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公解梦

姜太公遇文王什么意思(姜太公遇文王)

发布时间:2024-04-22 05:48:07作者:龙行天下来源:网友整理

姜太公遇文王什么意思(姜太公遇文王)

本文目录一览:

文言文学习:《姜太公遇文王》

本文选编自吕尚(即姜太公)的《六韬·文韬·文师》,尚,姜姓,字牙,其祖先封于吕,因以吕为氏。周代男子称名用氏不用姓,故名吕尚。“姜子牙”、“姜太公”是后代人不明当时习惯的俗称。据说周文王见到他后大为高兴,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所以又号“太公望”,因而也有人叫他吕望的。文王立他为太师后,又尊称他为“师尚父”。吕尚是伐纣的最大功臣,周代的开国元勋,齐国的始祖,所以被称为齐太公。本文讲的就是“文王礼遇姜太公”的故事。

【原文】

文王将田①,史编布卜②,曰:“田于渭阳③,将大得焉,非龙非螭(chī)④,非虎非罴(pí)⑤,兆得公侯,天遗(wèi)⑥汝师。”文王乃乘田车,驾田马⑦,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⑧。曰:“自吾先君太公⑨曰:当有圣人适⑩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释】

①田:打猎,后作“畋”。

②史编:名叫编的太史。布卜:布,陈;卜,灼剥龟,陈龟而灼剥之,视龟兆的纵横以定吉凶,叫布卜。

③渭阳:渭水的北岸,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

④螭: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⑤罴:棕熊。

⑥遗:赠予,给予。

⑦田车:田猎的车。田马:田猎的马。

⑧说:通“悦”。

⑨先君:去世之父为先君。太公:父称太公。先君太公连称,即去世之父的意思。

⑩适:到。

【译文】

文王将要出去打猎,叫太史编替他卜了一卦,(太史编)说:“到渭水北边去打猎,将会有很大的收获,不是龙也不是螭,不是老虎不是熊,预示得到一位公侯,上天赠予你的国师。”文王便坐了猎车,驾了猎马,到渭水北岸去打猎,终于见到了姜太公,(太公)正坐在茅草丛生的河岸边钓鱼。周西伯出去打猎,果然在渭水北岸遇见了太公,和他交谈,大为高兴。说道:“记得先前我那去世的父亲太公向我说:‘会有圣人到周来,周凭借(他)兴盛发达。’你可真就是这样的人吗?我家太公盼望你已经很久了!”所以就叫他“太公望”。用车子把他载了一同回国都去,回去就拜他做了国师。

神话故事:姜太公遇周文王

周文王是那个寒冰上的弃儿后稷的后代子孙,后稷的母亲就是姜螈,她在郊野游玩,踩了大人的足迹,这才生了后稷的。文王的身材是长条条的,皮肤的颜色是黑黝黝的,生着一对看起来有些异样的近视眼,给他那庄严的外表添上了-些读书人的忧郁气。

他自从在羡里被释放回来,想起儿子伯邑考的惨死和昏王纣的暴虐无道,天下的人民都遭他的残害,就吃饭睡觉也不安心。他决心把他的国家治理好,把诸侯们暗中联合起来,以便时机一到,便兴师问罪,为人民除害,为儿子报仇,同时也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他的臣僚中虽然有像闳天、太颠、南宫括、散宜生这样的贤人,可是还缺少一个极有才干,能文能武的大贤做他的辅佐。

他时常留心寻访这样一个大贤,在睡梦当中也不止一次梦见他在向他微笑,招手。有一次梦见天帝穿了黑袍子站在令狐津的渡头,一个须眉皓白的老人站在天帝的身子后面,天帝呼唤着他的名字说:“昌,赐给你一个好老师和好帮手,他的名字叫望。”文王赶紧倒身下拜,那个老人也一同倒身下拜,梦就醒了。这梦真是奇怪呀,仿佛也听见人说,是有这么个大贤,就住在他的国里,但却不知道他究竟姓甚名谁?住在哪一个方向,哪一个地区?因此他常常带着随从,出去打猎.希望能够在这种东西南北的漫游中,侥幸遇见他心里日夜渴想的大贤。有一次他又出去打猎了,他叫太史编替他卜了一课,太史编随口唱了一支歌告诉他说:

到渭水边上去打猎,

将会有很大的收获。

不是螭也不是龙,

不是老虎不是熊;

得到个贤人是公侯,

上天赐你的好帮手。

他满心欢喜,遵照着太史编的指示,带领着大队人马,放鹰逐犬,一直打猎到渭水的蟠溪。在蓊翳的林木深处,在碧绿的一汪水潭的旁边,只见一个胡须银亮的老者,坐在一束白茅草上,戴着竹编的斗笠,穿着青布衣服,安安静静地在那里钓鱼。车马的喧嚣和人声的嘈杂并没有使他受到惊扰,他仿佛在另外一个世界上似的。坐在车上眼睛有些近视的文王,皱着眉头,半阖着眼睑极力张望了好一会儿,居然也看清楚了一个大概:他那状貌和风度,就像是梦中见过的那个站在天帝身后的老人。文王赶紧跳下车来,恭恭敬敬走到老人的身边,和他谈话。老人不惊不慌,从从容容地回答,神情态度和平时一样。文王和老人谈了没多久,连桑树的阴影几乎都没有移动一下,就谈得文王满心欢喜,知道他就是自己所要寻访的那个识见超卓、学问渊博的大贤,就诚恳地向他说道:

“老先生,我那去世的父亲太公从前常向我说:‘不久准会有圣人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周民族将因而兴旺发达。’你可真就是这样一个圣人吗?我家太公想望你已经很久了!”说毕,就请老人坐上特别为他准备妤的马车,文王亲自驾了车子,一同回岐山的京城去。回去就拜老人做了国师,叫他做“太公望”。

太公望本来姓姜,所以人们又叫他做姜太公。他的祖先据说曾经帮助大禹爷平治洪水有功,封在吕这个地方,又叫吕尚或叫吕望,实际上只不过是僻野穷乡的一个卑微而不得志的人罢了。他虽然极有才学,时常想把他的学问和本领用在世间,可是他的大半生几乎都这么默默无闻、穷困而颠沛地度过去了。据说他曾经在朝歌屠过牛,又在孟津卖过饭,或许还在别的地方做过别的一些微贱的事,当他精力已经有显明衰退的征象的时候,他才不得不到渭水来,在水边结上一座茅庵,以钓鱼为生,糊口度日。在他的内心深处,也还有这么一个隐隐的希望:有一天会不期而遇见像周文王这样的明王,把他从泥涂当中振拔起来,使他满腹的经纶抱负,能够最后得到旋展。可是一年一年地过去,他在渭水钓鱼,也有了好些时光了,他的须发终于由斑白而全白,石头上他投竿抛饵,两膝跪据的地方,已经有了深深的凹陷下去的两道印痕,而希望当中的明王的脚音还是渺茫。最后,他连这一点仅存的希望也打算抛去,准备做一个他并不甘心做的烟波钓徒,隐遁终身。

却不料正在这“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当儿,在这山林幽隐的地方,他听见了犬吠、马嘶、人群嘈杂的声音,他忽然敏感地意识到他盼望了几十年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丁。已经快要熄灭的星星之火,顷刻间便又在他的胸膛里燃烧起来成了熊熊的巨焰。当他看见一个黑而长的王者打扮的人走向他身边来的时候,啊,他的心房跳动得是多么厉害呀,可是他知道如果露出惊惶,是不会有很好的结果的,所以他勉强抑制住了情绪的激动,而表现出了和平时一样悠闲自得的神态。求贤若渴、眼睛又稍微有点毛病的文王,当然没有仔细觉察到这从容的态度里多少是有着一些人为的矜持的。一幕戏剧性的会见终于结束了,文王从和吕尚的谈话中,用他那政治家的巨眼卓识,很快就认识到他就是他所要寻访的那位大贤。在带领着人马回宫的途程中,按照当时优待贤士最隆重的礼节,他亲自坐在车右赶着马车,但他并没有觉察到,坐在他身旁的这位老人,滚滚的热泪,再也抑制不住地从他的眼眶里流出来,流得满腮和胡须都湿了。

关于太公遇文王,还有种种不同的传说,有说他因为穷困无以为生,被老婆赶逐出来,在朝歌市上操刀卖肉,时常案板上肉都发臭了,还没有买主来过问,后来遇见周文王,才把他从不幸的生涯里振。又说当文王被拘囚在羡里的时候,散宜生、闳天等去请他出主意,几个人一商量,就到各处去访求了美女宝物来献给纣王,文王被释放出来,知道他的贤才,才渐渐重用了他。就是在渭水边垂钓的事,也还是有一些奇闻异说。例如有说他一连钓了三天三夜,没有得到一条鱼,气得他把衣服帽子都脱去甩在地上了,后来一个农人告诉他钓鱼的方法:鱼线一定要选取那细的,钓饵一定要选取鱼喜欢吃的,钓的时候还要沉着、有耐心,慢慢投下钓饵去,不要叫鱼受到惊骇等等,他照着农人的话试做去,果然不久就钓到了一条鲋鱼,后来又钓到了一条鲤鱼,剖开鲤鱼的肚子,里面有一个布卷儿,写着“吕望封于齐”几个字。还说他钓鱼不用饵,连钓了五十六年都没有得到一条鱼,最后钓到一条大鲤鱼,肚子里面有一块共印。还有说他钓鱼只用直针,不用曲钩,“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醉翁之意不在酒,专门摆摆样子的。种种分歧的传说,无非表明太公遇文王的这回事,是最为人们所盛赞乐道的。

你以为姜太公钓个鱼,就能引来文王吗?其实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话,连三岁小孩都会说,故事嘛,大家都知道,因为他特立独行的行为,最终成功地吸引了周文王姬昌的注意。后来,他不光帮助文王兴邦安国,还辅佐武王伐纣灭商,总之他功成名就,直到如今,还被人称颂不已。

(姜太公钓鱼的雕像)

不过,姜太公能成功地吸引周文王姬昌,可不是光钓钓鱼这么简单啊,他用了一种在古代最成功的营销策略。什么样的成功策略呢?咱们先来讲故事。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有才之人姜太公起先是在商纣王那里做官。不过,商纣王好像不器重他,只给了他一个下大夫的职位。再加上当时商纣王喜好玩乐,不听劝谏,工作环境实在是非常恶劣,所以姜太公便弃官归隐了。

当时,被封在西岐的西伯姬昌事业正做得如火如荼,在姜太公看来,假以时日,肯定能取代商朝。所以他很想去姬昌那里去应聘,不过,一来自己年纪也有八十多岁了;二来不做商朝的下大夫,非跑到一个诸侯那里去做事,别人一定会笑话自己。

怎么办呢?罢罢罢,先在渭河边做个高逼格的隐士,把名气放出去再说。

在那个年代想要有名气,还真是不容易,一没有电视二没有网络,靠的全是嘴呀!想要出名,就得博人眼球,就得特立独行。

姜太公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每天就在渭河边钓鱼。钓鱼不稀奇,稀奇的是他的钩是直的。而且,他那个直钩还离水三尺有余,这就更稀奇了。果然,很多人当做奇闻说了开去,结果很多人都知道在渭河边有个老头,用直钩钓鱼。

(路遇樵夫武吉)

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姜太公又坐在渭河边钓鱼了。樵夫武吉正好担着柴从他身边经过。说实话,看这老头钓鱼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成天这么直着个钩,还离水三尺,关键还不上鱼饵,真心觉得这老头不是智障就是疯了!

所以,这次,武吉没忍住,就问尊姓大名。

姜太公钓了这么久的鱼,就等人问呢?所以赶紧回答:“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

武吉一听就笑了:“还真是敢叫啊,居然自号飞熊!像你这样钓鱼,恐怕全天下找不到第二个了。”

姜太公神秘地说:“非也,哥钓的不是鱼,是王侯。”

武吉见姜太公神神叨叨的,摇着头说:“还王侯呢,活猴也不得理你呀。”说完就挑着柴准备进城去。

姜太公在后面喊了一句:“你今天入城,必失手打死人。”

武吉听了也不理会。疯老头,谁跟他一般见识呢!

武吉来到城门口,城门太窄,有个城门守军就拦住他,要他不要横着挑进去,以免妨碍别人走路。武吉听完后,准备转换肩,结果不小心,敲了守军的耳门一下,守军倾刻就死了。

大家一看,出人命了,二话不说,把武吉绑了去见文王姬昌。姬昌查明事情真相,本来要让他偿命的。但听武吉说家中还有一个八十岁的老母亲,于是就拿了十两金子给武吉,让他去安顿好老母亲,待秋后再来以命抵命。

(武吉伤人)

武吉回家后,便把事情经过详细说给老母听,老母听完认为姜子牙能预测吉凶,一定也能逢凶化吉,所以就带着武吉找到姜子牙,讨要活命的办法。

姜子牙让武吉挖了个大坑,然后睡在坑中,又在他身边摆了一碗水,如此做法之后,便让他回家再不要上城就是。

春去秋来,文王姬昌算着武吉该来伏法了,看他一直不来,于是占卜了一番,得到的结果是:黄土之下,黄泉之上。这意思就是武吉已经死了喽。

文王姬昌是有些厉害的,那时没有专门的牢房,有人犯了罪,无非就是拿木板隔出一块小地方,让犯人呆在里面,并且没有看守。为什么可以这样呢?就是因为文王姬昌能演算天数,凡是逃逸的,都能立刻抓回来,并且加倍地惩罚。

现在武吉既然已经死了,那案子也就结了。

转眼,春暖花开,正是踏青的好时节。文王姬昌见春意盎然,西周国民安泰,内心十分恬然,于是就到渭河边游耍。结果对面有个人迎面走来,还唱着歌儿:“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治世有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慢惜寻贤路……”

文王姬昌定睛一看,这人不就是那个杀了人的武吉吗?居然还活蹦乱跳活得好好的。

(文王姬昌)

文王姬昌很生气,马上让人把武吉抓来问道:“你怎么敢欺骗我?不来伏罪,还敢在此苟且偷生唱歌?”

武吉一看,自己这是撞到枪口上了,脸吓得煞白,赶紧就把姜太公如何救他的事竹筒倒豆子,全说了出来,就连自己唱的歌他也告诉文王姬昌,说是姜太公所作。

姬昌听说了后,觉得姜太公能改天命,果然是世外高人。此时的姬昌可是满天下找贤能的人助自己成事呢!所以他当时就赦免了武吉,并要他带路,让手下的人去找姜子牙。

姜太公呢!早就算到了姬昌要来找自己,所以躲到了蒲苇中,任他们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来。

姬昌求贤心切,第二天又找到武吉,封他做武德将军,并亲自和武吉一同前往去找姜太公。这次见是见到了,可是姬昌问治国安邦之事,姜太公只笑不答。

姜子牙越是如此,文王姬昌就越是想让他做自己的导师。所以,姬昌连吃了三天素,又沐浴更衣,然后带着文武百官,并备着厚礼,再次去请姜太公,并封他为太公。

见文王姬昌诚意十足,姜子牙因此也就高高兴兴地出山辅佐文王姬昌喽!

(文王三请)

这事说得玄乎又玄,真假莫辨,有后人添油加醋的成分,也不排除姜子牙确实这么有意设计。那么,姜子牙为什么能够成功呢?其实是他用了一种在古代最成功的营销策略,就是帮人算命。比如说,他说武吉会打死人,武吉真就打死了人,他就成功了。

有人会说,万一武吉并没有打死人呢?那没有关系,如果没有,大家就当笑话了。但是,一百件预言中,只要成功了一件,在很信命的古人看来,这就是神乎其神的事情,被大家广为传唱。姜子牙或许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个心理,也是他的运气好,一下就成功的。

当然了,这只是营销,前提要姜子牙自己确实有本事。否则,就算他真应验了一件,后人也不会把他的事代代传颂的。

(参考资料:《六韬》《姜子牙新考》)

三平祖师,有求必应/漳州三平寺签诗故事:第22签

三平寺签诗解|第22首 蛇入龙窠换骨皮,便得风云际会期;时人莫作等闲看,太公八十正当时。

神明保佑听话的人哦,大家关注点赞支持小编!

三平祖师灵签 第22签

〖诗偈〗

蛇入龙窠换骨皮,便得风云际会期;

时人莫作等闲看,太公八十正当时。

〖典故〗

姜太公遇文王。

〖签诗故事〗

姜太公遇文王

姜太公是《封神演义》中人物,名尚,曾在昆仑山从元始天等学道,后奉师命下山,适在渭河边钓鱼,以待贤君。时周文王在西岐建了灵台,落成之日,梦见一白额猛虎望帐扑来。大夫散宜生说:“此梦乃大王之大吉兆,大王得栋梁之臣。”文王听后,决心访贤,终于在渭水河边遇到姜太公,迎回西岐,拜为丞相,时姜太公已八十岁。真是存心忠厚,获福无量,得人扶助,方能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