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中元节的意义来历(中元节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4-04-12 03:38:13作者:旧人陌兮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中元节是“鬼节”?原来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被我们误解了!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

道教中的“中元节”

佛教中的“盂兰盆节”

而民间,称之为“鬼节”!

有句俗语叫“七有半,鬼乱窜”

人们会在这天

烧纸钱、冥币、放河灯、做法事……

而在这一天,禁忌之事就更多了:

1、不能披头散发睡觉。

2、不能说“鬼”字。

3、不能半夜庆生。

4、不能乱拍他人的肩膀。

5、不能半夜晾衣服。

6、不能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

......

想到这些,是不是有点心跳加速?不敢出门?

别怕!!!

无邪君(微信公众号:中国反邪教)

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个“鬼节”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是儒家、道家、佛家都有的节日,它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有多种不同的传说。

版本一

道教中的中元节,与土地祭祖有关。

相传有个名叫陈子祷的人,与龙王的女儿结婚后,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和“水官”三个孩子。这“三官”主管人间的“赐福”、“赦罪”、“解厄”三大任务。

天官的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

地官的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

水官的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每年的“中元节”,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地官”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

于是民间在“中元节”这天举行祭祀活动,目的是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希望“地官”赦免他们的罪行。

版本二

民间的“鬼节”,与鬼神祭拜有关。

民间认为,整个七月为“鬼月”。初一阎罗王会打开地狱的“鬼门关”,让地府中的鬼魂出来活动。人们以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等办法,满足它们的需要,以免它们在人间为非作歹。

各家也会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家中,让它们饱餐祭品。到了七月十五这天,“鬼门关”会再度关闭,鬼魂们就要再次回到地府中去。

版本三

在佛教文化里,七月十五又称为“盂兰节”、“盂兰盆节”、 “盂兰”等。起源于一个叫做“目连救母”的故事。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弟子,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道眼视察,看到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便想送饭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

(“目连救母”插图)

目连向佛祖求救,佛祖被他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并要他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斋,供养十方僧众。目连按照指示,终于使母亲得以解脱痛苦,为了感激佛祖,他年年举办施食会,以解那些孤魂饿鬼倒悬之厄运。

从此,七月十五这天佛教徒都要举行“盂兰盆”,济度六道苦难,报谢父母的长养慈爱之恩。

中元节的习俗

其实,无论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还是民间的鬼月俗信,在精神上都有相通之处,皆是以奉亲、敬养、普渡为主题,教育人们要多做善事。

渐渐的,佛教与道教在七月十五的仪式变得世俗化,与民间的鬼月俗信融为一体。从此,中元节成为了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祭亡、祀鬼、解难、赦罪的华夏节日。而中元节的习俗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比如说——

放河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目的是普渡与祈祷。

面塑:七月十五之前,妇女们盛行面塑活动,给家里每个人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羊型,称为面羊,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吃鸭:中元节这天,很多地方都会吃鸭子。为什么呢?因为“鸭”同“压”,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

祈丰收: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常联系在一起。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在地上,叫做“布田”。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当然,中元节最重要的活动还是祭祖。如今,不少市民仍会在中元节来临前购买香蜡纸钱,找一处合适的空地焚烧,以此来寄托对逝去亲友的思念。

(图为市民江边烧纸祭祖)

中元节的意义

一幕幕鬼神之说,赋予了中元节以神秘的色彩,久久流传下来的民俗,又让我们有了一种怀念逝去亲人的仪式感。如今的我们当然知道,这一天并不会真的有鬼神出没,也不会有神仙来人间大赦天下,它更多的意义在于,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百善孝为先”,事实上,“中元节”不应只是让我们怀念已逝亲人有了一个理由,更应该是对我们要在生前就多尽孝心的一种提醒。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有时哪怕只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也可能就是他们期盼已久的牵挂。

毕竟,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作者:南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中国反邪教』

投稿邮箱:kaiwindwuxie@sina

一经采用支付丰厚稿酬

我们在这里 · 静静等着你

中元节是“鬼节”?原来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被我们误解了!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

道教中的“中元节”

佛教中的“盂兰盆节”

而民间,称之为“鬼节”!

有句俗语叫“七有半,鬼乱窜”

人们会在这天

烧纸钱、冥币、放河灯、做法事……

而在这一天,禁忌之事就更多了:

1、不能披头散发睡觉。

2、不能说“鬼”字。

3、不能半夜庆生。

4、不能乱拍他人的肩膀。

5、不能半夜晾衣服。

6、不能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

......

想到这些,是不是有点心跳加速?不敢出门?

别怕!!!

无邪君(微信公众号:中国反邪教)

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个“鬼节”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是儒家、道家、佛家都有的节日,它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有多种不同的传说。

版本一

道教中的中元节,与土地祭祖有关。

相传有个名叫陈子祷的人,与龙王的女儿结婚后,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和“水官”三个孩子。这“三官”主管人间的“赐福”、“赦罪”、“解厄”三大任务。

天官的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

地官的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

水官的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每年的“中元节”,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地官”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

于是民间在“中元节”这天举行祭祀活动,目的是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希望“地官”赦免他们的罪行。

版本二

民间的“鬼节”,与鬼神祭拜有关。

民间认为,整个七月为“鬼月”。初一阎罗王会打开地狱的“鬼门关”,让地府中的鬼魂出来活动。人们以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等办法,满足它们的需要,以免它们在人间为非作歹。

各家也会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家中,让它们饱餐祭品。到了七月十五这天,“鬼门关”会再度关闭,鬼魂们就要再次回到地府中去。

版本三

在佛教文化里,七月十五又称为“盂兰节”、“盂兰盆节”、 “盂兰”等。起源于一个叫做“目连救母”的故事。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弟子,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道眼视察,看到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便想送饭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

(“目连救母”插图)

目连向佛祖求救,佛祖被他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并要他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斋,供养十方僧众。目连按照指示,终于使母亲得以解脱痛苦,为了感激佛祖,他年年举办施食会,以解那些孤魂饿鬼倒悬之厄运。

从此,七月十五这天佛教徒都要举行“盂兰盆”,济度六道苦难,报谢父母的长养慈爱之恩。

中元节的习俗

其实,无论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还是民间的鬼月俗信,在精神上都有相通之处,皆是以奉亲、敬养、普渡为主题,教育人们要多做善事。

渐渐的,佛教与道教在七月十五的仪式变得世俗化,与民间的鬼月俗信融为一体。从此,中元节成为了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祭亡、祀鬼、解难、赦罪的华夏节日。而中元节的习俗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比如说——

放河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目的是普渡与祈祷。

面塑:七月十五之前,妇女们盛行面塑活动,给家里每个人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羊型,称为面羊,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吃鸭:中元节这天,很多地方都会吃鸭子。为什么呢?因为“鸭”同“压”,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

祈丰收: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常联系在一起。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在地上,叫做“布田”。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当然,中元节最重要的活动还是祭祖。如今,不少市民仍会在中元节来临前购买香蜡纸钱,找一处合适的空地焚烧,以此来寄托对逝去亲友的思念。

(图为市民江边烧纸祭祖)

中元节的意义

一幕幕鬼神之说,赋予了中元节以神秘的色彩,久久流传下来的民俗,又让我们有了一种怀念逝去亲人的仪式感。如今的我们当然知道,这一天并不会真的有鬼神出没,也不会有神仙来人间大赦天下,它更多的意义在于,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百善孝为先”,事实上,“中元节”不应只是让我们怀念已逝亲人有了一个理由,更应该是对我们要在生前就多尽孝心的一种提醒。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有时哪怕只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也可能就是他们期盼已久的牵挂。

毕竟,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作者:南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中国反邪教』

投稿邮箱:kaiwindwuxie@sina

一经采用支付丰厚稿酬

我们在这里 · 静静等着你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七月半中元节的来历由来及传说故事

[闽南网]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中元节俗称亡人节、七月半,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起于北魏的中元节迄今已千年有余,在这一天,放灯让鬼魂得以转世的习俗时代承袭,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时代特色。

而在佛家的说法里,七月半这天要感恩报答父母的生长养育之恩。因此在中元节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

》》中元节是哪一天几月几日

》》中元节来历由来及传说

七月半中元节的来历由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七月半中元节

七月半中元节的传说故事

相传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之后来到了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了受十八层地狱的那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十分之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实在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然恂私情,让看守牢房小鬼偷偷的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也都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中元节。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