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独具特色的佛山工艺文化作品(独具特色的佛山工艺文化)

发布时间:2023-09-28 09:40:39作者:稳走感情路来源:网友上传

独具特色的佛山工艺文化-神算网(佛山传统工艺)

独具特色的佛山工艺文化-神算网

       工艺是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之母。工艺种类繁多。由于历史时期、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俗和审美观念,工艺的制作往往表现出不同时代风格的作品。佛山工艺是佛山文化的代表之一。让我们一起欣赏佛山工艺文化。

       石湾艺术陶瓷
       石湾艺术陶瓷,俗称石湾娃娃,是在日用陶器高度发展、商业流通活跃、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艺术创作植根于民间,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丰富、粗糙、简单、坦率的审美品味。石湾娃娃上釉独特,釉色丰富多彩,造型生动生动。在技术上,塑造人物表达人体皮肤的泥浆胎骨,取得了比瓷雕更温暖、更人性化的艺术效果。自明朝以来,石湾娃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合并、模仿和创造的发展过程中,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石湾艺术陶器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在国内外享有数百年的声誉,被称为石湾娃娃。唐宋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石湾娃娃开始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和世界各地;明朝以后,石湾娃娃的生产进入了全盛时期,产品种类繁多,逐渐分为人物、动物陶器、容器形状、园林陶器、微塑五类,成为岭南独特的工艺品。

       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产品销往省内及中南、西南各省,并远销南洋各国。

       佛山剪纸根据其生产原材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雕印刷、铜凿、纯色等类别。采用当地特色铜箔银箔,采用切割、雕刻、凿等技术,衬里各种颜色的纸,印刷各种图案,形成色彩强烈、金墙辉煌、南方特色的剪纸。佛山剪纸不仅精致优雅,而且具有的表达技术,根据使用需要选择材料和艺术。

       在古代,剪纸的主要用途是节日礼品的装饰、祭祀装饰、刺绣雕刻图案、产品商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严谨的构图、强烈的装饰、清晰优雅、辉煌的金墙为特色,大多反映了时代生活主题,创造了传统艺术创新的道路,在中国剪纸艺术中更具代表性。

       佛山木版年画
       始创于明永乐年间,有五百多年历史,《辞海》记:“佛山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之一,是华南地区着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在广东佛山镇生产而得名。”

       佛山木版年画有三种:原画、木印、工印工笔,包括门神、年画、神像画,以门神为主。内容多为神茶郁郁、秦叔宝、尉迟恭、福禄寿全、五子登科、加官进爵、天姬送子、和合二仙、金钱童子、各种雕像、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题材广泛,表达人民的希望和理想。

       也许你也喜欢:
       你知道哈尔滨地名的由来吗?
       合肥不可忽视的丧葬习俗
       盘点:合肥八大特色地标建筑
       南宁最具地域特色的风俗文化

佛山传统工艺

佛山工艺品特产有哪些

疫情放开后,

越来越多的人战胜新冠病毒“阳康”出关,

3年后,我们终于又迎来

“”的生活!

正常的春节团员越来越值得期待!

三年疫情,

很多亲友都多年不见,

如今终于可以正常走亲访友!

问题来了:

今年春节走亲访友送什么?


送什么让对方既有用又开心?

让自己又拿得出手又有特别有心思呢?

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款广东特产:

它是无数人儿时的记忆

它是广东人上百年的情怀

它就是

大良虫崩䖢

(beng sha)



大良虫崩䖢

正宗老字号

当然是凤城百年的“李禧记”啦

是“顺德非遗”美食!

还是粤港澳经典小吃!

……


李禧记在2021年荣获

「粤港澳餐饮名店」

「粤港澳经典小吃」

2022年,

大良虫崩䖢制作技艺,

入选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2年12月20日,

顺德区公布第九批区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大良虫崩䖢两位传承人

位列传统技艺项目中


(部分截图)


如今来佛山旅游

不带几袋虫崩䖢回去

也就有点枉来佛山了

同理,作为佛山人

过年不送上点佛山特产虫崩䖢

那自然是少了些意思


虫崩䖢

(虫崩)䖢因造型呈立体蝴蝶形状而得名,其实就是顺德大良本地一种传统的油炸面食的小点心,这2个字的读音,也是来源于”蝴蝶“这种昆虫。


“(虫崩)䖢”读音为“beng sha”,《说文解字》《广韵》《康熙字典》等韵书和字书,均未收录“虫崩”字,“䖢”字在现代字典读音为 miao,意为蚕初生。《中国语言资源集》第二卷词汇卷第 2 册写到,粤西、江门以及佛山部分地区方言,蝴蝶读音为“beng sha”。“虫崩”字在电脑里面不能显示,只能通过拼字显示出来。


大良虫崩䖢诞生于清代,作为一种传承上百年的平民油炸类小吃,起初是填饱肚子的普通油炸面点食品,通过一代代传人不懈地努力和推广,大良虫崩䖢的功能性价值不断地变化,其制作用料考究、色泽金黄,食时酥脆适口、油而不腻、咸甜适度、甘香酥化、口有余香,其技艺具有重要的历史、民俗、美食、人文等价值,成为当代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旅游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之一。




大良虫崩䖢还有什么威水史呢?

它是怎么来的呢?

为什么要认准“李禧记”这个老字号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


大良虫崩䖢的前世今生

据大良镇志资料记载,大良虫崩䖢创始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在大良人梁成章的“成记”油炸店创制,后经顺德李禧后人的继承和改进,逐渐形成了“李禧记”这个老字号。



李禧记(1840-1921),南门人,著名食品制作商,以姓名为其店号,设址大良华盖路附近营业,早年从业小食,后改业柿霜饼,产品洁白,状如银毫(相当于二分硬币),小巧精细,清甜冰凉,入口即化,并有止咳润肺功效,获得青睐,因而行销畅旺,饮誉省内、港澳、星洲各地。


李翘云(1895-1942)是李禧的第十二子。作为最小的儿子,他与父亲同住,长成后协助父亲打理铺务,经营华盖路175号老铺。有一次,李翘云制作龙耳时,他右手连切4块面片而没有切断,左手失控往面片上重重一拍,摊开后随手扔进油锅里。“无心插柳”,竟炸出一只虫崩䖢 (顺德人称小蝴蝶为“虫崩䖢”)来!李翘云打量了半天,觉得此品形象生动新颖,正式作为新产品推出市场。


又一次,他把卖剩的虫崩䖢渣碾碎,搀和在新面粉里,加糖加水揉搓。因为虫崩䖢酵种起了作用,这批新虫崩䖢不像以前般脆硬,而是美味香酥,入口即化,大受顾客喜爱。以后,李翘云在操刀、拼形、油炸工艺上不断改进,制造出有独特风味的大良虫崩䖢(见《顺德经济志》)。


上世纪50年代,作为李翘云侄儿的李其芬(1923—2000)作为第三代传人,自十岁起就跟从十二叔学做虫崩䖢。1953年李其芬在大良旧马路碧鉴下基巷开设个体经营,继承李禧记虫崩䖢生产制作。1957年,李其芬参加顺德糖烟酒生产合作店,下半年开展公私合营改造,烟酒合作店转为顺德糖烟酒公司,并在公司属下的加工场担任加工场场长的职务,负责制作虫崩䖢生产直至至退休。当时,“李禧记虫崩䖢”以顺德糖烟酒公司制作“大良虫崩䖢”品牌行销全市。


李禧记第三代传人李其芬( 左一 )与其子、第四代传人李学雄(右一)在店铺合影。图片摄于1986年。


1984年,李其芬退休,为继承祖传,将技艺传授给他第六子李学雄,1985年,李学雄于开设了“李禧记虫崩䖢店”,并在顺德大良工商分局注册登记大良李禧记虫崩䖢店,经营至今。20世纪90年代末期之后,李禧记家族其他成员李文源、李文辉、李美萍等人陆续开设李禧记虫崩䖢分店。



2011年,李学雄创办了佛山市顺德区李禧记学雄食品厂,扩大了生产规模,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打造大良虫崩䖢的品牌认知度。




2021年,李学雄创办佛山市顺德区李禧记学雄传承食品有限公司,在进一步传承与拓展品牌的同时,也让大良虫崩䖢制作工艺向高质高产的方向发展。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来顺德游客对大良虫崩䖢的需求,同时抓住这个把大良虫崩䖢推广至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机会,李学雄在大良著名景点清晖园附近开设多家分店,营业时间更是从早上8点一直经营到晚上11点,365天无一日歇业。同时,李学雄也时刻关注客户的反馈,以人为本,精益求精,除出品传统口味外,还推出年轻人喜爱的鸡蛋味、香辣、日式芥末等口味的虫崩䖢,并将在顺德华侨城开设概念店,让大良虫崩䖢品牌在新生代中得以传承下去。



如今“李禧记”已经成为大良虫崩䖢的代名词,是顺德几代人的共同回忆。除了虫崩䖢外,“李禧记”还研制出各种不同特色的面点,如笑口枣、鸡仔饼、核桃酥等三十多个品种,受到年轻一辈的喜爱。





李禧记虫崩䖢传承至今,不单只是一种地方美食,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一份故乡的情怀。



2023年春节即将到来,

送礼就送大良虫崩䖢!

送的是一个回忆,一种文化!

更是一份情谊,一份温暖!


(点击进入线上商城)


关注“顺德李禧记”官方微信服务号

自定义菜单赶紧下单

佛山工艺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