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生肖

农历干支纪年表(干支纪年表)

发布时间:2024-04-12 15:22:50作者:痴人痴梦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六十年天干地支纪年表,六十花甲子纳音丰穗歌,六十花甲干支口诀

六十花甲口诀表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的组合,称六十甲子。初学者要记住六十甲子不太容易,建议先记住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这样对应,掌握第一组甲子、甲戌、甲申、甲午。。。以后的以此类推,网络上有掌上排干支的方法,有兴趣的可以查询。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一、口诀: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墙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佛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插环金。

壬子癸丑桑枝木,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二、略解

甲子乙丑海中金:以子属水,又为湖,又为水旺之地。兼金死于子,墓于丑,水旺而金死墓,故曰“海中金”也。又曰:“气在包藏,使极则沉潜。”

丙寅丁卯炉中火:以寅为三阳,卯为四阳。火既得位,又得寅卯之木以生之。此时天地开炉,万物始生,故曰“炉中火”也。天地为炉,阴阳为碳。

戊辰己巳大林木:以辰为原野,巳为六阳。木至六阳,则枝荣叶茂。以茂盛之木,而在原野之间,故曰“大林木”也。声播九天,阴生万顷。

庚午辛未路旁土:以未中之木,生午位之旺火,火旺则土于斯百受刑。土之所生,未能育物,犹路旁土也。壮以及时,重厚载木,多不虑水。

壬申癸酉剑锋金:以申酉金之正位,兼临官申,帝旺酉,金既生旺,则诚刚矣,刚则无逾于剑锋,故曰“剑锋金”也。红光射斗牛,白刃凝霜雪。

甲戌乙亥山头火:以戌亥为天门,火照天门,其光至高,故曰“山头火”也。天际斜飞,山头落日。散绮因于返照,舒霞本自余光。

丙子丁丑涧下水:以水旺于子,衰于丑,旺而反衰,则不能为江河,故曰“涧下水”也。山环细浪,雪涌飞湍。源流三峡之倾,涧壑千寻之倒。

戊寅己卯城头土:以天干戊己属土,寅为艮山,土积而为山,故曰“城头土”也。天京玉叠,帝里金城。龙蟠千里之形,虎踞四维之势。

庚辰辛巳白腊金:以金养于辰,生于巳。形质初成,未能坚利,故曰“白腊金”也。气渐发生,金尚在矿。交聚日月之光,凝聚阴阳之气。

壬午癸未杨柳木:以木死于午,墓于未。木既死墓,虽得天干壬癸之水以生之,终是为木,故曰“杨柳木”。万缕不蚕之丝,千条不针之线。

甲申乙酉泉中水:金临官在申,帝旺在酉。金既生旺,则水由以生,然方生之际,力量未洪,故曰“井泉水”也。气息而静,遇而不竭,出而不穷。

丙戌丁亥屋上土:以丙丁属火,戌亥为天门。火既炎上,则土非在下而生,故曰“屋上土”也。以火水而生旺,是徒增其势,至于死绝,喜以安。

戊子己丑霹雳火:丑属土,子属水。水居正位,而纳音乃火,水中之火,非龙神则无,故曰“霹雳火”也。电掣金蛇之势,去驰铁骑之奔,变化之象也。

庚寅辛卯松柏木:以木临官在寅,帝旺在卯。木既生旺,则非柔弱之比,故曰“松柏木”也。傲雪凌霜,参天覆地,风撼奏笙簧,雨余张旌旗。

壬辰癸巳长流水:辰为水库,巳为金长生之地。金则生水,水旺已存,以库水而逢生金,则泉源终不竭,故曰“长流水”也。势极东南,贵安静。

甲午乙未沙中金:午为火旺之地,火旺则金败。未为火衰之地,火衰则金冠带带败,而方冠带未能斫伐,故曰“沙中金”也。

丙申丁酉山下火:申为地户,酉为日入之门,日至此时而藏光也,故曰“山下火”。西沉兑位,复喜东南。出震明离,其光愈晔。暗恶水,明喜济。

戊戌己亥平地木:戌为原野,亥为生木之地。夫木生于原野,则非一根一株之比,故曰“平地木”也。惟资雨露之功,不喜霜雪之积。

庚子辛丑璧上土:丑虽土家正位,而子则水旺之地。土见水多,则为泥也,故曰“璧上土”也。气居闭塞,物尚包藏,掩形遮体,内外不交,故云。

壬寅癸卯金箔金:寅卯为木旺之地,木旺则金衰,又金绝于寅,胎于卯,金既无力,故曰“金箔金”。气尚柔弱,金形绝地,薄若缯缟,乃云。

甲辰乙巳覆灯火:辰为食时,巳为隅中,日之将午,艳阳之势,光地天下,故曰“覆灯火”。金盏卸光,玉台吐艳,照日月不照处,明天地未明时。

丙午丁未天河水:丙丁属火,午为火旺之地,而纳乃水,水自火出,非河汉不能有也,故曰“天河水”。气当升降,沛然作霖,生旺有济物之功。

戊申己酉大驿土:申为坤,酉为兑,兑为泽。戊己之土,加为坤泽之土,非其他浮薄之土,故曰“大驿土”。气以归息,物当收敛,故云。

庚戌辛亥钗钏金:金到戌而衰,至亥而病。金既衰病,则诚柔矣,故曰“钗钏金”。形已成器,华饰光灿,厌乎生旺,贵乎藏体,火盛伤形,终不喜。

壬子癸丑桑柘木:子属水,丑属金,水方生木,金则伐之,犹桑柘方生,人便以畏蚕,故曰“桑柘木”也。气居盘屈,居于水地,未施刀斧之劳。

甲寅乙卯大溪水:寅为东北维,卯为正东,水流正东,则其性顺,而川涧池沼俱舍而归,故曰“大溪水”。气出阳明,水势恃源,东流滔注,故云。

丙辰丁巳沙中土:土库在辰,而绝在巳,而天干丙丁之火至辰冠带,临官在巳,土既库绝,旺火复与生之,故曰“沙中土”。土疏气散不宜。

戊午己未天上火:午为火旺之地,未中之木,又复生之,火性炎上,及逢生地,故曰“天上火”。气过阳宫,重离相会。炳灵交光,发辉炎上,故云。

庚申辛酉石榴木: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此时木则绝矣,惟石榴之木反实,故曰“石榴木”。气归静肃,木渐成实,木居金上,其味秋果成实,故云。

壬戌癸亥大海水:水冠带在戌,临官在亥,水则力厚矣。兼亥为江,非他水之比,故曰“大海水”。势趋天门,历事已毕,生旺不泛,死绝不涸,故云。

三、详解

  甲子乙丑海中金  以子为水,又为湖,又为水旺之地,兼金死于子、墓于丑,水旺而金死、墓,故曰海中之金,又曰气在包藏,使极则沉潜。  子,五行是水,是湖泊之水,是水势旺盛的地方,在五行中金死在子而墓在丑,水旺金死、墓,尤如大海中之金子故曰大海金。另一种说法:甲乙和子丑都是阴阳刚萌发,这样追朔到极点,就下沉潜藏仿佛象海中的金子一样。《三命通会》云:海中金者,宝藏龙宫,珠孕蛟宝,出现虽假于空冲,成器无借乎火力,故东方朔以蚌蛤名之,良有理也,妙选有珠藏渊海格以甲子见癸亥,是不用火,逢空有蚌珠照月格,以甲子见己未,是欲合化互贵。盖以海金无形,非空冲则不能出现,而乙丑金库,非旺火则不能陶铸故也。如甲子见戊寅、庚午,是土生金,乙丑见丙寅丁卯是火制金。又天干逢三奇,此等贵格,无有不贵。  丙寅丁卯炉中火  以寅为三阳,卯为四阴,火既得位,又得寅卯之木以生之,此时天地开炉,万物始生,故曰炉中火,天地为炉,阴阳为炭。  戊辰己巳大林木  以辰为原野,巳为六阴,木至六阴则枝藏叶茂,以茂盛之大林木而生原野之间,故曰大林木,声播九天,阴生万顷。  庚午辛未路旁土  以未中之土,生午木①之旺火,则土旺于斯而受刑。土之所生未能自物,犹路旁土也,壮以及时乘原②哉,木多不虑木。  提示:五行中土生木,木生火,可火反过来把土烧焦,这就是土所生之物,非但无用反而害己,所以用路旁土比喻,但此命未必不好,路旁土得水滋润灌溉,可以回归大地,滋生万物,如果得金资助,也可以建宫修殿,富贵一时。  注:①.生午木:恐为午火之误。原书注:午木,午在  五行对应的是火。  ②.乘原:原书注:此处恐有误,无此语,应是乘  车马之误。  壬申癸酉剑峰  以申酉金之正位,兼临官申,帝旺酉,金既生旺,旺则诚刚,刚则无逾于剑峰,故曰剑峰金。虹光射斗牛,白刃凝霜雪。  甲戍乙亥山头火  以戍亥为天门,火照天门,其光至高,故曰山头火也,天际斜晖,山头落日散绮,因此返照舒霞,木白金光。提示:山头火可以通天,此命可贵可显,但要有山(土)有木有火,否则火光难以照亮天门了,另外,山头火怕水,微雨稍可,如遇大海水(见壬戍、癸亥)相克,那么凶神就到了。  丙子丁丑涧下水  以水旺于子衰于丑,旺而反衰则不能成江河,故曰涧下水,出环细浪,雪涌飞淌,汇流三峡之倾澜,望下寻之倒。  提示:涧下为澄水清流,命书曰,此水若得金,尤其以砂中、剑锋为佳(甲午乙未砂中金、壬申癸酉剑锋金),但不能掺杂有火、土之命,水火不容,土来水不清。最后若有大溪水(甲寅乙卯)相合,就象征细流汇成江河,源远流长无忧无虑了。戊寅己卯城头?/FONT>  以天干戊、己属土,寅为艮山,土积为山,故曰城土也,天京玉垒,帝里金城,龙蟠千时之形,虎踞四维之势也。  提示:城中见山见水,必是假山秀水,非显贵人家不能营造,但忌大海之水和霹雳火。  庚辰辛巳白蜡金  以金养于辰而生于巳,形质初成,未能坚利,故曰白蜡金,气渐发生,交栖日月之光,凝阴阳之气。  提示:白蜡金质初成,喜遇火、水;如庚辰遇辛巳或水,喜见乙巳,命书称为《啸风猛虎格》,学业仕途多有成就,再加遇水喜见乙酉、乙卯、癸巳等,命书都认为有富贵命,但因白蜡金性弱,所以怕木反悔,除非他遇到弱火,需要有木来助了。  壬午癸未杨柳木  以木死于午墓于未,木既死墓,唯得天干壬癸之水以生之,终是柔木,故曰杨柳木,万缕不蚕之丝,千条不了之线。  提示:杨柳木植根于土中,所以喜见土,唯丙戍丁亥屋上土不喜,可为杨柳不能生在屋上,杨柳木又喜遇水,除大海水外皆吉;加外还有〈杨柳拖金〉之说,即以此为日柱,时柱中有金相配,以此为富贵之命,杨柳木性弱,遇火易夭折;同时他外庚申辛酉石榴木,有旺盛的石榴木相压,杨柳木一生卑*。  甲申乙酉泉中水  金既临官在申,帝旺在酉,旺则生自以火①,然方生之际方量未兴,故曰井泉水也。气息在静,过而不竭,出而不穷。  注①.旺则生自以火:此指水的来源,五行论认为金生水,金要变成水需要有火,就如金属用火熔成水一样。  提示:有金则水源不断,以砂中、钗钏为上吉。遇水、遇木也吉。如有一人四柱,年时两柱有水;日时两柱有木,就叫〈水绕花堤〉大富大贵。  丙戍丁亥屋上土  以丙丁属火,戍亥为天门,火既炎上则土非在下,故曰屋上土。  提示:屋上土实际上应是砖瓦,戍亥一水一土,和而成泥,再加上火以烧烤,就成为砖瓦。修屋造房各有所用,既是屋上土,则需要有木的支撑和金的刻削装点,屋上土方显金碧辉煌,大富大贵之象。大怕火灾,遇火则凶,但天上火(即太阳之火)除外。  戊子己丑霹雳火  丑属土,子属水,水居正位而纳音乃火,水中之火非龙神则无,故曰霹雳火,电击金蛇之势,云驰铁骑之奔,变化之象。  提示:此火是神龙之火,神龙所到之处,无非是风雨雷电之类,因此,此火与水、土、木相遇,或吉或无在。所忌即火,二火相遇性燥而凶。  庚寅辛卯松柏木  以木临官在寅,帝旺在卯,木既生旺,则非柔弱之比,故曰松柏木也。积雪凝霜参天覆地,风撼笙簧,再余张旌施。  提示:松柏木是一种坚强的树木,所以火中唯炉中火、水中唯大海水能伤害他,其他相遇无害。松柏木外遇大林木、杨柳木,同为木种而质不如松柏木,必生妒心。松柏木喜见金,遇上将预示大贵。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作〈冬季苍松〉的命格,即月日时三柱同属冬,(壬、癸、亥、子)。此格为富贵之命。  壬辰癸巳长流水  辰为水库,巳为金的长生之地,金则生水,水性已存,以库水而逢生金,泉源终不竭,故曰长流水也。势居东南,贵安静。  提示:金可生水,所以遇金则吉,怕遇水,因为水多易泛滥;同时水土相克,遇丙戍、丁亥、庚子、辛丑等土,难免凶祸夭折;必须要有能生水的金来相救。另外,水火也相克,相克则凶。但如与甲辰相遇,辰为龙,龙见水则龙归大海之意,反而为吉。  甲午乙未砂中金  午为火旺之地,火旺则金败,未为火衰之地,火衰败而金冠带,败而方冠带,未能作伐,故曰砂中金也。  提示:砂中金初形成而未能有用,所以需火炼,但火过盛则〈火旺金败〉了,同时要有木制,使不随心所欲的盛衰,同时以火炼之,如山头火、山下火、覆灯火等性温和的火与它相遇,命书认为是少年荣华富贵的命局,加外,沙中陶金也是一种采金的方法,但水要净水如长流水、大海水则则把金沙一起淹没了,用井泉、涧下、天河等水也吉。沙中金怕遇见沙中土、路旁土、大驿土,恐被土覆盖的缘故。  丙申丁酉山下火  申为地户,酉为日入之门,日至此时而无光亮,故曰山下火。  提示:山下火实际夜晚的太阳,古人认为在夜晚太阳也和人一样,在一个地方休息,因此遇土、遇木则吉,既是夜晚的阳光,自然不喜再见阳火,山头火等。  戊戍己亥平地木  戊为原野,亥为生木之地,夫木生于原野,则非一根一林之比,故曰平地木,惟贵雨露之功,不喜霜雪之积。  提示:平地木较之大林木,林不丰而地不广,多为可被人们采伐痄树木,因此怕遇金,遇金则不吉,喜水、土、木;另外还有一种贵命叫〈寒谷回春〉格,即生于冬季的人,柱中又遇到寅、卯这两个属木的地支,这就是寒冬中树木的生长,也是一种贵命。  庚子辛丑壁上土  丑虽是土家正位,而子则水旺之地,土见水多则为泥也,故曰壁上土也,气屋开塞,物尚包藏,掩形遮体,内外不及故也。  提示:壁上土既为人建屋之用,但建屋离不开木,是故遇木则吉,遇火则凶,遇水也属吉命。但大海水除外,金中只喜与金箔金相遇。  壬寅癸卯金箔金  寅卯为木旺之地,木旺则金赢①,且金绝于寅,胎于卯,金既无力,故曰金箔金。  提示:古代用金箔装饰屋宇,以显示金碧辉煌,金箔来源于其他金,故遇金则有源,遇屋上、城头之土则是大有作为之地,命书上说,此金遇到城头土中的戊寅,就叫做〈昆山片玉〉,金箔金中的癸卯遇到己卯,就叫做〈玉兔东升〉,都是贵命。  甲辰乙巳覆灯火  辰为日时①,巳为日之将午,艳阳之势光于天下,故曰覆灯火,金盏摇光,玉台吐艳,照日月不照处,明天下未明时。  注①:辰为日时:此处恐为日早之误(早上7~9点)  提示:覆灯火是夜间照明之用,但离不开木和油(油也属水),故遇木水则吉,黑夜则属阴故而不宜遇阳,如遇长流水、井泉水、涧下水曰〈暗灯添油〉;如遇到剑锋金曰〈灯火拂剑〉,都是贵命。但怕遇土(屋上土除外)、喜同类但霹雳火除外,因霹雳火是神龙之火,来时必有风,有风则灯灭故凶。  丙午丁未天河水  丙丁属火,午为火旺之地,而纳音乃水,水自火出,非银汉而不能有也,故曰天河水,气当升齐,沛然作霖,生旺有济物之功。  提示:天河水在天上,所以地上金水木火土都无法克制他,或者相得益彰,或者天河水滋润有益,命书上说唯有壁上土与他相冲,有损造化之功。  戊申己酉大驿土  申为坤,坤为地,酉为兑,兑为泽,戊己之土加于坤泽之上,非比他浮沉之土,故曰大驿土,气以归息,物当收敛,故云。  提示:古人讲究返璞归真,大驿土回归土地,也代表了回归本性的倾向,因此他属于比较尊贵的命格。大驿土喜比较清静的水,如井泉水、长流水、涧下水之类,也短清秀的金,如钗钏金、金箔金等,与水则多数为吉,而那些比较旺盛的干支如大海水、山头火、山下火、覆灯火等等,多数为凶,如遇到霹雳火时需有水来化解。但物极必返,此刻命格反而显贵了。  未必尽然笔者  庚戍辛亥钗钏金  金至戍而衰,至亥而病,全既衰病则诚柔矣,故曰钗钏金,形已成器,华饰光艳乎?生旺者乎?戳体火盛①,伤形终不喜。  注①:戳体火盛的盛,这里指器皿,即盛金之模。  提示:钗钏金也是金,黄金则富贵无比了吧?未必尽然,万物贵求得其本性,自然为最佳,钗钏金是首饰之最,但作为人命,自然是有益有害,钗钏金怕遇火,遇火就光色全无,遇井泉水、涧下水、大溪水、长流水则吉,如遇大海水就如石沉大海,人难免贫困夭折;但他也喜见沙中土,因为土可以生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  子属水而丑属金,水刚生木而金则伐之,犹桑柘方生而人便以戕伐。故曰桑柘木。  提示:沙中土、大驿土、路旁土等是桑柘木的生长之地,而井泉水、涧下水、长流水可以给他带来滋润之泽,遇此等自然为吉,另外,遇松柏木为强弱相济亦吉,遇杨柳木命书上称〈桑柳成林〉,是小康安乐业的景象,也吉;遇大林木是支流遇主流,仍吉;惟遇平地木、石榴木,同类相残者凶。  甲寅乙卯大溪水  寅为东旺维①,卯为正东,水流正东,则其性顺而川澜池沼俱合而归,故曰大溪水。  注①:维:方向。东旺维恐为东北维之误  提示:命书认为,大溪水是要东归大海的,最重要的是他有源源不断的水源,因此,大溪水遇水和能生水的金,则吉;遇到各类克水的土和耗水的木都不妙,惟壬子癸丑桑柘木除外,因为壬子是水,癸丑是山,再遇水,命书上称为〈水绕山环〉,是贵局。  丙辰丁巳沙中土  土库在辰,而绝在巳,而天本丙丁之火至辰为冠带,而临官在巳,土既张绝,得旺火生之而复兴,故曰沙中土。  提示:沙土在中央本不值钱,沙中含金则贵,并且需要清水陶出金来,所以遇水遇金则吉,喜见天上火,仿佛阳光、沙滩美景,又短见柘、杨柳之木,因为此二木在沙中可以栽活,其他木、火则不吉。沙中土遇其他木往往相冲相克。  戊午己未天上火  午为火旺之地,未、己之木①又复生之,火性炎上故曰天上火。  注①:未、己本为土,木因土生,故曰木-原注  提示:天上火就是太阳,喜遇火、土、金与之协调相配,变化极多,分析原则是有水滋木,有木助火为吉,喜见覆灯其他火相克,如遇炉中火,命书称之为〈犯罪身死〉,又喜见土,如遇金木,则能形成许多贵命,天上火如单独与水,则容易形成水火相克。  庚申辛酉石榴木  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此时木则绝矣,惟石榴之木复实,故曰石榴木;气归静肃,物渐成实,木居金生其味,秋果成实矣。  提示:庚、辛、申、酉皆为金,但纳音为石榴木,这就是五行的通变。  此木深秋得果实,所以本性坚强,与、土、木、水、金往往能化合成吉,惟大海水水势汪洋,相与主贫困病痛;遇天上火、霹雳火或炉中火亦吉;其他火则预示凶兆。石榴木常常含贵命,如五月生人,日时再带一火,则名为〈石榴喷火〉;如遇杨柳木,称为〈花红柳绿〉,都是贵命。  壬戍癸亥大海水  水冠带在戍,临官在亥,水则力厚矣。兼亥为江,非他水之比,故曰大海水。  提示:大海水汪洋一片,无人能知,就其汹涌澎拜则无人能抵,因此以大海水为命的人,则有吉有凶。万河归海,所以天河、长流、大溪等水遇之则吉,如是壬辰与大海水相配则称为〈龙归大海〉,如阴阳各支相配得当,则一生富贵无比,喜与见上火,因为日出东海;金中喜海中金;木中喜见桑柘木、杨柳木,土中喜见路旁土、大驿土,吉;明者皆承受不了大海水,相遇则凶。如遇霹雳火相遇,海水汹涌,电闪雷鸣,这就是海上风暴的景象,人命如此,自然意味着其人一生颠簸。

道藏《六十甲子歌》:录自《正统道藏》本杜光庭《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十八

甲子秋,耕民怀苦忧。禾苗不成实,灾厄害田畴。但看入秋后,高田不可守。辛苦临冬春,父子离乡走。兄弟成路人,妻子单糊口。万姓愁灾迍,民随千里走。

乙丑春,瘟灾害万民。夏首灾疫起,偏伤楚鲁人。家类悉糊口,吴地又分张。民奔千里外,六畜悉逢殃。高田但种植,低处伤苗秀。灾疫如去年,不得归家守。

丙寅首,猛兽成群走。四海悉扬波,源野连山阜。高田宜种植,领畔并山阜。但看四五月,众鱼庭前走。

丁卯中,未可逐时风。春初无猛雨,秋中有大洪。低田灾弥起,山际好施功。岁中虽薄熟,仓储不免空。

戊辰里,虫蝗皆竞起。人民遭灾疫,妇女悲生死。灾害是秋中,稻出山腰里。低处定难收,必是遭洪水。

己巳初,阶前观戏鱼。湖里蛟龙出,乘舟在陆衢。平路遭淹浸,禾稻涝皆无。欲求干净处,须早竖楼居。

庚午首,水旱俱应有。船行陆路中,牵马湖中走。夏旱忧百日,秋遭三六九。禾定出高田,秋收早冬首。晚刈必逢灾,兵革起非久。

辛未年,种植近山边。初春有大水,夏中必旱然。吴地应无事,荆楚被灾缠。夏首虽微旱,秋泉遍满源。不免病灾起,家家被率牵。

壬申候,高田难保守。乘车行渎中,不见吴兴部。仓储多偏促,家家无升斗。北地遭连厄,九离皆并受。兼疫发登莱,平复吴江口。

癸酉年,高低不可怜。春初先作旱,夏首水连连。末秋风火急,禾稻不丰鲜。但看齐鲁地,此处是荒年。

甲戌中,春首被灾虫。夏景逢灾旱,秋冬又被洪。高田虚种植,必定见蒿蓬。欲知灾厄地,燕魏及山东。

乙亥初,水旱遍通渠。灾厄由此起,大鬼镇城居。远应定九五,得失未年初。种得禾苗处,高低然可居。

丙子过,种田出江河。作植民忧苦,种苗被害多。灾鼠成群队,十儿同一窠。虔诣神衹佑,保护上期禾。

丁丑改,田夫难自在。春初虽种植,秋首成河海。牛马被灾伤,京兆最惊忙。欲知苗秀处,稻出去年场。

戊寅年,山头好作田。陆路成江涧,饥民死道边。鱼鳖同兔走,高岸称栽莲。但看孟夏末,庭前好斗船。

己卯到,高处田苗好。春初虽乏水,秋夏连江浩。楚鲁受其灾,吴会蒙恩造。其年皆丰稔,种作偏宜早。

庚辰至,燕魏人灾起。畜类亦如然,田苗被虫死。山际好施功,吴地耕民喜。低处遭淹浸,中高甚丰美。

辛巳赪,尾戏庭溜。鱼行衢巷间,稻苗秀山阜。种植但向前,施功莫在后。低处有灾殃,中高甚丰厚。

壬午春,水旱不调均。旱处忧千里,低处戏游鳞。非但只饥荒,亦惧兵灾频。疫瘴连年起,饥饿亦多迍。

癸未中,一井五家同。春夏逢兹瘴,秋来又被洪。但看吴楚地,并及在山东。向西荒灾起,田父但施工。

甲申凑,忧惧应非久。车行湖渎中,骤马三河口。移居定不回,此是灾中咎。稻出五湖边,不用耕山阜。

乙酉迁,春旱必应然。三家同一井,灾从吴会连。种作生涯处,皆慕五湖边。不用耕山阜,高处是荒田。

丙戌年,秋来枯井泉。夏首虽然水,向后地焦然。此岁云龙起,稻出五湖边。中高徒种植,必定被灾缠。

丁亥余,吴分好安居。高低通见熟,荒歉在洪庐。泗城皆厄难,燕楚最荒虚。岁中虽薄稔,灾水在春初。

戊子过,田父好耕坡。灾虫夏末有,秋中灾害多。水旱数相寻,虫鼠不偏颇。低田不须种,高处有微禾。

己丑者,灾殃遍天下。瘟黄害郑地,田夫船作马。六畜悉逢殃,种植中高野。鬼行诸般病,着者难解谢。

庚寅中,高地好施功。虽复有微旱,水与去年同。低地得微熟,中高最是丰。野兽连群走,高低路并通。

辛卯禾,早种不须多。秋洪作祸故,山际水成波。早种又复旱,晚植那应好。但看秋景后,鱼戏于人道。

壬辰祀,禾被虫灾死。并及害万民,六畜亦如是。低禾不用耕,种植山腰里。早作劣堪收,晚种难准拟。

癸巳纪,高低无准拟。中田又被殃,粟麦归山里。此岁有灾伤,低处多逢水。旧有书吃除,新又多无备。

甲午初,水旱定难除。车马行湖底,船则纳山居。低田纵耕植,冬藏定是无。欲知成家处,山际但耕锄。

乙未首,田种三江口。吴地养民邦,京兆多灾咎。非但是炎灾,妖灾争来凑。流浪逐风波,值死宁非久。

丙申年,高低未可迁。五湖堪种棘,来去并皆然。若见当灾处,斗米值千钱。欲知安乐处,江南最可怜。

丁酉侧,高低徒种植。三家共一井,湖底生荆棘。江东并出乡,齐鲁皆逐食。西陇濠楚忧,东南未休息。

戊戌木,江南丰稻谷。燕魏定饥荒,三载留空屋。男子被兵牵,亦有归门哭。妻子见分张,各自相追逐。

己亥间,江南最可怜。不必看高下,通熟满山川。灾临西部地,饥荒似去年。边隅多扰扰,后更见忧煎。

庚子末,居家无定活。禾苗被害多,亲戚相欺夺。糊口并无余,妻子单眠活。江南虽得熟,向后亦号哭。灾殃则应逢,处处唯空屋。

辛丑于,灾临定不虚。吴越炎千里,当之是夏初。但看入秋首,虫蝗处处有。饥殍死他乡,畜类多灾咎。

壬寅金,猛兽结群侵。种植依山阜,庭户阙过寻。稻出高田里,逢灾是魏秦。乘船于陆地,高城浪涌溟。

癸卯岁,晋魏逢灾害。值旱隔三秋,向应成两载。田畴多乏水,高低失准拟。人物竟喧争,厄据中城里。

甲辰候,灾虫处处有。其岁足灾殃,偏苦三江口。粟麦最为佳,春夏耕山阜。江南虽薄熟,不免遭兵寇。

乙巳至,地底蛟龙起。此岁主饥荒,乘船于陆地。苏湖被波涛,吴地得全刈。禾稻出高田,向去多宜利。

丙午余,水旱无定图。忽来即时没,若旱井泉枯。水族成兔鹿,鸡犬变成鱼。稻出低田内,高处不须锄。

丁未纪,种植山腰里。低处不须耕,堕民遭饿死。非但逢灾水,亦乃干戈举。吴地是平邦,厄在燕齐楚。

戊申末,江南民独活。高低总得收,灾虫俱自灭。此岁八谷丰,人畜皆欢悦。官吏逐阶迁,诸道咸通彻。

己酉年,耕民但作田。虫灾此旦有,瘟灾亦易痊。山坡堪种植,斗米直三钱。低处微伤水,中高甚可怜。

庚戌秋,人民不可愁。江南虽小旱,亦未外方求。仓储皆得满,禾稻美秋收。田夫俱喜悦,四海尽风流。

辛亥凑,灾疫当处受。悖党害平邦,发在沧陵口。分野有凶灾,时应归陇右。江南微薄熟,不利吴丘阜。

壬子直,谷米无人食。江南足可居,东道征无息。泗城归御道,驿路生荆棘。诸处并荒忙,吴邦堪种植。

癸丑来,人民定受灾。蓬瀛疫病起,齐鲁厄殃摧。瘟黄灾竞起,门户乏人开。迍蹇仍斯地,桑田又更回。

甲寅候,江东足糊口。仓储处处空,民户离乡走。又乃发瘟灾,遇厄难脱手。低处必水伤,中高又无有。

乙卯中,四海并交通。无殃皆得熟,田父美施功。粟麦最为首,偏益在山东。其年多有福,岁内足狂风。种植宜须早,高处莫施功。中低耕最好,高处出蒿蓬。

丙辰于,禾苗种陆衢。安泰在濠楚,齐晋受殃殂。亦复多灾水,鹿兔杂群鱼。是处民乏食,仓库悉空虚。

丁巳周,吴地足风流。仓库皆盈满,沧茫人并游。但令逢圣主,迁官不在求。高低俱得熟,耕民忘却愁。

戊午扣,家家有三口。逢患在秋中,少皈多咨咎。高低皆得收,荒灾近末后。此岁是丰年,人民得自守。

己未里,畜养逢灾厄。五马博一牛,定知其岁后。粮储可散求,田中得薄熟。虽乃逢斯难,不至怀苦忧。

庚申年,稻谷出高田。夏中有大水,低潜被虫煎。莫夸苗艳秀,濠楚亦如然。低源劳种植,中高甚可怜。

辛酉后,中田将可守。有旱损高源,大水淹湖部。早稻被风灾,偏苦吴门口。高低未可安,中平的应有。

壬戌中,高低尽不同。春夏应遭旱,江南船不通。秋冬定有旱,低地好施功。高田徒种植,终是见蒿蓬。欲知受灾处,扬楚及江东。

癸亥周,吴分坐无忧。中田最可托,低处不须求。岁后青龙伏,中平并可求。秋冬虽有旱,还是得全收。

(录自《正统道藏》本杜光庭《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十八。)

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农历与公历/阳历 纪年对照表

欢迎关注、转发、收藏

举个例子:公历1950年出生的人 换算成农历就是庚寅年

1950年======庚寅年1951年======辛卯年1952年======壬辰年1953年======癸巳年1954年======甲午年1955年======乙未年1956年======丙申年1957年======丁酉年1958年======戊戌年1959年======己亥年1960年======庚子年1961年======辛丑年1962年======壬寅年1963年======癸卯年1964年======甲辰年1965年======乙巳年1966年======丙午年1967年======丁未年1968年======戊申年1969年======己酉年1970年======庚戌年1971年======辛亥年1972年======壬子年1973年======癸丑年1974年======甲寅年1975年======乙卯年1976年======丙辰年1977年======丁巳年1978年======戊午年1979年======己未年1980年======庚申年1981年======辛酉年1982年======壬戌年1983年======癸亥年1984年======甲子年1985年======乙丑年1986年======丙寅年1987年======丁卯年1988年======戊辰年1989年======己巳年1990年======庚午年1991年======辛未年1992年======壬申年1993年======癸酉年1994年======甲戌年1995年======乙亥年1996年======丙子年1997年======丁丑年1998年======戊寅年1999年======己卯年2000年======庚辰年2001年======辛巳年2002年======壬午年2003年======癸未年2004年======甲申年2005年======乙酉年2006年======丙戌年2007年======丁亥年2008年======戊子年2009年======己丑年2010年======庚寅年2011年======辛卯年2012年======壬辰年2013年======癸巳年2014年======甲午年2015年======乙未年2016年======丙申年2017年======丁酉年2018年======戊戌年2019年======己亥年2020年======庚子年2021年======辛丑年

男女姻缘 合婚速配表

玄易文化:一个专注于原创的创作者,欢迎关注、收藏、转发!

怎么通过年份计算属于干支纪年?

1861辛酉,1894中日甲午战争,1898戊戌变法,1911辛亥革命,2020庚子鼠年……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年对应的具体干支纪年呢?

不知道了吧[奸笑]

那就让我们学习一下通过年份计算属于干支纪年吧

首先。干支纪年,是指中国纪年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以立春进入下一年。

干支表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以春节为进入下一年,也不是以每年的阳历一月一号进入下一年的,而是以立春进入下一年。

其中天干共有10个。原始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简化后的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向冲

地支共有十二个,分别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他们分别对应着中国的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在地支纪时中就是将一日均分为12个时段,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时为23~1时,丑时为1~3时,依次不断类推。

十二地支

要通过年份计算属于干支纪年,我们还得先了解两组对应关系。

第一:天干与公元记年年份的尾数的对应关系。公元记年年份的尾数4、5、6、7、8、9、0、1、2、3分别对应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第二:地支与公元纪年年份除60后余数的关系。如果余数大于12则除12找余数,若小于12则直接找最终余数与地支的对应关系。余数4、5、6、7、8、9、10、11、12、1、2、3分别对应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需要说明的是,:天干的0代表0和10,地支的0代表0和12。

除60代表60年一轮回,余数除12则是因为地支有12个。

天干与地支的编号都是从4开始的。

第一种方法:

例:公元1911换算为干支纪年如下

1、看尾数找天干。1911年尾数为1,,1对应天干为“辛”

2、看余数找地支。1911÷60余数51,51大于12,则以51除以12余3,4对应地支为“亥”。

所以公元1911年换算为干支纪年是辛亥年

第二种方法:

1、确定天干:用年份除以10,可以得到一个余数,这个余数就是对应的天干。

2、确定地支:用年份除以12,可以得到一个余数,这个余数就是对应的地支。

例:公元2020换算为干支纪年如下

(1)2020÷10=202……0,“0”对应的天干是“庚”。

(2)2020÷12=168……4,“4”对应的地支是“子”。

学无止境

歌德说:“凡是在理论上正确的,在实践上也必定有效。”

现在是你们的showtime了

知道今年是干支纪年的哪一年的条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让我看看你们学废了吗?[奸笑]

2022年-农历-公历-干支历对照表

农历为中国的传统历法。现在老一辈的人多习惯使用农历来为重要日子选择日期。

农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3天,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

闰年十三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或38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

2021年-农历-公历-干支历对照表

2022年农历阴历:一月公历农历阴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初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乙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初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丙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初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丁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初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戊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初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己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初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庚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初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辛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初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壬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初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癸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初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1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甲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十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1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乙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十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1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丙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十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1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丁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十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1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戊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十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1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己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十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1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庚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十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1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辛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十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1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壬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十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1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癸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二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2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甲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廿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2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乙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廿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2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丙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廿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2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丁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廿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2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戊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廿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2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己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廿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2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庚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廿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2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辛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廿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2月2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壬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廿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癸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正月三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甲寅日

2022年农历阴历:二月公历农历阴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初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乙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初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寅月 丙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初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丁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初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戊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初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己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初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庚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初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辛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初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1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壬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初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1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癸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初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1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甲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十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1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乙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十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1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丙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十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1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丁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十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1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戊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十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1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己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十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1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庚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十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1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辛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十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2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壬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十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2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癸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二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2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甲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廿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2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乙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廿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2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丙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廿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2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丁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廿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2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戊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廿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2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己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廿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2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庚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廿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2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辛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廿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3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壬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二月廿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3月3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癸未日

2022年农历阴历:三月公历农历阴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初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甲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初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乙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初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丙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初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卯月 丁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初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戊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初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己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初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庚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初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辛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初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壬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初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1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癸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十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1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甲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十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1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乙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十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1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丙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十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1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丁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十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1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戊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十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1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己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十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1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庚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十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1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辛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十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1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壬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二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2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癸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廿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2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甲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廿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2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乙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廿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2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丙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廿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2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丁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廿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2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戊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廿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2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己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廿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2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庚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廿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2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辛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廿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2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壬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三月三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4月3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癸丑日

2022年农历阴历:四月公历农历阴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初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甲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初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乙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初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丙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初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甲辰月 丁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初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戊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初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己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初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庚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初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辛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初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壬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初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1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癸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十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1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甲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十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1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乙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十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1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丙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十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1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丁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十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1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戊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十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1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己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十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1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庚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十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1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辛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十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1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壬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二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2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癸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廿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2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甲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廿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2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乙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廿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2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丙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廿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2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丁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廿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2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戊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廿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2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己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廿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2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庚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廿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2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辛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四月廿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2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壬午日

2022年农历阴历:五月公历农历阴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初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3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癸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初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5月3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甲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初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乙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初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丙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初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丁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初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戊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初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乙巳月 己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初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庚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初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辛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初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壬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十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癸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十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1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甲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十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1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乙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十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1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丙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十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1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丁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十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1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戊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十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1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己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十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1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庚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十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1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辛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二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1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壬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廿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1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癸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廿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2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甲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廿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2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乙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廿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2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丙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廿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2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丁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廿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2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戊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廿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2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己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廿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2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庚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廿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2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辛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五月三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2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壬子日

2022年农历阴历:六月公历农历阴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初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2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癸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初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6月3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甲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初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乙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初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丙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初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丁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初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戊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初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己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初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丙午月 庚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初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辛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初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壬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十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癸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十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1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甲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十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1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乙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十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1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丙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十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1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丁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十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1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戊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十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1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己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十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1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庚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十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1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辛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二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1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壬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廿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1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癸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廿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2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甲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廿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2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乙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廿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2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丙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廿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2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丁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廿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2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戊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廿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2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己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廿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2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庚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廿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2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辛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六月三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2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壬午日

2022年农历阴历:七月公历农历阴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初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2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癸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初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3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甲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初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7月3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乙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初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丙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初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丁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初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戊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初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己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初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庚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初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丁未月 辛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初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壬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十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癸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十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甲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十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1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乙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十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1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丙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十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1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丁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十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1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戊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十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1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己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十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1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庚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十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1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辛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二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1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壬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廿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1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癸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廿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1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甲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廿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2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乙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廿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2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丙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廿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2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丁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廿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2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戊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廿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2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己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廿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2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庚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七月廿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2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辛亥日

2022年农历阴历:八月公历农历阴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初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2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壬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初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2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癸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初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2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甲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初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3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乙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初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8月3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丙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初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丁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初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戊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初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己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初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庚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初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辛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十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戊申月 壬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十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癸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十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甲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十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乙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十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1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丙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十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1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丁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十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1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戊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十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1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己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十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1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庚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二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1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辛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廿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1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壬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廿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1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癸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廿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1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甲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廿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1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乙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廿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2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丙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廿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2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丁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廿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2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戊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廿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2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己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廿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2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庚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八月三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2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辛巳日

2022年农历阴历:九月公历农历阴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初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2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壬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初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2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癸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初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2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甲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初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2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乙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初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9月3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丙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初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丁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初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戊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初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己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初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庚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初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辛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十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壬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十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己酉月 癸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十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甲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十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乙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十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1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丙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十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1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丁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十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1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戊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十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1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己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十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1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庚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二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1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辛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廿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1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壬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廿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1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癸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廿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1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甲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廿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1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乙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廿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2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丙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廿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2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丁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廿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2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戊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廿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2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己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九月廿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2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庚戌日

2022年农历阴历:十月公历农历阴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初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2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辛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初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2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壬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初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2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癸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初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2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甲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初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2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乙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初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3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丙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初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0月3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丁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初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戊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初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己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初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庚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十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辛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十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壬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十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庚戌月 癸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十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甲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十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乙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十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丙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十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1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丁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十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1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戊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十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1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己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二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1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庚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廿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1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辛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廿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1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壬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廿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1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癸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廿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1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甲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廿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1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乙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廿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1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丙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廿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2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丁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廿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2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戊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廿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2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己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十月三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2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庚辰日

2022年农历阴历:十一月公历农历阴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初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2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辛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初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2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壬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初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2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癸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初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2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甲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初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2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乙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初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2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丙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初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1月3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丁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初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戊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初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己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初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庚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十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辛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十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壬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十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辛亥月 癸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十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甲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十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乙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十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丙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十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1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丁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十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1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戊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十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1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己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二十=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1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庚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廿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1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辛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廿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1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壬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廿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1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癸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廿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1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甲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廿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1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乙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廿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1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丙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廿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2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丁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廿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2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戊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冬月廿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2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己酉日

2022年农历阴历:十二月公历农历阴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初一=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2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庚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初二=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2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辛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初三=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2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壬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初四=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2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癸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初五=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2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甲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初六=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2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乙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初七=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2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丙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初八=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3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初九=西历/洋历/公历:2022年12月3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戊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初十=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己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十一=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庚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十二=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辛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十三=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壬子月 壬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十四=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癸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十五=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甲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十六=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乙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十七=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丙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十八=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丁卯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十九=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1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戊辰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二十=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1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己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廿一=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12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庚午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廿二=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13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辛未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廿三=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14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壬申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廿四=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15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癸酉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廿五=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16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甲戌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廿六=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17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乙亥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廿七=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18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丙子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廿八=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19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丁丑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廿九=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20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戊寅日

农历阴历:壬寅年腊月三十=西历/洋历/公历:2023年1月21日=今传干支历:壬寅年 癸丑月 己卯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下回我们接着聊 欢迎关注小编

盘古一斧开天地,

女娲一捏土造人。

伏羲一画创八卦,

炎黄一统华夏生。

生生不息,承传至今。

慎终追远,精一至善。

正所谓

日行一善易,一以贯之难。

入门始精一,达成终至善。

道能生一,一能生熟

孰能生巧,巧能生变

变能生化,化能生道

格物道明,精一至善

《刻意练习》

中国的人文起源,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创造天地、回归自然。中华文明,从不贪天功。“道生一,一生二”

生而为中国人,不可不知女娲氏···女娲氏大地之母,地球母亲,孕育人类···“二生三,三生万物”

生而为中国人,不可不知伏羲氏···伏羲氏观天象,察地理,创八卦(创五行[季]十月太阳历),教化万民···

生而为中国人,不可不知轩辕黄帝,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与神农炎帝及东夷族、苗族祖先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河北涿鹿有中华三祖堂)。

炎黄二帝,开疆拓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创造了中华文化。创干支历,定中原,繁衍了炎黄子孙。

炎黄后裔称为百姓,蚩尤后裔称为黎民,通称为黎民百姓。是中华民族形成的主体之根本。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