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紫微斗数

朝鲜族春节的庆祝方式(春节的庆祝方式)

发布时间:2024-04-25 03:37:10作者:倚势凌人来源:用户分享

朝鲜族春节的庆祝方式(春节的庆祝方式)

本文目录一览:

新年的庆祝方式?

吉林省少数民族春节习俗摭谈(三)一一朝鲜族春节习俗

#精品长文创作季#

三、吉林省朝鲜族春节习俗

陈明宏

中国的朝鲜族人口有192万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是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里的朝鲜族居民占了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一半。此外还有位于长白山怀抱中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也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生活在我国东北同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毗邻的长白山地区。这里群山耸立,峡谷纵横,风光绚丽,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高峰,海拔2744米。著名的旅游胜地——天池,宛如一块剔透的碧玉,镶嵌在顶峰上,传说每年都有天上的仙女来这里沐浴。天池北侧有一个瀑布,浩浩清流悬空而落,犹如白练垂天,银龙飞舞。长白山脉是鸭绿江、图们江和松花江的三江发源地。奔流不息的海兰江、布尔哈通河、嘎呀河、珲春河、古洞河等碧波如染、婉蜒回环,滋润着长白山麓的广大地区。这山灵水秀的地方,也是朝鲜族的家乡。

朝鲜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中国的朝鲜文与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相同。朝鲜文最早是1444年在朝鲜李朝世宗的主持下创制的,1527年曾作过改进。它有4个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叠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1952年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再次作了改进,并取消了夹用的汉字。但韩国的文字至今仍夹用汉字。

中国的朝鲜族已有数百年历史。他们原是从朝鲜半岛的各道(道相当于我国的省)陆续迁移而来。早在17世纪末,就有部分朝鲜族居民零星从朝鲜迁来。1869年朝鲜北部遭到大饥荒,灾民们陆续渡过图们江、鸭绿江,迁到我国延边等地开荒定居,到19世纪80年代初已达几万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政府允许朝鲜流民来图们江以北地区垦种居住,于是逐渐形成了东北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1910年日本入侵朝鲜后,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残暴统治和压迫的朝鲜人民,更是大批迁入我国东北各地。

据调查了解,居住在东北各地的朝鲜族,因在朝鲜的祖籍地不同,其风俗也有差异。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以咸镜道风俗为主,主要分布在延边地区;二是以庆尚道风俗为主,主要分布在永吉、磐石、蛟河等地;三是以平安道为主,主要分布在辽宁桓仁、宽甸等地;四是半岛各道风俗与汉族风俗混杂融合的,主要分布在东北其他朝鲜族杂居地且在人口比例上汉族人占多数的市县和乡村。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基本与汉族相同。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春节也是朝鲜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据《隋书•新罗传》记载:“每正月旦相贺,王设宴会,攽赉群臣。其日拜日月神。”又《旧唐书•新罗传》载,新罗国“重元日,相庆贺,燕飨,每以其日拜日月神。”上文中的“元日”、“正月旦”均为正月初一,即元旦。由此可知,朝鲜先民早在新罗国时期(公元前57——公元953年)就有庆贺元旦的习俗。朝语称元旦为“sher”(涉尔),古代最初用汉字记录为“慎日”、“元日”、“正月旦”等,有些老年人仍习惯称元旦、春节为“涉尔”或“阴历涉尔”。慎日的意思就是这一天要谨言慎行,以恭敬的言行对待长辈,以虔诚之心祭祀祖先,新年开始之际以这种道德理念维系家族成员之间的秩序,以达到在新一年生活和谐、幸福美满的目的。

勤劳俭朴、整洁干净、尊老爱幼、热情好客、团结互助等是朝鲜族的优良传统与道德风尚。朝鲜族的年俗很有特点,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

1.吃年夜饭:朝鲜族大年三十和汉族一样,也吃年夜饭、包饺子。农历年到来的时候,街道和村庄都披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2.举行“茶礼”(祭祖):元日,朝鲜族人在鸡鸣前祭祖,这是新年第一天做的头一件事。新年早上祭祀(向祖先贡献饮食行大礼)祖先,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这是最重要的活动。朝鲜族人春节祭祖不去墓地,不烧纸,而是在家里摆上供桌,举行拜祭仪式,即茶礼。举行茶礼的目的和文化内涵是奉祖报本,不忘祖先的养育之恩。朝鲜族人祭祖有严格的说法,仅供桌的摆法就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规则,祭祀程序也很严格。

3.岁拜:初一早晨,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即“岁装”)给长辈拜年。孩子们向大人拜年,大人还礼祝愿。接下来就是拜长辈,不仅仅要拜自家的长辈,年轻的男子(女孩子不参加这种仪式),要去村里所有有老人的家里去叩拜长辈,也叫村拜。而且,如果有的人家有爷爷辈的前辈在,父辈也要前去叩拜。有老人的家里,都会准备一桌酒菜,以招待前来叩拜的人,当然有的人喝上一杯酒,有的拜完年就走。等叩拜老人的仪式完毕后,家人就可以坐下来吃饭了。如果是人多,那么男人一张桌,女人一张桌,有典型的大男子主义传统。

4.民俗游戏:拜完年,全家人和亲戚们聚在一起纵情歌舞,玩掷毂游戏(用4个木块儿玩的朝鲜族传统游戏)、压跳跳板(姑娘站在长木板两端轮流地跳的游戏)、 拔河等民俗游戏。并把有"装福"意思的福笊篱(过滤用的汤勺摸样的工具)送给别人或挂在家里。人们到长辈家去拜过年后,就玩各种游戏,如玩尤茨,跳跳板等。节日期间,孩子们则放风筝、玩陀螺、踢毽子、玩冰车等。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朝鲜族的民俗游戏很多,但后来一些习俗逐渐地消失了,一是由于气候因素,二是因为有的游戏不大好学,三是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使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东西逐渐被人们所忽视和淡忘,实在应当加以保护和传承。

  5. 饮食习俗:家家户户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过年这一天,主妇们摆出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丰盛饭菜,全家聚在一起欢度节日。饭菜中,大米年糕、年糕汤、朝鲜八宝饭和江米条是不可或缺的。年糕汤是把年糕切成柳叶状,放入各种作料,用肉汤煮成,味道好,营养丰富,人人都爱吃。人们往往问孩子吃了几碗年糕汤,就是问他几岁了。春节这天吃早饭时不论男女都要喝杯“聪耳酒”,希望这一年能听到更多的好消息。

6. 登“望月架”: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的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和云南一起过新年|白族除夕之夜的众多风俗,你都了解吗?

白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浓郁的民族风韵,一直以来,白族人民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创造了灿烂的风俗文化。

作为夏历新年的春节,在很早之前就已传入白族地区,至今已成为白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白族也将自己一些独具特色的风俗融入到春节中,在传承与发展中,白族春节充满了浓浓的民族风采。

大年三十是辞旧迎新的一天,彼时,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看烟花,以庆祝新年的到来。但在白族地区,大年三十可谓一年中“最忙”的一天,因为白族的大年三十有着众多的新春风俗。

腊月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白语称作“阳汪机”[yanp nga jix]或“斗己佳”[dop jit jia],即汉族的除夕节,白族人视这一天为春节的重大节日。白族人素来以讲清洁卫生著称,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大年三十这天要拆洗铺盖、衣物,并要把家中里里外外扫除干净,白族人民谓之为“凑巩”[co gonp],即除尘,寓意把一年苦愁扫除干净。

除夕这一天,白族人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一般是以自撰自写者为上,春联内容丰富,词藻高雅贴切,以此显示门第、家风和情操。白族家中这一年没有逝者的均贴红联,若家中有丧事未满三年,则张贴绿色或黄色春联,以示春节对死者的追思和哀悼。此外,春节贴楹联在白族地区非常普遍,“家家楹联、户户种花”描述的就是春节的白乡。

“植天神树”也是白族的除夕习俗,这一天,白族人民会在天井种一棵幼松或柏树,也有种栗树的,以作“天神”之位。这天,白家人还要进行“送灶”,即用饴糖祭灶君老爷,寓意封嘴,从此忌讲脏话、气话和不吉利的话,也有封住灶君老爷的嘴,不让他上天到玉帝那儿说坏话的说法。

燃放鞭炮是除夕夜白族人的一项特别重要的活动,以表示辞旧迎新。同时,除夕夜还要进行年祭,年祭的牺礼主要有猪头(要割去猪舌头,以示不惹是生非)、猪尾巴、公鸡、生鱼,配以豆腐、僧饭、素酒、清茶,先祭天神,再祭家坛、祖宗、门神、井神、畜神。年祭完后,白族人还有封门、封井的习俗,封门以后,各家各户当晚都不能再串客。

祭年结束后,一家人就围在一起吃除夕年夜饭,白族的除夕晚餐的菜肴不仅丰富,而且还有一定寓意,如猪头肉一定要配有猪尾巴,寓意“有头有尾”;蒜苗炒魔芋,寓意“顺顺利利”;烩莲藕,寓意“通通泰泰”;烩鱼,寓意“吉庆有余(鱼)”等等。

吃完年夜饭后,晚辈要向祖宗及长辈磕头,称为辞年。然后一家人在灯火下饮茶,聊天,看电视守夜,称为守岁。至此,白族的除夕夜才算结束。

白族的除夕夜,紧凑却又美好,家人团聚,祈愿祝福,诉说心肠,寄托着他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一年一度的年夜饭,是全家动员的大餐,吃的是喜悦,品的是亲情,缕缕香味中都是家的味道。那一道诺邓火腿,更是承载着白乡人民的记忆的味道。

诺邓火腿出自勤劳的白族人民之手,他们精选自然放养于云龙县诺邓村的诺邓黑猪,以云龙包谷酒和诺邓盐为配料,借助传统工艺,经屠宰、腌制、堆码翻压、洗晒整形、上挂风干、发酵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诺邓火腿呈自然的褐红色,拆除包装之后,浓郁的香气溢到空气中,钻入鼻孔,虽然尚未入口,但味蕾也感觉到了来自诺邓山野的气息。诺邓火腿醇香的味道里有时间的痕迹,咸淡相宜,恰到好处的咸味并未破坏火腿本身的味道,细细咀嚼,那种香而回甜的感觉始终不散,待整片火腿下肚,香甜之韵还萦绕于唇齿间。

最重要的是,诺邓火腿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适量的脂肋。由于经过了发酵,各种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经常食用,有助于虚弱的胃和脾恢复活力。

英文话春节-Traditions of Chinese New Year-春节的传统

英文话春节

Traditions of Chinese New Year

春节的传统

原创内容不易,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您多多鼓励支持。

也欢迎您微信关注有声英文公众号WendyEnglishTimes,

免费收听本期音频及往期新闻,体育及娱乐内容。

本期音频:英文话春节-Traditions of Chinese New Year-春节的传统

The Chinese New Year was traditionally a time to honor deities as well as ancestors.The evening preceding the New Year's Day is frequently regarded as an occasion for Chinese families to gather for the annual reunion dinner. It is also traditional for every family to thoroughly clean their house, in order to sweep away any ill fortune and to make way for incoming good luck. Another custom is the decoration of windows and doors with red paper-cuts and couplets. Popular themes among these paper-cuts and couplets include good fortune or happiness, wealth, and longevity. Other activities include lighting firecrackers and giving money in red paper envelopes.

中国新年传统上是一个祭祀神灵和祖先的时间。新年的前一天晚上,中国家庭通常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对每个家庭来说,大扫除也是一种传统,以扫除任何厄运,迎接即将到来的好运。另一个习俗是用红色的剪纸和对联装饰门窗。这些剪纸和对联中流行的主题包括好运或幸福,财富和长寿。其他活动包括放鞭炮和送红包。

Chinese New Year's Eve 除夕

The day before the Chinese New Year usually accompanied with a dinner feast, consisting of special meats are served at the tables, as a main course for the dinner and as a offering for the New Year.

中国新年的前一天通常会有一顿年夜饭,一些特别的肉食会摆在桌上,作为晚餐的主菜和新年的祭品。

In northern China, it is customary to make dumplings to eat around midnight. Dumplings symbolize wealth because their shape resembles a Chinese sycee. In contrast, in the South, it is customary to make a glutinous new year cake and send pieces of it as gifts to relatives and friends in the coming days. It has the meaning of "increasingly prosperous year in year out".

在中国北方,人们习惯在午夜前后吃饺子。饺子象征着财富,因为它们的形状像中国的银锭。与此不同的是,在南方,人们的习俗是制作糯米糕,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亲戚和朋友。它有“繁荣昌盛年复一年”的意思。

After dinner, some families may visit local temples hours before midnight to pray for success by lighting the first incense of the year; however in modern practice, many households held parties to celebrate. Traditionally, firecrackers were lit to ward evil spirits. A tradition of staying up late on Chinese New Year's Eve is known as shousui, which is still practised as it is thought to add on to one's parents' longevity.

晚饭后,一些家庭可能会在午夜前几个小时参拜当地寺庙,点燃今年的第一柱香,祈求成功; 然而,现如今,许多家庭也会举行聚会来庆祝。传统上,人们燃放鞭炮是为了驱赶邪灵。除夕夜熬夜的传统被称为“守岁”,这被认为是延长父母寿命的一种习俗。

Traditional food 传统食品

A reunion dinner is held on New Year's Eve during which family members gather for a celebration. The venue will usually be in or near the home of the most senior member of the family. The New Year's Eve dinner is very large and sumptuous and traditionally includes dishes of meat (namely, pork and chicken) and fish. Most reunion dinners also feature a hot pot as it is believed to signify the coming together of the family members for the meal. In most areas, fish is included, but not eaten completely, as the Chinese phrase "may there be surpluses every year" sounds the same as "let there be fish every year."

除夕夜,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聚会地点通常在家中或家庭中最年长成员家的附近。除夕夜的晚餐是非常丰盛的,传统上包括肉(即猪肉和鸡肉)和鱼。大多数团圆饭也有火锅,因为象征着家庭成员团聚在一起。在大多数地区,鱼是要有的,但不全吃完,因为这听起来像是中国的成语“年年有余”。

Other traditional foods consists of noodles, fruits, dumplings, spring rolls, and sweet rice balls. Each dish served during Chinese New Year represents something special. The noodles symbolize the wish for a long life. The fruits that are typically selected would be oranges, tangerines, and pomelos as they are round and "golden" color symbolizing fullness and wealth. Their lucky sound when spoken also brings good luck and fortune. Dumplings and spring rolls symbolize wealth, whereas sweet rice balls symbolize family togetherness.

其他的传统食物包括面条、水果、饺子、春卷和汤圆。中国新年的每道菜都代表着一些特别含义。面条象征着长寿。人们通常会选择橙子、橘子和柚子,因为它们圆圆的而且黄灿灿的,象征着丰盛和财富。它们读起来的声音也会带来好运和机遇。饺子和春卷象征着财富,而汤圆象征着家庭团聚。

Red packets are sometimes distributed during the reunion dinner. These packets contain money that reflects good luck.

红包有时会在团圆饭期间分发。这些包里装的钱预示着好运。

Clothing 衣着

The color red is commonly worn throughout Chinese New Year; traditional beliefs held that red could scare away evil spirits and bad fortune. The wearing of new clothes is another clothing custom during the festival, the new clothes symbolize a new beginning in the year.

红色通常是整个春节穿的颜色;传统上认为红色可以吓走恶灵和厄运。穿新衣是节日期间的另一个服装习俗,新衣服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

Now that you have learned the traditions of this Festival, I hope you could benefit from it and wish you a happy Chinese New Year!

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这个节日的传统,我希望你能从中受益,并祝你春节快乐!

本期音频:英文话春节-Traditions of Chinese New Year-春节的传统

原创内容不易,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您多多鼓励支持。

也欢迎您微信关注有声英文公众号WendyEnglishTimes,

免费收听本期音频及往期新闻,体育及娱乐内容。

春节的十个小知识:春节为啥又叫新正、元日?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年新春佳节来临,人们以丰富多样的节庆习俗,来迎接期盼已久的农历新年。

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孟令法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提到,春节反映了自然时空的新旧交换,具有除旧布新、祈福纳祥、感念先恩、阖家团圆的美好寓意。

其实,无论年俗如何变化,春节始终是中国人看重的团圆节,也从方方面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一、春节有何寓意?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俗话说,“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它反映了自然时空的新旧交换。

因此,作为“年”的一种称谓,春节在各种祭祀仪式与欢庆活动中,就具有了除旧布新、祈福纳祥、感念先恩、阖家团圆的美好寓意。

从本质上讲,“过年”也可以视为一个时段。在古代,并无“春节”一词,而“正月初一”常谓元朔、元日、新元、元旦、正日、元辰或新正等。

孟令法说,直至,“正月初一”被定名为“春节”,并沿用至今。

二、春节为啥又叫新正?

在春节的各种名字中,“新正”自隋唐以来就得到普遍使用,如孟浩然《岁除夜会乐成张少府宅》诗曰:“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樽。”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元夕》中写道:“一入新正,灯火日盛。”明清时代“新正”这一名称也得到延续,荻岸山人在《平山冷燕》中写道:“因岁暮就在家过了年,新正方起身上任。”

“正日”这一称谓或在汉代即已出现,唐徐坚《初学记》卷四引汉崔寔《四民月令》说:“正月一日,是谓正日。”新正也好,正日也罢,这些称谓都体现了古人对新年第一天的认识。

从本质上说,这些词汇都带有一定的美好寓意。无论使用哪一词汇指称“正月初一”,其中的“新”“正”“元”等词汇所体现的“一元复始”等理念,都彰显了人们对一年之始的时间定位,也是对万象更新的体认。

三、如何以岁首定年节?

春节能够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这也与历法的选择有关。

孟令法介绍,中国观象授时的历史非常悠久,但历朝历代仍有差别,这对以岁首定年节的传统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远古时期,人们以北斗七星为基准,确定了“斗柄回寅”为春正,“建正寅月”之立春为岁首,这恰是干支纪元法,或称星辰历。

简单来看,夏历正月在孟春,商历正月在冬十二月,周历正月在冬十一月。秦统一六国后,用秦历(颛顼历),正月定在冬十月。

汉初时,沿用秦历。至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邓平等人在吸收干支历(节气成分)的同时,制“太初历”,恢复夏历春季一月一日为岁首。此即为今之春节奠定了时间基础,而四川阆中人落下闳则成为当代学者所认定的“春节第一人”,被奉为“年爷爷”。

四、“年”为何被引申为岁名?

如今,人们提起春节,总会说“过年了”。孟令法解释,“年”属于“禾”部字,许慎《说文解字》将“年”写作“秊”,从禾千声,意为“谷孰也”。

《谷梁传·桓公三年》记载,“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基于此,“年”有了“年成”之义,即“一年的收成”。基于这一本义,“年”逐渐往表示时间的意义上引申,如此便出现了“年节”“年纪”“周年”“年代”等概念。

“过年”的“年”亦是如此。正所谓“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循环往复,人们把“过年”视为庆贺丰收的节日其实不难理解。

此外,“民以食为天”,“社”“稷”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而在春节这样一个重要时段,张贴蕴含“丰收”之意的春联,举行“社火”“社戏”表演,祝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就成为十分重要的信俗活动。

五、除夕与春节有哪些关系?

从时间上看,除夕与春节相连,但有其起源,即“逐疫驱鬼”。汉画像石既有“傩戏图”,而宋佚名绘“大傩图”即是证明。

孟令法解释,“除”本义为“交易”“去除”,“夕”有“夜晚”之意,而此日一般在腊月三十,俗称“年三十”。是夜人们“通宵不眠”,俗谓“守岁”。

故从其本义出发,其意可为在一年的最后一晚“弃旧迎新”“驱邪避秽”。因此,春节和除夕既有相通之处,亦有一定区别,而前者在某种程度上还可包含后者——民间俗谓“过了腊八就是年”,而“年”在现当代社会即被称为“春节”。

此外,人们针对不同亲属关系,自初一开始便分不同时段前往亲戚家拜年,比如有些地方初二“回娘家”,初三“姑舅姨”。

六、除夕最早何时出现?

中国民间常将除夕称为“大年三十”,是日为“大除”,是夜,则称“大年夜”。在部分地区,还将除夕前一日称“小年夜”。

从典籍角度看,“除夕”的出现或比春节晚很多。现存文献最早提及“除夕”的是西晋周处所撰《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除夕大部分情况下是在腊月三十,但也有腊月二十九。孟令法说,中国传统历法总体是阴阳合历,既考虑太阳运行,也考虑月亮运行,同时观照北斗七星、二十八宿等,但为了弥合日月星的运行时间差,便制定了平年和闰年。

所以,农历年最后一月既有三十天,也有二十九天,但以三十天为多。

七、因何要守岁?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简单来说,就是在吃过年夜饭后,全家人在灯火通明中由“除夕”跨入正月初一,直至天亮。

孟令法认为,之所以有此风俗,原因之一可能是“守岁”起源于古代自然崇拜以及人们对它的合理解释。人们采取“熬夜”行为,以化解想象中“年兽”等带来的生存危机。

换言之,人们希望在两个时段的跨越中构建一种无形力量,以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从而实现对家庭或集体成员的有效保护。

总之,除夕“守岁”的风俗主要源自人们对新旧交替的一种象征性表达,体现了人们对自然时序循环往复变化的感性认知以及处理方式,并逐渐走向了全民娱乐。

八、春节主要习俗有哪些?

春节期间的节庆习俗丰富多样,如吃饺子、放烟火、压岁钱、逛庙会等等。

吃过年夜饭,也接回了灶王爷,等到正月初一,大家照例走亲访友,依次“拜年”。人们穿起喜欢的新衣,准备好茶点糖果,热情招待客人。

在旧日民俗中,从初一到初七,每天做什么都有讲究,颇具仪式感。

九、为何要吃“五辛盘”?

有趣的是,有些地方过年时要吃“五辛盘”,是由生韭、生葱、兴蕖、薤以及蓼蒿五种植物组成的凉拌菜,有些也用葱、蒜苗、姜、椒和芥。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过年食春饼、萝卜与五辛春盘”。由此可见,“五辛盘”曾广泛流布于楚地。

“五辛盘”基本均以性味属“辛”的菜为主,取其谐音为“新”,寓意新一年的开始。此外,吃“五辛盘”还有祛邪除病之义,祈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十、辞旧迎新是春节核心议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孟令法说,“辞旧迎新”的确是春节的核心议题,可以说,大部分春节活动都与此密不可分。

贴春联、门神等,普遍出现于除夕日(晌午);正月初一拜年时的拱手作揖、相互问候时的吉祥语等等,都能说明两者均具有“辞旧迎新”的特征。

孟令法认为,相较而言,除夕的“辞旧”属性凸显,正月初一的习俗更倾向于“迎新”。

在他看来,庆贺新春佳节是中国传承数千年的重要活动,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作用,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做好工作,更好地维系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功能。(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标题:迎接新年的传统和庆祝方式

导言:

迎接新年是世界上许多文化和国家共同的庆祝活动。它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同时也是家庭团聚和社交庆祝的重要时刻。本文将介绍一些全球各地庆祝新年的传统和独特的方式,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含义。

一、中国传统新年(春节)

中国传统新年,也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庆祝活动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进行,持续15天,这期间有各种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其中,家人团圆饭和红包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人们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共进晚餐,并在午夜时分放鞭炮以驱除恶运,迎接新的一年。此外,人们还会互赠红包,象征着祝福和财富的传递。

二、美国的新年庆典

美国的新年庆典最有名的莫过于纽约时代广场的倒计时活动。数百万人聚集在广场,欢呼倒数的时刻,并观看著名的水晶球下降。这一传统始于1907年,如今已成为美国以及世界各地人们心目中的标志性庆祝活动。此外,各地还会举办盛大的花车巡游和焰火表演,以迎接新的一年。

三、印度的新年庆祝

印度拥有多种宗教和文化,因此在庆祝新年时,有许多不同的传统和习俗。在印度教传统中,深夜举行宗教仪式特别重要,人们会前往寺庙祈祷。此外,家庭会进行大扫除,以迎接清洁和新鲜的一年,还会互赠礼物和糕点,以表达祝福和团圆之情。

四、西班牙的新年庆典

西班牙的新年庆典有个独特的传统——在午夜的时刻,人们会吃下12颗葡萄,每颗代表新的一年的一个月。这一习俗据说能带来好运和吉祥。此外,西班牙的庆祝活动还包括焰火表演、派对和跳舞。

结论:

无论是过年团圆、放鞭炮,《除夕夜猜灯谜》还是水晶球的下降,新年的庆祝活动在各个国家和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传统和独特的方式。这些庆祝活动不仅反映了当地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也向世界展示了多元文化的魅力。新年的庆祝活动不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获得幸福和成功。让我们共同庆祝新年,祝愿世界和平、繁荣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