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姓谢的名人和历史人物 姓谢的名人有谁?

发布时间:2024-04-12 04:00:45作者:气宇轩昂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谢灵运:被李白、杜甫奉为偶像,他是文学的宠儿,却是政治的弃儿

唐朝时期,“诗仙”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下: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这里的“谢公”,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谢灵运,终李白一生,对谢灵运的崇拜,从来没有停止过,后来李白又陆续写下“谢公入彭蠡,因此游松门”等著名诗句,俨然成了谢灵运的“小迷弟”。

和李白相比,“诗圣”杜甫则矜持得多,但从杜甫的笔下,也能看出他对谢灵运的爱慕。杜甫在《石柜阁》中写道:

“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吾衰未自由,谢尔性所适。”

这里的“谢康乐”,就是指谢灵运,谢灵运活得自在,杜甫显然很羡慕他。

笔者统计,杜甫的一生,为谢灵运至少写了六首诗,其中,例如“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也是出自杜甫之手。

谢灵运,一个被“诗仙”和“诗圣”同时崇拜的大才子,历史上的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谢灵运49岁时被杀,是纯属冤枉,还是有他自己的原因呢?本文,笔者和大家分享谢灵运的故事。

一、旧时王与谢

公元383年,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重要,这一年,爆发了一场足以改变中国古代格局的战争——淝水之战。

当时,苻坚率领80万大军入侵东晋,晋武帝闻之大骇,急忙向老臣谢安问计,谢安于是推荐侄子谢玄领兵8万迎敌。没想到,谢玄不负众望,以一敌十,大胜而归,前秦也因此覆亡。当年,谢玄只有40岁,一战成名。

谢玄的长子名叫谢瑍,史载,谢家的子弟大多聪慧,只有谢瑍生性迟钝。谢瑍的妻子是王羲之的外重孙女、南阳太守刘畅之女刘氏。

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里的“王”,指的是以王导、王羲之为代表的琅琊王氏;“谢”指的是以谢安、谢玄为代表的陈郡谢氏。东晋有四大门阀,王、谢只是其中之二,还有两个是桓、庾。在那个时代,门阀世家之间的联姻,已经是默认的社会规则。

而本文的主人公谢灵运,就是谢瑍的儿子。淝水之战结束后的第三年,谢灵运出生,当时正是谢玄人生最巅峰的时候,谢玄见谢灵运生得机灵,聪慧过人,感慨道:

“我乃生瑍,瑍那得生灵运?”(出自《宋书·卷六十七》)

谢玄的意思是说:我虽然生了谢瑍这个笨蛋,但谢瑍怎会生出谢灵运这个机灵鬼呢?

虽然谢灵运得到祖父谢玄的偏爱,但这种爱,并没有持续很久,公元388年,东晋名将谢玄病逝于会稽,壮志未酬,年仅46岁。而这一年,谢灵运才4岁。两年后,他的父亲谢瑍也去世了。

在东晋时期,谢氏一族位高权重,即使没有祖父和父亲的庇佑,谢灵运仍然是仅次于皇族的贵公子。在族内叔伯们的照料下,谢灵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博览群书,很快凸显了异于常人的天赋。成年之前,谢灵运的文学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族内其他兄弟。

陈郡谢氏有两位大才子,一个是谢灵运,另一个名叫谢朓,后者是前者的族弟。后人把二人合称为“二谢”,把谢灵运称作“大谢”,把谢朓称作“小谢”。若论才华,谢灵运还是胜过族弟一筹。

二、才名冠江左

《宋书》说谢灵运的文章“冠绝江左”,的确如此,谢灵运写的诗词文章,常常引领风骚。有时候,谢灵运晚上刚写好的文章,当天夜里,就已经传到各大文人手中,第二天早晨就传遍建康城。下图为谢灵运塑像:

对于自己的才华,谢灵运也非常自傲,《南史·谢灵运传》记载,他曾说过一句闻名于后世的话: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这就是“才高八斗”的来历。谢灵运的意思是说:自魏晋以来,天下一共有十斗才华,曹子建(曹植)一个人独占八斗,我占一斗,还有一斗,天下人平分了。

这话,看似在捧曹植,其实还是在夸自己。

当然,谢灵运还有一层意思:自魏晋以来,论才华,我只服曹植一人,其他人我都看不上。

其实,曹植所在的年代,比谢灵运早了200年,而谢灵运比李白早了近300年,李白崇拜谢灵运、谢灵运又崇拜曹植,这个画面,还是很有趣的。

谢灵运的祖父谢玄当年为东晋立下不世之功,可惜谢玄早逝,谢玄的儿子谢瑍也不长命,等谢灵运成年后,东晋王朝把谢玄的爵位“康乐公”给了谢灵运来袭承。所以,谢灵运年纪轻轻,就已经食邑三千户,家缠万贯。

谢灵运不仅文章写得好,他还是“时尚达人”。《宋书》云:

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

意思是说,谢灵运喜欢奢华,他经常穿着鲜艳的衣服、驾着华丽的马车出入建康城。他还把款式陈旧的衣服、器物都改成新式样的,京城子弟纷纷效仿,对谢灵运膜拜不已。

因为才华出众,所以自视清高,谢灵运便是如此。

三、我志谁与亮?

前文说过,东晋是门阀士族的时代,以谢灵运的出身,一开始他就注定会成为朝廷的备用人才。所以,18岁那年,晋安帝司马德宗便任命谢灵运为员外散骑侍郎,这个职位,相当于皇帝的贴身随从。

但自恃才高的谢灵运,觉得这个职位,对自己来说,有些大材小用。

既然谢灵运不满意,皇帝还是给他几分薄面,于是又给谢灵运安排了一个大司马参军的职位,只是,在参军任上,谢灵运还是不开心。

因为,没人把谢灵运当作政治家,大家都把他当文人,这是谢灵运一生的悲剧。

东晋本就不是大一统的王朝,在谢安、谢玄等名将谢世之后,东晋人才乏力,后劲不足,皇权日渐衰微,以司马道子为首宗室力量逐渐抬头。宗室和贵族,本就是权力的竞争者,王、谢、桓、庾四大家族受到了宗室的打压,有部分激进者开始反抗。

最初,太原王氏的王恭联合桓温之子桓玄起兵讨伐司马道子,半路上,王恭被杀,桓玄趁机带兵脱离东晋,占领长江中游。随后,桓玄建立桓楚,登基称帝,彻底和东晋决裂。此后,各地陆续爆发起义,东晋的这些门阀贵族,竟然无能为力。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这时,一个叫乳名叫“寄奴”的穷苦百姓,顺势崛起,披上了“护国”的外衣,帮东晋王朝力挽狂澜。他先后帮东晋消灭了桓玄、刘毅、司马休等人,让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尴尬的是,“寄奴”此人,竟然是寒门出身。

寄奴,就是刘裕,他是刘邦弟弟刘交的第22世孙,在东晋时期,因为家贫,无法安身立命,没想到在军中闯出一片天地。

刘裕的崛起,彻底撕下了东晋门阀的遮羞布。

公元420年,刘裕见时机成熟,于是逼东晋皇帝禅让,建立了宋朝,不过,这个宋朝和赵宋不同,史称刘宋。

刘裕是寒门出身,对于门阀世家,他没必要上杆子巴结。于是,原来食邑三千户的“康乐公”谢灵运,被降为了食邑五百户的“康乐侯”。部级干部,一下变成了厅级干部,这让怀才不遇的谢灵运,十分不爽。

不过,刘裕还是久仰谢灵运的大名的,他任命谢灵运为太子左卫率,陪太子读书,还要负责保护太子的安全。在别人看来,这个职位现在或许不风光,但百年之后,太子登基,那可是要沾光的。

但是,谢灵运看不上这个职位,他认为,以自己的才学,最起码可以当个丞相、太尉什么的,因此,愤愤之下,他还写下了“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这样的诗句。

三年后,刘裕重病而亡,谢灵运“大喜”,因为他辅佐的太子刘义符登基了,是为宋少帝。作为曾经的东宫旧属,谢灵运心想:这下该重用我了吧?

可是,谢灵运想多了,他并没有因此出将入相,因为他性格高傲,看不惯皇帝身边的辅政大臣。当时宋少帝年幼,辅政大臣们便联手将谢灵运排挤出朝堂,谢灵运被贬出京城,担任永嘉太守。

谢灵运不甘心,但是他没有办法,他来到永嘉(温州)之后,开启了放荡不羁的模式。《宋书》云:

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

谢灵运纵情于山水,整日出去游玩,竟然放任衙门里的事情不管,政务荒废。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谢灵运有大志,认为自己有将相之才,然而,他却连一郡太守都没有做好。谢氏一族的其他成员,例如谢晦、谢曜等人纷纷写信来劝谢灵运,但谢灵运充耳不闻,继续游山玩水。

在永嘉“玩”了一年 ,面对众人的责难,他选择“撂挑子”,他辞官不干了!拜拜,永嘉郡,来的时候满脸悲愤,走的时候,非常潇洒 。

四、游山忆谢公

李白当年仕途不得已,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狂句,谢灵运也不例外,他辞官后,写下了“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表达自己的轻松和愉悦。

难怪李白崇拜谢灵运,二人的脾气都是一样的。

公元424年,宋少帝刘义符在睡梦中被杀,他的三弟刘义隆正式登基,史称宋文帝,开启了“元嘉”时代。

刘义隆小时候,对谢灵运崇拜不已,现在自己登基,立即下诏召谢灵运来京城当官,附上一句:待遇从优,薪资面谈!

没想到,谢灵运脾气大,他不去。

刘义隆却没有生气,他派光禄大夫范泰写了一封信给谢灵运,把谢灵运夸得像一朵花一样,然后在末尾说:当今陛下也这么夸你!

谢灵运一看,心动不已,随即答应复出。刘义隆任命谢灵运为侍中,每天陪在皇帝身边,和皇帝谈一谈诗词文章。可是,每当谈及政务,谢灵运就被刘义隆送走了。

因为,在刘义隆心目中,他的偶像谢灵运,是一个大文豪,但不是政治家。

谢灵运有些心灰意冷,每天上班也不积极了,迟到旷工都是家常便饭。渐渐地,刘义隆对谢灵运的好感日渐减退,但谢灵运毕竟是刘义隆亲自请来的,如果贸然把他辞退了,皇帝脸上也不好看。

于是,刘义隆几次暗示谢灵运,谢灵运从小就机灵,他立即上表,称自己有病,想回家休养。刘义隆假装挽留,然后开开心心地送走谢灵运这个“大神”。

临走前,谢灵运给刘义隆上了一道奏疏,建议刘义隆趁机夺取河北,刘义隆看着他的奏疏,笑了笑,等谢灵运转身,刘义隆又摇了摇头。

文人嘛,就是不懂政治!

元嘉五年,谢灵运回到家乡,因为谢氏一族影响深远,所以他回乡后有不少人来拜会他。靠着祖上的家底和人脉,谢灵运过得非常快活。他每日带上上百位奴仆,游山玩水,开山造湖,好不惬意。有一次,谢灵运带着上百人去伐木开道,临海太守一位是山贼下山,惶恐不已,亲自带兵前来“围捕”,结果二人一见,都很尴尬。由此可见,谢灵运闹得动静有点大。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成名于这个时候,谢灵运写了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300年后,让“诗仙”李白五体投地。“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诗魔”白居易,都对谢灵运念念不忘。“诗圣”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写道: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对谢灵运推崇备至!

为了方便自己游山玩水,谢灵运还发明一种便于登山的木屐,上山的时候把前齿拆掉,下山的时候把后齿拆掉,后人称之为“谢公屐”。李白那句“脚著谢公屐”,说的正是此物。

五、冤死还是作死

谢灵运太过高傲,平时为人也难免得罪人。其中,会稽太守孟顗最具代表。有一次在宴会上,谢灵运笑话孟顗信佛,竟然侮辱孟顗。孟顗好歹是一郡太守,谢灵运名气虽大,但也是民,以民犯官,在封建王朝,是大忌。于是,孟顗一道奏折递上京城:

(谢灵运)表其异志,发兵自防。

言下之意,说谢灵运私自训练兵士,打算造反。

谢家的故交遍布朝堂,有人听到风声,连忙飞鸽传书给谢灵运报信,谢灵运大惊不已,连忙上书给宋文帝刘义隆,说自己卧病在家三年,平时只拣偏僻无人的地方修身养性,不求再入朝堂,只求安度余生。有人说自己是造反,绝对是陷害。

谢灵运最后还说:

我不怕死,但我怕地方官诬蔑百姓,陛下却不知情……

说白了,谢灵运还是要为自己开脱。

刘义隆虽然滥杀功臣,但谢灵运有几斤几两,他还是知道的。他不相信谢灵运造反。刘义隆突然觉得,也许给谢灵运找点事做,他能消停些。

换句话说:皇帝觉得谢灵运是闲的!

于是,使者持圣旨来到会稽,任命谢灵运为临川内史。谢灵运当年连皇帝身边的侍中都看不上,哪能看得上一个内史。于是,谢灵运又继续迟到旷工,整日沉迷于山水之间。

后来,大家看不下去,临川王派属下郑望生去逮捕谢灵运,打算把它送到朝廷治罪,谢灵运不服,反而指使家奴抓捕了郑望生。

恰在不久前,谢灵运又写下了“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的诗句。

当年,秦王扫六合,韩国灭亡。韩国贵族张良为了报仇,几次刺杀秦始皇,最后还辅佐刘邦灭秦。谢灵运这首诗,有抨击刘宋,怀念东晋的意思,因此被抓到把柄,朝廷最后下海捕文书,抓谢灵运问罪。后来谢灵运被捕,群臣认为应该判处死刑。宋文帝爱惜人才,决定放他一马,于是,谢灵运被免职,充军广州。

以谢灵运的身份,即使充军,广州的将领也不会难为他。但是,当死神找到他时,他已经无法挣脱。

元嘉十年(433年),涂口有一帮打劫的无业游民,得罪了官府,官府出兵缉拿,双方发生械斗。事后,这帮无业游民被抓,经过审理,他们供认:

他们是要到广州,去救自己的老大谢灵运。因为半路上很饿,所以在路边打劫。

这下谢灵运完了,他造反的事情被坐实,刘义隆于是下令,在广州将谢灵运就地正法。谢灵运临死前,大笑不已,他写了一首诗:

凄凄凌霜叶,惘惘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悯……

写罢,谢灵运走上断头台,这一年,他49岁。

那帮无业游民是在湖北涂口被抓的,谢灵运身在广州,二者相距千里,他们真的是去救谢灵运吗?

谢灵运才华横溢、富贵满堂,他真的会找一帮饿肚子的无业游民来解救自己吗?

一切的一切,疑点重重,但是,谢灵运却因此而死。

笔者认为,谢灵运的一生,是惊艳的。纵观谢灵运的一生,他的才华冠绝江左,他的五言诗如初发之芙蓉,惊艳了一个时代。谢灵运被誉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李白、杜甫视他为偶像,王勃、韩愈、白居易对他推崇不已。

笔者认为,谢灵运的一生,又是矛盾的。纵观谢灵运的一生,他自视清高,他以为自己有王佐之才,他以为王侯将相对自己来说如探囊取物。他的一生,做过很多官职,却从来没有把某一个岗位做好。

所以说,谢灵运有一个惊艳而又矛盾的一生。

谢灵运有一个好的出身,有一个好的家世,又有惊世脱俗的才华,但是,他恃才傲物,他眼高手低,他性格狷狂。谢灵运49岁殒命,与其说是被冤死,不如说是自己作死。

白居易说:“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笔者认为,谢灵运是一个完美的诗人,却也是一个拙劣的政治家。

古代名门望族:谢氏没出过皇帝,但出了10位宰相

第一位是谢安名标青史的东晋宰相,他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为人称道,又以执政有方为后世效法。谢安(公元320年—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弟。

太元八年(383年)十二月,前秦与东晋双方决战淝水,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7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15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引起了司马氏皇室的戒备,以至于淝水战功,竟然没有封赏。

北伐节节胜利以后,司马氏和部分朝臣对谢安非常猜忌,世人也有怀疑谢安会像王莽那样篡位夺权,谢安“素退为业”,主动交出手上权力。

太元十年(385年)八月,谢安病重,只得请求返回建康治病休养,自广陵还京医治,由西州门入建康。

太元十年(385年)8月22日,谢安就溘然病逝建康,重回东山的心愿未能实现,享年66岁,司马曜方才因淝水战功追封谢安以庐陵郡公,追赠太傅、谥号曰“文靖”。到了谢安一死,东晋落在昏庸的司马道子手里,东晋的朝政就越来越了。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

第二位是谢混(公元378—412年),谢安之孙,晋朝美男子,字叔源,小字益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士,太保谢安之孙,会稽内史谢琰第三子,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婿,东晋安帝时为宰相,晋孝武帝司马耀旳乘龙快婿,后被刘裕诛杀。

谢混出身于陈郡谢氏,年轻时颇有美誉,有伟姿容,善写文章,为皇帝悦,后与晋陵公主成婚,育有二女。

东晋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袭望蔡县公,任中书令。

义熙二年(406年),加中领军、尚书左仆射领选部。

义熙四年(408年),加侍中、录尚书事、扬州刺史。

东晋末年之卢循孙恩之乱,爆发于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结束于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历时约十一年。谢氏家族遭到严重打击,谢混的父亲及两个哥哥纷纷战死,谢混这一家只剩谢混。

义熙八年(412年),谢混但因与刘毅关系密切,疑党同刘毅,被刘裕诛杀。谢混死后,其妻晋陵公主也被迫与谢家离婚。

谢混善诗文,被时人誉为"风华为江左第一"(《南史·谢晦传》),是中国山水诗文学的先驱人物之一。在晋末首倡山水诗,但仍受玄言诗影响,以致成就不大。钟嵘《诗品》将其诗定为中品。

第三位是谢晦(公元390年—426年),南宋美男子,字宣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东阳太守谢朗之孙。谢安二哥谢据的曾孙,南朝宋宰相,字宣明。

宋少帝景平二年(424年),因刘义符德行有失,谢晦与徐羡之、傅亮一起密谋废黜皇帝,以迎立宋文帝,并外调为荆州刺史,都督荆湘七州军事,进号卫将军。之后檀道济与徐羡之领兵入宫;以皇太后的名义废刘义符为营阳王,并遣人迎接宜都王刘义隆到建康继位。

景平二年(424年)六月,徐羡之任命谢晦为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秦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让他在外作为援助。刘义隆继位后,正式任命为谢晦为荆州刺史,并加使持节。不久,谢晦进封卫将军、散骑常侍、建平郡公。谢晦推掉了郡公的爵位,又获赐鼓吹一部。

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宋文帝刘义隆有意诛杀徐羡之等人、讨伐谢晦,便以北伐为由修治船舰。当时朝廷比较混乱,几乎令诛杀大臣的密谋败露。

元嘉三年(426年),谢晦因徐、傅被杀,举兵拒命,为檀道济所破,擒送建康伏诛,年仅三十七岁。

第四位是谢朏(公元441—506年),朝宋、齐、梁三朝均任过宰相,字敬冲,陈郡阳夏人。祖父弘微,南朝宋时任太常卿,父亲谢庄,任右光禄大夫。

谢朏幼年聪慧,孝武帝刘彧誉为神童,谢庄很喜欢,常置于左右。十岁能写文章,谢庄在土山游玩赋诗,让谢朏命题,谢朏提起笔就写好了。谢庄抚谢朏背说:“真吾家千金。”

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冬天在府上去世,当时六十六岁。武帝驾车降临来哭丧,下韶供给棺木,一套朝服,一套衣,十万钱,一百匹布,一百斤蜡。追赠为侍中、司徒。谥号为靖孝。谢朏所著的书和文章,同时在世上刊行。

儿子邀墨,官职升到司徒右长史,因犯杀牛罪而免官,在家中去世。次子邀箜,很有文才,官做到置昼太守,在任上去世。

第五位是谢举(公元479—548年),字言扬,陈郡阳夏(河南省太康县)人。南朝梁大臣,中书令谢览之弟也。幼年好学,能谈玄理,与谢览齐名。谢举年十四,曾赠选曲五言诗,受到这曲的称赞。

南朝梁武帝时三次拜相的谢举,他为官恪守官箴,以清正廉明著称;谢举初任秘书郎,后迁太子舍人,轻车功曹史,秘书丞,司空从事中郎,太子庶子,家令,掌东宫管记,深得昭明太子的赏识。

太清二年(548年),迁任尚书令,侍中、将军照旧。这年,侯景侵犯京师,谢举死在围城内。韶令追封他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照旧。其文集在战乱中全部丢失了。

二子谢禧、谢嘏,均少年成名。谢嘏,太清年间,历任太子中庶子,出任建室太守。

第七位是谢深甫(公元1139—1204年),南宋宰相,字子肃,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理宗皇后谢道清为其孙女。谢深甫年少时出身贫寒,颖悟异常,少怀大志,并刻志为学,力学成才。

谢深甫历官知青田县、大理丞、提举常平、参知政事、右丞相。从任嵊县尉、昆山丞、青田知县等小官起,即以办事精当,声闻远播。许多人都推荐他有廊庙才。素力学,为郑伯熊、葛邲等所称荐。

嘉泰四年(1204年)卒。卒后,以孙女谢道清为宋理宗皇后,而追封信王,易封卫王、鲁王,谥惠正,葬五十八都环翠山。墓葬浙江省临海双港(今白水洋镇)水晶坦。现为临海市级文保单位。

第八位是谢方叔(公元1201年—1272年),字德方,号渎山,寓意德随一生,方正为人。威州(今四川理县东北)人。南宋末年大臣。幼年方叔刻苦学习、勤奋励志,加上悟性又高,读书竞能过目不忘,行文落笔尽得奇语。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凡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皆能成颂。

咸淳八年壬申年(1272年),已是心如止水的谢方叔安然地享受着他平静而休闲的生活。同年正月,他突然接到自己豢养的两只白鹤相继而亡的消息,谢方叔感觉到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他喟然长叹:“鹤既仙化,余亦从此逝矣。”他开始为自己身后的事情做准备。“凡他人负欠文券。一切焚之”,并且“沐浴更衣,焚香望阚遥拜,次诣家庙祝白。招亲友从容叙别”。之后,又叫来笔墨,挥毫疾书:

罢相归来十七年,烧香礼佛学神仙。

今朝双鹤催归去,一念无惭对越天。

随即瞑目静坐,须臾而逝。

第九位是谢迁(公元1449—1531年),字于乔,号木斋,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代中期著名阁臣,明世宗嘉靖年间任宰相。

谢迁仪表堂堂,相貌俊伟,办事坚持原则,为人光明磊落,秉节直谅,见事明敏,善持论。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政绩卓著;时人云“李公谋(李东阳的谋略),刘公断(刘健的当机立断),谢公尤侃侃(谢迁的能言善辩)”,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第十位是谢升(公元1572—1645年), 明末祟祯年间的宰相,字伊晋,山东德州人。他是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明清两朝均位极人臣。

谢升历任北直隶三河县、遵化县、雄县、河南滑县知县,升礼部主事。曾为太子讲书,历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卿、吏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书等,官至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明亡后降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初年入阁与诸大学士共理机务,卒干任上。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谢姓人物?

遥知湖上一樽酒, 能忆天涯万里人。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战乱四起的年代往往有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也会有很多人选择改名换姓,就此隐逸一方。本篇就来聊聊汉末时期的谢姓人物们。

梳理了《三国志》中提及的谢姓人物们,列个名单:谢奂、谢承、谢崇、谢勖、谢该、谢子微、谢宏、谢顺、吴主谢夫人、谢景、谢奇、谢谭、谢旌、谢渊、谢厷、谢慈、谢赞、谢斐。后人们应该对谢承这个名字更熟悉一些,毕竟他也著有《后汉书》。此外,射援的先辈就是来自北地谢氏,只是改姓为射。

“长史万潜、谢奂、袁霸等劝进”——《三国志·武帝纪》注解

【谢奂,只在史书中出场两次,一次是丞相府长史,一次是少府,也是曹魏举足轻重的臣子】

“煚子承撰后汉书,称煚幼以仁孝为行,明达有令才”——《三国志·吴书·妃嫔传》注解

【谢承,吴主谢夫人之弟,主要贡献就是其著作《后汉书》,也被区分为谢承后汉书,有两个儿子谢崇、谢勖,也都有些名气】

“吴主权谢夫人,会稽山阴人也”——《三国志·吴书·妃嫔传》

【谢氏,吴主谢夫人,不愿意屈居于徐氏之下,父亲谢煚jiǒng曾任东汉尚书令、徐令,叔父谢贞任建昌长】

“详闻公车司马令南郡谢该善左氏传,乃从南阳步涉诣许,从该问疑难诸要”——《三国志·杜畿传》注解

【谢该,作为当世名儒,钻研《春秋左氏传》,门徒上千人,乐详也曾随他求学解惑】

“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三国志·和洽传》注解

【谢子微,也是一时名士,提携过一些同郡士人,评价许劭兄弟“平舆之渊,有二龙焉”】

“谢宏往日陈铸大钱,云以广货,故听之”——《三国志·吴主传》注解

【谢宏,为吴国出使过辽东,经过一番波折后还是成功回到了江东】

“诸葛恪征六安,破魏将谢顺营,收其民人”——《三国志·吴主传》

【谢顺,魏国将领,诸葛恪功劳簿上的一笔】

“而谢景、范慎、刁玄、羊衟等皆为宾客”——《三国志·孙登传》

【谢景,孙登身边的诸多宾客之一,他有辩才却被羊衜认为不够稳重】

“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三国志·吕蒙传》

【谢奇,魏国臣子,曾多次侵袭江东边境,被吕蒙击败后部下降吴】

“还,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三国志·吾粲传》

【谢谭,既然被称为处士,就是始终没有出仕者】

“逊遣将军李异、谢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三国志·陆逊传》

【谢旌,吴国将领,参加过与季汉交锋的战事,记载也是寥寥无几】

“时谢渊、谢厷等各陈便宜,欲兴利改作,以事下逊”——《三国志·陆逊传》

【谢渊、谢厷,两人都曾向孙权建议实施些便民政策,谢渊与谢承一样都是会稽山阴人士,谢厷则是能言善辩之辈】

“傅相谢慈等谏奋,奋杀之”——《三国志·孙奋传》

【谢慈,可能与“射慈”是同一人,力谏孙奋被杀,还留有一些著作】

“翻与语而奇焉,为书与豫章太守谢斐,令以为功”——《三国志·诸葛恪传》注解

【谢斐,官至豫章太守,在这些谢姓人物中算是成就较高的了】

“少与同郡谢赞、吴郡顾谭齐名”——《三国志·钟离牧转》注解

【谢赞,依然是会稽山阴人士,年少时与顾谭、钟离牧齐名】

如有疏漏,还望补充。

谢灵运:被李白、杜甫奉为偶像,他是文学的宠儿,却是政治的弃儿

唐朝时期,“诗仙”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下: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这里的“谢公”,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谢灵运,终李白一生,对谢灵运的崇拜,从来没有停止过,后来李白又陆续写下“谢公入彭蠡,因此游松门”等著名诗句,俨然成了谢灵运的“小迷弟”。

和李白相比,“诗圣”杜甫则矜持得多,但从杜甫的笔下,也能看出他对谢灵运的爱慕。杜甫在《石柜阁》中写道:

“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吾衰未自由,谢尔性所适。”

这里的“谢康乐”,就是指谢灵运,谢灵运活得自在,杜甫显然很羡慕他。

笔者统计,杜甫的一生,为谢灵运至少写了六首诗,其中,例如“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也是出自杜甫之手。

谢灵运,一个被“诗仙”和“诗圣”同时崇拜的大才子,历史上的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谢灵运49岁时被杀,是纯属冤枉,还是有他自己的原因呢?本文,笔者和大家分享谢灵运的故事。

一、旧时王与谢

公元383年,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重要,这一年,爆发了一场足以改变中国古代格局的战争——淝水之战。

当时,苻坚率领80万大军入侵东晋,晋武帝闻之大骇,急忙向老臣谢安问计,谢安于是推荐侄子谢玄领兵8万迎敌。没想到,谢玄不负众望,以一敌十,大胜而归,前秦也因此覆亡。当年,谢玄只有40岁,一战成名。

谢玄的长子名叫谢瑍,史载,谢家的子弟大多聪慧,只有谢瑍生性迟钝。谢瑍的妻子是王羲之的外重孙女、南阳太守刘畅之女刘氏。

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里的“王”,指的是以王导、王羲之为代表的琅琊王氏;“谢”指的是以谢安、谢玄为代表的陈郡谢氏。东晋有四大门阀,王、谢只是其中之二,还有两个是桓、庾。在那个时代,门阀世家之间的联姻,已经是默认的社会规则。

而本文的主人公谢灵运,就是谢瑍的儿子。淝水之战结束后的第三年,谢灵运出生,当时正是谢玄人生最巅峰的时候,谢玄见谢灵运生得机灵,聪慧过人,感慨道:

“我乃生瑍,瑍那得生灵运?”(出自《宋书·卷六十七》)

谢玄的意思是说:我虽然生了谢瑍这个笨蛋,但谢瑍怎会生出谢灵运这个机灵鬼呢?

虽然谢灵运得到祖父谢玄的偏爱,但这种爱,并没有持续很久,公元388年,东晋名将谢玄病逝于会稽,壮志未酬,年仅46岁。而这一年,谢灵运才4岁。两年后,他的父亲谢瑍也去世了。

在东晋时期,谢氏一族位高权重,即使没有祖父和父亲的庇佑,谢灵运仍然是仅次于皇族的贵公子。在族内叔伯们的照料下,谢灵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博览群书,很快凸显了异于常人的天赋。成年之前,谢灵运的文学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族内其他兄弟。

陈郡谢氏有两位大才子,一个是谢灵运,另一个名叫谢朓,后者是前者的族弟。后人把二人合称为“二谢”,把谢灵运称作“大谢”,把谢朓称作“小谢”。若论才华,谢灵运还是胜过族弟一筹。

二、才名冠江左

《宋书》说谢灵运的文章“冠绝江左”,的确如此,谢灵运写的诗词文章,常常引领风骚。有时候,谢灵运晚上刚写好的文章,当天夜里,就已经传到各大文人手中,第二天早晨就传遍建康城。下图为谢灵运塑像:

对于自己的才华,谢灵运也非常自傲,《南史·谢灵运传》记载,他曾说过一句闻名于后世的话: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这就是“才高八斗”的来历。谢灵运的意思是说:自魏晋以来,天下一共有十斗才华,曹子建(曹植)一个人独占八斗,我占一斗,还有一斗,天下人平分了。

这话,看似在捧曹植,其实还是在夸自己。

当然,谢灵运还有一层意思:自魏晋以来,论才华,我只服曹植一人,其他人我都看不上。

其实,曹植所在的年代,比谢灵运早了200年,而谢灵运比李白早了近300年,李白崇拜谢灵运、谢灵运又崇拜曹植,这个画面,还是很有趣的。

谢灵运的祖父谢玄当年为东晋立下不世之功,可惜谢玄早逝,谢玄的儿子谢瑍也不长命,等谢灵运成年后,东晋王朝把谢玄的爵位“康乐公”给了谢灵运来袭承。所以,谢灵运年纪轻轻,就已经食邑三千户,家缠万贯。

谢灵运不仅文章写得好,他还是“时尚达人”。《宋书》云:

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

意思是说,谢灵运喜欢奢华,他经常穿着鲜艳的衣服、驾着华丽的马车出入建康城。他还把款式陈旧的衣服、器物都改成新式样的,京城子弟纷纷效仿,对谢灵运膜拜不已。

因为才华出众,所以自视清高,谢灵运便是如此。

三、我志谁与亮?

前文说过,东晋是门阀士族的时代,以谢灵运的出身,一开始他就注定会成为朝廷的备用人才。所以,18岁那年,晋安帝司马德宗便任命谢灵运为员外散骑侍郎,这个职位,相当于皇帝的贴身随从。

但自恃才高的谢灵运,觉得这个职位,对自己来说,有些大材小用。

既然谢灵运不满意,皇帝还是给他几分薄面,于是又给谢灵运安排了一个大司马参军的职位,只是,在参军任上,谢灵运还是不开心。

因为,没人把谢灵运当作政治家,大家都把他当文人,这是谢灵运一生的悲剧。

东晋本就不是大一统的王朝,在谢安、谢玄等名将谢世之后,东晋人才乏力,后劲不足,皇权日渐衰微,以司马道子为首宗室力量逐渐抬头。宗室和贵族,本就是权力的竞争者,王、谢、桓、庾四大家族受到了宗室的打压,有部分激进者开始反抗。

最初,太原王氏的王恭联合桓温之子桓玄起兵讨伐司马道子,半路上,王恭被杀,桓玄趁机带兵脱离东晋,占领长江中游。随后,桓玄建立桓楚,登基称帝,彻底和东晋决裂。此后,各地陆续爆发起义,东晋的这些门阀贵族,竟然无能为力。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这时,一个叫乳名叫“寄奴”的穷苦百姓,顺势崛起,披上了“护国”的外衣,帮东晋王朝力挽狂澜。他先后帮东晋消灭了桓玄、刘毅、司马休等人,让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尴尬的是,“寄奴”此人,竟然是寒门出身。

寄奴,就是刘裕,他是刘邦弟弟刘交的第22世孙,在东晋时期,因为家贫,无法安身立命,没想到在军中闯出一片天地。

刘裕的崛起,彻底撕下了东晋门阀的遮羞布。

公元420年,刘裕见时机成熟,于是逼东晋皇帝禅让,建立了宋朝,不过,这个宋朝和赵宋不同,史称刘宋。

刘裕是寒门出身,对于门阀世家,他没必要上杆子巴结。于是,原来食邑三千户的“康乐公”谢灵运,被降为了食邑五百户的“康乐侯”。部级干部,一下变成了厅级干部,这让怀才不遇的谢灵运,十分不爽。

不过,刘裕还是久仰谢灵运的大名的,他任命谢灵运为太子左卫率,陪太子读书,还要负责保护太子的安全。在别人看来,这个职位现在或许不风光,但百年之后,太子登基,那可是要沾光的。

但是,谢灵运看不上这个职位,他认为,以自己的才学,最起码可以当个丞相、太尉什么的,因此,愤愤之下,他还写下了“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这样的诗句。

三年后,刘裕重病而亡,谢灵运“大喜”,因为他辅佐的太子刘义符登基了,是为宋少帝。作为曾经的东宫旧属,谢灵运心想:这下该重用我了吧?

可是,谢灵运想多了,他并没有因此出将入相,因为他性格高傲,看不惯皇帝身边的辅政大臣。当时宋少帝年幼,辅政大臣们便联手将谢灵运排挤出朝堂,谢灵运被贬出京城,担任永嘉太守。

谢灵运不甘心,但是他没有办法,他来到永嘉(温州)之后,开启了放荡不羁的模式。《宋书》云:

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

谢灵运纵情于山水,整日出去游玩,竟然放任衙门里的事情不管,政务荒废。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谢灵运有大志,认为自己有将相之才,然而,他却连一郡太守都没有做好。谢氏一族的其他成员,例如谢晦、谢曜等人纷纷写信来劝谢灵运,但谢灵运充耳不闻,继续游山玩水。

在永嘉“玩”了一年 ,面对众人的责难,他选择“撂挑子”,他辞官不干了!拜拜,永嘉郡,来的时候满脸悲愤,走的时候,非常潇洒 。

四、游山忆谢公

李白当年仕途不得已,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狂句,谢灵运也不例外,他辞官后,写下了“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表达自己的轻松和愉悦。

难怪李白崇拜谢灵运,二人的脾气都是一样的。

公元424年,宋少帝刘义符在睡梦中被杀,他的三弟刘义隆正式登基,史称宋文帝,开启了“元嘉”时代。

刘义隆小时候,对谢灵运崇拜不已,现在自己登基,立即下诏召谢灵运来京城当官,附上一句:待遇从优,薪资面谈!

没想到,谢灵运脾气大,他不去。

刘义隆却没有生气,他派光禄大夫范泰写了一封信给谢灵运,把谢灵运夸得像一朵花一样,然后在末尾说:当今陛下也这么夸你!

谢灵运一看,心动不已,随即答应复出。刘义隆任命谢灵运为侍中,每天陪在皇帝身边,和皇帝谈一谈诗词文章。可是,每当谈及政务,谢灵运就被刘义隆送走了。

因为,在刘义隆心目中,他的偶像谢灵运,是一个大文豪,但不是政治家。

谢灵运有些心灰意冷,每天上班也不积极了,迟到旷工都是家常便饭。渐渐地,刘义隆对谢灵运的好感日渐减退,但谢灵运毕竟是刘义隆亲自请来的,如果贸然把他辞退了,皇帝脸上也不好看。

于是,刘义隆几次暗示谢灵运,谢灵运从小就机灵,他立即上表,称自己有病,想回家休养。刘义隆假装挽留,然后开开心心地送走谢灵运这个“大神”。

临走前,谢灵运给刘义隆上了一道奏疏,建议刘义隆趁机夺取河北,刘义隆看着他的奏疏,笑了笑,等谢灵运转身,刘义隆又摇了摇头。

文人嘛,就是不懂政治!

元嘉五年,谢灵运回到家乡,因为谢氏一族影响深远,所以他回乡后有不少人来拜会他。靠着祖上的家底和人脉,谢灵运过得非常快活。他每日带上上百位奴仆,游山玩水,开山造湖,好不惬意。有一次,谢灵运带着上百人去伐木开道,临海太守一位是山贼下山,惶恐不已,亲自带兵前来“围捕”,结果二人一见,都很尴尬。由此可见,谢灵运闹得动静有点大。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成名于这个时候,谢灵运写了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300年后,让“诗仙”李白五体投地。“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诗魔”白居易,都对谢灵运念念不忘。“诗圣”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写道: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对谢灵运推崇备至!

为了方便自己游山玩水,谢灵运还发明一种便于登山的木屐,上山的时候把前齿拆掉,下山的时候把后齿拆掉,后人称之为“谢公屐”。李白那句“脚著谢公屐”,说的正是此物。

五、冤死还是作死

谢灵运太过高傲,平时为人也难免得罪人。其中,会稽太守孟顗最具代表。有一次在宴会上,谢灵运笑话孟顗信佛,竟然侮辱孟顗。孟顗好歹是一郡太守,谢灵运名气虽大,但也是民,以民犯官,在封建王朝,是大忌。于是,孟顗一道奏折递上京城:

(谢灵运)表其异志,发兵自防。

言下之意,说谢灵运私自训练兵士,打算造反。

谢家的故交遍布朝堂,有人听到风声,连忙飞鸽传书给谢灵运报信,谢灵运大惊不已,连忙上书给宋文帝刘义隆,说自己卧病在家三年,平时只拣偏僻无人的地方修身养性,不求再入朝堂,只求安度余生。有人说自己是造反,绝对是陷害。

谢灵运最后还说:

我不怕死,但我怕地方官诬蔑百姓,陛下却不知情……

说白了,谢灵运还是要为自己开脱。

刘义隆虽然滥杀功臣,但谢灵运有几斤几两,他还是知道的。他不相信谢灵运造反。刘义隆突然觉得,也许给谢灵运找点事做,他能消停些。

换句话说:皇帝觉得谢灵运是闲的!

于是,使者持圣旨来到会稽,任命谢灵运为临川内史。谢灵运当年连皇帝身边的侍中都看不上,哪能看得上一个内史。于是,谢灵运又继续迟到旷工,整日沉迷于山水之间。

后来,大家看不下去,临川王派属下郑望生去逮捕谢灵运,打算把它送到朝廷治罪,谢灵运不服,反而指使家奴抓捕了郑望生。

恰在不久前,谢灵运又写下了“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的诗句。

当年,秦王扫六合,韩国灭亡。韩国贵族张良为了报仇,几次刺杀秦始皇,最后还辅佐刘邦灭秦。谢灵运这首诗,有抨击刘宋,怀念东晋的意思,因此被抓到把柄,朝廷最后下海捕文书,抓谢灵运问罪。后来谢灵运被捕,群臣认为应该判处死刑。宋文帝爱惜人才,决定放他一马,于是,谢灵运被免职,充军广州。

以谢灵运的身份,即使充军,广州的将领也不会难为他。但是,当死神找到他时,他已经无法挣脱。

元嘉十年(433年),涂口有一帮打劫的无业游民,得罪了官府,官府出兵缉拿,双方发生械斗。事后,这帮无业游民被抓,经过审理,他们供认:

他们是要到广州,去救自己的老大谢灵运。因为半路上很饿,所以在路边打劫。

这下谢灵运完了,他造反的事情被坐实,刘义隆于是下令,在广州将谢灵运就地正法。谢灵运临死前,大笑不已,他写了一首诗:

凄凄凌霜叶,惘惘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悯……

写罢,谢灵运走上断头台,这一年,他49岁。

那帮无业游民是在湖北涂口被抓的,谢灵运身在广州,二者相距千里,他们真的是去救谢灵运吗?

谢灵运才华横溢、富贵满堂,他真的会找一帮饿肚子的无业游民来解救自己吗?

一切的一切,疑点重重,但是,谢灵运却因此而死。

笔者认为,谢灵运的一生,是惊艳的。纵观谢灵运的一生,他的才华冠绝江左,他的五言诗如初发之芙蓉,惊艳了一个时代。谢灵运被誉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李白、杜甫视他为偶像,王勃、韩愈、白居易对他推崇不已。

笔者认为,谢灵运的一生,又是矛盾的。纵观谢灵运的一生,他自视清高,他以为自己有王佐之才,他以为王侯将相对自己来说如探囊取物。他的一生,做过很多官职,却从来没有把某一个岗位做好。

所以说,谢灵运有一个惊艳而又矛盾的一生。

谢灵运有一个好的出身,有一个好的家世,又有惊世脱俗的才华,但是,他恃才傲物,他眼高手低,他性格狷狂。谢灵运49岁殒命,与其说是被冤死,不如说是自己作死。

白居易说:“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笔者认为,谢灵运是一个完美的诗人,却也是一个拙劣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