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姓张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人 姓张的历史人物简介

发布时间:2024-04-22 17:23:28作者:饕餮少女来源:互联网

姓张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人 姓张的历史人物简介

本文目录一览:

张姓历史上的50位杰出人物,没出过皇帝照样影响中国

张姓的得姓始祖名叫张挥,是黄帝长子玄嚣的第五个儿子,弓箭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具有重大意义,张挥被封为弓正,也称弓长,弓长张由此而来。

张姓最早活跃于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春秋战国时期,扩大至山西、陕西、山东等地区。秦汉之后,张姓迅速发展至全国,呈现由北向南迁徙的态势。

如今,张姓已成为我国的第三大姓,约有9540万人口,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占张姓总人口的27.5%,其次分布于江苏、四川、安徽、辽宁、黑龙江和湖北。

张仪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早年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后进入秦国担任相国。在秦国期间,张仪以外交手段为秦国争取了大量利益,受封为武信君。

张衡是东汉时期的通才式科学家,不仅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还是文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被后人称之为科圣。

张华是张良的十六世孙,年轻时以多才多艺闻名天下,历任要职,是西晋的中流砥柱。可惜的是,自晋武帝去世后,西晋迅速陷入混乱,张华也死于八王之乱。

张仁愿是唐朝时的文武全才,屡战突厥,建立了三受降城体系,极大的削弱了后突厥汗国的国力。晚年,张仁愿入朝为相,实现了出将入相的最高成就。

张载是北宋的著名学者,和周敦颐、卲雍、程颢、程颐合称北宋五子,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历代传颂不衰。

张世杰是南宋末年的抗元名将,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宋末三杰”。张世杰最后所指挥的崖山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决战。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开创了万历新政,挽救了明朝的腐朽政治。可惜的是,专制体制下的改革如果没有得到皇帝的强力支持,终究昙花一现。

张廷玉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重臣,尤其备受雍正信任,被雍正称赞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张廷玉死后,成为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謇是清朝末年的状元,清朝灭亡后,他立志实业救国,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一生共开办了20多个学校,370多所学校,最著名的当属上海海洋大学。

张大千是近现代最著名的国画大师之一,尤其在山水画上卓有成就,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张大千门下弟子众多,光亲传弟子就上百人。

除了以上50位,你还觉得哪些张姓可以与他们相提并论呢?由于本文只考虑已经过世的,如果在当代人中挑出5个杰出人物,你又会作何选择呢?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张氏历代十大先祖

中华张氏源流

张家人必读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王朝。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张是擅长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张(Zh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于姬姓:

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2、源于改姓而来:

①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

②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③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④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

历代张氏先祖

1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2

张姓始祖张挥公,黄帝五子,弓箭发明者,智慧策略射杀强敌蚩尤,悍卫了华夏炎黄部落,挽救了百家姓氏幸免灭顶之灾。为中华民族立下了特级功劳,于是黄帝赐姓张,百家姓中唯一一个贵姓。张氏辉煌的荣耀,我们的骄傲!

3

张挥公58世仲公,孝友堂始祖。张仲生活在周宣王在位时期(前827—前782年),距今2800多年。作为张姓历史记载第一人,早在东汉时期就得到了张姓祖先的认可,如东汉《张迁碑》记载:“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碑文中将张仲作为张氏祖先。

4

张挥公78世张开地公。张开地,战国时期韩国人,西汉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张良的祖父。张开地曾在韩国担任官职,先后辅佐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三代君主,与儿子张平“五世相韩”。

5

张挥公80世,开地公之孙汉朝开国三杰张良。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任过五代韩王之相。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1] 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6

张挥公119世韶关宰相张君政。唐朝开元时期名相、文学家文献公张九龄之曾祖父,越州剡县令(今浙江绍兴)张子胄之父。君政曾任韶州别驾。

7

张挥公122世,君政之曾孙,唐朝宰相张九龄。韶关人,创写千秋金鉴录。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8

张挥公140世上杭南宋中宪大夫张化孙公。张化孙是张氏得姓始祖挥公的第一百四十代孙,是张氏入闽始祖张端的五世孙。张端是唐韶州别驾张君政的22代孙,唐代名相张九龄的第18代孙。张化孙(1175-1267),讳衍,字传万,宋岁贡生,赐进士,以诰赠中宪大夫终老,原住宁化县石壁村,于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迁居上杭北乡深坑尾西洋村(今白砂镇茜洋村),建宅于官店前上吉街。元配陈氏(1174-1262),谥慈大娘;德配阙氏(1184-1271),谥惠二娘,俱赠恭人。生18子,有108孙。

9

张允伸(785年—872年3月8日),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朝中晚期藩镇。其家族世代仕于幽州军门。曾祖张秀,官至檀州刺史。

张允伸初任马步都知兵马使。大中四年(850年),卢龙节度使周綝去世,张允伸被军中推举为卢龙节度留后,并获朝廷准许,加职右散骑常侍。同年,张允伸获授卢龙节度使,迁检校工部尚书。其后累加至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燕国公。庞勋起义后,加特进,兼侍中。咸通十三年(872年),张允伸病逝,年八十八。追赠太尉,赐谥“忠烈”。张允伸任卢龙节度使二十三年,勤于军政、处事恭谨。他治镇有方,使卢龙军连年丰收,边境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10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南)人,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宋代著名政治家。 进士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分司西京洛阳太常卿等官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21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还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赠司徒,谥号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