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生肖

情欲世界

发布时间:2024-04-14 03:00:30作者:相见陌路来源:网络

情欲世界

本文目录一览:

长大很遥远吗?不。从童年到成年,或许只需一次窥见成人情欲世界

"羞耻、震惊和剧烈的恐惧袭击着他,他感到非逃不可,钻到地里,逃啊,逃啊,只要不再看到这目光。

他跑出门,冲下楼去,穿过房子来到大街上,逃啊,逃啊,像是后面有条疯狗在追他似的。

他再次回头瞭望,群山与蓝天渐渐交融,只是依稀可辨,遥不可及。埃德加觉得,他的童年就要慢慢消散在那雾蒙蒙的天际了。"

——《灼人的秘密》

1911年,斯蒂芬·茨威格"欣喜"地结识了,对他一生偏心理写作风格产生极其重大影响的,精神分析学说"开创者"弗洛伊德,并一直与其保持长久的友谊。

弗洛伊德

同年,茨威格的第二本小说集《初次经历》出版,副标题为"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收录了四篇中篇小说,正式开启了他"链条小说"的初始。

很显然,正是从这本小说集开始,让他跨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心世界",那个普遍存在人性中,极易被忽视的精神世界的探寻中。

比如,看似不起眼的这篇《灼人的秘密》,就是以一个少年的视角,去观察和探索,为情欲所驱使的人性本能的精神世界与"秘密",最终开始"真正"成长。

其实在读者和评论界,对这部小说集,以及这个中篇的故事,始终持有"两面派"的分歧,这和那个年代的"保守与开放"的观念是分不开的,尤其涉及到西方世界的,诸如、儿童保护,以及相关法律的部分,更是众说纷纭。

正如在小说集中,收录的《家庭女教师》的"抛弃未婚孕妇"的情节一样,即使茨威格的初衷,是想以此为年轻的女孩们,上一堂"自我保护",以及强调成人世界的"残酷真相"。

但出于"真实"的心理描写,以及探寻各种人物的心理变化,精神世界的需要,于是太过现实的描写,反而引起当时分化两极的"舆论"。

而这篇《灼人的秘密》更是"有过之无不及"地,直接把一个"真实"的成人情欲世界的大门,打开在少年的面前,试图用以"直面"的方式,去教导、敦促,亦或叫"揠"其成长。

但矛盾在于,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且在现代依然如此,人们(成人)对于"情欲世界"的本质,总是秉承一种遮遮掩掩的态度:

一方面是因为这个"真相"对于成人来说,本就是"都知道"的,不好宣之于口的潜规则;

而另一方面,则更多出于一种"保护"(羞涩、羞耻,难以启齿都有。)未成年人的"童话世界",不然他们面对"人心险恶"的大人国度。

总之,"长大"这种带着不知好坏,极易被"扭曲"的精神烙印,总是显得不可捉摸,正如一些孩子,会在涓涓细流的岁月中,不慌不忙地长大,而另一些孩子,则会在某一瞬间,就被迫突然"长大"。

正如《灼人的秘密》里的少年埃德加,他从一次"窥见",然后被母亲不自觉地"推入"那个成人的情欲世界开始,就只能一瞬间跨越童年,进入成年的"世界"。

而这究竟是好?是坏?是对?是错?

或许作者茨威格会给大家一个残酷而"真实"的无奈答案。

被迫长大:"窥见"成人情欲世界

很多时候,成人对小孩的划分,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标准",大多以年龄和身高为主,这种机械的,带着"偏见"的冰冷数字,就像是一道深深的鸿沟,试图在真实的世界里,为孩子打造一个"温暖"的童话围栏。

初衷或许是"保护",是为了孩子"好",是出于一种人道主义的"生物本能"维持繁衍,但这种生硬而粗暴地"特殊世界",对孩子来说,真的好吗?

或者换句话说,孩子们究竟需不需要去面对"真实"的世界?

或许有些极端,在茨威格的笔下,这个《灼人的秘密》故事世界里,他冷酷地让这个十二岁的少年埃德加,因为一次"窥见","提前"进入了应该是他长大后的成人世界。

那个由情欲驱使的成人世界,而最残酷的不是让他"一夜长大",而是在经历诸如欺骗、羞耻、恐惧等,对孩子是极度负面,对成人是"习以为常"的经历情绪,去成长。

所以故事的一开头,就一下子掀开了这个"成人情欲世界"的真面目,以调戏勾引女性为乐的男爵,不但从一开始就"密谋"勾引少年埃德加的母亲,且更加无耻地利用埃德加,作为达到目的的"桥梁"。

从男爵和埃德加成为"朋友"的那一刻开始,只属于成人世界,"不言而喻"的情欲潜规则就开始了,于是此后一次次的试探"调戏",一次次的"架桥"成功,却让埃德加陷入一个懵懂而迷茫的"自我认知混乱"中。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这是只属于成人世界的"真实模样",以及必备的情绪认知,只觉得是一种充满震惊、恐惧,以及莫名的羞耻之感。

是的,正如故事里对"他"的描写:

"他们总是充满的,但不是恋人那种高尚的,而是赌徒那种冷酷的、谋略的、危险的。"

那是一种男性成人"狩猎"的快感,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的勾引都是一种带着的,有预谋的"猎艳",没有感情,情欲只是胜利的"果实",唯有"成功的得到",才是最终的目的。

如此一个充满肮脏污秽的"真实"成人情欲世界,就这么向少年袭来,丝毫没有犹豫与所谓的"保护",没错,这世界原本就只有一个,那个"童话世界",只不过是为孩子构建的美好梦境,虚幻地一戳就破。

甚至男爵到最后被埃德加质问,也丝毫没有一丝愧疚,还因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时,恼羞成怒地对埃德加出手。

虚伪恶心吗?残酷吗?道德沦丧吗?

但,这就是真实的成人情欲世界的模样,男爵或许是被茨威格"特意挑选"出来,讽刺、抨击的对象,或许是借此痛斥"成人世界",但无奈的是,这居然不是"极端"的,而是普遍存在的现实。

尤其身为"当事人"的埃德加的母亲,明明知道男爵的目的,却还是"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茨威格在这里,拷问并非"特殊"的现象,而是直接把"的人性"摆在台上,任人批判。

"意志的磁针最后一次在渴望尽情享受和彻底断绝欲念之间颤动着。一个女人面临着一个危险的决断:是为了她自己的命运,还是为了孩子的命运,是做女人还是做母亲。"

到不是为此辩白,人的本质,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有属于人性的"动物性本能",即使随着法律、道德化的历史进程,把人们的"动物性"束缚在这之下,但依旧难以完全消灭。

于是,从不同人,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情欲"本能,就必然有不同的答案,是的,正如茨威格摆出来的"做女人?还是做母亲?"的二选一一样,其实好、坏、对、错都难以衡量这个选择。

真实的"成人情欲世界"只有利与弊的平衡。

于是,在儿子埃德加的审视和质问的煎熬下,败退,找回良知和责任感,回归家庭和母亲的身份。

而少年埃德加,也败给了对母亲的依恋,"默契"地心照不宣的长大,因为:

"从现在起,她只属于他,属于她的孩子,这意味着她放弃风流生涯,意味着她与自己欲念的诀别。"

但,这样真的好吗?对吗?

或许"成年"的埃德加会给自己一个答案。

成人“法则”: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

诚然,对茨威格的心里描写和精神探寻演绎,是极为佩服的,但这篇《灼人的秘密》就像是一场残酷而温柔,试图抨击、批判,却硬生生刹住脚,意犹未尽的"成长故事"。

或许是因为在1911年的他才刚刚接触了"心理精神分析",或许是因为他还没有经历残酷的"成人世界"的鞭打,比如战争的残酷,以及颠沛流离的无奈。

于是,这个始终心存善念的人道主义者,最终还是用温柔的"回归与原谅"去温暖这个被迫长大的少年。

十二岁,这个男孩的奇妙年龄,就像茨威格的"观察":

"他的面孔不算好看,但是还没有定型,在他身上成人和幼童的争斗才刚刚开始,胜负未定。"

是的,不是通常以为的十六七八岁,而是仅仅的十一二岁,或许放宽到十一岁到十四岁之间,这个阶段,才是真正的男孩的"长大",也是他们人生中,差别最大的"时期"。

且不说"特别"的社会新闻报道(以及法律赋予的"14少管所"权利和法规。),就说普遍的初中与高中的孩子的对比,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几乎会把同一件"事情",比如与"异性"相处的尺度的看法,或许是天差地别的。

要知道,其实所谓的"长大",亦或叫"成人",是一件不可捉摸到"诡异"的事,没有一个"标准"的开始,更加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束,有的只是"法规"里各国的"年龄数字"而已。

于是,如果只是人为地去以年龄划分,其实是"错"的。

正如故事里的少年埃德加一样,如果对男爵"交朋友"的幻想,从渴望到失望,最后到破灭,是一种失败的"长大"尝试的话。

那么,对窥见母亲的"灼人的秘密"之后,由恋母,到恨母,再到"成人式"的原谅和解,就是一种成功的"长大"。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总是渴望长大的,因为那个遥远的"成人世界"里,充满了"你长大就可以"的为所欲为式的自由自在。

那句"等你长大了再说"的成人式的随口敷衍,在孩子的眼中和内心,则是一种模糊而向往的"标志",于十二岁的埃德加来说,这个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长大"进行时,成年的诱惑是前所未有的。

于是,当男爵出现,那种得到成年人"友谊",标志着长大的渴望,得到"实现",于是他才会掉入男爵的陷阱,经历"痛苦"的被迫成长。

于是,当男爵勾引母亲,用送信支走埃德加,而母亲默认时,那种被两个成人玩弄于鼓掌的失落,和伤心,成为逼迫他长大的"最后砝码"。

离家出走的他,终于"长大"了。

说来,挺残忍的,毕竟还有大部分的孩子,是慢慢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温柔缓慢地长大,而不是如埃德加一般,被迫成长。

但谁能说,这样的成长过程是好?是坏?是对?是错?

每个人的开始和结局都是差不多的,区别只在于"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怎么区分的,则各有各自的"轨迹",有的早一点,有的晚一点,但最终都会到达终点,没有例外。

于是,或许与埃德加而言,早早的长大,面对残酷的成人世界,也是一种没得选的"好",毕竟最终他还是得到的母亲的爱,而或许懵懂地慢慢长大的他,不曾窥见"灼人的秘密"的他,会失去母亲也说不定。

说到底,成人的世界,真的没有一定的好与坏,对与错,终究都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而已。

"即使他们彼此充满敌意,他们也都相互需求。"

写在最后:

或许是看了太多令人心疼的悲剧"报道",义愤填膺的,唾骂无耻的,天理难容的,心疼难忍的,孩子的"成长"故事。

才会越发地觉得茨威格的温柔,至少他给了埃德加一个圆满的结局,即使他也为此付出了"长大的代价"。

或许,这个解读太过沉重,但近来的"报道"实在不忍,于是有感而发。

但相信我,《灼人的秘密》真的值得一读。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