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视频加载中...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
如何激发青少年的自信和潜力?
家长怎么做好新家庭教育?
本期《读懂青少年》节目专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家庭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陈建翔
一起探讨如何做孩子需要的家庭教育
(一)
“新家庭教育”是什么
陈建翔介绍
所谓“新家庭教育”
就是重新恢复和阐释家庭教育应有的
地位、使命、目标、方法
避免“唯学校是从”
“新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庭教养
它主要倡导的就是
每个人都有无比深远的天赋
家长和孩子应当成为家庭成长的主人
要尊重家庭教养的规律
(二)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
陈建翔认为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家庭教养
家庭教养
是整个家庭所有成员交互影响的过程
它还包括
家庭传承、家庭环境、家庭文化等无形的影响
家庭教养
对于人性成长、人格和谐发展最重要
他建议
家长一定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自发学习行为
因为这里面
可能隐藏着孩子的最大天赋
(三)
用“不比较的教育”引导孩子成长
在陈建翔看来
教育可以分为
“如水的教育”和“如漆的教育”
如水的教育
不增加任何东西
只是复原孩子的心性
恢复他本来就有的才华和天赋
至于什么是“如漆的教育”
陈建翔打了一个比喻
“漆并不是事物本来就有的
而是从外面一层一层涂抹上的
完全掩盖了事物本来的面貌”
他认为这种如漆的教育
对我们实现社会化、适应社会生活
也是有用的
但要依从于如水的教育
陈建翔表示
两种教育要相互协调
形成一种合力
“我们要坚信孩子生命内部
有一个非常深远的自己
和他本来已经有的东西
教育只不过顺势把它引导出来”
陈建翔还提到“超越的教育”
他指出
在这种教育里
主要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把每个人自己独到的
优势、天赋、才华发挥出来
不去跟别人比较
就是通过自己独到的特点的显现
来成就自己
为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支持,4月25日起,高端对话节目《读懂青少年》重磅上线,节目由新华网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北京读懂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基金会共同出品,围绕“读懂新时代青少年成长与发展”主题共推出20期。旨在通过高端访谈对话政界、学界、企业界等知名人士,集聚智慧凝聚力量,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行深入探讨和解读,打造全方位解析和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高端对话,提升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权敬 于子茹 崔晨晨)
视频加载中...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
如何激发青少年的自信和潜力?
家长怎么做好新家庭教育?
本期《读懂青少年》节目专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家庭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陈建翔
一起探讨如何做孩子需要的家庭教育
(一)
“新家庭教育”是什么
陈建翔介绍
所谓“新家庭教育”
就是重新恢复和阐释家庭教育应有的
地位、使命、目标、方法
避免“唯学校是从”
“新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庭教养
它主要倡导的就是
每个人都有无比深远的天赋
家长和孩子应当成为家庭成长的主人
要尊重家庭教养的规律
(二)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
陈建翔认为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家庭教养
家庭教养
是整个家庭所有成员交互影响的过程
它还包括
家庭传承、家庭环境、家庭文化等无形的影响
家庭教养
对于人性成长、人格和谐发展最重要
他建议
家长一定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自发学习行为
因为这里面
可能隐藏着孩子的最大天赋
(三)
用“不比较的教育”引导孩子成长
在陈建翔看来
教育可以分为
“如水的教育”和“如漆的教育”
如水的教育
不增加任何东西
只是复原孩子的心性
恢复他本来就有的才华和天赋
至于什么是“如漆的教育”
陈建翔打了一个比喻
“漆并不是事物本来就有的
而是从外面一层一层涂抹上的
完全掩盖了事物本来的面貌”
他认为这种如漆的教育
对我们实现社会化、适应社会生活
也是有用的
但要依从于如水的教育
陈建翔表示
两种教育要相互协调
形成一种合力
“我们要坚信孩子生命内部
有一个非常深远的自己
和他本来已经有的东西
教育只不过顺势把它引导出来”
陈建翔还提到“超越的教育”
他指出
在这种教育里
主要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把每个人自己独到的
优势、天赋、才华发挥出来
不去跟别人比较
就是通过自己独到的特点的显现
来成就自己
为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支持,4月25日起,高端对话节目《读懂青少年》重磅上线,节目由新华网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北京读懂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基金会共同出品,围绕“读懂新时代青少年成长与发展”主题共推出20期。旨在通过高端访谈对话政界、学界、企业界等知名人士,集聚智慧凝聚力量,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行深入探讨和解读,打造全方位解析和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高端对话,提升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权敬 于子茹 崔晨晨)
视频加载中...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
如何激发青少年的自信和潜力?
家长怎么做好新家庭教育?
本期《读懂青少年》节目专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家庭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陈建翔
一起探讨如何做孩子需要的家庭教育
(一)
“新家庭教育”是什么
陈建翔介绍
所谓“新家庭教育”
就是重新恢复和阐释家庭教育应有的
地位、使命、目标、方法
避免“唯学校是从”
“新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庭教养
它主要倡导的就是
每个人都有无比深远的天赋
家长和孩子应当成为家庭成长的主人
要尊重家庭教养的规律
(二)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
陈建翔认为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家庭教养
家庭教养
是整个家庭所有成员交互影响的过程
它还包括
家庭传承、家庭环境、家庭文化等无形的影响
家庭教养
对于人性成长、人格和谐发展最重要
他建议
家长一定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自发学习行为
因为这里面
可能隐藏着孩子的最大天赋
(三)
用“不比较的教育”引导孩子成长
在陈建翔看来
教育可以分为
“如水的教育”和“如漆的教育”
如水的教育
不增加任何东西
只是复原孩子的心性
恢复他本来就有的才华和天赋
至于什么是“如漆的教育”
陈建翔打了一个比喻
“漆并不是事物本来就有的
而是从外面一层一层涂抹上的
完全掩盖了事物本来的面貌”
他认为这种如漆的教育
对我们实现社会化、适应社会生活
也是有用的
但要依从于如水的教育
陈建翔表示
两种教育要相互协调
形成一种合力
“我们要坚信孩子生命内部
有一个非常深远的自己
和他本来已经有的东西
教育只不过顺势把它引导出来”
陈建翔还提到“超越的教育”
他指出
在这种教育里
主要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把每个人自己独到的
优势、天赋、才华发挥出来
不去跟别人比较
就是通过自己独到的特点的显现
来成就自己
为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支持,4月25日起,高端对话节目《读懂青少年》重磅上线,节目由新华网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北京读懂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基金会共同出品,围绕“读懂新时代青少年成长与发展”主题共推出20期。旨在通过高端访谈对话政界、学界、企业界等知名人士,集聚智慧凝聚力量,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行深入探讨和解读,打造全方位解析和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高端对话,提升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权敬 于子茹 崔晨晨)
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政府原副区长陈建翔涉嫌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一案,由茂名市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茂名市茂南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对陈建翔作出逮捕决定。
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2018 年12 月2 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在深圳开幕。这是受邀嘉宾与参赛球员共同为比赛开球。(毛思倩 摄)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顾钱江 许雪毅 宓盈婷 付敏
◇两岸融合是民心所向,越来越多台湾同胞把自己的未来与大陆紧密联系在一起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绕不开政治分歧问题的解决。“两制”台湾方案让“统一进行时”有了清晰可见、具体可行的路径
◇亲人之间,没有解不开的心结。在久久为功的努力中,两岸同胞必能达成心灵契合
“福建和台湾本来情感上特别浓,不管是饮食、文化、血缘、地理位置,还是历史沿革,本来就很亲。”“多来多往绝对是最好的。”
3月22日至28日,高雄市长韩国瑜率团到香港、澳门、深圳、厦门等地参访,开展城市交流合作。在厦门参访时,他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来到福建感觉“特别亲”,此次港、澳、深、厦6天行程“收获很好的成绩单”。
韩国瑜此行不仅在经贸、旅游、文教等多方面取得阶段性丰硕成果,还就搭建城市交流机制化平台,建立长效交流机制等初步达成共识。对此,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安峰山表示,取得这些成果,是“两岸一家亲”、亲望亲好、守望相助的具体体现,也是两岸融合发展、携手发展、共同发展的生动写照。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总书记1月2日在《告台湾》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五项政策主张之一。这一提法顺应两岸主流,有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引发两岸同胞高度共鸣和积极反响,热盼两岸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未来可以开创”
来自台湾高雄的“90后”小伙子陈建翔,在大陆经历了人生中许多“第一次”。
2010年夏天,他提着行李来到复旦大学7号楼130宿舍。这是台湾承认大陆高校学籍、开放台湾学生以台湾高考方式进入大陆高校的第一年。他成为第一个就读复旦大学政治学系的台湾本科生。7号楼下,常有同学找他聊天,他也常到各个寝室串门。两岸学子坐而论道,思想上的碰撞与火花,成为陈建翔难忘的青春记忆。
2011年,宿舍空调管线在几个月内全部建好。陈建翔第一次亲身领略到大陆基建的效率和对民生反馈的重视,感到惊讶、钦佩。
2013年,陈建翔进入德勤管理咨询公司,并在毕业时转正,成为第一个在大陆以校园招聘方式进入德勤的台湾人。他迫切想更多了解大陆,先后参与了常州、武汉、济南、苏州、厦门等城市的政府项目,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
在大陆的8年间,从求学到工作,陈建翔见证了大陆发展的日新月异。宏观层面,2010年,大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备受瞩目;2014年,大陆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微观层面,大陆率先同台商台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逐步为台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便民利民……无数新机会就在眼前。
2017年,恰逢福建平潭需要一批懂政策、懂业务的台湾人才。陈建翔来到平潭,希望利用自己的产业战略经验,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出一份力。
“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总书记的这句话,陈建翔深深认同。
“在平潭,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身份:我首先是一名为两岸人民服务的专业人员,而后才是台湾子女。像我这样的两岸青年一起持续努力奋斗,一线一针,终究会编织成两岸共同的中国梦。”陈建翔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中国梦是我们共有的梦想。回家,就是这个梦想的动力。”1998年赴大陆经商的台胞盖梦麟说,小时候父亲告诉他,自己来自山东莱阳县仰岚岭,“我一直想着有一天要回家看看。看着家乡快速发展,能参与其中是莫大的光荣。”
对盖梦麟来说,这份信念不仅来自祖辈的期盼,更有对未来的展望。“经过数十年努力,台湾慢慢让世界看见她的价值。但台湾毕竟只是拼图中的一块,如果能够照亮整个版图,那将是多大一份荣耀!这样的历史舞台,台湾当然不能缺席。”他说。
“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民众的福祉系于民族复兴。”南台湾两岸和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长林信雄认为,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两岸中国人才能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
探索“两制”台湾方案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共创两岸美好未来,绕不开政治分歧问题的解决。总书记关于“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的政策主张,引起两岸各界对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实现国家统一最佳方式的更深入思考。
“这可以说是具体规划了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路线图。‘统一进行时’由此有了清晰可见、具体可行的路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表示。
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政策主张提出,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为了聚同化异,争取早日解决政治对立,提议社会各界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就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实现和平发展,倡议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协商,就推动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
“我对探索‘两制’台湾方案非常期待。”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说,目前岛内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存在偏差,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民众对这一制度的内涵还不甚了解,但主要的还是与岛内政治人物操弄有关。某些政客出于自己的政治利益,故意矮化歪曲“一国两制”。
“我们台商台胞久居大陆工作生活,对于‘一国两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前有香港,后有澳门,两地先后实行‘一国两制’,背靠强大的祖国,保持长期繁荣稳定。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吴家莹对记者说。
在平潭创业18年的台胞薛清德感受到这一政策主张释放出的高度善意。一是协商,而且是广泛地与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协商;二是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充分保障台胞的宗教信仰、私人财产、合法权益。他认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可以长计划、短安排,分步实施。相信实现“一国两制”后,台湾居民都能和大陆同胞一样挺直腰杆在世界舞台上“走路有风”。
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探索”二字很关键。吴家莹说,应遵循《中庸》中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集思广益基础上,充分考虑台湾现状和民众情感制定出符合台湾实际的“一国两制”方案。
一些受访台胞表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应借鉴两岸经贸合作、人员往来、学术交流的成功经验做法,提前谋划并做好各阶段任务安排。
以社会与教育界为例,两岸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对现存的法治、教育、社会认同、文化差异等进行有效对标与模式探讨,一些方面的对接现在已开始试点。
台胞吴若瑀说,平潭综合实验区创新举措中的“职业资格采信”,以“一岛两标”为基础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就是“两制”方案在教育领域的有益尝试和先行示范。
“政治分歧问题这个总根子,总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表示,两岸通过平等协商共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这将是的一个跨越式发展。
传承中华文化走向心灵契合
今年30岁的孟宪霆,高中时就跟随爸妈从台湾来到福州。
“我的人生,一半时间在台湾,一半时间在大陆。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是我创业目的之一”。在孟宪霆眼中,两岸文化交流不只是共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关键所在。两岸同胞同根同源,但仍有隐形的“墙”需要努力打破。
孟宪霆的父母在福州设立了两岸就业训练机构,他自己的事业同样致力于两岸交流。2015年8月,他在平潭创立了两岸金桥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岸金桥”),目标是成为服务台湾年轻人赴大陆发展的第一服务平台。
3年多来,孟宪霆的工作重心就是去消除隐形的“墙”,让台湾青年用自己的眼睛重新认识大陆这块热土。
2016年,两岸金桥在平潭管委会的支持下启动了“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引领计划”。截至今年1月,两岸金桥已完成2500余名台湾青年的福建参访活动。通过与“台陆通”APP平台的战略合作,两岸金桥协助近千名台胞顺利办理大陆电话卡和银行卡,帮助台湾青年解决证照办理、薪资补助、房屋补贴、工位租住、学历认证、就业证、医社保办理等一系列人才落地发展的后续问题。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
“从文化层面来看,两岸本是一家。”盖梦麟说,基隆的漳王府、宜兰的吴沙开垦、台南的岳飞祠、高雄的蔡姓祠堂,台湾东吴大学源自苏州,师大附中校歌“我们是新中国的中坚”,还有遍布两岸各地的同名村……在这些历史痕迹中都能看出两岸共同的文化根脉。
“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历史,这种创造基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底蕴之上,这是抹不掉的事实。”盖梦麟说,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希望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两岸年轻人的交流中更加深植”。
落实“两岸一家亲”,2018年2月以来,中央政府和大陆各省份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包括引进台湾教师、开放多种执业证照等。
“这是非常好的开端。”盖梦麟说,共同的经历,带来共同的感悟。当台湾教师可以在福建执教,发挥所长;当台湾医生、护士可以将工作经验带来大陆;当台湾村里长、社区工作者可以与大陆同胞分享社区发展经验,两岸同胞的心将会更加贴近。
“亲人之间,没有解不开的心结。”陈孔立认为,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共商两岸发展美好未来,可以让绝大多数台湾同胞体会到祖国统一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从而增进和平统一认同。两岸之间没有隔阂地沟通交流,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互信认同,逐渐建立共有观念、共同价值,从而一步步融合起来。久久为功,必定能达到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闽台融合“升级版”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许雪毅 付敏 宓盈婷
◇与台湾一衣带水的福建,正努力打造闽台融合“升级版”
◇“两岸共同治理对台湾年轻人很有吸引力。”
◇“大陆就是台湾民众最好的选择。”
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要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加大文化交流力度,把工作做到广大台湾同胞的心里,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
今年上,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这为大陆对台工作,特别是福建对台工作指明了方向。与台湾一衣带水的福建,正努力打造闽台融合“升级版”。
两岸应通尽通新亮点
4月12日至15日,海峡两岸工业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品牌展会——2019厦门工业博览会暨第23届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将在厦门登场。届时,台商台资企业将占参展企业总数的1/3。
“展会旨在推动两岸共同合作,让台湾企业率先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厦门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权说。
两岸融合发展,福建别具优势。2018年,福建新批台资项目同比增长22.5%,实际使用台资约占大陆的19%,新批台资项目和实际使用台资分别居大陆第一位和第二位。以台资为骨干的电子、石化、机械产业加快集聚,闽台医疗健康、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合作不断加强,农业利用台资数量和规模保持大陆首位。
厦门市会议展览事务局局长王琼文说,2018年两岸人员往来超过905万人次,其中250多万人次从厦门口岸进出,占总数四分之一强。近几年,我们聚焦智能制造,希望把台湾的技术研发成果和大陆厂商的需求与优势密切结合。现在两岸产业有些行业标准还未统一,期待通过这次活动,推动两岸行业标准共通。
两岸要应通尽通。在《告台湾》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
“金门和福建沿海地区联系紧密,四通再好不过”,来自金门的厦门大学中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张阳扬说,“如果通桥后,我在厦门行医就更方便了,不仅可以经常回家,金门的亲友也能过桥来找我就诊。”
“两岸一家人,同饮一江水。”福建省台办原副主任陈玲说,福建对金门、马祖民生问题十分关注。上世纪90年代,福建就曾提出“尽快帮助解决金门民众用水的难题”。为帮助马祖地区缓解严重旱灾,2002年福州曾向马祖直航供水。2018年8月,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实现正式通水。23年的努力,使“两岸共饮一江水”从愿景变成现实。
金门人董明回说,通水后金门地下水减抽了很多。金门现在是火力发电,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很期待与大陆通电那天赶快到来”。
华侨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克明认为,金马发展需要依靠外力输送电力等能源。近些年来,福建电力发展很快,已成为电力净输出省份。而大陆海底输电技术和远距离超高压输电技术很先进,完全可以向金马输电,帮助满足当地百姓用电需求。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已完成资料收集和方案论证,联网工程一旦实施,将通过海底电缆从厦门翔安与金门联网,从福州连江与马祖联网。
马祖所在的连江县县长刘增应表示,希望继续扩大两岸经贸文化交流,让榕马人民互利共享,“马祖正在做各方面调研和准备,希望一切‘水到渠成’”。
利好政策引起广泛回响
2018年以来,“80后”台湾桃园青年范姜锋的朋友圈多了很多“好康相报”(好东西相互通报)的内容。从大陆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到厦门“60条”、福建“66条”、漳州“58条”,条条都是他想第一时间分享给台湾朋友的利好。
范姜锋是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联合创办人,基地厦门总部成立于2016年8月。在大陆各项利好政策刺激下,目前基地业务已覆盖厦门、漳州、泉州三地,他自己也成为首位获得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的台湾青年,被多个城市基地聘为台青创业导师。
“大陆的一系列政策在岛内引起广泛回响”,范姜锋说,去年基地收到台湾青年创业咨询量近千次。以前咨询较多的是餐饮、文创等行业,现在有很多医师、教师、社工、音乐培训师等专业人士前来问询,“越来越多台湾青年认识到大陆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去年以来,范姜锋的基地开始辅导台湾青年落户福建、提供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培训。“我希望帮助台湾青年了解一个更全面、更有趣的大陆。”他说。
2018年,最令“80后”台湾嘉义青年林智远开心的是获得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他和妻子来到平潭创业,现在已成为平潭综合实验区两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作为一个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台湾年轻人,大陆正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他对记者说。
目前,福建已吸引实习就业创业台青超过1.9万名,位居大陆各省份前列。林智远注意到,近年来台胞积极参与福建公共事务管理。他所在的平潭首创聘请台湾村里长担任村(居)委会执行主任,厦门也有很多台胞担任社区主任助理。“两岸共同治理对台湾年轻人很有吸引力。”他说。
“祖先出生成长的地方叫做祖国”
在平潭任职将满4年,一直有新老朋友关心台胞张舒福是否适应大陆生活。他的回答是:“不论上海的短期出差,还是在平潭久居,都没有不习惯的。”
在福州、平潭,张舒福遇到许多友善热情的人,得到很多协助。“网络上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其实这里也一样,这就是两岸共同的文化背景陶冶下的生活态度。与人为善、热情相待都是如此相似、无分彼此,两岸本就是一家人。”他说。
在张舒福看来,70年来两岸有过分离,也在不断融合,不变的是相同的文化根脉,“两岸应该持续交流,共同传承美好的中华文化,开创更为充盈的中国风潮流。”
福建是许多台胞的祖籍地,约八成的台湾乡亲祖籍在福建。“祖先出生成长的地方叫做祖国”,台湾雕刻艺术家、福建木石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办人黄守堃说,他的父亲祖籍闽南,继父祖籍河南,老人从小给他打下了中国人的烙印。
过去一年间,闽台文化交流活动热络。福建开展“2018年家味年味台湾青少年春节习俗研习营”活动,福建省杂技团赴澎湖参加“2018年菊岛两岸艺术节——春节公演”,“福建文化宝岛行”系列活动有序开展,福建成功举办“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书院交流与发展论坛。
新的一年,相关活动还将继续。黄守堃计划着近期回台湾一趟,为年中的闽台文化交流活动做准备,让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来福建看看。“大陆有无限可能”,黄守堃说,“希望孩子们来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开拓眼界,找到更好的未来。”
“大陆之大,远超台湾民众的想象”,在厦门大学台湾籍老师陈经超看来,大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语言、文化没有隔阂,“大陆就是台湾民众最好的选择。”
台青跨海追梦记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许雪毅
4月2日,陈燕亭(右)和张雅雯在闽台家园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跆拳道馆授课。(宋为伟 摄)
◇跨越一湾浅浅的海峡,许多台湾青年在福州就业、创业、生活,绽放青春风采
◇“人往往会害怕未知事物,这可以理解。但年轻人应该尝试着进入和了解,不带任何偏见地做出自己的判断。”
◇“我们每个人要为自己的未来找出路,大陆就是我们的出路。”
256.26公里有多远?
在位于福州市鼓楼区的“闽台家园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闽台家园”),一块牌子上写着这个特别的数字——256.26公里。这是福州与台北之间的距离。
跨越一湾浅浅的海峡,许多台湾青年在福州就业、创业、生活,绽放青春风采。
从2017年12月底筹备处揭牌,到2018年8月底基地正式挂牌,“闽台家园”迄今已帮助15家台湾文创业者完成工商登记,还有几家正在申请中。基地执行总监、台胞李宛芯说:“我们从台湾走来,我们在这里扎根,找到人生的舞台。”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近这些来自宝岛的创业者,听他们讲述自己的追梦故事。
闺蜜携手“打”天下
出生于1988年的台湾女孩陈燕亭,是圈内的资深教练:学习跆拳道16年,教学14年,带过的学生上千人,月薪从不足1000元人民币涨到2万元人民币。如今的她,带着六七个助理教练,每天15:00到道馆,16:00到学校教社团,17:30回到道馆,直到20:30下班。
“在台湾,日子过得舒服。但没法实现拥有自己道馆的梦想”,陈燕亭说,台湾人口出生率下降,而跆拳道馆数量不少,仅台北市就有100多家。面对如此饱和的市场,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道馆何其困难,“饼就这么大,没办法”。
2017年,在李宛芯的邀约下,陈燕亭带着十几位学生到福州参加台湾文创周活动,场地在一家百货公司。陈燕亭兴奋地发现,这里广场很大、人流如织,许多顾客都带着孩子。“人潮就是市场!”心动之余,她又不免担心:“台湾是我熟悉的地方,对大陆我还很陌生。”
为了“试水温”,当年9月,陈燕亭再次带学生来福州表演。她注意到,观众中有好多孩子身着跆拳道服装,表演结束后,很多家长询问她是哪个道馆的,准备给孩子报名。
广阔的市场吸引了她。2018年1月,在“闽台家园”的鼓励下,陈燕亭来到福州创业。
白手起家不容易。到当年3月,她才收了3位学生,挫折感在所难免。“台北的跆拳道圈子,我有知名度。但在这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陈燕亭相信“自强”二字,这也是她给道馆取的名字。“既然来到新环境,就要努力适应,打拼得风风光光”,长期的体育教学,让这个短发女子异常坚韧。
调整好心态,陈燕亭专注于提高教学质量,积累好口碑,事业渐渐打开了局面。短短一年后,“自强跆拳道馆”已拥有了50位学生。“这个发展速度,是很多台湾道馆奋斗十年才能达到的”,言谈间陈燕亭很是自豪。
同样改变人生轨迹的,还有她的闺蜜张雅雯。会计专业毕业的张雅雯从小就是个“乖乖女”,毕业后按照妈妈的安排,一门心思想考公务员。备考念书使人发胖,她被陈燕亭拉去练跆拳道,还在道馆里兼职打工。
受到闺蜜“登陆”创业的鼓舞,这位比陈燕亭还小一岁的女孩子,决定来大陆闯荡。
作出这样的选择,自然要过妈妈这一关。直到张雅雯飞来大陆的前一天,妈妈还在苦口婆心地劝说:“真的一定要去吗?在台北好好地工作不行吗?”但是,在大陆台企任职的爸爸很支持女儿的决定。在深圳、天津的工作经历,使他赞成“年轻人应该到大陆开拓视野”。
赤手空拳打拼一年多,如今道馆已能收支平衡,还被福建省跆拳道协会接纳为正式会员,这让陈燕亭倍感骄傲。她希望2019年道馆能扩大规模,设立分馆。
今年春节,陈燕亭回到台湾与朋友们分享大陆创业心得,想要“招兵买马”。一位出生于1997年的女孩已经提出加入她的团队,一些跆拳道教练也表示今年想带学生来福州交流。“多多益善!大陆市场很大,不怕台湾教练来得多”,陈燕亭笑着说。
闺蜜两人的“亲友团”,说好今年要来福州“探班”。“福州和台湾近得很,坐飞机一个半小时就到”,陈燕亭说,“我爸从南部云林坐大巴到台北还要4小时呢。”
“台湾亲友接待处”
今年31岁的李宗颖,原本在台湾一家海运公司工作,一年中有9个月在船上。结婚后,他和妻子庄雅智来到大陆发展。
做出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跑船”的经历,拉近了李宗颖与大陆的距离。提及大陆沿海城市和港口,他如数家珍:厦门、上海、青岛、宁波、天津……
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一次他所在的船只要在宁波检修一个月。他约上庄雅智一起到宁波市区转转,一时间竟然惊呆了:“哇哦,这地方怎么比台北还繁华!”后来,他有机会来到上海,领略了外滩夜景,又是“哇哦”一声忍不住惊叹。
2018年8月,在“闽台家园”的鼓励下,李宗颖携妻带子来到福州,担任台湾优达教育咨询营销总监,负责托管班营运工作。“现在我们的师资培育已经完成,生源也找到了。这个学期招收了三十多位学生,大家很喜欢台湾的特色托管服务。”他说。
“这里发展空间比较大”,妻子庄雅智在台湾从事珠宝鉴定和珠宝设计工作,到福州后她也开始规划自己的事业。“未来的事业正在招手”,庄雅智告诉记者,“现在除了做一部分私人珠宝订制,我也开始尝试开设一些课程,分享珠宝鉴定知识。”
如今,李宗颖一家三口在福州生活得其乐融融。他调侃妻子是“菜市场之花”:“她带孩子去买菜,菜市场大妈都会多送她橘子。”
不久前,庄雅智的父母来到大陆,一家人去江西婺源看了油菜花,爸爸还特地提出想到祖籍地福建泉州看看。爸爸七十多岁,到过大陆三十多个城市,但多是跟着旅行团,并没有真正体验过当地生活。这次,庄雅智为他申办了大陆的银行卡、电话卡,还教他学会了手机移动支付。“实地体验后,爸爸放心了,感叹我们在大陆过得比他们还舒适。”她说。
如今,夫妻俩在福州的家,俨然成了“台湾亲友接待处”。去年,先是庄雅智的两个姐姐和亲家来了,后来姐姐的女儿、女婿来了,现在爸妈来了,过一阵子哥哥正上大学的孩子也要来参加两岸交流活动。“过几年,我们的孩子也要在这里读书上学。”庄雅智这样说。
“90后”小伙的“未来感”
骆秉熙暑假期间到福州三坊七巷实习,先期到达的台湾伙伴正想教他怎么使用大陆手机软件。没想到他一句“我刚用手机APP叫了外卖”,一下子把伙伴们震住了。
本科在台湾读历史的骆秉熙,在兰州大学做过交换生,由此对敦煌学和藏族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后来又进入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学习。暑假时,他申请了福州的实习机会。
对于福建,生于1993年的骆秉熙很有亲切感。1949年,爷爷三兄弟分批次从福建惠安去到台湾,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乡。“我是学历史的,喜欢往前追溯”,骆秉熙留心记住了爷爷告诉他的家族史:老家什么样,兄弟几个怎么样,后来又如何到了台湾。
90岁的爷爷过世后,骆秉熙萌生了一个念头:带爷爷回家。
2017年12月,他带着奶奶、爸爸,捧着爷爷火化后的一小块骨头,回到惠安老家扫墓。“小时候,我在台湾上乡土语言课程,总觉得自己的口音和其他小朋友有点不同。回到老家,听到亲戚们讲话,第一次体验到一模一样的乡音,感到发自心底的亲切。”
如今,作为“闽台家园”多媒体部专员,骆秉熙的生活很充实:“除了多媒体事务,报账、修水电等工作也都要做,学到了很多东西。”
他告诉记者,台湾的文创产业比较成熟,但目标群体越来越萎缩。而大陆民众的精神层面需求越来越旺盛,文创产业无疑是朝阳产业。选择大陆,骆秉熙很坚定:“我们这个年纪不怕失败,应该趁年轻为自己的未来寻找更多可能性。”
每次回到台湾,他最不愿面对的是从没来过大陆却在心里暗自害怕大陆的年轻人。“人往往会害怕未知事物,这可以理解。但年轻人应该尝试着进入和了解,不带任何偏见地做出自己的判断。”
骆秉熙最要好的一位朋友,在台湾一家电子公司上班。每次回台湾,他都免不了要听朋友抱怨公司和老板。可是一提起让朋友考虑到大陆工作,对方却总是说“没想好”。最近,骆秉熙突然接到这位朋友的电话,询问他移动支付怎么用,原来朋友已被派到深圳工作了。
骆秉熙的另一位好友,一年之中有半年时间都会外派到江苏昆山。“如今,我最好的两个朋友都跟我一样,与大陆发生了紧密联系”,他笑着说,“我的女朋友也已经辞去台湾的工作,来到福州与我一起打拼。”
骆秉熙的妹妹今年才上高一,做哥哥的他已经开始帮忙谋划“以后怎么申请大陆学校的科系”。“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未来找出路,大陆就是我们的出路。”他说。
对“”逆流零容忍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顾钱江 许雪毅 付敏
◇绝不为各种形式的“”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当局的种种行径,本质就是破坏和平发展前景,抗拒两岸和平统一大势、谋求“”
◇“促统反独”出现积极变化,岛内青年群体正在务实转向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是历史逆流,是绝路。”
“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总书记今年1月在《告台湾》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作出振聋发聩的宣示,呼吁广大台湾同胞认清“”只会给台湾带来深重祸害,坚决反对“”,共同追求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
70年来,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但“”逆流如影随形,不断改头换面。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多位两岸问题专家指出,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上台近3年来,口口声声说“维持现状”,但始终不承认“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了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给带来严峻挑战。对此,大陆方面以“零容忍”态度,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活动。
以“维持现状”之名 行“两国论”之实
近日,蔡英文高调推出“因应及反制‘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指导纲领”,通篇充斥着对“一国两制”的抹黑和对大陆的敌意,并再度宣称其两岸政策主张是“维持现状”。
蔡英文上台伊始曾用“维持现状”安抚岛内,但其近3年来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千方百计限制阻挠两岸交流交往。从污名化“31条惠台措施”、恐吓台胞领取居住证,到为两岸县市交流念“紧箍咒”,从迫害岛内统派人士、威胁取消大陆台胞户籍,到扬言“修法”收紧两岸交流、以“安全疑虑”为由封锁大陆“关注31条”网站……不一而足。
近日,高雄市长韩国瑜访问香港、澳门、深圳、厦门等地,一边抢订单、拼经济,一边博感情、交朋友,收获颇丰,广受台湾岛内百姓点赞好评。各路人马却在背后口诛笔伐,责难其“投降”“卖台”“牺牲台湾利益”,棍棒齐飞。
阻挠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不仅揭开了当局出于之私、一己之私破坏台湾同胞利益福祉的本来面目,更充分暴露其“维持现状”说的“两国论”底色。蔡英文及当局的种种行径,本质就是破坏和平发展前景,抗拒两岸和平统一大势,谋求“”。
“从本质上看,蔡英文推行的仍是‘两国论’路线,也是1999年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确定的‘事实’路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认为,这鲜明地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四个方面。
政治上,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经济上,推行“新南向政策”,试图摆脱与大陆的依存关系;教育文化上,推行“去中国化”的“文化”政策,企图逐步消除台湾社会的中国认同;对外关系上,全面“依美反中”,“一面倒”地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
随着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蔡英文面临艰难的2020竞选连任之战。为拼竞选连任,她孤注一掷拥抱“深绿”,以升高两岸对立、形塑“恐中”“抗共”的社会情绪凝聚支持者共识,从中收割政治利益,这既是其谋一己之私、之私的政治算计,也是“两国论”的意识形态使然。
张文生认为,蔡英文当局的“”政策鼓励了岛内“”势力的嚣张气焰,在“文化”“公投”“五独串联”“依美谋独”等方面不断挑衅,加剧了和台海形势的紧张气氛。
划红线、零容忍,坚决反“”
总书记在《告台湾》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推进国家统一进程的纲领性文件。在现场聆听讲话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认为,关于坚决反“”问题,总书记讲话强调了三方面基本原则。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讲话明确指出,一个中国原则是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能改善和发展,台湾同胞就能受益。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就会导致紧张动荡,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总书记特别强调,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碍。
——坚决反对“”。讲话严正指出,“”是历史逆流,是绝路,呼吁广大台湾同胞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不分阶层、不分军民、不分地域,都要认清“”只会给台湾带来深重祸害,坚决反对“”,共同追求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
——坚决反对外来干涉。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某些外来势力企图干涉台湾问题。对此,总书记讲话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厦门市台湾学会副会长曾建丰认为,“”是台湾民众根本利益的最大祸害,是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大陆对“”行径采取了零容忍的精准反击。
对于标榜“工作者”、声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赖清德等人,大陆方面点名痛斥。2018年“九合一”选举惨败之后,蔡英文靠拢“”拼竞选连任,刻意制造两岸军事紧张气氛,大陆予以义正辞严的揭露和批驳。
蔡英文及当局挖空心思提升与美国交往层级,叫嚣与日本进行安保对话,又在世卫组织大会等国际场合闹场,等等。对这些恶劣而不自量力的行径,大陆坚决反击,不给“”势力任何制造“两国论”的模糊空间。
“年轻世代”的务实转向
“不论蔡英文如何搬弄,客观形势都很清楚。那就是大陆综合实力的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不会停止。”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理事长庞建国对本刊记者说,不改善,台湾不仅国际活动空间打不开,经济上更得不到活水动能,只会在“闷经济”的困境中不断内耗,日益沉沦。
“国际上,大陆的影响力将继续增长;两岸间的消长之势会不断扩大。时间不站在台湾这边,台湾没有以拖待变的本钱。”庞建国说,“如何以积极正向的态度,务实面对两岸和平统一的大势,是任何有良心的台湾政治人物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
“现在,台湾岛内的统‘独’态势变化,最关键的部分不在于‘’基本教义派,而在于年轻人。”台北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又平注意到,“太阳花学运”时期一些年轻人曾被挑动起来,形成了一股令人忧心的“”年轻化趋势。但最近一年来,年轻世代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
岛内多个调查显示,20岁至39岁坚定支持“”的群体出现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对蔡英文个人的支持度始终低迷,对的“不好感度”维持在相当高的程度。
“这表明,被‘’势力寄予厚望的新生世代力量有所消退。”郑又平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蔡英文及当局在近3年时间里,不仅没有兑现竞选承诺,反而往“”路上持续迈进。年轻世代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前景,获得感非常低。极大的挫折感,使他们开始质疑走“”路线是否明智、是否可为。
郑又平认为,台湾年轻世代看到大陆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各国积极响应,意识到“”是缘木求鱼,毫无可能。
“一个可供参考的现象是:过去一年间,网络上比较激进的‘’言论或强烈反中情绪,即便有人试图点火,也无法引起全面性的呼应。”郑又平说,台湾年轻世代转向不明显支持“”和支持两岸融合的人数在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到“两岸一家亲”比较温暖、可接受。
“青年群体的务实转向,是我们看到的最重要的一个变化。”郑又平说。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文 | 张文生
2017 年8 月23 日,在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行的南京、香港、台湾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博览会上,来自南京玄武高级中学机器人团队的学生在和台湾学生代表(穿橘黄上衣者)交流(孙参 摄)
◇两岸融合的目的,是实现心灵契合
◇两岸融合的方式,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特别是加大文化交流力度
◇两岸融合的途径,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
◇两岸融合的具体举措,是实现应通尽通,福建应先行一步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近年来大陆对台工作的重要内容。两岸融合发展,就是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在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与相互融合,增进相互认同,达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两岸融合是必由之路
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是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有效途径。海峡两岸原本就是一家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彼此分隔,台湾社会出现了认同分歧。因此,拉近两岸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认同歧见,成为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前提条件。
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戒严”,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双方顺应民众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启两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经过30多年的交流,两岸已经结合成为难以分割的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共同体。
据统计,1988年至2018年,两岸贸易总额累计约2.6万亿美元。截至2018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107190个,占实际使用外资项目总数的11.2%。2018年,两岸贸易往来再创历史新高,全年贸易额为226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大陆早已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岛外投资目的地。
1988年至2018年,两岸人员往来总计达1.34亿人次,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总计达1.04亿人次。仅2018年一年,两岸人员往来就超过905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来往大陆就突破600万人次,“首来族”达40万人,均创历史新高。随着两岸融合的不断深入,两岸联姻不断增多,目前已有40万对两岸婚姻。
事实证明,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融合发展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
融合发展举措见实效
为更进一步拉近两岸同胞的融合和认同,大陆方面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实际举措不断出台。
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联合发布实施“31条惠台措施”。内容涵盖产业、财税、用地、金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等多个领域,为推进两岸融合增添动力。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推出《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为增进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的实际便利,促进台湾同胞享有更多的权利和服务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
2018年以来,更多台湾青年学生到大陆高校申请就读,台湾更多各行各业人才到大陆创业、就业。台湾同胞在大陆的出行、旅游、就业、生活得到更多便利。
事实证明,促进两岸融合是拉近两岸同胞心理距离的有效举措。
融合发展新路如何走
2019年3月11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的审议时进一步提出,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在实践层面,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必须明确两岸融合的目的、方式、途径和具体措施。
两岸融合的目的,是解决认同问题,实现心灵契合。近代以来,因民族弱乱,外族入侵,中国人民陷入痛苦深渊,国家处于衰亡边缘。台湾孤悬海外,尤其成为外国侵华势力染指的对象,复杂而苦难的历史造成了台湾社会至今难以愈合的伤痛。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断推进,两岸认同问题终将获得解决。在实践中,两岸融合的具体工作既要着眼大局大势,又要注重落实落细。两岸同胞在民族复兴过程中要共享民族复兴带来的机遇与荣耀,也要共担民族复兴重任,共建中华民族生活、繁衍、奋斗的共同家园。
两岸融合的方式,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特别是加大文化交流力度。交流是解决认同分歧的有效方式,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聚同化异的过程。近30多年来,两岸同胞正是通过频繁的交流重新认识彼此。许多分歧在交流中被化解,许多差异被重新认知,许多记忆被重新描述,越来越多共识重新建立。
因此,未来更应不断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以增进两岸同胞的利益纽带,密切两岸同胞的社会纽带,融洽两岸同胞的感情纽带,重建两岸同胞的认同纽带。
两岸融合的途径,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这既是中国人的初心,也是我们党获得最广大人民支持、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两岸融合的过程,也是不断为两岸同胞谋福利、谋发展的过程。
两岸同胞是骨肉兄弟,理当一视同仁。未来,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31条惠台措施”的提出和台湾居民居住证制度的实施,正是落实同等待遇的具体举措。随着祖国大陆不断发展进步,惠台措施将不断增加,台湾同胞享有的福利也将不断丰富。
两岸融合的具体举措,是实现应通尽通,福建应先行一步。两岸融合就是“你来我往”,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不分彼此,不分你我。这就要求海峡两岸消除现有的障碍和壁垒,使两岸来往“天堑变通途”。
“应通尽通”的政策主张,反映了两岸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从现阶段的经贸、能源、基础设施、行业标准开始做起,逐渐走向文化、理念、认同层面的心灵相通。在此过程中,与台湾地缘相近、文缘相承、血缘相亲的福建省作用独特,尤其应当先行一步。
目前,福建与金门已实现通水。未来,福建将进一步与金马实现通水、通电、通气、通桥,支持临近或条件相当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建设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作者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