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大家有没有想过,过年自己收到的钱,可能会被对方要回去?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借款纠纷案件,认定微信红包与转账性质存在区别,红包属于赠与,转账则属于借款,相关话题已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法院判决
微信红包属赠与行为无需偿还
刘女士表示,她在2019年通过微信结识了周先生。双方相识不久后,周先生以经济困难为由多次向刘女士借款。2020年至2021年之间,刘女士通过银行转账和微信红包等形式,共计向周先生汇款15669元,但在多次催讨后仍未果。
针对此事,周先生辩解说,这些款项并非借款,而是赠与。
法院审理后认为,刘女士通过微信红包和微信转账两种方式向周先生提供资金,微信红包本身就具有“赠与”的含义,结合本案具体情况,刘女士出于对周先生生活资助的目的,向其发送的微信红包共计2769元,应视为刘女士的赠与行为,无需周先生偿还。
关于刘女士通过微信转账向周先生支付的12900元,周先生虽辩称是赠与,但他并未提供证据证明刘女士曾明确表示过赠与意愿,同时考虑到周先生曾向刘女士借款还贷等事实,刘女士向周先生通过微信转账支付的款项应视为她向周先生提供的借款,周先生应予以偿还。
法官提示:
微信转账不具备“赠与”之义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应用软件,不仅提供了日常的交流沟通功能,还具备丰富的社交功能。其中,微信红包是微信软件在社交方面的典型体现。微信红包的金额上限设定为200元,且名字中含有“红包”二字,这在我国民间习俗中,通常意味着自愿赠与,无需返还。
相比之下,微信转账与红包存在差异,它不具有“赠与”的意义,仅是微信软件设置的一种付款功能,是现代社会主体之间常用的付款方式之一。
在本案中,原告主张通过微信转账建立民间借贷关系,如果被告主张款项性质为赠与,则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支持。否则,被告将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理论上说,红包发多少,丰俭由人,那么为什么微信红包上限要设置成200元呢?
对此,律师表示:“发送红包通常属于日常生活的人情互动,金额通常有上限;而微信转账更多的是经济往来,可视为一种交易支付行为,金额通常较大。”试想,若红包上限设定为1万元甚至更高,可能会给许多人带来压力,从而减弱了社交赠与的属性,反而有可能演变为攀比之风。
保险起见,想表示爱意,不管是红包还是转账,都备注“自愿赠与”的,才是真爱呢。
(资料来源:都市晨报、壹读微信公众号;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我来唠家常#
大年初二,我两个表妹带了她们家的小孩来跟我妈拜年,我表妹娘家也就是我舅舅家是开超市的,所以她们出去拜年一般都是送礼品盒。
她们给我妈送的都是些坚果礼盒,水果,牛奶,油之类的,我妈大概算了一下,每家送的礼品大概不到两百块。
过年走亲戚带小孩,我们这边一般都是要给小孩红包的。我们这虽然算不上很富裕,但人情这块确实一年比一年高,现在过年给小孩红包至少200起。
所以我妈就尴尬了,等于是用400元买下这价值300多元的物资,还要贴一顿饭,且买下来的这些都是些消耗品,过年期间都吃完了。
我们这边老人都怕过年,不要别人来吧也不合理,别人来拜年是看得起,来了吧,每年过年要出好几千。
还有压岁钱,记得我们小时候是几毛几块,现在倒好,动辄几百甚至上千。
其实我觉得吧,压岁钱只是种寓意,意思下就好,一下给这么多会误导小孩的金钱观,会让小孩觉得钱容易赚,也没必要去为之奋斗了。
我们小时候爸妈给的压岁钱我们都会像宝贝样珍藏起来,一年下来都舍不得用。现在小孩全都不是这概念了,有了压岁钱,就是买手机,在学校老师没收了他们用压岁钱再买一个,反正有钱无所谓了。
我侄子去年考上大学,我们做长辈的都随了礼,礼金加起来差不多有好几千,我侄子倒好,把这钱全部据为己有,不许拿出来给父母。
记得我哥一家那个时候为了供我侄子上大学,又买了房子,当初好像还欠了债,我侄子才不管那么多,他觉得这个钱是祝贺他考上大学的,就应该是归他。
现在小孩从小受金钱观念的影响,对钱的概念就是钱太容易赚了,根本就不去考虑大人赚钱的艰难,只会一味地索取,不会付出,不懂感恩。
所以我觉得给小孩红包还是点到为止意思下就好,给小孩的钱一定得是要与孩子的付出成正比,这样才能真正树立孩子的金钱观,价值观。
大家觉得呢,不知道大家家乡过年是怎么给孩子红包的,有没有同感的。
视频加载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22日讯 近日,山东省沂南县界湖街道南村社区全村1820名村民,每人领到了4000元、共计728万元分红的过年大“红包”。另外,村里465位60岁以上老年人,共领到了80多万元的老年生活补贴。仅今年春节,村里发给村民们的“红包”,就达到了800多万元。除了发放超800万元的超级“红包”外,还发放了价值18万元的花生油、面粉等节日生活用品。
以前,南村社区集体经济较薄弱。2005年,退役军人、民营企业家李凤德被老党员、老干部请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领大家走“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子,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现在,村集体固定资产20多亿元,集体收入连续多年超亿元。
村里家底厚实了,南村社区把民生当成重要工作抓好,60岁以下村民每年分红4000元,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放7000元生活补贴,两项每年支出近1100万元。此外,村里达到法定年龄结婚的青年人,可以免费分到一套婚房、逢年过节发放福利等。村里还投资300多万元,对居民区设施进行了包括亮化、规划停车位、疏通污水管道等在内的提升改造,居民区变得宽敞明亮,秩序井然。
闪电新闻记者 谷会媛 报道
人情世故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亲戚朋友之间的亲情、友情也需要去经营和维系。过节、过年、结婚、生孩子,亲人朋友之间都免不了会有包红包的习俗。红包包多少钱,有时候也是挺让人发愁的。
闺蜜过年给我家孩子800元红包,但他家有3个孩子,我该怎么办?
晓娜有几个不错的闺蜜,他们过年也总是聚一聚,彼此之间也有过年给孩子发红包的习惯。原来,大家都是只有一个孩子,每人过年也都是准备100块钱的红包,大家互相换一换,也是为了给彼此的孩子一点祝福和欣喜,大家也都比较公平。
后来,她们当中的小杰就生了二胎,然后那一年,她就给其他孩子包的是200元的红包。大家也没有太在意,就每个人都准备了2个200的红包,分别送给了她家的两个孩子。
小杰在生了两个女儿以后,又生了第三胎,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地生了一个儿子。儿子的满月宴也正好赶上了新年,朋友们都准备好了道贺的礼物,来参加聚会。
可是这一次,小杰给闺蜜孩子们过年的红包有800元,她还特意告诉朋友们,800代表着明年孩子们一切顺利,爸爸妈妈发大财。这下,闺蜜们都傻眼了,这是什么意思?那我们是不是每个人都要给她家准备2400元的红包?
几个朋友一商量,觉得小杰这样的做法太不地道了,大家要是每个人拿出两千多块钱来,这也太多了。这时候,一个朋友提议:“咱们不如就给她家的孩子每人200块钱的红包,要不然,明年的红包还得涨。她想要占便宜,咱们就让她吃亏一次,下次她就不包这么多了。”
朋友们商量过后,每人包了200块钱的红包给她家孩子,这位闺蜜也好像很生气,好长时间都不再和朋友们联系了。
这件事情也有很多人有过类似的经历,过年包红包本来是为了图个喜庆吉利,让孩子们都高兴高兴。但是,这不应该成为一些有心机的人占便宜的机会,如果红包包得越来越多,人们因为红包而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和心理上的烦恼,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了。
所以,如果你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也不要被所谓的友谊或者亲情绑架,应该果断地处理好事情。朋友的这点小心思已经很明显了,因为如果你一直妥协,后面还会有很多事情等着,升学宴的红包,结婚的红包,是不是都一样要被算计呢?
亲戚朋友之间红包往来,如果有人存在小心思,可以这样拒绝他。
一、数额比较巨大的红包,我们直接拒绝收。
红包的意义本身也不是获得多少钱,所以,如果别人给你家孩子的红包包得特别大,那也许就是有一些别的想法,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直接拒绝这个红包。
用我们坚决的态度,让朋友知道,这个红包有点变味了,让人感到不舒服了。
二、别人给多少钱红包,如数奉还即可。
如果你收到了别人的红包,又不好意思直接退回去,就可以用相同钱数的红包作为回礼。虽然对方没有占到便宜,可能会对你有一些意见,但是总不能为了讨好别人就让自己吃亏。
三、不愿意再往来的人,可以直接不回礼。
如果你觉得对方给红包,是想要占便宜或者是显露了不太好的本质,你也觉得这样的朋友不值得交往,那么有一个方法就可以直接让他主动离开你。
你收下红包以后不回礼,你的这个朋友可能以后就再不会理你了。虽然这样做表面上看是不太道德,但是也让你省去了很多烦恼。
收到红包要回礼,那么我们如果是主动给别人发红包,就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不然花钱了,还会不讨喜。
一、包红包,数额有讲究。
如果我们是给长辈包红包,可以适当多包一点,666、888都是比较吉利的数字,也表示对长辈的一些孝心。
如果是给孩子包红包,我们一般包100、200就可以了,数量太大,让孩子也容易产生错误的金钱观。
二、几个孩子,最好包一样的红包。
如果你是一起给几个孩子红包,不管孩子的年龄大小或者性别不同,最好都是包相同钱数的红包,这样孩子们才会觉得公平,不容易产生矛盾。
三、要当着孩子家长的面送出红包。
我们给孩子发红包,最好是当着家长的面给,不然孩子拿到钱,家长不知道,容易让孩子乱花钱,反而对孩子不好了。
发红包、收红包图的是一份好心情,彼此要珍惜才行。
——推荐阅读——
1.如果你想了解写作变现方面的消息,可以看下面这篇文章:
二胎宝妈是如何从一名小白成为百万粉丝博主的?选对了副业赛道
2.如果你想系统地了解如何带娃,可以观看并收藏以下这篇育儿宝典:
你家有娃,这是一本能用得上的“育儿宝典”,可收藏备用
大家有没有想过,过年自己收到的钱,可能会被对方要回去?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借款纠纷案件,认定微信红包与转账性质存在区别,红包属于赠与,转账则属于借款,相关话题已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法院判决
微信红包属赠与行为无需偿还
刘女士表示,她在2019年通过微信结识了周先生。双方相识不久后,周先生以经济困难为由多次向刘女士借款。2020年至2021年之间,刘女士通过银行转账和微信红包等形式,共计向周先生汇款15669元,但在多次催讨后仍未果。
针对此事,周先生辩解说,这些款项并非借款,而是赠与。
法院审理后认为,刘女士通过微信红包和微信转账两种方式向周先生提供资金,微信红包本身就具有“赠与”的含义,结合本案具体情况,刘女士出于对周先生生活资助的目的,向其发送的微信红包共计2769元,应视为刘女士的赠与行为,无需周先生偿还。
关于刘女士通过微信转账向周先生支付的12900元,周先生虽辩称是赠与,但他并未提供证据证明刘女士曾明确表示过赠与意愿,同时考虑到周先生曾向刘女士借款还贷等事实,刘女士向周先生通过微信转账支付的款项应视为她向周先生提供的借款,周先生应予以偿还。
法官提示:
微信转账不具备“赠与”之义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应用软件,不仅提供了日常的交流沟通功能,还具备丰富的社交功能。其中,微信红包是微信软件在社交方面的典型体现。微信红包的金额上限设定为200元,且名字中含有“红包”二字,这在我国民间习俗中,通常意味着自愿赠与,无需返还。
相比之下,微信转账与红包存在差异,它不具有“赠与”的意义,仅是微信软件设置的一种付款功能,是现代社会主体之间常用的付款方式之一。
在本案中,原告主张通过微信转账建立民间借贷关系,如果被告主张款项性质为赠与,则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支持。否则,被告将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理论上说,红包发多少,丰俭由人,那么为什么微信红包上限要设置成200元呢?
对此,律师表示:“发送红包通常属于日常生活的人情互动,金额通常有上限;而微信转账更多的是经济往来,可视为一种交易支付行为,金额通常较大。”试想,若红包上限设定为1万元甚至更高,可能会给许多人带来压力,从而减弱了社交赠与的属性,反而有可能演变为攀比之风。
保险起见,想表示爱意,不管是红包还是转账,都备注“自愿赠与”的,才是真爱呢。
(资料来源:都市晨报、壹读微信公众号;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