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测算

塌陷地震图片 塌陷地震造成的后果

发布时间:2024-05-04 19:35:18作者:饕餮少女来源:网友整理

塌陷地震图片 塌陷地震造成的后果

本文目录一览:

地震也有分类?这些小知识,地震来临时或许会用到噢

最近世界各地的地震频繁的出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震是什么时候发生?它的发生以及原理又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自救!

地震是强大的自然灾害,它和火山爆发、小行星撞击,以及海啸,包括飓风,都是同一级别。地震又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以及诱发性地震。

构造地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它是一个地壳板块,所运动所形成的。地壳在运动的时候所承受的一种力,我们将它称为地应力。当地应力达到地壳承受的界限的时候,它就会发生断裂。在断裂的过程中,它就会将积蓄已久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

构造地震

地震波是非常强大的,超强的构造型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土壤液化,包括大规模的余震,以及引发海啸,甚至是火山爆发。所以构造型的地震是最为普遍的,全球90%的地震都隶属于构造性地震。不过这种地震也是最能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的。

火山爆发

火山地震就是和火山运动有关系的。比如说像火山爆发,包括火山内部的温度升高,这些都有可能会造成小规模的一些地震。比如说像去年还是前年的黄石超级火山,它不就是频繁地出现一些小型的地震,有的时候一天甚至能达到几百次。所以地震和火山的关系是非常近的。

陷落地震

陷落型地震大家可能非常的少见,什么是陷落型地震?简单的说,我挖了一个深坑,然后我在坑的上面放点木板,我在木板的下面堆一点土,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水不断的去侵蚀,不断的去侵蚀这些土,最终这些土会变得越来越少,当它不足以支撑木板的时候,这个木板就会掉落下来,而这个木板就是我们所说的地面,地面会直接的塌陷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陷落地震。

而诱发性地震为什么称之为诱发性?简单的说得有一个东西,诱使它触发它才会发生。诱发性地震有很多种原因,包括小行星撞击,以及核武器爆炸,诱发性地震产生的时间比较短,以及它的威力也没有构造地震那么强大,无论是哪种地震,它们都是在地下发生的。因此在它们发生之前,我们人类是根本感觉不到的,只有一些动物才能察觉一些细微的活动。所以我们将动物的一些特异性行为称之为地震爆发前的预兆。

比如说有一天你突然看见鸡飞狗跳,然后老鼠、蚂蚁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的表现行为都非常的不正常,这就预兆着你所在的地区即将发生地震,地震也分它的等级大小,普通的地震对于我们人类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的。

自救

只有一些超强性的地震才会对建筑造成损害。所以一般地震到来的时候呢,我们能跑就跑,跑不了,我们就尽量躲在一些非常坚硬的建筑设施,比如说床底下,比如说衣柜里,然后我们手抱住头部,尽量使头部减少最低的伤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起到最佳的保命效果。

地震系列:地震的类型和分布

地震按照震源深度可以分成三种:

浅源地震:深度0——70千米

中源地震:深度70——300千米

深源地震:深度超过300千米

浅源地震危害更大,大约72%的地震是浅源地震。目前已知最深的地震是720千米,1934年6月29日发生在印尼。

根据震中距的远近,把地震分成三种: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千米

近震:震中距100—1000千米

远震:震中距超过1000千米

根据地震成因的差异,把地震分成四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诱发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岩层的构造运动(褶皱、断层)主要是断裂活动所产生的地震。大约90%的地震是构造地震,同时又是浅源地震,造成的损失巨大。

地震带

火山地震是指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约有7%的地震是此类。

冲击地震指由山崩、滑坡、矿洞和溶洞顶部塌陷引起的地震,占地震总数的3%。一般震源浅,但震级小,影响范围小,所以危害不大。

水库地震是由于修建水库引起的地震。

地震的时空分布差异很大。

地震的时间分布,存在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的现象,即具有周期性,但是周期不确定。

地震的空间分布,就全球而言,集中在四个地震带内。

环太平洋地震带:这里有全球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除去环太平洋地震带外,其余较大的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几乎都在这里。

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包括大西洋中脊地震带、印度洋海岭地震带、东太平洋中隆地震带。这里浅源地震为主,震级小。

大陆断裂谷地地震带:多浅源地震。包括东非大裂谷、死海、贝加尔湖、天山等大陆内部次级断裂带。

我国地震带主要是在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等。

感谢阅读!祝您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