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星座

甘肃省86个县 甘肃有几个市几个区几个县

发布时间:2024-04-15 22:12:15作者:流水随风来源:网络

甘肃省86个县 甘肃有几个市几个区几个县

本文目录一览:

甘肃22个县,183个村,获国家扶持!

好消息!好消息!

甘肃“十三五”第二批

光伏扶贫项目计划公布!

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

《关于下达“十三五”第二批

光伏扶贫项目计划的通知》

(国能发新能〔2019〕37号)

共下达15个省(区)、165个县光伏扶贫项目

共3961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

总装机规模1673017.43千瓦

帮扶对象为38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

3017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其中

涉及甘肃省22个县

18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

帮扶户数55090户

电站数量204个

建设规模314586千瓦

平凉市3县、庆阳市2县、

武威市2县、临夏州6县

甘南州3县、白银市2县

天水市1县、定西市3县入选

按照国家要求

本次下达的光伏扶贫项目

原则上应在2019年底前全容量建成并网

未按期建成并网的项目视为自动放弃

不再纳入国家光伏扶贫目录

什么是光伏扶贫电站?

光伏扶贫电站是以扶贫为目的,在具备光伏扶贫实施条件的地区,利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光伏电站,其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全部收益用于扶贫。光伏扶贫电站由各地根据财力可能筹措资金建设,不得负债建设,企业不得投资入股,电网公需承诺确保村级电站和接入电网工程同步建成投产,并保障全额消纳。

光伏扶贫有什么好处?

◆光伏电站可以使用25年以上,发出来的电不仅能自用,多余的电还能卖给国家电网。

◆每发一度电就能获得国家补贴,各地还有的地方补贴,每度电收益最高可达一元多,能够帮助村民实现长期、稳定的增收脱贫。

◆光伏电站还有建站灵活快捷、对环境影响小的优点,只要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就能进行太阳能发电,而且电站可大可小,小到自家屋顶、大到田野山坡都可以进行安装。

◆在一些地区,光伏电站能与农业、渔业有机结合,实现“一地多用”,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来源:中国甘肃网综合国家能源局等

编辑:陈世贇

推荐阅读

【劳动节策划】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致敬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速看!陇南市人大常委会任免一批干部

速看!兰州七里河区民乐路转让6宗地土地使用权

甘肃各县的来历,每个甘肃人都该了解

 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元代建立大一统帝国后,创立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甘肃省的行政区划。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简称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东,或简称陇。  兰州:兰州位于黄河上中游的西北黄土高原。兰州名称的缘起,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是由皋兰山得名。由于古人约定俗成的省略方法,皋兰一词去“皋”留“兰”,得名兰州。又据《皋兰县志》记载:“皋兰即兰州,皋兰之名,以南山名皋兰而得名。李唐时浑部内向以为兰州都督府,而兰州之名始焉。”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改州,金城郡改为兰州,置兰州总管府,府治子城,“兰州”之称即始于此,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941年7月始设兰州市。现为甘肃省省会。兰州又称“金城”,古时沿用此称时间最久、流传地域最广。

榆中:县名。早在春秋战国时,秦“辟数千里,以河为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因县地处榆塞之中,故名榆中而得名。榆中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  皋兰:县名。因县地处皋兰山北麓而得名。清乾隆三年(1738年)设皋兰县,始有皋兰县名。  永登:县名。永登县始建于东晋十六国前凉时期,后几经易名,1928年恢复永登县名。因地处河西干旱区,意含祝愿五谷永远丰登之意。  嘉峪关: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因有万里长城西起点──天下雄关嘉峪关而得名。“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市域南靠祁连山,北倚马鬃山,东接酒泉盆地,西为平坦的戈壁,地处走廊西段最窄处。嘉峪关市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有人口10万。嘉峪关旅游资源以嘉峪关关城、魏晋壁画墓、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长城博物馆、黑山岩画等最为著名。

金昌:金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金昌一名,因金川河从境内流经,取金字,因金昌系从永昌县析置,取昌字,二字相合而得名。汉置番和县,明为永昌卫,清改永昌县。1981年由永昌县析置金昌市。金昌盛产镍,其储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同类矿床中,居世界第二位,因有镍都之称。  永昌:县名。永昌之名始于元朝,取“永远昌盛”之意。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赐名永昌府,明置永昌卫,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永昌卫为永昌县,沿袭至今。  白银:白银位于甘肃省中部,兰州市东北部。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在这里建厂采矿冶炼金、银。又因所采之矿多为白银,故也称“白银厂”,白银由此得名。  景泰:景泰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据说以明代宗年号景泰命名。又曰建县之时,以县境由原靖远县北区、原红水县两地组成,用靖字代靖远区,用永泰的泰字代红水县地,先拟为靖泰,后取靖字谐音恰为景泰,含有永期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故名景泰。  会宁:会宁位于甘肃省东部。该地原来先后称西宁县、会州。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会宁附近发生一次毁灭性的地震,当时人们都在窑洞里熟睡(当地以窑洞为主要住房),躲避不及,伤亡很重。当地地方官把严重灾情报告给皇帝,皇帝除照例拨款拨粮予以救济外,还“诏改会州为会宁州”,取会州安宁之意。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置今之会宁县。会宁名由此得名。  靖远:靖远位于甘肃省中东部。靖远地名取边远之地已安定之意。靖远历史悠久,自秦、汉至宋,先后有祖厉、鹑阴、会宁、乌兰、敷文、保川之称。明置靖虏卫,清改靖远县。沿用至今。  武威:武威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上游。武威在西汉初为匈妈所占据,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征服河西,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后来把这块地方取名武威,并设武威郡,以显示西汉王朝的军威和武功到达河西而得名。西汉时称姑臧,东汉时改称武威。明代改凉州卫,清代改武威县。1985年改为武威市。

民勤:县名。古称宣威县、武安县。1928年以此地“人勇知义,俗朴风醇,男耕女织”易名民勤,沿用至今。  古浪:县名。因境内有古浪河而得名。明筑古浪城,设古浪守御千户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古浪所为古浪县,县名沿用至今。  天祝:县名。以取县内佛教寺院“天堂寺”和“祝贡寺”的第一个字而得名。因县境内藏族人口较多,1955年成立天祝藏族自治县。  天水:天水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中游和嘉陵江上游,地当陕、甘、川三省之要冲。天水地名的由来,据《水经注》载:邽(今天水)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改为天水郡。《秦州志》记载:郡前有湖,冬夏无增减,故有天水之名。相传,汉武帝时期,在今天水市西南,有一日,突然地显红光,雷电交加,天摇地动,山崩地裂。地面裂开一道大缝,天水注入其间,遂成一湖。自此有湖水与天河相通之说,当地民众称为天水井。后来,汉武帝在湖帝建起城池,命名天水。天水县之名始于五代。

清水:县名。清水县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据史料记载,“其板(指清水县所处古陇板,俗称关山),上有清水,四注而下”,下有县,因此得名。  秦安:县名。秦安在西周时,为秦亭的一部分。金正隆二年(1157年)始置秦安县。秦安之名,意取“期盼古代秦亭之地安宁的愿望”。  甘谷:县名。甘谷古称冀城,县名历代多变更。据传甘谷县名,因宋代名将杨文广曾在县城北的城子村筑筚篱城抵抗西夏,取名甘谷城,遂有甘谷之名。  武山:县名。武山原名宁远县,1914年改名武山县。因县城南有武城山而得名。  张家川:县名。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曾在此地筑漳川城,后“漳川”传为“张川”而得名。由于张家川多为回民,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张掖:张掖地名源自“伸张国掖,以通西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张掖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张掖本来是匈奴觻得王的地盘,故被称为觻得,汉朝改其名为张掖,意思是伸张中国的臂掖,“以威羌狄”。炖煌之取义大盛,并非实指其时郡治之城市规模的大盛,而是用以象征汉朝的文明道德犹如日月之光辉一样大盛。故其首字应以从火的炖或焞为正,无火字旁的敦为俗写假借。两郡的命名显示了汉武帝文武并用、刚柔相济的雄才大略。

民乐:县名。原名东乐。1932年迁县址于洪水城,取“人民安居乐业”之意,改东乐县为民乐县。  临泽:县名。西汉时置昭武县。西晋时以县境地貌多沼泽,改昭武县为临泽县。后来县名多次变更,1929年复称临泽县至今。  高台:县名。高台名始于明初设置的高台站,因城西有高高的古台基而得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始置高台县,县名沿用至今。  山丹:县名。原名删丹,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删丹县。三国时曹魏因此县南、北、东三面环山,改名山丹县,沿袭至今。  肃南:县名。因地处古肃州(今酒泉)以南而得名。因县境内裕固族人口较多,1955年成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平凉:平凉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公元358年,秦符坚欲讨前凉,于高平镇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由此得名。  泾川:县名。西汉时期,曾在泾河川道设安定县。北魏太武帝初置泾州。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为泾川县,始用泾川县名,因地处泾河川道而得名。  灵台:县名。始建于隋、唐时期。因相传周文王伐灭密须国,密民感念文王功德,遂于今中台镇筑灵台,灵台县由此得名,相沿至今。  崇信:县名。崇信在唐代为“京师西北八镇“之一,后置崇信军,始有崇信地名。北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始置崇信县,县名沿用至今。  华亭:县名。北魏晋泰二年(532年)设华亭镇,以境内皇甫山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隋大业元年(605年)始置华亭县,县因镇而名。  庄浪:县名。因境内有庄浪河而得名。元朝初年置庄浪路。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庄浪县。  静宁:县名。以“平静安宁“之意取名。元、明、清代为静宁州,1913年改为静宁县至今。  酒泉:在酒泉城东一公里处,是一座清宣统辛亥3月立的大碑,碑面刻有西汉酒泉胜迹”6个刚劲的大字。石碑后有一清泉,名曰酒泉”,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据传,汉将霍去病在江江河西击败了匈奴,捷报传到长安,汉武帝赏赐御酒一坛。霍去病为让将士们共尝美酒,下令将御酒倒入金泉之中,让3军畅饮。从此,金泉泉水便带有浓重的酒香,故名酒泉”。还有学者认为,酒泉郡名,系以泉命名,具体说是因武帝初东方朔所著《神异经》记载西北荒中有一其味如酒的酒泉而得名。

 玉门:市名。玉门之名,据史书记载:“汉置玉门关屯,徙其人于此”,故名玉门。玉门县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后置玉门郡。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复设玉门县。1955年成立玉门市。  敦煌:市名。公元前111年,西汉设立敦煌郡,取“盛大辉煌”之意,始有敦煌之名。后各代又称“沙州”。1760年复设敦煌县。1987年改为敦煌市。

 金塔:县名。昔名王子庄,因北凉王长子牧楗曾在此地建立牧庄而得名。1913年以县城东南的“金塔寺”取名金塔县至今。  瓜州:县名。清代始设安西府,取“国家统一,西方安定”之意。后改为安西直隶州。1913年改称安西县。2006年更名瓜州县,取古称瓜州得名。  肃北:县名。肃北之名,源于1938年在古肃州(酒泉)之北设立的“肃北设治局”。因境内蒙古族人口较多,1956年成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阿克塞:县名。以县城西部的阿克塞沟而得名,哈语为“纯洁”的意思。因1934年至1939年新疆东、北部的哈萨克族牧民东迁此地,1954年成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敦煌:“敦”,大也,“煌”,盛也。因为这个地方对开发广大的西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自汉代以来即取名为“敦煌”。  庆阳:庆阳位于陇东山区,地处泾河上游,黄土高原中部。一说因此面靠山,在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而得名庆阳。一说庆阳在远古时为不窟城,夏王二十二年,不窟的孙子公刘迁居陕西旬邑,后代为祭祖下榻方便,在庆阳该地修了庆阳行宫,而取名庆阳。庆阳古称义渠、郁郅、弘化、顺化、安化,宋改庆州为庆阳府。1914年废府存县,改安化县为庆阳县。庆阳县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为历代军事重镇,古人因势筑城,其形似凤,故又名凤凰城。

庆城:县名。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析置弘化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改弘化县为安化县,宋、元、明代属庆阳府。1913年安化县改名庆阳县,以庆阳府得名。2002年庆阳地区撤地设市时改庆阳县为庆城县,以县政府驻地庆城镇得名。  环县:县名。古称环州。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改环州为环县至今。环县地名的由来,据当地志书记载:因“环江流绕城西委曲环抱”而得名。  华池:县名。以境内二将川河古名华池水而得名。南北朝时,西魏始置华池县。以后历代华池县名多次兴废。1934年秋重新成立华池县。  合水: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置合水县。因当时境内建水与北岔水汇合后称合水,合水县由此得名。  正宁:县名。原名罗川县,唐天宝元年(752年)在罗川东20里处获玉真人像27尊,更名为真宁县。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祯)之讳,改名正宁县至今。  宁县:县名。古称宁州。西魏时,取抚宁戎狄之意,州以宁名。1913年改宁州为宁县。宁县以古宁州而得名。  镇原:县名。镇原之名始于元朝。因唐代此地称原州,宋、金时曾设镇戎军(州),故元代合并镇戎、原州时称为镇原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镇原州为镇原县,沿袭至今。  定西:定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地名由来,宋时称兰州附近的西头城(今榆中三角城)为定西城,含安定西边之意,其后西头城改为通远军,遂将定西之名移到努札堡,改名为定西城,这就是定西名称的最早来源。金皇统三年(1143年)始设定西县。定西盛产胡麻,历年播种胡麻15万亩左右,所产油品营养丰富,色味俱佳。定西有扁豆之乡之称,每年种植面积达15万亩左右,其种子营养价值高,具有清热解署之效,并向外出口。洋芋为定西特产,味美质优,近几年远销上海、广州等地。定西历史悠久,各个朝代遗存的陶器、石器、骨器、铜器、衡器等屡有发现,故有古迹之乡之美称。

通渭:县名。通渭县名始于宋朝。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曾于擦珠谷(今什川古城沟)筑通渭堡,10年后置通渭县。通渭之名,取此地道通渭州之意。  临洮:县名。古称狄道,因此地为狄人(古代少数民族)行经之道,故名“狄道”。1929年改狄道县为临洮县,以其地临洮河而得名。  漳县:县名。古称鄣县。明因“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富国”而改名漳县,相沿至今。  岷县:县名。古称岷州。,因境内有岷山而得名。辛亥革命后,改岷州为岷县。岷县盛产当归等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  渭源:县名。以地处渭水源头而得名。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分陇西郡置渭源郡,又改首阳县为渭源县。据《水经·渭水注》载:“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谓水出焉”,故名渭源。  陇西:县名。因位于陇山之西头而得名。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始设陇西郡。隋开皇十年(590年)设置陇西县,县名沿用至今。  陇南(武都):武都区。周秦为白马氐羌地。秦置武都道,属陇西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武都郡。“师古曰: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汉书·地理志·武都》)秦用武力拓疆,破白马氐至天池大泽,故称武都。故址在今西和县洛峪乡。东汉武都郡治移下辨(今成县西)。永嘉之乱后为杨氏所据。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置武都郡于石门县。石门以地有天然石门坎而名。同年又置武(阶)郡,郡治地以拾级而上得名。后魏置盘堤县,“以盘堤山得名”(《旧唐书·陇右道·武州》)西魏大统元年(535)置武州,因远离天池大泽省“都”,以扬武为州名。唐景福元年(892)更武州曰阶州,治兰皋镇(在康县境)。阶州之名据乾隆《阶州志》云:“因旧城地处陡峻,由城门而上如升阶然。”金元仍之。明洪武四年(1371)降州为县。“五年(1372)建千户所城于万寿山东,即今治。”(同治《武阶备志》)洪武十年(1377)复为州。1913年改阶州为武都县。县名始于郡名,沿称至二十一世纪。2005年,陇南撤地设市,武都县改设为武都区至今。

成县:县名。古称成州。明朝初年降州为县,因古成州而得名,相沿至今。  康县:县名。原名永康县,建于1929年,取“永宁康泰”之意。后去“永”字而改名康县。  文县:县名。古称文州。文县地名沿用“文州”而来。自南北朝时氐人在此创建“阴平国”割据后,百余年来武力相争,战乱不息。北周明帝时平定战乱,决意偃武修文,实行“文治”,故置州时封名为“文”,到明洪武四年降州建县,始称文县,沿用至今。  徽县:县名。古称徽州。因境内山川秀美,城北隅徽山下有徽山驿而得名。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州为县,始有徽县之称。  礼县:县名。源于地名“李店”。唐、宋时期,礼县东北部属长道县,县治在李店。元置李店元帅府。后因“李”字凡俗,借文雅的同音“礼”字代替,直到明成化九年(1473年)置县时,才正式定名“礼县”。  西和:县名。源于州名。南宋改古岷州为西和州。明初降州为县,西和县名沿用至今。  两当:县名。因境内有两当河而得名。两当县始建于北魏时期(439年),沿袭至今。  宕昌:县名。南北朝时期,羌人曾在今宕昌县境建立“宕昌国”,宕昌为羌族部落首领之名。北周天和元年(566年)灭宕昌国后,遂设宕昌总管府。从此,宕昌之名延续至今。  临夏:临夏也称之谓河州(大夏河边的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被誉为“大禹治水的源头”。秦汉王朝时就在此设县、置州、建郡,古称枹罕,后改河州、导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蕃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有“河湟重镇”之称。  康乐:县名。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始置康乐塞,取“康泰安乐”之意。金皇统二年(1142年)改康乐县。以后各代建制和地名几经变更?940年复设康乐县至今。  永靖:县名。古称“西羌之地”,1929年始置永靖县,取“永远安定” 之意。  广河:县名。原名广通县,因境内有广通河流过而得名。后因广通地名与云南省广通县重名,1957年改名广河县。  和政:县名。明代初设和政驿,取“人和政通” 之意,始有和政之名。清顺治初(1644年)改设和政驿站。1929年始置和政县。  东乡族自治县:县名。1955年5月成立东乡族自治县。因此地为东乡族之发祥地,县境内以东乡族人口为主体,故以东乡族名为自治县名。  积石山:县名。因境内有积石山而得名。北宋设积石军,金置积石州,均取积石山名。又因境内居保安、东乡、撒拉等少数民族,1980年6月成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  合作:市名。合作原名“黑措”,系藏语,意为羚羊。原为合作乡。195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由拉卜楞迁此,改为合作镇。1996年设合作市。   临潭:县名。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改美相县为临潭县,以“其城东、西、北三面并枕洮水”得名。  夏河:县名。1928年设县时,因县置在大夏河上游,故名“夏河县”。

舟曲:县名。因境内主要河流白龙江,藏语称之为“舟曲”,舟曲地名由此而来。1955年始置舟曲县。  玛曲:县名。成立于1955年。因黄河环绕县城,当地藏语称黄河为“玛曲”,故以玛曲作县名。

碌曲:县名。古称洮源,因地处洮河上游而得名。洮河,藏语称为“碌曲”,故1955年设县时定名“碌曲县”。  迭部:县名。北周时置迭州,唐代称叠州。1961年置迭部县,以迭山得名。  卓尼:县名。因卓尼古寺得名。卓尼是藏语马尾松之音译。相传元朝时曾在此地建寺,以寺内有两棵高大的马尾松而得名,自此始有卓尼地名。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设卓尼土司千户所。1950年成立卓尼藏族自治区,1953年改为卓县。

本文来自:甘肃旅游

甘肃省有几个市?甘肃12地级市2个自治州简介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位于青藏、内蒙古和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西北一段与蒙古接壤,面积45万平方公里,甘肃省在地图上轮廓细长形。甘肃省现在有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下设17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7个县和7个自治县。

1、兰州市

兰州市简称“兰”,别称金城,位于甘肃省中部是甘肃省省会,也是西北地区第三大城市,。兰州市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兰州市位于河谷盆地之中。全市总面积13,192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为441.53万人。

2、嘉峪关市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城市以明长城西端嘉峪关命名。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西段,西北有黑山,南有文殊山,中部为河西走廊平原。全市总面积1,224平方公里,人口24.39万。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这里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3、金昌市

金昌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全市总面积7,549平方公里,人口47.05万,金昌市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藏,其中以镍为主,故有“镍都”之称。

4、白银市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上游。白银市北部为腾格里沙漠边缘,地貌主要为沿河峡谷、盆地、绿洲相间。黄河自西部入境,呈S形贯穿全市流向北部。全市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3万人。

明朝洪武年间,官方曾在此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缘此而得名。白银是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又因铜矿储量和开采在全国地位显著,有“铜城”之名。

5、天水市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古称上邽、成纪、秦州。天水市总面积14,277平方公里,人口331.17万。

天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有“西北小江南”之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其中麦积山石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6、武威市

武威市,位于西北地区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武威市古称凉州、雍州、姑臧、休屠、孤藏。武威市是六朝古都,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西夏(夏神宗)均建都于此。武威市总面积32,347平方公里,人口181.64万。

武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西四郡之一,“天下要冲”要冲,素有“国家蕃卫”之称。

7、张掖市

张掖市,古称甘州,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张掖境内有沙漠、戈壁、草原、原始森林等多种自然景观。而且张掖市属冷温带干旱和祁连山高寒带半干旱半湿润两种气候类型,年平均降水量112.3~354.0mm,昼夜温差大,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张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朝河西四郡之一,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

8、平凉市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平凉市总面积11,171平方公里,人口209.8万,平凉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有“旱码头”与“西出长安第一城”之称。道教名山崆峒山位于境内。

9、酒泉市

酒泉市,古称肃州,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史载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西征匈奴大胜于此,武帝赐御酒以赏,霍去病以功在全军,人多酒少,遂倾酒于泉中,与将士共饮,自此便有“酒泉”之名。又有一说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

酒泉市总面积168,080平方公里,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人口111.94万。

10、庆阳市

庆阳市,古称庆州,惯称陇东,位于甘肃省东北部,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庆阳市主要河流有洪河、茹河、蒲河、马莲河等。全市总面积27,117平方公里,人口223.05万。

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农历的三月份,陕西庆阳(当时的庆阳属于陕西省管辖)的天空之中,降下了石雨,大如鹅卵,小如水栗砸死了1万多人,致使当地居住在城里的人,全都慌忙逃到了别的地方。历史上称之为“1490年庆阳流星雨事件”。

11、定西市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地处西秦岭山地与陇西黄土高原结合部,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地貌为高原丘陵。定西总面积19,609平方公里,人口277.83万。定西是省会兰州市的“东大门”,获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审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定西历史悠久,区位优势明显。这里是黄河上游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和辛甸文化。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12、陇南市

陇南市,古称武都,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三省交界。境内主要河流有嘉陵江及其支流西汉水、白龙江、白水江等。因其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素有“陇上江南”之称。陇南市总面积27,839平方公里,人口259.09万。

陇南市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县傩舞“池哥昼”、武都高山戏、西和七夕节;2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6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3、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简称临夏州,古称枹罕、河州,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上游。州人民政府驻临夏市。首府临夏市是古代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镇,明代四大茶马司之一,有“河湟雄镇”之称。全州总面积7,331平方公里,人口201.21万。

14、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位于甘肃省南部,甘青川三省交界。甘南州总面积36,594平方公里,人口70.5万,州人民政府驻合作市。

甘南藏族自治州具有大陆性季节气候的特点。光照充裕,利用率低;热量不足,垂直差异大;降水较多,地理分布差异显著。

甘肃省的区划变迁,8个专区的格局,为何形成了12个地级市?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个省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河南省、湖北省、山东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西北地区的甘肃省。甘肃省属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目前,甘肃省下辖了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合计14个地级区划。那么,甘肃省14个地级区划的格局,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我们聊聊甘肃省的基本情况。首先,我们聊聊甘肃省的基本情况。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省份,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省份之一。按照2020年七普的统计数字,甘肃省总人口超过了2500万人,与东北三省之一的吉林省总人口基本相当。2021年,甘肃省的GDP总量超过了1万亿。这些年,甘肃各地发展非常快。尤其是甘肃省的农产品,销往了全国各地。

目前,甘肃省下辖了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总计14个地级区划。分别是: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至于甘肃省14个地级区划的格局,先后历经了好几个阶段才基本形成。

甘肃省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古代历史上,属于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从地理格局来说,甘肃具有“节制三秦,怀柔西域”的作用。从唐朝的陇右道到明朝的甘肃镇,再到50年代的兰州军区,甘肃的作用非常大。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历经元明清三朝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各省的基本框架格局。

在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期,甘肃省的区划轮廓基本形成。当时,甘肃省下辖了9个府和4个直隶州,分别是:兰州府、巩昌府、平凉府、庆阳府、宁夏府、西宁府、凉州府、甘州府、安西州、秦州、泾州、阶州。当年,甘肃省的管辖范围非常大,包括了现在的甘肃全境、宁夏全境、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和新疆的一小部分地区。

由于甘肃省的管辖面积辽阔,各地的风土人情差异很大。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时期。由于军阀之间混战严重,对各地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928年,出于管理塞北地区的需要,当时的组建了宁夏省、热河省、绥远省、察哈尔省等4个省份。其中,在甘肃省宁夏等地的基础上,组建了宁夏省。

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事情。起初,甘肃省组建了各个专区、地级市。分别是:兰州市、、酒泉专区、武威专区、定西专区、庆阳专区、平凉专区、天水专区、武都专区、临夏专区、甘南自治区、西海固自治区,总计有1个地级市、2个自治区、8个专区。

进入50年代以后,我国外部环境发生了各方面的变化,北方的压力明显减轻。塞北四省一直存在人口偏少、经济薄弱等问题,出于各方面的需要,察哈尔省、热河省、宁夏省等几个省,被陆续撤销。宁夏省被撤销以后,大部分地区划入了宁夏省管理。甘肃省在这些地区的基础上,组建了宁夏专区、河东自治区。

此时,甘肃省下辖了1个地级市、9个专区、3个自治区。请注意,当时的自治区不是现在的自治区,当年的自治区属于专区级。1955年,我国所有的专区级自治区,陆续更名为自治州。河东自治区更名为吴忠自治州,西海固自治区更名为固原自治州,甘南自治区更名为甘南自治州。1955年,甘肃省的区划出现了新一轮的调整,一部分专区被撤销、合并。

庆阳专区被撤销,下辖的各个县,并入了平凉专区管理。酒泉专区、武威专区被撤销,合并组建了张掖专区。1957年,我国组建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下辖的银川专区、吴忠自治州、固原自治州,划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管理。此时,甘肃省下辖的专区数量明显下降。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各方面的资源。

为了开采玉门等地的石油资源,1958年,甘肃省组建了玉门地级市。同一年,甘肃省组建了张掖地级市、酒泉地级市。当年的地级市管辖范围都不大,基本上只管理主城区,外围的各个县,则隶属于周边专区管理。在甘肃省的区划调整中,武都专区被撤销,划入了天水专区管理。为了开采白银等地的银矿资源,甘肃省组建了白银地级市。

甘肃省的地形结构复杂,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交通、通讯条件有限,下辖的区县太多,反而会增加管理难度。到了60年代初期,甘肃省重新组建了武都专区、酒泉专区、武威专区、临洮专区等4个专区。1961年,玉门市被降级为县级市。1963年,白银市被降级为县级市。同一年,临洮专区被撤销,下辖的各个县,划入了周边专区。

60年代末期,我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甘肃省下辖的各个专区陆续更名。1971年,鉴于嘉峪关周边的资源开采需要,再加上嘉峪关周边地形的重要性,甘肃省组建了嘉峪关地级市。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各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陆续进行了区划调整。

出于开采资源的需要,1981年,甘肃省组建了金昌地级市。1985年,甘肃省组建了白银地级市。同一年,天水地区被撤销,组建了天水地级市。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这一点非常有名。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甘肃省各地的经济发展,区划开始进一步调整。2000年,武威地区被撤销,组建了武威地级市。2002年,甘肃省的好几个地区被撤销,组建为地级市。

庆阳地区被撤销,组建了庆阳地级市。平凉地区被撤销,组建了平凉地级市。张掖地区被撤销,组建了张掖地级市。酒泉地区被撤销,组建了酒泉地级市。2003年,定西地区被撤销,组建了定西地级市。2004年,陇南地区被撤销,组建了陇南地级市。

截至2003年,甘肃省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的区划格局,彻底形成,合计下辖了14个地级区划。作者曾经的一位同事,是甘肃定西人。目前,在西安市安家、生活、工作。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甘肃14个市州,地盘谁更大?辖区谁更多?

甘肃14个市州地盘谁更大辖区谁更多?

  甘肃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全省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4.72%。但是省内的14个州市哪个更大,面积是多少?每个地市都有几个辖区,谁的辖区最多?您能闭着眼睛答上来吗?

  通过统计我们看到,面积最大的是酒泉,达到16.8万平方公里,比有的省和有些国家都大。面积最小的是嘉峪关,只有0.29万平方公里。

  而所辖区县最多的是陇南市,共有九个行政区,最小的是嘉峪关和金昌,前者只有三个镇而后者只有两个县。下面请大家看表格(按面积降序排列):

酒泉市

甘F

0937

16.8万

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瓜州县、金塔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张掖市

甘G

0936

4.09万

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甘南州

甘P

0941

4.02万

合作市、夏河县、玛曲县、舟曲县、碌曲县、迭部县、临潭县、卓尼县

武威市

甘H

0935

3.32万

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陇南市

甘K

0939

2.79万

武都区、宕昌县、两当县、徽县、成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文县

庆阳市

甘M

0934

2.71万

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白银市

甘D

0943

2.12万

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定西市

甘J

0932

1.96万

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县

天水市

甘E

0938

1.44万

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兰州市

甘A

0931

1.33万

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

平凉市

甘L

0933

1.13万

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金昌市

甘C

0935

0.89万

金川区、永昌县

临夏州

甘N

0930

0.8万

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嘉峪关市

甘B

0937

0.29万

峪泉镇、文殊镇、新城镇

甘肃省有几个市?甘肃12地级市2个自治州简介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位于青藏、内蒙古和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西北一段与蒙古接壤,面积45万平方公里,甘肃省在地图上轮廓细长形。甘肃省现在有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下设17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7个县和7个自治县。

1、兰州市

兰州市简称“兰”,别称金城,位于甘肃省中部是甘肃省省会,也是西北地区第三大城市,。兰州市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兰州市位于河谷盆地之中。全市总面积13,192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为441.53万人。

2、嘉峪关市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城市以明长城西端嘉峪关命名。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西段,西北有黑山,南有文殊山,中部为河西走廊平原。全市总面积1,224平方公里,人口24.39万。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这里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3、金昌市

金昌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全市总面积7,549平方公里,人口47.05万,金昌市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藏,其中以镍为主,故有“镍都”之称。

4、白银市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上游。白银市北部为腾格里沙漠边缘,地貌主要为沿河峡谷、盆地、绿洲相间。黄河自西部入境,呈S形贯穿全市流向北部。全市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3万人。

明朝洪武年间,官方曾在此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缘此而得名。白银是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又因铜矿储量和开采在全国地位显著,有“铜城”之名。

5、天水市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古称上邽、成纪、秦州。天水市总面积14,277平方公里,人口331.17万。

天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有“西北小江南”之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其中麦积山石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6、武威市

武威市,位于西北地区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武威市古称凉州、雍州、姑臧、休屠、孤藏。武威市是六朝古都,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西夏(夏神宗)均建都于此。武威市总面积32,347平方公里,人口181.64万。

武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西四郡之一,“天下要冲”要冲,素有“国家蕃卫”之称。

7、张掖市

张掖市,古称甘州,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张掖境内有沙漠、戈壁、草原、原始森林等多种自然景观。而且张掖市属冷温带干旱和祁连山高寒带半干旱半湿润两种气候类型,年平均降水量112.3~354.0mm,昼夜温差大,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张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朝河西四郡之一,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

8、平凉市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平凉市总面积11,171平方公里,人口209.8万,平凉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有“旱码头”与“西出长安第一城”之称。道教名山崆峒山位于境内。

9、酒泉市

酒泉市,古称肃州,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史载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西征匈奴大胜于此,武帝赐御酒以赏,霍去病以功在全军,人多酒少,遂倾酒于泉中,与将士共饮,自此便有“酒泉”之名。又有一说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

酒泉市总面积168,080平方公里,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人口111.94万。

10、庆阳市

庆阳市,古称庆州,惯称陇东,位于甘肃省东北部,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庆阳市主要河流有洪河、茹河、蒲河、马莲河等。全市总面积27,117平方公里,人口223.05万。

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农历的三月份,陕西庆阳(当时的庆阳属于陕西省管辖)的天空之中,降下了石雨,大如鹅卵,小如水栗砸死了1万多人,致使当地居住在城里的人,全都慌忙逃到了别的地方。历史上称之为“1490年庆阳流星雨事件”。

11、定西市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地处西秦岭山地与陇西黄土高原结合部,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地貌为高原丘陵。定西总面积19,609平方公里,人口277.83万。定西是省会兰州市的“东大门”,获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审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定西历史悠久,区位优势明显。这里是黄河上游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和辛甸文化。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12、陇南市

陇南市,古称武都,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三省交界。境内主要河流有嘉陵江及其支流西汉水、白龙江、白水江等。因其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素有“陇上江南”之称。陇南市总面积27,839平方公里,人口259.09万。

陇南市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县傩舞“池哥昼”、武都高山戏、西和七夕节;2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6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3、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简称临夏州,古称枹罕、河州,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上游。州人民政府驻临夏市。首府临夏市是古代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镇,明代四大茶马司之一,有“河湟雄镇”之称。全州总面积7,331平方公里,人口201.21万。

14、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位于甘肃省南部,甘青川三省交界。甘南州总面积36,594平方公里,人口70.5万,州人民政府驻合作市。

甘南藏族自治州具有大陆性季节气候的特点。光照充裕,利用率低;热量不足,垂直差异大;降水较多,地理分布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