对秦朝肆无忌惮地征调劳役,不断加重对老百姓的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实怅恨了很久,说道:“以后如果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这些人啊!”众人都嘲笑他,问:“身为一个被雇佣耕地的人,有什么富贵啊?”陈胜听后,不禁感叹说:“唉!燕雀这种小鸟怎么能了解大天鹅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与吴广发动农民起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张楚。虽然这个维持的时间不长,陈胜起义不到半年便不幸被杀害,但刘邦项羽等后继者正是踏着他的足迹,终于推翻了秦朝的严酷的统治。

颜筋柳骨

“颜筋柳骨”比喻颜、柳的字遒劲有力,也用来称赞别人的书法作品。语出宋·陆游《唐希雅雪鹊》:“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

溯源

颜真卿自幼勤奋好学。当时,他外祖父家殷氏是有名的书法家,颜真卿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后来,他又得到唐代有名的大书法家张旭的指导,受到系统的书法训练。成年后,他广泛吸取历代书法名家的优点,并加以融会贯通,创造了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时称“颜体”。

颜真卿的书法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尤其是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就像人的筋骨一样,人称“颜筋”。

比颜真卿稍晚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受到了颜真卿的影响,他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后世并称此二人为“颜筋柳骨”。

萧规曹随

此成语原意指萧何创立的规章制度,他死后,曹参继承了他的思想,继续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典出汉·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萧何为法,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汉·扬雄《法言·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

溯源

西汉初,刘邦、萧何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后来,萧何去世,在临终前,他向汉惠帝刘盈推荐曹参为汉相。曹参是萧何的好友,也是追随刘邦的老将。但在汉惠帝任命他为宰相后,他整日招朋聚友痛饮,根本不理政事,惠帝很忧虑,认为他是欺负自己年轻,不愿尽心尽力辅佐。于是,他让曹参的儿子,也是中大夫的曹窋,回去问问父亲为何如此。孰知,曹参不但没有解释,反而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

曹窋回到朝中,向惠帝诉说了事情的原委,惠帝甚为惊异。第二天,大臣上朝议事后,惠帝留下了曹参,亲自问他为何如此。曹参反问道:“依您看来,皇上与先帝谁比较圣明呢?”惠帝答道:“先帝比较圣明。”曹参又问道:“那依您看来,臣与萧丞相谁更有贤能呢?”惠帝笑笑,回答道:“似乎你赶不上萧丞相。”曹参点点头,才说:“皇上说得非常正确。当初高祖皇帝与萧丞相平定天下,制定的法令严明、公正,如今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臣服于陛下。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况且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就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就更不应该乱加改动,而只能是遵照执行。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

后来,人们就用“萧规曹随”来比喻后人完全按前人的成规办事。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此成语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语出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溯源

秦末,兵乱纷起,项羽和刘邦都打算进攻咸阳,楚怀王与他们约定说:“谁先平定关中,谁就能称王。”结果,刘邦先攻破咸阳,囤居霸上。有人向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为相,珍奇异宝应有尽有。”项羽大怒,说道:“让士兵们吃饱,今日即攻打刘邦。”当时项羽屯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刘邦只有士兵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向项羽进谏道:“我看刘邦有天子之气,应该尽快除去。”这时项羽的季父项伯在侧,他素与张良交好,于是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良。

张良又把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听后很担心,只好拉拢项伯,并约为亲家。有了联姻关系,项伯同意为刘邦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待第二日,刘邦带着百余骑来见项王,项羽在鸿门军中宴饮刘邦。席间,范增数次暗示项羽杀刘邦,项羽都默然不语。范增无法,只得出去召项庄,暗中嘱咐他说:“项羽有不忍之心,请你进去舞剑庆贺,刘邦在座,你找机会杀了他。不然,日后我们一定会成为他的俘虏!”于是,项庄进去为之舞剑,项伯见项庄舞剑,意在刘邦,便也拔剑而舞,时时用自己的身体遮蔽刘邦,让项庄找不到机会。

危急时刻,张良行至军门,找到大将樊哙,对他说:“现在情况危急!我看项庄拔剑而舞,是想要杀沛公啊。”樊哙听他如此说,不顾礼节,持剑拥盾闯入席间,怒瞪项羽。项羽爱其才,赐酒肉与他,项庄见樊哙勇猛,也不敢轻举妄动。从而,让刘邦得到机会,逃走了。

10则中华典故溯源,更知老祖宗的知识和智慧

运筹帷幄

“运筹帷幄”指在军帐中谋划计策。后指在后方指挥、筹划。语出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溯源

秦末,刘邦最终平定天下,建立汉朝,即为汉高祖,定都雒阳(今三门峡、洛阳地区)。汉高祖刘邦给各位大臣封侯拜相后,于汉都洛阳南宫设宴庆祝。席间,高祖问道:“你们不要隐瞒,都说实话。我之所以得到天下,原因是什么?而项羽之所以丢失天下,原因是什么?”大臣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爱侮辱人,项羽宽厚仁和而对人和善。然而陛下使人攻城略地,降服于陛下的人是因为陛下为天下争取正义。项羽嫉贤妒能,有功的人,他要加害;贤能的人,他要怀疑;胜利了不表彰别人的功绩,占领了土地后不分给别人,所以失了天下。”高祖说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要讲帐幕中运筹谋划的能力,我不如张良。要讲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给军队提供给养的能力,我不如萧何。就连带领百万大军,战争必胜,攻伐的能力,我也赶不上韩信。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啊,我能够重用他们,这才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所以才被我擒获。”

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一词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

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典出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溯源

汉楚争霸,刘邦攻入了秦国国都咸阳。刘邦本想在秦宫休息,但大臣樊哙和张良都劝谏他不要这样做,以免失掉人心。于是刘邦下令将秦宫的贵重财物封好,率军在霸上驻扎。为了进一步获得人心,刘邦召集各县的父老豪杰,说道:“父老受秦朝苛刻法律的苦太久了,诽谤朝政的灭族,聚集一起谈论的要弃市。我与各诸侯约定,先攻入咸阳的人可以称王,我应当称王于关中。这样我与众父老乡亲约定,法令只有三章:杀人者死,伤人或者偷盗的人抵罪。其他的秦朝法令全部废除。”接着,刘邦又派使者去各县各乡约法三章。

百姓听后,都热烈拥护刘邦,争着向汉军献酒饮肉食。刘邦又下令,不让军士接受百姓赠物,百姓更加信任刘邦,唯恐刘邦不在关中称王。

余勇可贾

此成语意为还有多余的勇气,可以付出,形容潜力很大。典出《左传·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余勇。’”

溯源

春秋末期,晋国霸业渐衰,齐国趁机出兵攻打晋国的盟国鲁国、卫国。鲁、卫两国向晋国告急,晋国国君景公任命大将郤克率领大军援鲁、卫两国。由于晋国国力已衰,齐国正崛起,齐国士兵根本不把晋军放在眼里。齐国大将高固率领车骑冲入晋军营垒,举起大石就向晋军兵车投去,然后俘虏了车上的士兵,乘坐了晋军的车回到了齐国阵营。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气,他把虏获的车和晋兵绑在齐营前的桑树上,并对全体齐军将士说道:“想要勇气的人可以来买我的勇气!我的勇气还没有用完!”

后来,“贾余余勇”演变为“余勇可贾”一词,比喻力量还没有用尽。

一字之师

此成语指能够给别人改正一个字的老师。典出宋·陶岳的《五代史补》:“郑谷在袁州府,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投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溯源

唐朝时期,有一个叫齐己的僧人,做了一首《早梅》的诗,诗中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自己甚是喜欢。一天,他带着这首诗去拜见诗友郑谷。郑谷看到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有点不恰当,他说:“‘数枝’梅花都开了,即不是早梅了,不如改为‘一枝’。”齐己听后,也觉得果然“一枝”要比“数枝”有意境多了,不觉向郑谷作揖拜谢。从此,士林都称郑谷为“一字师”。

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 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典出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溯源

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很多西域的产物,并向武帝介绍了西域的风俗人情。由于好奇心的刺激,武帝又派人开发西南,寻找通往印度的通道。使者途经昆明、滇国和夜郎时,滇王曾问:“汉朝与滇国相比,哪个更大?”汉朝使者一时传为笑话。后来,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国时,夜郎侯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后人用“夜郎自大”比喻妄自尊大。

眼中钉

“眼中钉”原意为眼中的钉子,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语出《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溯源

赵在礼,字干臣,五代时涿州人,为后唐大臣。唐朝末期,赵在礼在藩镇刘仁恭父子手下,后投奔后唐庄宗李存勖,被封为效节指挥使。926年,他起兵反后唐庄宗,大胜,拥立明宗李嗣源即位,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

赵在礼十分贪婪。他一生历仕三朝十余镇,每到一地则横征暴敛、强行搜刮、民不堪命。在他任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期间,滥用职权,百般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宋州百姓对他简直深恶痛绝。后来,他因故被罢免时,宋州人都奔走相告,相互庆贺,说:“眼中钉拔去,难道不高兴吗?”

“眼中钉”一词,由此而来。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为燕雀这样的小鸟,怎么能了解大天鹅的志向呢?比喻庸俗者无法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语出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溯源

陈胜,字涉,秦末时人。幼时家贫,常与人一起给大户人家耕种。一天,大家耕种后在田埂上休息,陈胜对秦朝肆无忌惮地征调劳役,不断加重对老百姓的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实怅恨了很久,说道:“以后如果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这些人啊!”众人都嘲笑他,问:“身为一个被雇佣耕地的人,有什么富贵啊?”陈胜听后,不禁感叹说:“唉!燕雀这种小鸟怎么能了解大天鹅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与吴广发动农民起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张楚。虽然这个维持的时间不长,陈胜起义不到半年便不幸被杀害,但刘邦项羽等后继者正是踏着他的足迹,终于推翻了秦朝的严酷的统治。

颜筋柳骨

“颜筋柳骨”比喻颜、柳的字遒劲有力,也用来称赞别人的书法作品。语出宋·陆游《唐希雅雪鹊》:“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

溯源

颜真卿自幼勤奋好学。当时,他外祖父家殷氏是有名的书法家,颜真卿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后来,他又得到唐代有名的大书法家张旭的指导,受到系统的书法训练。成年后,他广泛吸取历代书法名家的优点,并加以融会贯通,创造了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时称“颜体”。

颜真卿的书法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尤其是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就像人的筋骨一样,人称“颜筋”。

比颜真卿稍晚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受到了颜真卿的影响,他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后世并称此二人为“颜筋柳骨”。

萧规曹随

此成语原意指萧何创立的规章制度,他死后,曹参继承了他的思想,继续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典出汉·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萧何为法,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汉·扬雄《法言·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

溯源

西汉初,刘邦、萧何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后来,萧何去世,在临终前,他向汉惠帝刘盈推荐曹参为汉相。曹参是萧何的好友,也是追随刘邦的老将。但在汉惠帝任命他为宰相后,他整日招朋聚友痛饮,根本不理政事,惠帝很忧虑,认为他是欺负自己年轻,不愿尽心尽力辅佐。于是,他让曹参的儿子,也是中大夫的曹窋,回去问问父亲为何如此。孰知,曹参不但没有解释,反而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

曹窋回到朝中,向惠帝诉说了事情的原委,惠帝甚为惊异。第二天,大臣上朝议事后,惠帝留下了曹参,亲自问他为何如此。曹参反问道:“依您看来,皇上与先帝谁比较圣明呢?”惠帝答道:“先帝比较圣明。”曹参又问道:“那依您看来,臣与萧丞相谁更有贤能呢?”惠帝笑笑,回答道:“似乎你赶不上萧丞相。”曹参点点头,才说:“皇上说得非常正确。当初高祖皇帝与萧丞相平定天下,制定的法令严明、公正,如今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臣服于陛下。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况且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就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就更不应该乱加改动,而只能是遵照执行。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

后来,人们就用“萧规曹随”来比喻后人完全按前人的成规办事。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此成语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语出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溯源

秦末,兵乱纷起,项羽和刘邦都打算进攻咸阳,楚怀王与他们约定说:“谁先平定关中,谁就能称王。”结果,刘邦先攻破咸阳,囤居霸上。有人向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为相,珍奇异宝应有尽有。”项羽大怒,说道:“让士兵们吃饱,今日即攻打刘邦。”当时项羽屯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刘邦只有士兵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向项羽进谏道:“我看刘邦有天子之气,应该尽快除去。”这时项羽的季父项伯在侧,他素与张良交好,于是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良。

张良又把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听后很担心,只好拉拢项伯,并约为亲家。有了联姻关系,项伯同意为刘邦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待第二日,刘邦带着百余骑来见项王,项羽在鸿门军中宴饮刘邦。席间,范增数次暗示项羽杀刘邦,项羽都默然不语。范增无法,只得出去召项庄,暗中嘱咐他说:“项羽有不忍之心,请你进去舞剑庆贺,刘邦在座,你找机会杀了他。不然,日后我们一定会成为他的俘虏!”于是,项庄进去为之舞剑,项伯见项庄舞剑,意在刘邦,便也拔剑而舞,时时用自己的身体遮蔽刘邦,让项庄找不到机会。

危急时刻,张良行至军门,找到大将樊哙,对他说:“现在情况危急!我看项庄拔剑而舞,是想要杀沛公啊。”樊哙听他如此说,不顾礼节,持剑拥盾闯入席间,怒瞪项羽。项羽爱其才,赐酒肉与他,项庄见樊哙勇猛,也不敢轻举妄动。从而,让刘邦得到机会,逃走了。

写给女人的婚姻案例:我远嫁当天,单亲爸爸在柴房悄悄落泪

大牛忙情感案例系列

关键词:远嫁、亲情、父爱

文章长度:8200字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正月十五中午同事们邀我聚餐,一位姐姐借机给我讲了一件令人感慨的事儿。

此事出自一则婚姻与心理相关的综合卷宗,闲来无事我以案例的形式讲一讲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算是写给出嫁的女人。

该案例起始于一个相对传统的问题:亲情到底是什么,过年为何要回家团圆,不团圆会怎样?

为节约篇幅,下文就以该案例女主人翁的口吻来讲述。

我仅讲案例中的亲情部分,为提高可读性做出整理。读者就当看个故事,不回答任何问题。

一、女儿出嫁,单亲父亲悄悄落泪

在我2岁时妈妈就去世了,我没有兄弟姐妹,眼中的“亲人”只有爸爸一人。

在我成长的记忆里,爸爸从没穿过新衣服,一年到头老旧搭配。天冷了他就披上爷爷去世后留下的军绿大衣,一穿十几年。哪怕过年他也那身打扮,从不舍得给自己添件新衣服。

爸爸唯一一次盛装穿戴,还是我出嫁那天。鞭炮声声中,周围的人翘首等待婚车驶来,西装革履的爸爸却不见了。

当老公捧着鲜花下车时,我才发现本该陪在我身边的爸爸早已经悄悄离开。

爸爸躲进了破旧的柴房里,一边往锅底添柴,一边泣声落泪。50多岁的庄稼汉子蹲在地锅旁边揉着眼睛哭,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

我在门外静静地看着,不忍心打扰他的悲伤。

爸爸扭头看到了我,抹了把眼泪笑着说:“妮儿,你别多想,我真没哭。快去忙吧,别让婆家人看笑话,我添把柴就过去。”

说完他拼命往锅底添柴,哪怕锅底早已塞满了树枝,哪怕锅里只剩下早上请客蒸馒头的剩水。

我鼻子发酸,抑制不住悲伤,趴在他肩上泣不成声。

爸爸大惊失色,匆匆把我拉了起来:“妮儿哭什么啊,大喜的日子不能哭。爸爸嘴笨不会说话,但今天真心为你高兴,咱家的妮儿终于长大了,比别家孩子争气一万倍!你天堂的妈妈也会为你开心,妮儿不仅上完了研究生,马上就要成家,全家都为你骄傲。”

听到“全家”这个词,我强忍住了哭声。眼前浮现出往事点点滴滴,泪水同样点点滴滴。

近距离打量着爸爸那身略大一号的西装与皮鞋,再看看他领口鲜艳的红花,如此不相称的一幕让我的心突然颤抖了一下。抬头再看他,心就像被针扎了一样。

突然发现爸爸老了,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壮硕挺拔的年轻人。不知不觉间,岁月就在爸爸脸上刻下了浓密的皱纹,斑白了他的头发,消瘦了他的脸庞。

永远都不会忘记爸爸因开心而落泪的那一幕,红红的眼眶,沧桑的容颜,没有什么语言能形容我的悲伤。

就在爸爸揉着眼泪微笑着喊我“妮儿”的那一瞬间,我的心都在颤抖。

都说穷人老得快,明明才51岁的爸爸,那一刻整个人都苍老了很多……

二、新婚大喜,幸福只属于新人

依照老家传统,爸爸牵着我的手往前走,我踩着他的肩膀上婚车。

我不忍心踩,爸爸却说不能坏了老一辈“上轿”的规矩。

至今还记得那句话:“咱家姑娘出嫁是‘明媒正娶’,是‘天作之合’,是姑娘问心无愧、名正言顺踩给家族的人看,这一步礼节不能免。”

这句话是说给我听的,也是说给周围所有人听的。

爸爸蹲下身子,扭头鼓励我踩上去。他脸上堆着笑容,泪水却在眼眶中打转。

我闭上眼,踩着爸爸的肩膀上了婚车。婚车起步后,鞭炮声随之响了起来,爸爸也终于号啕大哭。

大娘和三婶劝他,大伯和三叔紧紧拉住他,他还是追到了村口的麦田里才停住了脚步。

麦田里有座坟,里面住着我苦命可怜的妈妈。

回头远远看见爸爸蹲在坟头痛哭,婚车上的我早已泣不成声,恨不得立马下车安慰他。

可我也知道,爸爸是一个讲老传统的人。在我老家,女儿出嫁当天不能走回头路。如果我真下车,不仅邻居们会看笑话,爸爸也会对我失望。

以前不懂为什么大喜的日子总有老人哭,直到那一刻才恍然理解,那是因为长大的孩子从此不再只属于父母。

新婚大喜之日,幸福只属于新人,孤寂却从此留给了最牵挂自己的人……

由于我是远嫁,工作又忙,婚后的日子里我和爸爸很少见面。

第一次“回门”之后,哪怕逢春节、过大年,我也只能在电话里陪爸爸简单说几句,根本就没时间回“娘家”。

每一次通话我都会承诺“下一个春节”一定回家团圆,可每次春节又总会因各种原因而食言,连给妈妈上坟的时间都没有。

爸爸从没责备过我,多次语重心长地嘱咐我说:“爸爸虽然快变成了小老头,可身子还硬朗得很,什么都能做。妮儿有家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最重要,别老牵挂家里,不碍事的。”

那句“小老头”曾令我心神俱震,眼总会浮现出他沧桑的容颜,每次我都会止不住地泪流满面。

我当然理解爸爸心中的失落,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

唯一可以安慰他的,便是那句被我重复了多年的承诺:爸,您放心,来年春节我一定带全家找您团圆,一起回咱家过年……

三、总以为还有漫长的团聚时间

眨眼间我结婚已经7年有余,儿子都6岁了,可我亲口承诺的“过年团圆”从未真正实现过。

每次春节前,爸爸都会打来电话问我今年忙不忙,对联贴没贴,饺子包没包……

我听懂了他滔滔不绝的言外之意,更明白他殷切的盼望,可我始终没时间回趟娘家。

就这样,我一次又一次拖延,终于拖延来了人生最大的遗憾。

那个夏天的周末我正要开会,爸爸的电话突然打了过来。我刚要抱怨几句,却听出电话那头不是爸爸的声音。

那边人声嘈杂,只听大伯声音悲怆,让我放下一切赶紧回老家。我心头一震,立马意识到家里出事了。

那时正值夏收,眼见天快要下大雨。应邻居们请求,爸爸前去帮忙抢收。

一来爸爸是个热心肠的人,邻居有求他必应。二来爸爸想帮完忙完之后跟着邻居们一起吃一顿有肉的“大餐”。

就是那次帮忙,我老实本分的爸爸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了吃一顿“大餐”,连见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留给我。

秸秆缠住了收割机,只见皮带打滑不见齿轮转动。爸爸上前清理,突然被那台钢铁巨兽吸了进去,毁掉了双手和半个头。

听闻噩耗,我的心如被雷霆重击,嘴里直呼“不可能”,灵魂却被悲痛淹没。天空就像突然黑了一样,眼前天旋地转,我几乎昏死过去……

老公二话没说,放下工作就带我和儿子往家里赶。一路上我痛不欲生,哭干了眼泪。

6小时候后我终于回到了生养我的老家,数年未归,院子里到处都是白纸,破败的瓦房已经设成了灵堂。

爸爸早已被大伯和三叔裹在了棉被里,静静地躺在堂屋正中央。棉被一头渗出了大片殷红,棉被外面缠上了麻绳。

我想再看爸爸最后一眼,却被大娘、三婶和姑姑三人紧紧拉住。悲伤让我不顾一切推开了她们,猛地解开了麻绳。

脚下空了,那悲惨的一幕终于让我昏死了过去,爸爸真的没了……

被叫醒后,有一种深深的不甘。我苦命可怜的爸爸,你为什么会为了一顿“大餐”去帮助别人,为什么那么嘴馋,为什么不能等我养老送终……

我曾经以为妈妈是苦命的人,至少比爸爸的命苦。

童年时,我们本该有一个四口之家。为了割芦苇、编草席补贴家用,我苦命的妈妈大清早挺着大肚子掉进了河里,发现时已经晚了。

我也曾以为,虽然我不能再孝敬妈妈,但我和爸爸还有漫长的时间团聚。

老公是通情达理的人,每年春节都会劝我回娘家看看爸爸,儿子懂事后也多次想见见姥爷。可为了事业与孩子,越是春节我越忙不过来,忽略了等我回家团圆的爸爸。

在我原来的计划中,再过几年我们就把爸爸接到家里一起生活。到时候我们换上超大号的房子,永远生活在一起,不缺那几次短暂的团圆。

那场悲剧打碎了我所有的“孝心”,让我明白了亲情的剩余时间无法提前计算,也让我终于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

人生有太多总是太突然,一旦发生最不想看到的那一幕,所有未实现的愿望都会戛然而止,从此成为余生的遗憾……

四、再多物质,不如回家团圆一次

我拼命呼唤着爸爸,等来的却是众人的“节哀”。

回想结婚7年来,我和爸爸仅仅见面了3次,其中有1次还是我生下儿子……

满月酒前一天,爸爸坐夜车不请自来。爸爸按照老家风俗,一大早就背着一大包糖果,一大包红鸡蛋以及十几斤煎饼来道喜。

那天爸爸穿着新衣服,穿戴效果却显得不伦不类。

亲戚朋友们都觉得他太老土,我也很懊恼,认为他不该这时出现。可爸爸比我还高兴,忙前忙后招待客人,乐此不疲……

酒席刚结束,我还没来得及找爸爸单独说几句话,他就悄悄走了。直到坐上长途车,才给我打来电话。

“妮儿,你添了男孩我最高兴了,忍不住想来看看。我坐上车了,不给你家添麻烦,喜糖袋子最底下,我给你放了3万,我留着也没用,以后给孩子买东西不用求婆家。如果他们家敢欺负你,你告诉爸爸,爸爸还能打!”

多年来爸爸穷得叮当响,走的时候却悄悄给我留下了3万零7百。

我感动到大哭,本想找时间回家加倍还回去,可惜很快就忘了。

或许是因为我家不缺那点钱,才没意识到那3万对爸爸而言究竟代表着什么。

后来每当想起爸爸连一顿肉菜都舍不得吃,每当想起他为了吃一顿“大餐”而丢了命,我就痛不欲生,亏欠他太多……

收拾爸爸的遗物时,我从妈妈陪嫁的衣橱、柜子里翻出了一堆崭新的物品。

15件羽绒服、12件皮大衣、38双各式鞋子、32条裤子、2条皮带、1块手表、14盒各种各样的野山补品,还有几十件没穿过的夏季衣物……

那是我结婚7年来给爸爸买的,有些还是瞒着老公专门找人定做的。

虽然我多年不回“娘家”,但从未忘记爸爸的养育之恩。

每年大节日或爸爸生日,我都会邮寄礼品表达孝心。哪怕爸爸多次打电话批评我太浪费,我依然照送不误,只为弥补无法团圆的亏欠。

我希望爸爸穿得体面一点,尤其是春节期间。

每年春节前我都会送爸爸各种羽绒服、皮草大衣、皮鞋,只想让他在邻居面前穿得气派。可爸爸从来都舍不得穿,也从没出去炫耀过,直到去世也没有……

看着那满橱、满柜崭新的衣物,大娘和三婶惊呆了。她们劝我不要烧掉,留给大伯和三叔穿。

大伯和三叔摇头叹气,泪水横流。他们说爸爸一辈子活得太清苦,有好东西也不会享福……

我的情绪再次崩溃,号啕大哭。连一直沉稳的老公也突然落了泪,拉着儿子跑到堂屋爸爸的灵前磕头下跪。

仿佛做了一场梦,那天梦终于醒来。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爸爸过得还不错,没想到那都是我天真可悲的错觉,我从未真正理解过爸爸想要的是什么。

原来,爸爸从没在我身上享过一天福。我曾经所认为的所有的“孝心”,在爸爸眼中都不如过年回家团圆一次……

五、男人都有一根对命运不甘的软肋

那晚开始守灵,本该是我自己的事儿,6岁的儿子却异常乖巧,主动穿上白袍陪我熬夜。老公也没睡,要来了一件本不属于他的破旧白孝服。

爷俩披麻戴孝陪在我身边,倒油、送香、磕头。

在老家的风俗里,只有儿孙才能披麻戴孝。女婿和外孙没资格那样穿。如果他们坚持那样穿,那是一种难得的荣耀。

假如爸爸在天有灵,假如他能看到老公和儿子为他披麻戴孝,或许也会有所欣慰。

可我也知道,这只是我自己骗自己。

无论我怎么表达那种“欣慰”,结局终究还是遗憾。从此我是孤儿,不仅没有妈妈,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了爸爸……

第3天火化时,我一路追着冰棺跪着送行,满心忏悔送到村头。

路祭上,我的脸哭肿了一大圈,视线已经模糊,双眼几乎哭瞎。望着灵台上那隐隐约约的小盒子,我再次想起了坎坷的过去。

当年,在没有妈妈的日子里,是爸爸带我走过了脆弱无知的童年时光。

还记得那时村里很多同伴都欺负我,他们笑话我没妈妈,不带我玩。大伯家的大姐和三叔家的小弟还打过我的脸,不让我去他们家看电视,故意把我关在门外。

我在他们家门口敲着门大哭,一直哭到爸爸忙完农活回家。

爸爸抱着我说:“妮儿别哭,你还有爸爸,咱不看电视,回家看小人书。你记住了,做人争一口气,以后你必须比他们争气,说完爸爸也落泪了。”

在我的少年的记忆中,因为婶子大娘的白眼与挖苦,我的生活依旧灰暗,却也带着几分小幸福。

爸爸多次带我下地做农活,那都是做给大娘、婶子看的。

爸爸心疼我,自己累得气喘吁吁,却让我坐在地头吃西瓜,吃冰糕、雪糕、冰果。他嘱咐我多看书,多学习,以后让大娘婶子们看得起。

后来我侥幸考上了高中,全队只有我一个,爸爸眼中既有激动又有为难。

大娘和三婶听说后悄悄找我,批评我不懂事,女孩家就是这个命,读什么书?洗衣做饭才是你该干的,以后找个不傻的男人嫁了,生个孩子混一家人过日子也不难……

我哭着回家告诉了爸爸,爸爸喝醉和他们两家大吵了一架,差点和叔伯们打起来。

那个晚上我听到了爸爸细碎的哭声,才终于明白铁血汉子也有一根对命运不甘的软肋。

我特别自卑,只因我不是男孩……

记忆里,从那天之后,爸爸和叔伯们几乎没说过话,见面就扭头。哪怕春节出去拜年,爸爸也总是单独行动,与他们家就像两家人。

上了高中后,我吃的不如别人,穿也不如别人,脑子更不如别人灵活。但为了让爸爸在婶子大娘面前争一口气,我的努力超过了所有人。

六、囊中羞涩可以写在穷人的脸上

再后来我运气太好,县里第3,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领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再次看到了爸爸眼中的激动与为难,才算真正理解了“囊中羞涩”四个字竟然真的可以写在穷人的脸上……

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一边激动一边忐忑。爸爸却孤言寡语忧心忡忡,常常站在门口望着远处田野发呆。有时他还会去妈妈坟前站一会儿,不知道陪妈妈聊些什么。

那天一早,爸爸留下一句“我去走亲戚”就骑车出门了。我做好午饭等他回家,一直到下午他也没回来。

傍晚时,大娘和三婶有说有笑来我家。就像故意讽刺我一样,她们一人送来50块,说是给我上大学的一点心意。让我不要乱花,等爸爸回来交给他。

她们走后没多久,大伯和三叔悄悄来我家。一人塞给我1千,嘱咐我千万不要说出去,更不要告诉婶子大娘。

我焦虑地问:“爸爸去哪走亲戚了,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回家?”

大伯叹气说:“去你姑姑家商量你上大学的事了,你爸是个倔脾气,多年来不和我们说话,更不肯找我们开口。你收下这2千,将来自己留着学习用。以后不够我们再想办法,保证让你上完,千万别告诉你爸。”

那一刻我很感动,紧接着就是心灰意冷。我突然不想上了,果断拒绝了叔伯们的好意。

叔伯怕老婆出了名,日子过得都不容易,我不希望他们为了我而和婶子大娘吵架。见我态度坚决,死也不收,叔伯痛哭流涕地走了,我也悄悄哭了很久……

直到晚上9点多,爸爸才被表哥送回家。

出去了一整天,爸爸一分没借到。不仅在姑姑家喝得烂醉如泥,还和姑夫大吵了一架。

表哥临走时对我说:“妹,你老大不小了,如果你真懂事,去哪都能奋斗,不一定要读书。二舅为你发愁,已经哭了一天了。假如你姑夫没生病,我们肯定会帮忙,可现在砸锅卖铁也没能力帮你。”

表哥的话更加坚定了我放弃读书的决心,就和认命了一样。我斩断了所有的梦想,只想早点收拾行李外出打工。

我当然想上,可不想让爸爸为了我而为难,更不想看到他再被别人看不起。

第二天一早,听说我不想上了,爸爸怒气冲冲把我拉到妈妈坟前,让我跪下对妈妈说不想上了。如果妈妈真的同意,那就不上了……

七、自强与倔强的人生带着愁绪

那是爸爸第一次情绪失控,他一边流泪一边对我咆哮。阵阵吼声把我骂哭了一次又一次,恰好被放羊的“老一”看到了。

“老一”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那个位置上已经几十年。

“老一”对我家的情况了如指掌,早已悄悄在上面2级为我争取了2万外加3万。只不过我们那里太落后,程序还没走完,他一直守口如瓶,怕被别家说闲话。

在他们一起劝说下,黄昏时我终于改变了决定,也正是那个决定改变了我后来的人生。

如果不是爸爸一直以来的倔强与鼓励,早在中学时我就已经被婶子大娘规划了一生。

就是这样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家汉子,靠着不屈的精神,硬生生供我读完了学士、硕士。

大学时我与老公相爱,一毕业就生活在了一起。那时老公家很穷,距离我家很远,给不起彩礼。

爸爸顶着婶子大娘的闲言碎语,支持我远嫁,一分彩礼不要,只要老公对我好……

就这份魄力,这世间除了爸爸,还有谁能做到?或许这已不是魄力,而是最深沉的父爱。

人生前半场,是爸爸用谆谆教诲启迪我生命当自强不息,走自己想走的路。虽然他没文化,更不知道学习到最后究竟有什么用,可他悄悄抹泪的样子依旧伟大。

爸爸的倔强影响了我的人生,早已成为我心中高耸入云的山。当我爬过眼前所有的高山,依然达不到那种高度,还要继续仰头。

爬了那么久,回头望去才发现,太过于“自强”与“倔强”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悲愁。

那种情绪无声无息,却能在不知不觉中隔断这世间最宝贵的亲情。一不小心,就成了永远的遗憾。

悲伤时我常常在想,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是否还会上那个学,是否还会远嫁?

可惜我再也回不去了,就如爸爸永远也回不来了。

唯一的欣慰,爸爸下葬后,妈妈的坟头再也不孤单。爸妈终于可以相伴永远,从此也算是真正团圆了……

今年,爸爸去世5年有余,我自己也刚刚有了四口之家。这次春节前与春节后,我2次带着老公和2个孩子去爸妈坟前磕头,告诉他们我儿女双全的好消息。

工作再忙,女儿再小,我也要去坟前叩首。我永远记住了当年的教训,只为让爸爸看一看我们,那是他曾经最渴望的团圆。

今年的鞭炮声震耳欲聋,风中稀疏的硫磺味还能勾起童年的回忆,耳边还会响起爸爸年轻时爽朗的笑声。

可无论我和爸爸距离多么近,此生再也见不到他……

5年来,每年春节我都会带着家人回“娘家”。我们会在爸爸的老瓦房里住几天,寻找曾经的记忆。

我把所有关于“亲情”的理解全部寄托给了大伯、三叔和姑姑。每一次回家看到他们都很亲切,就好像看到了我苦命的爸爸。

大娘和三婶再也不把我当外人,更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批评我、挖苦我、冷眼数落我。她们总会提前给我们铺床,争抢着请我们去吃“团圆饭”。

她们说我们永远是一家人,这里永远都是我的“娘家”。

我的“孝心”之所以还记得这个地方,只是因为叔伯姑姑是爸爸的亲兄弟姐妹,与婶子大娘的热情无关。我所能做的,只是亲情背景下的自我救赎。

无论怎么说,叔伯和姑姑都是我的亲人,我必须去看他们。只可惜关于亲情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已随着爸爸的离去而烟消云散……

这个案例就到这里吧,还有后续,只不过那是一个比较沉重的婚姻案例,与以往我写过的婚姻案例相似却略显沉重。

大过年的就不讲后续了,仅通过一部分旁枝,以一个女人的口吻谈一谈她眼中的“亲情”以及过年团圆的意义。

八、亲情才是一个人最踏实的靠山

文章最后再说点别的吧。

正月十五聚餐结束后,同事大姐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这个案例,你能听懂多少?我讲得有点粗略,过于概括。过会把卷宗全给你,你若有时间,以你的理解写篇亲情的文章吧。这次我不反对你在网上写文章,就想看你能理解多少。”

另一位姐姐替我解围,笑着说:“大姐,你不用敲打她,连我都听明白了你想说啥,你真的误会她了。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觉悟,爸妈曾是人生的第一座靠山,没有人不记得。一个人无论走得多远,都不会忘记第一次迈步的底气。若还记得这份底气来自哪里,自当去寻根溯源,这就是过年团圆的传统意义,源远流长。”

二姐总结得太好了,我非常赞同这句话。至于被大姐误会,那是她关心我的体现。

因为各种原因,近几年大姐对我要求很严格。时刻提醒我该怎么“走路”,生怕我掉坑里,什么事都要管。

虽然非常被动,但我依然感激这份关心的馈赠与点拨,又怎会积累低级的错?

其实,早在年前我和老公就把爸妈接到了身边。这次春节我没回娘家不代表没和爸妈团圆,只是大姐不知道而已。

借着文章,我也总结一下案例中的亲情:人生免不了各种挫折与坎坷,没有挫折与坎坷的人生,再回首毫无波澜。母爱如海,浩荡连天,父爱如山,高耸入云。他们是每个人最初的靠山,或许也是很多人最后的靠山。

这世间割舍不断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父母不一定会因为子女的成就而享福,却会因子女的挫折与坎坷而实实在在感受到焦虑与悲伤。

人生无需说教,亲情全凭本心。就如友情是一种知遇,爱情是一生的陪伴。这世上总有各种羁绊,为人本分就好。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亲情最大的遗憾,为人子女不能忘本,忘本遗憾一生。

如今很多年轻人过年不走亲、不认亲,这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没必要上纲上线。可若说过年连父母都不想见,这就很不应该。

当然了,人生逢难处都是哀愁,寒泪闪烁中也有温馨。有很多事儿,外人不知晓全貌,不可妄自揣测,这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唯物观。

有些人,过年不愿与父母团圆的心理逻辑可以理解。

我见过很多生活不如意且自尊心太强的人,遇到挫折宁愿蒙起头,也不与人分担心中的失意与悲伤。

这其实也是一种亲情的回馈,不想让家人为自己担心。生活本来就不容易,没必要上纲上线。

但有一种逻辑值得一说:很多人往往失去后才能理解亏欠的亲情,余生都还不起。

这种遗憾越来越普遍,就比如有些人后来终于衣锦还乡,却再也见不到那个一生都在牵挂自己的人。

通过这个案例,我也想表达一个朴素的观点:回家团圆并不全是为了衣锦还乡的荣耀,更是为了亲情的寄托与希望的延续。哪怕那份希望只是点点烛火,多年后回想起来,依然还是人生最璀璨的光。

或许往事陈旧如墨,或许回忆布满了灰尘,可亲情始终是一个人最踏实的靠山,就写到这里吧。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