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的农村,生长了大量的竹子。手巧的农民都喜欢用竹子做一些家常用品竹编,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种竹制品,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伴们一定都见过,来说说你们当地的叫法,看是不是一样的?
1.客家人叫簸箕,是用竹子刨成片编制成的。主要用来晒农产品,像晒辣椒干、豆角干等等,非常的实用。还有一种不留空的,用来晒一些比较小的东西,像芝麻,黄豆等,还有一种非常大的,能一次性晒很多东西。
2.客家人叫箩筐,也有的叫竹箩,是用竹子刨成丝然后编制的。主要用来担稻谷用,都是两个凑成一双使用。像手工编制好一对箩筐的话,起码需要2天时间,非常的复杂。还有一种箩筐是比较高的,四边用麻绳绑住,直接用扁担挑。
3.客家人叫竹扫把,是用竹子的枝条编制成的,也是最简单的竹编制品。竹扫把比较结实,非常的耐用,一个都能用一两年。还有一种是长把的,用来扫院子扫马路的。
4.这种叫小背篓,用来背东西非常方便,有的地方还会用来背小孩,跟箩筐都点相似。有一种很长很密的,是用来装米用的。
5.菜篮子,也有的地方叫点心盒子。这种竹编更加的复杂,需要编出不同的花纹图案来,能够做好菜篮子的绝对是老师傅,像这种款式的制作一个至少需要5天时间。
小伙伴们,这几种你都见过吗?如果你知道叫什么用来做什么的话,欢迎在下方留言告诉我哦!
来源:曲靖日报-曲靖新闻网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代郑板桥笔下的诗句,在他笔下,青青的翠竹已经不再只是一丛赏心悦目的植物和一个具体实在的生命,而是充满了人格特征的精神投影。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以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
除此而外,自古以来,用竹子做成的笛、箫、笙等也是音乐艺术上的高雅乐器。
而早在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用竹子编织器具。据历史记载,在浙江湖州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出土了距今约4700年的大量竹编,在出土的二百多件竹编样本中,有篓、篮、簸箕、谷箩、竹席以及渔业、养蚕和农业的各种用具。
时隔数千年,竹编器具不仅没有消失,而且除了人们生产生活用品外,还成为很多家庭装饰、收藏的工艺品。
如今,在富源县的大河镇,竹编手艺遍布村村寨寨的很多家庭。许许多多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仍然少不了用竹篓背、用粪箕挑、用竹箩装、用簸箕晒等习惯,大概竹器使用起来方便、干净、环保的缘故,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好几件竹器。
由于有需求,故多年来,每逢大河镇的赶集日,篾匠们便会从很多村社拉着、扛着、挑着各式各样的竹器到街上卖。这些篾匠大多数出生于五、六十年代,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生活如何变化,可他们却割舍不了对编织的爱,丢不下竹编这门手艺。
今天,富源大河镇,也算得上是“竹编之乡”,每逢星期三赶集日,街道两边摆满竹器,绵延二、三百米长,卖竹编的老人们围在一起,有的抽着旱烟,有的交流着手艺,有的听着山歌,显得非常悠闲。很多人编织竹器除了手工的传承,也能增加收入,他们从中享受编织的乐趣,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王吉聪摄影报道)
(外代一线)阿富汗:晾晒葡萄干
9月6日,工人们在阿富汗坎大哈的一个农场里晾晒葡萄干。 新华社/法新
9月6日,工人在阿富汗坎大哈的一个农场里晾晒葡萄干。 新华社/法新
9月6日,工人们在阿富汗坎大哈的一个农场里晾晒葡萄干。 新华社/法新
9月6日,工人们在阿富汗坎大哈的一个农场里晾晒葡萄,制作葡萄干。 新华社/法新
9月6日,工人们在阿富汗坎大哈的一个农场里晾晒葡萄,制作葡萄干。 新华社/法新
9月6日,工人在阿富汗坎大哈的一个农场里晾晒葡萄,制作葡萄干。 新华社/法新
9月6日,工人们在阿富汗坎大哈的一个农场里晾晒葡萄,制作葡萄干。 新华社/法新
9月6日,工人们在阿富汗坎大哈的一个农场里晾晒葡萄,制作葡萄干。 新华社/法新
9月6日,工人们在阿富汗坎大哈的一个农场里晾晒葡萄,制作葡萄干。 新华社/法新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