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梦的解析作者 梦的解析为什么不建议看

发布时间:2024-04-14 20:32:16作者:若即若离来源:网友投稿

梦的解析作者 梦的解析为什么不建议看

本文目录一览:

也说“梦的解析”,读懂恶梦发出的信号

门诊中,常有患者因为失眠来就诊,也有患者因为睡眠中经常做恶梦而就诊。有些人会觉得诧异,经常做恶梦是一种疾病吗?做恶梦也要看医生?要说明的是,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恶梦是引起极度不安或惊恐不已的梦境体验。恶梦的产生除了和心理背景有关,也可能提示不甚健康的躯体生理状况。

“刺激”是梦的重要成因

做恶梦发生在睡眠中,睡眠是维持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其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

人类的正常睡眠有两个时相,即“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时相”,在NREM期,大部分神经细胞活动降低;“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在REM期,脑电活动与觉醒时相似。在正常人的一夜睡眠中,有4-6个NREM/REM周期。

梦是在睡眠中产生的,人在睡眠时,脑细胞进入休息状态,但有些脑细胞没有完全休息,微弱的刺激会引起它们的活动而引发梦境。做梦是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每个人每天的睡眠中都做梦,只是有人记得清楚,有人记不清楚。研究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被唤醒的人,有80%正在做梦,在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时相被唤醒的人,仅有7%正在做梦。

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恶梦,是引起极度不安或惊恐不已的梦境体验。梦境各种各样,其形成因素极为复杂,普遍认为“刺激”是梦的重要成因。这些刺激包括:

①机体的外部刺激,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产生下雨的梦境;

②躯体的内部刺激,如口渴了,会梦到在找水喝;

③白天心理活动的继续,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④过去的记忆重现在我们的梦中;

⑤潜意识的作用。

总体来说,梦境以躯体生理为基础、以个人心理为背景,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恶梦的产生除了和心理背景有关外,也提示不甚健康的躯体生理状况。因而做恶梦可以是生理异常或疾病引起的一种表现,如心率增快或减慢、脑缺血缺氧、脑局部病变、抑郁、焦虑等引起恶梦;也可以是一种疾病状态,或提示某些疾病的发病倾向。

可预测某些神经系统退行病变

有些患者时常做恶梦,梦到被追赶等恐怖梦境,并伴有与梦境相关的喊叫、躯体和肢体活动,比如翻滚、拳打脚踢等,出现伤害性行为。这是一种睡眠障碍,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称为快速动眼期行为障碍(RBD)。

RBD是一种以不断的特定梦境行为和多导睡眠图(PSG)中能检测到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张力失弛缓为特征的异态睡眠。特定的梦境行为是快速动眼期行为障碍(RBD)的核心临床特征,而多导睡眠图(PSG)中检测到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张力失弛缓则是诊断RBD必需的辅助检查。

然而,也有PSG中能检测到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张力失弛缓,但是没有特定梦境行为的临床表现,这种情况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病人中更加常见。

RBD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继发性RBD见于帕金森病、路易小体痴呆、阿尔兹海默症、嗜睡发作以及肿瘤、相关药物(特别是抗抑郁药)等。原发性RBD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某些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特别是帕金森病、路易小体痴呆以及多系统萎缩这一类具有帕金森样症状的疾病。

1996年,美国卡洛斯H博士及其团队报道了在29例原发性RBD老年患者中,有38%在3.7±1.4年内被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这是RBD与帕金森综合征关系研究的开端。此后,各国不断有比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了原发性RBD预示着疾病走向这类帕金森综合征样疾病。

帕金森综合征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脑组织中路易小体的产生。当路易小体侵犯到黑质、中脑及前脑的灰质核,就会导致帕金森样临床表现。但当路易小体尚未侵及黑质及中脑和前脑的灰质核,只局限在延髓或脑桥被盖部时,不会引起帕金森样临床表现,但会引起RBD的发作。这也从病理上解释了为什么特发性RBD能作为帕金森样疾病的预测指标。

然而一个有趣的临床现象就是帕金森综合征在RBD期间会得到一定改善,具体表现为活动更加敏捷、有力、流畅,说话更加清晰明了。目前其机理尚未明确。

不管是由于RBD本身可能会对患者及其共眠者产生身体伤害,还是因其与帕金森综合征的密切关系,RBD需要积极治疗。除了分床睡、分室睡以及床边增加护栏等外在保护措施,具有改善RBD临床症状的药物主要是氯硝西泮和褪黑激素,但均不能中断病情进展。此外,左旋多巴、普拉克索、多奈哌齐等药物用于RBD有一些小规模临床研究,但疗效尚不确切。

RBD在中医属于“不寐”,中医治疗不寐在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基础上辅以安神定志。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虚证宜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变为虚证,虚实夹杂者,治宜攻补兼施。安神定志的使用方法要结合临床,分别选用养血安神、镇静安神、宁心安神等具体治法,并注意精神治疗,以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

营造“舒睡”环境好入眠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恶梦的发生?

首先,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作息规律,不经常熬夜。

其次,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恶梦发生,比如睡前避免情绪过于激动,避免看恐怖片,避免大量饮酒和咖啡浓茶;睡眠环境舒适,避免吵杂、有异味的睡眠环境,避免不良睡姿。

另外,减少可能的药物相关影响,积极治疗可能会导致恶梦的原发病及病因。

如果经过身心调整,还是经常做恶梦,梦中有喊叫、躯体和肢体活动,建议到医院就诊,可以中西医干预减轻症状,并明确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诊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医生 王宇 张云云)

来源: 文汇报

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实流露,走进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小伙伴们在做梦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是不是有的时候在现实中醒来,还想回到那一个五彩缤纷的梦中世界里去?

我们知道梦就是梦,它不是现实,我们感受到梦境的神奇,也对梦境充满着无限的疑问,为什么在那个世界,会出现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事情?梦境与现实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在本人接触到相关知识前,提到梦境的解释,就不得不想起路边的算命先生,总觉得所谓的解析梦境其实等同于骗钱的算命把戏,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梦境的解析,居然有那么深邃的过程。

提到梦的解析,我们就不得不想起这样一位伟人——弗洛伊德,他并不是心理学的开创者,但他推动了整个心理学的发展,人们提到心理学想到的,很可能并不是冯特这样一个奠基人,而是弗洛伊德,和他的《梦的解析》。

堕入梦境

弗洛伊德原名西格斯蒙德,1856年5月6日,他出生在奥匈帝国的一个小镇之中,这个小镇是现今捷克共和国的普尔什波尔市,他的父亲是一个羊毛商人,而母亲则是父亲的第3任妻子,长相甜美却性格暴躁。

1865年,9岁的弗洛伊德进入了当地的学校读书,在这个时候弗洛伊德就展现了惊为天人的学习天赋,他不仅研读古希腊、古罗马的种种文学,还借此学习了诸多外国语言,其中包含了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此时的弗洛伊德,未来的理想还不是做一位心理学家,而是成为一名律师。

到了1873年秋季,弗洛伊德进入了维也纳大学开始学习医学,这个时候,他把自己的名字从西格斯蒙德改为了西格蒙德,热爱学习的弗洛伊德自然如海绵一般汲取不同的知识,进入大学之后,他就受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种种思想的影响,到了大学第3年开始后,就在吕布克的生命实验室,开始进行学习。到1882年,他已经进入了医院开始正式工作,在这之前他担任的外科医生,后来又担任内科医生,通过一位叫做布洛伊尔的病人,他了解到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法,这一种治疗手法叫做催眠及宣泄治疗法。

这种治疗方法还有一个别称,叫做谈话疗法。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断的与医生交流,来抹除自己心理的负面影响,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却很有效,有研究表明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治疗焦虑和饮食紊乱。这样的治疗方法与弗洛伊德所认识的传统治疗方法有极大的不同,可以说,这种治疗方是弗洛伊德步入心理学的一块敲门砖,面对如此与众不同的治疗方法,让弗洛伊德的好奇心如猫抓一般痒得停不下来,自此,他开始研究种种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

这时候的弗洛伊德已经从沙可那里学到了治疗歇斯底里症的方法,所谓歇斯底里症,简单来说就是部分躯体神经性抽搐,可是这种病症又不是生理上引起的,更多的是心理的冲突与现实愿望无法达成导致的外在表现。对于弗洛伊德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为什么人的想法可以反映到躯体上?他了解到,想要治疗歇斯底里症,就必须要通过催眠的方法,通过催眠的治疗方法,让弗洛伊德的认识到了人的本体与内在精神的联系。

为了使这项催眠技术能够更加完善,在1889年,弗洛伊德到海外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与同事的不断探讨,他得知了一个让人无奈的理论,那就是催眠的效果是有限的,几乎不可能施用这种方法治疗病症,而且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够顺利被催眠。

面对这样无奈的结果,弗洛伊德不得不选择放弃研究催眠,转向另外一个新的思路。他经过潜心研究,经过6年的不断努力,发表了一项成果,这个成果被他出版成书,叫做《歇斯底里症研究》。

这本书也可以说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创立的最基础的理论,在研究这个病症的过程中,弗洛伊德首次使用了精神分析这样的先进概念。弗洛伊德之所以能够6年如一日的研究着一个病症,正是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对于成功的坚信不疑,往往会导致真正的成功。

畅游梦境

1897年这一年,对于弗洛伊德来说不是什么好的年份,因为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不幸去世了,面对失去家人的痛苦,弗洛伊德逐渐沉下了心境,开始对自我的精神进行分析,而他分析的方法,竟然是当时的人们难以想象的梦境的解析。

在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自我观察之后,他认为,人之所以有种种的心理压力,是因为有外部的紧张而积累起来的,他把对于自己观察的种种方法以及成果整理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鼎鼎大名的《梦的解析》。

虽然这本书在当时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可是因为与常见的理论相悖,也被不少人批判。弗洛伊德剩余的日子里都在坚持进行自我分析,每天工作结束的最后半个小时,就是他自我分析的时间。

随着这本著作的推出,弗洛伊德本人的影响力也逐渐扩散开来,这让弗洛伊德有了最初的一批追随者,他的这些追随者都是年轻、敢于拼搏的青年,他们成立了一个研讨小组叫做“星期三心理研究小组”,也称之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小队”。在1902年,这一群人决定在此基础上成立心理分析协会,当时参加的所有人在后世都成为了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这其中包含了费登和荣格。

就在精神分析这一门学科日益昌盛的时候,最初的研究小组内部却出现了问题,他们的学术见解开始有极大的偏差,整个组织逐步。

在1911年的一次分析研讨会上,弗洛伊德对其中几人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非常严苛的批判,面对弗洛伊德这次批判,他们没有选择接受,于是,不同意弗洛伊德研究理论的人离开了这一个团体,开始进行自己的研究。

荣格在研究人的发展和神经症分析中,对于弗洛伊德过于强调人性的欲望这一点感到十分不满,而弗洛伊德也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人的关系越来越恶化,1914年荣格正式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并自己建立了分析心理学。

有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近些年,精神分析突然就火爆了起来,这源于近些年如《催眠大师》、《盗梦空间》等一系列精神分析心理学电影的出现,让大众对于这一个小众学科产生了非常大的好奇心。

真正的心理咨询并不是如电影中所展示的那样,而是在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咨询者与医生都躺在夹角为60度的沙发上,双方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互相交流,而弗洛伊德的种种研究,对于心理学,乃至心理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除了我们在上述所说的梦的解析之外,他还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个理论就叫做“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存在本身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方面组成的,本我是所有力量的源头,而且代表着最初始的欲望,而对于人来说,最初始的欲望是什么呢?是“性”。这就是上述所说弗洛伊德与荣格之间的矛盾所在。

荣格认为,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本身的时候,不能太过于考虑性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在研究人本身的时候,不能够忽略本我。弗洛伊德对于性本身,相信到什么地步呢?看他说的这句话,应该就能管窥一二:

禁欲对身体是有害的,严重者男女皆可出现神经症病状,如失眠、食欲不振、性格孤僻、易发“无名火”等,这是一种性抑郁的表现。

也无怪乎弗洛伊德的种种理论,不被人接受,因为他把人性裸的剖开展现给所有人观看,按照现在的理论来看,他的种种说法也许并没有错,比如说他认为在人格发展的时候,即便是最为单纯的婴幼儿,也会对性有着最浅薄的认知,这样的理论已经不仅是与主流理论相悖了,已经在试图击垮所有人的三观。

他还表示,在人格发展的时候,如果在某一个发展阶段不能满足这个阶段对于性的需求的话,那么在成年之后便会通过种种行为表现出来,比如在小时候,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那么长大之后就会出现咬手指的不良行为。

除此以外,他还研究过恋父情节以及恋母情结等一系列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都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弗洛伊德确确实实的把这样的论点摆到了所有人面前,当时的人们认为他是一个疯子,现在的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天才,可即便如此我们也能感受得到,他与疯狂之间或许只是毫厘之间。

梦醒时分

晚年时的弗洛伊德与青年得志的他过的生活可谓截然不同,就在1923年这一年,他被诊断为患了口腔癌,癌症之所以称之为癌症,是因为无法治愈,弗洛伊德身为一名医生,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也知道自己要乐观的活着,面对病症,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痛苦。

但他知道这个病症无法治愈,便没有改掉抽雪茄的习惯,即使自己得癌症与这一个坏习惯有极大的因果关系。在1923年到1939年这十几年之间,弗洛伊德做了无数次手术,每一次手术都十分的痛苦,可是面对这种痛苦,他拒绝使用止痛药,因为他明白,人一旦死去,那么就什么都感受不到了,不如趁着还能感受到万事万物的时候,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弗洛伊德是一个犹太人,1933年的纳粹对于犹太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看,他们在柏林街头公开烧掉了所有弗洛伊德的著作,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裸的侮辱。在1938年,弗洛伊德的家乡维也纳已经纳粹分子给占领,可是他仍然不愿意离开被纳粹占领的故乡。在他坚守的期间,她的女儿安娜被捕,他的房屋也曾多次遭到纳粹的劫掠,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几乎无法生活下去,最后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家乡维也纳前往伦敦。

后来,弗洛伊德的4个妹妹都在奥地利被纳粹分子残忍的杀害,这样的打击下,这个整日在梦境中畅游的伟人终于无法支撑下去了,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离开了人间。

结语

面对弗洛伊德这样的伟人,有些人会对他的种种理念产生厌恶,因为他把人性分析的太过彻底;有些人对他则无比的追捧,因为他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分析与自己是多么的相像。

这就像英国小说家托马斯评价弗洛伊德那样:

不管你喜不喜欢,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的思考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受了弗洛伊德的影响。

我们应该把他看作释疑大师,介于诗歌与科学、心理学与巫术之间的天才!面对弗洛伊德这样的伟人,我们无法用常理来进行思考和分析,因为他的思维界限超出寻常人实在是太多,在弗洛伊德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丝疯狂的影子,那是因为我们无法理解弗洛伊德的种种思维,当人们思维模式转到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身上的时候,弗洛伊德的种种作为又显得是那么的伟大。

弗洛伊德一辈子都在梦境中畅游,他始终想要展现出人性与肉体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他始终否定自己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始终认为自己只是把人类原有的东西再次展现给人类罢了,就像弗洛伊德自己所说的那样:

我根本不是科学家,不是评论家,不是实验家,不是思想家。从性格上来说,我是一个征服者,一个冒险家。

弗洛伊德的一生过得无怨无悔,他对于人生,有着极为深刻的评价:

人生就象弈棋, 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感谢弗洛伊德,感谢《梦的解析》,感谢他对心理学作出的贡献,正是因为弗洛伊德才让不知道多少内心困苦的人得到了心灵的释放,得到了灵魂的救赎。

参考资料:《弗洛伊德说》、《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

也说“梦的解析”,读懂恶梦发出的信号

门诊中,常有患者因为失眠来就诊,也有患者因为睡眠中经常做恶梦而就诊。有些人会觉得诧异,经常做恶梦是一种疾病吗?做恶梦也要看医生?要说明的是,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恶梦是引起极度不安或惊恐不已的梦境体验。恶梦的产生除了和心理背景有关,也可能提示不甚健康的躯体生理状况。

“刺激”是梦的重要成因

做恶梦发生在睡眠中,睡眠是维持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其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

人类的正常睡眠有两个时相,即“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时相”,在NREM期,大部分神经细胞活动降低;“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在REM期,脑电活动与觉醒时相似。在正常人的一夜睡眠中,有4-6个NREM/REM周期。

梦是在睡眠中产生的,人在睡眠时,脑细胞进入休息状态,但有些脑细胞没有完全休息,微弱的刺激会引起它们的活动而引发梦境。做梦是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每个人每天的睡眠中都做梦,只是有人记得清楚,有人记不清楚。研究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被唤醒的人,有80%正在做梦,在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时相被唤醒的人,仅有7%正在做梦。

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恶梦,是引起极度不安或惊恐不已的梦境体验。梦境各种各样,其形成因素极为复杂,普遍认为“刺激”是梦的重要成因。这些刺激包括:

①机体的外部刺激,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产生下雨的梦境;

②躯体的内部刺激,如口渴了,会梦到在找水喝;

③白天心理活动的继续,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④过去的记忆重现在我们的梦中;

⑤潜意识的作用。

总体来说,梦境以躯体生理为基础、以个人心理为背景,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恶梦的产生除了和心理背景有关外,也提示不甚健康的躯体生理状况。因而做恶梦可以是生理异常或疾病引起的一种表现,如心率增快或减慢、脑缺血缺氧、脑局部病变、抑郁、焦虑等引起恶梦;也可以是一种疾病状态,或提示某些疾病的发病倾向。

可预测某些神经系统退行病变

有些患者时常做恶梦,梦到被追赶等恐怖梦境,并伴有与梦境相关的喊叫、躯体和肢体活动,比如翻滚、拳打脚踢等,出现伤害性行为。这是一种睡眠障碍,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称为快速动眼期行为障碍(RBD)。

RBD是一种以不断的特定梦境行为和多导睡眠图(PSG)中能检测到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张力失弛缓为特征的异态睡眠。特定的梦境行为是快速动眼期行为障碍(RBD)的核心临床特征,而多导睡眠图(PSG)中检测到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张力失弛缓则是诊断RBD必需的辅助检查。

然而,也有PSG中能检测到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张力失弛缓,但是没有特定梦境行为的临床表现,这种情况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病人中更加常见。

RBD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继发性RBD见于帕金森病、路易小体痴呆、阿尔兹海默症、嗜睡发作以及肿瘤、相关药物(特别是抗抑郁药)等。原发性RBD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某些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特别是帕金森病、路易小体痴呆以及多系统萎缩这一类具有帕金森样症状的疾病。

1996年,美国卡洛斯H博士及其团队报道了在29例原发性RBD老年患者中,有38%在3.7±1.4年内被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这是RBD与帕金森综合征关系研究的开端。此后,各国不断有比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了原发性RBD预示着疾病走向这类帕金森综合征样疾病。

帕金森综合征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脑组织中路易小体的产生。当路易小体侵犯到黑质、中脑及前脑的灰质核,就会导致帕金森样临床表现。但当路易小体尚未侵及黑质及中脑和前脑的灰质核,只局限在延髓或脑桥被盖部时,不会引起帕金森样临床表现,但会引起RBD的发作。这也从病理上解释了为什么特发性RBD能作为帕金森样疾病的预测指标。

然而一个有趣的临床现象就是帕金森综合征在RBD期间会得到一定改善,具体表现为活动更加敏捷、有力、流畅,说话更加清晰明了。目前其机理尚未明确。

不管是由于RBD本身可能会对患者及其共眠者产生身体伤害,还是因其与帕金森综合征的密切关系,RBD需要积极治疗。除了分床睡、分室睡以及床边增加护栏等外在保护措施,具有改善RBD临床症状的药物主要是氯硝西泮和褪黑激素,但均不能中断病情进展。此外,左旋多巴、普拉克索、多奈哌齐等药物用于RBD有一些小规模临床研究,但疗效尚不确切。

RBD在中医属于“不寐”,中医治疗不寐在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基础上辅以安神定志。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虚证宜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变为虚证,虚实夹杂者,治宜攻补兼施。安神定志的使用方法要结合临床,分别选用养血安神、镇静安神、宁心安神等具体治法,并注意精神治疗,以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

营造“舒睡”环境好入眠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恶梦的发生?

首先,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作息规律,不经常熬夜。

其次,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恶梦发生,比如睡前避免情绪过于激动,避免看恐怖片,避免大量饮酒和咖啡浓茶;睡眠环境舒适,避免吵杂、有异味的睡眠环境,避免不良睡姿。

另外,减少可能的药物相关影响,积极治疗可能会导致恶梦的原发病及病因。

如果经过身心调整,还是经常做恶梦,梦中有喊叫、躯体和肢体活动,建议到医院就诊,可以中西医干预减轻症状,并明确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诊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医生 王宇 张云云)

来源: 文汇报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11--梦

作者:赵小明 编辑排版:驽马 崔贯利

小明语录:

当你问一个成功的人,你有想过失败会如何吗?

就如同问一个失败的人,你知道成功的感觉吗?

这些问题并不能帮助到对方。

人生要踩油门向前,也要准备好踩刹车,还要尽量走远些,如有可能,还可以顺带捎上一些路人。

1、传统精神分析看待“梦”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最著名的一本书,而且是给外行看的。

弗洛伊德能够出名,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围观,类似今天的 “网红”,原因就是他写的这本《梦的解析》。

在《梦的解析》中,他把大多数梦都解释为之梦。

在那时,人类很多时候处于文明的压抑状态,特别是性的压抑。

白天被压抑,晚上做点春梦也正常,所以,弗洛伊德那时把很多梦都解释为性梦和春梦也并不奇怪。

不过,如果今天还把来访者的梦都解释为弗洛伊德时的春梦和性梦,那得把来访者穿越回那个时代才行。所以,心理学精神分析的解释一定要有时代性。

梦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精神分析最初被了解的东西,梦也就变成了一个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

不同流派对于梦的看法也是有差异性的。

例如,弗洛伊德流派强调性驱力和力比多,他们往往会把梦解释为性驱力的梦;客体关系流派的人,往往会把梦解释为与母亲有关系。

2、新精神分析看待“梦”

什么才是真相呢?

永远都无法知道,除非来访者自己能够告诉我们真相。

心理咨询师在解梦过程中所要做的事就是审视梦境,提出恰当的问题,帮助来访者做好角色扮演,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来理解他的梦,最终让来访者自己对梦做出解释。

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梦是出现在我们大脑快速眼动状态中的,也就是大脑的快波状态。

但特别奇怪的是,神经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在晚上睡觉时会突然产生夜惊,马上产生恐惧。

这种时候人们是在慢波睡眠当中的,这说明在夜惊状态下人们脑电波的活动范围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梦的时间不一样,在大脑的活动区域上可能会有差异性,这就构成了比昂对梦的理解与弗洛伊德的区别。

比昂认为来访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的最大状态就是不梦、不眠、不醒。

不梦,说明他们并不做梦;

不醒,说明没有醒过来;

不眠,是睡不着,无法做梦。

比昂这句矛盾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中德流派精神分析的大师都非常善于说这种拗口、糊弄我们、深奥的话,尤其以拉康为例,也许绕晕我们就是他们的目的吧。

这句话指的是:来访者永远都做着一个梦,没有从梦里醒过来,这就叫来访者从来没有从梦里醒过来,叫做不醒;

由于来访者已经处在梦中了,醒着的就是在梦境中,所以无法真正的睡着,叫做不眠;

来访者无法产生一个新的梦境,他的梦境永远都是一个主题,叫做不梦。

不过,比昂也认为,我们给来访者做治疗,实际上就是让来访者把过去那些固化的概念发生松动。

如何才能发生松动?

就是要把来访者带入到一个新的梦境里,这个过程也可以叫做神思。

在神思阶段,来访者会进入到真正的、新的想象。

在新的想象里,他松动了过去的固化概念。

新的想象的过程,弗洛伊德把它叫做想象界,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梦就是一种想象界里的东西。

世界在趋同,但每一个人却在努力维护自我的独特风格,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模仿他人获得成长、变老。世界是一个矛盾,这就是未来的样子。

--小明语录

梦是对愿望的满足,满足被压抑的精神——读后感《梦的解析》

读书评:读后感《梦的解析》(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一本出版于19世纪的书,跨越到如今的21世纪,被增补修订和多次增印,可见这本书对人类的贡献是不容小觑的。弗洛伊德最初在思想上与当代医学思想有很大的分歧,当时并不受待见,在第一版《梦的解析》问世时,销量少的可怜,前6年只卖出351本。然而这样一本书却跨越了几个世纪后仍被世人拜读。

组成梦的内容所有材料在某种程度上都来源于人的经验和记忆,对于很多人来说儿时的记忆是难忘的,所以很多人经常会梦到儿时的场景,甚至有些细节我们在清醒时已经忘记了,但是在梦里却出现了,这类记忆可能是我们在当初经历的时候觉得很感兴趣,可是过些时候就忘记了,但是这个场景已经被我们的记忆保存了起来。

大家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相比这所思之梦应该是属于精神上的刺激了,但书里面有提到,大部分人对于当天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事情不大会在梦里再现,反而是有些被遗忘的经历在梦里再现了。

《梦的解析》中也提到,人的梦多数是杂乱无章的,所以人在清醒后很难对梦有完整的记忆。人习惯将自己看待事物的习惯,去理解和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以很难否定即使是一段相对较完整的梦,也不排除那些不连贯的片段是凭想象来弥补的可能性。

在弗洛伊德的观点看来,梦是对愿望的满足,即我们平时在现实中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或想说的话,在现实中,这些是无法去做和说的,这种情绪和冲动被理智精神压抑了,即使在我们清醒的时候并不以为然,但是我们的内心却能感知到我们被压抑的欲望。

所以在梦中的内容我们仔细想下来,很多细节还是和我们平时被压抑的欲望有关的,即使在梦里不是直接体现我们想要的,但表现形式最终分析下来,是围绕我们的欲望展开的,即使是伪装成另一种形式。

就像我们很想见到某人,在梦里我们也许不会直接梦见这个人,但是却会梦见某个事件的发生,而这个事件发生会产生的影响和联系,就是会促使我们想见的那个人会有机会出现,只是现实中这样的事件不是会随时发生,所以得以在梦中实现。

本文作者:尚钰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