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耒阳城九眼塘繁华的闹市中,依然有一处破旧的房子,保存至今!
外表形似坍塌,像极了拆迁户。
曾经室内陈设的梳妆台虽然陈旧,但其上面的雕花却异常精致。
据说,它的女主人脸上长有麻子,性情果敢刚毅,身手矫捷会轻功,百发百中打双枪,专同富户为敌,是贫苦人家的保护神,人称——麻脸女侠!
1903年,麻脸女侠出生在湖南耒阳县的一户富商家庭中,四岁时扯掉裹脚布,成为了封建社会时耒阳县第一个不裹脚的女子。
19岁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考入当地的女子师范学校。20几岁时秘密加入中国!
她就是红军烈士——伍若兰!
提起伍若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知,尤其是21世纪后的新青年。
但说起“双枪女侠”和“朱德夫人”,大家或许异口同声:“啊,原来是她!”
伍若兰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23年,但她的革命故事和革命爱情却震撼人心,流传至今!
当年,马日事变之后,
是她,不畏艰险,易容潜伏,几次生死存亡,终于成功重建了耒阳县委。
是她,勇往直前,机敏睿智,配合朱德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拿下了耒阳城。
也是她,才情出众,博学广识,最终俘获了一代将军朱德同志的心。
据说,在耒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后,他们临时把工作地点设在了当地的梁家祠堂,也是在这里,开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爱情故事。
图为梁家祠堂 曾是朱德和伍若兰婚房
当年,伍若兰年纪尚轻,虽然一心革命,侠义刚烈,但也不免有“对镜贴花黄”般的小女儿情怀。
她得知朱德先后有两次婚姻,但都不幸福…… 伍若兰暗暗告诉自己,她要细心照顾朱德,让他在军旅中感受到温暖。
昏暗的灯光下,是朱德在给自己补鞋,打仗拿枪一把好手的将军,做起针线活来却粗手笨脚。伍若兰笑着抢过他手中的布鞋,迅速的用手比划了两下,朱德一脸茫然却没有多问。
几日之后,一双新鞋交到朱德手中,并赋诗:
莫以穿戴论英雄,
为民甘愿受贫苦,
革命路长尘与土,
有鞋才好赴成功。
有信仰的革命爱情就这样诞生了……
不幸的是,在一次部队休整之际,战队被敌人包围偷袭。她在掩护朱德撤退时腿部受伤,被敌人俘虏。
残酷的刑罚没有让伍若兰屈服,
敌方诱使她与朱德解除脱离夫妻关系,她怒斥敌人:“除非赣江水倒流!”
敌人要她交代红军的秘密,她怒言“除非日从西方出!”
最终,她被砍头悬于赣州城门三天三夜……
她的故事结束了,但她的精神却永远的影响着我们!
1962年,朱德再一次来到了井冈山,
那一别,已经将近30年了,
而这一年,他已经76岁。
年近80的朱老总在见过人民群众之后,异常着急的寻找一片兰花地。
他激动地说,当年我们经过的就是这片兰花地,那时,马都系在林子里,话音未落,老人的眼睛却湿润了……
1962年朱德重返井冈山图片
那年的兰花坪还在,但我们的“双枪女侠”却不在了,
那一年,她年仅23岁,是她幸福绽放的一年,也是她生命凋谢的一年……
而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
是和平与幸福让我们忘记了那个血流成河的年代。
我们20出头,
和当年的伍若兰一般年纪,
我们在美丽的校园里读书写字,
我们在美味的餐厅享受美食,
我们在高级的写字楼里伏案写下她们的传奇故事......
我们所谓的岁月静好,
不过是因为有伍若兰这样的先烈们在负重前行。
和平年代,
或许不需要我们流血,
也不需要我们提枪,
但我们始终应该有自己的信仰!
否则,
我们将会像一艘没有灯塔指引的航船,
无确前行。
少年强,则国强!
愿我们都可以成为这样的少年,
或是正走在成为这样少年的路上......
曾经充满战斗痕迹的耒阳城如今车水马楼,高楼万丈。
那个年代的故事也渐渐褪去了它该有的颜色,但那些革命先烈们却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为了祖国,
她手持双枪奋力抵抗
为了信仰,
她死守秘密,受尽折磨
如今,祖国山河锦绣,万紫千红
那是她,
和无数名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世世和平
那是她,
和无数名战士用生命书写的华丽篇章
逝人已矣,精神永垂!
在八·一即将到来之际
谨以此文
向革命先烈们致敬!
来源:猎猎军魂网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