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参观参天古榕树,榕须随风飘荡,榕根盘根错节。 中新网记者 摄
3月15日,游客在福州乌山历史风貌区观看参天大榕树。福州市,简称“榕”,别称“榕城”,榕树既是福州市树也是福建省树。如今,榕树散布于福州全城各个区域和城市重要记忆点,拥有5万株之巨;随处可见的榕树,榕须随风飘荡,榕根盘根错节。
山崖边长出大榕树。 中新网记者 摄
游客参观参天古榕树,榕须随风飘荡,榕根盘根错节。 中新网记者 摄
参天古榕榕须随风飘荡,榕根盘根错节。 中新网记者 摄
市民经过一颗“门字榕”。 中新网记者 摄
古庙绿榕成为福州一大特色景观。 中新网记者 摄
榕树既是福州市树也是福建省树。 中新网记者 摄
游客在古榕树下留影。 中新网记者 摄
古榕树榕根抱石奇观。 中新网记者 摄
3月13日,榕基软件收盘2连板涨停,截至当日收盘,榕基软件报6.41元/股,成交额1.26亿元,总市值39.88亿元,封板资金1.99亿元,2个交易日2次涨停。
涨停原因:公司是华为的优选级ISV伙伴和鲲鹏生态合作伙伴,与华为在多个领域有长期业务合作。公司拥有10多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专利和40多项著作权,服务领域涵盖党政、海关、能源、司法、环保等行业。此外,公司将自主可控信创业务作为核心战略,由全资子公司榕基工程承担,主要服务于党政机关协同办公、电子公文、数字档案、社会信用和公共服务以及司法、环保等领域,是国内信创产业电子政务细分领域的领先者之一。
业绩方面,2023年1月-9月,榕基软件实现营业收入3.03亿元,同比减少20.95%;归属净利润-6224.45万元,同比减少439.22%。
本文源自金融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
一个字看多了,或者写多了,
就不认识了?
最近榕哥手头工作比较多,
总是要签名,签来签过去,
榕哥甚至觉得自己都不会写“榕”字了。
难道“只学习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 ”
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别担心,看书看久了不认字,
并不是真的“变傻了”,
反而是个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语义饱和,
是未视感中最常见的一种。
啥叫未视感?就是既视感的反义词呗,
对于熟悉的事物会出现迷之陌生,
就好像第一次见一样。
而语义饱和呢,
就是我们对于文字的未视感,
当我们长时间
或者频繁注视一个字或词的时候,
会发现本来熟悉的字或词变得很陌生。
产生的原因嘛,据科学家研究推断,
可能是因为神经元在短时间内
接受了过多的重复刺激,
对这个信息感到了疲倦,
它一怠工,你就认不出这个字了。
还有学者对汉字做了研究,
发现组合结构的汉字,
比独立结构的汉字更容易发生语义饱和。
因为我们长时间注视一个
组合结构的汉字,
往往会把这些结构拆分出来。
举个例子,比如“榕”字,
可以拆成“木”和“容”,
假如“容”这边我语义饱和了,
榕哥的“榕”字我就也不认识了,
“溶”“熔”“蓉”“镕”……
我都看起来觉得怪怪的。
另外还有学者发现,
词语包含的感情,
也会影响语义饱和的发生。
情感越平淡,
中性词汇比如
“喝水”、“苹果”、“榕哥”这种,
很容易发生语义饱和;
而感情越强烈强烈,
越不容易发生语义饱和。
最不容易发生语义饱和的,
正是那些带有消极情绪的字词,
比如“悲痛欲绝”这种。
当然这个情况因人而定,
要有人特别讨厌榕哥,
估计也不会对“榕哥”语义饱和。
这主要是因为
消极词汇在我们的进化史上,
起到的是警告和自我保护的作用,
大脑肯定会尽量避免对其语义饱和。
毕竟是刻骨铭心的痛嘛!
语义饱和可以说是
我们大脑自己制定的一个休息机制,
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
就说明我们确实应该放过自己,
去休息一下了。
其实除了不认字,有时候照镜子久了,
我们也会觉得自己的脸陌生,
看朋友看一会也会觉得朋友有点陌生,
这也是未视感的体现。
当然了,
要是你每次看朋友都认不出来他,
那就是脸盲症了。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
各位应该也都体会过,
做英语阅读的时候,
明明每个词我都见过,
可连在一起我就是不知道在说啥;
读某些名著的时候,每个汉字都认识,
但就是看不懂讲的啥……
当我们看书的注意力不在书上的话,
大脑就会进行母语自动识别,
你可以读每一个字,但是无法进行思考。
这是不给咱学渣活路啊,
书真的很无聊我就是看不进去,
怎么办呢?
不看当然是一种,
更积极些的嘛,前面说了,
带有消极情绪的字词
最不容易发生语义饱和,
因为消极情绪可以刺激神经元。
好玩的内容我们看得下去,
不好玩的内容我们可以
带着消极的情绪看下去呀!
比如读一句书就骂两句,
迫使自己的大脑兴奋起来,
从而也能记住书里的内容哦!
只读书不玩耍,倒不一定会变傻,
但是合理的读书+玩耍,
肯定会更聪明哦!
福州市被称为榕城,主要是因为城区街巷及水岸等处自古就遍植榕树,许多榕树高大婆娑、亭亭如盖,满城绿荫,甚为壮观;同时,榕树虽不中绳墨,却荫覆宽广,与闽人所尊崇的‘有容乃大’颇为契合,故福州自古就有‘榕城’之美称。
福州具体是何时始称榕城,已无从查考,榕城二字,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唐末翁承瓒的一个诗题‘甲子岁(公元904年)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市堤饯别’,所以福州别称榕城,大概是始于唐朝的某个时期。当然,作为本土优势树种,榕树应该早在公元前202年、福建的第一座城郭(古福州)出现之前,就已在福州落地生根了。
福州植榕的鼎盛时期则是宋代,有据可查的是早在王逵出任福州知州(1042-1044年)的时候,就已倡导民众多种榕树,以避水深火热之苦(因为福州一年中有近半年是夏季、而且常有水灾),到了蔡襄、尤其张伯玉(1065年始、任职三年)的时候,更是‘令通衢编户,浚沟六尺,外植榕为樾’。继任者程师孟、黄裳、梁克家等官员也对榕树情有独钟,坚持植榕护城,于是‘绿荫满城,行者自不张盖’。
近现代以来,随着福州人口和车辆的增加,城区一扩再扩,榕树的数量却不增反减,好在有关部门早已有所行动,据说福州市区已有数百株榕树被列为受保护的古树名木。
特别是那些不受交通道路拓宽等因素影响的江河湖池等地,不仅原先的榕树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且在所有的水边都或多或少地种上了新的榕树。
尽管在高楼林立的城区,榕树的身影已有些孤单、有些单薄,但它们作为福州城市记忆的一些重要节点,依旧四季常青、依旧雄伟挺拔、依旧生机盎然。福州的榕城称谓,倒也并未浪得虚名。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