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紫微斗数

闽南话靠背是什么意思 NBA背靠背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04-14 10:42:58作者:简单的爱来源:网友上传

闽南话靠背是什么意思 NBA背靠背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你知道和不知道的“靠”的用法

《说文·非部》:“靠,相违也。从非,告声。”“非”象鸟两翅相对,“取其相背”,故“靠”的本义为相背。二物相背则互相倚着,故引申指倚靠,即人或物凭借别的人或物的支持立着或竖起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相违者,相背也。故从非。今俗谓相依曰靠,古人谓相背为靠。”例如古代行军打仗,甲胄在身,休息时两个人或几个人背对背互相支撑,说是依也好,说是靠也好,故有“依靠”这个词产生。《篇海类编·通用类·非部》:“靠,倚靠也。”《镜花缘》第四十九回:“若花只觉得两足痛入肺腑,登时喘作一团,连忙靠着一颗大树。”

椅子、沙发等供人背部倚靠的部分称为“靠背儿”,在黄县话里,椅子称为“靠背儿椅儿”。“靠枕”“靠垫”都是指人半躺半坐靠在腰后的枕头或垫子。“靠儿被垛歇息会儿”用黄县话说就是“倚欹儿会儿”。

由倚着又引申出空间上的接近,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儿这一口儿干粮,肚儿里不靠边不靠岸嘞;上街要靠边儿走。“靠靠儿”是大约、靠近的意思,可用在时空两个维度上,比如:靠靠儿傍晌儿他才回来;他家靠靠儿河边住。有句俗语叫“日头靠山儿,懒老婆撒欢儿”,懒婆娘就盼着天黑,不用下地干活了。“靠次”就是挨近,比如:你看,他又靠次过来喽;他成天光会靠次领导。“靠班靠点”指上下班都按规定时间来,比如:他成天靠班靠点儿嘞,从不迟到早退。“用儿人靠前,不用儿人靠后”形容对人的态度比较功利,用着某人时就亲近,用不着时就疏远。“十三不靠儿”是麻将术语,即同一花色的牌均不相连,即十三张牌互不靠近,形容牌差到极点,也用来形容人办事不靠谱,比如:他这人办事儿十三不靠儿,你可别指望他。“靠谱儿”指说话近乎情理,挨边,比如:他说话太不靠谱儿喽。“靠准儿”指可靠,比如:他这人说话不靠准儿,你别当真。

“靠褃儿”是靠到根、靠到底的意思,比如:儿子在北京工作,不到靠褃儿不能来家过年。有时还有节骨眼儿的意思,比如:你这人不到靠褃儿不肯吐言。“靠”亦有挨、拖延时间之意,比如:杏儿要在树上靠到数儿才好吃;炉儿里嘞煤快着靠喽;晚上让孩儿多靠一会,省得半宿睡不沉;看咱俩谁能靠过谁;你别在这靠喽,赶紧回家睡吧。“干靠儿”指无谓地消磨时间,虚度光阴,比如:单位没什么事儿,他整天在乜干靠儿。“靠”还有精确的意思,比如:他算计嘞真靠。在武术方面,“靠”指贴身靠打,是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如肩、背、胯、臀等去靠打对手,如八极拳的“贴山靠”。在围棋方面,“靠”指在有己方棋子做策应的情况下,紧贴对方棋子旁边下一子。在戏曲方面,“靠”指武将穿的铠甲,靠身有前后两片,满绣鱼鳞纹,腹部绣一大虎头,称“靠肚”,护腿两块,称“靠牌子”。武将穿铠甲出场称“扎靠”。“靠旗”是扎靠的武将背后插的三角形绣旗。

硬靠

“硬靠”指穿靠时背插四面靠旗,表示人物全副武装,已处于临战状态。

软靠

“软靠”指穿靠而不扎靠旗,用于非战斗场合的武将。

女靠

女将所穿为“女靠”,靠身下缀彩色飘带,靠内并衬战裙。不同颜色的靠衣还有增加角色辨识度的作用,如关羽为绿靠,张飞为黑靠,黄忠为黄靠,赵云和马超为白靠(这两个角色是不会同台演出的,所以不必担心靠色相同而弄混)。“水靠”常见于古代侠义小说,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紧身潜水衣,在水下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肯定是游不快的。“靠火”即烤火,《水浒续集》第十六回:“蒋敬吃了,叫脱下湿衣,拿件衲袄换了,靠起火来。”《康熙字典》无“烤”字,这说明“烤”字的出现是很晚近的事,现在有的方言里还称“烤火”为“靠火”。

黄县有句俗语叫“杀马靠槽”,意思是到了很紧急、很要眼的时候,比如:这都到了杀马靠槽嘞时候喽,大家伙儿都把眼儿毛挽起来哈。但是关于“靠槽”到底是什么意思,众说纷纭。在河南、陕西等地,“靠槽”指驴、马等母牲口,河南有句俗语,“顶不住驴㞗别靠槽”,就是“没有金钢钻儿别揽瓷器活”“没有弯弯肚儿别吞镰刀头儿”的粗俗版。“靠槽”的另一个含义就是把槽里的草料“靠”干净,《西游记》第四回:“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得肉肥膘满。”“杀马靠槽”意为马吃尽槽内草料(过去的人对所养牲畜还是很有感情的,送它上路之前要请它吃顿饱饭,猪、牛、羊都是这样),要动手杀马的那一刻。动物比人要有更强的第六感,这个时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要小心翼翼、全神贯注。

“靠”进一步引申,有依靠之意,《正字通·非部》:“靠,今俗依附曰依靠。”如靠天吃饭;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人不如靠己;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靠山”指可以依靠的有力量的人或集体,比如:他仗儿自己上面有靠山,整天展样嘞不行。很多人遇到事情就喜欢拉关系、走后门,这也有点寻找靠山的意思。由依靠又引申为信、信赖,如可靠、靠得住。“靠己”即贴己,比如:做买卖得有靠己嘞人。“靠”也有关系铁的意思,比如:我俩嘞关系绝对靠。“靠”还有认真负责的意思,比如:这人工作还是挺靠嘞。

除了上述义项,“靠”还有一系列义项是从本义直接发展来的,但在普通话里基本不见,在黄县话里却应用非常广泛。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水稻》讲到一种栽培技术:秧苗长起来后,薅完第二遍草,“薅讫,决去水,曝根令坚”。即在七八月份,把田里的水放干,由太阳暴晒,让秧苗长根,待根苗稳固后,再放入水。此法可以让秧苗根扎得深苗长得壮,能旱涝保收,提高产量,后世将之名为“靠田”。“靠田”一词最早见于南宋高斯得《耻堂存稿·宁国府劝农文》:“苗既茂矣,大暑之时,决去其水,使日曝之,固其根,名曰靠田。根既固矣,复车水入田,名曰还水,其劳如此。”“决去其水”,则水与田“相违也”,这里用的是“靠”的本义。潮汐是海水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期涨落的现象,黄县话称退潮为“靠潮”,落得较大的潮称为“靠大潮”,简称“大靠”,赶海叫“赶靠”。俗语说“风落脚,靠大潮”,这个时候去赶靠收获最大。有人写作“洘潮”,“洘”《集韵》释作“水干也”,退潮并不是水干,而是海水与沙滩“相违也”,涨潮时还会回来。靠田时,秧苗没了水,会感到干渴,人长久未吃荤腥食品,肚子里没有油水,饥肠辘辘的,这种感觉也可称为“靠”,比如:在学校靠嘞慌,回家见什么都想吃;你在外面吃点好嘞,别不割舍钱,靠坏身体可不得了;老长时间没吃肉喽,快要靠死喽。

过去植物性油脂不够吃的,动物性油脂是重要补充。猪板油、肥膘儿肉,放锅里加油,油与肉分离,这也可称为“靠油”。因锅底有火,后按汉字的造字规律写作“㸆”。锅里的水烧干了黄县话称为“㸆干儿锅”。

后引申指一种烹饪方法,用微火使鱼、肉等菜肴的汤汁变浓或耗干,像鲁菜的代表菜㸆大虾,辽宁的铁锅㸆大鹅,上海的㸆芥菜。

至于人在不顺、不满、愤怒时的口头语“我靠”,则与“靠”字没什么关系,而是起源于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里的台词,是一种粗话的雅化,用“靠”只是借音而已,以前也写作“我拷”。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坐北向南,冬暖夏凉,是什么意思?

坐北向南,冬暖夏凉,适合居住养生

昨天说的耕南田、住北屋,很多粉丝不理解?其实就是南边多湿润,北边多干燥,干燥的地方居住,人就不容易生病,是这个道理

古人也有说:坐北向南,冬暖夏凉。意思就是屋子靠北边做,然后大门朝南,这就是坐北朝南,好处就是冬暖夏凉,为什么呢?如果你不能理解,那么你就去反方向的地方居住,也就是去看坐南朝北(大门向北)的房子,你去感受一下冷不冷,尤其是在冬天

我相信你就会明白,原来坐南朝北的房子,在冬天时刮北风,北风直接吹从你大门进去,是不是就更加寒冷呢?而夏天时刮南风,因为你的大门是朝北的,所以南风就吹不进来,那你里面不是更热?

要知道农村人的房子,大门平时是敞开的,除非是人去干活或者有事出去了,才能关起门来的,不像现在的城市里,进屋就关门,所以以大门为主。

那么你是坐北向南的,大门是向南方的,夏天南风直吹,所以里面的就凉快,冬天北风吹不进(因为你是靠山而居),北风给山堵住了,是不是家里就比较暖和呢?所以冬暖夏凉,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古人说的话,都是从大自然中,观察后总结出来的,都是为了后代子孙着想,所以你只有到大自然中去,就很容易理解这些话

又比如有个老师讲的,看到书中写南风就是夏天,北风就是冬天一样,都是有规律的,只是一般人不在意而已,那为何有这个规律?是因为太阳是从东边出来,如果有天你发现,太阳从西边升起,那这些总结就没用了。所以我们老是开玩笑的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意思就是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句话,我们也老是在说的:“那你去喝西北风吧。”为什么叫喝西北风呢?其实就是指冬天刮的西北风,冬天本身就要储存粮食过冬,所以叫做冬藏,很多动物都是这样,那如果你一年到头,这样做这样吃,一点都没有储存,那么到了冬天吃什么?那没有什么可吃,不就是喝西北风吗?

所以喝西北风,就是没东西可吃之意,也就是告诉人们不止人要勤劳勤奋,更要懂得储蓄,这样才不会饿肚子,这就是冬主收藏之意呀,也是老百姓的存钱之意呀

好,正因为太阳是从东边出来的,那么一年到头都有规律可循,才有了24个节气的变化,当你知道了这些变化,就能懂得什么季节种什么,才有利于粮食和蔬菜的收成,那么这样人就得温饱,自然营养充足,人减少生病

也正因为有这些规律,才有了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是不是这个道理?如果那天不是雾大,是真人是草人都分不清,那曹操的兵能猛射箭的吗?要知道那是十万只呀,这就说明了,诸葛亮是懂大自然的,是懂这个天象的,自然就能手到擒来。

方中讲到中药,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好医生为健康护航##清风计划##来点儿干货#

台湾人常用的口头禅、习惯用语有哪些?

相比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台湾人的口音和口头禅都很有趣,给人嗲嗲的、萌萌的感觉,

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口头用语

▲【你很烦诶】[紫薇别走]

如果是厌恶的表情就是生气,反之带点微笑就是在撒娇

▲【你知道吗?】[what]

在《披荆斩棘的哥哥》里言承旭聊天时常用「你知道吗?」作为开场白有没有,"超想回复他“不知道啦,你多讲一点~”

▲【你懂我意思吗?】[思考]

其实是想问对方听明白了没,但常常这样问是把听者当小傻瓜吗~

▲【我跟你讲哦】[笑]

急死强迫症,到底要讲什么,请开始你的表演

▲【是在哈囉】[吐舌]

有Hello?或Excuseme 的意思,表示疑惑、不知道对方在干嘛

▲【啊不然嘞?】[擦汗]

觉得对方讲话太笨,或问了明知故问的问题,可以理解为「废话那不然呢」

▲【干嘛啦】[紫薇别走]

在不同的语境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当然嗲嗲的一句「干嘛啦?」也是台湾女生的撒娇利器

▲【阿不就好棒棒】[皱眉]

台湾网络流行语,反讽他人自以为很厉害,但其实不怎么样

▲【水噢】[泣不成声]

“水”在闽南语里面是“美”的意思,“水噢!”就是不赖很好的意思

▲【靠夭】[摸头]

字面意思是当小孩「因肚子饿而哭嚎」来骂对方无理取闹,用来表示糟糕、不满、惊讶或遗憾

▲【靠北】[尬笑]

“靠北靠母”的简称,是常用的口头禅,直译就是“哭爹”,就类似“靠”的意思,是一种情绪发泄

▲【对啊对啊】[黑线]

讲话时表示对自我的肯定,周董就很喜欢讲「对啊对啊」是不是有那味儿了

▲【..的部分做...的动作】[翻白眼]

例:桌面的部分帮您做一个清理的动作,汽车的部分帮您做一个保养的动作。就好奇,这样讲话累不累?

▲【跟...报告一下】[我想静静]

例:跟您报告一下/跟大家报告一下。新闻里常听到

▲【直假/直的假的】[打脸]

当台湾人觉得某件事很夸张时就会用「真的假的」表示疑问和震惊

▲【有事吗!】[微笑]

很不屑的表情,通常都是想问对方有什么毛病的意思

▲【蛤?】相当于「什么?」

▲【傻眼】就很无语、惊讶的意思[震惊]

▲【安啦】没问题,别担心[困]

▲【喔,是喔】用来回应不太感兴趣的话

▲【超瞎】形容某人很扯、很瞎

▲【屁啦】觉得对方在胡说

有人给我解释一下【QQㄋㄟㄋㄟ好喝到咩噗茶!】是什么意思吗?[吐血]

潮汕闽南话基本词汇探述

闽南方言随着闽南地区的移民广泛地流播,已经成为一种跨地区、跨省界、走出国门的汉语方言。詹伯慧先生在分析闽方言分区格局时,称“福建省内的闽南话”、“台湾闽南话”、“粤东闽南话”“共同组成闽方言中最为庞大的一支‘闽南大军’”。詹先生又说:“广东号称‘三语鼎立’,这‘三语’也就是粤、闽、客三大方言。”处于闽、粤两省交会处的潮汕地区使用的方言,既是“闽南大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又要在广东境内同汉民族的另外两大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分庭抗礼”“鼎足而立”,这一特殊的地位,使潮汕闽南话成为一个别具特色的方言语群。潮汕闽南话形成独立的语音体系之后,相对于周边的其它方言,更具保守性和独立性。潮汕闽南话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抵御了粤方言的同化,保持了闽南方言的基本面貌。   潮汕闽南话保持的闽南方言基本面貌突出体现在基本词汇上。本文试将闽南方言形成和发展地的福建闽南话跟之后流播到粤东地区的潮汕闽南话做比较,从而厘清词汇的源流关系及其演变发展的情况。    闽方言的内部分区是在具有共同的闽语特征、明确源于闽语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样,闽南方言流播过程中形成的各个不同区域的语群,也是在具有共同的闽南方言特征、明确源于闽南方言的前提下组合的。我们通过分析潮汕闽南话词汇的构成进而探讨方言基本词汇稳固性在潮汕闽南话中的体现。   一、潮汕闽南话词汇的构成   陈泽泓先生在《潮汕文化概说》中告诫潮汕方言研究者,不应该“将其他方言也存在的古语词说成是潮州话一家独有”,“重要的是不要将诸方言共有的特点说成只此一家”,“所选的词语,必须是今天被视为潮汕方言土语,不为现代汉语所用或罕用。或者是仍为普通语使用但读音、语义已演变”。林伦伦先生在《1993年以来潮汕方言研究述评》一文中也说:“我们首先应该弄明白什么是潮汕方言词,然后才下功夫去考释,……”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明确潮汕闽南话词汇的构成。   总的来说,在词汇方面,福建闽南话同潮汕闽南话一致性相当高。基本词汇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约占总词汇2/3的与民族共同语相同的词语,另一个是约占总词汇1/3的闽南方言特有的词语。而后者流播到潮汕地区后,在传承、演化、发展的过程中,又形成了一批潮汕闽南话特有的词语。   潮汕闽南话的词汇大体上应该由三部分构成:   (一)方言吸收的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的大量词语。实际上,在语言交际的总词汇量中还包括大量全民族各方言共同的词语,即方言向普通话借用而用方音表述的书面词语。这些词语,虽然与普通话同形同义,但在读音上却与普通话不同,而使用的频率又相当高。它们是方言词汇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词语,不是方言本身的特有词,而是来自普通话的词语,有人称其为对音词,有人称其为音译词。因为它们大都保留着普通话的词形和意义,只是换成方言的读音而已。   (二)闽南方言的特有词。闽南方言中有一批特有的方言词,这些词语是体现方言词汇特色的最主要的部分。闽南方言的方言特有词,与普通话同义不同形或在义项上与普通话词语有所不同。闽南方言特有词是使用闽南方言的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的词。这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方言词,在民族共同语其他方言中都是没有的,在闽方言各区基本能相通。而相当部分的闽南方言特有词保留在潮汕闽南话中。   (三)潮汕闽南话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自行创新的方言词。这些词语,不同于民族共同语,也有别于闽南方言,是潮汕闽南话特有的词语。   二、从潮汕闽南话保存的   闽南方言特征词看其稳固性   李如龙先生在《闽粤琼闽语词汇比较研究》中通过对乐东、万宁、海口、雷州、潮州、漳州、泉州七点闽南方言词语的比较后指出:“从七点词汇的比较可以看到,外流的闽南方言总的来说是很保守的,离开近千年,走了几千里地,在两千多条语词中至今仍有近500条语词和闽南本土的说法完全相同。其中大量保存的是基本词汇,有构词能力的单音词,这些词不少在其它方言(如吴、粤、客等)未见或罕见,或用法有异,可以看成是闽(南)方言的特征词。”我们从该文列举的150条语词中挑拣50条为例:   特征词普通话意义 特征词普通话意义   粟(谷子)(边缘)   翼(翅膀)(凉的)   园(旱地)醪(浑浊)   (痂子)囝(儿子)   蠓(蚊子)厝(房子)   厚(浓)薄(淡)   着(正确、对)揽(搂)   饲(喂养)目(眼睛)   跋(跌倒)捻(摘)   鉸(剪)徙(迁移)   鼻(鼻子、鼻涕)(清水煮)   潘(泔水)斗(安装)   昼(中午)转(回来)   烧(热的,暖的)寮(棚子)   曝(晒)糜(稀饭)   饮(米汤)砧(砧板)   衫(衣服)(弯腰)   箍(圈儿)泅(游水)   脬()悬(高)   面(脸)数(账)   镭(钱)伊(他、她)   枋(板)(稀)    乌(黑色)塗(泥土)   丛(棵)齿(牙齿)   痕(痕迹)食(吃、喝、饮)   上述闽南方言的特征词,存在于潮汕闽南话中。从词汇的角度看,闽南方言的特征词都是基本词汇中的词,大部分是构词能力强的单音词。   闽南方言中的“福建省内闽南话”、“台湾闽南话”、“潮汕闽南话”都是方言历史发展的产物,正是这种共同的渊源关系,福建省内闽南话、台湾闽南话、潮汕闽南话的词汇构成自然相同了。没有相同之处,我们就难以判断它们是有共同渊源的方言。另一方面,不同区域的闽南话,又必定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不断丰富带有明显区域特色的词语,形成同一方言不同语群在词汇上的差异。没有相异之处,我们也同样无法说明它们是共同渊源下的不同方言。“闽南大军”的“各方面军”既是各自具有语音、词汇、语法(语言三要素)的完整的语言体系,又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亲属关系。当然,学者们在多年的研究中也发现,离开福建本土越久越远,古老的成分保留得越少,换言之,变异就越多。潮汕地区是闽南人向外迁徙的第一站,与闽南本土相连,相对于台湾闽南话、海南闽南话,潮汕闽南话与福建本土闽南话有较大的共同性。潮汕地区使用的方言本质上就是有若干变异的“福建省内闽南话”。   可以说,同一方言的不同分支,在词汇构成上的异同,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方言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取决于特征词的保守性。   三、从潮汕闽南话中保存   的闽南方言基本词汇看其稳固性   近年出版的《闽南方言大词典》(下简称《词典》),收录了能代表闽南方言的特有词语1.6万多条,释意详明,例句规范。作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词典》为闽南方言和潮汕闽南话的词汇研究提供了较为权威、较为规范、较为准确的依据。把闽南方言特有词与潮汕闽南话的词语进行比照,我们不难发现,潮汕闽南话保留了很多闽南方言的特有词。闽南方言特有词成为潮汕闽南话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试拿《词典》中收录的闽南方言韵母[i]和[a]构成的单音节领头语素的闽南方言特有词为例:   (一)由闽南方言韵母[i]构成音节(领头语素)的闽南方言特有词。   《词典》收录该音节构成的词语620条,除了同义重复的69条和专用名词“伊斯兰教圣墓”外,计551条。其中,仍然保留在潮汕闽南话中的有330条,占60%。下面列举其中的50条来作比较(潮汕闽南话读音按林伦伦主编的《新编潮州音字典》注汕头市音,声调只记本调,不记连续变调,下同)。   《词典》收词潮汕闽南话读音主要意义   比[bi2](手比划着)   比手画脚[bi2 ciu2 uh8 ka1](指手画脚)   比拳头(母)[bi2 kung5 tao5 bho5](打斗。做   打架姿势)   [pi2](伤口或疮结   的痂。象锅   巴的东西)   譬相[pi3 sion3](鄙视;用刻   薄的言语挖苦、   贬斥或批评)   米粞[bhi2 coi3](米磨成浆,   经压干后即   成粞)   米[bhi2 dai5](生在谷类作   物中的小虫)   米[bhi2 tai1]米筛子   味素[bhi2 sou3](味道、滋味)   沬[bhi7](潜入水中或   水中摸索。比   喻沉湎)   沬头泅[bhi7 tao5 siu5](潜泳)   猪哥[de1 go1](用于交配的   猪。比喻好色   风流之徒)    猪屎篮[de1 sai2 na5](放猪粪便的   筐或器具)   猪屎夹[de1 sai2 goih8](将猪牛粪夹   进簸箕的   竹夹)   猪头髓[de1 tao5 cu2](猪脑儿。比   喻人傻)   猪头肥[de1 tao5 bui5](腮腺炎)    猪尺[de1 cioh4](猪胰脏)   猪腹里[de1 bag4 lai6](猪内脏)   猪脚节[de1 ka1 zag4](猪脚的下半   段,猪踝骨   以下部分)   猪兄狗弟[de1 hian1 gao2 di6](不三不四   的朋友;狐   朋狗友)   制煞[zi3suah4](驱邪)   字纸[ri7 zua2](废纸)   舔[zi6](舔,以舌取   食物)   痴哥[ci6 go1](比喻好色者)   饲蠓[ci7 mang2](喂蚊子,常比   喻房子闲置)   咝尿[si1 rio7](把尿)   时阵[si5 zung7](时候,当儿)   死了了[si2 liao2 liao2](死绝,死光光)   死色[si2 sg4](颜色不耀眼)   死绝[si2 zoh8](死光,绝嗣;   副词,表极   端;感叹词,   糟糕)   死绵[si2 min5](沉酣的样子)   四正[si3 zian3](端正。比喻按   规章制度办事)   四散[si3 suan3](散落在各处,   不集中。胡乱)   枝骨[gi1 gug4](骨架。身板)   记池[gi3di5](记性)   记认[gi3ring7](记号,标志)   记心[gi3sim7](牢记在心)   起性[ki1 sn3](发火,发脾气)   齿脚[ki1 ka1](牙根)   齿龈根[ki1 ngeng5 geng1](同上)   齿包[ki1 bao1](牙包,牙龈   长脓包)   去了了[ke3 liao2 liao2](全部走光。   比喻钱财全   部耗尽)   鱼臊[he5co1](总称鱼虾等   水产品)   鱼栽[he5zai1](鱼苗儿)   戏棚[hi3 bn5](搭在露天的   舞台)   戏脚[hi3ka1](戏迷)   戏出[hi3cug5](戏码,旧称   戏曲演出的   节目)   耳钩[hin6gao1](耳环)   椅头[in2tao2](凳子,没有   靠背的坐椅)   椅条[in5diao5](板凳)   (二)由闽南方言韵母[a]构成音节(领头语素)的闽南方言特有词。   《词典》收录该韵母构成音节的闽语510条,除了同义重复的38条外,计472条。其中,仍然保留在潮汕闽南话中的有285条,占60%。下面列举其中的50条作比较:   《词典》收词潮汕闽南语读音主要意义   巴啷[ba1 lang1] (鱼名,蓝圆   )   饱饫[ba2 e3](饱而生厌)   抛辗斗[pa1 ling5 dao2] (翻跟斗)   抛网[pa1 mang6] (撒网)   麻文笑[ba1 bhung1 cio3] (微微作笑)   大家[da1 g1](婆婆,夫之母)   大官[da1 guan1](公公,夫之父)   嗒知嘟[da5 di1 du5](唢呐)   拉囵[la5 lung5] (稍微;些许)   拉凉[la5 liang5](消闲;闲谈。   乘凉)   早顿[za2 deng3] (早餐)   早暗[za2 am3](早上和晚上)   差淡薄[ca1 dam6 boh8] (差点儿)   柴头[ca5 tao5](木料统称。比   喻呆板、呆滞)   柴屐[ca5 gioh8](木制拖鞋)   沙厘[sa1 li5](制造器皿的   铝制品)    沙厘锅[sa1 li5 u1](铝锅)   沙茶[sa1 d5](一种芥末,有   辣味,来自南洋)   加里罗[ga1 li2 lo5](吵闹,纠缠不休。   离结果差得很远)   胛脊[ga1 ziah4](脊背)   胛脊后[ga1 ziah4 ao6](背后)    交落[ga1 laoh8](掉下。丢失)   胛脊骨[ga ziah4 gug4](脊椎骨)   家己[ga1 gi7](自己)   家己人[ga1 gi7 nang5] (自己人)   家蚤[ga1 zao2](跳蚤)    绞刀[ga1 do1](剪子、剪刀)   绞头毛[ga1 tao5 mo5] (理发)   绞掌甲[ga1 zeng2 ga5](剪指甲)   [ga3](稀;含水分多)   咬咬滚[ga6 ga6 gun2](形容喧闹)   咬线[ga6 suan3](缝纫器械在操   作时卡线)   咬齿龈根 [ga6 ki1 ngeng5 geng1] (咬牙关)   咬硬[ga6 ngn6](形容咬定某一   主意不松口)   尻川[ga1 ceng1](屁股)   尻川后[ga1 ceng1 ao6](背地里,背后)   尻川斗[ga1 ceng1 dao2](屁股蛋儿)   脚囝[ka1 gian2](属下)   脚来手来[ka1 lai5 ciu2 lai5](动手动脚)   脚筒骨[ka1 dang5 gug4](股骨或颈骨)   脚盘[ka1 buan2](脚背脚面)   脚后肚[ka1 ao6 dou2](腿肚)   脚手[ka1 ciu2] (手和脚。属下。   人手。手段、伎俩)   脚液[ka1 sioh8](脚汗)    脚数[ka1 siao3](人手,角色,略   含贬义)   脚后卵[ka1 ao6 neng6](脚下部突出的   骨头,在踝骨下   方)   脚臁[ka1 niam5](小腿胫骨的中段)   敲头壳[ka3 tao5 kag4](喻指挨上级斥   责或批评)   阿舍[a1 sia3](纨绔子弟)   亚铅线[a1 ing5 suan3](镀锌的铁丝,不   易生锈)   四、潮汕闽南话同福建闽南话   特有词比较   (一)潮汕闽南话的词语跟福建闽南话的词语基本是一致的。潮汕地区使用的方言词语本质上就是有若干变异的闽南方言词语。   (二)潮汕闽南话的方言基本词汇中,超过一半是来自现在还在继续使用的福建闽南话特有词,这是方言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决定的。   (三)部分保留在潮汕闽南话中的闽南方言特有词中,虽是同一词语,但也有不同的表现(仍以上面列举的闽南方言特有词为例)。   1.同一词语,潮汕闽南话的义项比闽南方言少。例如:   【拉凉】①消闲;闲谈。②乘凉。   在潮汕闽南话中,①义已经消失。   【加里罗】①吵闹,纠缠不休。②离结果差得很远   在潮汕闽南话中,①义已经消失。   【枝骨】①骨架。②身板。   在潮山闽南话中,②义已经消失。   【猪头髓】①猪脑儿。②比喻人傻。   在潮汕闽南话中,②义已经消失。   我们还注意到这样的情况,潮汕闽南话保留了闽南方言某一词语的基本意义,但适应的范围变小了。比如:   【拉囵】稍微,些许   潮汕闽南话虽然保留了该词的基本意义,但已将此义局限在对“烧、热”的修饰限制上,如“拉囵烧”。甚至以“拉囵”表示“拉囵烧”。   【沙茶】一种芥末,有辣味,来自南洋。   潮汕闽南话虽然保留了该词的基本意义,但已是特指潮菜中极富地方特色的调味品,用潮汕地区的原料制成的,带有明显地方风味的“沙茶酱”。   2.同一词语,潮汕闽南话的义项比闽南方言多。   【阿舍】①纨绔子弟。②靠他人的钱财挥霍浪荡。   在潮汕闽南话中,把“权贵人家的公子哥儿”称为“阿舍”。如“保宁二舍药堂”;“食鱼食肉郑三舍,捶捶拍拍伙头军。”   【死绵】沉酣的样子。   在潮汕闽南话中还有“无精打采”的意思。如:伊生病,个人死绵死绵。   【戏出】戏码,旧称戏曲演出的节目   潮汕闽南话中,还有“把戏、花招”的意思。如:好好读书,勿尽是你个戏出。潮汕俗谚“做无好戏出”———演的不是好的戏,引伸为所办的没有一件是好事。   【亚铅线】闽南方言将镀锌的铁丝称为亚铅线、亚铅丝,潮汕闽南话在实际使用时,常直接称之为“亚铅”、“铅线”。表面镀上一层锌的薄铁板在普通话中通称铅铁、白铁,而闽南方言称为“亚铅”。如“亚铅桶”。这样,同一个外来词“亚铅”,在潮汕闽南话和闽南方言就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3.从语序看,个别潮汕闽南话词语与福建闽南方言词语只有次序排列的不同。例如   【比手画脚】潮汕闽南话更多使用的是“比脚画手”。   4.从音节看,个别潮汕闽南话词语与福建闽南方言词语只有音节多少之不同。例如:   【加里罗】潮汕闽南话也使用双音节词“加罗”。   【亚铅线】潮汕闽南话也使用双音节词“亚铅”。   【四散】潮汕闽南话也使用单音节词“散”。如:“拐脚洗浴———散舞”。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潮汕闽南话用“四散”、“散”表达“胡乱”义时,几乎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同“四散”、“散”构成偏正式动词短语“四散+V”或“散+V”。例如:“青盲掠鱼———四散摸”、“胡琏掠壮丁———散拉”。而闽南方言中,“四散”有“胡乱”这一义项,单音节词“散”只有“松开;分散。零碎的”的意思。   同样,“戏棚”一词,在潮汕闽南话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已简化成“棚”,并成为构词语素(或短语中心词)。如:压棚、棚脚、出棚、落棚、棚前、棚内等。潮汕俗谚“乌衫出棚目汁流”中的“棚”即“戏棚”。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潮汕闽南话传承并发展、创新了闽南方言特有词,形成了具有潮汕特色的潮汕闽南话特有词。      □林庆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