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老詹小注:
今天,还是转载李德民文章。
今天这篇文章,题目非常直接《“大作”最好别送人》。
德民兄说穿了一个普遍存在却没有人说穿的问题,
有的人,自以为作品不错,好心好意,签字送人,
谁知别人并不买账,看也不看,拿去当废品卖了!
这种事情,多了去了!
看了这篇文章,老詹心里嘀咕,
过些日子,老詹也要出一本书《老詹的七个人生拐点》,
目前正在精心编辑,花了老大劲儿了!
自以为很不错,出版社也相当看好,
然而,这样的书,老詹会送给别人吗?
恐怕不会!
因为,我怕赠书被当成废品卖了!
所以,到时候,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到网上去买吧!
让市场说话,比什么都公平!
“大作”最好别送人
青龙刀 青龙刀笔记
退休后,德民生活在人民日报大院里,聊天的朋友多是老同事。
日前,有位爱书的朋友说起一件事:他在废品收购站看见本旧书,捡起几本翻阅,原来是某名作家、名记者(名气比德民大得多)赠送朋友的书,写着请“雅正”之类谦恭之辞以及作者的签名。
这书很快要被化为纸浆,重新造纸了。如果送书朋友知道,情何以堪啊?这种事不少。
其实这是公开的秘密。在接收赠书时,人人都说“谢谢厚赠”“认真拜读”等等,有几个认真拜读的?多是随手翻翻,置于书柜而已。这还算客气了,有些翻都没翻,只待打扫卫生时处理。
我的朋友多为编辑、记者,退休前或退休后,干到一定时候,总想编一本作品集,这是心血,是个总结。敝帚自珍,留作纪念。我也出过,还自费出过。
有的除了当好编辑、记者,退休后,还画画,还书法,还摄影……而且像模像样,有相当高的水平。可是,若送人,仍难以受到赞赏和重视,我听到一位大人物做报告时讲到:这个送我书,那个送我书,有一本精品吗!我看吗?
他是老实人,实话实说,但话说得有点“损”,人家是尊重您,才送的,何必出口伤人呢!
他没写过一本书,字也写得不敢恭维,但他提醒了我:“大作”最好别送人!除了至爱亲朋,千万别“天女散花”——您心里的“花”,在人家眼里未必是根“葱”。
如果您 还够不到那个“份”上,何必“热脸贴人家冷屁股”呢?
如果写了公认的好书,写了公认的好字,画了公认的好画,才够“份”。总之,社会要承认,公众要服气。
所以,有好作品,让正规出版社出版吧!出来后市场销售,畅销滞销,市场说了算。当然,有些书,正规出版社不方便出;也有些出版社唯利是图,卖“书号”。
由上面话题,想给朋友讲个小故事,讲讲德民一张便笺拍卖500元的故事。
在同学、同事中,德民的字写得最差。当年没有电脑,一篇篇文章都是歪歪扭扭写出来的。对不起审稿的各级领导,也对不起排字工。德民羡慕别人一笔好学,无奈自己没能耐。
一直为字丑而苦脑,有电脑了,我退休了,不在人民日报上写文章了。
想不到的是,朋友在网上发现我写的一纸便笺被拍卖,起拍价500元。不知最终拍出否?不知成交价几何?估计流拍,首先因为字丑,还因为不是出自高官名人之手。
如果德民的字真好,不写在公文信笺上,也不止500元;如果德民是高官,即便是秦桧、严嵩、汪精卫那样的奸臣、佞臣、卖,也不止500元。
一介书生,写字谋生,偏偏字丑,自惭形秽。德民字丑,儿子字也丑,好在孙子一笔好字,毛笔、硬笔都行。这是不是同家境有关系呢?爷爷读书时饥寒交迫,父亲读书时刚刚温饱,孙子读书时步入小康,小学时即上过书法培训班。
话说回来,有的寒门子弟一笔好字,有的富贵之后满纸涂鸦,什么事不可一概而论。今后,如果说,盼望后代写笔好字,是应该实现的目标。
对湖北那位收信人“xx同志”多少有点意见,怎么把写给您的信函卖了呢?当然,也许另有故事。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