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意味着最冷的时候。在寒冷的冬天,人们被寒冷挡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忘记了时间。大寒中的九天是一点一点计算冬天的长度,然后根据时间猜测春天的到来,所以大寒是最冷的一天。这一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一点。
寒冷季节的意义
大寒不仅是24个季节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冷的一个。大寒是反映温度升降过程和程度的节气。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地面接受的光和热最少,天气应该最冷,但实际上最冷的是冬至后的小寒和大寒,也就是所谓的三九冷。然而,在大寒季节,地面基本上不能吸收任何温度。相反,地面辐射更多,冬季紫外线更严重。大寒期间,气温继续下降,大寒期间很容易体验到寒冷的温度。
大寒季该怎么办?
当然,在寒冷的季节,它必须是温暖和健康的啊,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的了,但寒冷对植物也很重要,对于一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的生育期间需要有适当的低温。冬季小麦、强油菜,通过春季阶段需要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寒冷不仅需要照顾人们的适应能力,还需要注意植物和动物的身体状况。
寒冷季节的种植
当然,寒冷很冷,但并不是每个地方的冬天都会下雪。有些地方仍然相对温暖。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全年冬季都很暖和。过早播种的小麦和油菜往往生长得太旺盛,提前拔出接缝和苔藓,大大降低了抗寒性,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因此,种植计划将根据植物接受的环境程度进行改变,根据当地情况选择作物品种,及时播种,并采取有效的促进和控制措施,使植物和作物即使在非常严酷的冬天也能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今天,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民谚有曰“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大寒是冬天结束,春季到来的转折点。
大寒·三候
鸡乳:大寒之日“鸡乳”,古人认为鸡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气,开始孵小鸡了。
征鸟厉疾:大寒后五日“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厉猛、捷速。
水泽腹坚:再五日“水泽腹坚”,上下都冻透了,寒至极处,按物极必反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要开始走向消融了。
大寒·习俗
食糯
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古语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将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
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是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除尘
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家家刷墙,扫除不祥”。”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即“祭灶”日。
数九
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北方民间有“画图数九”的习俗,图样有铜钱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芦形等多种,其中以“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最为著名。这种描红帖共九字,每字九笔;从头九第一天开始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
大寒·谚语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春节)。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农历)。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春节前后少农活,莫忘鱼塘常巡逻。
大寒过年,总结经验。
夏不劳动秋无收,冬不节约春要愁。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冻不死的蒜,干不死的葱。
大寒·诗词
大寒吟
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和仲蒙夜坐
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大寒
宋·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
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
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
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村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
唐·耿湋
章溪与贡水,何事会波澜。
万里归人少,孤舟行路难。
春光浮曲浪,暮色隔连滩。
花发从南早,江流向北宽。
故交参盛府,新角耸危冠。
楚剑期终割,隋珠惜未弹。
酒醒愁转极,别远泪初干。
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致敬中华先人智慧
——微识二十四节气
蒋德均
冬季:冬雪雪冬小大寒
按照传统历法,一年分四季,每一个季节有六个节气。冬天的六个节气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立冬
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自然界的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
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此节气时,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可以看到与野鸡羽毛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气温下降趋势加快。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万物收藏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在我国部分地区,有迎冬、祭祖、饮宴等习俗。在养生方面,应注意滋阴潜阳、少食生冷、适当运动等。在农事与气象方面,民谚有:今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等等。
历代文人立下了不少咏冬诗作,比如元代诗人陆文圭《立冬》:
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犹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舂。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明代诗人王穉登有《立冬》: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小雪
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冬季第二个节气。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小雪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是,天地间阴阳之气形成的彩虹,此时因阴气旺盛而阳气隐伏不见;天空阳气上升,地中阴气下降,万物失去往日的勃勃生机;也由于天气寒冷,万物气息深藏不动,似乎停止了一般。
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小雪时节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量增加但不是很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时节的气候特征。小雪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寒流活跃、降水渐增,不是表示这个节气下很小量的雪。
小雪节气与大雪节气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与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或大雪不是同一概念。
民间有小雪腌腊肉、吃泡汤的习俗。民谚有云:小雪虽冷窝能开,家有树苗尽管栽;趁地未封冻,赶快把树种等等。
宋代诗人苏辙《小雪》云:
小雪仅能消膈热,苦寒偏解恼衰翁。
年丰谁使百物贵,心净要令万事空。
老去禅功深自觉,生来滞运与人同。
闲中未断生灵念,清夜焚香处处通。
明代诗人杨继盛《小雪》云:
破窗不奈西风冷,况复萧条一敝裘。
疏雪飘残忧国泪,寒更敲碎贯城愁。
悲歌劳扰惭燕士,坐卧浑忘是楚囚。
四海寻家何处是,此身死外更无求。
大雪
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了,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降雪量均进一步减少。
大雪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意思是,此时因天气寒冷,连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连喜阴的兰草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了些许新芽。
民谚云:大雪小雪,烧火不歇,既说明天寒地冻,烧火取暖,又表明昼短夜长,三餐间隔时间变短。同时,大雪也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说法。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其他民谚有: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惨;冬雪是个宝,春雪是棵草;今冬大雪飘,来年收成好等等。
诗歌方面,如唐代诗人柳宗元有名作《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宋代诗人陆游有《大雪》: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冬至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与夏至相对。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有“冷在三九”之说。民间流行的《九九歌》云: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蚯蚓作为一种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十分强盛,泥土中的蚯蚓仍蜷缩着身体不动;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微微温热。
冬至节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有吃汤圆或喝羊杂汤的习俗。
历代文人留下不少写冬至的名篇佳构,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至后》: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寒
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对于中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故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之说。
小寒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野鸡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时节对应的花信风: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小寒时节也是进补的最佳时期,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同时,应坚持适当运动或活动,故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宋代佚名诗人《望梅·小寒时节》:
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信早梅、偏占阳和,向日暖临溪,一枝先发。时有香来,望明艳、瑶枝非雪。想玲珑嫩蕊,绰约横斜,旖旎清绝。
仙姿更谁并列。有幽香映水,疏影笼月。且大家、留倚阑干,对绿醑飞觥,锦笺吟阅。桃李繁华,奈比此、芬芳俱别。等和羹大用,休把翠条谩折。
大寒
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节气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最冷是在大寒节气。
大寒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意思是,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的深处,且最结实也最厚,人们可以在上面溜冰活动。
大寒时节对应的花信风: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在我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准备年货过年等习俗。所以,民谚云: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如《忙年歌》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快打酒;年三十,包饺子。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时节便到了寒冷的极限,日后天便渐暖。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在于温补与调养以及适当运动。
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宋代诗人石介《大寒早行》:
万动皆休迹,五更独鸣鞭。
星霜结凄色,风霰过长川。
草暖犬犹睡,河冰马不前。
城墙多有穴,村屋半无烟。
饿虎寒犹吼,妖狐怪不眠。
山空乱猿叫,树折一鸡颠。
几处炉爣炭,何人坐有毡。
崎岖转行路,凛冽逼穷年。
脚指两个落,衫裳百孔穿。
嘘唏鼻才润,僵直手难拳。
身固冻不死,志当穷且坚。
四方丈夫事,谁为泪潺湲。
宋代诗人陆游《大寒》: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作者简介
蒋德均,笔名文生,研究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写作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学会理事,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宜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型文化丛书《李庄文丛》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写作学、古代文化、地方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写作》《商务与政务写作》主讲教授。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2个,负责多个大型文化文学写作项目以及纪念馆展陈策划与撰稿。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册,主编文学作品选集2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刊发作品和文章。作品选作985、211和“双一流”工程大学通识博雅教材。出版《诗歌语言艺术论》《文学再思录》等学术著作6部,文化随笔集10部,《文生抒情哲理诗选》《与名人为伴》《一江春水》《另一种天问》等诗集24部,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册,主编文学作品选集20余部。文章入选全国高考语文阅读材料和党政领导干部学习材料。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德均
配图:方志四川
传统的中国农历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大寒,庚子年的第二十四个节气,于1月20日开始,2月3日结束。
大寒是冬天里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农历里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这段时间里,雨、雪和冰冷的天气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01
寒流
在大寒节气中,由于冷空气南下,天气非常冷。虽然现代气象学观测显示,在一些地区大寒并不比小寒冷,但是在一些沿海地区一年当中的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的这段时间里。
02
吃“消寒糕”
在大寒节气中,北京人有吃用年糕做成的“消寒糕”的习俗。年糕的发音和“年高”的发音是一样的,象征着好运和节节高升。
03
买芝麻秸秆
大寒总是发生在农历的末尾。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人们历来会在这段时间里急切的购买芝麻秸秆,因为老话说“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句话用来形容不断上升的生活标准或者在思想、学习或技能上稳中有升。
04
吃炸春卷
在安徽省安庆市,人们在大寒会吃炸春卷。春卷的馅用肉或蔬菜制作,味道可咸可甜。
05
喝炖鸡汤
江苏南京的居民喜欢在大寒炖汤喝。他们一般会在炖老母鸡汤时加人参、枸杞和黑木耳。
06
做冬季运动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大寒是滑雪、滑冰和滑雪橇的绝妙时间。
来源: 中国文化网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