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姓氏只不过是个符号,符号不假,但这个符号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取的,要慎重。有些人为取一个好名字,甚至翻烂了《新华字典》。
你知道你的姓氏从哪里来的吗?
先讲一讲“姓”和“氏”吧。
姓,xìng,基本义有两个:
1.表明家族的字:~氏。~名。贵~(询问对方姓氏的敬辞)。
2.平民:万~。老百~。
从造字上来说,是会意兼形声字。从女,从生,生也表示声。
《说文解字》解释说: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从女从生,生亦聲。《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
为什么“姓”要从“女”呢?《春秋·隐公八年》有“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之语,后来有人进一步做解释为“神农母居姜水,黄帝母居姬水,舜母居姚虚,因以为姓。故从女生。”
用现在的大白话来说,就是“神农氏(炎帝)的母亲居住在姜水,皇帝的母亲居住在姬水,舜的母亲居住在姚虚,以他们居住地为姓,这三个字(姜、姬、姚)都和女字有关,因此姓从女,从生。”
炎帝、黄帝、舜都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当时又是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取名字都随母姓,就这样,“姓氏”的“姓”确定下来了,从女生声。
姓,甲骨文什么样子呢?就是下面这张图:
姓的篆书是下面这张图:
上古时期,姓更多地是取自一个母系氏族地域的符号,和居住地有密切关系。这个居住地,可以是一条河流,一座山脉,等等。
上古社会,有姓又有氏,姓是族号,随母系,不能改变;氏是姓的分支,可以自立,能改变。有一个说法是“因生以赐姓,胙(赐)之土而命之氏。”
举个例子说明吧。姬,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之姓,后来的周朝、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的国姓都是姬。黄帝因长期居住在姬水,以姬为姓。
《百家姓》姬姓排第297位;由姬姓直接分支出的周、吴、郑、鲁、魏、杨、蔡、韩、霍、管、毛、曹、卫、毕、蒋等411个姓,占《百家姓》504个总姓的82%,而由这411个姓再次分支出来的姓氏更是多不胜数,姬姓是中华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
同姓的人,有着共同的女性祖先。所以,很多地方同姓不得通婚。(担心生出来的后代因为有共同祖先而出现畸形儿)
“氏”是姓的分支,同一姓的多个男子,分出来另立为氏,氏是区别子孙从哪一支出来的。最初的氏是男性部落首领的称号,可以是封邑(所封的城市)、住地(像西门氏)、官职名(像司马)、职业(像陶氏)、祖先的字(像孔氏)等。
说到底,氏是表明祖上从哪一个男性先祖。
看看“氏”是怎样用甲骨文表示的:
氏的图形化表示,可以如下图:
通俗点讲,氏是个象形字,甲骨文象种子刚刚萌发,长出一根一芽的形状。其本义为根柢。人的姓氏标志着祖先的来源,也是一种根柢。
战国以后,往往以氏为姓,姓与氏逐渐混为一谈。
还要说一下,古代贵族都有氏,低贱的贫民,是有名无氏的。所以,无名氏专指那些低贱的贫民。
到这里明白姓氏是怎么来的了吧?
姓氏真正相对固定,是从汉朝开始的。
在周王朝时候,姓氏有别,分贵贱。后来,王室维权坍塌,这种区别就不明显了。这个时候,已经过度到了男权社会,母系氏族那一套姓氏制度被丢到爪哇国了。以后的子孙,都是男性血缘关系的繁衍。
明代顾炎武《日知录》中说:"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黄帝以来之姓亡矣。"、"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一"。
哪里是华夏姓氏文化发源地呢?华夏文化的根在河洛文化,所以,洛阳是“百家姓”的发源地之一,根在河洛也成为共识。
在当今的120个大姓中,全部或部分源于河洛文化圈内(河南境内)的有97个,占比80.8%;而97个大姓中的大部分又源于河洛地区。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对洛阳的姓氏文化研究寄予厚望:“河洛地区是王都所在,是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姓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的数次人口大迁徙,由北向南辐射,千百年来,他们根在河洛,世代相传。这的确是一种罕有的文化现象”。2010年9月,“洛阳中华姓氏文化寻源地”在老城丽景门正式揭牌。
2020年5月25日,客家之源纪念馆及大谷关客家小镇项目在洛阳伊滨经开区开工,建成后,将成黄河文化的根亲地标,打造世界客家人精神家园,助力建设洛阳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网络上流行一张中华姓氏源流树状示意图,很有意思,大家可以找找自己的姓氏。
河洛孕育了中华文明,看看河南各个地区“根源”了哪些姓氏的吧:
郑州新郑市————— 韩、高、冯、郑姓的发源地
郑州登封市————— 雷、郭姓的发源地
许昌市——————— 文、许、钟、方姓的发源地
周口市淮阳县———— 陈、胡、田、夏、龙、邱姓的发源地
焦作市沁阳县———— 于姓的发源地
周口市太康县———— 袁姓的发源地
洛阳市宜阳县———— 尹姓的发源地
商丘市————————宋、汤、荣、戴、武姓的发源地
濮阳市————————文、张、孙、孟姓的发源地
濮阳市范县———————范、顾姓的发源地
新乡辉县市——————段、龚、侯姓的发源地
洛阳嵩县———————陆姓的发源地
洛阳偃师市——————刘姓的发源地
许昌禹州市———————方、夏、吴姓的发源地(吴道子故里)
新乡卫辉市———————林姓的发源地(比干庙)
南阳市————————吕、谢姓的发源地
南阳唐河、信阳固始——廖姓的发源地
南阳邓州市——————邓姓的发源地
安阳市————————傅姓的发源地
焦作市温县——————苏姓的发源地(陈氏太极拳)
信阳淮滨县——————蒋姓的发源地
信阳息县———————赖、白姓的发源地
信阳固始县——————潘姓的发源地
信阳潢川县———————黄姓的发源地
驻马店上蔡县—————蔡姓的发源地
驻马店正阳县—————江姓的发源地
平顶山叶县——————叶姓的发源地
鹤壁市淇县——————康、石姓发源地
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最多姓氏前十排名如下:
1.李:占比 7.94%,计95,300,000人。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2.王:占比 7.41%,计988,900,000人。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约占王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江苏、辽宁、黑龙江、山西、湖北、陕西、浙江、甘肃十省,王姓又集中了42%。山东居住了王姓总人口的10.5%。
3.张:占比 7.07%,计984,800,000人。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7.5%,其次分布于江苏、四川、安徽、辽宁、黑龙江、湖北六省,又集中了28.5%。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10.1%,为当代张姓第一大省。
4.刘:占比5.38%,计964,600,000人。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5.陈:占比 4.53%,计954,400,000人。南方地区陈姓多。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6.赵:占比 3.08%,计937,000,000人。全国分布极广,北方常见,沿黄流域是赵姓分布的主要地区。
7.杨:占比 2.29%,计927,500,000人。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8.黄:占比 2.23%,计926,800,000人。集中于江南地区,广东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9.周:占比 2.12%,计925,400,000人。在长江流域的省,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
10.吴:占比 2.05%,计924,600,000人。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中国人口最多的前100名姓氏:前十名总人口约为5.5亿人。
关于姓氏,你还知道哪些?不妨来谈一谈。
侯姓,主要来源有五支:出自姬姓;黄帝时史官仓颉的子孙有以侯为氏者;出自姒姓;春秋时郑国共叔段之子共仲被庄公赐姓侯;以及由改姓而来或其他。侯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230位,在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袁义达、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排名第77位。人口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0.29%。尤以湖南、安徽、河北、辽宁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侯姓约占中国汉族侯姓人口的百分之48%。
姓氏起源
源流一
出自姬姓。以爵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中国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晋国,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国。而侯氏正是出自晋国的公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晋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晋武公所杀,他们的子孙便迁居他国,而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是为侯姓。据《金乡长侯成碑》记载,春秋初期,郑庄公的弟弟叔段因谋反,为郑庄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河南辉县),故又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他的儿子共仲姓侯,从而又形成一支侯氏。
源流二
出自姒姓。据《姓氏考略》云: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孙以地为氏,称为侯氏。
源流三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侯奴氏、侯伏氏,进入中原后皆改为汉字单姓“侯”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仓颉的后代,据《汉上谷长史侯相碑》所记载:“侯氏,出自仓颉之后。”仓颉,即苍颉,史书中说他是黄帝的史官,是汉字的创始者。相传他是今河南南乐县人。《周地记》说:“仓颉姓侯冈氏,名颉”。他的后代有一支住在冯翊衙县(今陕西白水县),简称为侯氏。《通志·氏族略》所记,鲜卑族中有一支部落,原为复姓“侯莫陈氏”,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后,由于其后裔逐渐被汉族同化,于是将姓氏省略为单姓,将其改为侯氏。由此可得知,侯姓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
源流四
来自叔段。春秋时,郑国的叔段因要谋反的动机被哥哥庄公发觉而讨伐他,他逃到共这个地方,被称做共叔段,他死后,郑庄公赐其子孙共仲为侯氏。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局面,历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晋侯缗,于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晋武公)杀死,其子孙逃难到其他诸侯国,以祖上原来的爵号“侯”为姓氏,又形成一支侯氏。
源流五
黄帝时史官仓颉的子孙有以侯为氏者。仓颉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
如照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的说法。
河南密县仓祖的正传后代、孔门弟子郢公、字炎宋,因葬于仓祖坟旁而被追封为侍圣公爵。郢公炎宋列昭字辈共七十六代。当郢祖拜学孔门时,孔子谓之曰:“侯氏世有功德于民乎?盖郢始祖造字以有书契,代结绳正无穷功德也。”侯氏世家有不世功德于民,大都是因为郢祖的先人发明了汉字,以字记录代替了结绳记事。
得姓始祖
侯姓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文王。第一支侯姓,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在春秋时期,晋国缗侯的后代逃亡去别的国家,就以侯为氏。当时,郑国有侯宜多、侯多羽,鲁国有侯叔下、侯妃,齐国有侯朝,魏国有侯嬴。而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晋缗侯被晋武公所杀,他的子孙后代逃往国外,以爵位“侯”为姓。据考证,这一支侯氏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的后裔,属正宗源流。故氏后人奉缗侯为侯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堂号
郡望
上谷郡,战国燕时开始置郡,秦朝时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保定、易州、宣化一带);
丹徒郡,秦朝时置丹徒县,治所在今江苏省丹徒县。此支为上谷郡分支,其开山始祖为东汉大司徒侯霸的后代;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为北魏鲜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后裔形成。
堂号
“上谷堂”“却币堂”“救赵堂”“勤慎堂”“壮悔堂”等。
“却币堂”“救赵堂”这两个堂号有共同的来源:战国的时候,秦国要攻打赵国,赵国于是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没有兵符,不能指挥军队,于是拿着金币就找到侯赢,侯赢是一位71岁的隐士,职位是魏国大梁看门人,家里很穷却坚决不要信陵君的金币,他给信陵君出了一计,让如姬偷来了兵符。侯赢又介绍了自己的朋友屠夫朱亥参与用兵,信陵君得到了晋国的兵马,打败了秦国,救了赵国。
通用联
窃符救赵;
奏制封侯。
上联说战国时期魏国的隐士侯嬴的事典。
下联典指东汉朝初期的河南省密县人关内侯侯霸的事典。
蜺龙节度;
松鹤仙郎。
上联说唐朝时期的侯弘实,少年时曾梦见自己变成虹在河中饮水。有僧人为他相面说:“这是蜺龙啊!”后官节度使。
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芮城人侯道华的事典。
蜺龙节度;
巨鹿经生。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侯弘实事典。
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侯芭事典。
上谷门第;
巧智家声。
全联典指北魏朝时期的侯文和,滑稽多智,以巧闻世。
两百华诞;
祖德流芳。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氏宗祠勤慎堂大门联。
迎宾名流远;
治道功泽长。
此联为侯氏宗祠通用堂联。
花发三阳盛;
香飘五柞深。
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侯列《花发上林》诗句联。侯列,高亦作侯冽,唐元和六年进士。
琼阁出高艳;
玉辇驻浓阴。
同上联。
方域雅号公子;
侯景自称帝王。
上联典指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学朝宗,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四公子”。
下联典指南朝梁大将侯景,羯人。代梁自立汉朝称帝王,不久被杀。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此联为郭沫若1948年书赠史学家侯外庐联。
功臣着美凌烟阁;
学士流芳含象亭。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吏部尚书侯君集,三水人。跟从唐太宗李世民征伐有功,像列凌烟阁。
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学士侯行果的事典。
以姬易侯垂思远;
由周及清世泽长。
此联典指侯氏原姓姬,是唐叔虞的后代。后“曲沃武公伐灭之,子孙易姓为侯,一奔他国,一匿曹公山中。”十字河村侯氏家庙的这副对联,概述了侯氏的历史源流。
直谅喜来三径友;
纵横富有百城书。
此联为清朝时期的成贤亲王师傅侯荫桥自题联。
月照琴棋桐院坐;
舫名书画米家来。
此联为清朝时期的成贤亲王师傅侯禅甫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勤俭创业家声振;
慎独荣身四海行。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氏宗祠勤慎堂小门联,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勤慎”堂名。
红杏坊里慎斋起;
勤慎堂中诗礼传。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氏宗祠勤慎堂小门联。
勤与俭乃治家上策;
慎而言为训子良规。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氏宗祠勤慎堂堂柱竹刻联,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勤慎”堂名。
诸先辈艰辛创基业;
众裔孙奋力振家邦。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氏宗祠勤慎堂正堂开基祖成钢公牌位联。
桐叶题诗,缘谐名士;
桃花薄命,血溅香君。
上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国的侯继图,游览大慈寺时,拾到一片桐叶,上面题有诗句,于是藏了起来。后来娶了任家女儿为妻,才知道桐叶上的诗是她所写。
下联说明末清初时期的文学家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明末随父亲侯恂(官至户部尚书)住在京城,与桐城人方以智、如皋人冒襄、宜兴人陈贞慧齐名,称“四公子”。人清后应河南乡试,中副榜。能诗文,效法韩愈、欧阳修,才华横溢,著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他曾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巡抚田仰仗势要李香君接待,香君坚决拒绝,至死不从,血溅扇面,当时任右佥都御史的杨文骢借血迹画成桃花。清朝戏曲作家孔尚任根据这段故事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
五洲侯氏裔孙归宁,喜庆华诞;
八方众姓宾朋聚会,共祝繁荣。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氏宗祠勤慎堂正堂香案联。
《上庸君》细节征文之“距离”
【细节,故事之灵魂】
《上庸君》“细节”栏目,意在讲述和传播有细节亮点的小故事。现《上庸君》公众号面向大众公开征集“细节”,每周设置一个话题,若您看到或听到的故事里,有契合话题的闪光细节,有令人难忘的精彩瞬间,有以小见大的人生智慧,欢迎推荐给我们,篇幅在500字以内。欢迎来稿!
【本期话题:距离】
一场疫情,名词“社交距离”一度登顶。你曾在意过与人的距离吗?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朝夕相处的家里人,身体的距离,心灵的距离,请写下那些与“距离”相关的小故事,与我们分享吧。
【参与方式】
1.关注上庸君“shangyongjun1”;2.投稿邮箱:158690048@qq。
征稿时间:即日起至5月31日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