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东北大汉,这是对东北男人的称谓,这样叫并不是没有道理。东北地处中国最北方,由于生活在漫天飞雪的北国,在彻骨的寒风中,造就了东北人强壮的体魄。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有着较为高大、粗壮的骨架特征。这与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居民们有着显著的区别,南方人的整体骨架较北方人要小得多、纤细得多。在面庞上,东北人的脸部构造也比水乡的人们大气些、粗犷些,而少了些他们的柔和、细腻。
在中国的东北三省,现在仍然有许多马脸特征的满族人,至于有着白色肌肤、瓜子脸的朝鲜美人的发源地,想当然就是这个地方了。清朝的画家在乾隆元年绘制的乾隆肖像,显示出了东北三省人外貌的典型特征。
画像中的乾隆,身体修长、面庞白皙、鼻梁高挺、毛发稀疏并有髭,这些特征都非常显著,以及那紧闭的嘴唇、炯炯有神的目光,有敏锐的地方,也有脆弱的感觉。尽管如此,那隐含在眉宇之间的威严与高贵仍旧不能让人忽视。另外,颧骨很高,向左右突出,这个也是北方民族的特征。
性格特点在民间流传着“不到东北不知道胆小”的说法,道出了东北民风的强悍。在全国的流民中,更有把东北人称为“东北虎”,虽在某种程度上败坏了东北人的名声,却也反映了东北人骨子里的那种狠劲儿。但是就此以为东北人都喜欢玩命、大口喝酒、大块吃肉,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大多数东北人与山东、河北等地的人相比,显得更加文质彬彬,并且能言善辩。北京的侃爷多耍贫嘴,而东北的侃爷则在他们的言语中有着严谨的逻辑性。北京人的幽默带着某种无奈,东北人的幽默却是爽直中带着几分狡诘。
东北人的性格特征是:勇猛果断,有的时候甚至是残酷,富有攻击性,当然这是在真的把他们惹火了的时候。在大多数的时间里,东北人有着许多优良的品性,比如为人慷慨大方,古道心肠,具有亲和力,以及有容乃大的开阔胸襟,使得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轻易地结交朋友。
与东北人交往的方法东北人好爽,但处事也是十分细腻。如若与东北人撕破脸皮,他们也是选择隐忍,待机行事。与东北人交往时,应该秉承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方式。东北人在有些方面的口碑虽然有些欠佳,但他们的本质都是淳朴厚实的。如果不习惯于这种类型的交往对象,那么,也没有必要太过亲近。说到底,爽直的东北人是值得信任、交往的好朋友。
东北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人们有着独特的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无论是从外形、语言、心态还是生活方式上都与其他地区有着很大的不同。以下就是东北人的十个特点,看看你占了几个?
·一、豪爽直爽。东北人通常不会掩藏自己的情感和意见,说话直爽很少有绕弯子的习惯。他们热情豪爽,善于交际,随和大方,乐于助人,在社交场合中总是能够吸引众人的注意。
·二、嘴巴特别厉害。东北人爱说话,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是最常用的工具之一。闲聊时经常能听到他们的扯淡或者是恶搞,同时也很少会避讳性话题,大胆直言,话题也往往十分新鲜有趣。
·三、饮食偏重。东北地区寒冷干燥,人们的饮食习惯比较重口味,爱吃大肉、大鱼、大虾、腌制品和火腿等咸鲜食物。东北人的餐桌上通常都会铺满各种美食,酒也喝得较多,非常热衷于聚餐,逢年过节更是少不了庆祝活动。
·四、重视人情味。东北人重视情谊,讲究朋友之间的真诚和义气,在他们的心目中朋友、家人才是最真实的财富,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将朋友、家人放在第一位。
·五、爱自由不拘泥。东北人从小独立性强,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喜欢管束和束缚,无论是在衣着方面还是生活方式上都比较不受拘束。
·六、喜欢运动。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当地人常常喜欢在户外活动,特别是冬季的滑雪、划雪橇、打冰球等运动和夏天的钓鱼、游泳、打羽毛球等都非常流行。许多人在闲暇时间喜欢去运动健身房健身。
·七、忍耐力强。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严寒,风吹日晒、雪暴等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东北人常常以韧劲和毅力去面对困难,并在其中逐渐成长。
·八、不怕苦不怕累。东北地区资源较为匮乏,许多东北人从小就比别人更有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因此从小便体验了吃苦耐劳的生活,敢于拼搏奋斗。
·九、心直口快。东北人的直爽、个性和爽朗性格常常让他们言多必失,有时候会因此得罪了人,但是这个性格特点也让他们真实可爱,让人们觉得很亲切。
·十、好客热情。东北人喜欢招待客人,不论是家人、亲戚还是朋友,只要有客人来访,他们总是会热情招待。
这些就是东北人的特点,你身边有东北朋友吗?你怎么看?
作为一个东北人,一直对东北的文化历史有着想多了解一些的愿望,在家乡也好,在外面遇到东北人也好,总觉得大家在个性上有不少相似,纯粹是因为地域上的接近吗?
还有,我们东北人的豪爽,粗犷,强悍,讲义气等等性格特点,又还有没有什么除了地域一致以外的文化历史原因呢?又或者说,这一片东北土地,从古至今又是如何孕育出了如今东北人的种种性格特征呢?
这个春节假期,拜读了孟繁华主编的一部关于东北文化的书:《东北文化与东北文艺》,其中关于东北文化的精神特征的五点论述,可以说是对我的种种好奇有着较好的解答,当然,有完全赞同的方面,也有我觉得值得探讨的地方。
把此书中五点关于东北人性格特征的文化历史方面的分析拿来,每点会附上我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许你也是东北人,又或者你对东北人的性格特征和文化成因又是如何看待的?欢迎共同探讨。
一、粗犷强悍的文化品格
这种文化传统主要与历史上东北严酷粗栃的生存环境、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军事战争的需要有着直接的关联。
东北的险恶地势、崇山峻岭、林海雪原、 空旷草原构成了东北民族独特的自然生存环境,人们为了征服自然,谋求生存, 逐渐形成了粗狂强悍的文化传统。
东北主要釆用以渔猎,游牧为主,农耕为辅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天然地与当武精神相联系;东北古代各个少数民族之间接连不断的战争,也造就了东北粗狂强悍的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传统具有性:一方面塑造了无惧无畏、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东北民族的暴力和嗜血倾向。
东北黑土地的肥沃、矿藏资源的丰富养成东北人对黑土地依赖和眷恋的文 化情怀。
这种文化情怀一方面表现为豪爽、宽广、热情的情感逻辑和心理特征, 另一方面由于冬季的漫长和“猫冬"的生产生活节奏,也使东北人表现出对自 然环境强烈的依附性,即靠天吃饭、安于现状的惰性心理。
我的心得:我觉得这个分析还是比较全面客观的,解释了为什么东北人优秀品质豪爽,宽广,热情的对立面品质是暴力和嗜血。
二、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
这种文化精神主要表现为对东北土地的开发。
一方面是来自山东、河北等 地的移民,即关内丧失土地而“闯关东”的拓荒者以及更早时流放到东北的“流 人”对东北土地的开发;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响应国家开发“北 大荒”、大庆“大会战”、进军大森林等号召的广大转业官兵、产业工人和技术 人员等的奉献。
在此过程中在东北这块热土上逐渐形成了勇往直前、艰苦奋斗、 顽强创业、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
我的心得:这个分析的是历史成因,我觉得东北人的现在开拓进取精神,更多表现在了愿意走出东北,去更宽广的世界拼搏打拼和闯荡。
三、求“大”尚“奢”的文化氛围
这种文化氛围与东北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前期的经济制度和实力等密切相关。
东北的自然环境主要由大江、大泽、大原野、大森林、大由脉,以及变化显著的大气候构成,人与这种大气魄的自然长期接触,逐渐形成了好“大”、 喜“大”、求“大”的心理。
同时,由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也逐渐养成了奢侈浪费、讲究排场的习气。
我的心得:哈哈哈,这点我觉得是否认不了的,东北人什么都喜欢大的,比如房子啊,排场啊等等。
比较容易被评价浪费,浮夸(这只是说我自己的经历哈)。我看到这点分析时,马上拍了发给这样评价过我的朋友看,哈哈哈。
四、重“实”轻“文”的文化取向
这种重视实际需要,缺少精致、细腻文化心理的文化价值取向与东北文化的断裂性和东北地区的封闭性相关。
东北文化的发展并非是延续性、平稳的线 性发展,而是呈现出一种即兴即灭、大起大落的文化断裂现象。
同时,其后涌 入的“闯关东"的美内移民,几乎都是在关内难以生存的下层民众,既少书香门第又无大户人家,其所带来的多是中原民间文化。
而且早年东北地区相对的封闭性使人们无法认知到新的文化。
从心理气质、思想性格、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来看,“东北人”作为东北文化的表征具有一种有别于其他地域人口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几种矛盾复杂的思想性格上:豪爽仗义与哥们义气、开拓冒险与莽撞野蛮、反抗性格与"顺民"传统、奉献精神与“单位”意识、风趣幽默与“耍贫嘴”等。
我的心得:我觉得这点分析感觉我们东北人就不够有文化底蕴似的。不怎么想服气,但也不知道该找什么理论支持来反驳,有高人指教下不?
五、行帮意识与哥们义气
早年“闯关东"移民除了农耕劳作之外,许多人从事“挖煤”“伐木”“釆 参” “淘金”四大行业,而这四大行业在当时都具有很浓重的“行帮气”,行规严格神秘,具有很强的群体性规范和群体性意识。
此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大工业发展中,东北人的群体性社会意识从另一方面被进一步强化。
东北文化的特质体现在社会组织上,往往是人们对社会组织,尤其是单位具有超强的依附性,形成了东北地区所特有的“单位社会”和“单位意识”,这种'‘单位意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建立,起到了非同一般的巨大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也养成了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重规则重人情、不计效益重礼数、不重个人能力重关系的惰性。
东北地区相对于南方沿海地区而言,开发较晚,凭借着资源富饶、地广人稀的优势,稍加劳作,衣食无忧,故长期施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长期依赖黑土地的肥沃和广袤,缺乏精耕细作的劳动,而工业则偏重林矿等原料生产,缺乏精细加工能力。
受游牧文化和移民文化的影响,东北地域与中国其他多数地域相比较而言,许多传统的东北人在道德观念上情感的因素多于理智的因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往往不太受儒教伦理和现代法治社会的规范,暴力崇尚、侠义精神、江湖义气、英雄情结等成为东北文化中一种比较普遍的情感意识。
我的心得:东北人讲哥们义气是比较普遍的,至于更重人情和关系,轻规则这点,说实话,我觉得与南方对比看的话,的确如此。
作为一个东北人,一直对东北的文化历史有着想多了解一些的愿望,在家乡也好,在外面遇到东北人也好,总觉得大家在个性上有不少相似,纯粹是因为地域上的接近吗?
还有,我们东北人的豪爽,粗犷,强悍,讲义气等等性格特点,又还有没有什么除了地域一致以外的文化历史原因呢?又或者说,这一片东北土地,从古至今又是如何孕育出了如今东北人的种种性格特征呢?
这个春节假期,拜读了孟繁华主编的一部关于东北文化的书:《东北文化与东北文艺》,其中关于东北文化的精神特征的五点论述,可以说是对我的种种好奇有着较好的解答,当然,有完全赞同的方面,也有我觉得值得探讨的地方。
把此书中五点关于东北人性格特征的文化历史方面的分析拿来,每点会附上我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许你也是东北人,又或者你对东北人的性格特征和文化成因又是如何看待的?欢迎共同探讨。
一、粗犷强悍的文化品格
这种文化传统主要与历史上东北严酷粗栃的生存环境、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军事战争的需要有着直接的关联。
东北的险恶地势、崇山峻岭、林海雪原、 空旷草原构成了东北民族独特的自然生存环境,人们为了征服自然,谋求生存, 逐渐形成了粗狂强悍的文化传统。
东北主要釆用以渔猎,游牧为主,农耕为辅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天然地与当武精神相联系;东北古代各个少数民族之间接连不断的战争,也造就了东北粗狂强悍的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传统具有性:一方面塑造了无惧无畏、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东北民族的暴力和嗜血倾向。
东北黑土地的肥沃、矿藏资源的丰富养成东北人对黑土地依赖和眷恋的文 化情怀。
这种文化情怀一方面表现为豪爽、宽广、热情的情感逻辑和心理特征, 另一方面由于冬季的漫长和“猫冬"的生产生活节奏,也使东北人表现出对自 然环境强烈的依附性,即靠天吃饭、安于现状的惰性心理。
我的心得:我觉得这个分析还是比较全面客观的,解释了为什么东北人优秀品质豪爽,宽广,热情的对立面品质是暴力和嗜血。
二、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
这种文化精神主要表现为对东北土地的开发。
一方面是来自山东、河北等 地的移民,即关内丧失土地而“闯关东”的拓荒者以及更早时流放到东北的“流 人”对东北土地的开发;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响应国家开发“北 大荒”、大庆“大会战”、进军大森林等号召的广大转业官兵、产业工人和技术 人员等的奉献。
在此过程中在东北这块热土上逐渐形成了勇往直前、艰苦奋斗、 顽强创业、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
我的心得:这个分析的是历史成因,我觉得东北人的现在开拓进取精神,更多表现在了愿意走出东北,去更宽广的世界拼搏打拼和闯荡。
三、求“大”尚“奢”的文化氛围
这种文化氛围与东北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前期的经济制度和实力等密切相关。
东北的自然环境主要由大江、大泽、大原野、大森林、大由脉,以及变化显著的大气候构成,人与这种大气魄的自然长期接触,逐渐形成了好“大”、 喜“大”、求“大”的心理。
同时,由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也逐渐养成了奢侈浪费、讲究排场的习气。
我的心得:哈哈哈,这点我觉得是否认不了的,东北人什么都喜欢大的,比如房子啊,排场啊等等。
比较容易被评价浪费,浮夸(这只是说我自己的经历哈)。我看到这点分析时,马上拍了发给这样评价过我的朋友看,哈哈哈。
四、重“实”轻“文”的文化取向
这种重视实际需要,缺少精致、细腻文化心理的文化价值取向与东北文化的断裂性和东北地区的封闭性相关。
东北文化的发展并非是延续性、平稳的线 性发展,而是呈现出一种即兴即灭、大起大落的文化断裂现象。
同时,其后涌 入的“闯关东"的美内移民,几乎都是在关内难以生存的下层民众,既少书香门第又无大户人家,其所带来的多是中原民间文化。
而且早年东北地区相对的封闭性使人们无法认知到新的文化。
从心理气质、思想性格、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来看,“东北人”作为东北文化的表征具有一种有别于其他地域人口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几种矛盾复杂的思想性格上:豪爽仗义与哥们义气、开拓冒险与莽撞野蛮、反抗性格与"顺民"传统、奉献精神与“单位”意识、风趣幽默与“耍贫嘴”等。
我的心得:我觉得这点分析感觉我们东北人就不够有文化底蕴似的。不怎么想服气,但也不知道该找什么理论支持来反驳,有高人指教下不?
五、行帮意识与哥们义气
早年“闯关东"移民除了农耕劳作之外,许多人从事“挖煤”“伐木”“釆 参” “淘金”四大行业,而这四大行业在当时都具有很浓重的“行帮气”,行规严格神秘,具有很强的群体性规范和群体性意识。
此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大工业发展中,东北人的群体性社会意识从另一方面被进一步强化。
东北文化的特质体现在社会组织上,往往是人们对社会组织,尤其是单位具有超强的依附性,形成了东北地区所特有的“单位社会”和“单位意识”,这种'‘单位意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建立,起到了非同一般的巨大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也养成了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重规则重人情、不计效益重礼数、不重个人能力重关系的惰性。
东北地区相对于南方沿海地区而言,开发较晚,凭借着资源富饶、地广人稀的优势,稍加劳作,衣食无忧,故长期施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长期依赖黑土地的肥沃和广袤,缺乏精耕细作的劳动,而工业则偏重林矿等原料生产,缺乏精细加工能力。
受游牧文化和移民文化的影响,东北地域与中国其他多数地域相比较而言,许多传统的东北人在道德观念上情感的因素多于理智的因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往往不太受儒教伦理和现代法治社会的规范,暴力崇尚、侠义精神、江湖义气、英雄情结等成为东北文化中一种比较普遍的情感意识。
我的心得:东北人讲哥们义气是比较普遍的,至于更重人情和关系,轻规则这点,说实话,我觉得与南方对比看的话,的确如此。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