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象我这样的,千年一出”。
董文渊,究竟他是天才,还是庸才。
有人说他是不可多得的奇才,棋界的大天才,有人说他是棋坛的耻辱,象棋国手中不应有他的名字。
作为棋史争议最大的人物,不管怎么说,天才或庸才,董文渊的棋艺水平,确实是高超。
1919年,董文渊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户普通人家,父亲董阿林,与人合伙开了一个铜匠店。
杭州历来人杰地灵,出各方面的人才,董文渊十岁时,在铜匠店既学手艺,又钻研棋艺。
董文渊从小痴迷棋迷,14岁时在当地已经无敌,覆盖周边各处,都鲜有能与之对战者。
十六岁时,董文渊振臂一呼,登台表演,他的水平之高,天赋之强,让人惊叹。
董文渊18岁,与四省名将争霸,竟然勇夺桂冠,棋坛总司令谢侠逊亲自主持,敕封他为四省棋王。
后董文渊赶往香港、澳门、上海等地,与各路名手擂台大战,番棋PK,连创佳绩,特别闪耀于香港。
其中20岁与七省王冠周德裕之争,董文渊竟十番棋前六局五胜一平,提前四局结束战斗,旁观者无不叹服,董遂为新七省棋王。
“魔叔”杨官璘巅峰时期与董文渊对决,先期连续落败,后精心准备和研制董文渊的棋路后,方得以扳回,仍伯仲之间。
正在双方相持不下之际,董文渊因故被判刑,“玩弄女性”,进了监狱,错过了全国赛。
出狱后,董文渊不单下象棋,还在围棋全国赛上进入前四名,且代表中国队出战日本。
前中国棋院院长在《超越自我》一书中夸赞他在棋上的能力非凡,头脑如此聪明,象棋和围棋都是超一流。
要知道,象棋与国际象棋相通,因而,很多的双枪将,都是象棋和国际象棋的。
象棋跟围棋都是全国前几、最顶级水平的,只董文渊一个人。
是以文渊豪言,“象我这样的,千年一出”,流传至今,成为弈林神论。
遗憾的是,又因为一些作风原因,董文渊晚期过起了流浪生活。
他不能再参加任何象棋以及围棋的全国和地方赛,只能终日到西湖边挂彩,去其他小地方“偷鸡”。
隐姓埋名,余生就在这样无尽的穷困潦倒中艰苦渡过,也鲜有人去看望或接济他。
1982年,第二届亚洲象棋锦标赛在杭州举行,香港名士曾益谦到杭,与董文渊相见。
“文渊兄,是你啊”。
“是啊,岁月无情,这一生恍然如梦,想当年在香港酣战,多么快意”。
“文渊兄,那都是几十年前了,那时你何等厉害,何其潇洒,如今”。
曾益谦不忍转身,临走赠了一些钱给董文渊,以表旧日之情,此别成永别。
1996年,董文渊去世,一代象棋高手在孤独和寂寞中,渡过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
14岁地方称霸,16岁登台表演,十八岁四省称王,二十岁完胜七省棋王,辗转各地,全无敌手,连魔叔都敬畏三分,一时间堪为平起平坐。
不可思议的是,他的围棋水平,竟毫不逊色于象棋,如果不是因为入狱和无法参赛等问题,他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家暄面馆,董文渊的旧居下,开了这样一家小面馆,宅内还是破旧无比。
遥想他在香港当年,青年时意气风发,极具英姿,晚年老态龙钟,愁眉不展。
又是一个午后,衣衫褴褛的董文渊跟茶馆棋友讲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偶尔也有人请他吃酒喝茶,看,这就是董文渊,他开怀大笑,快乐的像个孩子。
那一天的雨夜,董文渊想起周德裕,写下《对局书怀》,想到杨官璘,忽然痴笑,这小老弟,颇具感怀。
夜里几稍孤寂,风带走了他的思绪,看到自己,他竟偷偷的落下泪来。
文渊啊,天造之才!
(象棋王子)
标题:方琼:主持人背后的舞者,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
在娱乐圈里,艺名和绰号似乎已经成为明星们的标配。然而,有一位主持人,她的名字并非出奇制胜,但她的一生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这位主持人就是方琼,一个曾经是舞者,如今以主持人身份活跃在荧屏前的女性。
舞者的梦与家庭的担
方琼,曾姓蔡,出生在七零年代的石家庄,是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小女儿。从小,她就展现出非凡的文艺天赋,尤其在舞蹈领域有着出色的天赋。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戏剧性,方琼在读初中时父亲突然离世,家庭瞬间变成了丧失了顶梁柱的孤儿寡母之家。面对家庭的重担,方琼放弃了追逐舞蹈梦想的机会,选择了报考幼师学校,为了支撑家庭。
从文工团到电视台,命运的扑朔迷离
在家庭的压力下,方琼毕业后成为一名幼师。然而,幼师工作的繁琐和待遇的不成比例让她感到困顿。辞去幼师职务后,她踏上了漫漫的求职之路,参加省话剧团的演员选拔,尝试过多个行业,但命运总是扑朔迷离。
一次机缘巧合,她加入了文工团成为一名文艺兵。在部队,她的才华得到了发挥,参与了多场大型演出。然而,退伍后,她再次面临着职业的选择,直到有一天,电视台的大门向她敞开。
艺名芳琼,主持生涯的奇妙之旅
进入电视台,方琼以幕后工作者的身份开始了她在媒体行业的生涯。尽管长期在幕后工作,但她对主持的热爱使得她渴望走上舞台。然而,命运再次安排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领导建议她改名,由于原名“曹静霞”听起来不易记忆,不够搭配主持风格。于是,她以艺名芳琼开始了她的主持生涯。
执掌《九九》这一新节目,方琼表现出色,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她的名气也水涨船高,成为当时主持界的佼佼者。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不前,而是在事业巅峰时刻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改回真名“曹静霞”。她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曹静霞”同样可以成为台柱子。
家庭的支持,事业的辉煌
方琼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她在家庭中也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母亲一直是她坚强的后盾,而在工作中结识的丈夫杨扬更是对她的事业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尽管长期分隔两地,但夫妻二人的关系并没有因此变得陌生。夫妻二人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为方琼创造了一个既能专心事业又能享受家庭温暖的环境。家庭的支持让方琼在事业上更加从容不迫,也更加充满动力。
多重身份,追梦不息
方琼并非止步于主持这一个身份。她重新捡起了当年放下的大学梦想,成功考入中传研究生。然而,在学业与家庭之间,她陷入了困扰。在这个关键时刻,丈夫杨扬再次给予了她最大的支持,鼓励她带着儿子一起去北京追梦。
央视主持人,创业女强人
毕业后,方琼受到央视的青睐,成为一名主持人。她主持多档王牌儿童节目,成为观众喜爱的对象。然而,她并未止步于此。如今,方琼不仅是一名央视主持人,还兼职创业女强人,创办了自己的直播带货平台。
这一次的创业并非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追求更真实的自己,享受人生的快乐。方琼展现了她不断进取的精神,用创业的方式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多才多艺。尽管带货领域还有很多挑战等待着她,但相信她会在这个领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
结语:方琼,不止是主持人
方琼的人生故事如同一篇传奇,从舞蹈梦想到央视主持,再到创业女强人,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勇敢追求,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人生的赢家。她的坚持与付出,不仅让她成为职场女性的楷模,更让她成为家庭的支柱和幸福的缔造者。方琼,她的名字如今已经超越了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成为了一个充满力量和温暖的符号。或许,她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楷模,更是那个在人生中坚守初心的普通女人。她用她的人生诠释了,无论何时何地,追梦的力量都会是最美的旋律。
直播带货新篇章,方琼的多面才华
方琼并非满足于央视主持的身份,她勇敢地踏入了直播带货的领域,开启了新的篇章。在这个短视频时代,她充分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创办了一个专属的直播带货平台。这一决定不仅展现了她商业头脑的敏锐,也为她的事业生涯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直播中,方琼不仅展示了丰富的产品知识,更是以幽默风趣的风格吸引着观众。她用独特的主持风格,将直播带货变得生动有趣,成功吸引了大量粉丝。这一创新的尝试,再次证明了她在娱乐行业的多面才华。
家庭幸福,事业辉煌,方琼的人生赢家之路
方琼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取得了平衡,她的人生赢家之路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辉煌。成为职场女性楷模的她,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更在家庭中创造了温馨幸福的家庭。
她与丈夫杨扬的感情令人羡慕,两人相互理解,共同进退。这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更是一种默契和支持。在夫妻二人共同努力下,他们创造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使得方琼在事业上能够更加专注,不为家庭的牵绊而犹豫。
传承与担当,方琼的社会责任
方琼并非只满足于自己的成功,她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担当起社会责任。作为一位公众人物,她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关注并参与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她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社会责任感,成为社会上的一位正能量代表。
回首过往,方琼的人生哲学
回首过往,方琼的人生哲学不仅体现在她的事业成功上,更体现在她对家庭、社会的贡献以及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她用自己的一生,向世人传达着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她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要勇敢面对,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她的人生故事是一本激励人心的教科书,是一幅奋斗与坚持的画卷。
结语:方琼,人生的赢家
方琼,她不仅是央视主持人,创业女强人,更是家庭的支柱、社会的贡献者。她的人生故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传记,是追梦路上的灿烂篇章。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人生的赢家,她的名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标签,更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温暖的符号。或许,我们都能从她的故事中汲取一些力量,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成为生命中最美的赢家。
赵梦歧
常熟赵某本是塾师,教导儿子极其严格。儿子赵梦歧十五岁,因为读书不努力多次被父亲捶打,终于忍耐不住,逃去了润州。
他乞讨到一家道院,被赤霞道长收留。赤霞喜欢他的伶俐清俊,盘问底细,得知是根本人家的孩子,更是格外照顾,闲暇之余教他学琴。一年多后,梦歧尽得其技。又过一年,赤霞死,其他门徒把赵梦歧赶了出来,因为惧怕父亲,他不敢归,又一路流浪去了杭州。
游荡于孤山时遇到一个和尚,芒鞋布袍,身背古琴,在岸边石头上歇息。梦岐借琴观看,和尚欣然同意。反复把玩,此琴断纹斑驳,的确是古物,试着拨弄,清越异常。
和尚问:“居士亦擅长此技乎?”梦岐席地而坐,弹奏一曲。和尚惊奇问道:“王赤霞是你的老师吧?”赵梦歧点头,和尚说:“我认识的人里,弹琴最好的是王赤霞与韩香雪,一看你的手法,就知道渊源。”
赵梦歧叩头请求拜师,和尚答应,把他带到一座寺庙教授了三个月,临别又把古琴赠送。自此,赵梦歧绝技乃成,靠弹琴得到名士们的青睐,暂住士人顾生家。
一天,乡绅华翁来请。到了华家,中堂已摆下宴席,当地名人聚集。梦岐一曲终了,众人拍手叫好。忽然内室门帘晃动,一个美貌女子在帘后一闪而逝。
回去后,梦岐向顾生打听,顾生说:“那女子是华翁小女,亦擅琴,可惜已经有了婚约,不然与君倒是天造地设的一双。”赵梦歧听了很失望。
此时,赵梦歧已经有了积蓄,于是离开顾家,去惠山租了住处。一天夜里,古琴声自作,虽不成调,却婉转柔和,似出自女子之手。他猜测是狐女,于是坐到琴边,对着空中弹奏指点。
过了一个月,狐女琴艺大长,能够自如弹奏流行的曲子,但是始终没有现形,也未交谈。
一日,忽有一女子推门径入,急匆匆说:“你的情缘到了!”然后拉着赵梦歧出门,前行甚速,片刻间来到一处墓地。一座新坟已经挖开,华女昏沉沉躺在棺材里。女子解释道:“为了感谢你授琴之恩,特撮合你与华氏结成连理。那在华家弹琴,此女在门后偷窥,对你也是一见倾心。前日我施法令其假死,复原后赶快带她回乡,以免横生枝节。”
赵梦歧喜出望外,把华女背回住处,休养几天,乔装归乡。当年他离家之后,父亲早已后悔,如今儿子带妇而归,皆大欢喜。《翼駉稗编》
方秀才
杭州方秀才,父亲贸易起家,到他这代才开始学儒,在西湖旁买了一座老宅读书,宅前宅后桐树环绕,清荫掩映。方秀才博学多才,名噪一时,特别擅长鼓琴。
一天晚上,月色如水,忽有一人造访,着古衣冠,玉貌雪髯。此人先是倚着梧桐高歌,然后径直入室。其歌曰:“造物无言,至音无声,相依为命,五柳先生,辱在泥涂,哪得知音。”
入室后深施一礼道:“先生尚未眠耶?”方秀才觉得对方是妖,惊惧不敢回答。来人笑道:“先生风雅之人,为何如此胆怯?我乃陶高士之友,不是祸人者,知君高雅,故拜谒叨扰。”
方生勉强回礼,打听对方邦族姓氏。来人说道:“某姓吕,世居山阴,好音律,识其玄妙,只是知音不遇,难以彰显于当世之士。”
说着取下墙上挂着的琴,自顾弹奏起来。声音清越,节调悠扬。方生不由肃然起敬,说道:“您莫非是琴仙?”吕君停手说:“岂敢以仙相称,只是略懂音律而已。”
自此,吕君不时来往,指点方秀才琴艺。有一天,他看到书架上的洞箫,说道:“我有一堂妹,亦擅长洞箫,明晚当携来相见,献其薄技。”方生大喜,置酒菜等待。
次日晚上,等到二更,万籁俱寂还不见人踪。正疑其爽约,忽有箫声出于庭院,一女郎跟着吕君冉冉而来,冰肌玉骨,姿态非凡。
方生大喜,请二人入室相语。他向女郎求教,女郎拿出一本箫谱说:“按谱修习,胜过名师。”
这天晚上,方生与吕君彻夜痛饮,女郎不能久待先行离去。吕君大醉,鸡叫时踉跄离开,方秀才送他到门口,吕君忽然一跤跌倒,消失在台阶下。
早晨,方秀才在那里挖掘,深至尺余,得到古琴一张。洗去泥土,冰纹斑驳,不知出于什么年代。
自此后,吕君与女郎再未出现。方秀才把这张古琴视若珍宝,从不轻易示人。《遁窟谰言》
背琴人
唐朝时,有个衣衫褴褛的人,身背古琴在长安游荡。有时候在酒铺饮酒,有时候在月下抚琴,很少与人交流。大家认为他是个癫狂之人,也并不在意。偶然有人听到他的琴声,凄切感人。
李白听说后,前去拜访,二人携手来到山野临水之处,对饮抚琴。李白听对方鼓琴一曲,不由感慨苍凉。
那个人说:“世间的乐器,只有琴声能深入人心,你能听懂我的琴声,足知你性情放旷,不是俗人。”李太白行礼道:“君落魄之人,却是我的知己。”那人又说:“世人都以为我落魄,其实我的心并不落魄。”李白说:“为何不设法改变状况呢?”
那人说:“我如果自认为落魄,就会改变;如今是世人认为我落魄,我不会为了别人而改变。其实我对你的诗作是有看法的。”太白恭敬请其指教。
那人说:“君之诗艳丽轻浮如蝶舞花飘,风骨不足,公子王孙认为其美,真正的贤士却不屑一顾。君有才气,然不会久贵,望爱惜自己,不要以虚名为累。”说完忽的消失。太白怅然若失,郁郁而回。《疑仙传》
郭抚掘井,得一铁琴,抚而不响。一日有客造访,从琴腹中凿去泥锈,弹奏数曲,音响非凡。郭抚拜而求授,来客传授古曲两支,告诫勿传于人。
来客离开,从此,这张琴在郭抚的弹奏下发出美妙的声音。但是别人弹奏仍旧寂然。《嫏嬛记》
张澜:川北圣人 天下大老
冯方雄
人物档案
张澜(1872—1955),字表方,四川南充人。22岁中秀才,补廪生。1917年秋,任四川省长。1922年,复任南充中学校长。1925年,张澜创办成都大学并担任校长。1944年9月,中国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同盟,张澜当选为主席。平津解放后,张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2019年“十一”国庆节前夕,国家档案馆首次公布了一段关于开国大典时间最长、内容最完整的彩。这段12分钟的珍贵视频资料,真实还原了载入史册的旷世盛典。影像中,一位老者站在毛主席右侧,一身长衫布衣、银髯飘拂,格外引人注目。
他,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张澜先生。他一身布衣便帽,在城楼上留下的这段影像,成为先生两袖清风、一生克勤克俭的真实写照。
张澜先生雕塑
一双布鞋走了半个世纪
1872年,张澜出生于一个以农为主的耕读人家。当时,一家人住在南充县中和乡张观沟(现西充县莲池镇观音堂村)。
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4景区——张澜故里景区。在景区入口处的表方广场旁,有一座方方正正的雕塑,因为张澜字表方,雕塑由此取名“表方石”。沿着游步道蜿蜒前行,穿过郁郁葱葱的梅林,便来到张澜先生的故居。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川北民居,依山而建、面水而居。山是长岭山,水是玉带河,青山绿水相依,荷塘梅林相望,清雅幽静。
位于西充县莲池镇观音堂村的张澜故里景区
张澜的父亲张文倬是清朝秀才,在老家一边设馆教书,一边耕田种地。张家共育有四男七女,由于家庭文化底蕴深厚,再加上教子有方,张文倬的四个儿子先后有三个中了清末秀才,加上张文倬本人,张家在当地有“农家五父子,一门四秀才”的美名。父母言传身教,张澜从小就养成了谨守节俭、不畏艰苦的美德。他经常打赤脚,穿补丁衣服,吃饭时不抛舍一粒米,上街赶场不乱花大人一文钱。
张澜自幼勤学好思,不到发蒙年龄,就躲在学堂外偷听父亲讲课,趁着放牛、砍柴的劳作间隙,熟读背诵了多部典籍。1894年,22岁的张澜参加科举考试。离家前,母亲拿出一双亲手做的新布鞋叫儿子穿上,希望他前程似锦。
在张澜纪念馆,透过玻璃橱窗,陈列着一双十分普通的粗布鞋,黑色的鞋面,鞋底边沿扎满了细密的针脚,每一寸都仿佛写满了故事。“考毕回家,张澜脱下新布鞋珍藏,只在逢年过节穿一二日。”张青萍是张澜故里景区的讲解员,对张澜的故事如数家珍。“张澜始终关注民生,同情百姓疾苦,生活简朴,为政清廉。一袭布衣长衫、一双土布鞋,从家乡穿到重庆、成都、上海……穿到就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张澜故居前的池塘莲花盛放
八字家训传承优良家风
从南充城区五星花园出发,经人民南路折转,有一条街道叫表方街,表方街1号是张澜纪念馆及南充市建华职业中学所在地。
1938年秋,周恩来同志在重庆约见张澜先生,建议他以人士身份在家乡办一所“富有革命朝气,具有气息”的学校,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有用的人。为此,张澜选址于南充城郊的西河边,创办了南充私立建华中学,后来成为川北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场所,并培养了大批的地下党员和革命志士。为纪念和缅怀先生的历史功绩,1985年,原南充市(今顺庆区)在建华中学内的张澜旧居,设立了张澜纪念馆,由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并于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旧居为清代四合院式木结构古建筑,总占地1200余平方米,幽静而典雅,旧居内以大量珍贵史料、图片、实物,系统展示和反映了张澜先生光辉的一生。
纪念馆内,有一封家书,颇有由来。
这封家书静静地躺在一展厅的展示柜里,是1949年12月14日身居北京的张澜先生写给在重庆的长子张乔啬的。信中张澜叮嘱张乔啬无论在以后的工作还是生活中,第一要把思想搞清楚,事事为人民服务,来建设新社会新国家,而不是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归结点;第二要改变作风,要谦虚、谨慎、勤劳、节俭。“总之,人人要劳动,事事为利人,而不是只图自利。”
泛黄的纸张、苍劲的字迹,书写了舐犊情深,镌刻了家国情怀,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子女的挂念和勉励。
张澜一家传承着“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的八字家风,并以之严格要求子女和亲友,成为后世典范。
张澜的父亲张文倬在族中首举秀才,他督理农耕、设馆授徒,重义疏财、待人宽厚。张澜自幼随父耕读,先后中秀才,补廪生,曾被保送至日本留学。
张文倬经常教育子女“平生无不检之行,无苟取之财”。他在送儿子张澜去日本留学时曾告诫他:“为人不能忘本昧良,终生布衣也是福。男儿当自立自强,自爱自重,读书不求高官厚禄,但求为民造福。”张澜的母亲同样“治家有法”,张澜在为父母立碑的碑文中这样写道:“先妣性甚刚,治家有法,无敢怠惰。澜任省长时,犹督吾妇及娣姒勤农作,诸孙虽幼,或分以饼饵,或给以数钱,必诱之使勤……”
在张澜先后任川北宣慰使、嘉陵道尹、四川省长期间,家里依然过的是普通人家的日子。母亲勉励他做好官,不多取一文。1912年夏,张澜卸川北宣慰使之职时,因任内救济贫困而负债600缗,还期将至,欲再借贷于人,母亲得知此事,便将祖上留下仅有的四亩地出卖以还债。
据《南充市志》载,张澜掌管川北庶政时,励精图治,惩治贪官污吏,举廉能,革陋规,去弊政。川北大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川百姓赞誉张澜为“川北圣人”。
张澜在四川省长任上时,重庆镇守使熊克武一心想雄霸四川,要把张澜赶出成都。熊克武不相信张澜是清官,命令驻南充第三师师长石青阳去抄张澜的家。南充军阀石青阳曾派人暗中彻查张澜,当石青阳亲眼看到张澜家徒四壁,母亲和夫人皆着粗布衣服,正提篮采野菜时,深深地感叹道:“川北圣人果然名不虚传!”
1950年4月,张澜夫人刘慧徵带子女进京与其团聚。张澜却说:“你们不要以为是来享福了。过去劳动,现在还是要劳动。我把政府分配来的保姆退回去了,家务事自己干。乔啬、继延和你们,都要好好学习,要谦虚、谨慎、刻苦、勤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0岁时,张澜写下“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的“四勉一戒”,并以此教育勉励儿女。
张澜故居“家风馆”浮雕壁画
天下大老兴学兴业泽被后世
毛主席曾赞叹:“表老者,天下之大老也!”后人亦敬称先生“表里如一,方正做人”。回顾张澜先生83载春秋人生旅途,有长达75年的时光是在家乡度过的,他办教育、兴实业,直至今日,南充人民仍受先生义举之福荫。
在南充,张澜先生提倡新学,创办小学、中学和女校,为南充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1904年,张澜先生在今南充市顺庆区创办顺庆府官立中学堂。随后又创办南充县立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顺庆府官立中学堂发展成了南充教育学院,南充县立中学则蜕变为四川省南充农业学校。这两所学校正是如今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2023年10月21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办学120周年庆典。在南充高中顺庆校区一处墙壁上,张澜先生和吴玉章先生的铜像以浮雕的形式展现。1938年,张澜与吴玉章同被遴选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受周恩来嘱托,张澜回乡后在南充创办富有革命朝气和气息的私立建华中学。1950年,私立建华中学高中部与南充中学高中部合并为南充高中,成就南充基础教育之脊梁。
张澜先生不仅为南充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还积极推动医疗事业发展。始建于1937年的南充市中心医院,正是由张澜先生与老友梁漱溟教授共同创建的。在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中,北京大学教授梁漱溟先生,应张澜先生邀请,率山东教育团来南充成立了四川省南充教育馆,并在嘉陵江边河街创立馆办卫生所,当时,所内仅有两名医师、两名护士、1名化验兼药剂员,另有1名助产士和7名练习生。这个馆办卫生所,就是南充市中心医院的前身。张澜、梁漱溟也许不曾料到,这座在抗日战争的炮火声中催生的卫生所,经过80多年披肝沥胆的奋斗、呕心沥血的拼搏,能在大半个世纪之后崛起于川东北大地。
在南充,张澜先生兴办地方实业,大力倡导栽桑养蚕和发展缫丝业,为南充丝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在六合丝博园内设有张澜广场,广场中的青年张澜雕像仿佛讲述着先生那段实业救国的往事。1912年,在张澜先生积极支持下,留日归国实业家盛克勤开办了六合丝厂,即今天的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此后,南充丝绸产业发展迅速,一度重现了“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的盛况,以及“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的盛景。
南充市中心的北湖,汉代称“是鱼池”,明代叫“北湖”。如今,北湖公园已然是南充的地标和名片。公园里有一尊张澜塑像,只见他身着布衣长衫,眼神深邃,目光所及之处,是今日美丽繁荣的新南充。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冯方雄
配图:梁洪源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