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上坟文书怎么写范本 清明上坟文书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4-14 10:57:14作者:几分真心来源:网友投稿

上坟文书怎么写范本 清明上坟文书怎么写

本文目录一览:

爸爸生日祭文

爸爸生日祭文

敬爱的爸爸:今天是农历九月十八日(儿子是农历九月十七),是您71岁生日。由于工作原因,儿子没能去坟墓现场给您上坟。自从去年初查出癌症晚期,直到公历2020年2月18日17时18分许,不幸与世长辞。清晰记得在您生命生命垂危的前2个小时,通过大姐的微信,您的思想意识中还清晰的知道儿子,想用微弱之力打开眼睛看下自己的儿子,嘴巴微微颤动着,想对儿子倾诉心愿。

时至今日,才静下心来写祭文哀思。虽然,爸爸您走了半年之久,在深夜,儿子的眼里时常会浮现您的身影,仿佛若在身边。儿子虽然这么大了,您还是一如既往的关心疼爱我,在您的心中还是一个小孩。此时此刻,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眼里满是流淌着泪水。来简单的回顾您的一生。

(一) 爸爸的出生

七十一年前的今天,您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奶奶是先嫁给地主,后来因当时土改,打倒地主,奶奶逃难改嫁给比自己少几岁的爷爷。奶奶先和地主生了一个大伯,大伯已故。您就在奶奶新组建的家庭里第一个出生的老大。

(二)爸爸的苦难童年

爸爸您小时候读书是比较好的,思维比较敏捷的,口算能力强,记忆也好,时逢社会条件比较艰苦,再加上爷爷当时做好事帮人看牛而,遭遇到别人的陷害而坐牢。天天饥不择食,出于各种无奈之下,您小学只读了4册就自动辍学,即现在的小学二年级。大概12岁时,就跟着另外一个大伯去煤矿挑煤卖,早上5点起床人,挑着空箩筐去50公里之外煤矿挑煤,(老家出生的地方是光凸凸的丘陵之地,没有河,夏天干旱,农作物收成靠天意,没有山,冬天冷,无木可伐取暖);身材廋弱的您,从小就抗起了这个家的重任。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全靠您来支撑起这个家庭,奶奶是在地主身边度过一段美好的青春年华,过惯了那种上层富有的生活,贪图享乐。所以您就很早就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三)爸爸成年后的人生经历

爸爸:您一生,走过了数不清的山路,到过了数不清的地方,儿子每次聆听您的讲述,犹如历历在目。从去煤矿挑煤,学习伐木的技能,然后卖了一小段时间的酒,搞建筑当小泥工,到后来当了几年的生产队长,修马路等。您接触过形形的人,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情,造就了您胆子大,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酒量大,嗜好品茶,吸烟,有点好高的性格,热情好客。与此同时,您还是养成了早睡早起,按时吃饭的好习惯;为人真诚,耿直坦荡,知其者谓其君子也,小人常馋言嫉妒之。同时,爸爸您是个比较讲究礼仪的,还是比较守旧及有点信迷信而顽固的人,这个我能理解您。是由先前的社会及人生经历而受渲染的。儿子在这点上与您有过些许分歧;另外,就是您长期过度抽烟喝酒,才导致此次病情恶化。爸爸一辈子都是辛苦勤劳的,干辛苦的活,赚很少的钱,但是,也造就了完全靠自己自强自立的性格,勇敢,在病魔缠身非常痛苦之际,您都很少喊出疼痛,非常非常的坚强;在您弥留之际早上还坚强的走动;虽然,读书少,但您的人生阅历丰富,以至于造就您后来比较豁达人生观。你还跟我讲了许多哲理上的东西及故事,至今让我受益匪浅。

(四)爸爸的心愿

爸爸您在走之前,也对儿女们说过,儿女对您在其它方面的孝顺程度,让您非常满意的。唯独让您遗憾的事情,就是儿子没有成好家,让您操碎了心,以至于走后,您都未合上双眼,这是您走之前最大的遗憾。

(五)寄语已故慈父

敬爱的爸爸,儿子在个人婚姻上的事情,没有让您满意。儿子是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与想法的,您要是听儿子劝告,早点戒掉抽烟喝酒的陋习,也许再多看看世界这是完全可能的。只是世事无常,好事难却。在这个多难的年份的非常时期,您去了另外的一个世界。爸爸,您安息吧,儿子会努力完成您的心愿的。

于农历二零二零年九月十八日凌晨两点半

安徽省太湖县罗湾吴家老屋志书公支下裔孙清明节祭祖文(三则)

安徽省太湖县罗湾吴家老屋志书公支下裔孙清明节祭祖文(三则)

(一)吴 氏 先 祖 赞

滚滚黄河,浩浩长江;锦绣中华,屹立东方。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吴氏旺族,根植四方。

始祖泰伯,万世流芳;肇造吴国,大国泱泱。

至德精髓,仁爱谦让;吴氏家风,忠孝贤良。

让王位,赴江南,开辟洪荒;

筑城室,务农桑,初定家邦。

足历山川,奠定鸿基独具慧眼;

胸怀苍生,德化育民造福万邦。

彪炳史册兮,懿德与日月同光;

惠泽绵延兮,福祚并江河共长。

赫赫兮,文一先祖,奠百世太平之基;

巍巍兮,名门望族,启千秋礼仪之邦。

开宗立派兮,先祖之功功被遐荒;

崇文修德兮,忠义之名世代传扬。

开阡陌,种五谷,历代先祖谨守伦常;

兴礼乐,敦孝悌,人文蔚起家运隆昌;

茫茫神州九万里,国运呈祥;

悠悠至德三千年,源远流长。

大江南北,人间正道沧桑;

日新月异,华夏走向富强。

躬逢盛世,修德振邦;至德文化,大力弘扬;

民族复兴,社会安康;历史使命,我们担当。

喜看今日,堂堂吴氏尽显兴旺;

清明祭祖,告慰先祖敬献心香。

云山苍苍,曲水流觞;巍巍祖庭,山高水长;

护佑子孙,百世永昌;千秋始祖,其来尚飨。

(二)吴家老屋志书公祖堂祭祖文

时维公元2017年四月三日,岁在丁酉,节届清明。春和日丽,万象更新;百花齐放,四海同风。罗湾文一吴氏儿女,应鏊、应万后世子孙,今日再聚志书公祖堂,谨以鲜花素果,美酒清醇,公祭我吴氏列祖列宗,辞曰:

赫赫始祖,功德无量;开宗立派,福泽绵长。

兴居创伟,建造宗堂;披山筑室,初定家邦。

先祖志书,忠孝贤良;明经通史,推崇礼让。

伯祖应鏊,品行端方;奉行仁义,协和乡党。

我祖应万,德业煌煌:文韬武略,功被遐荒。

奉旨钦赐,七叶衍祥;四代皇封,五世其昌。

大业中兴,学校学相;崇文修德,名震皖江。

三祖学枢,谨守纲常;敦本孝亲,后世榜样。

叔侄进士,美名传扬;才猷宏博,妙手文章。

一代宗师,百世景仰;大德仁勋,万古流芳。

人文蔚起,积厚流光;二百余年,弥刚弥强;

国逢盛世,家运隆昌;巍巍我族,尽显兴旺。

祖墓重修,实现愿望;告慰先祖,永赐吉祥。

捷报频传,心花怒放;吴氏发展;先祖垂光;

前景广阔,携手并航;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今日祭祖,敬献心香;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三)公祭十世祖吴公继臣文

时维公元2017年,岁逢丁酉,大地回春;节届清明,万象更新。吴氏儿女,文一子孙,高奏钟鼓雅乐,敬献鲜花清醇。抒爱祖之情,壮我族之魂。公祭十世先祖继臣公及吴氏列祖列宗之陵,辞曰:

煌煌我祖,功德何隆;

大业中兴,万世垂功。

兴礼办学,创立宗族文明;为官清正,美名流传古今。

足历海岱,勤政以建伟业;心劳宗法,爱族而效圣能。

心似明月兮,节比青松;一代鸿儒兮,博学谦恭。

恪尽其职兮,夙夜为公;教化乡民兮,造福无穷。

举贤能,崇礼让,厚德载物,激浊扬清;

建学堂,倡仁义,积善广被,伟业丰功;

劝课农桑,提倡畜牧林耕;

建造宗庙,诗书教化我宗。

谱传千载,彰显宗脉流长之远;

大德仁勋,勒石铭文千古传颂。

回顾历史,感慨由衷;

当今盛世,人和政通。

坚持改革,五千年辉煌史册,谱写新生;

凝聚智慧,宏伟蓝图,再振雄风;

科教兴国,以国人为本,以民生为重。

民族复兴,惟大业是勤,惟祖德是崇;

慎终追远,先祖其迹不朽,其德永馨;

千秋万载,后昆前赴后继,龙脉永承。

远山叠翠,流水融融;

祖德煌煌,吴氏永隆。

坟前“立碑”落款,到底落谁最合适?

现实生活中,关于立碑落款,说法上很多,实际操作上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不信自己可以看一看,统计一下,不说不同地区、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有差异,即便同一块坟地,同一个墓园或墓区,立碑落款都不一样。而且要命的是,每个家每个人都振振有词,认为自己做得对,自己有道理。我们结合礼仪规范文本的规定,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首先应当清楚的是,坟前本来是不需要立碑的,立碑也是不需要落款的

在精神层面,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灵魂不死。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活着的是形骸,永恒的是灵魂。来生今生,转世无穷。上辈子是猪狗牛马,下辈子是官宦王侯。天道轮回,自然而然,逃不出既定的套路;世事如棋,奋臂艰辛,全在于自己的修为。

传统文化下,每个活着的人,都处于特定的组织之中,即家庭与社会,脱离了便衣食无源,无法生存;每个死了的人,也都处于特定的组织之中,即列祖列宗的昭穆谱系,脱离了便是无人祭祀和供奉的孤魂野鬼。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活着的时候不准进祠堂参与家庭活动,死了以后不能进祖坟进介列祖列宗,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

从存在状态上讲,每个活着的人,都有一个住所,即家庭;每个死了的人也都有一个住所,即坟墓。活着的人没有家庭,就是天不管地不收的盲流;死了的人没有坟墓,就是无所皈依的野鬼孤魂。

所以,坟墓是什么地方?坟墓就是逝者的住所。因为需要祭祀和供奉,所以才有上坟。谁家的祖坟谁家上,谁家的人上谁家的坟。哪有认不得自家坟头的。

所以,从祖宗文化的根本上讲,一般家庭的坟墓,是不需要立碑标识的。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找不到坟头的时候,就是路人了。而那些对于社会和世人有重大贡献或重要意义的重要人物,为了便于祭奠和缅怀,才是需要立碑标识的。乾陵武则天墓,“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墓,亚圣孟子墓,汉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青墓,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墓,等等,等等,时人立碑或后人立碑都是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一般庶民百姓,既没有经天纬地的功业,又没有王侯将相的爵禄,死就死了,自己家人知道就完了,又不需要别人祭拜,立碑干啥。

2、其次必须明白的是,按祖宗文化的规制,坟前是可以立碑的,也是可以落款的,但落款人必须是家庭香火传承的直接关系人或代表人

立碑是祭祀活动的特定事项。对于特定家庭或特定个人,只要自己感觉舒服,只要自己认为有必要,在坟前立个碑是完全可以的,在碑上做个标识也是完全可以的。这是人们自发的感情活动,对他人和社会不会有任何妨害,所以,没有人禁止,也不需要禁止。就是说,礼法虽没有明确要求,但也没有明令禁止。

既然立碑是祭祀活动,那么,立碑人必定是祭祀参加人。根据《仪礼》《朱子家礼》的规定,大体上讲,祭祀参加人为一个特定家庭的同堂人员,即在一起吃饭干活的全部家庭人员,包括同姓各辈人员及其配偶,不包括侍女仆人等非家庭人员。执事人员参与祭祀活动,但没有礼仪资格。

《仪礼----士虞礼》在逝者下葬后的“虞祭”程序中,有关于参加人的要求:“主人及兄弟皆即位于门外。妇人及内兄弟,即位于堂。”《朱子家礼—祭礼》在“四时祭”中有:“质明奉主就位。----主人盛服立於祠堂中门外,西向。兄弟立於主人之南,少退,北上。子孙立於主人之後,重行,西向,北上。主妇西阶下,北向立。主人有母,则特位於主妇之前,诸伯叔母诸姑继之,嫂及弟妇姊妹在主妇之左,其长於主母主妇者皆少进,子孙妇女内执事者在主妇之後,重行,皆北向东上。”在“墓祭”篇中,《朱子家礼》有:“墓祭如家祭之仪。”

在祭祀活动中,笼统地讲,家主及男性子孙等在前,主妇及女性妇人在后。按辈分和亲疏远近占位。都是自家人,没有外人。

由此可见,不管是祠堂家祭还是墓地墓祭,参加人都是同一祖宗的家庭人员或与逝者直接相关的直接近亲属人员。

所以,作为祭祀活动的立碑,外人是没有资格参与的。这里的外人,不仅包括本家以外的所有家庭人员,也包括本姓家庭已经嫁出去的女性,如已嫁之姑母、姊妹、女儿、孙女等等。

必须清楚,在传统文化条件下,按古理规制,家庭关系大于血缘关系,即媳妇是自家人,已嫁女是外人。女性出嫁后,随丈夫进入婆家的祭祀系统,娘家无位。也就是说,如果承认立碑是祭祀活动,严格按祭祀礼仪规制,女儿女婿、孙女孙女婿等,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进入娘家的立碑系统的。

立碑人或者说立碑落款人,必须是与墓主人有直接香火传承关系的近亲属,以嫡长子和众子为代表。

在所有的家庭人员关系中,只有父子关系是永恒的。嫡长子是法定继承人,也是法定代表人,就是这个家的家主。

所以,对于一般居民家庭的祭祀活动,最合适立碑落款的人,就是长子和众子。其他人都没有必要。

3、最后还要知道,任何礼仪都是有文本依据的,与时俱进重要,原典依据也重要,相对统一规范的礼仪模式比重要还重要

有一部典籍文本叫《仪礼》,里边的许多规定早在商代就有。春秋时期,儒家人士研修《仪礼》,学习心得和学习笔记汇编出来,就是《礼记》。汉代《仪礼》被奉为经典,叫《礼经》。唐代钦定“十三经”,作为办学和科考的指定教材,《仪礼》和《礼记》都在其中。宋元明清,以“四书五经”为办学和科举考试的指定教材,《礼记》是其一。

祭礼和丧礼是《仪礼》和《礼记》最为重要的组成内容。北宋司马光、南宋朱熹等人,以《仪礼》《礼记》为蓝本,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经典,创制出联系生活实际的礼仪文本《司马氏书仪》和《朱子家礼》。明清时期,《仪礼》《朱子家礼》是礼仪实施的规范文本依据。不管是皇家,还是官方或是民间,所制定出的具体礼仪操作规范,都以《仪礼》《朱子家礼》为参照依据。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不管是知识界还是官方,全面否定和舍弃传统文化。丧礼被视为封建迷信。一直到现在。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所学的东西,都是按现代西方科学体系所设定的知识范围,有关丧事和祭祀方面的知识,离我们越来越远。由于在文化领域没有地位,主要靠民间心口传承。由于没有主渠道引领和文本依据规范,所以,传承上较为艰难,较为混乱,也较为复杂。以讹传讹的东西较多。立碑就是其一。

按《仪礼》的规定,人死以后,要“刻志石”,即将这个人的生平、德操、贡献等,用文字刻在一块石板上,叫志文。在志文后面用韵文咏唱,叫铭文,合起来叫“墓志铭”。丧礼要求,刻有“墓志铭”的石板随棺下葬,埋进土里,不露出来。

按《朱子家礼》的规定,下葬后,做坟,“坟高四尺,立小石碑於其前,亦高四尺,趺高尺许。” 趺是碑的底座。这里的碑是可以刻字的。但只刻墓主人名讳。一般没有款。

所以,大体上讲,在我国古代,具体来说就是之前,坟前立碑有两大分类,一类是标识碑,一类是旌表碑。标识碑就是标识墓主人。旌表碑就是对特别厉害的大人物,如皇帝等,进行颂扬表彰,如乾陵前面的“无字碑”,就是旌表碑,只是没写字。这两类碑一般都没有款,因为按礼不需要落款。

留意一下,在景区、名胜名人古迹等,墓前立碑,都是没有款的,有款的都是后人补立的。孔子墓、亚圣孟子墓、大将军卫青墓、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等等,我们现在看到的碑都是后人补立的。有的有款,有的没有。

就说孔子墓。山东曲阜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人员的墓地,孔子墓前有碑,正面(碑阳)用篆书上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阴正书“奉政大夫修正庶尹礼部郎中赐食三品禄直文渊阁永嘉黄养正书”,下款书“大明正统八年岁次癸亥十月一日五十九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彦缙五十八代孙承事郎曲阜世职知县孔公堂等立石”。这个碑立的时候,孔子已经死了1922年。

所以,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坟前立碑的,可以落款,也可以不落款。立碑一定要落款的,就落儿子,其他人没有必要。女儿女婿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在墓碑上留名的。道理十分简单,女婿女儿的名字在自己家的碑上,不能两头都占。

对于立碑和立碑落款,我们希望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规范要求,现在立碑落款太乱了。最好不要听风是雨,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拾人牙慧。关于丧祭礼仪,我们已经传承了几千年,是有规定的,是有文本的。现成的典籍,看一看就清楚了。将女儿女婿、孙女孙女婿、重孙重孙女婿等等一股脑都刻在坟前的立碑上,是不严肃的,也是无礼的。

「青未了」散文:过年上坟

【青未了】散文:过年上坟

来自村口小酒馆

过年是喜庆的日子,人们刻意说着吉祥话,压着火气不和家人发脾气,把横肉藏进皱纹,硬生生挤出笑来。这个时候,谁要敢妄谈生死,轻则被厉声喝止,重则挨上一巴掌,反正是落不到好去。

在我的老家,过年禁止谈生死,却必须要上坟。上坟的时间不固定,从大年三十到初二哪天去皆可。一般人家没什么特殊情况都选择三十去,除夕嘛,活着的人团圆,亦不可冷落了逝去的亲人。

死去的人听不到看不到,活着的人心里,总认为他能听到能看到。人的离世不仅是简单的肉体消亡,而是最后一个记得你、念叨你的人离世后,世间再无想念,才算彻底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过去乡人选坟地没什么讲究,田间地头、荒草野滩、树林巷道,只要安静不影响他人都可下葬,避开天坑就行。如此则坟,在许多地方的人看来不可思议,你们不看风水,不想泽被后人吗?

想是想,可我们更愿意相信活着的人走的路,不是死去的人趟的地。百多年前,老家还是风吹草低的荒芜之地,一代代的先人们由山西迁来,靠双手扒拉出养活家人的土地,盖起来遮风挡雨的土坯房。

山西老家有三多,庙多规矩多风水先生多,那又如何?一辈辈的穷下来,最后还不是逃荒到了坝上?逃荒的人,没有故土难离的悲伤,只有填饱肚子的希望。那时候离开家的人,对死是有心理准备的,走西口走东口的路上,不知埋葬了多少异乡人,才把“活着”二字镌写的厚重深刻。

人看开了死,便会大胆地活。可惜,在坝上扎根散叶后,乡人们的勇气逐渐退缩,守住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成了执念,把坟立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死了的安详,活着的安心。

老家风俗,三十这天要炸黄糕,煮头肉,为初一提前包饺子。去上坟的人,不用如清明上坟般早早出发,等灶膛里的火烧开了锅里的胡麻油,家人会单独炸几个黄糕,炉子上的小锅煮几个饺子,烂糊的猪头肉割上一块,把它们放进袋子,外面用棉布包裹严实,交给要去上坟的小辈。小辈儿得了这些东西,再拿出早就备好的烟酒糕点放进箩头出门而去。

坝上的年节,寒冷渗骨。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西北风夹着小雪花,刀割一般地考验着人们的脸皮是否厚实,哪怕你捂得严严实实,依然逃不过冰冷和隐隐的痛感。上坟的人不怕,越冷越好,天气越不好越能显示出自己的孝顺。与往常喜欢把“孝顺”做给别人看不同的是,过年上坟的人终于能把孝顺给自己看一回。

到了坟地,香需点四根,点好了插在雪堆堆里,风大不烧纸,找块石头把裱纸压住即可。压好了纸,开始摆盘,有热气的黄糕、饺子和肉摆在正中,瓜果糕点啥的环绕四周,人们一边摆一边自言自语的唠叨:今天地里收成不好,出去打工倒是赚了不少,家里人都挺好的,没病没灾……

供品摆好,下身磕头,四个响头嗑完,圪蹴在一旁,点上一锅子旱烟,吧嗒吧嗒地抽着,等香烧完。等的功夫,嘴里还是不停,刚刚说了家里的事,现在讲讲自己的各种委屈。家长里短地念叨着,仿佛此时不是置身冰天雪地,而是盘坐在热炕头上一样。

眼泪是没有的,大年时节,也不兴哭,不吉利。习惯了隐忍的乡人,泪水早已在自卑之下变成了谨小慎微的汗水,在劳苦之中变成了泛着苦咸的汗水,在操心之上变成了不得欢颜的汗水。汗水多了,泪水自然便没有了。对着不会说话的坟,畅快地说了一回,算是过年给自己的礼物,舒缓心情的良药。

香燃尽,人起身。没有一步三回头的不舍,过些日子就是清明,到时再来,恍恍惚惚便是一生,终归自己也会躺在这里。村里零零散散的炮仗声响起,上坟的人迈着大步向热闹走去。说来奇怪,由热闹走向静谧,不觉着冷,由静谧走向热闹,顿觉冰冷。

冷就快点回家。村子里的炊烟被风吹的张牙舞爪,家里的人等着自己回去炸糕吃肉喝酒。过年了,想来逝去亲人的魂魄会跟着自己回家团圆,我们脸上的笑容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慰,过年上坟,不过是慰藉孤单的一种形式。孤单,不论生死,任尔西东。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