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俶
唐代宗广德初年,范俶[chù]在苏州城里开酒铺。有一天晚上,一位妇人从酒铺门前经过,神色和步态非常怪异,与众不同。
范俶请妇人在自己家里留宿,妇人并不推辞。晚上点亮了蜡烛,妇人用头发遮住自己的脸,面向暗处坐着。当天夜里妇人与范俶一道喝酒欢好,天还没亮就提出离开,还说自己丢失了一把梳子。
梳子找了半天并没有找到。临别之际,妇人咬了范俶的手臂离去。等到天亮,范俶在床前发现一把纸做的梳子,心里感觉非常不好。
接下来,范俶身体疼痛红肿,六七天时间就死了。
(出自《广异记》)
李浣
河中少尹李浣,在唐代宗广德二年去世。死后头七这一天,家人设完斋,忽然看见于李浣从中门一个人骑马进了家。家里的仆人们对他再三施礼下拜,然后扶着他下了马。
李浣进了西厢房落座。儿子们过来拜见,忍不住伤心哭泣。李浣说:“生和死都是天命,你们何必如此伤心呢?这样只会搅乱死者的心。”
李浣处理以及嘱咐完家中事务,用了很长时间。
李浣早先娶了项妃的妹妹,生了四个儿子。项氏死后,他又娶了河东人窦滔的女儿。
窦氏长得很漂亮,李浣特别喜爱她。这时节窦氏因为害怕,不肯出来相见,李浣让人去喊她。
李浣上前迎接窦氏,对她说:“活人虽然跟死人不一样,但是夫妻恩情,不曾改变,为什么那么害怕不肯出来相见呢?我在阴间里,每每听到你的哭声,总是感到凄凉悲伤,肝肠寸断。我伤心你的寿命也不长,跟我死去相差不过两三年。夫妻情义深重,如今一同离开人世,难道不是一件开心的事吗?人在世间总是要死的,不必在意在人间多活一两年就以为是赢了。你说呢?”
窦氏一开始并不说话,李浣说:“你就算不想跟我去,也是没办法的。后天,我会派车马到这里来接你,希望你不要再推辞了。”
于是李浣又喊来家中婢女,对其中四个人说:“你们一直伺候娘子,也应该跟娘子一道去。”说完又拿出妻子的衣服,用手分拣,分成几袋,交付给四位婢女,说:“后天你们拿着这些衣服跟随娘子一道走。”
李浣又对几个儿子说:“我虽然是先跟你们的母亲结婚,然而在阴间没有能跟她见面,所以不适合让你们的母亲跟我合葬,你们可以将窦氏跟我同穴埋葬。如果违背了我的话,神道就会杀了你们。”
说完李浣就走出了门。仆人们将他送到门外。只见李浣骑着马离开,从东边转到西边就不见了。
到了后天,车马来到家门口。其他人都看不见,只有四个婢女看见了,于是她们给窦氏梳妆打扮,拿了李浣选出来的衣服,与家人诀别。做完这些她们就倒地身亡了。
(出自《广异记》)
张勍
唐代宗时期,河朔一带还不安宁,盗寇贼匪猖獗,四处劫掠。恒阳人张勍[qíng]外出游玩时也曾被掳掠。这之后他自己也聚集了一帮人,劫杀和残害过往的商旅行人。但他发誓绝不伤害恒阳人。
有一天,张勍带领手下一千人来到恒阳东边地界。当时正是半夜,月光明亮,他们才在一片大树林里歇下,突然就遇到一群行人。
这群人有一百多人,排列着花烛,演奏着歌曲音乐,还有几位妇人跟随他们同行。
这群人见到张勍等人,远远地高声喝问:“你们是官兵?还是贼寇?”张勍手下回答道:“在这里的,是张将军。”
行人又问:“张将军是绿林将军吗?为什么军容这样齐整,士兵也这样齐整?”
张勍的手下动怒了,把情况报告给张勍,请求把这群人杀了。于是手下带领小兵将一百人与对方开战。
这群行人拿着兵器身穿铠甲的,不过二三十人,但是打下来张勍一方伤了很多士兵。张勍大怒,亲自领兵上前迎战。
没想到接下来又战败了几个回合。行人队伍中有一个人,自称是幽地王,对张勍说:“我得到了恒阳王的女儿,娶她为妻,今天过来迎亲。今天夜里很宁静,趁月色穿过原野,原本是想躲避一些纷繁杂乱的事情,没想到偶然遭遇到将军。我的随从们无礼,我也正在呵斥阻止他们,以便不惹将军生气。我一向听说将军发过誓,不害恒阳人。希望将军不违背诺言。”
因为是恒阳人的原因,张勍同意放过他们,于是说:“你们都可以离开,但要把妇人留下。”
对方回答说:“留下妇人不行,想打的话,可以。”张勍于是又重新开战,还是打不赢。
张勍打算退兵。他身边的手下全都发怒了,愿意死战到底。于是派出所有兵力,分三队继续拼斗,结果又是几战不胜。
只见幽地王挥剑进出如同一阵风一般。张勍害怕了,于是极力劝止左右不要再战。
张勍一个人退出阵来,问道:“您的士兵是人?还是鬼?为什么不见他们受伤?”
幽地王笑着说:“您是小股贼寇的首领,做些不正当的事情,还想跟我的阴兵一较高下啊。”
张勍听了这话,这才下马一再施礼下拜。幽地王又对张勍说:“安禄山父子死了,史思明现在发号施令。您既然做强盗,为什么不率众归顺他,自然会有富贵。”
张勍再次下拜,说:“我不懂打仗,偶然被大家推举为首领,我怎么可以辅佐别人?”
幽地王于是拿出一卷兵书,交给张勍后离去。张勍得到这卷书,很懂了一些兵法。不久他带兵归顺了史思明,果然被史思明任用为将领,过了几年后死去。
(出自《潇湘录》)
我是笑古奇今,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关注和点赞哦,会有更多精彩内容源源不断推送给你。
1950年代的反敌特电影《羊城暗哨》,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安政治安全保卫战线民警与敌特分子阴谋破坏活动作斗争的故事,取材于当时广州市公安局侦破的特务吕某冰、屈某汉等系列案件。
原型故事之①吕薄冰案1954年9月17日,广州市公安局大东分局接到匿名举报信,来信这样写道:
“我是一个脸上长着麻痘、 个子不高、年龄20出头的男青年。我在这里向你们报告一项重要的情况:这里有一伙人(‘中国人民代表控诉团’) 计划在国庆前后,想要从本地的黄沙码头上船,劫持广州到海南岛的客货轮船,准备驶出公海去到‘联合国’告状,然后再投奔台湾。 我因为是误上贼船, 想早日弃暗投明。 如果你们想了解更具体的情况,请在接到信后的第二天中午, 到东山庙前路的北方面食馆去找我……”
当时,广州解放不久。 突然面对这么一宗关系到国际声誉的政治案件, 大东公安分局感到案情严重, 立刻把这一重要情况上报广州市公安局。 市局连夜召开会议,迅速组成一个由20余人参加的专案侦破组,开始立案侦查。
身穿便衣的侦察员们, 根据检举信中所提供的线索顺藤摸瓜,很快就在指定的地点,找到了这个“麻脸青年”,并把他带到秘密审查点。 一方面听取“麻脸青年”对公安人员讲述事情的前后经过,一方面很快调查出“麻脸青年”详细的个人材料。
“麻脸青年”叫刘仁德,本来是湖北长江航运局的一名职工,因为贪污了一些公款和财物,怕东窗事发被追究刑事责任,便逃窜到了广州。来到广州之后,由于人生地不熟,语言沟通又有困难,再加上没有一技之长,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工作。 他随身带来的费用也越来越少,只好每天到最便宜的“北方面食馆”去吃一顿阳春面来填肚。 时间一长,他便和经常坐在桌对面的一个外形干瘦的“算命佬”认识了。
两个人慢慢熟悉以后,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时常流露和宣泄出对于新强烈不满的情绪。 “算命佬”知道刘仁德原是船员,也认识停靠在黄沙码头的广州到海南岛的一些船上人员,认为他有利用的价值。 在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之后,“算命佬”便露出庐山真面目。
原来,这个“算命佬”真实姓名叫吕薄冰。 解放前是湖南田粮处的处长,溃逃台湾后,他在广州潜伏下来。他根据南方人爱算命、讲迷信的特点,以“算命佬”为掩护,开始一步步实行自己蓄谋已久的计划。
吕薄冰向刘仁德透露自己的设想:要尽快设法挟持到一艘客船,在当年国庆前后“联合国”召开大会的时候,组织一个“中国人民代表控诉团”,偷越国境,赶到“联合国”大会那里,让大家现身控诉在中国内地遭受迫害的种种罪行,并要求政治避难,以造成轰动全世界的政治影响。如果能配合台湾的一起大陆,那将是最大的成功。
吕薄冰提供给刘仁德一定的经济资助和活动经费。 随后,刘仁德开始主动接近以前因工作关系在黄沙码头认识的一些船员, 开始积极拉拢他们。
随着声势浩大的“镇压”运动在全国展开, 刘仁德经过反复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终于选择向公安局主动举报。
了解此情况后,广州市公安局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马上向省公安厅汇报了情况, 省公安厅立刻给出了指示:依靠群众,将特务组织消灭在萌芽状态。
当时的广州市公安局局长白云起同志决定通过“反间计”来消灭这股敌人。
专项侦破组在反复核查刘仁德坦白材料和慎重鉴别其真伪程度之后,按照部署,市公安局大胆决定让刘仁德作为我方的情报人员, 打入该组织内部。 刚开始,刘仁德对于担当公安局情报人员这一重任心存顾虑,有担忧,更有恐惧。
后来经过几次谈话之后,刘仁德深深意识到,这是党的信任, 更是已经翻身做主人的他的神圣责任。 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刘仁德最终克服了自己的畏难心理, 成为打入敌人内部的“眼线”。 按照计划,刘仁德在“小神仙”的下一次拉拢中顺水推舟,加入了这个纠合组织。
让一名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市民打入敌人内部无疑是件冒险的事, 除了对刘仁德进行必要的培训, 公安人员们还将几处民宅设为接头地点,方便刘仁德及时汇报,并时常与刘仁德交流,坚定他的信念,给他勇气,防止他动摇。
刘仁德的任务是继续不动声色与吕薄冰混在一起,观察事态发展动向,了解他们的阴谋、人数和结构等。
蒙在鼓里的吕薄冰, 被自己的绝妙计划冲昏了头脑,继续走街串巷,不断发展人员,壮大势力。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许多地方的分子纷纷南逃广州, 所以, 在短短时间里,吕薄冰就搜罗到多达38个分子。 更令他暗喜的是, 竟挖掘到云南省的原电台台长, 还有来自广东五华地区的几个力大无比的石匠,作为这次行动的中坚骨干力量。
吕薄冰他们决定, 利用国庆节期间外出人员较多、警方检查稍有疏漏的时机,大家一起搭乘10月3号由广州开往海南岛的客货轮。 在开船前后, 先利用女色去引诱船上的几名武装护航的解放军战士和相关岗位的船员, 在他们麻痹的时候,进行武装劫持。
如果这些解放军战士和船员不轻易上当,就采取下一步行动:在指定的船舱和其他地点,以砸烂酒瓶发出的声响做暗号,一起动手,用预先准备好的生石灰沫,撒向解放军战士的眼睛,再用随货物带进船舱的12磅重的大铁锤, 把他们砸死。 客船劫持到手以后, 先开向菲律宾港口,把船上的人都放下,船上的货物全部卖掉,作为费用开支。 在前往联合国的公海上,再给远在台湾的发去电报, 以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扩大影响,最后在台湾落脚。 如果计划失败,就引爆事先偷偷带上船去的炸药包,与船上的人员同归于尽。
刘仁德作为已被我方争取的内线, 积极地把这一确定下来的计划,及时反馈到专案组。
专案组迅速作出周密的布置安排, 在刘仁德和吕薄冰准备接头之地, 公安人员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侦察员们开始24小时昼夜不停地密切注视着吕薄冰的一举一动。 那些和吕薄冰暗地接头的分子, 一个个浑然不知地浮出水面。
专案组在全部掌握了这些乌合之众的全部材料以后, 决定在他们准备国庆节期间进行劫持客船的时候, 同时开始行动,把他们来个“全盘端”。
日子一天天地临近, 跟踪也越来越严密。这时,侦破组突然觉得, 如果当时在船舱上将他们抓获归案, 这些分子肯定会负隅顽抗, 势必会伤害船上无辜的乘客;但如若提前缉拿,又恐有“漏网之鱼”。 在经过大家群策群力、冥思苦想之后,终于制定出一个确保行动圆满成功的万全之策。
当吕薄冰再次和电台台长接上头并分别离开之后,埋伏在周围的侦察员立刻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跟踪吕薄冰, 另一路马上在僻静的地方把电台台长抓获,并立即带回公安局,进行突击审讯。
电台台长在被抓的那一瞬间起,就已经感到大势已去,全盘坦白出自己所了解的一切,并一个不漏地招供出他手下的所有成员。专案组随后就冒充电台台长的名义,向这些成员频频打出传呼电话。 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制定秘密的接头暗号,分别与他们约定见面。 公安人员逐渐缩小包围圈,“守株待兔”式地开始收网,不明情况的分子一个个被“请君入瓮”,束手就擒。
而另一路侦察员则继续把吕薄冰作为诱饵,使得一个个分子被“钓上了鱼钩”。 就这样,经过七天七夜的昼夜奋战,专案侦破组终于将38个分子全部疏而不漏地尽收网中。 待最后去逮捕主犯吕薄冰的时候,他还在鼾声大作地睡大觉。
最后,吕薄冰被判处死刑,其余的相关人员也都被判刑。 刘仁德因为立了大功,组织上对他培训之后,将他安排到一所小学当上了老师。
主犯吕薄冰被抓获归案
原型故事之②屈某汉案1954年的国庆节,广州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维新路口的“庆祝国庆五周年”大牌楼矗立在鲜花底座上,掩映在节日的气氛中。
10月2日17时许,2 名小学生放学后路过维新路,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纸包,里面是一个铁罐装的“黑猫牌”香烟盒,沉甸甸的。机警的小学生将纸包交到公安执勤岗,细心的民警将烟盒带回派出所,打开一看,铁盒里有十几根裸露的小金属条,压根没有香烟的踪影。
市公安局反爆组民警随后赶来,一眼看出这个可疑的烟盒其实是一枚靠化学反应引爆的烈性定时炸弹!
是谁把炸弹放在牌楼下?广州市公安局展开了缜密侦查。10月7日,公安机关获得情报:保密局的广东籍行动特务屈某汉在港接受派遣,秘密潜回广州进行爆炸破坏活动。
公安机关迅速开展拉网排查,找到了屈某汉在广州番禺的落脚点,随即对其进行抓捕审查。迫于强大的政策攻心,屈某汉交代了以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为名潜回广州投放炸弹的作案经过,同时还主动供述了其他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犯罪线索。民警循线追击,又抓获了投运炸弹的敌特交通员肖某彬,并起获了一批定时炸弹,及时制止了爆炸案的发生。
原来,台湾特务机关得知广州要举办国庆五周年庆祝大会,便派行动特务潜回大陆,企图在广州市制造“惊天大爆炸”。越秀山国庆大会会场、火车站、市公安局、岭南文化宫、新华戏院、电厂、机场等处都是他们的目标。但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在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的齐心协力织就的天罗地网中,这一批特务分子先后落网,“黑猫牌”香烟还没来得及点上就哑然熄火了!
反敌特斗争中,公安机关收缴的各类炸弹
原型故事之③“华南行动计划”1956年,台湾特务机关为了在大陆制造政治影响力,制定了“华南行动计划”,图谋国庆节前后在广州开展系列爆炸活动,并伺机破坏中国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的胜利召开,妄图“血染羊城”后进而让北京“开花”。
广州公安很快侦获了特务机关制定“华南行动计划”的情报,坚决贯彻广州市委和上级公安机关“先期制敌、彻底打击”的方针,提出了“决不让敌特炸响一个炸弹”“决不让一个行动特务和一个炸弹进入北京”的战斗口号,广泛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把敌特阴谋破坏活动手段等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
全市有70万群众接受了反特斗争宣传教育,占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各级政府在短时间内组织了4万多人的巡逻队伍、5000多名治安保卫人员。通过广泛发动组织人民群众投入到反爆破斗争中,让潜入的特务分子无从下手、无计可施、无路可逃。
9月23日,台情报局特务麦某、吴某安、谭某海等人以探亲名义从香港经深圳潜入广州,伺机开展爆炸活动。麦某入穗后在其妹妹家落脚,按计划择日前往接头点与相关特务碰头领取炸弹,对目标铁路实施爆炸。然而,台湾特务部门怎么都想不到,他们精心挑选的运送炸弹入境并接头转交的人,竟是公安机关的关系人,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在公安部门的掌控之中。广州市公安局相关部门组织精干警力,设岗布哨,内外联动,外围埋伏,就等特务分子自投罗网。
可笑的是,麦某入穗后感受到了人民战争强大的震慑力量,战战兢兢始终不敢前来取走炸弹。9月29日下午,公安部门决定化被动为主动,安排接头人“送弹上门”,民警趁机将麦某及与其一起的同案人逮捕归案。
10月5日,广州各大报纸报道了抓获特务麦某的消息,赞扬人民群众检举揭发特务的事迹。在强大的宣传攻势和群众高涨的反特热情下,潜入的行动特务陷入“四面楚歌”境地。其余潜伏广州的特务分子闻风丧胆,纷纷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10月2日潜入广州的行动特务刘某芳企图在影院放置炸弹,在严密防范下无从作案,不得不选择自首;行动特务毕某10月9日抵达广州,一下火车就目睹了防范的森严,最终到公安机关投案;女特务霍某萤10月10日将传单装在香烟盒中,然后投放在中央公园的石凳上,被巡防人员发现并抓获……
从9月8日至10月15日,经过38天的斗争,广州公安机关先后破获特务案件84宗,抓获特务分子90人,缴获各类炸弹29枚、传单5800多份。
炸弹一颗都没有在广州炸响,一颗都没有运到北京!所谓的“华南行动计划”宣告破产。
办案人员在调查取证
“华南行动计划”失败后,台湾特务机关又苦心策划了“春耕”“光荣”“黎明”三大行动计划,叫嚣要在广州炸响第一炮,“誓要给一点颜色看看”。这一时期,敌特分子把炸弹偷运进广州的方式五花八门,有藏在咸鱼肚里的,有伪装成饼干盒、香烟盒的,但都被一一查获。
据统计,1954年至1965年,台湾特务机关针对广州市所制定的行动破坏案件达到 271宗,阴谋破坏目标659处,并进行了 22次较大规模的破坏活动。公安机关先后组织了32次大规模反破坏行动战役,抓获行动特务386名,缴获各类炸弹装置678件。
台湾特务部门策划的一系列爆炸破坏行动,在专门机关和人民群众共同铸就的“钢铁长城”下,在广大公安民警的无私奉献、英勇斗争下,最终被一一瓦解,宣告彻底破产落败。
解放初期广州市公安局
广州公安放手搞电影《羊城暗哨》广东著名作家陈残云曾挂职广州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被“中国人民代表控诉团”覆灭这一案件触发了创作灵感,写出他第一部反特影片《羊城暗哨》,送到上海电影制片厂。
故事的主要内容: 1950年代, 一名代号209的特务被边防军捕获, 他在供出与广州特务头子“梅姨”的联络暗号及地点后重伤死去,为将敌特组织一网打尽, 公安人员王练冒名209, 按地点先后与特务“小神仙 ” 和自称 “八姑 ” 的女人接头, 并与八姑以假夫妻身份活动。王练经过细心侦查, 发现八姑要挟陈医生赴港参加所谓的“中国人民代表控诉团”, 到联合国去公开诬蔑新中国。陈医生因自己有历史问题, 面对特务的威胁准备一死了之, 但幸被我方及时抢救过来, 在我方耐心诚恳的劝说下终于解除了疑虑。他终于认清了是非, 并要协助我方破获特务组织。特务 劫 船 开 往 香 港, 王 练 随 八 姑 上 了船, 得悉梅姨原来就是八姑家的女仆刘嫂, 而梅姨也识破了王练的真实身份, 并欲置王练于死地。我公安人员及时赶到, 将敌人一网打尽。王练又冒着生命危险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将敌人启动的定时炸弹扔进了海中。
1956年, 上影文学部主任鲁轫告诉导演卢珏,广东有一个反特题材的本子《羊城暗哨》搁了很久了,副厂长张骏祥让他看一看。
(背景资料)卢珏是广东顺德人。 1947年赴香港之后,在大中华、永华、南国等影业公司当副导演, 创作了 《误佳期》、《青春颂》等影片。 1952年,他和一大批在香港的进步电影工作者回到内地,为新中国电影出力。随后, 他被调往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场记、 副导演。
卢珏那时对惊险样式的影片不是太感兴趣。那时是计划经济,本子、演员和摄制组成员,全由领导拍板, 卢珏最终还是不大情愿地领了这个任务。 他想,我是广州人,那就试试吧。
(背景资料)广州又叫羊城、穗城。传说古代有5位仙人, 骑着五色仙羊, 羊衔谷穗, 降临“楚庭”, 把谷穗赠与百姓,并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今天, 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像便是广州的象征。
卢珏时年38岁,到了广州,有一件事给他极大的震撼。那时,敌特对毗邻港澳的广州特别“感兴趣”,不断派人来搞爆破。 在公安局安排下,卢珏到了一个库房。 那是满满一屋子的炸弹,全是敌特安放的,但一个也没有爆响,卢珏被震撼了。
这“不响”中,包含太多太多的内涵:人民群众的雪亮眼睛,公安人员的赤胆忠心,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卢珏决心拍好这部反特片。
广州公安局长对卢珏说,放手搞好了,有问题我解决。
卢珏没有拍过反特片,又是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他只有从头学起。 卢珏从国内外的反特片和惊险小说中汲取大量营养,当有了一定积累时,就有了初步设想,觉得剧本悬念性仍然不足。 此外,作为主角的侦察员王练形象还不够突出。
陈残云和卢珏在香港时已是老相识,他说:“你尽管改,一切就托付你了。 ”但卢珏还是担心,当时在穗沪两地公安, 不得披露破案手段成为铁的法则。但电影艺术缺了生动的情节,还谈什么艺术?
当卢珏再去广州公安局收集素材时, 陈恭局长豁达地说:“一个案子,可能没什么好看,它没那么多精彩细节。 放手搞好了,有问题,我来解决。 ”卢珏深深感激这位懂得艺术创作规律的公安局领导,使他能全力以赴进行再创作。
《羊城暗哨》中,冯喆饰演侦查员王练,于飞饰演侦察处长,宏霞饰演女侦查员梁英,反面人物方面,狄梵饰演八姑,梁明饰演梅姨(刘妈),夏天饰演特务马老板,凌云饰演特务小神仙,杨蔚如饰演209,蓝谷饰演特务江广德,张庆芬饰演女特务,以及韩涛饰演陈柏之医生、李浣青饰演陈医生的爱人李秀英等。
电影《羊城暗哨》编剧陈残云(左)、导演卢珏(中)、主演冯喆
陈残云在原作中写了一个女特务八姑,她与其他影片概念化的女特务不同, 有血有肉又入木三分,不但表现她的立场,还写了她以色相勾引的手段。
女特务八姑的扮演者狄梵,将“八姑”这一形象塑造成为了中国银幕上最成功的女特务。狄梵没有简单按照反派角色的“脸谱化”进行处理,她把这个女人妖艳背后的孤寂,性感之后的孤独,见到王炼时那种想要倾泻的爱恋,既有立场,又有色相勾引。
但在中国当时的政治气候中,这是一着“险”棋。 为了把剧本意图表现出来又不犯忌,卢珏费煞苦心。他安排通过八姑策动的“这夫妻是真是假”的挑逗性的3次进攻,王练处处以柔克刚,避其锋芒,每次都化“险”为夷,使人感到真实可信。狄梵出色的演技,把八姑演得惟妙惟肖,以致当时广州市面上传出“八姑现在还在××场”的传言。 影片结尾,王练在船上读秒的紧急情况下搜出炸弹,也是导演的创作,从而把王练从机智推向不畏生死的高度, 人物形象得到升华。
狄梵(1920-2012),原名严恒瑜
资料记载,导演卢珏在安排角色时,八姑的饰演者原定人选为当时更有名气的蒋天流,因为蒋天流当时正在另一个片场拍戏,分身无术,这才启用了当时还不太具备明星效应的狄梵。阴差阳错之间,一个跨越世纪的经典银幕形象就这样拔地而起,八姑和狄梵仿佛合为了一体。直到1990年代,年过七旬的狄梵走在路上也总被好多中老年观众认出,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八姑。
作为乡土作家, 陈残云在他一系列小说中非常注重突出南国特色,处处体现出南国风情,田园特点和城市风貌紧密结合。 卢珏亦在影片中极力渲染,银幕上经常出现“老广州”熟悉的海珠桥、越秀山、永汉路骑楼、芭蕉林、荔枝树。
在王练冒充特务209与八姑第一次见面时,导演选择在黄花岗烈士陵园拍摄。 当时那儿弥漫着一股萧然之气,柏树参差,碑石散乱,荒草萋萋,具有强烈的神秘感。八姑为挑拨陈医生夫妻关系拿出一张假合照那场戏, 拍摄地点选在中山五路的百年老字号茶楼惠如楼, 请食客充当临时演员,那此起彼伏的粤语“烧卖”、“大包”叫卖声,红线女的粤剧名段《搜书院》隐约可闻,无不构成浓烈的南国色彩, 从而把这部惊险影片抒情化了。 其余拍摄地点像沙面、百子路、东山洋房、西关的青砖屋,都粤味清醇,不但广州人看了无比亲切,在全国乃至国外上映时,也由于显示出浓厚的岭南特色而大受欢迎。
著名的电影明星冯喆在影片中主演了侦察员王练这一反特勇士。 从被我边防军捉获后,因伤重而死的特务209的口中, 除得到接头人叫“梅姨”和接头暗号这一点点线索外,其他情况一无所知,如何从仅获知的一点点线索中破案,是摆在我公安处长案上的难题。 经反复研究,处长决定派人冒名乔装特务209打入敌特内部寻找特务头目“梅姨”,力破此案。 并将重任交由英俊潇洒的侦察员王练, 王练接受任务后即开展行动。 从公园接头的反诈开始,到住进八姑家,侦察敌特的行踪, 通过沉着应付马老板等特务的一次次考验取得了敌人信任; 机智得知陈柏之医生的被挟,到船舱上身遇险境、英勇擒敌的果断; 乃至最后从船上找出即将爆炸的定时炸弹, 投入江水的奋不顾身———冯喆发挥了他以往潇洒自如、不露痕迹,以及善于刻画人物微妙心理变化的表演风格,将王练饰演得丝丝入扣,全力塑造出了一个机智、勇敢、思维敏捷、判断力应变力极强的侦察员的形象。
女特务八姑的扮演者狄梵, 精心扮演 “八姑”这个女特务形象,发挥了精彩的演技,不但本片成为她最为光彩的银幕代表作, 而且多年来许多影迷还念念不忘她的“八姑”形象。 因为狄梵并没有单纯地按照反派角色的表演套路,去简单化甚至 “脸谱化” 地去丑化处理这一人物,她把这个女人在妖冶背后冷寂的心,还有渴望真爱、 对王练潜藏在心里时时想要倾泻的爱恋,以及自作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既狡猾又愚蠢的性格,表演得非常出色、到位。 虽说影片对这一人物的举止,都只是点到为止,并不敢过多地去用胶片精心渲染和着意表现, 但狄梵在这有限的戏份中,靠着自己对角色深入细致的理解,真实地表现出八姑的七情六欲和人物心态,同类女特务角色的塑造上, 别具魅力。 狄梵的“八姑”, 作为其中比较成功的一个女特务角色,正是由于剧本的对路、导演的功力,才能真正发挥了一个女演员对角色的一种良好的创作空间和适应的戏路。
上影厂知名女演员梁明,在这部影片中,扮演了以女佣刘妈身份做掩护的特务头子“梅姨”这一角色。 她在影片三分之二的篇幅,总是以毕恭毕敬、轻声细语的女佣身份出现,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场船上戏,才始露本来面目。 梁明把同一人物、两种角色所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反差,表演得层次有序,泾渭分明,最终达到了一种难以始料的效果, 显示出演员的表演才能和对角色的渗透力,令人叫绝。
本片的最大看点:男性化的 “美人计”
侦查员王练在特务头子的要求 下, 被迫同意与女特务八姑假扮夫妻,王练必须完成男性化的 “美人计”。假扮夫妻,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该如何掌握分寸和原则,遂成为电影最大的悬念。观众熟悉男盗女娼的特务组织内部毫无道德约束的性关系,王练的所作所为既不能与这一惯例冲突,又绝对不能玷污侦察英雄的贞操。因此,王练与八姑之间的假夫妻关系充满了不可预期的凶险与诱惑力。
在当年的政治氛围中,如何表现观众喜闻乐见的“美人计”,现在叫“擦边球”,当年叫做“不犯忌”。于是,电影中就有八姑了对的王炼三次试探。面对八姑的挑逗,王炼或避其锋芒,或岔开话题。现在来看,王练就是典型的“钢铁直男”啊。
双方的第一次较量是在八姑的卧室中,一个弥漫着腐化、堕落、纵欲的封闭空间,八姑身穿丝绸睡衣斜躺在床上,诱惑并要求王练与她同居假戏真做,王练加以婉拒,提出要见真正的头目梅姨。这场戏充满了紧张、悬念、暖昧的复杂的吸引力,最后帮助王练化解危机的是李秀英,她来找八姑去开居民积极分子会议,八姑只好暂时放弃了与王练的纠缠。李秀英的及时出现虽然颇为巧合,但极可能是公安机关暗中保护王练所实施的手段。
由于王练拒绝与八姑建立实质的性关系,八姑失去了对他的信任,导致王练无法获取准确的情报,侦察行动误人歧途。八姑带着特务代表名单坐火车去香港,准备甩掉王练。王练及时察觉了这一情况,主动向八姑示好,以爱情表白打动了八姑,试探到了情报。王练以情诱八姑的这场戏发生在火车车厢里,火车是一个象征性的交通工具.与稳固、安全、私密程度高的卧室相比,快速运动中的车厢是不确定、动荡、刺激的公共环境。因此观众一方面得到了足够的情欲暗示,另一方面又不至于误解男女主角确实发生了性关系。八姑得到了王练的爱情承诺后,再也不怀疑他的忠诚,向香港的特务组织上司保证王练不会有问题,斥责那些怀疑王练是公安要除掉他的男特务。观众至此已经松了一口气,感到可以预期王练最后的顺利成功。
然而另一个女特务的出现让情势逆转,她就是梅姨,真正的特务老大,一直以八姑的女仆刘嫂的身份作掩护,成功蒙蔽了王练和观众的眼睛。她作为一个老年女性,有着老奸巨滑的智慧和缺失的。因此,王练无法以情欲征服她,他与梅姨之间完全是暴力的敌我冲突。梅姨识破了王练的公安身份,欲置他于死敌。但是,王练与及时赶到的公安人员将特务一网打尽,排除了定时炸弹,保证了轮船上全体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羊城暗哨》将惊险与浪漫的平衡贯穿在全片叙事进程中,并对侦察员与女特务之间暧昧关系的极限进行了挑战。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旧上海影坛以出演风流倜傥小生闻名的冯喆,赋予了侦察员王练这个人物极为浪漫的男性魅力。
《羊城暗哨》公映后,在全国引起巨大的轰动效应,被称为“第一部最有独特创造、为以后社会主义侦破片开辟新路的示范性影片”、“不朽的时代佳作”。
《羊城暗哨》曾经被译为5国语言在全球放映, 冯喆饰演的王练因此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光彩的公安人员形象之一。《羊城暗哨》也成为几代人关于昔日广州与反特故事的一个经典记忆。
参考资料:
《反敌特电影《羊城暗哨》背后的真实故事》 《人民公安》2022-05-25文/本刊记者 王清波 通讯员 陈 君
《反特电影示范片《羊城暗哨》诞生记》顾育豹
李滉(1501年-1570年),初名瑞鸿,字景浩、季浩,号退溪、陶翁、退陶、清凉山人、真宝人,安东府礼安县温溪(今庆尚北道安东市)人。朝鲜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朝鲜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五千元(오천원):栗谷李珥 율곡 이이李珥(1536—1584),李氏朝鲜知名儒学家和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总体上未超出儒学经典的框架,但包涵了丰富的实学思想:(1)反对俗家文与道脱离;反对假儒的“空言无实”,强调直践力行的实证、实用为特征的实事求是;(2)民本的思想;(3)强调民族的自主精神;(4)贯穿着社会改革思想;(5)哲学上的气一元论。李珥因此而被认为是朝鲜实学理论的奠基人。
一万元(만원) :世宗大王 세종대왕世宗大王本名:李裪(1397年-1450年),字元正,朝鲜王朝第四代君主(1418年-1450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任用贤才,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在文治武功上均有颇多建树,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贡献就是创制了朝鲜民族文字——训民正音 (훈민정음) 。
五万元(오만원):申师任堂 신사임당申师任堂(신사임당,1504年—1551年),朝鲜王朝时期著名女书画家、文学家、诗人,也是大儒栗谷李珥的母亲。在文化上申师任堂精通诗文书画,有极高的造诣。在生活中也专心于相夫教子,是朝鲜时代杰出女性的代表。
早在笔者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朋友作为交换生到韩国去游学,竟然给我带回来一些韩国的旅游纪念品。末了还掏出钱包,给我一张1000韩元的纸币。
说实话,笔者初见这张纸币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假的吧,谁会在现代纸币上印一个古人?”旅游纪念品是两张布帕,是李珥书法的复印件,爱好书法的韩国人,大概将之当做字帖用的。
韩国纸币共有四种,分别是一千、五千、一万、五万。这四种纸币上,都印着十四世纪末到十六世纪的名人。有趣的是,这四位名人之间,还有不小的关系。
世宗大王:印在一万元上的国王在一万韩元纸币上,印着世宗大王的头像。世宗大王或许是与此文的男主角关系最远的一个,算是主角的上任校长什么的。世宗大王作为李氏朝鲜最有名的国王,最大的功绩,是创立了朝鲜文字。(笔者小声嘀咕:不就是把中国文字改的面目全非吗)但是在当时,朝鲜人虽然有自己的语言,却不得不使用汉字作为自己的书面用语,(笔者小声嘀咕:我觉着很好)他颁布的《训民正音》(其实就是类似于拼音的东西),让没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很快学会读写。
李珥:印在五千元上的亚圣虽然李珥只是亚圣,但笔者觉着有必要把他排到第二位说,因为韩国四种纸币,除去世宗大王,剩下的三位几乎就是自家人:李珥是五千纸币上出现的人物,印在五万日元上的申师任堂是他母亲,印在一千纸币上的李滉是他的老师。李滉被称为韩国“圣人”,李珥是“亚圣”,两人号称韩国思想界“双璧”“二大儒”。(谁取得这雅号啊,我还以为是什么铅笔呢)
李珥,号栗谷,思想比较实际,反对那些不着边际的套话,提倡以民为本,发展了老师李滉的学问“理一元论”,提出了新的观点“理气二元论”。
李滉:印在一千元纸币上的韩国圣人既然被称为韩国圣人,那你肯定以为他是韩国孔子,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他被称为“东方朱子”,就是宋朝时期提出理学的朱熹。
字号退溪的他,68岁所上呈的《圣学十图》,被做成屏风,成为之后朝鲜各个国王的必备品,在皇宫各房间随处可见,今日仍然保存在景福宫中。
申师任堂:五万元上最成功的学生家长原名申仁惠,号师任堂,任是指文王的母亲太任,师任堂的意思就是学习周文王的母亲的地方。善诗文书画、女红,被称为韩国第一女艺术家。她对韩国最大的贡献,是结婚后把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都培养成了人才,也因此成了韩国妇德的代表,成为第一个被印在纸币上的女性。
中国为什么要因此脸红?地大物博也是错吗?外国纸币上印文化名人,往往成为一些人攻讦中国的原因,认为别国比我国更尊重文化。事实上,无论是韩国还是日本,不过相当于我国一个省的人口,在文化名人数量上并无法与我国相比。如果非要印文化名人,那印谁呢?战国时期就有诸子百家,更不用说之后的朝代,文化繁荣,名士多如过江之鲫。
就是从一元到一百元出100种纸币,也未必印的下这些著名的名人啊。各地区肯定要争吵,为何我们省的某某没有上榜啊,你们是不是看不上我们省啊?
所以我们倒不用觉着中国纸币上没有印上孔孟之类的人物,是不尊重文化,事实上,是因为我国的文化名人实在太多,反而给“文化名人上纸币”带来的一定的困难,如何进行取舍?如何进行排名?都成了很难解决的大问题。
但是地小人少的韩国与日本,出过的文化名人,一个手也数的过来,自然没有这样的担忧了。
如果中国纸币上也印上文化名人,你觉着哪些人应该榜上有名呢?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