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装药的瓶子大多是塑料制成的,很难破碎,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药物而设计的。那么,如果你梦见药罐坏了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让周公解释他的梦想,给你一个详细的解释。
梦见药罐破了梦分析
梦见药罐破了,是不祥之兆,大难临头。
不同的人梦见药罐坏了的梦分析
恋爱中的人梦见药罐坏了,说明如果有耐心等待,总有一天会成为夫妻。
旅行的人梦见药罐坏了,有雨就停,延迟再出门。
本命年的人梦见药罐破了,说明年初不顺利,渐渐好运,一切都要主动,做客要小心。
上学的人梦见药罐坏了,说明文科不理想,理科成绩好,接近录取。
怀孕的人梦见药罐坏了,预示着生男。六七月生女,平安顺利。
做生意的人梦见药罐坏了,开始顺利,中途获得财利,最后失败了。
其他梦分析梦见药罐坏了
梦见别人吃毒药,预示你会战胜对手。
梦见你吃的药很难吞咽,这意味着你可能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或者说一些极其悲伤的事情会降临到你身上。
梦见把毒药送给领导长辈,说明你会得到提升或意想不到的收入。
梦见装有汤药的罐子,生病了。
梦见给别人吃药丸,说明你会因为言行不好而受到批评。
梦见药罐破了心理学解梦
梦解释:梦服药意味着你想得到治疗。梦中的药物不仅可以代表恢复健康的药物,还可以象征改善情况的方法。此外,它还可以表达促进你进步的重要经验。
心理分析:梦中的药物代表了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不令人满意的经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下作用将逐渐显现出来。此外,它还代表了你天生的自我精神治疗能力。
精神象征:在精神层面上,在梦中看到药物象征着精神治疗和精神健康的迫切愿望。
梦见药罐坏了的原版周公解梦
卖药者,疾病临身。《周公解梦》
梦想家说不要吃药。庸医不知道病源,但用药不正确,抢药似是而非。或者在梦中的警察省份,必梦祖考、天神、关帝、佛菩萨、观音大帝普渡众生。如果丈夫流行疟疾,他们都是邪恶的。他们假装是美人,或者是神将,或者是邻居。他们假装不吃药。他们被疾病迷惑了,但他们被医愈了,死者无处不在。所有梦想这一点的人都必须审视他们的外表,为什么他们是上帝;当占卜时,占卜者也是虚伪的,以伤害他们。梦林玄解
梦见药罐坏了的吉凶
基础稳定,运气好,财利口碑大,健康、长寿、幸福的迹象。只要人格或地格凶猛,恐怕就太大了。如果没有凶猛的数字,你就不用担心了。
梦见药罐破了宜忌
「宜」午睡,调情,少吃晚饭。
「忌」避免读英语,避免去公园,避免远离手机。
开国上将李克农,自从他去世那一天开始,关于“特工之王”是怎么去世的?各种流言蜚语层出不穷,坊间不乏荒诞传闻。
例如2008年,笔者去美国出差,解决一点小事情。结果在餐馆吃饭的时候,邻座的两个美国人,居然在讨论中国的李克农和戴笠。
按照他们的说法,戴笠是被美国中情局干掉的,而李克农也是在朝鲜战争的时候,惨遭美国人下毒。
笔者忍俊不禁,从逻辑上来说,倘若真有这么大的案子,中央难道不会彻查?即使特工之王去世了,咱们这边还有周恩来呢,情报专家多了去。
即使是在抗美援朝时期,李克农负责指挥中方的停战代表团,而当时美国被打得浑身难受,保护李克农还来不及呢。倘若谈判代表被下毒,那还谈个啥?何必和平?
甭说国外了,即使咱们国内也三天两头一个死因,还有说是因为敌美人计的,还有更荒谬的说法,不胜枚举……
其实吧,出现这样的谣言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特工之王”的头衔,本来就带有话题性和故事性,以及最重要的神秘感。
关于李克农将军的早逝,其实笔者个人认为吧,用脑过度和劳累过度、是造成李克农早逝的主要诱因。
李克农的身体本来就已经很不好,而他又坚持带病工作,在去往办公室的路上,谁知有两步没走稳。
儿子想要去搀扶的时候已经晚了,李克农身体趔趄摔倒在地,不幸的是脑袋先触地……因为这次受伤,让病情再次加重。
李克农的儿子李伦,本来不愿意回忆这档子事儿,关键是小报小杂志上,各种流言实在是太多了。
由此,开始咱们今天的文章,讲一讲此事的前因后果。
在李伦小时候,爸爸留给儿子的印象就是飘忽不定,有时候父子一同进入梦乡,醒来后爸爸就出去了;有时候孩子睡觉的时候孤孤单单,醒来的时候父亲已经在身边熟睡。
别的小伙伴,多数都是在一个地方长大,家庭氛围浓厚;但李伦童年时期,常常跟着父亲搬家,尤其是在上海的时候,当真是居无定所。
李伦才刚刚记事儿,爸爸就已经交代儿子,无论有谁问起,一定要用假名字,不能讲真话。
一般情况下,李克农每隔十天半个月,总会要回来一次的,但1930年4月,却接连失踪许久。
李伦直到爸爸去世之后,才知道当年是因为顾顺章的叛变,所以爸爸才会失踪。
家里的孩子们,早就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任何情况下,不和任何人谈起爸爸的事情。孩子们也不知道为啥不能谈,既然家里长辈教导了,所以他们也就遵守这个家规。
红军时期,在一次次的“反围剿”作战当中,孩子们在白区、听到的全部都是坏消息,一家人整日提心吊胆。
父亲跟随红军打仗去了,而家里的老弱妇孺,经济遇到了困境。
李伦的爷爷,只能想方设法躲避各路债主,一家人生活越来越艰辛。
直到有一天,远处又有人来,爷爷只能再次躲进了阁楼,外面却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爸爸,我是克农!”
李伦和兄弟姐妹,哭着跑了出去,虽然李克农仅仅和孩子们相聚了不到五十分钟,但这对于李伦来说,已经是非常珍贵的相聚时刻。
国共,因为西安事变,所以转入国共合作,家里的大女儿看到远处有熟悉的面孔,还以为债主又来了,所以急忙回去通风报信,让爷爷快躲起来。
实际上,远处那位穿着黑色披风、手提黑色公文包、穿着黑皮鞋的人,乃是孩子们多年以来,心心念念的爸爸……
李伦第一次知道父亲的工作,是皖南事变之后,他跟着贺怡去往延安,见到了。
问:“你知道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吗?”
倒是李冰胆子大,回答说:“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处长呗!”
开玩笑说:“错了!错了!你爸爸是个大特务。不过他是我们的特务!”
在延安的时候,陈云带着李伦,去学校当中读书。虽然身在红色中心,但孩子们和父亲李克农,依旧是聚少离多。
建国后,朝鲜又起烽火,中国政府决定抗美援朝,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其实在这个时候,李克农的健康状况,已经是不容乐观,强撑着病体在工作,哮喘病越来越严重,所以去往苏联治疗……
朝鲜半岛打得是地动山摇,随着美国人强行介入朝鲜战争,所以北朝鲜抵挡不住,一路撤到鸭绿江边。
而随着志愿军入朝之后,接连几次的大规模战役,彭德怀激战麦克阿瑟,沉痛打击了美国人的嚣张气焰。
中国获得了一场又一场的战役胜利,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方面,麦克阿瑟远远不是彭德怀的对手。
在抗美援朝时期,其实有两个战场,一是正面战场的烈火硝烟,二是谈判桌的“文战”。
这场战争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志愿军击溃那所谓的“联合”后期则是边打边谈,其实上甘岭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整整谈了2年零19天,在国内决策,而李克农在前线交锋。朝鲜条件那么艰苦,对李克农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关于李克农赴朝谈判的详细经过,这一切要从1950年5月说起……不仅国内关注朝鲜战局的发展,全世界都在密切注意交战双方的一举一动。
苏联同样在关注朝鲜战局,而李克农当时便身在苏联养病,他被哮喘病折磨着,已经睡卧难安。
而朝鲜开战之后,李克农在苏联,是怎么也呆不住了,非要离开医院回到国内,他想亲自指挥情报机关,为志愿军摸清美国人的军事部署。
在李克农看来,从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到1950年的剿匪斗争,我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打了二十多年的战争!!这胜利的成果来之不易,岂能败在美国人的手中?
李克农回国,随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
而在朝鲜战场上,美国人被打疼之后,才想起这世界上除了战争之外,还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国际问题。
李克农立刻就意识到,既然参战各方要谈判,这时候可能会需要自己亲临前线,参与到停战谈判当中。
事实证明,李克农猜对了,毛主席则指定李克农,前去朝鲜和敌人进行谈判。
时间是1951年6月,地点则是,见了李克农之后,直接就说“我点了你的将”。
按照的决定,由李克农所部、乔冠华外交部、以及志愿军总部、三方组建谈判代表团。
李克农在面前,并未说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而是目光坚定的说:“我马上准备出发!”
可是到了夜里,李克农意识到自己冲动了,朝鲜那边气候恶劣,而自己这病体,能否支撑谈判呢?
关于谈判多艰难,笔者在这里举个例子:
在双方谈判的时候,谁要是率先退场,就会被对方说成是没有和平诚意。所以双方愣是坐在椅子上比耐力,有时候会长达十多个小时。后来有一位中方谈判代表名叫何渠若,恰逢心脏病突发,而他依旧跟对方硬耗,耗到对方先走为止。结果可想而知,何渠若刚刚回到休息室,身体一软就晕了过去。
李克农去朝鲜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自己虽然身体不好,但毛主席同样身体不好,很多领导人都在带病工作。
危难当头,好男儿大丈夫,岂能退缩不前?此番开赴朝鲜,任由他雨打风吹,都要坚定向前!
代表团出发的时候,为了严守机密,所以沿途负责各部门,只知道有个“群众工作队”要去往朝鲜,大家并不知道这支队伍,是中国的停战代表团。
李队长带着“工作队”在乔冠华的协助下,随即进入了那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这场战争不尽早结束,中美两国就会陷入到消耗战当中,这是双方都不想看到的事情。
按照预定计划,志愿军副司令邓华在一线谈判,乔冠华在二线,李克农则指挥全局。
这场谈判,是人类历史上所罕见的,其背景不仅仅是朝鲜南北之争,更有冷战大格局,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冲突,牵扯巨大。
李克农的工作非常繁重,每天都要亲自审阅各种材料,然后和工作人员一起研究讨论,设定各种各样的预案。
既然工作多了,睡眠也就少了……这自然会严重影响一位病人的身体健康。
邓华在一线传回谈判的实时情况,再由联络员汇报到李克农的手中。李克农不分白天和黑夜,召集前线和后方的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开会,不仅要应对新出现的问题,还要研判下一步可能会遭遇的困境。
李克农了解到相关情况,写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再把电报发回国内的手中、和前线的彭德怀手中。
当李克农等来上级的批示之后,往往已经是日出东方,既然天光放亮,也就要开始新一天的谈判,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新的情况。
抗美援朝打到中后期,其实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双战场格局,枪林弹雨一战场,唇枪舌剑一战场。谁能够在战场上获得优势,谈判桌上自然而然获得优势。
就在李克农紧张工作的时候,他在一封不起眼的电报上,看到自己父亲逝世的消息……
儿子漂泊半生,未能在二老双亲身边尽孝,李克农的心里涌起百般苦楚。但他更多的爱,都奉献给了中国,奉献给了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谈判任务是艰巨的,李克农悄悄的,将“父亲病逝”的那封电报藏了起来,并没有告诉任何人,避免耽误到代表团的谈判工作。
李克农忙完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他静悄悄走出办公室,朝着故乡的方向深深三鞠躬。
当年的龙潭三杰,只留下硕果仅存的李克农,遥想起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
岁月催人老,当革命者的国家梦想实现之后,回头再看自己的小家,李克农和父亲阴阳两隔……
李克农抹了抹泪水,心中暗暗发誓,如果谈判不结束,自己就不刮掉胡须,以此来纪念父亲的在天之灵。
因为李克农每天看的文件太多,所以导致他的视力越来越差,他要弯腰趴很低,才可以看清文件上的字儿,结果弯腰的时候,胸口就会被挤压。
以至于哮喘病变得更加严重,李克农每次呼吸的时候,那感觉好似抽水泵生了锈,运转起来呼哧呼哧的。
无奈之下,李克农在胸口不舒服的时候,就两手拿着文件去院子里,一边走一边看,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
但每天有大量的文件,必须要李克农本人签字,所以他不得不伏案工作。入朝三个月之后,李克农的胳膊就已经开始发抖,签字的时候、笔会掉落。
李克农一边工作一边吃药,每天好似药罐子,但哮喘却始终未见减轻,实在是疼痛难忍,才会短暂的小睡一会会。
这种情况,在夏天倒是可以坚持,但朝鲜的冬天非常冷,大雪从天而降,放眼望去,千山尽白。
李克农的哮喘病,在冬天变得更加严重,在和同志们一起开会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太累,他整个人突然晕倒。
周围的工作人员急忙走过来,抬着李克农去找医生,经过四个小时的抢救,李克农这才缓缓睁开双眼。
很显然,李克农征战半生,身体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甚至可以用油尽灯枯来形容。
李将军赶紧喊来警卫员,拿一套干净的衣服换上,上下打扮一番,避免形象受损。
身为本次谈判的总指挥,李克农深深的知道,一旦自己倒下的话,肯定影响代表团的士气。李克农和同志们开着玩笑,这才大踏步离开医院。
很快就得知了此事,决定撤回李克农,换伍修权赴朝谈判。
李克农拒绝回国治疗,他认为抗美援朝需要自己,整整上百万的志愿军在前线打仗,谁又不是父母爹娘的孩子呢?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士,他说:“我这堆老骨头,又算得了什么呢?”
伍修权去往朝鲜,看到李克农的健康状况已经恶化,他想要换下李克农,让自己的革命同志,尽快回国内的医院治疗。
但李克农坚定的说:“临阵不换将!”
其实,完全可以理解李克农的想法,他在朝鲜的这段时间,已经摸清楚了敌人的脾气,掌握了谈判桌的主动权,正在这关键时刻,自己务必要坚持下来。而伍修权来得晚,经验没有李克农多。
伍修权一看这情况,就意识到大事不好,照这样发展下去,李克农极有可能把性命丢在朝鲜。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让伍修权协助李克农的工作,如果李克农的身体无法支撑,再让伍修权代替李克农的工作。
谈判是非常艰难的,而且又是非常枯燥的,敌人在谈判桌上捞不到好处,就会在战场上发动疯狂的进攻。
而咱们神勇的志愿军,每次都会把来犯之敌,打回到谈判桌上。
类似的情形,并不是一次两次的偶尔发生,而是整整持续了两年多。
双方关心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谈判,便是停战的分界线在什么地方。
咱们这边肯定坚持三八线,敌人自然不同意三八线,这种情况下,就只能用机枪和大炮解决问题。
敌人军事行动受挫,被志愿军打退之后,就只能灰溜溜的,再次回到谈判桌。
停战之后,又要有人监督双方的军事冲突,这件事远非说说那么简单。
中方拿出建设性的意见,既然连续三次战役获得胜利,所以三八线停战有何不可?
杜鲁门却不答应,他让志愿军必须后撤;中方表示,可以后撤十公里,而我们撤出的十公里范围,不可有双方士兵的出现。
美国人还是不答应,他们狮子大开口,要一万两千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区。
志愿军自然不给,所以谈判桌上的双方,好似钢铁雕像一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相互之间寸步不让。
在谈判会议室的外面,搭建着简易的帐篷,李克农就在帐篷当中指挥全局,满地都是他丢弃的烟头。
1951年8月10日,美国人采取沉默应对中方,他们一言不发坐在椅子上。
联络员去请示李克农,李克农批示:“坐下去!”
因而谈判成了老僧坐定,这样的场景自从首次出现之后、便多次出现、以至于屡见不鲜,成了常态化。
最长的一次沉默,长达两个多小时,双方没有任何人说任何一个字。谁要是先开口,就证明谁底气不足。
朝鲜毕竟是战场,而美国人又占据空中优势,李克农有一次坐车离开住所,想要去邻近的机构了解情况。
结果美军战机突然飞来,一梭子机炮扫下来,感觉好似下了冰雹。开车的驾驶员经验丰富,碰到这种情况不慌不乱,采取日常的战术训练,和敌人的飞机走“十”字交叉。
意思就是:飞机自南向北而来,汽车就要赶紧往东北方向走,双方不走同一条直线,毕竟飞机调头远远没有汽车那么容易。
机炮射穿了玻璃,从李克农的鞋底一划而过,只感觉袜子热乎乎的,李克农晚年开玩笑,说那次差点翘辫子。
谈判艰难持续了大半年之后,各方总算是达成了一点点的共识,在军事分界线、以及督促停战方面、签署了协议。
但美国人的无理取闹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个问题解决了,下个问题又出现了,下个问题解决了,上个问题又重演了,乃至于更多问题又涌出。
在这两年的谈判过程当中,中美两国总算是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决定半岛停战。
(李克农和彭德怀)
中方的谈判代表团很高兴,但李克农分析出,美国人虽然不想打了,但南朝鲜却依旧妄想着打过三八线。
果不其然,金城战役打响之后,这才打碎了李承晚的幻梦。
在停战签字的时候,李克农为了避免有人搞破坏,所以决定不让双方司令官去现场,而是派遣代表前去。
美国人非常赞同李克农,认为这样是正确的,一旦有人在现场搞破坏的话,来之不易的和平,岂不是告吹?
1953年7月27日,随着各方签字之后,这场改变东亚历史的战争,才算缓缓落下了帷幕。
但李克农的身体却支撑不住,回到国内养病的时候,想要再挽回健康……已经晚了太久。
按照儿子李伦的回忆,爸爸李克农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到1957年2月的时候,那天阳光很好。
吃完中午饭,李克农想要去办公室,而随着他脚步声的,则是剧烈的咳嗽声音。
在办公室前面的石头楼梯上,李克农突然咳嗽更严重,他想扶住旁边的建筑,好好喘口气。
李伦赶紧往前走,边走边说说:“爸爸我扶着你……”
结果这句话根本就没有来得及说完,李克农脚一滑就摔倒在地,头部刚好碰在石头楼梯上,勉强抬起头的时候,那台阶一片鲜红……
李伦赶紧送爸爸去医院,而得知这件事之后,立刻派遣国内最好的脑科医生,去抢救李克农。
在医院里,当李克农缓缓睁开双眼的时候,思维已经出现了混乱,说话东一句西一句的。
在李克农意识稍稍恢复之后,便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起王石坚……
因为在解放战争时期,敌人破解了我党在北平的电台,导致我党的情报体系,被敌人攻击。而李克农晚年总是忍不住提起的“王石坚”说的就是这件事。
李克农处在半昏迷状态,忘不掉那些牺牲的同志们,他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
1962年2月7日,李克农想要继续工作,幸亏邓颖超来劝,李克农这才去了医院。
两天之后,开国上将李克农,结束了他的传奇一生。
李伦说:“当时,公告上是脑溢血而死,而实际上是父亲的脑软化,大脑已成糊状,其死也非同一般……”
《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的胡先生在家用真空拔罐器拔罐,结果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罐子吸得太紧根本拔不下来,被吸住的部分肿了5公分,里面组织液都流了出来,家人用锤子和老虎钳都无济于事,最后消防官兵出动锯子才把罐取下。
难道拔罐当真如此恐怖?非也!深圳宝安中医院(集团)的专家将给大家揭开火罐神秘的面纱,让大家认识拔罐的庐山真面目。
古老的拔罐
拔罐疗法是我国最古老的治疗疾病方法之一,古代典籍多称「角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
先秦时期《五十二病方》:「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二斗米顷,而张角。」
拔罐最早是用来治疗痔疮的,还是外痔,这就有点尴尬了;
晋代葛洪的《肘后方》中记载有用角法吸拔脓血的论述,书中最早明确了拔罐的禁忌症:「瘤、石痈、结筋、瘰疬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
不久前去世的女明星徐婷是淋巴瘤,生前曾求助中医治癌,放血拔罐,但她的疾病其实正是拔罐的禁忌症。
发展至今,拔罐的神器也从角罐、陶罐、竹罐发展到了今天的玻璃罐和抽气罐。但目前常用的有竹罐、玻璃罐和抽气罐。
有些患者经常会跟医生说:我上一次拔罐那个医生给我用的是玻璃罐,你怎么给我用竹罐或抽气罐啊?好,咱就先聊聊这三种罐的优劣。
竹罐
优点:取材容易,制作简便,经济适用,轻巧不易摔碎,纤维有吸收药汁的功能,多用于水罐和药罐。
缺点:不透明,易干裂,吸力不足,边缘不够圆滑,走罐困难;
玻璃罐
优点:质硬,透明,直接观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等情况,吸附力大。可作多种手法,特别是闪罐、走罐和刺络拔罐,透明圆滑,医护人员的最爱。
缺点:容易破碎,传热快。
抽气罐
优点:罐体透明,便于观察吸拔部位皮肤的充血情况,便于掌握拔罐时间,可随意调节吸附力,不易破损,不会烫伤,自动放气起罐不疼痛、便于携带。给拔罐疗法向家庭和个人自我保健的普及和推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走出国门就靠它。
缺点:无温、热刺激,不能闪罐和走罐,易老化变形漏气,普通人可能发生操作失误。
拔罐的作用
李阿姨隔三差五就来拔罐,拔之前还不忘说一句:哎呀,湿气太重了,还是拔罐舒服。特别是广东人,气候湿热,大家都知道拔罐可以去湿气。
那么,拔罐难道只可以去湿气吗?显然不是。拔罐可以祛除邪气,湿邪只是邪气的一种,除了湿邪,还可以祛风、寒、热、毒、瘀等。
概括而言,拔罐可以:①抵抗外邪、保卫机体;②活血化瘀、疏通经络;③调整气血、平衡阴阳。
而且,通常不同的罐法所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
风邪为主的疾患多选用闪罐法,寒邪为主的疾患多选用留罐法,气血瘀滞、脏腑病证者多用循经走罐法。
拔罐也需要做到辩证施罐,选择合适的罐具、罐法、经穴、经穴配伍等治疗方法。
传闻,拔罐会把人拔虚?
「拔罐会伤阳气」、「拔罐不能经常拔,拔多了会气虚」,不接受拔罐的人如是说。
拔罐作为一种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疗法也有补泻,实证多选泻法(密排法、吸拔力大、逆经走罐等为泻法),虚证多选补法(疏排法、吸拔力小、顺经走罐等为补法)。
拔罐能补,但拔多了虚,分分钟让你没朋友,新闻报道的连续9天、每天3次、每次40分钟的高强度拔罐就是一个拔罐拔到虚脱的血的教训。
这时有人又要问了,「医生,我能不能拔罐?」
能不能拔罐,首先要辨别体质的虚实,拔罐一般来说适合体质较强的人,通过调整局部气血而使其运行通畅。
如果本来就是气血虚弱的人,「血不荣筋」而导致的关节不利、肌肉酸痛,或气血不足而疲累乏力,是十分不适宜拔罐的,而且拔罐的效果也是不明显的。
亚健康状态、机体功能失调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慢性躯体及内脏疾病的各类人群,如风湿痹痛等关节炎、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腰背痛、痛经、头痛等均可应用。
还可用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胃脘痛、眩晕等脏腑功能紊乱方面的病证。
此外,如丹毒、红丝疔、毒蛇咬伤、疮疡初起未溃等外科疾病亦可用拔罐法。
拔罐的注意事项
1、拔罐要注意时间,一般留罐不超过15分钟。时间太长局部容易出现许多小水泡;
2、拔罐后因为汗孔开腠理松,不宜立即洗澡,也不宜吹风受凉;
3、间隔时间;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缓和的,建议一个星期拔一次,等罐印消之后再拔第二次。但留罐时间切不可过长。
拔罐的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白血病者不宜拔罐;
2、全身高度浮肿者不宜拔罐;
3、皮肤高度过敏、受术部位皮肤破损、溃烂,或外伤骨折部位静脉曲张处,或癌肿恶瘤部位、皮肤丧失弹性者不宜拔罐;
4、五官部位、肛门及心尖搏动处不宜拔罐。大血管附近、浅显动脉分布处和瘢痕部位不宜拔罐;
5、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
6、高热抽搐者不宜拔罐。
附:小水泡的处理方法
1、用碘伏进行消毒,水泡较大者可用无菌针头戳破,注意针头应稍斜,只需戳破水泡表面,将水泡内的液体挤压出;
2、再用碘伏消毒,覆盖无菌纱块,用胶布固定;
3、注意不要碰水,一天换一次纱块,若出现伤口红痒发炎,需及时就医。
出现拔罐引起的医疗事故真是让人心痛不已。市场上存在一些「伪中医」,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患者也对拔罐缺乏相应正确的认识。
希望这篇小小科普文可以帮助到大家,不受某些负面信息的影响,谈罐色变。
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是否适合拔罐,最好还是先到医院咨询医生,别自作主张或者听信亲戚朋友的一些「建议」,免得到时得不偿失。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