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天才,他写诗,变幻莫测,笔法多端,经常突破诗歌创作的规律,却依然写出了名垂千古的诗篇。比如我们今天分享的《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汪伦是泾川豪士,听说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结果汪伦告诉他:“‘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大笑,款留数日,李白离开的时候,汪伦亲送,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这类诗话,当不得真,不过读读挺有意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李白坐着船将要远行,忽然听到岸上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桃花潭的潭水,深达千尺,却比不上汪伦送我离开时的情意。
这首诗,犯了古诗创作的两大忌讳,一是诗忌直,这首诗却写得直白浅露,二是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这首诗,却以自己与好友的名字入诗。
然而这首诗却依然成为了千古名篇。
李白纯以胸中之气运笔,完全抛弃了写作规律,尽管此诗直白,然而意尽却韵不尽,诗人与友人的情感已经完全体现在诗中,诗外无意,但是,诗中却有一种质朴率真的意味悠然不绝。
因此,诗中直用自己与友人的名字,也不显得粗俗,相反更显率真。
李白远行,汪伦踏歌相送,潭水悠悠,情意浓浓,这里的人情风物,都透露出一种质朴的真情。此诗能成为千古名篇,不在诗的意境,而在诗的韵味。
文 | 谢小楼
每天一首古诗词:李白《赠汪伦》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期间各路大诗人层出不穷,但是要论谁是个中魁首,相信很多人都会首推李白。李白的诗风飘逸潇洒,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他诗作中表现出了想象力和随处可见的夸张也历来为人称道,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诗句别人写来可能会让人觉得太过张狂,但是他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潇洒,或许这也是李白诗歌的魅力之所在。
李白的诗歌这般被推崇,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没有少学习他的诗作,他那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作,哪怕是毕业多年,很多我们也能脱口而出,像《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还有《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有《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这些经典名句都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不过有些诗词虽然我们至今依旧能脱口而出,对于它的意思也能说出个大概,但是却因为时间的流逝,对于其中某些特定字眼的意思已然记不大清,只能通过“想当然”地方式去理解。就像小学时便曾学过的《赠汪伦》,其中有一句其实现在很多人就是“想当然”地理解错了。那到底是什么地方理解错了呢?下面我们先在看一看全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5年左右,在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中还记载着一件趣事。当时泾县桃花潭附近住了一位名士汪伦,他听说李白要来此游历,于是便写了封信欢迎李白,在信中汪伦是这么说的,先生你不是喜欢游历吗?这个地方有十里桃花,先生你不是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供你畅饮。
结果李白很开心地就来了,来了以后才被汪伦告知,所谓的“桃花”是潭水名,实际上这里并没有盛放的桃花,而所谓的“万家酒店”只是店主姓万而已,并不是有上万家酒店。不过李白也是洒脱之人,对此并不在意,而是欣然接受了汪伦的热情款待,临走时为感谢汪伦的款待,于是便写了这首诗赠予对方。
这首诗历来为人称道的都是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这两句中李白以夸张的修辞形容了桃花潭水的深度,但这只是为了衬托出后面一句,也就是汪伦对于李白的深厚情谊,千尺的桃花潭水够深了吧?但这也比不上汪伦送别我的情意。可以说李白是在不吝言辞地夸赞汪伦,这两句也让汪伦得以青史留名。这两句的理解大家都没什么问题,产生误解的主要是上一句。
首句“李白乘舟将欲行”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描写李白即将出发。而“忽闻岸上踏歌声”便是很多人产生误解的句子,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这一句的意思应该是:忽然听见岸上有人踏着歌声翩然而至。在这种理解中,踏是动词,歌声本是无形物质的东西,但是李白却能用一个“踏”字,将歌声形象化具体化,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但实际上这样的理解显然是“高估”了李白。这一句中的“踏歌”其实是一个专有名词,这是在唐代民间流传的一种手拉手、双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所以李白这一句其实便是简单的实写,意思是忽然听见岸上的踏歌之声。
其实我们在品读古诗词的时候,由于对一些名词的不理解,很容易产生一些“想当然”的错误。就像宋代王安石的《元日》中有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很多人理解的爆竹是现在我们燃放的烟花,但实际上这里的“爆竹”还真就是字面意思,是将竹子在火中烧,使其发出爆裂之声,这是当时的一种习俗。
所以在品读古诗词的时候,我们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理解,就去“想当然”地解读,因为很多字词古今意思都有差距。而且像“踏歌”这样的专业名词现在我们也很少听说,很容易就会陷入自己错误的理解。
对于李白《赠汪伦》中的“踏歌声”大家之前有理解错误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五十多岁的李白心情不是很好,但他遇上了汪伦
李白有一首赠送给友人的诗十分经典,它就是《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他为什么会写下这首诗呢?李白漫游大河上下、长江南北,他已经五十多岁的人了,在他自己看来,只是写的一手好诗,政治抱负方面一事无成,而眼看北方的安禄山蠢蠢欲动,国家将要陷入战乱,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心情怎么好的了?!
不要紧,他的朋友多,总有人让他开心,这个人就是汪伦。除了《赠汪伦》李白还写过这样一首诗给汪伦“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
我来感意气,搥炰列珍羞。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这首诗的主题就是:在汪伦家里喝酒真痛快!
唐代,一个有才便能受到追捧的朝代
不仅是汪伦如此,整个唐代都是一个重才的时代、爱才的时代,这个“才”是“才华”的“才”。只要你有才华,人们就追捧你,崇拜你,也愿意资助你。
李白一生就没做过正儿八经的官,离开长安之后,他也没有担任过什么官职。
为什么他还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呢?就是因为有这些重情重义、爱慕他才华的朋友们在帮助他。
汪伦就是这样的人。李白口口声声说自己怀才不遇,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其实是怀才有遇的,那些朝廷的达官贵族不买他的账,但是我们的普通老百姓,像汪伦这样的识材之人买李白的帐。
他们不买账,我们买账,而我们是大多数,李白在天有灵,应该感到无比的欣慰。正是在汪伦这些人的面前,李白的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桃花潭,中国人的情感胜地,值得一去
诗中提到的桃花谭,我曾经去过。我在桃花潭镇有一个非常鲜明的感受,就是当地人对于李白和汪伦的这段友情念念不忘,他们认为桃花潭是中国人的情感圣地。
这也难怪,李白感谢汪伦,话很少,诗很短,只有28个字,但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都记住了这28个字,可见真诚真情的话不必在多,有时候一句就够。
关于主播和课程:
康震,《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点评嘉宾,《百家讲坛》讲师,师从当代诗词大家霍松林,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是精通书法、酷爱绘画的“康师傅“,喜欢游历山水。他的声音有满满的元气。他读过很多书,但没有学究气。康震教授倾尽二十多年诗学心得,在喜马拉雅上线《康震品读古诗词》课程,献给忙了一年的你,还有我们的家人。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天才,他写诗,变幻莫测,笔法多端,经常突破诗歌创作的规律,却依然写出了名垂千古的诗篇。比如我们今天分享的《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汪伦是泾川豪士,听说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结果汪伦告诉他:“‘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大笑,款留数日,李白离开的时候,汪伦亲送,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这类诗话,当不得真,不过读读挺有意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李白坐着船将要远行,忽然听到岸上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桃花潭的潭水,深达千尺,却比不上汪伦送我离开时的情意。
这首诗,犯了古诗创作的两大忌讳,一是诗忌直,这首诗却写得直白浅露,二是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这首诗,却以自己与好友的名字入诗。
然而这首诗却依然成为了千古名篇。
李白纯以胸中之气运笔,完全抛弃了写作规律,尽管此诗直白,然而意尽却韵不尽,诗人与友人的情感已经完全体现在诗中,诗外无意,但是,诗中却有一种质朴率真的意味悠然不绝。
因此,诗中直用自己与友人的名字,也不显得粗俗,相反更显率真。
李白远行,汪伦踏歌相送,潭水悠悠,情意浓浓,这里的人情风物,都透露出一种质朴的真情。此诗能成为千古名篇,不在诗的意境,而在诗的韵味。
文 | 谢小楼
每天一首古诗词:李白《赠汪伦》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