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冬至通常是几月几号?2021冬至的日期是?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2021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2月21日23时59分将迎来“冬至”节气。也就是说,在12月21日便是冬至日。去年冬至也是12月21日,连续两年冬至日期都是12月21日,这种历法现象非常罕见。据统计,这种稀奇的历法现象,上一次出现在1896年和1897年,距今已有124年。
2021年的冬至日期是12月21日,和2020年一样,而2019年的冬至日期是12月22日,2022年的冬至日期则是12月22日,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说到传统节日,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查阅农历,不过你有发现每年的冬至日期通常都在国历12月21日或22日吗?其实,不只冬至,所有二十四节气都是以「阳历」来订,因为古人也是根据中午太阳的位置,观察仰角高定不同来订定节气,而由于地轴倾斜关系,所以阳历的节气日期会有1至2天的变动。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和今年的冬至日期有所不同了,不只是一天的差异,有时冬至的日期还可能晚至国历的12月23日;因为没有固定在哪一天是冬至,所以如同清明节一样被称为「活节」。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以上便是冬至是几月几号2021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具体时间 冬至是什么意思的相关信息介绍。
文/农夫也疯狂
这个时候,农村里也没什么农活可干了,天气也是逐渐寒冷了。村里的老人们没事的时候,并不喜欢待在家里面,而是喜欢聚集在村里的老淮树下聊天。虽然这个时候天气并不暖和,老槐树下面也是不是有秋风扫落叶,但是这些老人们就是喜欢在这里,相互说一些最近周围村庄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在这里就像是一个会议室一样,有什么事情都是从这里传播开来的。
对于老人们来说,关注最多的就是天气了,这也是每天谈论最多的话题,几户每个人都会说上几句,而一些有经验的老人,那在这方面绝对就是意见领袖了。现在马上就要入冬了,村里的老人就会对冬季冷不冷进行一番预测。前几天就听老人说起过“冬在中,暖烘烘”这样一句老谚语,是什么意思呢?今年冬季是偏冷还是偏暖呢?答案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这只是农谚的一小部分,其完整的应该是“冬在头,冻死牛;冬在中,暖烘烘;冬在尾,冻死鬼。”这里所说的“冬”并不是立冬,而是指冬至节气。24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农民进行农事劳作的依据之一。比如在什么节气种植什么作物,干什么农活都会参考24节气。在我国民间,记录重大事情都是用农历,现在农村里一些老人依然保留着这个习惯。而24节气在公历时间基本是不变的,但是在农历的时间是变化不定的,所以就有“冬在头”、“冬在尾”等这些说法。
农谚的意思是说,冬至节气是在农历月份的上旬,那就是“冬在头”,这样的冬季会比较的寒冷。而是在农历11月份的中旬,则会比较暖和,冬季偏暖。冬至是在农历11月份的下旬,那冬季会特别的寒冷。这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中,所发现的冬至在农历月份不同的时间段,对后期天气的预测。今年的冬至是在12月22日,农历11月27日,根据这句农谚的说法,今年冬季是非常寒冷的,冷到能把“鬼”也冻死。
然而,在11月初国家气象局的专家就说了,今年冬季是冷冬的概率是0,也就是说今年冬季出现冷冬的概率很低,大概率是暖冬。关于冷冬和暖冬,其实它的参考标准是往年气温的平均值。如果这一年冬季的平均气温比往一年的高0.5摄氏度,那就是冬季偏暖,是暖冬。相反比往年平均气温低0.5摄氏度,那就是偏冷,冬季是冷冬。所以冷冬和暖冬并不是看某一个地区,也不是某一天的气温,不能说哪一天特别冷就是冷冬,哪几天特别暖和就是暖冬,而是一年中全国各地的平均气温来看的。
古人所传下来的这些农谚,有些是有道理的,有些却是缺乏科学依据的。通过冬至节气在一个月的不同时间来预测冬季的冷暖,这个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并且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另外现在的气候都变暖了,古人的那些农谚有好多在今天也不再适用了,我们还是要相信科学,及时关注天气动态。你认为这句农谚有道理吗?今年冬季是偏冷还是偏暖,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夏至三庚数头伏,冬至逢壬数九。”是古代一种计算伏天和寒天的方法。意思是说,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标志着炎热天气的开始;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数九,进入寒冷的季节。
什么是庚日和壬日呢?古代没有我们现在用的公历,而是用干支纪年法来记日子。其中,十天干为甲、乙、丙、 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俩俩配对来记日子。
“庚”是十天干中的第七位,“庚日”是指带庚的日子;而“壬”是十天干中第九位,“壬日”是指带有壬的日子。这种计算方法在中国古代很常见,用于计算日期。
2023年数九寒天不一般,从哪天开始数九呢?最冷三九哪天开始呢?2024年春节冷吗?下面来具体来看一下!一、2023年数九寒天
数九的规则有人可能说是从冬至后逢“壬日”开始数,也有人说是从冬至当天开始数。由于,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干支历法了,再从壬日开始数,相信很多人已经不会了。所以,我们也按大众的方法从冬至当天开始数,并且,日历上也是这么标注的。
从冬至那一天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次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2023-2024年数九时间表具体如下:
一九:从2023年12月22日开始到2023年12月30日止;
二九:从2023年12月31日开始到2024年1月8日止;
三九:从2024年1月9日开始到2024年1月17日止;
四九:从2024年1月18日开始到2024年1月26日止;
五九:从2024年1月27日开始到2024年2月4日止;
六九:从2024年2月5日开始到2024年2月13日止;
七九:从2024年2月14日开始到2024年2月22日止;
八九:从2024年2月23日开始到2024年3月2日止;
九九:从2024年3月3日开始到2024年3月11日止。
总之来说,今年数九是从12月22日冬至当天开始,到2024年3月12日正式“出九”,共计81天。
二、最冷的“三九”天是从哪天开始呢?
从数九表中,我们能够看到,2024年最冷的三九天从1月9日开始,到1月17日结束,共9天。
我看了一下预报,到了“三九”时期,笔者所在地最低温度能够达到零下33度,真的是很冷啊!
三、2024年春节冷吗
1、从数九来看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到了春节已经“六九七九”了,天气已经开始回暖了。
2、从大雪节气来看
今年大雪节气交节在农历十月的月尾,在民间有“大雪在月尾,春节暖洋洋”民谚,意思是说,如果大雪节气出现在一个农历月的月尾,那么就预示当年到了春节的时候天气已经开始回暖了。
3、从冬至节气来看
老话说“冬在尾,天寒地坼冻死鬼”,意思是,冬至在月尾的年份,当天的冬天通常会很冷。而今年冬至是交节在农历十一月初十,显然不是在月尾,按农谚里的说法,冬天也冷,但比常年偏暖一些。
总之,今年数九是从12月22日开始,到2024年3月12日出九,最冷的三九天是从2024年1月9日开始,到了春节的时候,天气可能已经暖和了。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