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腊月歌童谣图片大全(腊月歌童谣)

发布时间:2024-04-14 07:22:12作者:风里有诗句来源:互联网

腊月歌童谣图片大全(腊月歌童谣)

本文目录一览:

农村3个古老童谣,道尽农村腊月习俗,提上句知下句的都是农村娃

农村过年的热闹,其实更大一部分是在准备年货的过程中。是随着年的临近,家里所呈现出的一种变化,如农家生起的炉火,把人整个烘暖,烘兴奋了。

农村娃从小会背农村口口传承的古老童谣。这些童谣形象又生动,也是北方进入腊月后,备年活动的真实写照。

一、给家人添置新衣物,买买买

“辞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婆儿要件新棉袄。”进了腊月门儿,农村的闺女小子都兴奋起来,知道父母亲不管平日多节省,过年也会给自己买件新衣服,买花买炮,欢欢喜喜过大年。

这首童谣既说明农村过年的重视程度,其实又道尽中年农民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

闺女爱美,买个美美的发卡,头绳,小镜子,胭脂水粉,小子就爱鞭炮泥锅子二踢脚。小小孩老小孩,人老了也喜欢新鲜热闹,过年了,也得让他们高兴。

至于家里的顶梁柱,大多量力而行,不会给自己置办什么行头,把放在柜子里出门才穿的那套衣服,拿出来熨烫一下,又是一年。

二、贴窗花

在旧社会,农村没现在这么物质丰富,甚至连窗子都是木格子的旧式窗,上面也没玻璃,儿时糊的白色窗户纸。

阿兮小时候,干得最多的就是跟着姐姐们糊新窗纸,贴窗花。

要打浆糊,木格窗上的旧封窗纸一揭,风马上灌进来,手都冻僵了,还得快速把窗棂擦干净,再涂上浆糊,小心把薄薄的白色封窗纸糊上。再贴上各种红色窗花,窗两边的墙上,再贴上窗楹。

“过年啦,贴花啦, 满窗子,都红啦。 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滴溜, 贴个老猴抽烟斗,贴个没牙佬满窗走。”这童谣您还会背吗?

不知道为什么,阿兮此刻再背出来,居然泪盈满眶,艰苦的农村岁月里,农村人依然乐观,心怀希望。

三、腊月备年习俗

胶东农村的这首童谣,把农家腊月里的习俗,几乎是一网打尽,即是朗朗上口的童谣,也是民俗文化的最好传承。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谗,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过年,小孩子最兴奋。看着大人忙活,小孩子也是屋里屋外乱窜,按照农村老人说法,像“没戴笼头的小马驹,撒了欢儿”。

二十三辞灶,又称过小年,要送灶王爷爷上天,临行祭灶,必须有糖瓜(麦芽糖),粘粘的,粘牙。据说灶王爷这天要上天汇报看到的这一家人一年情况,老农心诚,自己想想一年里难免有做得不太好的地方,希望灶王能够上天言好事,粘住牙,少说不好的地方。

二十四日大扫除(未辞灶时怕惊动灶王,因农村大扫除很彻底,要把屋内所有东西和家具都搬到院子里,杆子上绑了笤帚,从屋芭到墙壁底下,犄角旮旯,都要清扫干干净净,墙壁重新粉刷(过去就是和了白灰,刷一遍到两遍)。

这事一般要绝早开始往外搬东西,然后大人在家里扫灰,孩子在院长里擦洗小件家具。粉刷完墙壁要停到下午两三点钟,等着粉干了,才往家里搬擦干净的大物件。

大瓮,面缸,家具,北桌子,先归位,炕上铺上揭的新席子,所有东西锃光瓦亮地重新摆放整齐,顿时有了辞旧迎新的感觉。

农村扫灰最累人,那么冷的天气里,洗洗涮涮,手冻成了红萝卜。

腊月二十五,要做包豆腐。北方冬天冷,做包豆腐或冻或炸或腌制,能吃一整个冬天。豆腐“都福”,寓意也好,农村人最喜欢。

腊月二十七,在阿兮老家一般就是杀公鸡,烀猪头下货和公鸡,打冻。

煮的这只鸡,也有讲究,要脖子杠杠起来,有昂首挺胸之姿,双足稳稳蹲卧,方便上供时摆碗。

还记得年初一拜年,村里人最爱看家家北桌子上的上供摆碗,见了姿态轩昂的公鸡,就啧啧赞叹,好像这姿态,也成为新一年里决定家庭运气的一个征兆。

二十八发面蒸包子或炸货,反正这些都是套数,年前必须备好。二十九日蒸大枣饽饽和圣虫,准备过年上供。

在阿兮老家有个习俗,年前把吃食都忙活好,正月里不新做,只熥着吃年前准备的吃食,寓意年年有剩财。

再一个说法,是说正月干活要忙一年,所以家庭主妇也想要清闲,希望新的一年里,可以少做点营生,多点收入。

年三十就不说了,我们胶东农村的规矩,就是守岁。一过十二点,就发纸放鞭炮,煮韭菜三鲜馅儿素饺子,抛奠,上供,一家人每人吃一两个,寓意吃元宝,有钱花。

简单睡一会儿,凌晨两三点起床,全家互问过年好,吃瓣橙子或吃块糖,寓意新年有甜头,心想事成。然后就开门,出去全村挨家挨户拜大年。

您老家还有那些民风习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分享。

农村农民农业,民谚民俗民风。欢迎关注阿兮随笔交流互动,为您分享农村事,共同探讨三农话题。

农村3个古老童谣,道尽农村腊月习俗,提上句知下句的都是农村娃

农村过年的热闹,其实更大一部分是在准备年货的过程中。是随着年的临近,家里所呈现出的一种变化,如农家生起的炉火,把人整个烘暖,烘兴奋了。

农村娃从小会背农村口口传承的古老童谣。这些童谣形象又生动,也是北方进入腊月后,备年活动的真实写照。

一、给家人添置新衣物,买买买

“辞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婆儿要件新棉袄。”进了腊月门儿,农村的闺女小子都兴奋起来,知道父母亲不管平日多节省,过年也会给自己买件新衣服,买花买炮,欢欢喜喜过大年。

这首童谣既说明农村过年的重视程度,其实又道尽中年农民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

闺女爱美,买个美美的发卡,头绳,小镜子,胭脂水粉,小子就爱鞭炮泥锅子二踢脚。小小孩老小孩,人老了也喜欢新鲜热闹,过年了,也得让他们高兴。

至于家里的顶梁柱,大多量力而行,不会给自己置办什么行头,把放在柜子里出门才穿的那套衣服,拿出来熨烫一下,又是一年。

二、贴窗花

在旧社会,农村没现在这么物质丰富,甚至连窗子都是木格子的旧式窗,上面也没玻璃,儿时糊的白色窗户纸。

阿兮小时候,干得最多的就是跟着姐姐们糊新窗纸,贴窗花。

要打浆糊,木格窗上的旧封窗纸一揭,风马上灌进来,手都冻僵了,还得快速把窗棂擦干净,再涂上浆糊,小心把薄薄的白色封窗纸糊上。再贴上各种红色窗花,窗两边的墙上,再贴上窗楹。

“过年啦,贴花啦, 满窗子,都红啦。 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滴溜, 贴个老猴抽烟斗,贴个没牙佬满窗走。”这童谣您还会背吗?

不知道为什么,阿兮此刻再背出来,居然泪盈满眶,艰苦的农村岁月里,农村人依然乐观,心怀希望。

三、腊月备年习俗

胶东农村的这首童谣,把农家腊月里的习俗,几乎是一网打尽,即是朗朗上口的童谣,也是民俗文化的最好传承。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谗,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过年,小孩子最兴奋。看着大人忙活,小孩子也是屋里屋外乱窜,按照农村老人说法,像“没戴笼头的小马驹,撒了欢儿”。

二十三辞灶,又称过小年,要送灶王爷爷上天,临行祭灶,必须有糖瓜(麦芽糖),粘粘的,粘牙。据说灶王爷这天要上天汇报看到的这一家人一年情况,老农心诚,自己想想一年里难免有做得不太好的地方,希望灶王能够上天言好事,粘住牙,少说不好的地方。

二十四日大扫除(未辞灶时怕惊动灶王,因农村大扫除很彻底,要把屋内所有东西和家具都搬到院子里,杆子上绑了笤帚,从屋芭到墙壁底下,犄角旮旯,都要清扫干干净净,墙壁重新粉刷(过去就是和了白灰,刷一遍到两遍)。

这事一般要绝早开始往外搬东西,然后大人在家里扫灰,孩子在院长里擦洗小件家具。粉刷完墙壁要停到下午两三点钟,等着粉干了,才往家里搬擦干净的大物件。

大瓮,面缸,家具,北桌子,先归位,炕上铺上揭的新席子,所有东西锃光瓦亮地重新摆放整齐,顿时有了辞旧迎新的感觉。

农村扫灰最累人,那么冷的天气里,洗洗涮涮,手冻成了红萝卜。

腊月二十五,要做包豆腐。北方冬天冷,做包豆腐或冻或炸或腌制,能吃一整个冬天。豆腐“都福”,寓意也好,农村人最喜欢。

腊月二十七,在阿兮老家一般就是杀公鸡,烀猪头下货和公鸡,打冻。

煮的这只鸡,也有讲究,要脖子杠杠起来,有昂首挺胸之姿,双足稳稳蹲卧,方便上供时摆碗。

还记得年初一拜年,村里人最爱看家家北桌子上的上供摆碗,见了姿态轩昂的公鸡,就啧啧赞叹,好像这姿态,也成为新一年里决定家庭运气的一个征兆。

二十八发面蒸包子或炸货,反正这些都是套数,年前必须备好。二十九日蒸大枣饽饽和圣虫,准备过年上供。

在阿兮老家有个习俗,年前把吃食都忙活好,正月里不新做,只熥着吃年前准备的吃食,寓意年年有剩财。

再一个说法,是说正月干活要忙一年,所以家庭主妇也想要清闲,希望新的一年里,可以少做点营生,多点收入。

年三十就不说了,我们胶东农村的规矩,就是守岁。一过十二点,就发纸放鞭炮,煮韭菜三鲜馅儿素饺子,抛奠,上供,一家人每人吃一两个,寓意吃元宝,有钱花。

简单睡一会儿,凌晨两三点起床,全家互问过年好,吃瓣橙子或吃块糖,寓意新年有甜头,心想事成。然后就开门,出去全村挨家挨户拜大年。

您老家还有那些民风习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分享。

农村农民农业,民谚民俗民风。欢迎关注阿兮随笔交流互动,为您分享农村事,共同探讨三农话题。

年味越来越淡,还记得小时候怎样过年吗?我把这首腊月歌唱给你听

腊月二十六那天,新华社官媒发了一张图片,上面画着过去春节前杀年猪、割年肉的场景,配文则是:“腊月二十六,宜炖肉。”

最近这些年,人们越来越忙,钱越赚越多,但人情味却越来越淡泊,就连很多传统的春节习俗,都被大大简化了。因此,对于年岁稍大的人来说,这张暖心的图片,简直是一波满满的“回忆杀”。

这几年,虽然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但对春节的期盼度也降低了。在我的记忆中,每年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蒸馒头,各家厨房里都会飘出炖肉的香气;孩子们围在灶台边上,趁妈妈不注意,伸手从锅里抓起一块肉放进嘴里,然后露出满意的笑容……

但这些与过年有关的美好回忆,在城市里已经很难看到了。因此,老人们聚在一起时,总是叹息着说:“如今这年味越来越淡了哇,现在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我们那时候是怎么过年的……”

是啊,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吗?

小年到,放鞭炮

在全国各地,流行着不同版本的《腊月歌》,把小年到除夕这几天的传统节日习俗,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其中有一个版本是这样唱的:

腊七腊八粥儿甜,除尘去旧迎新年。

二十三,到小年;二十四,祖院祀。

二十五,贴大福;二十六,贴春联。

二十七,备新衣;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桌上有;糕点素果心意久。

大年三十候新春;守岁饺子盛满盘。

新年首日大初一;一元初始建佳期。

怎么样,是不是回忆起来啦?

从喝一碗又香又甜的腊八粥,到吃一块又酥又粘的麻糖,从杀年猪,到磨豆腐,从洒扫庭院,到祭祀祖先,从穿新衣、吃糖点,到贴对联、放鞭炮……

这不就是我们所向往的、真正的年味儿吗?这不就是我们珍藏在心底的、那些尘封已久的美好回忆吗?

这些年,我们或迫于生计,或追求未来,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大城市努力打拼事业。但兜兜转转,心里始终忘不掉的,还是那些割不断的家乡风俗和文化传统。

俗话说,十年一代沟。我们这一代人,对春节的传统风俗还不陌生,但我们的下一代,从小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他们几乎接触不到那些最传统、最原汁原味的东西。什么杀年猪、磨豆腐、宰公鸡之类的风俗,他们更是见所未见。

但这些有趣的春节年俗,就这样丢了,未免太过可惜。于是,隶属于广西师大出版社的魔法象童书与画家张云露合作,让动听的童谣《腊月歌》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让那些传统的年俗呈现在孩子们眼前。

有了这本《腊月歌》,孩子们不仅多了一个传唱动听童谣的机会,也多了一个和爸爸妈妈一起,按照传统年俗迎接新年的机会。

“腊七腊八粥儿甜,除尘去旧迎新年。”在腊八那一天,小朋友可以帮妈妈准备绿豆、红豆、核桃仁、桂圆干等食材,然后搬着小板凳,眼巴巴地看着锅里咕嘟嘟煮着的粥,喝上一大碗腊八粥,美滋滋地等着过大年。

“二十五,贴大福;二十六,贴春联。”今年贴春联和福字的时候,完全可以让小朋友搭把手呀,递个浆糊、点挂鞭炮,这才是春节该有的味道啊。

“大年三十候新春;守岁饺子盛满盘。”虽然春节不是每个地方都会吃饺子,但一顿丰盛美味的守岁大餐是必不可少的,带着孩子回家看看老父母。祖孙三代同聚一堂,聊聊这一年的收获与成长,也聊聊这一年的家长和里短,简直其乐无穷。

其实,家人团聚,阖家安康,岁月静好,这不正是古人寄予春节最美好的愿望吗?就像这本《腊月歌》的编辑小姐姐所期望的那样:

我们多久没有认认真真为一个节日做准备了?不妨就在这一个春节,好好和孩子一起准备吧。从腊月初八熬制腊八粥开始,到正月初一迎来春节,让每一天都变成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

原价42.8元的《腊月歌》

京东新年折扣价仅售28.7元

点击下方链接便可购买

年味越来越淡,还记得小时候怎样过年吗?我把这首腊月歌唱给你听

腊月二十六那天,新华社官媒发了一张图片,上面画着过去春节前杀年猪、割年肉的场景,配文则是:“腊月二十六,宜炖肉。”

最近这些年,人们越来越忙,钱越赚越多,但人情味却越来越淡泊,就连很多传统的春节习俗,都被大大简化了。因此,对于年岁稍大的人来说,这张暖心的图片,简直是一波满满的“回忆杀”。

这几年,虽然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但对春节的期盼度也降低了。在我的记忆中,每年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蒸馒头,各家厨房里都会飘出炖肉的香气;孩子们围在灶台边上,趁妈妈不注意,伸手从锅里抓起一块肉放进嘴里,然后露出满意的笑容……

但这些与过年有关的美好回忆,在城市里已经很难看到了。因此,老人们聚在一起时,总是叹息着说:“如今这年味越来越淡了哇,现在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我们那时候是怎么过年的……”

是啊,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吗?

小年到,放鞭炮

在全国各地,流行着不同版本的《腊月歌》,把小年到除夕这几天的传统节日习俗,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其中有一个版本是这样唱的:

腊七腊八粥儿甜,除尘去旧迎新年。

二十三,到小年;二十四,祖院祀。

二十五,贴大福;二十六,贴春联。

二十七,备新衣;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桌上有;糕点素果心意久。

大年三十候新春;守岁饺子盛满盘。

新年首日大初一;一元初始建佳期。

怎么样,是不是回忆起来啦?

从喝一碗又香又甜的腊八粥,到吃一块又酥又粘的麻糖,从杀年猪,到磨豆腐,从洒扫庭院,到祭祀祖先,从穿新衣、吃糖点,到贴对联、放鞭炮……

这不就是我们所向往的、真正的年味儿吗?这不就是我们珍藏在心底的、那些尘封已久的美好回忆吗?

这些年,我们或迫于生计,或追求未来,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大城市努力打拼事业。但兜兜转转,心里始终忘不掉的,还是那些割不断的家乡风俗和文化传统。

俗话说,十年一代沟。我们这一代人,对春节的传统风俗还不陌生,但我们的下一代,从小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他们几乎接触不到那些最传统、最原汁原味的东西。什么杀年猪、磨豆腐、宰公鸡之类的风俗,他们更是见所未见。

但这些有趣的春节年俗,就这样丢了,未免太过可惜。于是,隶属于广西师大出版社的魔法象童书与画家张云露合作,让动听的童谣《腊月歌》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让那些传统的年俗呈现在孩子们眼前。

有了这本《腊月歌》,孩子们不仅多了一个传唱动听童谣的机会,也多了一个和爸爸妈妈一起,按照传统年俗迎接新年的机会。

“腊七腊八粥儿甜,除尘去旧迎新年。”在腊八那一天,小朋友可以帮妈妈准备绿豆、红豆、核桃仁、桂圆干等食材,然后搬着小板凳,眼巴巴地看着锅里咕嘟嘟煮着的粥,喝上一大碗腊八粥,美滋滋地等着过大年。

“二十五,贴大福;二十六,贴春联。”今年贴春联和福字的时候,完全可以让小朋友搭把手呀,递个浆糊、点挂鞭炮,这才是春节该有的味道啊。

“大年三十候新春;守岁饺子盛满盘。”虽然春节不是每个地方都会吃饺子,但一顿丰盛美味的守岁大餐是必不可少的,带着孩子回家看看老父母。祖孙三代同聚一堂,聊聊这一年的收获与成长,也聊聊这一年的家长和里短,简直其乐无穷。

其实,家人团聚,阖家安康,岁月静好,这不正是古人寄予春节最美好的愿望吗?就像这本《腊月歌》的编辑小姐姐所期望的那样:

我们多久没有认认真真为一个节日做准备了?不妨就在这一个春节,好好和孩子一起准备吧。从腊月初八熬制腊八粥开始,到正月初一迎来春节,让每一天都变成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

原价42.8元的《腊月歌》

京东新年折扣价仅售28.7元

点击下方链接便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